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1000000023

第23章 拓宽社情民意联系渠道(1)

拓宽社情民意联系渠道

所谓社情民意,实质上是一定客观环境中人民群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人民利益需求与表达的信息表征。李瑞环曾指出,“社情民意就是指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社情不等同于民意,但社情包含着民意;民情不等同于社情,但民意是最重要的社情。在许多情况下,社情就是民情”。民意,顾名思义,系民众的意愿、意见之简称,即民众对社会各种具体事务的情绪、意见、价值判断和愿望等,是直接来自民众的心声。

我国《宪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体察社情,尊重民意,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因此,高度重视社情民意,注重拓宽社情民意联系渠道,是中国共产党一向坚持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高度重视社情民意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一)高度重视社情民意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

毛泽东指出,“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江泽民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实情,说真话,实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这是我们党一贯的传统和作风。我们就是要提倡如实地反映基层的情况和群众的呼声,对领导来说这是最大的帮助。我们不搞西方的议会民主,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在领导决策之前,应当鼓励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包括各种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意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么大一个国家,情况那么复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深入地调查研究。不仅要有定性的分析,还要有定量的分析。苗头问题就是苗头问题,带倾向的问题就是带倾向的问题,对此要有合乎实际的科学的判断。这样,才能防止工作中发生失误,才能使我们少犯错误”。胡锦涛指出,“我们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在发展。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的利益”。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方向”。这些重要论断,无不强调要高度重视社情民意。

(二)高度重视社情民意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舆情工作,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胡锦涛同志2003年7月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强调:“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要细心研究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努力运用说明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专门提出要“建设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2006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此,加强舆情信息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和政府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反映社会舆情、引导社会舆论,服务于党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

(三)高度重视社情民意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在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矛盾总是客观存在和层出不穷的,回避矛盾、压制矛盾都是不可取的。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也是基层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基层社会矛盾和多元利益冲突时有出现,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对抗性、群体性增强,已成为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何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渐凸显的社会矛盾问题,以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是衡量我们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一个重要标准。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创造了条件。因此,首要的办法是加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社情民意实质上是基层民众利益需求与表达的信息表征,而这种利益需求得不到快速回应与满足恰是社会矛盾凸显的重要诱因。规范社情民意管理,是党和政府解决社会矛盾的前提,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高度重视社情民意,可以严密掌握社会动向,及时发现那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群体性的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矛盾问题,把尚未形成气候的矛盾事件苗头迅速遏止在初期阶段,消除或减少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的威胁和危害;有利于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能更好地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矛盾需要通过充分规范社情民意,掌握社会矛盾的表象、症结所在,从而使党和政府的相应政策措施更加科学化、民主化。高度重视社情民意,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解决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的氛围和条件。体察社情,尊重民意,关注民生,有利于促进基层干部增强民本意识,牢记为民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重塑基层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建立党群干群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互信关系,也有利于党政领导干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中自觉地端正言行、净化思想,逐步增强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大局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高度重视社情民意有利于提升民主政治水平

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本质上是民意政治。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就是公民参与政治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以及参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我国,民意充分而自由的表达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民意畅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多样,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新期待,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也日益增强,我国已进入一个民意高涨的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愿望,努力与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相适应,维护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完善民意表达机制,鼓励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让民意表达更加顺畅,让民意体现更加充分,不断为政治民主注入活力,有助于实现“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

(五)高度重视社情民意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无尽的智慧。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正确的工作方法,也是建党90多年来一条成功经验。正如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要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是确保党和政府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与基础。作决策、想办法,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想当然、拍脑袋,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去了解。这种倾听与了解既需要我们有“下得去”的调查研究行动,又需要有“上得来”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民之所想、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民之所急,才能凝聚民心民智,加强群众监督,防止决策失误,制定的政策才能体现民意、实现民利,做出的决策才能做到民主、科学。

