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000000004

第4章 “大写历史”的兴衰(1)

我们要了解史学在当代的变化 ,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一下它的前一个变化 ,也就是近代社会兴起之后史学观念和历史著述所产生的诸种变化。应该说,就史学观念来讲 ,在世界走入近代以前 ,许多文明对历史的看法有不少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点就是把过去与现在不做本质的区别。如中国有句老话 ,“鉴往知来 ”,其含义就是过去的经验可以直接运用到现在。西方的情形也有类似之处。如中世纪的史家 ,写作历史往往从上帝创世开始 ,把以往的历史都连成一体。第二点就是崇拜过去 ,把过去看出比现在更为美好的时代。古代希腊有所谓 “历史退化 ”的观念 ,提出历史的演进 ,走的是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再到黑铁时代的过程。而中国古代 “言必称三代 ”,就是把 “三代之治 ”,视为最为理想的时代。余英时先生的近著《朱熹的历史世界》,其中一点就是讲在北宋的时候 ,君主和理学家如何希望携手恢复 “三代之治 ”。

可是 ,在近代社会兴起以后 ,这些历史观念都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要讲当代史学 ,也就是 1970年代以来史学研究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历史研究的冲击、冲击以后的现状以及它现在和后续的发展 ,那么就需要简单了解以下后现代主义这一文化现象兴起的背景和对史学冲击的背景。这个背景就是近代史学的观念及其实践。为此目的 ,我想先从 “大写历史 ”这个译词开始。“大写历史 ”就是英文里面的 History。原来英文里面的大写和小写没有必要做太大文章 ,因为通常情形下只是体现了一种语法而已。但我用这个开头 ,是因为如果 “大写历史 ”和 “小写历史 ”加以区分 ,可以表现史学观念的不同 ,也能展现后现代主义对史学冲击和批评的一个视角。顺便说一句 ,我最近看到有人将我有关 “大写历史 ”与 “小写历史 ”的区分 ,摘抄成文 ,发表在刊物上 ,但我并不知晓。

“大写历史”与“小写历史”

我更想说的是 ,区别 “小写历史 ”和 “大写历史 ”,其实也是后现代主义兴起之后的工作。“大写历史 ”指的是对历史进程的思考和总结 ,而 “小写历史”与历史叙述有重合的地方 ,但不完全一样。我现在就谈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注重我们为什么要区分两者。这个区分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主要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这个 “大写历史 ”在后现代主义或当代思想家看来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思想的产物 ,与启蒙思想家对历史的观察这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是启蒙运动历史观的一个反映。这个 “大写历史 ”的特征是什么呢 :就是 ,一,历史是一个有头有尾的过程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根本的概念 ,或是一种基本的假设。第二 ,历史总的方向是进步的 ,是向上的、向前发展的。第三 ,历史是有意义的 ,或者说。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 ———每个历史行为都是有意义的 ,而每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意义。这个第三点跟前面两点是有关系的。为什么历史事件 ,这个单个的、看起来偶然发生的会有意义呢 ?那就是说 ,你如果用第一个观点看待历史 ,把它看成是一个过程 ,一个有头有尾的过程的话 ,那么自然而然的就形成历史不是无止无终的。意思是 ,历史有一个起点也有一个归宿 ,是一条直线似的往前演进。当然这个过程可以呈现出波浪式 ,有时也有退步的情形。但总体方向是往上发展的 ,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即使有波折 ,每一个波折都是有意义的。

我想举个例子 ,就是说历史的演进不是偶然发生的 ,其实这样一种信念可以说是 :如果从历史的根源来看 ,与犹太 —基督教的宗教传统有关。如大家熟悉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他提出相对论 ,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宗教观念很强的人 ,是犹太教的一个比较严格的信徒。他曾说过 ,上帝不是扔骰子 ,就是说人类的行为和历史不是无序的、任人妄为的 ,而是反映了上帝的意志。那么从这里面就可以理解 ,为什么 1900年德国哲学家尼采说 “上帝死了 ”那句话 ,会让一次大战以后的许多西方人感到震撼和真切 ,这是因为一次大战的残酷 ,使得西方人难以想象如果真有上帝 ,为什么上帝会容忍人类进行如此的自我残杀。因此只有 “上帝死了 ”,人类历史失去了上帝的照佛 ,于是大难临头 ,几乎走向毁灭 ,才是一个让他们感到比较合乎情理的解释。

