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53000000004

第4章 序篇 省情战略

山西省情是国情在山西的延伸,也是山西在全国大格局中区别于其他地区最基本的特点、特性,具有规律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等特征。科学认识把握山西省情,是制定山西区域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要以科学认识和把握省情为前提和基础,进一步探索和开辟符合国家利益和山西人民福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 基本省情

山西省情,是山西在全国大格局中全省域在一定时期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基本性质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现和反映省情的要素和内容十分丰富。基本省情是对纷繁复杂的各类省情内容的抽象、概括和提炼,它反映的是省情状况的主要方面和基本特点。当前,山西基本省情可以从“五个主要方面”和“六个基本特点”来认识与把握。

山西基本省情的“五个主要方面”是:

一是政治优势曾经突出,思想解放相对滞后。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山西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英雄模范人物辈出,人民群众铸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美德。近代受晋商文化的熏陶,许多山西人还具有深厚的商业底蕴和强烈的商业意识,是北方人中的南方人。但是,由于长期受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传统文化的影响,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封闭、保守、官本位、防范、妒忌等心理,循规蹈矩,守成求稳,接受新鲜事物较慢,眼光不够开阔,改革开放的勇气和能力不足。在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权钱交易,假公济私,社会投资环境总体不佳,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

二是矿产资源储备丰富,水资源严重短缺。山西尽管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赋存和开发优势,但自然条件总体较差。东部太行干石山区,西部吕梁黄土旱塬,北部高山寒冷沙化,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煤长水短,山多水少。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0.35%,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7%,已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界限。全省重大工业项目大都分布在境内主要水源地,加剧了用水紧张,地下水开发总体上处于超采状态。

三是资源型经济发育成熟,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严峻。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山西在占全国1/60的国土面积上,生产了全国1/4的煤、2/5的焦、1/17的火电。煤、焦、电对山西经济增长贡献率大,成为绝对的支柱产业。这种单一结构的资源型经济受资源丰度和市场需求制约性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周期性、多方面的困扰。其中,突出的问题是能耗过高、区域地表塌陷、水资源枯竭、固体废弃物堆存、植被破坏、大气水体污染等。据2012年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在全国第25位,生存支持系统居第31位,环境支持系统居第28位,已成为全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四是文脉古韵源远流长,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荟萃,遗存众多,民风淳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三晋交汇融合,德政文化、佛教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廉政文化、法制文化等资源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完整性和人文性。但是,山西欠缺在深度挖掘中赋予旅游资源以文化的生命,也欠缺高端创意和高位开发,更欠缺在开发过程中的精美体现。与此同时,当前山西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大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是: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各类人才尤其是掌握现代化技能的高级人才匮乏,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此外,一些地方陈规陋习和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依然存在;工亡工伤人数不低,职业病、地方病多发。

五是区域位置承东启西,生态系统特点明显。在我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山西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与东部以京津塘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地区和西部大开发地区毗邻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联贯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在省际货物交易流量上,山西是大进大出的省份。其中,铁路货运量(2013年占全国总量的18.5%)多年位居各省之首,煤焦、钢铁、氧化铝、化肥等通过铁路源源不断运往省外;山西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95%左右,大量轻工业品从省外运进省内;山西主要是秋粮产区,面粉、大米等食品及蔬果类消费品也大量从省外调入。在未来全国能源供给格局中,山西可能不是煤炭老大,不是产业第一,但地处中部的战略优势将会长时间存在。山西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独特性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自然资源在总量和品种上比较丰富,具有发展杂粮、杂果、杂畜的优势,发展“三杂”生产和加工有广阔的前景。

山西基本省情的“六个基本特点”是:

一是山多川少。山西境内万山林立,山多川少,几千年来经济发展的自然空间变化不大。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心一直在中间的五个盆地,东西两山发展比较缓慢。

二是煤多水少。山西矿藏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与矿藏资源赋存不匹配是山西经济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山西在煤层气、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及烯烃等方面取得一些技术突破,但是煤化工能源转化效率低,耗水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多。单纯发展煤化工,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如果煤化工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统筹发展,能源效率将大幅提高。

三是历史辉煌多,现实业绩少。山西历史悠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但是,在五千年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山西日渐衰落,目前依然是全国欠发达地区。

