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900000016

第16章 千秋止有一扬雄(5)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费密。费密在他的《弘道书·从祀旧制议》中明确指出:王莽篡汉是一场“和平演变”,对扬雄的生活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没有任何理由要求扬雄辞官冒犯王莽,给他自己引来杀身之祸;至于《剧秦美新》一文,宋朝、明朝的那么多大学者都说扬雄不可能写这样的文章,应当是可信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第三,认为扬雄死在王莽篡汉之前,根本不存在“仕莽”败德的事;至于《剧秦美新》的作者,应当是王莽集团的重要成员谷永(谷永也字“子云”),这是张冠李戴的错误让扬雄背了黑锅。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

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明朝人简绍芳。简绍芳说:扬雄在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就死了,王莽篡汉是扬《太玄经》英文版封面雄死后二十年的事,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仕莽”的事;至于《剧秦美新》的作者,有可能是“谷子云”,绝不可能是扬子云。后来在四川做官的明朝人胡直,引申简绍芳的说法,但认为扬雄没有死那么早,应当是死在王莽篡汉前夕的“平帝末”,并且认为扬雄因为无力阻止王莽篡汉,只好借《法言》来讽谏王莽,胡直最后非常感慨地说:“予悲守道君子,蒙诬逮千载,故因简公之言而毕其说。”明朝万历年间的四川布政使(相当于省长)范涞,不顾当时“贬雄”的风气,筹款在成都修了座“扬子云故居”和一系列纪念扬雄的建筑物(“墨池”、“草玄堂”、“子云亭”等),还撰写了《新修扬子云草玄堂记》。范涞认为,扬雄“仕莽之说疑点甚多”,理由是“稽古证今,知子云必不仕莽”、“前代名家谓子云忠臣者甚多”。

到了清代,先是一批四川籍的儒生为扬雄鸣不平,如道光年间的拔贡冉瑞岱在其《书扬子云传后》诗中说:“扬子文章载《汉书》,美新一帙本来无。甄刘假托称符命,千古沉冤莽大夫。”酉阳县贡生田世醇则在其《读范涞平反子云一记书后》诗中说:“三世为郎懒策勋,穷年卧阁理元(玄)文。美新一颂从何起,忘却当年两子云。”冉瑞岱以《汉书》没有记载扬雄著《剧秦美新》为理由,田世醇则以谷永也字“子云”为理由,都是企图为扬雄“美新”开脱。

民国年间的大学者刘师培,曾经写过一首为扬雄辩诬的长诗,其中有:“吾读华阳志,雄卒居摄初。身未事王莽,兹文得无诬?雄本志淡泊,何至工献谀?班固传信史,微词雄则无。”刘师培的意思是: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扬雄死在王莽篡汉之前,“仕莽”是不可能的;按照《汉书》的记载,扬雄是个淡泊名利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剧秦美新》那样献媚的文章的。

第四,认为扬雄遭到贬损,被戴上“莽大夫”这样耻辱的帽子,是因为以朱熹为代表的“后儒”对道德的要求过于苛刻;言下之意,扬雄的“仕莽美新”都是情有可原和可以理解的。

持这种观点的典型人物也是费密。费密以“微子归周,圣人未尝不许以仁”、“管仲相桓公,民到于今受其赐”,以及孔子也在季氏专权的鲁国做官为例,说明“身仕二朝”或者“不为旧主殉节”,并不是什么“败德”、“失节”的事情,于是指责朱熹等“后儒”对扬雄的贬损,是“苛隘之论”,是“偏私之说”。费密还特别强调:如果仅仅一言一事有过失就遭否定贬损,那么程朱理学的创立者们,没有哪一个逃得过被否定贬损的命运。

清代著名学者何焯在其《义门读书记》中说:“子云之节有惭龚生,然夷之刘歆,则失其平矣。宋贤抑扬之论,几于夷跖,要不若孟坚此赞真实录也。”意思是说:扬雄的节操,虽然比不上拒绝给王莽做臣子的大儒龚胜,但总比真正投靠王莽的刘歆要好得多;朱熹等人把扬雄当做春秋时的大盗跖来对待,真是太过分了。