谈到人类历史的毁灭 ,也即结局 ,也是西方历史观念中的一个一直让人注意,并使一些人萦绕于心、挥之不去的问题。具体而言 ,因为历史是有一个过程,从头到尾 ,那么头从哪里来 ,亚当夏娃 ,上帝造人。那么尾到哪里去 ,千年王国的到来 ,上帝造人花了七天 ,花了六天 ,第七天休息。上帝一天 ,等于人类一千年。所以人类历史一共有七千年。最后一千年是千年王国的道路的到来。当然也有一些邪教 ,就是说这个千年王国会提前到来。在前几年美国就有这么一个邪教 ,就是说我们要预先进入这个天国。这个邪教的信徒基本上都喝了这个毒药 ,希望早于别人进入天国 ,得到上帝的照佛。而一九七八年的琼斯 (Jim Jones)教派 ,就曾在危地马拉制造了集体大屠杀的事件 ,其死亡人数在美国历史上仅次于 2001年的 911事件。琼斯教徒们也认为世界的末日即将到来,所以提早结束了生命。最近好莱坞又有《2012世界末日》的电影 ,其实也是这一观念的一个反映。

千年王国的到来虽然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灾难 ,但如果你是上帝的选民 ,那么你就可以进入天国。相反 ,如果你是上帝的弃民 ,那么你就自取灭亡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教派的信徒 ,就有点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上帝的选民 ,生怕被拉下。这就是基督教历史观的一个基本概念。这种观念影响深远。所谓近代科学史学之父的兰克 (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 “历史有一种无限永恒的东西 ,呈现在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场景和每一个人身上,那就是上帝的意志。这是历史认知的基本原则 ”。换句话说 ,那就是人类历史的进程 ,反映了上帝的意志。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过程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兰克虽然号称科学史学之父,但他的历史观念,仍然充满了宗教的色彩。

基督教与“宏大叙事”

如果用现在比较漂亮的语言来说,这以历史观念可以用 “宏大叙事 ” (Grand Narrative)这样的术语来表示。如果用哲学的语言来表述,那就是历史现象的背后,有一个 Metaphysics的成分。Metaphysics用中文来讲的话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的”指的是这个形象或现象之上的,或者说是之后的这样一个概念。所以说这个 Grand Narrative也可以表述为 Metanarrative。于是 “宏大叙事”就是历史学家所描述的历史过程之后想展现的一个更为重要、更为宏大的一个东西,那就是对历史进程的思考。而这一思考,则又受到史家宗教、哲学观念的深刻影响。

与上面所说的有关历史观念的三个要点相联系,这个 “宏大叙事”的近代特征,就是指历史的演进不但有起点和终点,而且历史演进的总体方向是进步的。这个进步观由启蒙思想家所陈述,看起来是一个世俗的表述,但其实也是与犹太—基督教的宗教传统切切相关。简言之,千年王国到来以前,自然是世俗的王国或帝国,而千年王国自然比世俗的王国好,于是人类历史的演进,其总体的方向就是走向进步。也许有的人会问,既然这一 “宏大叙事”是由启蒙思想家所建立,而启蒙运动又是一个反天主教会的运动,为什么在表述历史观念的时候,还会受到宗教传统的影响呢?其实,启蒙运动与西方的犹太—基督教传统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启蒙运动虽然反宗教,但其实反的是天主教会对思想的钳制,希图解放思想,但启蒙思想家本身,则无可避免地又受到基督教思想传统的影响。

