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1900000010

第10章 成败与命运

好像失败,实为成功

在中国,一提起圣贤,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尧、舜,而后下至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但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人同在圣贤之列,以今日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成功者,都在有生之年创下了可观的政绩,他们都是深受世人尊敬的人。孔子则不然,孔子不是今天所说的有可观的政绩的成功者,而且孔子在生前曾遭逢无妄之灾、无辜之罪,而困于陈蔡之野,饱尝艰难困苦。但是,千载之后,从今日来看,孔子和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人相比,孔子所受的尊崇最高。

中国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有一种奇妙之处,他们对英雄豪杰的坟墓草草处之,从不爱惜,就是随便弃置也全然不以为怪。友人白岩君是个中国通,我亲耳听他说,以后又在他送给我的《心之花》中看到,向来不珍惜英雄豪杰坟墓的中国人,对曲阜的孔庙却相当郑重地保护。庙观庄严雄伟,至善至美,孔子的后裔,至今还受到比一般人特别的尊敬。可是孔子生前既没有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可观的政治功绩,也没有像他们一样拥有极高的地位,更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力,用现在的话说,孔子就是一个失败者。但这种失败并不是真正的失败,相反,孔子应该是真正的成功。

如果我们仅以眼前呈现的事实做根据,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那么,因矢尽刀折而战死于溱川的楠木正成是失败者。而荣登征夷大将军之位、威震四海的足利尊氏当然是一位成功者。但是,今天却没有人崇拜尊氏,而崇拜正成的人却天下不绝。如此看来,生前看似成功的尊氏反成了永远的失败者,相反正成却是一个永远的成功者。

综上所述,世人所谓的成功未必是成功,世人所谓的失败也未必是失败,这个道理就不言而喻了。像公司和其他一般营利的事业,一旦失败,就会给投资者和其他许多人带来麻烦,也将招致很大的损害。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力求成功,不许失败。但是,精神事业则不然,如果大家眼光不远,思考浅薄,只顾眼前的成功,那就要受到社会的批评,对提升世道人心不会有所贡献,最后终归失败,且是永远的失败。比如发行报纸、杂志,以唤醒一代为目的,为了达此目的,有时必须违逆风潮,反抗潮流,难免会招致意外之祸,陷于世人所谓的失败,饱尝痛苦。

但是,这绝不是失败,虽然在一时之间看起来像一败涂地,但是从长远看,则他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社会因此而受益无穷。结果,此人不必等待千秋万世,十年二十年或数十年之后,他的功绩一定会被首肯。从事言论文笔及其他精神方面事业的人,如果在生前为了拼命取得现在所谓的成功的话,势必会急功近利、阿谀时流,那就不能有利于社会。

因此,不论是何种精神事业,徒然说大话,发豪语,制订一些无关人生根本问题的大计划,一切努力将毫无实际可言,即使到百年之后,纵然是黄河澄清之日,他也是一个失败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反之,如能尽心努力,切实奋斗,精神事业就算是现在失败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正像孔子的遗业,为今日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裨益后人,对提升人心作出莫大的贡献,其功盖世也。

尽人事,听天命

天究竟是什么?有一部分宗教家认为,天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是具有人格的灵体,如同人能活动手足一样,不仅可以赐给人幸福,也能降施不幸。而且,凡人对天祈祷和求助,也会受天所左右,从而改变他的命运。可是,天真的就像这类宗教家所想象的那样是具有人格和人体的东西吗?能够根据是否祈祷而把幸与不幸降到人的头上吗?其实,天命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自然运行的,并不能像魔术师一样创造出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

说这是天命那是天命,归根到底是人自己的任意所为,与天根本无关,天也不知道。所以,人畏天命,就是承认天具有人力所不能克服的、伟大的力量。其实,只要尽人力就好,既然是勉强的事、不合理的事,你又何必顽冥不化,非坚持到底不可呢?所以,以恭、敬、信对待天,就像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语中所谓“通于古今而不谬,施于中外而不悖”一样,只要沿着通向久安的大道坦坦而行,不以人力必胜而自夸,既不勉强而为,也不做不合理的事,自我慎戒、小心谨慎就可以了。至于将天、神或佛解释为有人格有躯体的东西,认为天能左右人们的感情,那就大谬不然了。

人不管是否意识到天命的存在,天命都会像四季一样,依序运行,都会在万事万物中行进。因此,只要以恭、敬、信三原则加以对待,那么,“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我们就能完全理解了。因此,在实际的人生处世上,我们应如何来了解天,我想用孔子所解释的来加以解释。即不要把天当做有人格、有灵性的动物,也不要认为在天地和社会中产生的因果报应是偶发事件,以恭、敬、信的心相待,才是最稳当的想法吧!

