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000000023

第23章 君道第十二(1)

【原文】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故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势,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故君人者,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书》曰:“惟①文王敬忌,一人以择。”此之谓也。

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上好权谋,则臣下百吏诞诈之人乘是而后欺。探筹投钩者,所以为公也;上好曲私,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偏。衡石称县者,所以为平也;上好倾覆,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险。斗斛敦者,所以为啧也;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于民。

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官人守数,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上好礼义,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则下亦将綦辞让,致忠信而谨于臣子矣。

如是则虽在小民,不待合符节、别契券而信,不待探筹、投钩而公,不待衡石、称县而平,不待斗斛敦而啧。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民服,有司不劳而事治,政令不烦而俗美。百姓莫敢不顺上之法,象上之志,而劝上之事,而安乐之矣。故藉敛忘费,事业忘劳,寇难忘死。城郭不待饰而固,兵刃不待陵②而劲,敌国不待服而诎,四海之民不待令而一。夫是之谓至平。《诗》曰:“王犹允塞,徐方既来。”此之谓也。

[注释]

①惟:思。②陵:通“凌”,冰,冷却,指淬火。

[译文]

有弄乱国家的君主,没有混乱的国家;有管理国家的人才,没有自行管理的法制。后羿的射箭办法并没有失传,但后羿并不能使世世代代的人都百发百中;大禹的法制依然存在,但夏后氏并不能世世代代称王天下。故而法制不能够单独有所建树,律例不能够自动运行;获得了那种善于治国的才能,那么法制就存在;失去了那种人才,那么法令也就灭亡了。

法制,是政治的开头;君子,是法令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令即使简略,也能够解决普遍的社会问题了;要是没有君子,法令就算完备,也会失去先后的实施次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各种变化,最终还是会形成混乱。不晓得法治的道理而不过去定法律的条文,就算了解得很多,遇到具体事情也必定会昏乱。故而英明的君主急于获得治国的人才,而愚昧的君主急于获得权势。急于获得治国的人才,就会自身安逸而国家安定,功绩伟大而声誉美好,上能够称王天下,下能够称霸诸侯;不急于获得治国的人才,而急于获得权势,就会自身劳苦而国家混乱,功业败坏而声誉狼藉,国家政权一定危险。故而统治人民的君主,在寻觅人才时劳累,而在任用他以后就安逸了。《尚书》上说:“要想念文王的恭敬戒惧,亲自去选择人才。”说的便是此种道理。

合验符节,辨别契券,是为了讲求信用;要是君主好搞权术阴谋,那臣民官吏中搞欺诈的人就会乘机而来进行欺骗。抽签、抓阄,是为了显示公正的;要是君主喜欢偏私,那臣民官吏就会乘机而来搞偏私。用衡器称重,是为了保证公平的;要是君主喜欢偏斜颠倒,那臣民官吏就会乘机而来搞偏邪奸险。诸多称量器用,是为了统一准则;要是君主喜好贪利,那臣民官吏就会乘机多拿少给无限度地剥削百姓。

故而,各种器物械具和办法准则,全是管理国家的支流,不是管理国家的本源;君子,才是管理国家的根本。官吏拘守具体条规,君子保养源头;源头清澈,流水自然清澈,源头浑浊,流水必定浑浊。所以,君主喜欢礼义、崇尚贤德、任命能人,没有贪利的心思,那么臣民也就会十分谦让,极尽忠信真诚,谨慎地做一个臣子。

如果这样,就算在卑微的小小民众中,也不待合验符节、辨认契券就能做到有信用,不等抽签、抓阄就能办到公正,不要衡器称量就能办到公平,不要称量器用就能办到标准统一。故而,不用奖赏百姓就会勤勉,不用刑罚民众就会服从,官吏不劳累事情就能做好,政令不烦琐风俗就会淳美。民众没有敢于不顺从君主的法制的。按照君主的意志而努力为君主做事,并对此感到快乐。所以,百姓纳税不觉得繁重,办事不感到劳累,敌人来了殊死作战;城墙不用修理就坚固,兵刃不用磨砺就锋利,敌国不用征伐就服从,四海百姓不用命令就行动一样。这就称为十分太平安定。《诗经·大雅·常武》中说:“王道广大充塞世界,徐国已经来服从。”便是说的此种情况。

