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5200000045

第45章 “格物”—“性格”—“闲笔”(5)

袭人可憎,看她不用四方茶盘,定要用连环茶盘可式放茶钟端来;可爱处则是在钗黛两人中间只端一钟茶,说“那位喝时那位先接下”。宝钗的可爱处就在毫不让分,先拿过来就喝,可憎处则是把漱口剩下的半钟茶递给了黛玉,仅只这几行文字,便可同“许田射鹿”一章比美。(参见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803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在第三十八回批语中又说:

全书许多人写起来都容易,唯独宝钗写起来最难。因为读此书,看那许多人的故事都容易,唯独看宝钗的故事最难。大体上,写那许多人都用直笔,好的真好,坏的真坏。只有宝钗,不是那样写的。乍看,全好,再看好坏参半,又再看好处不及坏处多,反复看去,全是坏,压根儿没有什么好。一再反复,看出她全坏,一无好处,这不容易,把全坏的宝钗写得全好便最难。读她的话语,看她行径,真是句句步步都像个极明智极贤淑的人,却终究逃不脱被人指为最奸诈的人,这又因什么?史臣笔法,纲目臧否全在笔墨之外,便是如此。(参见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829~830页。)

在这两段文字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文学叙事的意义并不完全决定于叙事作者,叙事文本一旦进入阅读,其意义就成为开放的生成的,读者有权力对文本意义进行再建构。对于人物性格的意义也是如此。在这里哈斯宝对袭人、宝钗性格的意义进行了再建构。

袭人是否奸诈,她端的那钟茶的意义是否就是她的奸诈的证明,这些是作为批评者赋予她的。同样,对宝钗性格的阅读,从全好,到坏多于好,再到坏,这是一个意义不断建构的过程。当然,袭人、宝钗的性格意义为什么能在阅读中进行如此的建构,与《红楼梦》文本的潜在意义有关,就是说作家的“纲目臧否”全在“笔墨之外”。如果作家用“直笔”,完全没有赋予袭人、宝钗性格以复杂的内涵,读者、批评家是不会如此进行意义建构的。

五、“闲笔不闲”———文学叙事功能的扩大与延伸

文学叙事就如同一个旅行者出游,他沿着一条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走去,当然不能离开这条路,所以要有“正笔”;但是这位旅行者也必然要看到沿途的或秀丽或荒凉或旖旎或凌乱的风光,对此风光他或欣赏或感叹,如此他的旅行才是真实的,也才有趣味,所以就又必须用“闲笔”。

“正笔”叙述主要人物和事件,“闲笔”叙述次要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和事件,两者互相补充,形成广阔的真实的叙述空间。

对于文学叙事作品而言,所叙述的当然是人物性格以及围绕着这些人物所发生的事件。但是在叙述过程中是否可以有别的描写穿插,这是中国古代叙事学关注的另一重要问题。如同在抒情作品中分为“情语”、“景语”一样,文学叙事作品也可分为“正笔”(又叫“紧笔”)和“闲笔”(又叫“闲话”、“消闲之笔”)。金圣叹、张竹坡、毛宗岗等十分重视“闲笔”在叙述节奏的调整、叙述空间的扩大、叙述时间延伸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闲笔”怎么“不闲”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水浒传》“血溅鸳鸯楼”一回,“正笔”是武松潜入鸳鸯楼,报仇雪恨,杀尽张都监全家上下。其“正笔”与“闲笔”是这样安排的:

正笔:武松在后花园墙外马院推门

闲笔:武松与后槽对话,武松道:“你认得我吗?”后槽听得声音,方知是武松。

效果:叙述节奏由快而慢

正笔:武松跳过墙去紧张寻人

闲笔:武松看见厨房里两个丫鬟,正在那汤罐边埋怨说道:“……”

效果:叙述节奏由快而慢

正笔:武松急上楼寻找张都监

闲笔:只见三五枝灯蜡荧煌,一两处月光射人,楼上甚是明朗……

效果:叙述节奏由极快变极慢

以上几处描写金圣叹都用“百忙中极闲之笔”加以评点,并认为表现了作者的“非常之才”。在这里“正笔”是武松进入张都监家杀人,叙述节奏极快,形成紧张气氛,让读者觉得喘不过气来。但作者又不是只叙述武松杀人,中间还穿插张家平日的生活场景,叙述节奏不能不慢下来,其结果是叙述节奏快慢相间,并扩大了叙述的空间,使武松杀人的紧张气氛与张都监家日常生活的闲散气氛,形成了对照,不但使叙述更生活化,增强真实感,也能引起读者的兴味。如果只一路写武松一个接一个杀人,叙述节奏全是一样的快,那还有何趣味呢?再一例是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评论:

