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8400000029

第29章 抗日烽火(1)

1937年秋的一天,大庄稼地收得差不多了,我们一帮姑娘给银定家摘棉花,还不到“落作”(下工时)时,村里有人来叫我们赶快回去。我心想着:为什么不摘?棉花又没有摘完?我疑惑不解,主人不让摘就不摘。收拾好棉花,我们背上棉花包就走。一进村,看到可街筒子(满街)都是退下来的兵,有站着睡觉的,有坐着的,还有横躺着竖卧的。我们一群小丫头们穿过人缝才把棉花送到东家家里。等走出来一看,大街上一个兵毛儿也没有了。我心想:出了什么事?一下子人就走得干干净净!大人们众说纷纭:“卢沟桥事变了,部队往南开了。”“日本鬼子占领北平了。”

鬼子进村

当时,日本鬼子顺平汉线(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到汉口的铁路)南下,只是路过我们这儿,也没有占领县城。虽然路过一下,就使我们这儿乱了套。县政府无人上班了,国民党县长跑得无影无踪,什么事也没人管,成了无政府状态。老百姓成了无娘的孩儿,不知会发生什么,心里一点儿底儿都没有。绑票的,砸明火的,劫道的,坏人横行霸道,弄得人心惶惶,社会像一盘散沙,极度混乱。老人们都在街上望风,有什么动静和消息,就在街上大喊一声“有情况”,大家伙就藏起来。我和我嫂不敢出门,在院子南墙根儿的粪堆上往墙上爬着,偷偷向外看街上发生的事情。有时看见骑兵穿得很整齐,戴一个特殊的草帽,我们家乡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也没有见过戴这样的草帽。有时是“靠山王”,杂牌兵,很多人都没有枪,拿着棍子,衣服也是什么颜色的都有。人们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有点儿粮食都藏起来,好歹吃两口干粮,喝点儿凉水,随时准备着向外跑。只要有人喊:“日本鬼子来啦!”人们背上小包袱就走。有时人们也是瞎诈唬:“日本鬼子到了孟家蒲村南里,保定到完县的公路上了!”老百姓成了惊弓之鸟,只要听到“鬼子来啦!”就往外跑,有时一天跑几回。日本鬼子到处烧杀抢掠,谁不怕呀!家家都有人在街上望风。有一天夜里,我们村里好多妇女和孩子听说鬼子要来,都跑到苏家町,在我的一个叔伯嫂子的娘家住了一夜。还有一次跟我们当坨的老井嫂跑到南峪村,在她侄女家住了几天。那个年月,乡亲们团结互助,心非常齐,一听到什么消息都互相转告,马上藏起来。

日本鬼子确实来过我们村一次。那是1937年7月7日后,也是那年晚秋时节,我记得是高秆儿庄稼(如棒子、高粱、谷子)都收割完了的一个后半晌,我们村只来了一个鬼子,端着枪,抓到一个乡亲叫王老双,鬼子狠狠地打他,问他村里人都跑到哪里去了,逼他把人找回来。王老双知道,村里人都藏在大道两边的土丘下,高粱秸、玉米秸后边。大秋已过,地里只有红薯、萝卜未收,地里光秃秃的,藏不住人。王老双把鬼子带到村西里大道上一条有二三里地长,路中间走牲口、车辆的护庄稼用地。大道很宽,地势较高,两边是种庄稼的田地,地头都很长。北面地头下有地埝子,最下头是条山沟小道,能走人和驮东西的牲口,不能走车辆,通向峨山村就进山里了。南面土丘下有较大片的荒土岗子,最下边一条小河沟弯到浦阳河上,也是能走人和牲口的小路。我们大伙儿就在大地埝子(土话,是一种土地的形貌)里坐着,周边有土丘儿,高矮不平,爬上土丘就能看得很远。用棍子和棒子秸、秫秸(我们家乡叫高粱杆子)搭成窝棚,窝棚比土丘矮一点儿,外边看着是柴火垛,里面可以坐很多人。没有鬼子来时,都到外面休息,一说有人往这边走来,大伙儿就钻进窝棚。庄稼收了,都靠在土丘两边晒着,那秫秸后边可以藏人。王老双指着宽宽的大道和两边的田地说:“你看这大平原,哪能藏人哪!”鬼子暴跳如雷:“你们村里的人都到哪儿去了?”王老双指着西北边远远的大山说:“都到山里头去了!”鬼子没办法,折磨他半天就走了。村里人都很感激他,称赞他为大好人。

