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400000013

第13章 动荡年代(1)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之后,中国进入了长时期的动荡和分裂。在东汉帝国的废墟之上,演绎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雄的局面。魏灭蜀、吴之后,又被西晋所取代。西晋灭亡之后,南北分治,南方相继出现了东晋、宋、齐、梁、陈等五个政权,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则达十六个之多。后北魏统一北方,但南北对峙的局面并未改变,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南北朝时期。

但是政治、军事上的分裂动荡并没有改变民族融合的大势。在频繁的政权更迭之中,汉族和少数民族接触逐渐增多,相互学习交流,使少数民族逐渐被汉化,而汉族也汲取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在多元的政治格局下,文化也呈现出多元繁荣的景象。魏晋名士的风度,敦煌莫高窟的飞天,都是这个动荡时代留下的灿烂印迹。

一、三国鼎立与南北并峙

东汉末年,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豪强地主武装和州牧的势力大大加强,进行地方割据,使得东汉中央王朝名存实亡。其中,势力最大者是并州牧董卓,他专横跋扈,公然废黜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激起各州牧纷纷起兵讨伐,是为"董卓之乱"。后董卓被杀,全国陷入割据混战局面。

在混战之中,曹操的势力日渐强大。曹操,字孟德,出生官宦世家,博览群书,喜好兵法与权术,被世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和朝廷百官都迁到他的大本营许县,并把许县改称许昌,作为东汉的都城,自此,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势力不断增强,相继击杀了袁术、吕布。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内)之战中大败当时势力最强的袁绍,不久,消灭了袁绍余部,统一了中原。随后,曹操又消灭了韩遂、马超、张鲁等割据势力,统一了整个北方。

在南方,主要是孙策、孙权占据江东地区,刘表占据荆州,刘焉占据益州。刘备虽贵为汉室后裔,被皇帝尊为皇叔,但是势力一直很弱小。他一度依附袁绍、曹操,后又投奔刘表,依托荆州发展势力,但地盘、军队、谋臣都乏善可陈,一直寄人篱下。

刘备的命运在遇到诸葛亮后开始有了转机。诸葛亮,字孔明,少年时父母双亡,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一说为湖北襄樊),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司马徽、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其幕僚,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诚心造访,前后三次,诸葛亮见其诚挚,才与其相见,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的典故。

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即天下三分大计:先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再图统一天下。刘备对其建议大为赞赏,任其为军师。自此之后,军政大事,计无不从,刘备势力日渐壮大。

曹操在稳定中原后,欲南下夺取荆州,消灭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公元208年,刘表病死,曹操乘机挥军南下,占领了荆州,随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顺江而下,企图占据江东。孙权与刘备联合,共约五万军队,在孙权的著名将领周瑜和刘备的军师诸葛亮的指挥下,采用火攻等计谋,在赤壁大败曹操,迫使曹操回师北上,不敢再南下,专注于北方的统一。赤壁之战后,孙权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并与刘备瓜分了荆州,而刘备势力也获得很大发展,占据了益州和汉中一带,驻守在成都,自封为"汉中王"。"赤壁之战"基本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6年,曹操晋封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使汉献帝把皇位"禅让"于他,以魏为国号,是为魏文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以洛阳为都城。

翌年,以汉室继承人自居的刘备亦称帝,以汉为国号,以成都为都城,其势力范围主要在益州,辖今四川、云南、贵州北部等地,又称蜀。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以建业(今南京)为都城。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它们在各自的统治范围内,都着力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势力。同时,相互之间又彼此征伐,争斗不已。

三国之中,曹魏实行屯田制,社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同时,实行九品中正制,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唯才是举,势力最为强大。蜀国虽然有诸葛亮主政,但是长期征战,耗费甚大。在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不思进取,国力日弱。公元263年,魏灭掉了蜀。

