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8700000010

第10章 读书是毛泽东的终身爱好

读书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为了人民的事业,总是珍惜点滴时间,勤奋刻苦学习。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风里雨里,形迹匆匆,不可能有整段的、整块的时间来学习,而且有时还要闹书荒,缺乏书籍的来源。然而,正是在这峥嵘岁月稠的年代里,毛泽东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读书故事。

毛泽东经常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几十年来,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总是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各种知识,挤时间苦学苦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各种社会科学书籍。战斗打仗没有时间,他就充分利用行军和休整的间隙;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他就利用饭前饭后的片刻时间;白天没有时间,他就挤出夜晚睡觉的时间。在此撷取几个感人的故事为证。

在井冈山时期,有一次,他带部队离开茨坪,到了五丰江。部队原地休息,毛泽东巡视了一番,见部队情绪高涨,便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翻开书,全神贯注地读起来。在井冈山时期,有一段时间没有书刊报纸看,毛泽东便率部队攻打土豪劣绅、县城,并指导部队战士多多搜集书刊资料。1931年,红军打漳州时,得到一本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毛泽东分外珍惜,一直带在自己的身边。行军休息期间,哪怕只有半天时间,处理完工作,他也要拿出来读上三、五页。延安时期,在沙家店战役之前的一次非常艰难的行军中,毛泽东和指战员们一样,迈步行军在烈日酷暑之中。当部队来到几棵树下休息时,同志们刚坐下,毛泽东就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背诵辛弃疾的“山路风来草木香”的词句。他还结合战争年代金戈铁马的生活经历给同志们讲述辛弃疾的故事,然后挥挥手中的书对同志们说:“光学打仗还不行,还要努力学习文化,学习革命的道理。学了文化,懂得革命道理,人就聪明了。”在中央机关撤出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读的书大部分都送到黄河东去了。后来由于转移途中还要学习,他就又亲自开列了书单,把一部分马列的书和一些哲学、军事著作从河东运回延安。这些书都是毛泽东平常十分爱读的,其中有的书上还写了不少的批注文字。从这以后,部队转移到哪里,他就把这些书带到哪里,只要有一些空隙时间,他就拿起书来学习。在这些书中,普列汉诺夫所著的《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就是毛泽东在延安时利用一些零散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这本厚达318页的书的。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读书精神之一斑。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充足的书源。为此,毛泽东经常请同志们帮他购书、寄书,以解知识的饥荒;不仅如此,在战争年代,他还注意经常搜集马列著作和其他社会书籍。例如毛泽东在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时,给中央的信中写道:“我们望得书报如饥如渴,务请勿以事小弃置。”在延安时,他给当时在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叶剑英、刘鼎去电,要他们购置一批通俗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哲学书,要求对这些书要慎重挑选,真正通俗而又有价值,用作学校与部队提高干部政治文化水平之用,可见毛泽东不仅自己发愤学习,还组织中央其他同志学习,通过组织流动图书馆、读书会、研讨会的方式,提倡党的干部来读书。美国记者斯诺在他所著的《西行漫记》中为我们披露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他说:“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化了三、四夜的功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由此可见,即使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也是矢志苦读的,这几则故事可以说是毛泽东整个读书生活的缩影。

书,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是他忠实的朋友。在繁忙的革命斗争和军事斗争中,毛泽东从未中断过学习。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能够忍受物质生活的匮乏,但对“缺书少报”的日子却难以忍受。他一方面向中央写信,希望能够从中央那里得到一批书刊,缓解书荒的处境,另一方面又积极想办法“虎口抢书”,“向土豪借书”。他规定红军每打下一个城镇,一定要把所有的报刊、书籍尽可能片纸不留地带回来。他告诉红军战士:土豪坏,但土豪家的藏书是好东西,即使是坏书,也可供我们参考,不能糟蹋。因此,红军每打下一个城镇后,总是先去敌人的县(镇)政府,找敌人的档案文件;再去当地邮局,设法搞报纸杂志,往往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毛泽东往往利用这些“战利品”,了解敌情,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也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

