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00000030

第30章 如何全面认识玄奘的形象与思想

玄奘是唐代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在中、印乃至亚洲的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全面认识玄奘的形象与业绩、深入研究玄奘的学说与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玄奘及其法相唯识宗的历史命运是复杂的,也是颇为独特的。在唐代创宗之际,该宗曾显赫一时,但很快就转向沉寂。迄至近代,在高层学者的小圈子里,曾掀起过一阵研究唯识热,但也未能持久。由于玄奘的卓越成就,他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从他的故事发展出杂剧、小说等。这样,一方面是空前地扩大了他的知名度,一方面则是逐渐地改变了他的真实形象。当代学界对玄奘思想的研究,侧重于肯定其《大唐西域记》和逻辑学、辩证法的价值,而就其思想整体价值而言,则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

为了全面、客观地认识玄奘的形象与思想,我想以下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一、玄奘形象问题

小说《西游记》吸取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经过再创作,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极有特色。小说着重歌颂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一路降妖伏魔,不畏强暴,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小说同时肯定了玄奘虔诚善良、百折不回的品格,同时也揭露他无能、不分真假的弱点,在民间影响极大,以致模糊了玄奘的真实形象。毫无疑问,《西游记》作为古典小说仍有其不朽的价值,但同时也有必要宣传历史上玄奘的真实形象。全面刻画玄奘形象也非易事,如果一分为二,从肯定的方面讲,有几点是极为突出的:(一)坚毅。在1370多年前,玄奘从古都长安,西出玉门,涉流沙,越葱岭,翻雪山,历尽艰难险阻,辗转进入印度取经,这其间体现出的坚毅精神,实在令人肃然起敬。(二)博学。玄奘怀着追求宗教的热忱,几乎学习了各类佛教典籍,学识广博而深厚,其学术造诣实在他师父戒贤之上,享有极高的威望。声誉之隆,千古一人。(三)爱国。玄奘是当时印度大乘学系的最高权威,被尊为"大乘天"、"解脱天",视为圣人。但他身在异乡,心在故国。印度国王和学人一再恳留,他仍毅然东归,回国弘扬佛教文化。(四)超越。玄奘回国后,为唐太宗、高宗所重。太宗曾两度劝他弃道辅政,玄奘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而力辞,不为世俗名利所动。玄奘集中主要精力投入佛典翻译工作,同时又译出《老子》、《大乘起信论》,介绍给印度,为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想,坚毅、博学、爱国、超越,就是玄奘之所以是玄奘的崇高形象。形象是内在精神的体现,因此,也可以说,坚毅、博学、爱国、超越就是玄奘精神的内涵。显然,上述玄奘精神是值得发扬的。

二、烦琐哲学问题

当人们在考察玄奘法相唯识宗很快由盛转衰的原因时,发现此宗的烦琐哲学特性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这是正确的。因为此宗热心于众多名相的辨析、心理现象的转化,是一般缺乏文化的信徒所难以做到的,也是喜好简易的中国民众不易接受的。从学术研究角度又应当看到,如果因该宗思想烦琐而不屑一顾,不做研究,甚至厌恶,则是不足取的。法相唯识宗的学说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包含了以主体的内省为特征的心性论体系,体现了古代心理学的丰硕成果。其中关于表层心理与深层心理、显意识与潜意识结构的细密分析,关于人类本性以及善恶品德的产生与转化的深入探索,关于错误观念、意识转变为洞察真实的智慧等,对于认识人类的主观世界和提升人类的心灵境界,都是有启迪意义的,值得细心研究,批判继承。

三、主观唯心主义问题

玄奘法相唯识宗提出"唯识所变"、"识有境无"的命题,作为世界观和认识论的普遍原则,这确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是不符合事实的理论。但是,我们过去往往忽略"唯识所变"思想中所包含的某些合理性因素,如重视主体性,重视主体在改变外部世界的作用的思想。事实上,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辩证的,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两者具有互变的关系。由于人们的思想通过实践而不断改变客观环境,因此重视自身思想的正确性,以便正确地改变环境,完善环境,实在具有重大意义。我想"唯识所变"说是逻辑地包含着这样思想的。

四、影响大小问题

在学术界通常强调玄奘法相唯识宗没有中国化,影响远不及禅宗,尤其是在中国民间下层影响更小,这是符合实际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从中印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则玄奘的贡献是首屈一指的,其他任何僧人和宗派都是望尘莫及的。玄奘以忠实翻译佛典为使命,他极其出色地完成了翻译1335卷佛典的艰巨任务,以致因过度劳累而不到古稀之年即离开人间。可以说,没有玄奘的翻译,有些印度佛典就可能失传,我们也可能因失去大量文献而在某些领域无法展开研究。从这方面看,玄奘的贡献和影响不是很大的吗?