二、当前拓宽社情民意联系渠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亟需通畅、拓展

当代中国,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通畅无阻的表达渠道,但一个突出问题是传统的民意表达渠道较为单一,制度化民意表达通道不够畅通,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兴的民意表达渠道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作为联系一定范围内选民的各级人大代表,理应是选民意志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一些人大代表的非专业性,与选民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选民也缺乏对代表的有效监督、制约,造成民意通过人大代表来表达的路径并不是很畅通。我们党的组织作为最主要的民意表达渠道,由于承载了社会大多数的民意表达,无疑会产生民意表达的拥挤和阻塞,有时只能满足一部分有限的利益要求,人民群众的许多民意无法有效地得到疏通。民意如水,总要有奔泻的方式和流向渠道。当民意积累形成的张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有释放的过程。当正常的渠道受阻以后,非正常的方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同时,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日益分化出多样性的社会群体。有些是强势群体,有些是弱势群体。强势和弱势不仅仅是收入上的差别,更体现在表达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上存在差别。强势群体之所以强势,在于其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赢得更多的利益表达空间,能够在公共决策中表达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弱势群体则相反,他们由于自身组织化程度低,自我维护能力弱,既缺乏影响公共舆论的资源,又鲜有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甚至无法得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同样薄弱。弱势群体在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情况下,非理性和极端的表达方式便成为其最简单、最直接的选择,也有可能会临时组织起来,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安定。

(二)社情民意表达制度亟待健全、提升

我国在民意表达上建立了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信访、听证会等一系列制度,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系统性缺失、整体性不强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民意表达成效的一个突出问题。比如,信访是我国民意表达的主要途径,其重要原则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做到“小事不出村、乡(车间),大事不出县”。但在实践中,各级信访部门只不过是当地党政机关的一个职能部门,而群众上访投诉对象很多是信访部门的上级或者同级部门、领导。处理上级不太敢,处理同级有点软。信访部门在处理这样的上访时处境很尴尬,也很难得到上访群众的信任。这样,“越级上访”就成为一种必然。为避免过多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造成的不良影响,少数地方政府使用非正当手段进行“截访”,造成更大的民愤民怨。再比如,有些地方开设了领导接待日、热线、信箱等民意表达形式,但往往因缺乏规范的运作机制而容易“走过场”,群众意见也常常在各部门间“踢皮球”而不了了之。老百姓本来就一肚子怨气,又遭冷遇甚至打压、报复,难免会做出非理性之举。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民意地位在提升的同时,被利用和扭曲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在当前“官意主导民意”的格局尚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在一些部门和环节,民意常常处在“摆花瓶”的尴尬境地,有的地方甚至不惜用造“假民意”的办法来推行“武断的官意”,导致一些决策、一些行政行为与真民意相去甚远,进而戕害真民意的生长。甚至少数人玩起“民意游戏”,把所谓“民意”变成了谋取部门利益的“遮羞布”,成了愚弄公众和制造政绩的“道具”。

(三)社情民意管理机制亟待完善、调整

尽管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尝试部分新型社情民意联络方式,但总体上社情民意把握主动性不强,预期不够,系统性和动态性欠缺。系统化的社情民意管理机制应包括社情民意的调查与监测、社情民意的传导与汇集、社情民意的整合与分析、社情民意的报送与反馈等一系列的管理过程。系统化的调查研究是任何一项政策工作的起点,翔实准确的数据是保证决策正确、执行顺利的基石。事前的系统调研可以在老百姓与党和政府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调研结果是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同时,社情民意信息的汇集呈现单一化趋势,以传统汇集方式为主,往往来源于固定的信息点,尽管可以对民意信息进行日常性和广泛性收集,但反应速度较慢,较为被动,无法灵敏快速地捕捉基层民众的民意表达。由于社情民意信息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单靠某一部门“零敲碎打”的汇集,很难及时收集到有效信息。再次,当前社情民意管理机制中反馈环节较为薄弱,而如果没有反馈机制的建立,整个社情民意的收集就会产生困难,履行服务领导决策的职能也会大打折扣;有些建立反馈机制的地方,多以纵向反馈为主,即上下级工作部门对于社情民意信息的上情下达与下情上报。而横向反馈或平行反馈机制尚显薄弱。社情民意是一种全方位的信息,它来自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想要获取全方位信息仅靠核心单位还不够,必须在同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和其他机构间开展协作,强化横向反馈机制。

三、拓宽社情民意联系渠道必须重点做好有关工作

拓宽社情民意联系渠道,根据我国国情和具体操作实践,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和改进人大反映社情民意工作

同类推荐
  • 战争·党争与“宪争”

    战争·党争与“宪争”

    本书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以抗战时期宪政运动为研究对象,将其放在抗战时期战争、党争与政争相互交织的特殊背景下,通过对各派政治力量复杂的博弈互动的分析,透析各派政治力量在其宪政话语背后的利益诉求、博弈策略和博弈效果。在此基础之上,评析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限度,以及运动中所展示的近代政治家的政治智慧,探讨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战争党争与宪争》由祝天智编著。
  • 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2013年卷)