1937年以后,毛泽东生活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有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毛泽东读书的劲头倍增。他托在蒋管区工作的同志、托老朋友到处买书;和董必武、谢觉哉等同志互通有无交换书看;赞助彭德怀、李富春等成立流动图书馆;倡议成立新哲学会,讨论、学习哲学问题;组织力量大批翻译马恩列斯及苏联书籍,翻译英法德古典书籍。这一时期,他不仅大量阅读了马列主义著作、历史和文学书籍,还大量阅读了蒋管区政治经济方面的资料、国际动态方面的报刊;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他也有浓厚的兴趣。尽管当时延安的生活比较艰苦,但是毛泽东却在这种生活条件下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写作,指导中国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19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毛泽东把重要的书籍化整为零,分散给随行人员、战士携带。警卫员的挎包里装着他常用的工具书:《辞源》和《辞海》,每到驻地就摆在他身边。他经常利用战斗的空隙争分夺秒地读书,利用行军的休息时间读书,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同志,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使大家忘却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当时进入延安采访的第一位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一接触到毛泽东,便吃惊地发现,这位共产党的领袖,不仅是一位“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而且“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读书的热情更高了,珍惜光阴、酷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已经成为毛泽东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事情。我们不妨从几个侧面去发掘一下毛泽东读书生活中感人至深的方面。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日理万机,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日夜操劳。因此,时间对于毛泽东来说,真是如同生命。在日常的生活中,即使是分分秒秒的时间,他也总是用来工作和看书学习,为了不让时间白白流逝,在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上都摆满了书籍,就是饭桌、茶几和床上,甚至厕所的方凳上也都摆放着书籍,可见毛泽东是挤时间,利用一点一滴的时间来看书学习的。毛泽东常说:读书治学没有什么捷径和不费气力的窍门,就是一要珍惜时间,二要勤奋刻苦。到了晚年,毛泽东因年高、体弱、多病,常常躺在床上看书学习。他的床上除了躺下一个人的位置外,其余地方放的全是书。他把看书当成一种休息,所以在工作之后的时间里,他几乎全用来看书学习。每天晚上,他看书都看到很晚。由于工作一天的辛劳,有时他常常抱着书本就进入了梦乡。醒来后,就又孜孜不倦地看了起来。“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春夏秋冬夜长明”,这是警卫战士对毛泽东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和学习的颂歌,也是他深夜工作和读书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跟书籍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他外出开会和视察工作也总是千方百计地挤时间想办法读书学习。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到一个地方,必先作两方面的调查,一是向人做调查,询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现实情况;一是向书本做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情况、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风土人情以及古人游历当地时留下的诗文。每次外出时,毛泽东都要亲自选好要带的书,并且还要向当地图书馆借阅,杭州、上海、武汉、成都、庐山等地图书馆,都留下了毛泽东借书的记载。到了外地,如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摆放着各种要看的书籍,一有时间,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1969年6月,毛泽东外出到武昌。出发前,他和往常外出时一样,亲自和工作人员一起挑选要带的书籍。这次挑选的书特别多,有马列的著作,鲁迅的著作,多种哲学、经济学的著作,还有唐诗、宋词、名人字画、中国地图、世界地图,除此之外,武英殿本、二十四史还带了好几种,总共约四百余册,十几个木箱子都装得满满的。6月的武昌,正处夏季,一天晚上,天气异常闷热,室内外一丝风也没有,人们闲坐着身上也直冒汗。可是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工作和放松学习,他仍然聚精会神地坐在灼热的灯光下,不知疲倦地读《南史》中的《陈庆之传》。只见他时而在书上圈圈点点,时而在书上飞笔疾书。服务员见他老人家满脸是汗,急忙拿过毛巾,请主席擦擦汗。他接过毛巾,一边擦汗,一边对服务员风趣地说,读书求知如同攀登高山一样,只有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有希望到达山顶。攀登高山是要流汗的,读书学习也是要流汗的啊!流下了汗水,了解了历史,学到了知识,这叫多一份功夫,就多有一份收获。从毛泽东挥汗夜读的故事中是可以挖掘出许多感人肺腑的东西的。