第五,认为扬雄声誉的大起大落、先尊而后卑,是由于儒学政治观和正统观念发生变化造成的;朱熹把只是一个文学家和学者的扬雄斥为乱臣贼子,是一个冤案。

著名文史研究专家、西华师大教授杨世明先生,便是这一观点的代表。杨世明先生在其《扬雄身后褒贬评说考议》一文中说:

(南宋时,扬雄声誉一落千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观的变化。在汉唐,除了夷夏大防(中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如李陵降匈奴,庾信仕魏周,被认为是节操有亏外,随政权鼎革而身仕二朝,比比皆是,不以为非,因为天道循环,有德者王……王莽之代汉,除了他的权诈,这种思想恐怕是其成功的理论武器。而这类阶级力量,则是其登位的社会基础,史载:王莽辞封宰衡,上书者吏民有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当时潮流如此,由汉而入新者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宋以后,理学大重伦常节操,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尽管蔡琰被迫失身,也视为失节,何况扬雄仕新莽为大夫!自然不能再尊之为圣贤。

三是正统观念的变化。春秋时有所谓“尊王攘夷”,实际是一种正统思想。陈寿作《三国志》,为魏之诸帝列“纪”,而蜀、吴之主入“传”,这是以曹魏为正统。此后“正统”、“闰位”(非正统)成为史论之一大题目。北宋时,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不采正闰之说。他说:“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臣今所述,止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非若《春秋》立褒贬之法,拨乱世反诸正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由此可见,他对于历代政权,态度颇为客观,重事实而轻正闰,这确有过人的眼光。既然如此,扬雄之臣事王莽何异于其仕于哀、平?《剧秦美新》之谀美新莽,较之历代臣下之谀事其君,又何得独招责骂?所以司马光之崇拜扬雄,完全是就其人其书而然,不以政治上之遭际论功过。朱熹则不然,他是很重视夷夏之辨、正闰之分的……扬雄的真面目是文学家,是学者,朱熹硬把他定为乱臣贼子,是一个冤案。

应当说,杨世明先生说到了朱熹贬损扬雄的原因这个问题的要害,是很有见地的。 在“识贤堂”举行书法竞赛第六,认为扬雄写作《剧秦美新》,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绝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辱进退而献媚讨好王莽。

最能代表这一派观点的,是当代著名学者、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沈伯俊研究员。沈伯俊先生在其所撰《在矛盾中追求超越的扬雄》一文中说: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看,历史上王莽的篡汉自立和托古改制,乃是一次失败了的政治改良。在王莽篡汉之前,西汉王朝已经极端腐败,社会矛盾已经极端尖锐,老百姓的生活极端痛苦,大厦将倾,人心思变,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王莽看到了这种趋势,掌权之后,即通过示人节俭、献钱献地分给贫民、救济灾民、增加太学生名额、严惩杀死奴婢的亲生儿子等手段,竭力笼络人心;代汉自立后,又禁止买卖土地奴婢,企图缓和社会矛盾。因此,王莽称帝前后,受到士大夫的普遍拥护,也得到部分百姓的好感,许多人把社会改良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扬雄写作《剧秦美新》,以暴虐的秦朝为鉴戒,期望王莽建立一种清平的政治,实在并不奇怪。这不过表达了一个善良书生的幻想,绝非什么献媚投靠;若要献媚投靠,炮制几个宣扬王莽受命于天、理应代汉称帝的符命,岂不是更能讨得王莽的欢心吗?但他却没有这样做。王莽当上皇帝后,扬雄继续遭到冷遇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然而,由于受阶级利益的限制,政策多变,制度混乱,王莽不仅没能解决汉末的种种积弊,反而激化了各方矛盾,加深了社会危机;加之天灾频仍,民不聊生,绿林起义、赤眉起义相继爆发,使王莽的新朝迅速覆灭。取而代之的王朝,仍是刘氏汉王朝。于是,王莽一度享有的美名烟消云散,留下的却是“矫情虚伪”、“阴谋篡汉”的千载骂名。这是书呆子扬雄当初完全想不到的,他对此不应承担什么责任。后人固然不必巧言为扬雄辩解,但也只能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批评他不应该在举世嚣然中去随大流凑那次热闹,而不必没完没了地指责他。

