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2100000020

第20章 未了的心愿(1)

父亲到部队来看我的时候,我们正在黄河岸边种水稻。

逐浪滔天的黄河像一把利刃,在一望无际的黄沙大漠上割开一道大口子,滚滚黄河水便在那道口子里咆哮着东去。

岸边,忽然冒出一群大兵,身着三点红的绿军装,在大漠上挥锨挖土,没过多长时间,在这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漠上,骤然出现了一方又一方绿油油的稻田。

嫩绿的稻秧覆盖了黄河岸边的沙滩。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秧苗,黄黄的沙滩,还有散落在田间正在劳作的一个个大兵——那扎眼的三点红,一下子将这里装点得分外赏心悦目。

父亲乘坐在公共汽车上,一眼看见这里的美妙景色,立刻让司机停车,断定这里肯定是他要去的地方。

父亲的判断是正确的,我和几个老乡早已来到田边的公路旁迎接他。

父亲很少出门,这次能到部队来看我,是指导员刘志文的主意。

“怎么不让你父亲到部队来看你呢?你们这批兵里别的战士家属都来过了啊。”

指导员刘志文不止一次这样跟我说。说这话的时候,指导员满脸笑容,和蔼可亲,似一位兄长,让人感到格外温暖。

已经当兵一年多了。父亲确实没来过部队。父亲对我十分关心,更十分放心,知道我会好好干,也是会干好的。当然,我干得的确也不错。当兵同年入团入党,先当文书后当班长,现在当了不到两年的兵,却已经成为资深老班长了。

刘志文指导员是高级步校毕业的优等生,“大比武”时的军事训练尖子。中上等个头儿,有棱有角的脸庞,眼睛不大也不小,圆圆的,炯炯有光。说话干净利索,做事雷厉风行。让人一见就知道,这是一位精明干练青年军官。

刚入伍的头一天,指导员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天一大早,从家里乘坐送新兵的卡车到达火车站,下午就到达部队。

天还不太晚,可连部办公室屋里的光线已经有些暗了。

连长在点名。别别扭扭的穿着新军装一起来的新兵坐在自己背包上,连长喊到谁的名字谁就歪歪斜斜地站起来,有的答“是”,有的答“有”,有的答“来了”,还有的答“在这儿呢”。点到我的名字时,我“噌”一下站起来,大声回答:“到”。

马上一个十分响亮的声音在不大的房间里响起:

“好!好!这才像个当兵的样子!再点到谁的名字一律要答‘到’,回答‘有’、‘来了’,都不行!”

那声音干脆、洪亮、掷地有声,似敲钟一般。似乎还有一种磁力,吸引着你的神经。展眼看时,只见一位青年军官站在一张办公桌旁,身体笔直,两腿微叉,双手后背,威风凛凛。

“这是我们的指导员,刘志文。”连长急忙介绍。

“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都是老虎连一个成员。我们将同吃同住,同操练同战斗。——慢慢认识吧。”脆生又有磁力的声音又响起来。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指导员,是刚当兵不久的一次紧急集合。

天刚蒙蒙亮,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号响起,我们立刻打起背包出发。那时我们的新任务是守护一段二百多公里铁路。从营房到执行任务集结地点有十几华里,部队全副武装,背包、武器、弹药、雨具、餐具,全部携带,一出营房就开跑,一直跑到目的地。指导员始终跑在队伍的最前面。我本来在学校就非常爱好体育运动,上山下乡又干了三年农活,身体特棒。我在一排机枪班,扛着一箱子弹紧跟在指导员后边。指导员回头看看我,又接着跑。

渐渐地,个儿小体弱的战士跑不动了,慢慢溜到后面去,后面强壮的战士冲到前面来,一开始整齐划一成编制的队形打乱了,而且队伍越拉越长。离目的地还有大约一公里的时候,部队已经有点“溃不成军”,从头至尾哩哩啦啦拉了有几百米多长。指导员回头看看紧跟在他后边的我,又看看不成样子的部队,却又继续加快步伐。连长个儿大腿长,也加大步伐跟了上来。

到达目的地,人人浑身是汗,汗水湿透了衣服,又打湿了背上的背包,军帽的帽檐湿了又干了,泛着一圈汗碱的黄白。

指导员边擦汗边喘气走到我跟前,问我叫什么名字?是哪个班的?我忙立定站好,大声回答。指导员笑笑转身离开。

军事训练是每天的必修课。射击、投弹、刺杀、跑战术、夜间模点儿和队列训练,一样一样安排得特紧。可是,我们刚当兵没几天,也没进过新兵连训练,这样一开始就跟着老兵一起练,实在是有点儿力不从心。指导员(连长当时出差)不但不降低我们的训练难度,而且毫不客气地从严要求,从严训练。

训练场上,正在进行队列训练。我们几个新兵不是站不直,就是站不住,正步走腿脚也不听使唤,没过一会儿就腰酸腿疼,东倒西歪。指导员站在操场中央,观看战士训练。火热的太阳当头照着,指导员站得笔直,久久纹丝不动。班长不批评我们,让我们转过身去,我们一看,暗吃一惊,立刻腰不疼腿也不酸了。