曹魏政权此时也被司马氏家族把持。在灭蜀之后,司马昭晋封为晋王。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用曹魏代汉的办法,通过"禅让"取得帝位,以晋为国号,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正式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这样,自东汉末年董卓之乱起的分裂割据局面延续九十多年之后终于结束,中国又归于统一。

但统一局面只延续了二十多年。西晋内部十分腐朽,争权夺利十分厉害。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得西晋元气大伤。同时,北方少数民族的势力日渐强大,并不断迁入中原。公元316年,西晋为匈奴所灭,中国又陷入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的分裂局面。

西晋灭亡之后,在南方,公元318年,镇守建业的司马睿称帝,是为晋元帝,以建康(此前称建业)为都城,国号仍用晋,史称东晋。东晋在南方延续了一百多年,于公元420年灭亡。随之,江南相继出现了以建康为都城的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四个王朝,史称南朝。

在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长达一百二十多年,期间只有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短暂统一北方近十年。直到公元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后来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从北魏到北周,相继更替的政权,史称北朝。

二、胡汉融合

近四百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次更大规模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表面上看起来是大分裂、大动乱,但却蕴藏着统一的大趋势,各民族在交锋中相互融合,胡汉文化相互融汇,日渐趋于一体,为统一国家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在北方,主要是胡汉交会,出现胡人汉化和汉人胡化的高潮。生活在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业区,这些游牧民族或半农半牧民族的"胡"文化与中原农耕民族汉族的"汉"文化相互交会,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文化汉化主要沿着三条渠道进行。一是民间潜移默化的渠道,迁入内地的胡人与汉人杂居,逐渐汉化,接受汉人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和汉文化的观念意识。比如,胡人的性观念比较开放,"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但受汉文化影响后,胡人女子就由大胆豪放变得比较含蓄,开始接受儒家的贞操观,遵守妇道,在婚姻上接受"父母之命"。

二是官方强力推行的渠道,胡人统治者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深知"入中国则中国之"的道理,纷纷通过自身的喜好示范和采用汉人的统治方式,强行促使胡文化向汉文化发生质变。

早在汉朝时,通过联姻的方式,不少胡人统治者具有了汉族血统,至魏晋时期,有的还改姓刘。刘渊就是匈奴的贵族,他师从著名经学家崔游,学到了很多儒学知识,在起兵反晋时,还宣称他是"汉氏之甥",把所建的国也称为"汉",自称汉王。后赵的创建者羯族人石勒,建立前秦的氐族人苻坚,后秦的羌族人姚苌、姚襄等等,都很喜欢、推崇汉学,在胡文化汉化方面做出了贡献。

贡献最大者是北魏的鲜卑拓跋氏。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启用汉族士人许谦、张兖等,重建代国(鲜卑拓跋部曾经建立过代国,但于公元376年被前秦所灭)。公元398年,接受汉人崔宏的建议,改国号"代"为"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史称北魏,表明其政权是中华正统,承曹魏统治中原,而偏安于江南的东晋是伪政权。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至献文帝拓跋弘时,都很注重启用汉族士人,其政权的儒学化程度不断加深,至冯太后临朝听政和孝文帝时达到顶峰。

献文帝把皇位传给年幼的孝文帝拓跋宏后,具有汉族血统的太皇太后冯氏临朝听政,她颁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在全国普遍建立学校,大兴儒学,开始了大规模的汉化运动,把胡人的汉化进程正式纳入政治体制。具体说来,主要是采纳汉族官员李冲、李安世的建议,实行官吏俸禄制;在地方基层用三长制代替宗主督护制,重建乡官系统,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在土地分配上颁布均田令,重新调整土地关系;在赋税制度上实行租调制,协调国家与农户的关系。因此,冯太后死后,被谥为文明太皇太后。