有一次在外出的列车上,毛泽东和有关领导同志谈话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他又捧起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全神贯注地读了起来。因为这本书的版本是解放社1943年8月印行的,印刷较差,字型很小,因此毛泽东只能借助于放大镜阅读这本书。列车上的服务员见到这种情形,非常心疼地劝他:“毛主席,这样看书会损坏眼睛的。时间这么晚了,您也该休息了。”他便非常和蔼而又十分诚恳地对服务员说:“这没关系,我不累,为了革命和工作,应该抓紧时间多读点书。”

毛泽东经常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不可不读。因此毛泽东看书入迷时,常常忘了吃饭,工作人员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都不安。每天工作人员总是及时把饭做好送到他的饭桌上,催促他按时用餐,可是每次催他吃饭时,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就吃。”有时一顿饭常常是热了又凉,凉了又热,热上几次,他才能吃上一点。有一年除夕,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准备让毛泽东过个好年。当工作人员把做好的饭菜端到他跟前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资本论》,看到这种情形,工作人员真不忍心破坏他的兴致。但是毛泽东中午就没有吃饭,为了不损害他的健康,工作人员鼓起勇气请他吃完饭后再看,于是他才捧起摆在茶几上的饭菜,大口大口地吃了一点。可是没等咽下最后一口饭,他又那样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

毛泽东即使是在病魔缠身的时候,也一直坚持看书学习,在年老、体弱的时候,仍然一如既往地看书学习,他读起书来,往往不把身体健康放在心上。有一次,毛泽东高烧到三十九度多,对此,他毫不在意,还是要看书。工作人员遵照医嘱,不让他看书。他满怀深情地对工作人员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的难受啊!工作人员只好将他要读的书又放在他的身边。他高兴地笑着拿起书,凝神静气地读着,早已把自己的疾病置之度外。晚年的毛泽东因患眼疾,两只眼睛看不见东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要坚持读书学习,他叫身边的工作人员读书给他听。当眼疾稍有好转,他就要求和往常一样工作和看书学习,为了保证主席的健康和手术的成功,医务人员规定他每天只能看十五至三十分钟的文件和书,可是医生一走,他就情不自禁地看起文件和书来。

综观毛泽东的一生,是勤学苦读的一生,他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诺言。

同类推荐
  •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 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

    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

    《再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主要收录了徐志摩所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文化名人的文章。《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内容涉及名人的家世、个性、经历、爱好、情爱、治学以及一与徐志摩的交往等诸多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当时中外思想文化界真诚交流的生动情景,同时也为了解徐志摩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名人群落”提供了多种视角。
  • 曹操:从洛阳小吏到魏武大帝

    曹操:从洛阳小吏到魏武大帝

    曹操,中国历史上让人又爱又恨、极为复杂、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之一。后世喜欢他的人,喜欢他敢做敢当、宁做真小人也不做伪君子,加之他文韬武略、才华横溢、体恤众生;而恨他的人,则恨他自卑多疑、权诈机变、虐残暴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让人恨得牙痒痒的。然而无论历史怎么评价曹操,都难掩其奋斗一生的事实。他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北部中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成就了不朽的功勋。
  • 蒋介石的智囊高参(亲历者讲述)

    蒋介石的智囊高参(亲历者讲述)

    身为曾经的第一家族的核心人物,一代枭雄蒋介石与他背后的利益集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秘事?本套丛书通过亲历者的亲见亲闻,揭开一个短暂王朝的尘封秘史。蒋介石身边文臣武将,各有所能,本书着重介绍了蒋介石身边最重要的几个谋士,包括陈布雷、戴季陶、朱家骅等,他们是如何运筹帷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结局,本书通过一手独家史料,向您揭秘。
  •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言论,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读,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名大商人,开创大事业所遵循的大法则;揭示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的生意经。
热门推荐
  • 病美男王爷纨绔妃

    病美男王爷纨绔妃

    穿成纨绔少女,一来就被人推下悬崖,还碰上别人被追杀?姨娘讨厌妹妹害,还要她嫁给整日汤药不断的病秧子王爷,说她是纨绔少女,那么她就让那些人知道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纨绔少女,斗姨娘碾压渣渣绿茶妹,救娘亲,还要提防哥哥被人骗了,明明忙得焦头烂额,却总有一个病美男纠缠她某王爷:我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收拾渣渣。 无双默了:这剧本不对吧! 某王爷:我有病,你要宠着点。 无双:强烈怀疑自己拿错剧本了!
  • 朱妍改