四是老字号、国字号多,民字号、新字号少。山西是我国重要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相对滞后,特定的历史环境使国有经济比重高,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较慢。

五是黑色产业多,绿色经济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曾经把煤炭能源基地建设当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使原本一个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的老工业基地变成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基地。全省黑色产业多,绿色经济少,资源环境的约束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

六是勤俭节约多,开拓创新少。山西历史悠久,三晋民风勤由俭,君子忧思,百姓忠勇,勤俭有余,但是开拓创新不足,普遍有一种“安土重迁”的思想。

二 动态优势

多年来,人们对山西省情的认识基本上采用传统优势发展竞争观(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时期是科学的,也是有效的。但是,现在分析省情,不能仅采用这种相对静态、孤立、传统的思维模式。比如,认为一个省只要在某一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就可以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一个省现在欠发达就永远落后,这其实不符合规律和事实。因为一个省所拥有的绝对优势不可能永远保持,而拥有的比较优势也只是相对的。万物皆变,百舸争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省情优势的定义和内涵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在农耕时代,土地是优势,谁拥有广阔的可利用的土地,谁就可能致富;而在工业时代,资本为王,谁占有资本,谁就可以拥有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和智力成为创新的关键资源,谁拥有具备知识创造力的人才,谁就能赢得竞争。在一个混合多元的社会里,土地、资本、人才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这表明,当前深化对省情的认识,要采取一种新的眼光、新的逻辑、新的方法,这就是动态比较优势观。

动态比较优势观,是一种既善于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又善于将现有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将处于竞争中被动保守态势转化为主动进攻战略的思维和方法。运用动态比较优势观来认识省情,就是要立足历史和现实,以现有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为前提条件,从战略上、组织上和价值观念上不断创新,改变未来发展竞争的游戏规则,从而形成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比较优势,为发展赢得主动。这样来认识省情,有利于树立一种动态的、全面的、现代的、辩证的思维模式,并及时把握省情的新变化、新特征,从而科学制定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大战略。

运用动态比较优势观来认识和分析省情,发现当前山西有“四大动态优势”。

一是文化动态优势。山西具有丰富的古人类文化、创世文化、尧舜文化、农耕文化、根祖文化、乡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英雄文化、晋商文化以及丰富的地下遗存、地面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竭的宝藏,同时文化的根源性、整体性以及活态传承性等特点,在全国非常少见。在当下党和国家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新形势下,山西具有全国建设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动态优势。要发扬明清以来晋商足迹遍天下的开放精神,发扬战争年代革命者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新老劳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发扬右玉几十年一任接着一任植树造林的坚忍不拔精神,努力在全国建设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保持和发挥动态优势。

二是区位动态优势。产业转移和全方位改革开放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基本趋势。近年来,山西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突破了“表里山河、四塞之地”的制约,地处中部的区位优势得到逐步显现。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快中部崛起战略以及国家在山西进行综改试验的战略机遇,利用国际横向和纵向开放开发战略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利用新晋商一代中从事IT和网络产业人才较多的条件,大力发展包括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其他新兴服务业态在内的服务业,进一步发挥山西承东接西、联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将山西经济发展融入国家构建的大经济区域。

三是土地资源动态优势。当前,全国一些地区土地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日渐突出,致使很多招商引资的项目难以落地。相比之下,山西土地资源尽管总体质量较差,但是农业人口相对较少,人均国土面积较大,土地后备资源较多,土地优势日趋显现。要通过大规模开展土地确权、农田整治、矿地复垦、村庄整治、小流域治理、兴修水利工程等,有效增加各项建设的土地供给,使全省土地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动态优势。

四是特色产业动态优势。山西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煤层气储量丰富,探明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区位优势明显,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优势。这些都是山西具有鲜明特色的动态优势产业。新形势下,要大力承接东南沿海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大幅提高全省钢铁、金属镁、氧化铝等新材料的加工水平,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煤机装备、煤层气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电力装备等产业;要加大煤层气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水平;要按照“天字形”布局,以煤炭物流为基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多方物流,着力提升物流业对相关产业的综合服务能力;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此外,山西是我国红枣产业、苹果产业、核桃产业、小杂粮、中药材和部分畜牧产品生长的天然王国,具有发展这些特色产业的优势。但是,由于产业规模不大、生产方式落后以及质量体系建设滞后,产业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特色不够突出。要适应当下农业产业产品特色化发展的趋势,加快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坚持“一县一业,几县一业”的发展模式,在规模化发展和质量体系建设中进一步彰显山西特色产业的动态发展优势。