这里我们或许应该对犹太—基督教对西方人思想的影响,再饶舌几句。其实如果你生活在中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化里面,基督教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而在中世纪,这一无微不至的影响,是通过天主教会而实施的。如果有人研究中世纪的历史 ,便会看到 ,近现代社会的所有的社会机构 ,也即在政治结构以外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机制 ,都是通过教会来提供其服务的。比如说 ,如果你在中世纪的社会 ,想接受好一点的教育 ,就必然要通过教会。其实这一情形至今还是如此 —西方的许多学校 ,都与教会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因此中世纪的教会 ,其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教育机构 ,其影响至今仍可见到 ,而且不但在西方社会 ,而且也蔓延到非西方的地区。譬如现在中国大学生毕业的时候 ,要穿校服拍照。你们也许知道 ,这个穿校服的传统 ,正反映了基督教的影响 ,因为这个校服 ,原来就是僧侣服。现在还是与僧侣穿的服装 ,有不少相似之处。

还有西方的大学 ,其起初的时候 ,也是为了培养僧侣而建立的 ,所以毕业的时候穿僧侣服 ,也是顺理成章 ,因为他们得到教士的资格了。教会影响在中世纪的无微不至 ,也是通过教士。比如那时的人如果碰到什么家庭纠纷 ,就会找教士忏悔 ,得到一些指点 ,所以那时的教会 ,也就是现在的咨询中心和热线电话。而教士的培养 ,包括要求他们有奉献的精神。这里举个例子 ,十四世纪的时候 ,欧洲黑死病 (Black Death)蔓延 ,以致欧洲人口至少丧失了百分之二十五 ,在有些地区甚至高达百分之四十。而重要的发现是 ,那时黑死病蔓延的时候 ,教士受创最大 ,死的最多 ,因为作为宗教人士 ,他们对受到传染的病人,提供了帮助 ,而且也常是最后一批撤离的人士 ,于是死亡率很高。因此教会在中世纪 ,又是现代社会的医院。教会的作用其实还不止这一些 ,比如如果人们要结婚 ,就得通过教会。所以教会在中世纪的作用 ,可以包括了人生活的几乎所有的部分 ,生老病死 ,都与它有关。

教会权力的扩大

教会既然在中世纪的社会 ,扮演着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基督教思想传统的深远影响 ,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 ,一般而言 ,一样东西的作用愈大,人们对它的依赖愈大 ,其权力也就愈大 ,它可以指挥、控制人们生活的一切,而且随着时间的演进 ,其权力会愈益增强。因此如果有人想研究西方的历史,也许就一定要钻研一下犹太 —基督教的思想文化传统。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社会的支配权的增大 ,可以从它对其教徒的要求来看。一般而言 ,天主教徒其实对基督教的教义并不熟悉。他们被要求放一本圣经在家里 ,而一般人是不会去读的 ,因为他同时被要求每周日去教堂 ,照教士的宣讲来生活和行事 ,不用自己去研读圣经 ,加以领会而照此生活。于是 ,一般的天主教徒只要求做到两件事 ,一是有坚定的信仰 (good faith),另一件是做善事 (good work),包括缴纳什一税 ,即一个人收入的十分之一。因此 ,教士对一般民众就有绝对权威。天主教的教士 ,被称为 “教父 ”(Father),就是这个道理。他像一个人的父亲一样 ,享有绝对权威。顺便说一句 ,天主教徒的家庭 ,像中国传统家庭一样 ,父权制色彩也是很浓厚的。所谓做善事 ,其实就是让教徒替教会以及社会公益做一些义务劳动 ,而因为那时的社会公益 ,都是由教士领头的 ,所以为社会公益做义务劳动 ,其实也就是在帮教会的忙。当然 ,既然教会是中世纪的社会福利机构 ,为教会办事自然也等于是替社会办事了。

这样说来 ,中世纪社会教会与社会之间 ,存在一种好的默契 ,颇能和谐共处。其实不然。近代史家阿克顿 (Lord Acton)有句名言 :“绝对权力 ,绝对腐败”。教会权力的膨胀 ,对民众的无微不至的控制和约束 ,必然导致教会人士的腐败和民众的不满。马丁路德开始的宗教改革 ,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马丁路德其实是一个很书生气的人。他是神学教授 ,从其研究中发现 ,教会当时的许多做法 ,与早期基督教的历史 ,并不相合 ,而是后来的教会人士为了搜刮民脂民膏而想出来的办法 ,如所谓的 “赎罪券 ”,就是其中的一个馊主意。马丁路德将其研究结果提交教会以后 ,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以前很少有人敢于挑战教会的权威。而且当教会派人对马丁路德劝说以后 ,他仍然不愿收回他的意见,而是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因此欧洲的社会大乱 ,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争。那些相信马丁路德的就成立了新教。新教与天主教的差别之一 ,就是新教徒被鼓励对圣经有自己的理解 ,并根据这一理解行事。由于这一理解可以因人而异 ,于是新教徒中间又进一步分化成许多教派。