孝文帝自小就被汉化,汉文化修养十分深厚,他对"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常以大儒自居,深知鲜卑族必须汉化的重要性。他在公元490年亲政后,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在官制上,废除鲜卑旧制,沿用魏晋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和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掌政务,在地方设刺史、太守、县令,官员被分为九品四十二阶。公元493年,他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汉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洛阳,移民达108万人。

他还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消除鲜卑族和汉族在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甚至身份血统上的差异,包括推行汉族语言,禁止三十岁以下的官员说鲜卑话;按汉族习惯,把118个鲜卑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拓跋"、"勿忸于"、"独孤"、"丘穆陵"、"步六孤"、"纥奚"、"土难"分别改为"元"、"于"、"刘"、"穆"、"陆"、"嵇"、"山";规定所有鲜卑人必须改着汉族服装;促使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他自己就娶了五个汉族人女子,并强令他的六个兄弟都娶汉族人为妻;推崇汉族人宗庙祭祀与纪元习惯,尊奉孔子为"素王",大兴孔子祭祀活动,改建太庙,重新议定北魏的祖宗庙号;等等。

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鲜卑和其他胡人的汉化,逐渐消除了汉人和胡人之间的差别,使二者之间的差别转化为汉族原有的士族和庶族之间的差别。

同类推荐
  • 舌尖上的大宋

    舌尖上的大宋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
  • 混在三国做张宝

    混在三国做张宝

    史上最惨穿越,一穷二白的游戏策划穿越成了张宝,还降临到了张宝死去的曲阳城,手下是无装备,无技术,无军事素养的三无部队黄巾军,城外是虎视眈眈的刘关张和右中郎将。看主角如何在洛阳建立地下组织,如何秘密拉拢各式人才,翻身农奴把歌唱,创立真正的太平天国。
  • 果实三国

    果实三国

    恶魔果实出现在华夏大地,三国英豪皆为果实能力之人......
  •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主要内容分为七国之乱、吕后专权、文景之治等章节。七国之乱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受汉朝初期的经济影响,可以说是汉高祖刘邦分封制度的缺憾,是吕后专政、文景帝改革的产物。而七国之乱的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同时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沧桑分合的巨大历史变化,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 王者荣耀之逐鹿中原

    王者荣耀之逐鹿中原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亚瑟,一位古代的传奇帝王,在中原这片群雄逐鹿上千年的土地上,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热门推荐
  • 梁园歌

    梁园歌

    西汉梁国贵族少女芷兰的成长经历,以其分别与几位名重天下的皇宫贵胄与文人雅士的交集故事,经吴楚七国之乱与宫廷立储风波,书写梁园——一个古往今来令多少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之兴衰,以及与此兴衰紧密相联的一段激越、风雅、温婉、动情的历史故事……
  • 牌道

    牌道

    小纸牌在辽南地区有不寻常的历史。纸牌的发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太平广记》中记载唐朝李命所制叶子格,而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的“叶子格自唐中世纪后有之……”便是一例。到了明朝中叶天启年间,叶子格演变马吊牌。此种牌上有《水浒》人物像,并有万子、索子和文钱。马吊牌出现后,盛行于明末清初,于十四世纪前后作为纸的媒介和印刷技术的先导,首传到欧洲一些国家。到清朝乾隆年间,“马吊牌”颇为盛行,又因受“宣和牌”及“碰和牌”的影响,变为“默和牌”,由“默和牌”而渐次演变成目前的“纸牌”。
  • 邪帝太腹黑:拐个妖孽回家宠

    邪帝太腹黑:拐个妖孽回家宠

    但奇怪的是,身材却异常的有料,该凸的凸,该凹的凹,发育良好。不过,那偏瘦的小身板上面,……
  • 美漫世界的克拉克

    美漫世界的克拉克

    因为一场意外,李杰穿越了。穿越之后,李杰发现他家姓肯特,而他叫克拉克。What?克拉克·肯特?我是超人?后来李杰才知道原来只是因为他爸喜欢超人,他们家又正好姓肯特,于是在他这个新老爸的坚持下,他有了一个超人的名字。“但是,我为什么会刀枪不入,眼睛还会发射激光。老爸,我们家仓库有飞船么?”(具体内容将根据漫威电影宇宙来写)【原名是漫威世界的克拉克,DC的情节应该不怎么会涉及的】新书【打造全世界】,希望大家支持一下
  • 风倾天下之华夏记

