登陆注册
1237700000022

第22章 机缘品第七(3)

注释

①志道:六祖慧能弟子,《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②广州南海:广东佛山市郊,珠江三角洲北部。秦置番禺县,为南海郡治,隋分置南海县,今称佛山市。③《涅槃经》:即《大般涅槃经》,凡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系宣说如来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之教义。属大乘《涅槃经》。共分十三品:寿命品、金刚身品、名字功德品、如来性品、一切大众所问品、现病品、圣行品、梵行品、婴儿行品、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师子吼菩萨品、迦叶菩萨品、陈如品等十三品。本经以《阿含经》、《法句经》为始,并接引《首楞严经》、《瞿师罗经》、《摩诃般若波罗密经》、《法华经》、《城经》、《杂华经》等,所受《般若经》影响不小。本经由昙无谶译出后,传于南方宋地,经慧严、慧观、谢灵运等人,对照法显所译之六卷《泥洹经》,增加数品而成二十五品三十六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古来称为《南本涅槃经》,相对于此,昙无谶译本则称为《北本涅槃经》。东晋法显所译之《涅槃经》凡三卷,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系述说佛陀入灭前后之情况,属小乘《涅槃经》。本经缺少大乘《涅槃经》所说“佛身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论旨。④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四句偈系《过去离怖畏如来偈》。据《涅槃经》卷十三谓:“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我于尔时作婆罗门。周遍求索大乘经典,乃至不闻方等文字。我于尔时,住于雪山。释提桓因心大惊怪。自变其身作罗刹像,甚可怖畏。下至雪山,去其(其字,释尊自指因地)不远,而便立住。宣说过去佛半偈‘诸行无常,是生无法。’是苦行者(苦行者亦释尊自指因指,皆指作婆罗门身而言)闻是半偈,心生欢喜。即从座起,四方顾视,言向所闻偈,谁之所说。我于尔时,更无所见。唯见罗刹。即便前至罗刹所,作如是言:‘善哉大士,汝于何处得是过去离怖畏者所说半偈?’即答我言:‘我不食已经多日,处处求索,了不可得。’我即问言:‘汝所食者,为是何物?’罗刹答言:‘食人暖肉。’我复语言:‘汝但具足说是半偈,当以此身奉施供养。’罗刹答言:‘谁当信汝?为八字故,弃所爱身。’我即答言:‘十方诸佛,亦能证我为八字故舍于身命。’罗刹答言:‘谛听,谛听!当为汝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首偈的大意是: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有生也有灭,人有生也有死;如果没有生成和毁灭,而达到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才是真正的快乐。⑤四大分散:四大,为四大种之略称。为佛教之元素说,谓物质(色法)系由地、水、火、风四大要素所构成。本质为坚性,而有保持作用者,称为地大;本质为湿性,而有摄集作用者,称为水大;本质为暖性,而有成熟作用者为火大;本质为动性,而有生长作用者,称为风大。积聚四大即可生成物质,人体亦由四大所成,四大不调,必令人感到不适而生病。就会造成肉身败坏分散,导致人的死亡。⑥断常:即断见与常见之二见。乃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之妄见及固执人之身心常住不间断之妄见。⑦六十二见:指古印度外道所执之六十二种错误见解。