新教与天主教的差别 ,也表现在教堂的内部装修上面。许多人去欧洲旅游,去了一些教堂 ,但可能不知道是新教的还是天主教的。其实这里有一个很容易的区分方法。一般而言 ,天主教堂装修很华丽 ,有许多壁画 ,讲述圣经的故事 ,因为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所以比较有钱。但新教的教堂 ,就没有什么观赏的价值 ,因为往往是一壁白墙而言。这里的原因 ,其实也不难理解 ,因为天主教会并不要求教徒研读圣经 ,只是通过教士的宣讲来传达教义 ,因此壁画等装饰品就成了必需 ,就像老师上课要写板书、使用地图等教具一样。而新教鼓励教徒自己解读圣经 ,因此没有任何装饰、一壁白墙的教堂 ,反而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当然从旅游观赏的角度而言 ,天主教堂显然有吸引力多了。

挑战教会与启蒙运动

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挑战 ,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 ,就是其延续之一 ,当然启蒙运动又得益于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 ,但如果没有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冲击 ,那么科学革命的开展也可能无法进行。启蒙思想家不但希望解放思想 ,而且希望通过教育开明君主来制衡天主教会的权力 ,甚至提出政教分立。

同类推荐
  • 明朝大财阀

    明朝大财阀

    “殿下,北方鞑子又犯我边境了”“娘的,通告天下,五两银子一个鞑子人头。什么?五两太少?那就五十两。”“殿下,倭寇又犯我海疆了”“娘的,给老子造船,给老子造一百艘,不,一千艘宝船,老子要踏平倭寇,让天皇跪着唱征服”“殿下,探险船队发回消息,发现黄金洲”“我的,我的,都是老子的,把大明龙旗先插上,谁敢来抢给老子打”理科宅男重生朱厚照,这辈子最大的目标,就是把大明皇家集团的生意扩展到全球,顺便在那些地方插上大明龙旗。
  • 大家小书:论三国人物

    大家小书:论三国人物

    作者根据现存史料,仔细考辨,以人物为中心,以散论为形式,撰成多篇论文或札记,汇为一集,便成《论三国人物》的主体,力图还许多三国人物的本来面目。全书围绕二十余位核心人物,以其业绩或人事关系为线索,分别在各短文中论述,共计七十篇,主人公则多为妇孺皆知的著名人物。作者夹叙夹议,言简意赅,充分利用了“散论”形式的长处,既运用了丰富而确凿的史料,却又要言不繁,恰到好处。
  • 召唤系统之乱世王者

    召唤系统之乱世王者

    魏烨是一个学习优秀的高中生,在考试后因为一些原因心情不好,便去网吧打算打个夜市发泄一下,结果莫名的被送到了另一个世界——东汉末年,附身到了三国与蔡文姬联姻的卫家长公子卫烨的身上,面对这种情况,魏烨只得接受了这个无奈的现实,开始加入了这个争霸的时代,召名士,聚武将,屠匈奴,收乌桓,灭袁氏,会曹操,驱刘备,战孙权,攻南越,平西域。一统天下成就了一个重生的太平天下
  • 中国人的教训(下册)

    中国人的教训(下册)

    本书是中国知名作家李国文专心于大众历史写作近三十年,在中国人血与火的往事中,找寻我们今天生活智慧的标志作。它以中国历代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人生态度、命运遭际、成败得失为依托,突出了他们人生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经营、艰难成功,是首部中国人反思人生轨迹、吸取生活经验的传记体通史。它让读者在借鉴古代中国人生存智慧的同时,更多地感悟今天每个人的活法。读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为鉴,为现实生活提供帮助。在这里读懂中国人生活的甘苦、读懂中国人薪火相传的方略、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全面认知中国人的生活真谛、生存智慧、生命本质。本书立足大众的阅读习惯,内容深入浅出,结构波澜壮阔,情节催人泪下,语言幽默诙谐,阅读淋漓酣畅,是一部雅俗共赏极富睿智的畅销书。评论名家认为“这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下册为宋元至清部分。
  • 易晋