刺杀训练紧张进行的时候,战士们身穿护具,头戴护罩,手持木枪(刺杀训练用的武器),分班作业,捉对厮杀,龙腾虎跃。指导员来回巡查指导,纠正着战士的每一个动作。

忽然,那边传来异常的声音,指导员急忙跑过去。只见一个战士被另一个战士刺倒,半跪在地上,似乎很痛苦。指导员让他摘下刺杀训练护具,果见肋部一片青肿,马上喊来卫生员做处理。同时集合部队讲话。他对那个刺中别人战士没有批评,却给予表扬。他说的话至今记忆犹新:

“训练不出力,战时必流血;训练不狠,战场吃亏。训练不到位,害人又害己。”

他抓过战士一把木枪,连做一连串刺杀动作。我们直觉耳边“呼呼”风起,大地颤颤巍巍。忽然,他将木枪对准一棵比胳膊还粗的死树干,一个箭步刺去,只见树干顿时断成两截。队伍里传出一片惊讶声和赞叹声。

指导员立定站好,把木枪“唰”一下推过去,木枪竖着照直飞入战士手中。指导员一声吼:

“继续训练!”

连部通知我跟随指导员到营部去。营部当时在离我们驻地很远的大山里。一大早我就跟在指导员后面出发了。我不知道是什么任务,也不好问,只是跟着走,心里闷闷的。先坐汽车到一个叫“许由”的车站,而后步行。山路弯弯,越走越窄。

指导员回转身,问:“知道这里为什么叫‘许由’吗?”

“不知道。”我如实回答。

“听说过‘许由洗耳’的故事吗?”

“没有。”

“‘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传说,上古时代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尧还以为许由谦虚,又派人去请他,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

指导员站了一下,等我跟他平行时,又说:“其实,我倒觉得许由应该出任九州长,担任更大的职务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指导员的话我似懂非懂,但我心里十分佩服指导员的博学。

正是仲夏时节,漫山翠绿,小路两旁山坡上开满各色野花,槐花也正在盛开,一阵阵香味扑鼻,一串串槐花低垂下来,伸手就能采下一把。慢慢地,我的心情也开朗起来。

营部驻扎在一个小山村里,指导员去开会,就让我参加机枪连的军事训练。第三天指导员又带着我往回走。

“知道这次来是做什么吗?”

我看着指导员不说话。

“他们想调你来营部当文书。我看上的人他们要调走!我用什么呢!”

看来指导员火气挺大,吓得我更不敢做声。果然从那儿回来没几天,就调我到本连连部当了文书。

部队紧急战备进入阵地是在那年的八月份。团政委动员讲话:

“我们马上就要进入阵地,那地方很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动员会后,断绝我们与外界的一切往来,连夜收拾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就爬上闷罐车“咕咚咕咚”往北开。列车刚开动,卫生队的人上来验血,验好血型统统要写在领章上,连同你的姓名,部队番号,说是负伤以后抢救方便。还有另一种意思,就是牺牲以后好认尸,但谁也不说出来。战士们心里无比紧张。

指导员来到我们车厢,满脸笑容,跟平常一模一样,还讲起了政委没说完的那首古诗《敕勒歌》。他阴阳顿挫地念道: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念完接着说:

同类推荐
  • 奥瑟罗

    奥瑟罗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是莎士比亚大约于1603年所写作的,主角奥瑟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听信部下的谗言,杀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黛丝德莫娜,等到真相大白后,奥瑟罗悔恨交集,终于用刀自尽,追随爱妻于黄泉下。最早于1604年11月1日在伦敦的WhitehallPalace首演。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城乡大裂变

    城乡大裂变

    报告文学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辛勤地建设了城市,并促使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回到农村,家乡创业,有效调整了中国社会的城乡结构,对中国城镇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 主体伸张的文论建构

    主体伸张的文论建构

    文学理论建设对当前中国文艺学界来说是一个迫切而又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本书把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再复提出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和近年杨春时提出的主体间性文学理论这两种知识形态纳入同一个问题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介入当代文艺学的建设问题的思考,并展开由之而产生的相关文学基础理论问题的直接探讨。作者认为,主体性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都不足以对文学理论中的全部问题作出解答,对文学的本质也无法作出完整的阐释。人的主体性的历史建构应该遵循和符合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的;在此目的论视野下,才能更为合理地进行流动的、多样的同时也是时代性的主体性的建构。
  • 超越生命的选择:思想者随笔(萨特卷)

    超越生命的选择:思想者随笔(萨特卷)

    本书是萨特哲学及生活的通俗汇编,全书内容是从萨特大量的哲学著作、戏剧、散文、随笔、传记的精选摘录而成的,并将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贯注其中,重点突出萨特的人道主义情怀及高昂的人生态度:对抗任何可能压制我们生命本身的外部力量,实现我们自由的选择并承担。本书在保留原作思想深刻的同时,力求行文浅显易懂,与读者的现实人生紧密联系。
  • 怒砸官箴碑