关公行色匆匆,途中所历,忽然遇一少年,忽然遇一老人,忽然遇一强盗,忽然遇一和尚,点缀生波,殊不寂寞。天然有此妙事,助成有此妙文。若但过一关杀一将,五处关隘一味杀去,有何意趣?((明)罗贯中著,(清)毛宗岗评:《三国演义》,318~319页。)

这里毛宗岗没有点出作者用“闲笔”,实际上是用“闲笔”,不断地阻断“正笔”。“正笔”是曹操放关云长,关云长护佑二位夫人脱离险境,本可几笔带过。哪里想到,一路又有诸多曲折。第一遇“强盗”廖化相救,第二遇庄主老人款待,然后过第一关;杀孔秀,过第二关;第三连杀孟坦、韩福,过第三关;第四遇普净和尚,暗示关云长的危险,杀卞喜,谢普净,过第四关;第五遇胡华之子胡班,杀王植,杀秦琪,过第五关。接着还有一首诗,总结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迹。本来关羽行色匆匆,叙述节奏很快,偏插入一些“闲笔”,把叙述节奏放慢。特别是中间穿插与自己的乡亲普净和尚相见,把叙述节奏大大放慢。叙述节奏的这种变化,不是为变化而变化,而是通过这种变化展现三国时期的战乱生活,特别是为了丰富关羽神勇又充满人情的性格,并使文学叙事增添情趣,所以说“闲笔不闲”。

“闲笔”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叙述的节奏,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扩大叙述的空间。张竹坡在《金瓶梅读法》中说:

《金瓶》每于极忙时,偏夹叙他事入内。如正未娶金莲,先插娶孟玉楼,娶玉楼时,即夹叙嫁大姐;生子时,即夹叙吴典恩借债;官哥临危时,乃又谢希大借银;瓶儿死时,乃入玉箫受约;择日出殡,乃请六黄太尉等事;皆于百忙中,故作消闲之笔。非巨富一石者,何以能之?((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金瓶梅》,38页。)

这里所说的“百忙中消闲之笔”,其功能在扩大叙述的空间,使所叙述的生活更为丰富和具有立体感。试想,《金瓶梅》的作者,如果只是紧紧地扣着西门庆“破落—暴发—淫荡—升官—灭亡”这条主线来安排叙述的内容,那么叙述的空间就会显得十分狭窄、孤立,无法展现产生西门庆这个人物性格的社会背景和环境,生活应有的整体性也将失去,他将成为“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的大观园里的假农庄。文学叙事就如同一个旅行者出游,他沿着一条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走去,当然不能离开这条路,所以要有“正笔”;但是这位旅行者也必然要看到沿途的或秀丽或荒凉或旖旎或凌乱的风光,对此风光他或欣赏或感叹,如此他的旅行才是真实的,也才有趣味,所以就又必须用“闲笔”。“正笔”叙述主要人物和事件,“闲笔”叙述次要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和事件,两者互相补充,形成广阔的真实的叙述空间。

“闲笔”又一叙述功能就是延伸叙述时间。《金瓶梅》中写李瓶儿治病和死亡,张竹坡也认为用了“闲笔”。李瓶儿病重,先请了任医官和胡太医来治,无效。伙计韩道国推荐妇科赵太医,乔大户又推荐县门前住的何老人,西门庆马上叫人请来。赵太医何老人都到。

赵太医一露面,就开始吹嘘,说自己从黄帝《素问》、《难经》一直到《加减十三方》、《千金都效良方》、《寿域良方》、《海上方》,“无书不读”,说自己本领是:“药用胸中活法,脉明指下玄机,六气四时,辨阴阳之标格;七表八里,定关格之沉浮。风虚寒热之症状,一览无余;弦洪迟数之脉理,无不通晓。”他看了脉之后,分析了一通病源,最后开了一个妙方:“甘草甘遂与钢砂,藜芦巴豆与芫花,美汁调着生半夏,乌头杏仁又天麻。”何老人说:“这等药恐怕太狠毒,吃不得。”他则说:“自古毒药苦口利于病,怎么吃不得?”西门庆见他胡说,只得称二两银子打发他走了。何老人说:“老拙适才不敢说,此人东门外赵捣鬼,专一在街上卖丈摇铃,哄过往之人,他哪里晓得什脉息病源。”张竹坡在这里批道:“若止讲病人,便令笔墨皆秽,止讲医人,却又笔墨枯涩,看他借用一捣鬼杂于其间,便令病家真是忙乱,医人真是嘈杂,一时情景如画,非借此骂岐黄流也。”(参见(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金瓶梅》第六十一回,918页。)中间赵捣鬼的情节可有可无,属于“闲笔”。它不但使这回描写“一时情景如画”,增加了喜剧情趣,更主要的功能是延长了叙述时间。本来李瓶儿病危,西门庆等十分着急,时间对病人来说就是生命,但插入这个“闲笔”后,不能不延长叙述时间,使李瓶儿的病情更加危急,大大加重西门庆和李瓶儿的心理负担,这对叙事是有意义的。