作为一位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玄奘不是也不可能是完人。但是,他的人格是卓越而伟大的,他的业绩是多方面而光辉的,他的贡献是广泛而杰出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他对人类的意识、心理、心灵领域的开拓性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批判继承的,他的坚毅、博学、爱国、超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

同类推荐
  •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 生活的佛教:正信

    生活的佛教:正信

    本书分为生活的佛教、修行之道、道德福命等三卷,在形式上多以数字做标题,如“一”字福、受人欢迎的“四善事”、日常五心、六种助缘、新八正道、十有思想、为人处世十二法则等,条分缕析,文字浅显而寓意深刻,虽说佛法,更为劝善戒恶,以培养健康人生,建立融和人际关系。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热门推荐
  • 謇斋琐缀录

    謇斋琐缀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虚梦归

    虚梦归

    公子梦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穿越~本以为是宫斗宅斗的男尊女卑朝代,谁知居然是有悖舆论的女尊男卑朝代~公子梦心想这也许是上天实现自己的恶趣味,嘿嘿……
  • 我真的不想败家呀

    我真的不想败家呀

    他是世界所有富二代心中的败家偶像,是所有富一代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是科研天才,更是超级学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就是传闻中的全能型选手。有一日,当他问鼎世界之巅时,沈浪只是轻叹了一声:“我真的不想败家呀。”
  • 清河侯夫人之慕容朝华

    清河侯夫人之慕容朝华

    “清水河神与山神之女可谓天作之合,应验了你出生之时相士为你算的姻缘。”“不算,这清河侯的爵位还是你抢来的。”“爵位能抢,姻缘也可以。”他是权倾天下、志愿‘混一六合、以济苍生’的清河侯,她是妙手仁心、愿以一己之力救死扶伤的宾都侯千金。他为她算无遗策,她嫁他满腹心机,这注定是一场棋逢对手的爱情。第一人称写法,非喜勿入。
  • 海鸥与麻雀

    海鸥与麻雀

    一个角度看世界,一部分人的心理独白,平静安静的社会常态,心境的分享。
  • 精华版(二)你不可不知的投资宝典

    精华版(二)你不可不知的投资宝典

    这是一本像《男人装》一样紧随潮流,像《读者》一样贴近生活,像《故事会》一样充满故事,又像《花花公子》一样有内涵的理财专刊! 理财达人水湄物语出品,长投网倾情奉献:《长投专刊》与你分享实现财富自由的实用投资。
  • 很高兴,没错过你

    很高兴,没错过你

    她一意孤行,不顾家人的反对嫁个那个不爱她的男人。后来,她渐渐开始后悔,等她对男人彻底死心的时候,男人却又冒出来抱住她。在她耳边轻轻的说到:“别走,我爱你.....”(先虐后甜)
  •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1949-2009)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1949-2009)

    本书对60年来的中国法学研究状况进行了概括描述,展示了在新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法学存在状态与演变过程,剖析了法学研究中重要理论形成与演变的背景与缘由,彰显了法学发展与繁荣的理论成果及其实践价值。以期读者能够通过本书,明晰中国法学的发展轨迹,体会法学发展繁荣过程中那些付出艰辛与智慧的研究者们的心路历程,并由此感受与共和国命运共振的法治时代脉动。
  • 血界始祖

    血界始祖

    死,是结束,亦是开始。被耻笑,被背叛,为血族,为始祖,用鲜血浇灌巅峰之路。新的纪元,新的征程。
  • 灰烬

    灰烬

    一个是背负罪恶的杀手,一个是养尊处优的大小姐,本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在天灾人祸面前被牢牢地绑定。在经历了数次死里逃生的劫难后,暗生情愫的两人不顾父亲反对私定终身。事不遂人愿,在她生死攸关之时,他为她夜袭京都城门,为她斩杀朝廷百名官员,又为她作茧自缚入罗网,命运燃尽的最后一秒,她扳动机关,腐败的朝廷刹那间分崩离析,而当蛮族攻破长城之际,在这场扑朔迷离的战争之中,两人又该如何抉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