【原文】

请问为人君?曰:以礼分施,均遍而不遍。请问为人臣?曰: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请问为人父?曰:宽惠而有礼。请问为人子?曰:敬爱而致文。请问为人兄?曰:慈爱而见友。请问为人弟?曰:敬诎而不苟。请问为人夫?曰:致功而不流,致临而有辨。请问为人妻?曰: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此道也,偏立而乱,俱立而治,其足以稽矣。请问兼能之奈何?曰:审之礼也。

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浃于天下,动无不当也。故,君子恭而不难①,敬而不巩,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并遇变态而不穷,审之礼也。

故,君子之于礼,敬而安之;其于事也,径而不失;其于人也,寡怨宽裕而无阿;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②;其应变故也,齐给便捷而不惑;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其于百官之事、技艺之人也,不与之争能,而致善用其功;其待上也,忠顺而不懈;其使下也,均遍而不偏;其交游也,缘义而有类;其居乡里也,容而不乱。是故,穷则必有名,达则必有功,仁厚兼覆天下而不闵,明达用天地理万变而不疑,血气和平,志意广大,行义塞于天地之间,仁知之极也。夫是之谓圣人,审之礼也。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注释]

①难:通“”,恐惧,害怕。②危:通“诡”,违反,违背。

[译文]

请问如何做君主呢?答复说:依照礼义去管理国家,公平而不偏私。请问如何做臣子呢?答复说:依照礼义去对待君主,忠诚服从而不懈怠。请问如何做父亲呢?答复说:要宽厚仁爱而有礼节。请如此做儿子呢?答复说:敬爱父母而又十分恭顺。请问如何做哥哥呢?答复说:仁慈地爱护弟弟而又表现出友好。请问如何做弟弟呢?答复说:恭敬顺从而从不马虎。请问如何做丈夫呢?答复说:要尽力获得功业而不放荡淫乱,尽力和妻子亲近而又有必要的界限。请问如何做妻子呢?答复说:丈夫遵行礼义就温柔和顺地侍奉丈夫,丈夫不遵从礼义就觉得恐惧而知道警惕。这些准则,只办到某些方面,国家依然会混乱。要是全部都做到了,那国家就会安定;这是已经被充分证实了的。请问要全部办到这些该怎么办呢?答复说:一定透彻地知道礼义。

古代圣王清楚知道了礼义而普遍地推行于天下,行动没有不妥当的地方了,故而君子谦恭但不胆怯,肃敬但不害怕,贫穷却不卑躬屈膝,富足却不骄横霸道,并且碰到各种事变,可以应对自如而并非束手无策,这全是由于透彻地了解了礼义的缘故。

故而君子对于礼义,恭敬而自觉地遵从它;他对于事务,做起来直截了当而不会出错误;他对于别人,很少怨恨,宽宏大量而又不阿谀逢迎;他做人的准则,是谨慎地加强修养而不违背礼义;他应付各种变化,快速敏捷而不迷惑;他对于天地万物,不致力于去解释它们形成的原因而可以最好地利用它们的物产;他对于官府中的各级官吏和有技艺的人才,不和他们竞争才能的高下而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人的成绩;他侍奉君主,忠诚服从而不懈怠;他任用下属,公平而不偏私;他和人来往,按照志同道合的原则并做到有礼义;他住在乡间,待人宽容而不过分。故而君子即使处境穷困时也必定会享有声望,显达时就一定会建立功勋;他的仁爱宽厚之德普照天下而没有止境,他明智通达地治理天地万物,处置各种事变而不疑惑;他心平气和,胸怀开阔,德行道义布满天地之间,仁德智慧达到了极致。这就称为圣人,因为他对礼义清楚明了。

请问如何管理国家?答说:我只听说君主要修养自己的品德,不曾听说过如何去管理国家。君主,就像测定时刻的标杆;百姓,就像这标杆的影子;标杆正直,那么影子也正直。君主,如同盘子;民众,就像盘里的水;盘子是圆形的,那么盘里的水也形成圆形。君主,就像盂;民众就如同盂中的水;盂是方形的,那么盂中的水也形成方形。君主射箭,那么臣子就将套上扳指。楚灵王欢喜细腰的人,故而朝廷上有饿得面黄肌瘦的臣子。故而说:我只听说君主要修养身心,不曾听说过如何管理国家。

【原文】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①时而落。

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或蓄积而得之者不世绝。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以天下之王公莫好之也,然而是子独好之;以天下之民莫为之也,然而是子独为之。好之者贫,为之者穷,然而是子犹将为之也,不为少顷辍焉。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诗》曰:“价人维藩,大师为垣。”此之谓也。

