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000000003

第3章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学历史? (代前言 )(3)

其实 ,“新文化史 ”在西方的兴盛 ,也背离了西方史学的一个传统 ,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因为历史研究 ,其特征就是要对人类的活动及与自然界的互动 ,做一个长程的观察 ,然后做出概括。有一本至今在美国大学 “史学方法论 ”课常用的教材 ,仍然指出历史研究的目的 ,是为了对历史现象做出 “解释 ”(interpretation),而 解释 ”的主要工作 ,就是做 概括 ”(generalization)。而 “概括 ”的工作 ,常常需要使用对历史发展进行 “分期 ”(periodization)和分析因果关系 (causal relations)等手段。①(Conal Furay & Michael J.Salevouris, The Methods and Skills of History (Wheeling,IL: Harlan Davidson,2000),183 -185)由此可见,描述、分析、解释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也即写作 “通史”(通古今之变),本来也是西方史家的本职。二十世纪初年的史家何炳松 (1890—1946)等人就曾观察到,是否写作 “通史”可以概括中西史学的不同—中国传统史家写作朝代史,而西方史家写作通史。当然,如同何炳松自己在《通史新义》中所说,这样的观察并不完全正确。②(参见何炳松《通史新义》(台北:台湾书屏,2008)但是,从西方古代到二十世纪,大部分历史著作、特别是一些名著,都是 “通史”类的,如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兰克的《教皇史》等。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是一部文化史,但与现今的新文化史不同,该著处理的是一个时代,因此也是一部 “通史”。新旧文化史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希求解释文化的时代变迁,而后者则只描述一个孤立的、微小的事件和人物,也即所谓 “微观史”(micro history)。③(有关新旧文化史,可参考 Peter Burke,What is Cultural History? (Cambridge:Polity Press,2004)

这里没有必要详述西方史学从宏观走向微观的趋向,但简单讲来,这一转向的根源,与西方强权在战后、特别是 1970年代以后的衰落、第三世界的崛起 (亦即后殖民时代的降临)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盛行,有许多关联。④(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王晴佳,“从历史思辨、历史认识到历史再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向与趋向”,《山东社会科学》,2008 (4))我在讲演中曾多次提到过,兰克当年强调 “如实直书”(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是有一定条件的。因为那时西方正处在上升的阶段,只要如实描述,便能清楚展现西方各国是人类历史演变的领头军。但当今的西方,其强权正在全球范围走向衰落,如果继续 “如实直书”,只是在变相承认失败。没有人愿意自动承认失败的,所以西方史家就避免讨论这些宏观的历史趋向问题,也不愿写作通史了。这一概括,显得有些简单化,但前美国历史学会主席芭芭拉 ·瓦因斯坦 (Barbara Weinstein)曾撰文指出,现今的西方历史研究,少有人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或许可以作为我的这一观察的一个旁证。美国思想史专家、佛吉尼亚大学教授亚伦·莫吉尔 (Alllan Megill)也观察道,以前的史家,相信历史的发展,背后有其内在的和谐与一致,但这一和谐性或一致性 (coherence),在当今的史学,也就是 “新文化史”的研究中,似乎已经荡然无存了。于是,莫吉尔总结道:在新文化史家看来,史家写作什么,选择什么作为题目,都只是一种主观的选择,“仅此而已”(It is no more than that)。①((Barbara Weinstein,“History without A Cause? Grand Narratives,World History and the Postcolonial Dilemma,”International Instituut voor Sociale Geschiedenis,50 (2005),72-73和 Allan Megill“Coherence and Incoherence in Historical Studies:from the Annales School to the New Cultural History,"New Literary History,35:2(spring 2004),207-231,引语见223))因为要对历史做宏观的、长程的分析研究,就必须处理其中的因果关系。而现今的 “新文化史”研究,只想向文学叙述靠拢,注重精致的描述,基本放弃了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而且,因为 “新文化史”常常处理的是一个孤立的小事件、小人物,因此也无法做全面的因果关系分析。总之,西方史学的当今趋向,是企图解构 (deconstruct)原来的解释框架,希求 “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或者干脆就不要 “立”,永远 “破坏”下去,搞 “永久革命”。这是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一个反映。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思潮,也影响了中国史的研究。现在美国的中国史学界,特别想解构一些原来从历史考察中提炼出来的概念,如 “中国”、“汉化”、“长城”等等,怀疑他们历史的真实性和长久性。而令人扼腕的是,许多在美的中国学者、甚至在中国的史学家,也追求时髦,参与了这一 “解构”的工作,并为之提供注脚和佐料。问题是,西方自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建立了包括文化在内的各种强权,现在遇到了危机,需要进行解构和反省,而中国甫从受压迫、受欺凌的境地中走出来,正想建立起自己的历史解释框架,我们何必也依样画葫芦,自我解构,自毁长城?

