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00000086

第86章 佛教:科学之友

佛教与科学的基本关系

关于佛教与科学的关系这个问题,我想以下三个层次是比较重要的:一是,佛教与科学属于两个范畴,两个领域。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是探求客观规律、追求知识的。佛教是一种人的终极关切,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它的特征是解脱主义——解脱人的痛苦,为人解脱烦恼、困惑和生死等提供一条解脱之道。因此,可以说这两者的出发点、途径、方法和目的都有所区别,它们是信仰与理性、体悟与实证、解脱与求知的不同。它们是人类文化的不同形态。

二是,佛教与科学的交涉和交叉的关系。为什么能够交涉,何以交叉?它的机制是什么?这是我们要探讨的。我认为有三点可以思考,第一点,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都有个问题:就是要认识宇宙、人生的真实,要对宇宙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考察、探索。大家很清楚,科学是要探讨客观规律的。就佛教而言,我认为它的解脱支柱主要是两条,第一条是探求真实,追求真理;第二条是要强调道德修持,道德责任。佛教认为一个人要求得解脱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宇宙、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叫觉悟。觉悟就是对宇宙人生的真实本质有所认识,佛就是觉者。从这方面来说,就有对宇宙人生如何认识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讨、认识的问题。因此对科学的探索和佛教的追求,彼此探求宇宙人生真实方面就会有交涉,有交叉,这是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机制。第二点,就是佛教的方法。佛教主要侧重于直观、直觉这个方法,当然也是相对的,它也有逻辑方法,但是它更重要的是采用直观、直觉的方法。它有时是采用否定的方法反方面来思考问题。但是,科学需不需要直观、直觉呢?科学也需要想象,有很多科学家就是通过直观、直觉而启发了下一步的探索、实验的。第三点,就是现实的生活经验以及佛教对众生生活的关怀,也需要一种科学的手段。因为佛教不是生活在世俗之外,而是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生活在人世之中、人群当中,人类都有共同现实的生活问题、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佛教要从它本身的角度进行探索,也会与科学的探索有所交叉。

三是,我认为过去有个观念,科学就是比较多地限于自然科学。但是,应该说科学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社会科学当中也很复杂,包括和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我看佛教与科学的关系,重点还在于佛教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联上。过去我们偏重于探讨、论证佛教也有自然科学的因素,比较侧重于和自然科学的关系,这当然是有历史背景的,也是需要的。我的思考结果是,可能佛教和科学更多的关系是跟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关系,要多从这个角度来做探讨。

佛教对自然科学的贡献

佛教对自然科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宇宙学,二是天文学,三是医学,四是心理学,最后是印刷术,这属于科技方面。

一是宇宙学方面。我认为佛教的宇宙学说中有许多天才的推测。佛教要认识宇宙的真实,它对整个宇宙的结构、现象以及本体都有所推测。比如说佛教也强调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这包括了一定的科学内涵。佛教对宇宙结构的层次说,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以及地球的结构水轮、风轮、空轮说等,这对我们探讨宇宙的结构是有启示的。还有佛教强调的三千大千世界、世界的无限性,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论点。

二是天文学。因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和季节的变化有关,季节的变化又会与天象直接相连,所以就重视对日、月、星等天体的观察,并根据这种观察来编制历法。唐代密宗僧人一行(673-727)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精通历法与天文学,又是密宗的一位大师,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他曾经与他人一起制定了"黄道游仪",用来测定恒星的位置和研究月球的运动,还根据实际的测量第一次测出子午线一度的长度,又制定了《大衍历》,该历实行了29年。一行在天文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另外,敦煌遗书当中保存了两幅星图,其中一幅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星图之一,对研究天文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医学。因为过去的佛教寺庙大多建在山林里面,僧人需要自己治病,有的僧人就兼任庙里的医生,为其他僧人治病。佛教有济世治病的优良传统,据我所知,古代浙江萧山竹林寺就有女科,是专科医院,当时遐迩闻名,门庭若市。唐朝时寺院还设福田院,就是疗养院。宋朝政府的救济机关"安济坊"置医官,政府往往聘请僧人去任职。唐朝鉴真和尚(688-763)是一代名医,据说,他著有《鉴真上人秘方》。他把中医、建筑等介绍到日本,对日本的医学、建筑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又,敦煌的石窟壁画和藏经洞遗书中,保存有大量的医学史料,约有近百件医药文书。其中有一幅最早反映我国有关口腔卫生的绘画,弥足珍贵。不仅汉传佛教如此,藏传佛教的寺庙也设有专门学习医学的经学院,所以重视医学是佛教的一大优良传统。

四是心理学。佛教重视心性修养,以"治心"名于世。佛教对心理现象关系的探讨,对意识的结构,如六识、八识、五十一心所说以及思维活动理论等,这都是佛教提供的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一些重要的论说,值得现代心理学借鉴。

