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00000044

第44章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一、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的成就与问题

佛教是三大世界宗教之一,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以其特有的内涵和方式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佛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的长期存在、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成了宗教学理论研究的客观基础。宗教研究是我国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宗教研究领域中,佛教研究起步最早,研究人员最多,研究热度最高,研究范围最广,研究成果也最为丰硕。

我国历来具有重视撰写僧传教史的传统,当代学术界承此传统,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成为本世纪学术界佛学研究的重心所在。研究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当首推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该书方法细密,考证精审,论述严谨,文字精练,创见迭出,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好评,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汤氏的《隋唐佛教史稿》系大学讲义,勾勒出了鼎盛时期中国佛教的轮廓架构。陈垣的《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和《释氏疑年录》三书,是中国佛教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已出三卷,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比较充分地吸收利用国内外研究的新成果和考古发现,内容充实丰满、富有新意。

对佛教义理、思想及其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是近百年来佛学研究的重点。早在1919年谢无量推出了《佛学大纲》,后来诸如蒋维乔的《佛教概论》、黄忏华的《佛学概论》、王恩洋的《佛学通释》、印顺的《佛法概论》,以及笔者的《佛教哲学》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在佛教思想通史类著作中,吕澂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和《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两书极具功力。前者系统论述了印度原始佛学、部派佛学、初期大乘佛学、小乘佛教、中期大乘佛学和晚期大乘佛学,后者论述了中国佛学的传译、典籍、师说、宗派、传播区域及思想渊源等,穷原竟委,条分缕析,学术价值甚高。

对于宗派的研究,尤其是对禅宗的研究,在本世纪也屡次兴起热潮。胡适是现代禅宗史研究的开先河者,20年代以来,他先后发表《禅学古史考》、《楞伽宗考》、《菩提达摩考》等文章,对早期禅宗史提出了独到见解,有力地推动了禅宗的研究。印顺的《中国禅宗——从印度禅到中国禅》,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九世纪》等,也都对禅宗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外,对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净土宗、唯识宗,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问世。

对佛教人物的研究,也是学者关注的重点。对慧远、僧肇、法藏、慧能等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的研究,均有专著问世。撰写佛教高僧评传的态势方兴未艾。

佛教文献的整理、考辨、研究,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如南京金陵刻经处选编的《藏要》,陈垣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石峻、楼宇烈、方立天等编的《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方广锠主编的《藏外佛教文献》和陈士强的《佛典精解》,以及吕澂的《新编大藏经目录》等,都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大陆"传统文化热"同时,佛教文化研究也出现热潮。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著作,一时如雨后春笋,佳作迭出。

藏传佛教研究的成果也引人注目,重要的有王森的《西藏佛教发展史略》、杨化群的《藏传因明学》、班班多杰的《藏传佛教思想史纲》等。在上座部佛教研究方面,有刘岩的《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张公瑾的《贝叶文化论》等。

我国的宗教学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学者们的潜心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吕大吉主编的《宗教学通论》,该书既采用客观性方法即"描述性"研究,又采用主观性的方法即"规范性"研究。在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的同时,借鉴西方比较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宗教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论述。罗竹风主编的《宗教学概论》,力图客观考察宗教的结构、内容以及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由此为人们提供对宗教的全方位的客观认识。罗氏主编的另一著作《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则从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出发,全面地展示中国宗教的历史概况,并论述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长期性,论证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问题。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和不少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当前的重要问题是:(1)研究人员缺乏创新意识,研究工作缺乏开拓性。如对佛教研究中的难点和宗教学理论研究的很多分支学科,迄今尚无显著成果。(2)当前研究仍以传统方法为主,虽然也趋于方法的多元化,但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多元化方法,总结新方法来研究佛教与宗教学理论,还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重要问题。(3)在佛教研究方面,对宋代以后的佛教、西域佛教、藏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律宗、三阶教、唯识宗、净土宗、居士佛教、女众佛教、大众佛教(民间佛教)、当代佛教等领域的研究均比较薄弱,至今尚未完成一部系统、全面、深刻的中国佛教通史。(4)宗教学理论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对宗教发展的现状、问题,均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相应的研究。(5)资料建设和学术交流的规模和质量与宗教学科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称,阻碍了学科的发展。(6)研究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宗教学理论研究人员缺乏,亟待培养、扶持。(7)全面、系统的学科规划不够。(8)研究体制陈旧,不利于发挥研究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佛学与宗教学研究基地的发展构想

为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学科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作为佛教与宗教学理论领域的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提出如下的发展构想:

1.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健全科研管理制度,为本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为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本学科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我们在教育部和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借鉴国外知名学术机构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科研管理制度,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方面做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制定了一整套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人事管理制度》、《重点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学术委员会章程》(草案)、《学术会议组织条例》、《访问学者接待条例》等。

《人事管理制度》和《重点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是研究基地的重点规章制度,其要点是建立和完善以下机制:(1)所长负责制。所长全权负责本所的科研、人事、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经费使用等事务,对学校与教育部有关职能机构负责。所长聘任副所长协助进行日常管理工作。(2)全面开放制。本所的研究项目、研究工作、研究条件全面开放,鼓励竞争。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及境外的个人或单位均可申报本所的项目或带课题、带经费申请进入基地从事研究。(3)人员流动制。对本所的所有专、兼职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并与课题制直接联系,实行申报课题或带课题进研究所,完成课题后出研究所,以及根据研究需要和研究成效及时聘任、解聘的人员流动机制。(4)项目合同制。为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和研究人员的良性流动,所长与所有受聘人员签订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如期高质量完成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实行奖励,对未按期完成项目的人员追究其相关责任。