三 战略选择

能源基地建设—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资源型经济转型,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演变的基本路径。未来一段时期,世情、国情和省情决定了山西的发展道路与全国其他地区不一样,并且会有较大的差异性。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表明,经济发展已经度过了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必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山西经济具有滞后性、波幅大的特点更加突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等的问题,探底期、阵痛期、转换期要比全国长,结构调整、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比其他省更大、更难。经济发展必须力争实现“速度下一个台阶,质量上一个台阶”。质量目标主要体现在“就业可充分、企业可赢利、财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风险可控制、资源环境可持续”等方面。

面对新的发展变化的形势与任务,山西的经济发展要在稳增长、调结构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并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要下决心改变过去“煤炭经济小循环”的方式,改变简单的梯度推移式承接产业转移;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做好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减、乘、除”和“起、承、转、合”,走“绿色化、精致化、高端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未来一段时期,如果非资源型产业没有一个大发展,不能有效改变单一的重型结构,山西的转型发展可能是一句空话。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山西在全国的经济总量、改革开放、战略性新兴产业、维稳处突、守疆卫海等方面没有大的发言权,但是在拓展能源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和谐社会、治理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一定话语权。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和在山西进行综改试验,是山西必须把握的重大机遇,要先行先试大胆破题,大力扩展政策空间,积极构建新的发展战略。具体要从“理解四大背景”“把握五个基本定位”“开辟四条发展路径”方面加以认识和谋划。

关于“理解四大背景”。一是在国家煤炭能源格局悄然变化尚未出现战略性重组的背景下,山西仍然是国家煤炭供应和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油气技术发展迅速,给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选择。但是必须看到,我国资源状况的基本特征是“煤丰油欠”。据国家专门机构测算,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在2020年前仍将超过60%,在2030年前超过50%,煤炭是我国长期发展的基础能源。尽管内蒙古与山西是国家一起规划的重要能源基地,陕(西)、宁(夏)、新(疆)等一批新的能源基地和进口煤增加也与山西构成竞争,但在一定时期山西煤炭产业还具有一定的规模、配套和市场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山西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和国家的全局利益统一起来。二是在国家以重型结构为特征的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的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山西可以成为国家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区,形成能拉动产业升级向高质化发展的多元支柱产业群。要挖掘和发挥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接续产业和支撑产业。三是在软实力成为国家和地区重要发展要素的背景下,山西可以成为集旅游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现代文明“四位一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华夏文明主题公园。山西可再生的资源包括大文化生态资源类(自然遗存、文化遗存、精神文明、生态资源)、绿色生物资源类、科技成果资源类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也是契合山西实际的重大举措。这既是对祖先辉煌历史的有效传承,也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之中实现能源经济绿色化和高碳经济低碳化的新引擎。四是在国家能源基地尚处在盛年期、能源总体效益较高的背景下,山西可以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大胆探索和实践。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煤炭能源产业仍是山西的优势产业。山西经济的转型发展,要依托煤炭能源产业的优势,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和延伸产业链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性产业和支持非资源性产业的变革性成长,撬动山西由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创新依赖的根本性转型。在不离开煤炭能源产业的情况下搞转型,对山西来说是最难的,挑战性也最强,任务也最艰巨。在世界上没有可以模仿的现成版本的情况下,如果在未来几年能处理好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的关系,有效改变“一煤独大”的格局,山西转型即可实现质的跨越。