五是印刷术。印刷术一般被称为"文明之母",佛教在这方面起了推动作用。比方说印刷需要纸张,古代佛教有的寺庙就会造纸。唐朝法藏法师的《华严经传记》第五卷《书写》部分,就有对僧人造纸的记载。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第一部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就是公元868年的《金刚经》,就是佛教的经典。自北宋初年《大藏经》雕印以来,先后又20多次刻印,完整地体现了宋代以来中国1000多年印刷术的前进历程。可以说,《大藏经》的刻印,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

佛教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联

人文社会科学内涵丰富,范围很广,分科很多,这里简要地着重论述佛教与哲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的关联。

佛教与哲学。我们都知道近代曾经有过讨论,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这种讨论表明佛教的哲学内涵很丰富。佛教的哲学内涵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最丰富的,它和儒学、道学等哲学流派的比较,我认为体现在哲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在这方面,佛教可能是超过儒、道两家的。可以这么说,佛教是由印度和中国两个大国的精英写出来的书,它的哲学内涵有可能是到目前为止在各宗教各学派中最为丰富的。佛教哲学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性论、认识论、方法论等,丰富了哲学内容。佛教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分支,其内容有许多值得分析、借鉴、继承的地方。就中国哲学来说,如果离开了佛教,魏晋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就不完整。

佛教与伦理学。有人说,佛教属于伦理道德型的宗教,很重视道德价值,关注道德责任,重视道德修养。佛教有一套伦理道德学说体系,包括形而上的信仰理论基础、伦理价值、伦理准则、道德规范、道德实践等。在中国,佛教的伦理道德经过与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的冲突与融合,逐渐与儒家的伦理道德相协调、相适应。同时,佛教伦理道德学说也对中国伦理道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佛教伦理道德是既继承印度佛教伦理道德,又有别于印度佛教伦理道德,既吸取了儒家伦理道德,也有别于儒家伦理道德的具有独特性的伦理道德体系。

佛教与文学。印度佛教创立以来,为了传布佛教义理,十分重视调动各种文学手段,撰写了大量极富文采的佛经,形成了绚丽多彩的佛教文学。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翻译家把数千卷梵文佛典译成汉文,从而创造了一种融汇梵汉的新文学——翻译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为了普及民间,还采用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作为传布手段,产生了中国佛教通俗文学,如民间佛教故事、志怪小说、变文、诗歌、宝卷等,丰富了中国文学。至于作为中国佛教文学的奇葩——禅诗,更是中国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佛教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佛教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宝库。

佛教与艺术、美学。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结合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大力运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以推进佛教的流传。中国佛教艺术的成就灿烂辉煌,卓绝非凡。中国佛教保存的艺术遗产,其数量超过儒、道两家,是中国艺术史上最杰出最巨大的丰碑。在中国,如要全面研究艺术和艺术史,离开佛教艺术,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佛教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反映和体现了他们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形成佛教审美特征。研究佛教艺术审美理念,有助于我们了解艺术创作的方法和特色,揭示美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充实、丰富中国美学的内容。

佛教与民俗学。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传说、口头文学等的科学。佛教的传入和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带给中国民间习俗的影响是深广的,对中国社会的潜移默化、移风易俗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在民间佛教信仰实践方面,烧香拜佛、念佛诵经、许愿还愿、赶庙会、放生、火葬等,颇为流行;在节日方面,相关的有元宵节、中元节等,至于藏族和傣族地区,佛教节日和民间节日更是融为一体了;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重要的有架桥铺路、掘井植树、救灾济贫等义举;在饮食习俗方面,则盛行饮茶、汉地僧人素食,以及农历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等。研究佛教风俗习惯,研究中国社会风俗习惯中的佛教因素及其影响和作用,是中国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佛教与社会学。社会学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宗教是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也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佛教在民间拥有最大量的信徒,在精英界也有一定量的信奉者。研究中国佛教实体、组织、结构、特点和变迁,及其社会功能、作用,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由上可见,佛教的内容主要归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一支,研究佛教是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同类推荐
  • 《清真释疑》研究

    《清真释疑》研究

    《清真释疑》是回族先贤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者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资料来源,以儒生们最熟悉的语言为工具,以比较、描述和批判为主要方法,用问答形式解答了大约20个问题,内容涉及宗教信仰、宗教功修、饮食习惯、衣着与仪表等。《〈清真释疑〉研究》对《清真释疑》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著述原因、论述方法以及版本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原著进行了点校、对原文进行了分段、断句、标点和今译;对一些人名、地名、书名以及生词做了注释;对作者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补充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疏漏,纠正了一些学术错误,第一次将《清真释疑》这部清代文献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是非里;快乐,不在繁华闹市中,而在内心宁静处;胸襟,不在奇山异水中,而在生活智慧里。宁静心安是内在的定力,能保持内心宁静的人,才是zui有力量的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静下心来,驻足片刻,调整好呼吸,聆听自己真实的内心!内容介绍生命起始之时,zui初的那颗心,除了清净透明什么都没有,可是在红尘俗世中混得久了,这颗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热门推荐
  • 邪幻至尊