此有数种之说:(1)《长阿含经》卷十四《梵动经》有十类六十二见之说,而对外道所执之诸论大别为本劫本见、未劫未见二种。本劫本见即依过去前际而起分别见、凡有五类十八见,包括常论四种、亦常亦无常论四种、边无边论四种、四种不死矫乱、二种无因论;末劫末见即依未来后际而起分别见,凡有五类四十见,包括有想论十六种、无想论八种、非想非无想论八种、断无灭论七种、现在泥洹论五种,总计十类六十二见。(2)《大品般若经》之说:智者大师之《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卷中依《大品般若经》卷十四《佛母品》、《大智度论》卷七十所说,于五蕴之上皆作四句,即过去之五蕴各有常、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四句,成二十句;现在之五蕴各有有边、无边、有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四句,成二十句;未来之五蕴各有如去、不如去、如去如不去、非如去非不如去四句,成二十句;合为六十句,加神与身一、神与身异等断常二句,总成六十二见。(3) 据《涅槃经》之说:据《南本涅槃经》卷二十三载,由五见生六十二见。灌顶之《大涅槃经会疏》卷二十三解之,谓我见有五十六,包括欲界之五蕴即、离等四见,为二十见;色界亦同为二十见;无色界之四心各有四见,为六见;边见有六,即三界各有断、常二见;总计为六十二见。提示明智旭《楞伽经疏》云:“佛教所明一切诸法,皆以自心所具色心种子而为其因,自心所现色心境界而为其缘。种能引种,现能引现,故有相续;种能生现,现能熏种,故有作用。因缘和合故有生,因缘别离故有灭,因果不亡故有诸有,生灭情尽故有涅槃,返迷归悟故有道,依理成行故有出世正业,依行证理故有出世证果,世出世间因果并成故有四谛。今外道或计无因或计异因,则不知有自心种现各引之业,是破坏相续也;亦不知有自心种现互为因义,是破作用也;亦不知有正因缘合,是破坏生也;亦不知有正因缘离,是破坏灭也;亦不知有因果感应如影随形,是破坏诸有也;亦不知有有为尽处真如理显,是破坏涅槃也;亦绝不能从迷得悟,是破坏道也;亦不能依理成行,是破坏出世业也;亦绝不能依行证理,是破坏出世果也;亦不能方便安立世出世间因果之法,是破坏谛也。既一切皆悉破坏,则虽有断常空有种种二论,究竟皆成断灭论矣。现前诸法,的是唯心所现,而彼妄计无种有种,则现前法之实义,彼决不得而知也。唯此如来藏心,乃是一切原始根本,彼方妄计无种有种,则欲见法之本始,绝非其分所能及也。”引此以明外道断常邪见之异于佛法正见。

经文

行思禅师①,生吉州安城刘氏②,闻曹溪法席盛化③,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④?”师曰:“汝曾作什么来?”曰:“圣谛亦不为⑤。”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⑥。弘法绍化。

注释

①行思:行思禅师(?—740),唐代僧,吉州安城(江西安福)人,俗姓刘。幼年出家,就六祖慧能学法,性贞谅。与南岳怀让并称二大弟子,同嗣六祖之法。后住吉州青原山静居寺,故号青原行思。门徒云集,禅风大振,其流派相对南岳下而称为青原下。其后又自此法系衍出云门、曹洞、法眼三系。开元二十八年示寂。僖宗赐谥“洪济(一作弘济)禅师”,塔名“归真”。②吉州:隋开皇十年(590)置州。唐治庐陵(今吉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新干、秦和间的赣江流域及安福、永新等县。③法席:又称法座,指佛、菩萨或祖师说法之坐席。④阶级:阶之层次。《虚堂集》一评云:“实际理地,宁有阶差。”⑤圣谛亦不为:所谓谛,乃真实不虚之理;圣谛即指圣者所知一切寂静之境界,系佛教之根本大义,故又称第一义谛,真谛;乃属出离世间法中之究竟深义。据《碧岩录》第一则所载,梁武帝曾以“圣谛”一语向达摩祖师请益宗要。既是“圣谛亦不为”,再有什么消息透露?扬岐方会说:“达摩纵有真消息,也落诸人第二机?”“无为”境界,才是法王真正大法;行思禅师善体此旨,故六祖从其不许商量处印可那向上绝对事。⑥青原山:位于江西庐陵(今吉安)东南15公里处。又称青原安隐山。山中有骆驼峰、鹧鸪岭等,高耸入云,另有雷泉,锡泉、虎跑泉等,远近驰名。我国禅宗七祖行思禅师尝于此山开创静居寺,北宋治平三年(1066),受赐“安隐寺”之额,至清太宗崇德年间(1636—1643)恢复旧名。元末烧毁,明末复修为丛林,于今尚存,俗称大庙。寺中有天王殿、大雄殿、毗卢阁等建筑,寺之正门镌刻文天祥手书之“青原山”三字。提示既是“圣谛亦不为”,再有什么消息透露?杨岐方会道:“达摩纵有真消息,也落诸人第二机。”“无为”境界,才是法王正真大法;行思禅师善体此旨,故六祖从其不许商量处印可那向上绝对事。