虽然金圣叹等人没有对“闲笔”做出明晰的界说,但从他们所分析的事例上,可以了解“闲笔”的内涵。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述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实际上,“闲笔”似还应包括作品中的议论、抒情以及与作品人物故事看似游离的人情风俗习惯的描写等。

“闲笔”作为叙事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个文学叙事家的艺术功力的表现。张竹坡也说:“千古稗官不能及之者,总是此等闲笔难学也。”(参见(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金瓶梅》第三十七回回首总评,556页。)此话言之有理。

六、“杂而不越”———文学叙事的文法

结构的功能是使作品获得秩序感。一部作品的完成也有赖于结构,不到最后一笔,故事就未完成。作品的最后面貌也无法呈现出来。“结构第一”和“结构最后”成为中国古代叙事理论家的共同看法。

文学的叙事文法,始终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理论家的关注。

金圣叹在《水浒传》第十一回总评中认为:“夫人胸中,有非常之才者,必有非常之笔;有非常之笔者,必有非常之力。夫非非常之才,无以构其思也;非非常之笔,无以擒其才也;又非非常之力,亦无以副其笔也。”((明)施耐庵著,(清)金圣叹评:《水浒传》,232页,济南,齐鲁书社,1991。)在这里金圣叹提出了三个概念———才、笔、力。才就是叙事作者的叙述之才,才是先天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想学都学不来的。笔就是叙述文法,其中包括结构、技巧等,这是后天可以学到的,有叙事之才的人,应发挥其才,学习各种笔法。

力则是使才用笔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金圣叹还重视叙事文法的“精严”,他说:“若诚以吾读《水浒》之法读之,正可谓庄生之文精严,《史记》之文精严。不宁惟是而已。盖天下之书,诚欲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即无有不精严者。何谓之精严?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是也。”(同上书,12~13页。)文法精严是金圣叹对叙述文学的总体要求,可见其对文法的高度重视。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认为“《水浒传》有许多文法,非他书所曾有”,他一口气提出了“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大落墨发法”、“绵针泥刺法”、“背面铺粉法”、“弄引法”、“獭尾法”、“正犯法”、“略犯法”、“极不省法”、“欲合故纵法”、“横云断山法”、“鸾胶续弦法”十四种方法。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也总结出叙述文法十二条。这些都很有意义,有待深入研究。限于篇幅这里仅就中国古代叙事学的结构文法、视角文法和叙述时间文法作粗略的讨论。

(一)叙述结构

“结构”一词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原指房屋梁柱相交的构架。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于是详察其栋宇,观其结构。”后引申为文辞的布局。《后汉书·班固传》:“结构文辞,终以讽谏。”从现代的学术视野看,所谓结构就是把一部叙述文中的各个关系项联系起来,构成一定的关系,进而构成完整的篇章。一部小说有许多事件,事件之间有关系,把这关系艺术地结合起来,这是结构。一部小说中有许多人物,人物之间有关系,把这些关系艺术地联系起来,这也是结构。一个章回内有若干人物与事件,它们之间有关系,把这些关系艺术地联系起来,这也是结构。结构问题很早就引起中国文论家的重视,刘勰的《文心雕龙·附会》篇,就是专门讨论结构的论文。刘勰说: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650~651页。)

刘勰所论不专为叙事作品而发,但应包括叙事作品。刘勰理论的价值主要有两点:第一,他说明了结构要解决的问题有:(1)“总纲领”,即要“整派依源”、“理枝循干”,不使混乱;(2)“定首尾”,即开头、中段、结尾要连贯周密;(3)“定与夺”,即面对“文料”,取哪些,舍哪些;(4)“合涯际”,即句与句之间、节与节之间要按一定的脉络加以缝合;对叙事作品来说,就包括了人物事件的艺术安排,以及其他穿插、对比、映照、反衬的艺术处理;(5)表里、隐显的处理。第二,他提出了结构的总原则,那就是“杂而不越”。

“杂”,就是复杂、丰富、多样,“不越”,就是杂多的东西又不相侵犯、不相干扰、不相矛盾。用现代的术语说,就是多样的统一。

刘勰提出的结构方面和“杂而不越”的结构原理,被明清叙事文学理论所继承,并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更具体的观点。