沈伯俊先生揭示了扬雄“仕莽美新”的原因,而了解扬雄为什么要“仕莽美新”,是认识扬雄和正确评价扬雄的关键。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上述为扬雄辩诬的言论呢?扬雄故里的诵经典活动

笔者认为,简绍芳、刘师培等人辩诬的理由毫不可取,只能是授人以柄;费密等人辩诬的理由虽然有一定说服力,但都没有说到问题的要害处;只有杨世明、沈伯俊两位先生的意见最值得关注,因为弄清楚扬雄遭到贬损和扬雄“仕莽美新”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我们正确评价扬雄历史地位的关键。

造成扬雄声誉和地位大起大落的最根本原因,是“正统观念”的改变。

假如王莽姓“刘”,或者后来取代王莽的刘秀不姓“刘”,王莽的代汉而立还会被叫做“篡位”吗?按照汉代流行的“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观念,像王莽那样既有“内圣”的道德修养,又有“外王”的治世才能的人,为什么就不能代汉而立?摒弃所谓“正统观念”来看问题,结合汉代人的观念来看扬雄的“仕莽美新”,扬雄还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

《汉书》所记载的王莽,其实已经是或多或少地被歪曲甚至丑化了的王莽;但是,即使这样一个并非完全真实的历史人物,让今天的我们去感受他所做的那些对天下百姓有利的事情,仍然是令人钦敬和感动的。扬雄以歌颂王莽的功德作为《法言》全书的结尾,这跟他在书中所表达的对“象龙”现象的不满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说扬雄对王莽的歌颂,既不是谄媚,也不含有自全自谋的成分,而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看扬雄写作《剧秦美新》,还能说扬雄是“献《剧秦美新》以媚莽意”(朱熹《楚辞后语》)吗?

扬雄道德节操的可敬可贵之处,正在于他在发自内心地拥戴王莽的同时,却又绝不参与制造符命的活动。一方面,因为他是无神论者,他不愿意参与违背自己心意的迷信活动;而更为主要的原因,他鄙弃一切政治投机的行为,哪怕他已经因此而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当“仕莽美新”的阴霾从扬雄头上散尽之后,我们不禁要理直气壮地说:在中国文化史上,以人格、成就、贡献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而论,千秋止有一扬雄!

同类推荐
  • 人权哲学导论

    人权哲学导论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西方人权思想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马克思的发展源流,对人权的理论内涵进行全面哲学解读,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客观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与研判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该书从哲学角度系统梳理并解读了古希腊至今中外人权思想的发展源流与理论内涵,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了客观评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研判了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作者指出,人权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权利问题。不管是作为具有高度价值统摄作用的哲学范畴,还是作为具有实际价值参照作用的法治范畴,人权实践都必须有其充分的社会基础。人权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生命真谛就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理想,而且更是一种行动。从世界范围看,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肆意破坏和践踏人权原则的托词和借口,人权价值理想的普遍性绝不能成为某些国家或利益集团推行强权政治和文化霸权的标签和工具。国际间的人权保护与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与协商的基础之上,严格依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说人权是西方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还不如说是东方的四合院,和合相生。
  •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本书先从整体上对中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性思想家加以对比,而后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九个流派思想,深入各派哲学文本,分别作详尽的评述,其援西入中的研究进路和精辟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哲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人论:迷误与救赎