    风倾天下之华夏记

    一本正经的小说?不存在的。这是一个聚集了几个小故事的大故事。这是一个汇集了一群有情人的大家庭。家国天下,江湖庙堂,有的人身处天堂不自知,有的人活在地狱不得救。一路走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一本,公开的回忆录。PS:敢于用第一人称写作,并且乐在其中的人,舍我其谁?就让梦书带大家进入风若安的华夏世界,踩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路来!
  • 冬至长安

    冬至长安

    上海市女白领的林晓雯意外穿越,穿越来到匈奴,附在名为呼衍小鱼儿的身体里,因身世逃亡至汉朝长安,在长安城里,她无奈却成为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她邂逅了骁勇善战的夏侯灶,温文儒雅的樊墨,直爽坦率的郦寄...一场爱情故事拉开帷幕。大漠沙如雪,月牙泉似泪;风雪舞如画,晚霞映满天;那是她与夏侯的初识,昙花一现,只为韦陀,青青竹林,竹音萧萧,油伞情愫,萤火漫天。这是她与樊莫的记忆,后身不由己因为政治,她带着她的悲,她的伤,她的无奈嫁给舅舅汉惠帝,一代处女皇后被后人称之为花神的她在汉宫里,她掩藏了自己的爱,在汉宫里,她搅进了后宫红颜宫斗里,在汉宫里,她经历了政治斗争,她只能处处为营,步步必惊心
  • 别惹我,老子是神豪

    别惹我,老子是神豪

    【火爆新书,亿万人追读,超劲爆爽文!】十六岁生日这天,赵旭得知自己是一个富二代。每天喝喝茶、养养蛐蛐、撩撩美女,不需要多努力就拥有花不完的钱。比有钱?抱歉,我的钱论吨花。比身手?抱歉,我让你双手双脚。比装逼?抱歉,哥们外号赵公子!一时打脸一时爽,一直打脸一直爽!从此打脸成了赵公子唯一的追求!
  • 夜色鸟城

    夜色鸟城

    这是一部描摹和探寻都市男女感情和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张潮和苏云、王姝、周薇三个独特女性的情感故事,以个人化叙事展现了独特的生命存在。主人公离开故乡,走出校园,奔波于城市,幻灭与希望交叠,白昼与黑夜辉映,又根植于这个特殊时代的文化土壤,蕴含着丰赡的现代性元素。小说围绕着张潮的感情经历,将社会的黑暗法则和个人的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失望但又不归于绝望,那些爱情虽然幻灭,依然美好。这是一部描摹和探寻都市男女感情和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
  • 佛说慧印三昧经

    佛说慧印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丁堡笔记

    爱丁堡笔记

    《爱丁堡笔记》成书于1879年,是史蒂文森最生动有趣也是最具私人意义的作品之一。本书由一系列散文组成,从爱丁堡老城、议会广场到新城、卡尔顿山与彭特兰丘陵,铺开了一幅独具韵味的风景画。作品既有游记性质,又穿插了社会评论,满溢着作者娓娓道来的家乡情愫。书中的爱丁堡是一个立体的,并极具戏剧对比性的城市——在新与旧之间,富庶与饥馑之间,广厦与乡野间铺展开来的城市。在一些章节中,作者怀抱一种怀旧之情讴歌城市之美与其独特的精神气质,而在如“传奇故事”等章节中,他则着重渲染了爱丁堡黑暗、阴森的一面,如嗜酒的下层阶级、社会丑闻、城市边缘之罪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