关于“把握五个基本定位”。一是在能源产业方面,山西是中部唯一的国家煤炭资源的战略储备区和开采转化区,也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在煤炭主体地位基本不变的形势下,要深刻认识能源革命对山西的影响,积极应对国家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挑战,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山西能源产业的国家地位。二是在工业产业方面,山西是以重型制造为特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战略聚集区和集成区。要深刻认识国家改造提升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充分利用好国家战略政策,以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为支撑,进一步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三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山西是华夏文明和历史文化的聚集区,也是传承国家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要深刻认识国家实施的文化强国战略,像发掘煤炭一样去发掘三晋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提升山西文化的软实力,构建具有山西特点的国家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基地。四是在社会建设方面,山西是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重要“护城河”,也是国家创新社会治理的重点地区。要深刻认识山西在国家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模式,努力使全省实现民有所得、民有所居、民有所养、民有所乐、民有所安,创建具有山西模式的国家和谐社会建设示范区。五是在转型发展方面,山西是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也是国家减少贫困实现小康的主要突破区。要深刻认识国家给予山西综改试验的大战略、大政策,立足于历史及现有条件和资源状况,以转型综改为战略性引领,大胆探索在新常态下综改试验和贫困地区实现小康的换挡不失速、切换不止步的突破口和通道。

关于“开辟四条发展路径”。一是由煤炭能源基地向现代化综合能源基地转变。山西是煤炭、焦炭、火电传统能源大省。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大机遇,适应国家节能环保布局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以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为主旨,大力推进煤炭、火电能源产业的新型化改造和一体化产业链的构建,巩固和发展壮大传统能源,同时大力发掘煤层气、水能、风能、光能、生物能等新的能源资源优势,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重大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由煤炭能源基地向现代化综合能源基地的转变。二是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山西是煤炭采掘业大省,采掘文明较为发达。要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抓住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和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制造业,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园区化为承载,以集群化为推进,大力发展壮大制造产业,加快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三是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文化强省转变。山西拥有丰富厚重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大省。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是当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旅游与文化、科技、金融的大融合,推动旅游和文化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在新的跨越发展中加快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文化强省转变。四是由长期大强度开发逐步向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宜居山西家园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最终是要将山西建设成人民幸福生活的家园。但是长期以来,超强度的粗放式的资源开发,给全省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要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规范资源开发,强化环境保护,构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一黑换九绿,一黑护九绿”的模式,打造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格局。要避免出现“生态移民和环境移民”,同时要创新教育、商务、劳务等移民方式,引导人员外出就业、创业、务工,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能源经济绿色化和高碳经济低碳化,使绿色经济成为山西经济发展与转型新的引擎。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城乡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研究山西省情和探讨山西的发展战略,必须与时俱进,建设和维护山西必须革旧鼎新。随着对省情认识的深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要求,山西必将在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导引下,打造出政治清明、经济转型、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文明、人民幸福的新形象。

同类推荐
  • 驯化

    驯化

    被誉为与《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比肩的人类史著作;打通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基因研究等多领域;罕见的全能型天才专家艾丽丝·罗伯茨为你讲述人类及其盟友间彼此纠缠的史诗故事。4万年前,人类尚以狩猎采集为生。某个格外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原来搜寻动物残骸为食的狼群,受饥饿驱使,靠近了人类的营地。到了夏天,狼群开始参与到狩猎行动中。猎人们发现,狼群提高了捕猎的成功率,人们挨饿的时候减少了。于是人类与狼群,渐渐形成了联盟。过了几代人的时间,那些友好的狼已经开始对人摇尾巴了。它们已经变成了狗。人类不断驯化新的物种为己所用。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一卷·总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一卷·总论)

    本书是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的总论卷,是对该课题研究成果的综述。把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从质疑到蔑视(1840—1895)、从蔑视到无视(1895—1945)、从敌视到正视((1945—1972)、从正视到“竞合”(1972—)。从国际大背景以及中国、日本的具体历史情境,论述这种转变的深层历史根源以及逻辑根源,对正确认识近代中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
  • 从红中社西安分社到新华社陕西分社·上卷:分社简史

    从红中社西安分社到新华社陕西分社·上卷:分社简史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上卷是陕西分社简史,依照国家重大历史时期和分社发展的不同阶段,按时间先后或专题进行叙述,上限由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红中社西安分社成立写起,下限至2016年12月,时间跨度为80年。80年来,新华人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奋勇向前。下卷为“作品集萃”收入陕西分社多年来采访的新闻作品近200篇,作品记录了陕西省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科研成果和建设成就等。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热门推荐
  • 洗冤师