    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2013年卷)

    本书收入近三十篇文章,包括:《“天下为公”与“天下大同”》、《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整体性逻辑》、《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生成逻辑及其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动态分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内在逻辑与现实问题》等。
  • 潮起潮落

    潮起潮落

    本书以纪实性的手法,全面展示了海协会、海基会机制的产生背景和两会成立以来的折冲与共处历史,深入挖掘了台湾各界对两岸关系的复杂反思与抉择过程,深刻揭示了两岸筋骨相连的血脉联系和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有力昭示了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本书既有内幕性、细节性的记述,也有前瞻性、哲理性的分析思考。内容夹叙夹议,事件取舍有度,情节引人入胜。资料新颖,文笔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具有收藏价值。
  •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习近平同志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号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之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构画了未来几年四川发展的宏伟蓝图。
热门推荐
  • 陌川

    陌川

    一位普通青年屌丝,封天成魔。抗天地,诛仙佛。如何的爱恨情仇,怎样的生死劫难,现代的生活,远古洪荒的寂寞。一部旷世奇才的惊奇世界,等你推开这部大门。
  • 严骏,别跑,你是我的

    严骏,别跑,你是我的

    突然,天降男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同学问:穆沐沐,你后面的人是谁?沐沐:男朋友父母问:沐沐,你带回来的那个人是谁?沐沐:男朋友闺蜜问:沐沐,你旁边的那个帅哥是谁?沐沐:男朋友众人问:沐沐,你的那个男友哪找的?沐沐:路上捡的众人:……
  • 修仙别看戏

    修仙别看戏

    宁夏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千载难逢的穿越机会怎么会落到她这个平凡的工薪族身上,她还有三十五年的房贷没有还啊啊啊。她看着这个修仙人满天飞,普通人活得还不如狗的世界泪流满面。为什么还要被分配到一个有女主的世界,这可是一位现实派女主,别瞅着我,鄙人只是个路人甲。且看既不平凡也不惊艳的路人甲如何在修仙世界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 文与武,仁与义

    文与武,仁与义

    东汉末年。先皇的私生子未出世便流落江湖。夏大家族的继承人因战乱背井离乡。冬性格多异的小贼。春永不服输的浪子。秋乱世并非只有军阀征战,也有江湖中的恩怨情仇。乱世中的江湖,其实也有很多趣事。春日,变化莫测夏日,热情奔放秋日,凄凉万古冬日,冰冷刺骨
  • 谁的温柔岁月可欺

    谁的温柔岁月可欺

    一个萝莉杀手被一群“可爱的旧人”调教(折磨)成可攻可受的乖娃娃的治愈系经历。
  • 重生八零:毒妻不好惹

    重生八零:毒妻不好惹

    现代顶尖药学研究员重生到了80年代末,成了又瘦又包子的柴火妞。路人甲:“听说BOSS的未婚妻是个丑啦叭叽的乡下女人?”路人乙:“听说那个村姑还心性狠毒!”甲乙:“等等!住手!不要——”
  •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沈从文著文执教,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他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却在之前过世……他就是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本书将向你展示这位传奇作家的部分经典代表作品!
  • 陆少,求放过!

    陆少,求放过!

    新婚之夜,她明码标价,只是为了提醒自己,那个有权有势的男人已经有了心尖上的人,不要沦陷自己的心。婚后,她上房揭瓦,不遗余力的挑起各种战争,他却对着她说:“我要把你宠坏,没人敢要你了。”她渐渐的沦陷了自己的心。最后她却以流产离婚收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DNF氪金作战

    DNF氪金作战

    右手鬼神,左手天使!“我将手持圣耀、身披黄金甲,在赛利亚与RMB的荣光之下,开辟一个全新的魔法世界——许倾”。十年DNFer,意外重生在一个平行世界,并意外获得部分DNF的游戏属性——死要钱,将会混得如何风生水起!
  • 一岁一暮

    一岁一暮

    “洛洛,你愿意嫁给我吗?”初洛点点头,她愿意……“对不起,洛洛……”初洛点点头,她似乎早就知道……“洛洛,嫁给我,好不好?”初洛笑了笑,“好……”“洛洛,下辈子再遇到我,不要再把我忘了,好不好?”初洛点点头,“好……”如果有下辈子,我不会再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