胆大心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秩序愈来愈好。但在开展新的活动时,总难免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从而有可能导致人们倾向于自然保守。无论什么时候,轻佻浮躁的行动都应避免,但如果太过小心,太过谨慎,结果可能会导致人们因循、姑息、不变通、懦弱不敢为,这样就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对个人或国家的前途都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世界的大势每时每刻都在变动,竞争也日趋激烈,文明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闭关自守的锁国状态,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趋势。开国以来,虽然我国各方面的进步速度已令世界其他国家刮目相看,但各种事物仍然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事实,却是不容否认的。因此,为了同先进国竞争、角逐,进而超过他们,就必须比他们更加努力才行。

同时,凡是对个人的发展有帮助,或者对促进国运有帮助的事,都要有全力以赴、勇猛进取的精神。所以,那些固守传统事业,害怕过失遭致失败而裹足不前等做法,都要抛弃,以免导致国运衰退。这点,国人一定要深加考虑,不管是制订计划,还是谋求发展,都一定要以“使我国成为真正的一等国”为目标才行。现在,我们不但需要培养活泼的气魄与进取的精神,同时还要有能够实行的人,这是当务之急。

要培养活泼、进取的气魄且全力发挥之,就必须先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自主的人。过分依赖他人,必然会使自己的实力大大地衰退,更重要的是自信也因而难以形成。一旦养成了因循卑屈的性格,就必须时时鞭策自己,防止懦弱卑怯的心态产生。此外,过于拘谨,凡事拖泥带水、斤斤计较,时间长了,自然就消磨了活力,挫伤了进取的勇气,所以,这一点必须深加留意才好。细心与周到固然有其必要性,但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大胆的力量。以细心和大胆两者相辅相成,活泼与积极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干成大事。因此,对于近来的倾向,必须大加警惕才行。

最近,青年之间的活力渐次勃兴,也有蓄势待发其本领的倾向,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但是,壮年社会仍然弥漫着保守的气息,真是令人忧虑!为了发挥其独立不羁的精神,必须彻底清除今日那种视政府为万能,各种事业都喜欢依靠政府保护的风气。为能耳目一新,不依赖于政府而独立发展事业,必须要有极力伸张民力的决心。另外,若拘泥于琐细小事,埋头于小局面的工作,结果国家条例规章就会愈订愈多。于是人们就会小心翼翼,害怕触犯种种规定,或者只完成在规定之内所能做的事。这样,怎么能够出现新的事业,产生活泼的生命力而成为世界一等国呢?

顺逆二境从何而来

假设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既没有地位也没有财富,而且身边没有任何可以提拔他的长辈,他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仅仅靠普通的学识。但是,这个人具有非凡的能力,身体健全,而且有吃苦耐劳肯努力的精神,只要交给他事情,他都能处理得妥妥当当,让人放心,甚至超出上级的意料之外,因而赢得大部分人的称赞。如此一来,此人不管是否为官,只要言必行,业必成,最终达到飞黄腾达的境界。

世人从片面的角度观察此人的身份地位,总以为他的一生是很顺利的,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其实不是这样,他既不属于顺境,也不属于逆境,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才创造出来了一片美好的境遇而已。

另外一人,生性懒惰,求学时,各门功课老是不及格,以致屡遭留级,最后勉强毕业了,也只能凭着所学的知识立足于社会。但由于他性情愚钝,而且不求进取,虽然找到了一份工作,却总是无法做好上司交代的工作,反而心中愤恨不平,不能忠于工作,最终只能被上司炒鱿鱼。

回到家里,又遭父母兄弟疏远,既不能得到家人的信任,也不能得到乡里的信任。时间长了,他便开始自暴自弃。这时如果有恶友乘机诱惑,他自然就会不知不觉地走上邪路,最终不能以正道立于世,只好彷徨在穷途末路。世人见之,会说他一生都处于逆境当中。表面上看来,他的确像是处于逆境当中,其实并不是这样,一切都是他自身招致的。韩退之在《符读书城南》这首诗中是这样勉励其子的: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阊。

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达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谭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这首诗虽然是勉励人们要以求学为主,但也能从中知道顺境与逆境的不同。要而言之,恶者虽教也不得其方,善者不待教而自知其道,这是自然和命运所造成的。

如果一个人知识渊博且聪慧,再加上努力拼搏,他绝对不会陷入逆境。既无逆境,顺境的说法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有人因为自己个人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逆境这一结果,自然就有与之相对的顺境这一说法。譬如身体虚弱的人,他感冒了怪罪天气寒冷,他腹痛怪罪暑气,而闭口不提自己的体质差。如果平时注意锻炼,在感冒和腹痛到来之前,把身体锻炼结实了,那么,自然就没有因气候的变化而遭受病魔侵袭的忧患。这是由于平时不注意锻炼而招致的疾病。