    邪幻至尊

    弑父与灭族的真相,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大陆之上,星辰之下的力量;万人之上,灵魂之下的权威。他,为了爱,可以身溶魂断;他,为了报仇,可以忍受多年的屈辱。浩荡大陆,虚渺空间,月蚀之地,万籁之洞,上演着一幕幕的血色离愁。即使站在大陆巅峰也无法看破世间的冷暖……
  • 蜜婚娇妻:总裁霸道爱

    蜜婚娇妻:总裁霸道爱

    【重生+1V1+治愈系暖文+热血青春】此文有毒,慎入。她,慕若兮是重生界的一股废物流。他,顾璟辰是宠妻界的一股傲娇流。一朝重生,只有两件事,一是报仇,二是睡到他。复仇之路妖魔鬼怪各显神通,追夫之路牛鬼蛇神又各种作妖,为了能过上幸福的安康生活,只好化身圣斗士,斩妖除魔,披靳斩棘。她身披战衣,一手揪着上辈子的幕后主使,一手提着这辈子的完美情人。记者采访:请问顾先生,慕小姐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顾傲娇:蠢。主持人问:请问慕小姐,顾先生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慕小废:傻不溜秋的。 蜜婚读者群:607369073
  • 绝仙剑侠传

    绝仙剑侠传

    一千六百年前,通天教主为助纣王,于辅助周武王的群仙面前布下天道第一杀阵——诛仙剑阵,后遭元始天尊联手老子齐齐破阵,通天教主阵破打败,阵中四剑——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均被阐教弟子所得。其中得到绝仙剑的道行天尊,用此剑于万仙阵屠戮截教众多门人,使此剑光是拔鞘而出,就有阵阵杀气浮现。其后,商周之战过后,元始天尊见众仙杀伐过重,乱了人间,便令姜子牙于封神台将各路神仙分封于天界,随后将天界与人界分离,立下仙人不得扰乱人间的规矩。得到神位的道行天尊飞升天界时,那绝仙剑竟刺破法宝袋,落在了人间,其本人却不知晓。那落在人间的绝仙剑,将会在一千六百年后的今天,于人间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 都市异能仙尊

    都市异能仙尊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苏若雪,上一世,我没能保护好你,这一世,我愿用生命来护你。
  • 深宫丑女

    深宫丑女

    女主角穿越后变成一个倒夜壶,而且满脸是麻子的宫女,但是这一切是假的吧?脸上的麻子也是假的吧?这世上比她更悲催的人到底有没有?好端端玩个网游也能搞成这副德行,变成天下第一丑女不说,还是个倒夜壶的小宫女,连与她玩对对配的小太监都嫌弃她!可是乖乖,眼前这细皮嫩肉,俊美得令她都遗想三分的美男子竟然是皇帝本尊?这下问题大了,原本以为他是皇帝的男宠,结果……呜呜,她能不能把那旬娄似表白的话收回?这色女的帽子太重了,她承受不起啊!不过,这旖施晦身子还是挺让人心神荡漾的。
  • 述报法兵侵台纪事残辑

    述报法兵侵台纪事残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氪金报国机器人

    氪金报国机器人

    如果有一天,有黑客控制了你的电脑,还给你的支付宝充值了一百万,最后仅仅只是让你捏出一个机器人。你会照做吗?“别碰那台电脑!”——来自一台圆滚滚的机器人‘郝远’的忠告因为你将失去优渥的现代生活,带着沉重的使命,在异世界为了生存而奋斗。“其实也可以碰一下,毕竟在版本更新后能将异世界的种种上交给国家的感觉还不错。”
  • 闲情十二怃

    闲情十二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科考团

    末世科考团

    各位书移友们驾老驴新书,点击作家页里有连结。 天谴般的灾难降临之后,林轻扬在联邦最高科学殿堂所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帮助下,在这个地狱般的末日世界里过著有滋有味的生活。举起追查真相和拯救世界的大义旗帜在环游世界,一路上不但有水有电可以看影片、喝咖啡、洗热水澡,顿顿都能吃到大餐。原本身无分文、一无所有的林轻扬在生产能力为零的世界里要粮有粮、要枪有枪、要车有车,还有一帮生死与共的兄弟!P.S:"本书为无系统、无异能、无玄幻、无武功的四无科幻末世文"
  • 笑话中的管理学

    笑话中的管理学

    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是与个人最贴近的学问。它指明了现代企业运行的规律和秘密,解析商业帝国的波谲云诡,找出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内在逻辑,这对于躬耕于写字楼里的上班族而言,它使个人看清了自己所栖身的公司的真实图景。本书从智趣的角度审视管理学,从笑话中透析管理的本质。内容除了包含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外,还将很多的管理定律穿插其中,这些管理定律浓缩了众多管理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思想精髓,使管理学大厦在历史的云烟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