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也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②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四统者具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不能生养人者,人不亲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显设人者,人不乐也;不能藩饰人者,人不荣也。四统者亡而天下去之,夫是之谓匹夫。故曰: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省工贾,众农夫,禁盗贼,除奸邪,是所以生养之也。天子三公,诸侯一相,大夫擅官,士保职,莫不法度而公,是所以班治之也。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是所以显设之也。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饰之也。

[注释]

①胥:通“须”,等待。②班:通“辨”(办),治理。

[译文]

君主,就像百姓的源头;源头清澈,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混浊,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混浊。故而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人要是不可以爱护自己的百姓,不可以使民众得利,而希望民众亲近爱戴自己,那是不能够办到的。民众不亲近、不爱戴自己,反倒希望民众为自己所用、为自己卖命,那也是不能够办到的。民众不肯为自己所用、不肯为自己牺牲,却希望兵力强大、城防坚固,那是不能够办到的。兵力不强大、城防不坚固,反而希望敌人不来侵犯,那是不能够办到的。敌人来了却希望自己的国家不危险削弱、不灭亡,那是不能够办到的。国家危险削弱以至灭亡的情况全都积聚在他这儿了,却还想要得到安逸快乐,这是狂妄无知的人。是狂妄无知的人,不要等多久便会衰败死亡的。

故而君主想要强大稳固安乐,那就不如反过来依赖民众;要想使臣下顺从、使民众与自己一条心,那就不如反过来治理好政事;要想治理好政事、使习俗淳美,那就不如寻求有德能的治国之人。那些获得并积蓄有德才的治国之人的君主,世世代代从没有断绝过。那些有德才的人,生在今日的时代,而晓得古代的政治原则。即使天下的君主没有谁欢喜古代的政治原则,仅仅这些有德才的人喜欢;即使天下人没有谁去实施这些政治原则,仅仅这些有德才的人去实施遵行。欢喜古代政治原则的人往往会贫穷,遵从实施古代政治准则的人往往会困厄,不过这些有德才的人还是要去实施它,并且不会有片刻的停止。只有他们清楚地明白先代的君主政治的得失,国家的安危、好坏,就如同分辨黑白一样。这种有德能的治国之人,要是获得君主的重用,那么就可以统一天下,诸侯就会来称臣;要是获得君主一般的任用,那么国家的威势也可以波及邻邦敌国;就算君主不可以任用他,只要不让他离开自己的国土,那么这个国家在他活着的时期就能够没有祸患。故而统治百姓的君主,爱护民众就会安宁,欢喜有德才的人,国家就会繁荣,这两者都不拥有的,国家就会灭亡。《诗经》中说:“有德才的人便是那屏障,百姓便是那围墙。”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道”是什么意思?答复:道是君主所遵从的准则。“君”又是什么意思?答复:君主是可以团结他人的人。什么才是团结?答复:是指擅长养活抚育人,擅长管理人,擅长任命安置人,擅长用不同的服饰来区分人。擅长养活抚育人的,人们就亲近他;擅长治理人的,人们就安心顺从他;擅长任用安置人的,人们就喜欢他;擅长用服饰来区分人的,人们就赞美他。这四个要领具备了,天下的人就会顺从他,这就称为能把人组织成社会群体的君主。不能养活抚育人的,人们就不会亲近他;不能治理人的,人们就不会安心服从他;不能任命安置人的,人们就不会欢喜他;不能用服饰区分人的,人们就不会赞扬他。这四个要领都没有办到,天下的人就会背弃他,这就称为孤身一人的独夫。所以说:正确的政治准则存在,国家就存在;正确的政治准则丧失了,国家就灭亡。减少手工业者和商人,增加农民人数,禁止小偷强盗,铲除奸诈邪恶之徒,这便是用来养活抚育人的办法。天子拥有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诸侯拥有一个相,大夫独掌某一官职,士人谨守自己的职责,无不依照法令制度而秉公办事,这就便是用来管理人的方法。审察德行来确定等级,衡量才能来授予官职,使他们每人都承担各自的工作并且各人都能获得和他的才能相适合的职务,上等的贤才使他们担任三公,次一等的贤才使他们做诸侯,下等的贤才使他们当大夫,这便是任命安置人的办法。修饰帽子衣裳,在礼服上绘制各种彩色花纹,在各种器具上雕刻图案等都有必定的等级差别,这便是用来打扮装扮人的办法。