害了病,不责怪自己反而怨恨气候,这与自作孽造成的逆境归罪于天是同一个道理。

孟子见梁惠王说:“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意思就是说,不承认自己政治的疏失,而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是不好的。人民是否顺服,年成的好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能专力于仁政。然而,把民不归服归罪于年成不好,这和自己造成了逆境,都是出于同一种心理。

总之,大部分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弊病,即在对待逆境的问题上,总是无视自己的智能与勤勉程度如何,这真是愚蠢之至。我相信,一个人如果能以自己的智能,再加上一番努力,那么,社会上一些人所谓的逆境绝对不会降临到这个人的头上。

综上所述,我敢断言:世间绝无逆境。但是,有一个极端的情形要除外,那就是:智能与才干兼备,又勤奋上进,足以为人师表,受人尊敬,在政治界、实业界均能顺遂其志而行,莫名其妙的事情却突如其来,结果造成一败涂地。这样的人所处的境地才能称为真正的逆境。

成败身后事

社会上,没有遭遇过坎坷而成功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如果用成功和失败作为判断一个人的标准,那不是犯了很大的错误吗?因为人应该以人的职责为标准去选定自己所应当走的路。所谓成功或失败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假使有人遭了厄运而获得成功,而有人因运气不好而失败,难道就要悲观失望吗?其实,成功和失败,不过是曾经竭尽心力的人,在身上遗留下来的糟粕而已。

现在,很多人眼里只有成功和失败,而比这更重要的天地间的道理,他们却看不见。他们对实质的东西视而不见,而把如糟粕一般的金钱财宝看得至关重要。其实,人应该要把为人之道牢记在心,从而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以求心安理得。

在广大的世界中,本应成功却反遭失败的例子并不少。其实,真正的智者是能够自己创造命运的,而命运却不会支配人生。但是,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创造自己的命运。即便是善良的君子,如果缺乏首要的智力,在紧要关头,他也可能会错失良机,从而失去成功的希望。德川家康与丰臣秀吉的事迹就能证明这一点。

假设秀吉能享有八十岁的天年,而家康六十岁就死去,结果会怎么样呢?也许天下就不属于德川家康,高呼秀吉万岁也未可知。然而,虚幻莫测的命运帮助了家康,而使秀吉遭到不测。原因不单是秀吉的早死,德川氏麾下名将智臣云集,而丰臣氏却听任偏妃淀君弄权干政,反而宠信大野父子。另外,石田三成征伐关东之举,也加速了丰臣氏的自我灭亡。这可能是丰臣氏太愚蠢,德川氏太贤智的缘故。据我的判断,使德川氏创造三百年太平霸业的,毋宁说是他的命运所使然。话虽然是这样说,但要抓住命运这一东西却是件难事。一般的人往往缺乏把握命运、改变命运的智力。但是家康却拥有这种智力,所以他能把握时机,改变命运。

总之,一个人只有实实在在地勤奋努力,以开拓自我的命运,才是最好的。万一失败,也就认定是自己的智力不及。如果成功了,就是自己活用智慧的结果。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悉数听天由命,不要怨天尤人。即使失败了,只要努力下去,也会时来运转的。人生的道路形形色色,有时善人反被恶人所败,但是,时间一长,善恶到头终会有报的。因此,与其议论成败的是非善恶,倒不如先实实在在地努力。如果这样,公平无私的上苍也一定会使个人得福,并开拓出命运。

道理如日月经天,始终昭然若揭,丝毫不昧。所以,顺从道理而为者必荣达,悖于道理而谋事者必灭亡。一时的成败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就如泡沫一般。然而,憧憬此等泡沫者甚多,只是关心目前的成败。那么,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就令人担忧了。最好能将这种浅薄的想法全然抛弃,在社会上才能享有带实质内容的生活。苟能超然立于成败之外,遵循道理,始终如一,你便能享有无上价值的生涯了。况且,成功不过是在完成人生职责之后附带产生出的糟粕,何足介意?

同类推荐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对中国社会涌现出来的各种与社会活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社会活力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日常生活五个向度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活力的现实境遇,探讨建构社会活力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尤其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境遇,对城市空间及其演进的动力机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讨。
  • 《论语》哲学

    《论语》哲学

    阐发《论语》的现代价值,让其活在当代,成为当代人的思想和精神资源,是《论语》研究者一个美好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除了考察《论语》的外围问题,比如产生的时代背景,从时代需要去考察其现代价值以外,从《论语》自身的材料出发阐发其自身的哲学义理的工作,彰显《论语》自身的思想结构及思想的合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本书揭示《论语》所代表的儒家哲学的原始内涵,说明孔子在《论语》中所揭示的意义世界的格局,把握孔子在《论语》中显示出来的哲学思考方式,有助于实现儒家哲学的发展和振兴。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妻主十八岁