认识余英时

余英时先生是我们当代一位杰出史家 ,也是我敬仰的一位学者。这几年来由于同住在新泽西州 ,所以有不少接触、讨教的机会。我想在这里谈一下我对余先生治史的观察 ,以做本文的结束。许多读者知道 ,余先生近三十年来 ,虽然在美国工作 ,但注重用中文发表论著 ,许多人对此有些不解。据我所知 ,余先生的英文写作能力 ,绝对是一流的。但他注重中文著述 ,据他自己所说 ,是因为他不想花许多时间 ,将引用的中文的史料译成英文 ,事倍功半。这显然是自谦之语 ,不过他的话也令我想到 ,吾辈与其吃力地紧跟形势 ,尽可能将自己的研究 ,与国际 (其实也就是西方学术 )接轨 ,希求博得西方同事和学术界的认可 ,是否也应像余先生那样 ,从中文学界的需要出发 ,写作一些中国读者喜欢读的东西 ?举例来说 ,余先生最近写了一些有关胡适和顾颉刚的论著 ,这些思想史的研究 ,在当今西方学界是不受青睐的。但在中国学界 ,却有不少读者。①(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 :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台北 :联经 ,2004)和《未尽的才情:从〈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台北 :联经 ,2007))比如中国的近代史研究和五四研究 ,都还比较侧重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罗志田、桑兵和欧阳哲生教授 ,都拥有不少读者。他们论著的流行 ,显现出中外史学潮流的明显差异。②(参见王晴佳 ,“五四运动在西方中国研究中的式微 ?浅析中外学术兴趣之异同 ”,《北京大学学报》,2009 (6))

但我想讲的还不止这一点。依我管见 ,余英时先生用中文写作 ,是他不想只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美国学者 ,抑或一个在美国工作的华裔学者 ,并得到美国史学界的承认和赞赏。他也许更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当代传人 ,因此中文写作就不是仅仅为了省力 ,而是一种文化上的自我定位和自我期许 ,也是对西方文化霸权的一种不屑。余先生的治史范围和兴趣 ,也可证明这一点。他早年研究汉代的历史,注重的是汉朝与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关系。这一关系毋庸赘言是汉代历史的一条主线。以后他研究明清的历史,侧重的是明清文化的转型,又是那段历史的一条主线。近年他转向研究宋代的历史,写出了《朱熹的历史世界》,分析了理学的兴起,又显然是所有研究宋史的人必须注意的问题。目前他所从事的研究,是想探究唐代的诗歌文化。①(Ying-shih Yü,Trade and Expansion in Han China:A Study in the Structure of Sino-Barbarian Economic Relations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余英时,《历史与思想》和《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台北:允晨,2003)。有关余英时先生正在从事的唐代诗歌研究,为笔者近年拜访余英时先生时,蒙先生相告)诗歌在唐代的发达,前所未有、后无来者,因此还是唐代历史的关键。我想写到这里,各位也许会知道我的用意了。余先生志向高远。他所处理的都是一些宏观的大问题,其用意是对中国历史的几个重要阶段,达到一种画龙点睛的理解。我们研究历史,要想获得与余先生一样成就的,恐怕不会很多,本人更无此奢想。但中国有句老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们与其追随那些源自西方、反映了西方文化焦虑甚至危机的史学潮流,还不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借助自身文化的特点和积淀,选择研究一些反映中国文化特性的历史课题。读者读到这里,可能感觉我有点自相矛盾,一方面写书讨论以 “新文化史”为代表的史学界新潮,另一方面又告诫读者不要 “随大流”,人云亦云,对这些新潮加以模仿。其实在我看来,这两者并不矛盾。我们了解新学术的原因,是为了 “知己知彼”,而了解的目的乃至手段,就在于如何找出其弱点并加以批评和克服。而持这样的态度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也许更能辩证地体现当今全球化的特点。因为全球化的开展,通常是以其 “在地化”(globalization)为前提、并与之互为表里的。史学研究,也不例外。