首先,叙事结构的重要性被充分地强调。一部作品是何面貌取决于作品的结构。一个叙事文学家获得了一个题材之后,在构思中最初也是最早要做的事情是“结构”,因为你必须安排你的故事如何开场,中间如何发展与转折,最后如何收尾,必须成竹于胸,然后才可以动笔;否则作品就会变成材料的随意堆砌,而不能获得作品的秩序感。一部作品的完成也有赖于结构,不到最后一笔,故事就未完成,作品的最后面貌也无法呈现出来。“结构第一”和“结构最后”成为叙事家的共同看法。如李渔非常重视结构的重要性,他的《闲情偶记·词曲部》,首先列“结构第一”一章。其中说:

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工师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倘造成一架而后再筹一架,则便于前者不便于后,势必改而就之,未成先毁,犹之筑舍道旁,兼数宅之匠资,不足供一厅一堂之用矣……尝读时髦所撰,惜其惨淡经营,用心良苦,而不得被管弦、副优孟者,非审音协律之难,而结构全部规模之未善也。((清)李渔著,艾舒仁编选,冉云飞校点:《李渔随笔全集》,9页。)

同类推荐
  •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〇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国屏风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产物,五十八篇或长或短、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毛姆为英国同胞展现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东方情调的“中国屏风”。他以一颗久经世故又不失赤子纯真的悲悯之心感受着、传达着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满怀同情地试图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态度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真相。因为他始终认为:“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的个性。”
  • 绝望者的盼望

    绝望者的盼望

    耶路撒冷的人本是最大恶极的罪魁,却首先蒙恩。这是为什么呢?绝望的人啊,请不要绝望,请听班扬一言,振作起来,抓住给你的盼望。
  • 汪曾祺的味道

    汪曾祺的味道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亲笔题写书名并力荐。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汪曾祺长子汪朗、汪曾祺研究专家王干倾情推荐。品读汪曾祺文字淡而有味、韵味无穷的味道。作者像穿珠子一样,将汪曾祺先生文中的那些妙趣和奇诡之处缀连起来,把玩,解读,欣赏。贾平凹曾经赞叹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祺文学修养道行深厚,文字功夫炉火纯青。有感于汪曾祺淡而有味、韵味无穷的文字和淡然素净、滋味绵长的人生,本书作者王国平将带着大家细细品读汪曾祺的味道。全书共分五辑,对汪曾祺及其作品进行全方位品读,其间涉及汪曾祺的个性、喜好、为人、文风等。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他国的你我

    他国的你我

    2013年夏天我来到旧金山留学,开始把自己在美帝的各种见闻写成一封封小信。长长短短的信里,我记录了两年来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经历:有初入美国时的胆小局促,有课堂上的提心吊胆,有在酒吧里的不知所措,有体育场上的放肆疯狂,也有和师长们掏心掏肺的洗脑对话……这不是什么立竿见影的留学申请攻略和出国指导丛书,我只是记录和书写自己与同龄人的成长故事,那些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们——有缺点,有迷茫,有无助,有迟疑,有价值观的猛烈冲击,但一直努力、勤奋、有趣、坚韧,不论生活在哪里,都尽量活得有意义——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经历和脑子里飞来飞去的想法一一落在了纸上,最后就变成了这本留学亲历手记。
热门推荐
  • 奉仙纪

    奉仙纪

    九重界天中,沉寂了万年的神弃天,在神武纪元诸天神祀之日,迎来噩耗,无数生灵惨遭屠戮。与此同时,天穹宫阙,神栖之地,发生了同样的一幕。而这两者之间,都关乎到了一个人的存在,神弃天的天帝南宫问天!他,为一人杀上神界,杀到日月无光,杀到天昏地暗,可年轻的他忽略了神的无情,他每杀一位神,神弃天就会有百万人陪葬。而他终究只是一个人,一个不愿看着生灵遭难的凡人,他没有选择,只能用他的命,换一方天地的安宁。那最后的光华,只以一句“若有来生,我定覆灭尔等伪神”草草结尾。有后人说,那是这段故事的结尾。可我认为,那才仅仅是开始而已。
  •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今天魔妃也很无害

    今天魔妃也很无害

    从小被关在实验室当实验品研究的忆星颜,对外面一无所之。。。却不想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了,穿越后日子变化有点大,成了全家宠的小公主。异世开挂,带有作弊空间,却不想修炼成了腹黑最高境界。。[第一次见面。。小颜儿被恶毒白莲花算计,便撞到了修炼的某尊,眼都没眨,无视了某尊,悠然的从他身边走了过去,却不想,一撞便是万年。]有些人并不知道,喜欢就是这么奇怪,一眼也许就是万年。[单纯貌美纯无害小颜儿×傲娇腹黑小魔尊]
  • 农家有女玉如意