《学术委员会章程》(草案)规定:为保障课题规划、课题设计、课题招标、课题评审的高水准和权威性,本所决定聘请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全国著名的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全面负责指导、监督包括课题规划、课题设计、课题招标、课题评审在内的本所的学术研究活动。

《学术会议组织条例》和《访问学者接待条例》则为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的顺利举办和国内外访问学者来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此外,我们还将借鉴国外知名学术机构的经验,制定《学术活动利益回避制度》、《学术规范建设条例》,完善《学术刊物匿名审稿程序》,争取为本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2.确定学科发展战略,做好科研项目规划,全面提高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大力推动本学科的有序发展,全面提高本学科的科研水平。加强学术研究、提升学术水平、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是本学科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基地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

要全面提高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首先必须明确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学科的发展战略,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项目规划,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的方式竞争承担研究课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度全国高校系统本领域的研究资源,发挥集体攻关的优势,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以此带动本学科健康、有序、可持续性地发展,全面提高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

同类推荐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佛法三藏经律的核心内容传递给大地的有缘人。作者出生普通农民家庭,感受到人生苦空无常与虚妄。为解脱人生困惑,26岁开始接触佛法。为弘扬禅宗正法,2004年于云南鸡足山剃度出家。近年来,在多个地方教授六祖禅宗文化。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爱可以迟到但不会缺席

    爱可以迟到但不会缺席

    当男人不爱时,女人的死缠烂打,只是一场闹剧,只会自取其辱。当女人不爱时,男人的穷追不舍,只是一场笑话,只有后悔莫及。五年前,某男指着某女,“白水心,我宁愿成为江城的头号大渣男,宁愿被人戳穿脊梁骨,也不会娶你这个心机女的!”五年后,某萌宝眨着和某男如出一辙的黑眸说道:“南叔叔,你是大坏银,竟然拐骗我和我妈咪,我要打电话给警察叔叔来抓你!哼!我不会让你这个大坏银给我当爹地的,我妈咪也不会喜欢你这个老腊肉,金叔叔可比你帅多了,还会做饭----”某男窘,惊的下巴都掉下来了。果然是自已的亲生女儿啊,不仅长相随他这个俊美无俦的老爹,就连这毒舌的嘴巴也遗传了他。
  •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年轻的我们闪闪发亮

    年轻的我们闪闪发亮

    ‘00后’高中生南北受到父母离婚的打击赌气从年级重点班转入文科普通班,并且选择跟着经济条件较差的母亲南燕生活。性格古怪的‘校草’顾锡东成为南北的新同桌,两人之间摩擦不断,冲突渐渐升级;年逾不惑的南燕求职艰难,意外到来的二胎一下子把她逼到崩溃的边缘;因‘出轨’被离婚的陈家齐陷入中年危机,事业失败处处碰壁的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又该何去何从。灰色中年的“70后”父辈和叛逆倔强的“00后”子女正面交锋,中年的价值观和情感回归,少年多元的青春与梦想,在经历了风雨和波折后共同收获成长,收获幸福。少年安好,则家平国安。
  •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本书主要以毛泽东读史评点为线索,透过历史的沧桑风雨,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了解中国的昨天,从而把握中国的今天,并展望中国的明天,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 一品娇宠,丞相大人求休妻

    一品娇宠,丞相大人求休妻

    想她顾倾之,年方十八,貌美如花,家世显赫,钱随便花。怎么就找了一个二婚夫君,还带着一个六岁孩童,这不是眼神有问题吧?一朝醒悟,后娘难当,还请夫君赐她一封休书,自在回娘家!“相爷,不好了,夫人又去老太君那里,说是要自请下堂。”小厮着急的说道。白修然一顿,放下书:“告诉老太君,吾儿不可一日无娘。”“相爷,不好了,刘公公传话过来,夫人当着皇上的面,请求下堂。”小厮又着急的说道。“是吗?”白修然森然一笑,让旁边的小厮冷汗直冒,咋感觉自家相爷黑化了。“你把这个帖子交给刘公公,让他帮忙给皇上带一句话,就说修然连家事都管理不好,恐难帮助皇上管理国事,还是辞了这官,回归乡野。”
  • 贫瘠时代

    贫瘠时代

    我的人生是从认识小耗子开始的。后来她穿着一个灰蓝色的褂子,衣角上还有一片灰迹,能想象出来,她的日子并不好过。接着我看见她眼里涌出了泪水,奇怪的是这泪水并没有感动我,反而使我产生了反感。我几乎是凭着本能,拒绝了眼前这个女人。不相信过去那撕心裂肺的一切会发生在她身上。看着她走远我心里才涌上遗憾,我再一次回过身看着她的背影,我再也看不到以前在操场上跑步的那个女孩子,她身后飞扬的马尾巴永远从我心里消失了。从这一个时刻起,我失去了过去,最珍贵的记忆就这么破灭了。
  • 悟经

    悟经

    《悟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融合了儒、道、兵、法等历代名人的思想,并将其加以客观分析,全书共十一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和道德标准,同时它又与当今人们为人处世的许多观念有深度的契合。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报予桃花一处开

    报予桃花一处开

    清明觉得她这一千三百岁的桃生中就败给了两句话:“我等你醒来,你要快快醒来。”这第一句是她灵智未开还是枝头酣睡的小桃花时迷迷糊糊听见的。“我来带你回家。”说这句话的人允诺护她永不凋零。两次,她都是一败涂地。最后一次,她把欠他的都还了个干净,舍心镇魔,万劫不复是她的选择。在那之后,天地同尊的青帝,一十七重天的主人——扶珏帝君不见了,而阴山之下,多了一个被压在大地狱里的神明万年后,不料她的命盘再起波折,这一次他不会再让人毁她,他找到她,就算魂魄尽散,他也要做到答应给她的永世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