【原文】

同类推荐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本书为2013年第4季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文库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之一种。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角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论述了毛泽东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作者力图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毛泽东在这些问题上的成功和失误,提出自己的看法。
  •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本书便是通过冯友兰,梁漱溟,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等八位国学大师的角度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
  •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从2016年11月30日开始,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从小时候起,许多中国孩子都熟悉且背诵过《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里,藏着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这是古人长期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观察的经验总结,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节气与节日里藏着大自然的语言和代代沿袭的民族基因。于丹老师从文字学角度,讲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与节气。从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到古诗谚语、天文气候,应有尽有,字里行间传递着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
  • 环境公正

    环境公正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面向当代中国的环境实践,系统、全面、深入地解剖环境公正问题,从时空维度把环境公正分为国际环境公正、族际环境公正、域际环境公正、群际环境公正、性别环境公正和时际环境公正六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热门推荐
  • 绝色纨绔九小姐

    绝色纨绔九小姐

    她,幽冥司现任司主,奉神族尊主之命下凡寻找妖族至宝血尊灵塔,并要将其交还于妖族,神魔两族的较量,不论在任何世界都不会停止,且看她执掌风云,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幽冥司司主。
  • 长恨歌之君早行

    长恨歌之君早行

    今朝书奏已飞入,世乱他乡可见留。有池有女妖且丽,缘君情何偏宜远。再拜愿君千万年,见物之态皆有情。下有流水上有光,一去回望不言还。世途言别泪成行,换却金樽汝霓裳。你如玉彻天生成,来往风尘断山河。我牵引心共白头。这是一篇很正经的沙雕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和老师一起重生

    和老师一起重生

    人生有太多的缺憾,特别是没有实现梦想的人生,往事更是不堪回首。如果每个人都有一次重生的机会,你会怎么做?一次阔别14年的初中同学聚会,让大家回到了十七年前刚入初中那会儿,从此开始了一段意想不到的重生历程。学校,人间繁华的又一圣地:经历过的你,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沫守成殇

    重生沫守成殇

    “叶哥哥,医生,医生说打掉她的孩子,她会死掉的”苏依依一脸叫娇小柔弱的模样。“那就连她一起做掉“雄厚而又磁性的声音响起,是叶惊琰的声音,在一起6年了,怎么会听不出她最爱人的声音呢!就在那一瞬间,严沫仿佛听见了世界崩溃的声音。活着不比死了更干净。
  • 吃货大帝国

    吃货大帝国

    这是一个吃货来到隋末荡平烟尘,建立大帝国的故事。“陛下!突厥过于猖獗,频频挑衅,犯我边境,臣等愿意带虎狼之师覆灭此僚,扬我国威!”嘴里嚼着羊肉串,脚边丢了一地竹签子的李靖和徐世绩眼睛放光的请命,战意直冲云霄……一年之后,突厥可汗来到皇宫给韩成君臣跳胡旋舞……当这些臣子们因为国家美食日益丰富而沉醉的时候,韩成敲着桌子开了口:“诸位爱卿,高句丽的人参,崖州的燕窝不仅美味还延年益寿,海外有洲名曰美洲,有亩产过五十石的作物,名曰土豆,还有一种调料,名为辣椒,能让食物变得无比美味!”
  • 体验系统位面

    体验系统位面

    一位少年体验不同位面的生活,金钱,实力,美女统统拥有
  • 飞蛾重生

    飞蛾重生

    有人如太阳般守护你,有人如黑夜的星空,在你最黑暗的时候默默爱着你。因为钟爱,所以风雨无阻。世仇难解,陈柏始终委派着杀手杀害曲阳,曲阳一次次的逢凶化吉,直到最后樱花树下的成全,曲阳只知道陈晓宇无情的离开自己,可是,谁又知道陈晓宇做着这一切的背后缘由。她,是黑夜中望不见的星空。接二连三的绝望和失意,曲阳陷入无数次的自我怀疑中,单纯善良的楠欣不离不弃,简简单单的和曲阳一起守护着他们的天空之城,他们的老屋。楠欣,如白天的太阳,在最光明的时候给他关心。这一场黑夜与白昼的守护,一起守护着少年的梦,少年的天空之城
  • 三个同姓人

    三个同姓人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三个同姓人》《狮鬃毛》《魔鬼之足》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个性鲜明,写作中把病理学、心理学等融人到侦探艺术中,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
  • 一茬一茬的月光

    一茬一茬的月光

    月光也是冰凉的啊,它穿越时空,一层一层地落在尘埃之上,落在我和父亲身后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