    朱妍改

    医毒双绝,美艳冠绝天下的废后朱妍,一生如南柯一梦,再次醒来未来夫君还没当上太子,自己还是那个孑然一身的相府嫡女,信了你得邪!本姑娘再扶你当皇帝就有鬼了,朱妍决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再也不要陷入朝局身死形灭,这次,她要闲云野鹤,笑傲江湖。朱妍:你跟着我作甚?某人:闯荡江湖!朱妍:本姑娘喜欢独来独往!某人邪魅一笑:那么,姑娘以后就叫我“独来独往”好了!
  • 创世嚣魔

    创世嚣魔

    平衡世界穿梭寻找自己的轮回,轮回中应证悟道,平凡中走出奇迹。番禺国的小可怜,天才的禁区,爱并着痛。恨并着愧疚。万年大劫,谁成就了谁。苍天大帝那个都成为了历史。只有前进才会有希望
  • 封神之梦入诸天

    封神之梦入诸天

    一念轮回,梦中证道。一颗梦道轮回珠,可一念造界,入内轮回,借假修真。殷启魂穿封神,成为商王帝乙长子微子启,梦入诸天,逍遥三界。
  • 万剑至尊

    万剑至尊

    元界散修楚离重生为世俗少年,开启一场逆天修武之路,道通神,剑为尊,万界诸天,尽在万剑至尊!
  • 和着春风,一起在绿草间摇曳

    和着春风,一起在绿草间摇曳

    是一部美轮美奂的诗画集,作者自己摄影并配上诗词,共分“春风篇”“夏日篇”“秋恋篇”“冬意篇”“心海篇”五大部分,传统的古典诗词与现代的摄影技术有机融合,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熏陶审美情感,消除高节奏、高压力的现代都市生活带来的疲劳无疑有着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是一部老少咸宜的阅读文本。
  • 末日之神州剑仙

    末日之神州剑仙

    我们究竟从何而来?末日的背后,是否一双大手在操控?古人所说的仙人,究竟是臆想出来的,还是本身就存在呢?
  • 不及你在我身旁

    不及你在我身旁

    很多很多年前,周临易遇见了一个小女孩,她带给他温暖和欢喜。小女孩说她以后要成为一个演员,所以在周临易成年以后,进了演艺圈,就只是为了寻找他的小女孩。多年后,即使他不知道那小女孩的名字,而且样貌已经发生改变,但当周临易见到叶楠青的时候,就知道她一定是当年的小女孩。叶楠青拥有良好的家世,本可以无忧一生,却步入演艺圈,因为这是她的梦想,可是从未依靠家里的资源的她,却停留在了十八线。但在遇见周临易的那一年,她的人生有了很多的不一样。也许上天早已安排好,谁是谁的羁绊?谁又是谁的命中注定?
  • 这小子真懒(绿绿的吉祥三宝系列)

    这小子真懒(绿绿的吉祥三宝系列)

    绿绿老师有一个“超级懒学生”,外号就叫懒懒。不洗碗,不洗澡,衣服穿得乱七八糟;他说话慢得要命,吃饭慢吞吞,走路慢得像是怕踩死蚂蚁,干什么都很慢;他上课时从来都是趴着,像个没骨头的软体动物。懒懒就像四(3)班的盲肠,虽然他因为种种的缺点被同学嘲笑、排挤,可他却对任何人都无条件地宽容,发自内心地赞美,使大家意识到他是不可或缺的;尽管家里生活条件不好,身上的难题一大堆,可懒懒依旧那么乐观,能用柳叶吹出悠然、美妙的曲子……这样的懒懒,真是让绿绿打心眼儿里宠爱和喜欢,当然,也让绿绿为懒懒的未来担忧。有一天,在绿绿的感染下,懒洋洋的懒懒竟然飞一样地跑了起来……
  • 口述·百姓的故事

    口述·百姓的故事

    改革开放不但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百姓生活和命运的转折点,借改革开放的东风起航,普通百姓成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惠者。听被点燃人生、被改写命运的百姓口述:从一名建筑工人成为一名大学生、自学考试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进城创业,改变了我的命运、由“票证供应”到刷卡消费、过上了无后顾之忧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