    易晋

    自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后,中原倾覆、神州陆沉,山河破碎、战乱不止。如今司马晋庭偏安江左,氐族符秦一统北方,南北大战一触即发,孰胜孰败,只系一人。周复说:什么二赵、三秦、四燕、五凉、成夏、拓跋魏,历史得照我说的来写!
热门推荐
  • 海鲜烧烤店

    海鲜烧烤店

    “欲访仙乡去,君入红尘来,但设一小庐,看遍世间骨。”我是店长,我是老妖张渤!
  • 礼仪全书2

    礼仪全书2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尊之睥睨天下

    女尊之睥睨天下

    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是强者为尊。什么所向披靡,什么天下第一,到她这里什么都不是。惹上了她,死都是一种奢望。她创建“睥睨楼”,招揽天下人才,掌控三国经济命脉。白道黑道无不礼让三分。她时而邪魅,时而妖艳,时而冷漠,时而嗜血。可不论是何时的她都散发着独特魅力。在女尊时代,看她如何闲看空中云卷云舒,笑看天下风流涌动。————这只是第一部,第二部正在构思中,期待亲们的关注————
  •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三天正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少的致命软肋:独爱小萌妻

    帝少的致命软肋:独爱小萌妻

    她与众不同的异能,偏偏在他身上失效。相遇第一天,她追在他身后跑,嚷着要“摸”他。相遇第三天,她成功闯进他家里,蹭吃蹭睡。相遇第N天,换成他缠在她身边转悠。一不小心玩的太过火,发现自己根本甩不掉他!于是轮番上演了各种震惊世人的闹剧,但是这位豪门继承人,这么多闪光灯对着咱,你还好意思继续吻下去吗?
  • 于是开始喜欢你

    于是开始喜欢你

    什么是爱情呢?某天,我终于明白过来,却是在你离开许久之后。——“你喜欢我用什么法子追你?”尹臻从没想过两人重逢后,女人会讲出这么一句话来。他吃惊片刻,继而故作冷淡问:“你……要追我?”女人志在必得地点了点头:“追定了。”“抱歉,我结婚了。”他掩痛,转身离开,就怕再多望一眼对方便后悔拒绝了。
  • 人生的路很长,最重要的是做自己

    人生的路很长,最重要的是做自己

    一般人经常受限于他人的眼光,而失去真实的自我,变得焦躁与不安。我们太容易被周边的人或事所左右,无法做出内心真正想要的选择。其实,只有活在当下,多重视自己的感受,才能活出幸福的人生。本书作者通过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挫折、怀疑、不安与痛苦,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用10万温暖人心的文字,帮读者找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挖掘自己更多的潜在可能性,获得最真实的幸福。"
  • 霹雳之儒门春秋

    霹雳之儒门春秋

    都说十个儒门九个黑,还有一个不知道自己原来是个黑。所以穿越去苦境之后,一不小心出生在儒门家庭的杜芳霖面对启蒙用的四书五经,差一点决定再去死一死。数百年后,历经千帆,在接受了这个设定之后,他反而能淡定地游走在儒门各势力间。杜芳霖如此决定着,他要弘扬儒门正气,手持折扇削死那群黑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号出自白居易,本文为游戏之作,血印开局。
  • 洪荒最强靓仔

    洪荒最强靓仔

    曾誉为洪荒界百亿年天才的他, 被人设计陷害,导致洪荒祖境尽毁! 他因为神罪的点燃,荒废半张脸! 在这场引发神罪的途中, 惹怒五族大帝联手追杀,肉身尽毁。 却意外夺舍了一位貌比潘安的男子身上,发生了巨大的逆袭。 背负神罪的诅咒,我洪荒祖帝花君邪逆袭而归! 这条村,叫靓仔村,在这万界,叫我靓仔! 待我归来,最强靓仔!我有一股神源印,可吞宇宙日月星。 鱼兮七饭群:58287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