同类推荐
  • 乱世降星

    乱世降星

    乱世降星讲的是刺客墨云从失忆到清醒,为家族和妻子报仇,从而建立墨门,与天下门派朝廷争夺能改变天下命运的京机图而展开的斗智斗勇的过程。
  • 唐枭

    唐枭

    枭者,勇而强也!枭者,首领也!武唐年间,天下大乱,酷吏当道,律法崩散,牝鸡司晨!主角岳峰,生而为枭,家国天下,我大唐男儿当自强……群:287074601
  • 乱世宏图

    乱世宏图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是酒徒所著的一部历史军事类小说。
  • 大唐全才

    大唐全才

    王珂,一个装饰公司的小老板,在去一个新工程工地的途中因车祸来到大唐,他为了在这个时代站住脚跟,用他比别人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在大唐帝国扇动他那蝴蝶翅膀,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人称他为大唐全才。
  • 水浒之史进

    水浒之史进

    史进,水浒中被忽视的武学天才。水浒中被忽视的天才还很多。看穿越者史进能否逆天改命,改变这些人的命运。当然还有大宋的命运
热门推荐
  • 红尘皆是你

    红尘皆是你

    初见,她狼狈,他居高临下,“四年后,我带你出这是非地。你可愿等?”他留下的一句承诺。换她永世追随,“你若兑现承诺,我便成为你最锋利的剑,永世追随,绝不背叛。”他有一个未了的愿,为此他除了不负天下,任何人都可以。两年后她归来,“主子,红尘回来了。”“还活着?”红尘笑了笑,无言。他在意的东西好像很少,又好像很多,他的思维逻辑,让她不知如何是好。她很奇怪,明明那样的不友善,却总是一副如三月暖阳一般,他对此很不解。 “不是说永世追随,绝不背叛吗?” 他很认真地问。 “真是抱歉,我并未背叛您,我也并不是一个会兑现承诺的人。您与我,并没有什么羁绊呀~” 她浅笑着回答。
  • 坚牢地天仪轨

    坚牢地天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打工魔王事件簿

    打工魔王事件簿

    他是弑杀神明的王者。他是统御万民的霸者。他是支配世间的魔王。“魔王大人今天又去打工了呢。”“屁话,魔王的事能叫打工吗?”————————“嘁,不就是普通的穿越文吗?简介搞这么高端想表达什么?”“看不懂吗?那就去看书啊!”总而言之,就是讲述一位弑神者在各种副本世界中吊打一切的故事。
  • 刀戏

    刀戏

    梦起时江湖问酒,醒梦时提刀江南。江湖之大,有天下第一的书生杜若、有单剑登榜的苏运剑、有肩扛六枪的霸王项羽、有为寻丢失的佩剑而行走江湖的侠客…有百舟湖上画江南、有千客文府论天下、有万侠问酒岛问酒…还有自号小人物的江南世子秀儿,下江湖想为榜上人,上马鞍想成天下事。余末——全天下都知道秀儿要演刀戏,那又如何?仍一手刀戏了半个江湖。?????????????????????????????????????????????????我这文章口碑挺好,你就慢慢跟着读,读不好你自己找原因。——范德·姝婛·彪
  •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林家双玉,一个是绛珠草转世要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一个是善财女下凡要报答林家的救命之恩,一个是生生死死要为了贾宝玉,一个是费尽苦心要拆散这段孽缘,到底谁是谁的真爱,谁是谁的良缘,且看红楼幻梦我非黛玉。
  • 迥途巡道

    迥途巡道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三千法门修大道,何为圆满何为空。
  • 职场故事

    职场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引阙阁

    引阙阁

    三百年前,一双手刨开泥泞从尸横遍野的死人堆里爬出,遂即周身散出金光飞升成仙,天帝派此人驻守引阙阁,方换来人间太平。某一天的记忆复苏,灭城,剔仙骨,仇恨与痛苦占据心扉,究竟渡人之人,能否渡己。
  • 你有点面善哦

    你有点面善哦

    即便是命中注定的,无法改变,但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从地狱重返人间,回到你的身边,所以,我爱你……
  • 入浮石山

    入浮石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