    人论:迷误与救赎

    本书在指出人的的常、迷、悟这三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生命形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个体生命由迷返常并进而转迷入悟的觉醒、行动的路径、契机和方法,尤其对生命之悟这一人生的最高境界的具体样态及其在人生的方方面面的体现做了更为深入细致的观照、透析。本书稿的风格特点是力图吸纳、涵容不同时空先哲的智慧、哲思、诗意,打通不同学科、领域的间隔,将其相渗互融,勾连交织,但又不是进行简单地混搭、杂拼和碎片组合,而是创造一个生气灌注的、让生命、灵魂浴火重生的有机整体。尽力摆脱学院式的机械呆板的理论构架、枯燥乏味的学术规范和千人一面的新八股式的文风的窠臼,植根于民间、现实的大地沃土,发源于现代人生、时代潮流的源头活水,将哲思的睿智和诗意的灵动结合起来,究风俗与制度,察人性与人心,启生命之感悟,发个人之感慨,成一家之言说。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热门推荐
  • 黑色逆流的倒回

    黑色逆流的倒回

    迷失在一条小巷,转头又是另一个世界。走丢了,那一瞬间,你真的知道你是谁吗?我是梓阳,梓阳的梓,梓阳的阳。你好。
  • 神不可触之秘

    神不可触之秘

    谜之少年出于对自身的探索,一瞬间绝世武功、妖怪、神仙、吸血鬼、狼人······等种种传说中的人事物纷至沓来。由此,这世界的真正面目一点点浮出水面,随着一点点靠近真相,这世界也变得越来越险恶。
  • 我的埃菲尔,不在你的巴黎

    我的埃菲尔,不在你的巴黎

    【宁江绝恋②】这是一个伤心之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伤心的故事,伤心的人又各自在这个城市中修复。&&&她曾经很爱他。只是。之前,相思已阻断。之后,无法再怀念。***十年,可以很短很短,短到那些伤都来不及痊愈。十年,可以很长很长,长到每一分每一秒都成了煎熬。十年前,他将她逼至绝境,决绝的看着她的伤口,将她放逐。直到她的逝去。他销毁了她所有的照片,用过的一切,抹灭了她曾经存在的痕迹。她是被他抹灭的存在。只是,十年后,转身而来的她神色清冷的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对不起,你认错人了。无法弥补的十年。无法回溯的十年。时光深处里的我已不是我。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啊……
  • 我在星海有家店

    我在星海有家店

    “拥有一家可以遨游宇宙,只要给钱什么都能出售的店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李凌:“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吧,无非就是过着缺钱了卖货赚钱,有钱了环游宇宙的小日子罢了。”“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了吗?”李凌:“emmm,偶尔也会探索一下黑洞,穿越空间裂缝去次元空间逛逛,啊对了,还拯救过几个濒临灭亡的文明来着。”“可是据说那些文明都被你趁机勒索了一大笔。”李凌:“咳,我是个商人,商人的事情能叫勒索么?这分明就是交易,交易当然是要收费的啦!我再重申一遍,我没有勒索!”……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在宇宙当中一边赚钱一边浪的故事。
  • 华严起宗真禅师语录

    华严起宗真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Patagonia

    The Patagon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只为续前缘

    重生只为续前缘

    前世一切不OK的,全都见鬼去吧!重生一次,财富,真爱,宝贝儿子,我一个都不会少!其实幸福很简单,重生不就OK了?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选之下的他

    天选之下的他

    近百年来,科技大爆发。人类所能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探索出来的奥秘呈现出来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似乎的给了人们一种错觉。只要着再这样坚持的研究下去,宇宙的秘密也都将不再成为秘密。但没有想到的是除了我们生活的宇宙之外,还有着宇宙。是平行的,也是完全不同的。宇宙之间的平行法则,运行规律不知怎样发生了改变。产生的能量影响的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一股强大到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地球的运行能量也灌注到了韩小满的身上。但就是这个被天选中的人好像不太会用这股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