    怒砸官箴碑

    宋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的一天,当朝宰相秦桧以“不服诏命”和“蓄意谋反”的罪名,在朝庭上弹劾率兵抗金的名将岳飞。文武大臣有的惧怕秦桧的势力,不敢为岳飞保本;有的想保本,却又不清楚岳飞率兵在外的详情。就在秦桧奏请皇上削夺岳飞兵权的时候,一名从七品的小吏竟出面诤谏起来。这位小吏名叫辛次膺,官居规谏讽谕的右正言之职。
热门推荐
  • 斩妖屠魔剑

    斩妖屠魔剑

    以为自己能搅起通天巨浪,最后发现不过是随波逐流。以为自己站在浪涛之巅,原来是一浪还比一浪高。一切都是你以为。
  • Ficciones
  • 快穿逆袭黑化女主

    快穿逆袭黑化女主

    顾柒,活着是一场笑话,绑定系统虐渣。可为什么总有一个人跟在我身后?:怎么,你嫌弃我咳咳,怎么可能呢!“谁说的,给我出来”
  • 秋日温颐

    秋日温颐

    九月,秋日,温颐。这一年正是大三。开学之初,图书馆里不见什么人。冉颐之手里拿着一本并不厚的书,阅读的样子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午后有很好的阳光,他所在的桌子却是恰好在一个比较阴暗的角落,似乎是为了不被人打扰。他在图书馆里坐了很久,夜色弥漫开来,他起身准备把书放好,走到书架前,看到的是同班的沈几秋。她也正在看一本书,书不厚,她的脸上也有一些恹恹的兴味索然。
  • 内心的重建

    内心的重建

    重建,就是在深夜痛哭以后,抬头迎接黎明。改变认知,重建内心,提升人生格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知识更新迭代也越来越频繁,人们却越来越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内心。你有没有面对资讯海洋感到崩溃的时刻?你有没有为世界飞速发展、自己跟不上节奏而焦虑过?甚至面对现实,你是不是不知所措地在深夜痛哭过?人,终其一生,都会遭遇“破碎”、“崩溃”的情形,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20余年,进行一线心理咨询10多年、积累了大量案例后,维尼老师给出了答案:每个人都需要内心重建。
  • 凤倾天下我的薄情皇妃

    凤倾天下我的薄情皇妃

    太微大陆表面看来繁荣祥和,实则暗潮汹涌。琼海国念念不忘强大之梦,秣马厉兵,筹谋十年,准备与强盛一时的凤苍帝国一战!凤苍帝国年轻的皇帝凤倾,却是一位无权而又风流的皇帝,不但流连于后宫,更与帝都几个世家贵女暧昧不清。左相陆梓尧把持朝政,不但架空皇帝的权力,趁着年轻皇帝根基不稳之际,将兵符握在了手中;还联合几位重臣,趁辰王墨辰重病期间,分割了他的庞大势力,令原本强势一时的辰王府,慢慢从朝臣的视线中淡出。两年后,墨辰病逝,独女墨以蓝承袭爵位,成为凤苍的闲散王爷。凤苍帝国何去何从?能否抵御虎视眈眈的敌人?风流的帝王是否会为谁驻足?闲散的王爷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 宅女开错门:逆袭嫁对人

    宅女开错门:逆袭嫁对人

    花木兰替父从军;此木兰母逼成亲!木兰不是随便的人,但随便起来还真不像个人。凡事都不想委屈的木兰,终身大事被老娘逼得想在大街上随便抓一个男的去登记。不是她不想成亲,前面两段恋情早已伤透她的心。恍恍惚惚,上班受批,下班挨斗,惹急了搬家租房另过。人倒霉,喝口冷水都渗牙,这道破门凭她怎么也打不开。“什么玩意儿!”用脚踢了两下岿然不动的防盗门,着磨着是不是要打房东电话。“美女,还是我来开吧!”身后,淡淡的声音传来,木兰傻傻的退后,那人手中的钥匙一插一旋转,门优雅的开了。抬头,老天,自己多爬了一层楼。“没事,既然你想要进这道门,正好,这屋子差一个女主人!”“行,姐正恨嫁呢,明天领证!”
  • 我的宠物特贝豪

    我的宠物特贝豪

    特贝豪是一只可以能与人交流的宠物。等等,你不该先告诉我们那是什么吗?猫还是狗……嗯,不是不说,是不知怎么说。
  • 公子倾世穆无双

    公子倾世穆无双

    他与她初遇,是命中注定?天意弄人?一个本该是快意恩仇的男子,一个本该是养在闺阁的千金,初始,他只是为了给父亲寻找解药,扮作女子潜伏在她身边,而她的父母,为求她一世平安,将她扮作男子生活了十八年。她不知他是男儿,他亦不知她是女儿。今生的错过,前世的纠缠,他与她总是擦肩而过,总是有许多的万不得已,谁也不知命运又会将他们推向怎样的结局。一生情肠,两世悲凉……
  • 史上第一猛婿

    史上第一猛婿

    三年前入赘,受尽羞辱。三年后,潜龙出渊,叱咤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