    妻主十八岁

    白小米是一个文武双修,聪明美丽的女高中生,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很是复古的大美男,说是她的未婚夫?父母也说是她小时候定的娃娃亲,我去,这是什么时代了用不用这么老套,关键是这个美男比她大整整八岁,于是对这大美男是不加理会,希望他知难而退====
  • 浮世恩仇

    浮世恩仇

    一群吃货青年的一次奇幻旅行。一次误打误撞的一对红颜偶遇。一场血雨腥风的一段版画历史。成就一段横跨历史,穿越星球,波澜壮阔的恩怨情仇故事。
  • 夺标

    夺标

    理想之夺标,唯有看今朝,漫漫人生路,诸君去感悟。——这是一个关于奋斗与成长的故事。飞翔的浪漫书友群:四七三一八九三三零新书《功名》已经上传
  •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共精选作者李邦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表的学术论文20篇,分别研究了:①列宁银幕形象,介绍了列宁题材作品的概况、演变、成就与不足,列宁扮演者经验介绍等;②阿·托尔斯泰,着重研究其人生道路、创作倾向、艺术理念、主要作品等;③为外国电影电视发展史中的一些理论探讨与创作成果。
  • 冷月风荷

    冷月风荷

    她出身武林世家,酷爱武学却年少离家。数载归来,琴技冠绝天下,名震寰宇,刹那芳华!终究逃不开宿命的枷锁:家族的使命,武林的安宁以她一女子之力能如何守护?然而亲人故、家园破、离别殇、生死劫她该如何面对?与两个绝世男子纠缠的爱恨嗔痴又该如何抉择?他身份尊显却处江湖之远,天资绝顶却随性淡然。一张千年不变的笑脸只为她而改变。年少不经意玩笑使她离家而走,从此对她多了份牵挂。多年重遇,发现今生多了份守护,即使坑蒙拐骗誓要留她在身边,没想到伤她最深的却是自己。然而冷月风荷的宿命注定他们诸多纠缠。他容貌无双却生性冷漠,与她立场敌对却为她诸多退让。忠孝不能全,生死置之外。为她铺下十里红妆却在最后一刻放手。望着她转身离去的背影越来越模糊,双拳紧握,薄唇被鲜血殷红,青丝倏变如雪。相思蛊,心之所思之人若不心之所向不能离开周身三丈之外---这是义父对他最后的妥协。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只为风月情浓!看双剑合并琴箫合奏之后,待峨眉金顶济世大钟响起,是否有情人可以眷属,全在冷月风荷之中!
  • 网游之工兵传奇

    网游之工兵传奇

    随着高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导致世界上无数基础工人失业,为了缓解各国失业人员的暴动。于是,本是军队用来训练士兵的一款游戏,在几个超级大国的共同研发下,世界上第一款全息游戏问世了。
  • 乱仙狂魔传

    乱仙狂魔传

    三千世界,皆可入道,何以为道?逆天改命,碎雷破苍穹,是道,逍遥御剑,一剑斩虚空,亦是道,肉身成圣,以武乱乾坤,看一代凡人,挣扎着一步步走上仙路。
  • 最特殊抽奖系统

    最特殊抽奖系统

    在斗罗大陆抢霍雨浩的济源,就算你身后有人怕什么就是干,斗破苍穹骗萧炎的老爷爷,在成龙历险记里面和成龙一起探险
  • 刘秋的纵漫奇妙冒险

    刘秋的纵漫奇妙冒险

    一个人,一个白金之星,装备靠捡,技能全靠抄,因为某人在动漫世界冒险。
  • 乱世妖医

    乱世妖医

    因为豪门家产争夺被炮灰的外科医生,意外魂穿成一个不受宠的庶女,还即将被嫁给一个宦官。被迫嫁就嫁了,既然不能阻止那她就休夫,凭她的医术,闯荡江湖那都不是事。只是这结果好像没像她预料的那么美好。不是说好的宦官吗?这个在她床上的人是谁?“千岁爷,郡主正在房里研墨,似乎是准备写休书。”“将库房里的千年何首乌拿去,就说本座这儿这种东西多的是。”小太监微微抽了抽嘴角,千年的东西又不是萝卜怎么可能多的是。“千岁爷,千岁爷不好了,郡主跟着太子去游湖去了。”“给本座备马,本座好久没见到本座的好侄儿了。”说完书房门被一股大力推开,发出“砰”的一声巨响。一道修长的身影从里面出来,快速的从小太监身边经过。小太监拨开被风吹到脸上的发丝,连忙跟了上去,内心一片平静。千岁爷分明是在吃醋,还非要说是和太子爷联络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