    洗冤师

    人有冤,抱恨终生;鬼有冤,难下九泉。我是一名洗冤师,专替冤鬼还愿,送亡者上路。我的诡异经历接连不断。鬼玺、蛙人、双鬼拍门、公鸡下蛋、人面狗,总之是举头三尺有冤魂。别喘气,别瞪眼,跟我走进那个神秘诡谲的地方。
  • 封神榜与剑

    封神榜与剑

    古玩店主,意外进入秦始皇墓,竟然是秦始皇唯一后人,遭遇封神榜追杀,被迫进入昆仑山轮回洞。穿越异界竟然是李唐帝国人皇李世民独子!修炼天才,天生自带封神榜和秦始皇剑两大古物。看我如何征战异界大陆。
  • 万剑至尊

    万剑至尊

    元界散修楚离重生为世俗少年,开启一场逆天修武之路,道通神,剑为尊,万界诸天,尽在万剑至尊!
  • 无处不在的化学(人生解密)

    无处不在的化学(人生解密)

    科学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脚下的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处处都可以发现科学原理蕴于其中。本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
  • 兴汉使命

    兴汉使命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
  • 寂寞英雄

    寂寞英雄

    《寂寞英雄》是一部表现家族恩怨和时代命运的革命题材,革命桐柏山太平镇淮源盛大商号的二少爷张世杰,长期坚持地下工作:由他引上革命道路的进步青年杨紫云和朱国柱,则被党组织安排从事秘密工作。战火纷飞的年代,相爱的人被迫分离。折磨着他们的,不是国难家仇的现实中彼此天涯相隔,也不是为共同的信仰不得不压抑下的刻骨相思,而是对方敌友莫辨、扑朔迷离的身份,是阴谋算计中的爱恨两难,亦是多难人生中那难以把握的命运。
  • 泥工王明礼

    泥工王明礼

    不想弄点别的事做么?在城市里你能做的事多着呢,不一定非要做泥瓦工。想想老刘狗日做的事,既是教训,又是经验呢。你要是也能这么弄一次,一生就不愁了。王明礼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还是做泥瓦工,不想弄别的。泥瓦工也能做出名堂,我们林总不就是做泥瓦工做出来的么?那你就做你的泥瓦工去吧。刘金标阴沉着脸,又说,刘明辉狗日的事我给你打听着点。一有消息,我就告诉你。王明礼就用林大栓送给他买车票的那点钱一直捱到了农历正月末。在这段时间里,王明礼始终住在林大栓的工棚里。他天天都到街上去,但他连刘明辉的鬼影子也没见到。
  • 天才邪医

    天才邪医

    偶得未来传承,觉醒第三只眼;修补基因缺陷,开启潜能进化。了悟阴阳之气,成就天目神医;行于真善美间,逍遥红尘之外。---1.确保质量,每天保底2更,月票加更。求订阅、月票、推荐支持,感激不尽。2.群64537585、22240971、186494501欢迎加入。
  • 嫡女在上,皇妃白胖软

    嫡女在上,皇妃白胖软

    一帘幽梦,便把沈秋绒从逍遥自在的瘦削美女变成了一只圆滚滚的小胖墩。站在黄铜镜前看了半晌,沈秋绒终于决定减肥为自己报仇。减肥之路迢迢漫漫,兼职斗庶母、灭庶妹、勾搭美男,大小姐的生活也是好累……“瘦下来其实也很好看的。”某女微笑地给自己鼓励道。“这可就说不准了。”到哪里都不差补刀的某皇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电竞,女扮男装撩美男

    重生电竞,女扮男装撩美男

    她带着一身的十八班武艺从一个顶尖黑客L重生到一个富二代高中学生的身上,性格懦弱无能?一无是处?这些她都通通破解开来,只是有一点她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女版男装啊喂!不过幸好有美男相伴~前面她使出洪荒之力来撩他,却没有一点用:某桐死皮赖脸的说:“小哥哥,有没有男朋友啊?有的话介不介意多一个,没有的话看我这个怎么样?”可后面的剧情发展不太对啊!某个衣冠禽兽提着她后领道:“你即喜欢我,就不可以再和别的男人对视超过三秒,不许跟别的男人吃饭,不许跟别的男人接触!”某桐讪讪道:“那男孩呢?”某禽兽冷冷道:“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