经文

怀让禅师①,金州杜氏子也②。初谒嵩山安国师③,安发之曹溪参扣。让至,礼拜。师曰:“甚处来?”曰:“嵩山。”师曰:“什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④。”师曰:“还可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⑤: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⑥。”让豁然契会,遂执待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

注释

①怀让(677—744):唐代僧。金州安康(陕西汉阴)人,俗姓杜。又称大慧禅师。十五岁出家,一度习律,后参曹溪,为六祖慧能之高足,留侍十五年,六祖示寂,始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住于湖南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宣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其法系相对青原行思之法系(青原下),而称南岳下,同为南宗禅之二大法流。弟子马祖道一继其法流,其后发展成临济、沩仰二宗派。另有普化、黄檗等二宗亦属其法流系统。于天宝三年示寂,世寿六十八。敬宗时,追谥“大慧”。有《南岳大慧禅师语录》行世。②金州: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梁州置,因其地出金得名。治西城(后曾一度改名吉安、金川。今安康)。唐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石泉以东、旬阳以西的汉水流域。③安国师:即慧安国师(582—709),唐代僧。荆州支江(湖北)人,俗姓卫。又称老安、道安、大安。为禅宗五祖弘忍十大弟子之一。其貌端雅,不染俗尘,修学法门,无不该贯。隋大业年中(605—616),会集庶民,开通济渠,饥殍相望,师以乞得之食救济病困。唐贞观年中(627—649),于黄梅山参谒五祖,遂得心旨。武后圣历二年(699)某夜,风雨交加,师为嵩山神授菩萨戒。中宗神龙二年(706),帝赐紫衣,尊以师礼,延入宫中,供养三载。景龙三年,辞归嵩山少林寺,是年三月八日,闭户偃身而入寂,世寿一百二十八。④不中:不行,不可。⑤般若多罗(?—457):禅宗所立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二十七祖。又称婴珞童子。东天竺人,婆罗门种。幼年丧父,常游于闾里,行谊近似“常不轻菩萨”。约二十岁遇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受嘱咐而成为西天第二十七祖。得法后至南天竺香至国,度王之第三子菩提多罗(即菩提达摩)并付其法,未久即自焚其身而寂,年寿不祥。后菩提达摩东渡中国,为我国禅宗之初祖。⑥西天……不须速说:此二十七字为敦煌本及宗宝南海流传本中所无,此段预计,当是南岳一系的后人所增饰的。文中的马驹,暗示怀让门下将出马祖道一禅师,将纵横天下,兴建丛林而有不可挡之势。提示“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此二十七字,为敦煌本及宗宝南海流传本中所无。文中的马驹即暗示着后来的马祖道一。此段预记,当是南岳一支的后人所增饰的。禅心真净,最忌边见的自扰;不能忘怀对待的情执则真心晦,也就没有禅。宗下答话,要在自性上表达风光,故常弦外传心,若作解释,话中有话,坠在死句。“说似一物即不中”虽不涉两边,但还没有表达出返回到自己心性上的切身体验。“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即道出“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的“真如自性”朗曜境界了。

经文

永嘉玄觉禅师①,温州戴氏子②,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③;因看《维摩经》④,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⑤,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⑥,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⑦,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曰:“愿仁者为我证据。”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⑧。师曰:“夫沙门者⑨,上三千威仪八万细行⑩。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是!如是!”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师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师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后著《证道歌》,盛行于世。谥曰无相大师,时称为“真觉”焉。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洗心禅5

    知行合一:洗心禅5

    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不是缺乏快乐,而是缺乏一颗感受快乐的心,正是心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本书中贤宗法师向读者讲授如何在生活中用心感受,用心修行,发现生活的规律,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走向快乐的人生殿堂。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热门推荐
  • 修仙不就是旅行么