    农家有女玉如意

    特工如意一朝穿越,成了一个无食裹腹无衣遮体的流民,举目四望,哀鸿遍野,尸骨成山,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被饿死,为了在新的世界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意不得不拿起锄头当起了农女,经商种田,样样不差,且看她如何一步步成为闻名天下的女首富!某男:徒儿,嫁给师父可好?这是一个女主一步步强大起来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纤枝瑶月弄圆霜

    纤枝瑶月弄圆霜

    天启大陆,风起云涌,六大国相互制衡,人、神、魔、妖各自为各自的利益争斗不休。一个傲娇霸道的天之娇女历经风霜、饱受磨难,身负国仇家恨但依然坚守本心追逐梦想,一路上收获亲情、友情、爱情。
  • 甜宠萌妻:校草,么么哒

    甜宠萌妻:校草,么么哒

    亲眼见证闺蜜天怡的离去,这件事一直让南宫娇不能释怀。直到有了高佳的出现,有了高佳的陪伴,让原来不能释怀的南宫娇渐渐相信这就是缘分。后来又有南宫慕的宠爱,家人的疼爱,她心里的阴影才稍有释怀。
  • 重生之嫡女枭妃

    重生之嫡女枭妃

    夫妻七年,他给了她六年的窘迫流离,半年的绝世恩宠,还有最后三月的凌迟绝望。太子府地牢,帝都第一美人,切腹而死。怨念通天,阴魂难散,阴毒嫡女重生归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她只想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守着娘亲,偷得浮生半日闲。只是父亲偏心,庶母狠毒,庶妹骄纵,她岂会无动于衷?皇子逼婚,贵妃仄逼,她怎能任人摆布?投毒,暗杀,陷害源源不断,她恬然安笑间,化解一切!阴谋,诡计,杀伐生生不息,她素手轻扬间,灰飞烟灭!既然这些人一个个都闲活的太久,她就好心帮帮他们,打入地狱永不翻身。那一世她温婉贤淑,事事以夫为天;这一生,她要做回自己,毒也要,狠也罢,用一双纤手谱出盛世人生。。。。。。。。林紫曦:我是从地狱爬上来的恶鬼,张开獠牙,绝不姑息一个想要害我之人。你问我是否有心?呵呵,不巧,我没有!玄梓君:此生此世,永生永世我都会陪在你身边,你若上天我便斩尽天下名山,为你铺砌通天之路。你若下地,我就灭尽地狱孤魂,为你碾平刀山火海。
  • 大小姐的御用占星师

    大小姐的御用占星师

    一个A+级别的赏金猎人,一个能够预知未来的星盘,一个阳光下充满罪恶的都市,一个离奇而报酬丰厚的任务,蓝礼重回都市生活,他该如何面对一个柔弱女孩背后,所隐藏的巨大阴谋?
  • 江小姐别来无恙

    江小姐别来无恙

    星宝新文《闪婚甜妻超暖萌》,求收。他是姜璟言,清雅端正,姿容卓绝,是她的人间妄想。双向爱恋的甜宠故事~~~~~~~~~~~~~~~~~~~~~大姐说,你为什么要回来?你不回来,表姨领养的人就是我了。二姐说,你为什么要回来?你不回来,唐幸喜欢的人就是我了。亲奶奶江老太说,你还送她回来做什么?不是说,这个孩子一辈子都跟我们江家没关系吗?江篱出生就被抛弃,苦村的江老汉将她养到了十岁,又将她送回了江家。爹不疼,妈不爱,没关系。有了苦村那十年,小小江篱憋了一口气,她要出人头地,不为别的,因为这是江老汉的遗愿。后来,江小姐成了陈太太。别人眼中的陈太太,肤白貌美大长腿,典型的狐狸精,所以将陈意迷得团团转。陈意眼中的陈太太,是个很暖很暖的人。他庆幸,兜兜转转,还是没有错过。十二岁,她叫他陈意哥哥,他却红了眼眶,漂亮薄唇说着伤人的话语:都是你!你为什么要来我家?如果不是你,我爸我妈就不会离婚。十八岁,她考上了著名的A大。她端着咖啡来到他那一桌。陈意的目光紧紧盯着她。有人问:你认识她吗?他淡漠回答:不认识。后来,她被男生疯狂表白,他出现在她面前,浅笑如暖阳:江小姐,别来无恙。推荐完结文《俞先生的心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