    修仙不就是旅行么

    修仙就是旅行,到处走,到处逛,玩到嗨!见识宇宙各种神奇不可思议的事情,到处探索,见识宇宙的鬼斧神工!
  • 成大事者不纠结

    成大事者不纠结

    一个人的心态对其人生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就不会有积极而正确的行动,没有行动又何谈成功。作者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视角,通过对他们人生经历和心理活动细致生动的刻画,再现了一个又一个形象鲜明而又发人深省的生活场景,将人们纠结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对此进行了专业而又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不纠结是成功者所应具备的内在素质,这里面包含了对人生梦想的追逐、面对困境与压力时的淡定与从容、对人生幸福的探寻。
  • 鬼妃系列2:太子的鬼妃

    鬼妃系列2:太子的鬼妃

    继第一部鬼妃完后,颜兰又为大家推出一部有关鬼妃的小说,希望大家会喜欢。苏小暖,阴曹地府里的一女鬼,将地府搞得鸡飞狗跳,一个头两个大的阎王只好让黑白无常将此妞丢到阳间去。南若轩,南月国的太子,表面斯文如绵羊,内心腹黑如灰太狼,但是,他有一只天眼,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这是哪来的刁女?拖出去斩咯!”“你说你是鬼,那好,你把你的头摘下来给我踢!”……“你丫的,老娘好不容易找了个身体做人,你丫的一句话就想把老娘打回原形,老娘跟你拼了……”苏小暖讲某人扑倒。“我真的是鬼,你信我啊!”……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泪流满面,男女主角演绎一段不同寻常的人鬼恋。
  • 雪帝之异世旅

    雪帝之异世旅

    某女叹息道:“本姑娘空有一身异能,可是这里杀人居然犯法,唉~这日子没法过了!!”某男安慰道:“可以过,你还有我呢,而且你医术那么好,怎么会不能过呢?”“哼,本姑娘要杀人,杀人懂么?”某男不解“为何夫人一定要杀人呢?”某女瞪了某男一眼“当然是因为本姑娘很不爽啊!!”
  • 脱线老婆太难宠

    脱线老婆太难宠

    初见,她对他可谓是一眼成灾,被索吻,被轻薄,被误会,她恨死那个男人;初见,他当她是欲擒故纵的女人,故意上钩夺走她初吻,却意外发现她的甜美。她一步步被逼上婚堂,逼进心房……
  • 江海潮

    江海潮

    步应声经历很多苦难,与青梅竹马的吴一芳定下终身,但吴家突遭变故,她不得不出嫁做换亲,为哥哥换回媳妇,传承吴家香火。步应声在痛苦的煎熬中考入大学,后与同学张应梅恋爱,而她竟然是比他大一岁的亲姐姐……应声虽然事业有成,但心中对一芳的爱情之火并未泯灭……
  • 极致超游系统

    极致超游系统

    马里奥跳跳就是蘑菇,还有贪吃蛇、俄罗斯方块、魔方等经典游戏,全网经典网游与网络游戏,手游也同在,二次元的经典技能与游戏角色技能应有尽有
  • 冒险不要啊

    冒险不要啊

    非正经不官方的简介,我叫余裕,脑子有坑的冒险者,史上第一惨的主角,一点不符合异世界画风的少年,这些都是我的称呼。而这......这是我的故事。
  • 农业园艺知识篇(上)(科普知识百科全书)

    农业园艺知识篇(上)(科普知识百科全书)

    本书结合当前最新的知识理论,根据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特点,向青少年即全面又具有重点的介绍了宇宙、太空、地理、数、理、化、交通、能源、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等多方面、多领域、多学科、大角度、大范围的基础知识。
  • 神棍重修录

    神棍重修录

    民国年间,乱世至,地气乱。为了等待,为了长生,为了……黑暗之下的阴谋接踵而至。作为百年后的道门天才,叶锦瑜与敌人同归于尽后来到了这里。暴力值max女神棍×笑面虎的长生和尚,道家×鬼怪×阴阳家叶锦瑜不耐烦的看着又出现在她身后的人,“鸡先生你还真是无处不在(阴魂不散)”姬长衫依旧笑的温润,“你我乃宿世之缘,自然是你在哪里我在哪里。”叶锦瑜:“若我没记错的话,你是和尚吧。”姬长衫笑:“我是你的御用厨子。”叶锦瑜想到自己炸厨房的经历,“那准了。”只是当某只猫都会烧饭的时候,叶锦瑜突然觉得某人很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