初识八路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兵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起全面进攻,同时也吹响了全中国人民抗日的号角。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全民抗战的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不分男女老幼,地主、富农,只要是抗日的就团结他们,打击极少数死心塌地给日本鬼子干事的汉奸、走狗、卖国贼。

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出师北上,开赴抗日前线,在平型关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大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斗志,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在人民心中的政治影响。后来,聂荣臻元帅率领八路军115师的独立团和骑兵营,协同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7年冬天,村里住了八路军骑兵营,我们东邻居家也住了兵。八路军不抢不夺,不打老百姓,社会上稍微稳定一些。但是“靠山王”离这儿不足一华里,说来就来。他们向我一个堂叔伯的伯父吕××要五十块现大洋,他家不给,“靠山王”就让老百姓把他们家的东西都抢了,又向抢东西的老百姓宣传说:“共产了!”又听说满城县里的石井村有七路军,也是抗日打鬼子的,真假却不清楚,老百姓只有听天由命。我们家穷,也就不怕他们抢。以后又有老百姓说,八路军骑兵营把“靠山王”和七路军都给收编了。

骑兵营又住在我们村了,村里比以往安生多了,人们也不东躲西藏了。我们家只有两间房,我住一间,哥嫂住一间,我哥经常不在家,天天跟着我们村一个在阎锡山军队当过营长的王老郁受训,王老郁训练村里青年人打鬼子,保家乡。

有一天,天很冷。我和嫂子在屋里对面而坐,并用被子盖着我俩的腿脚。在闲聊时,我们发现有一个当兵的向我们屋里走来。我们心里一点儿辙也没有,正想着该怎么办时,他已经进了屋。因天冷身体本来就有些哆嗦,再加上心里对他产生了一种恐惧,我俩的身体更加抖个不停。只见他进来坐在炕沿儿上说了一些话,但由于心里害怕的原因,并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也没听懂。一会儿他走了,心里的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事后,我们对当兵的印象有些好转。在心里猜想,可能是真的共产党来了吧!要真是共产党,那我们可就盼到救星了。我们县的伍里岗村曾发生过共产党暴动,我们都盼着共产党帮助穷人闹翻身。

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因为闹退婚,我接触了晋察冀边区完县第一区妇女抗日救国会的主任裘廷秀同志和妇救会的干部胡玉占、王学先等,认识了区公所的教育助理员刘先峰同志、区长张春儒同志。后来,抗日政府的工作推行得很快,抗日政府和妇女救国会搬到苏家町村了,魏志侃同志也参加了革命工作。她们都了解点儿我的情况,我敢于反抗包办婚姻,觉得我有点儿斗争精神。她们赞赏我敢闯、敢干,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儿。

我开始跟一个亲戚念了两本半语文书,之后跟村里张宝臣上小学。语文课上得很少;算术很深,我又不懂,也没有兴趣,正发愁没事干。一天下午,魏志侃同志突然来到我家,我把她让进屋坐在炕沿儿上,她笑眯眯地说:“大好事儿!明儿叫你到区妇救会工作了。”我高兴地要跳起来。我们俩又说笑了一阵子,她要走了,我送她到蒲阳河边,目送着她远去。夕阳照在柳树梢上,树梢被镀成了金黄色,像我的心情一样,明亮而飘荡,我第一次发现家乡的风光是这么的美,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飒爽英姿

1938年7月14日,吃过早饭,我让姐姐帮我剪掉了那条又粗又黑的大辫子。心里虽然有点儿舍不得,又一想是出去抗日救国,哪有时间梳它?出去工作心里虽然高兴,但我自己知道吃几碗干饭,斗大的字不识半升,一个土老百姓能不能做好这项工作?我心里很茫然,一点儿底也没有,如果能力不行,再让人家给退回来,这脸可往哪儿搁?只凭自己记性好,什么都是背下来。开始他们批评我“说字话”,老百姓听不懂。我心想:我是在背你们的话。我刚来,还不会把文绉绉的话变成能让老百姓听懂的话。以后,我慢慢地学会把文字变成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

1938年8月,组织上把我调到完县第七区妇女抗日救国会工作,到各村组织成立妇女抗日救国会,宣传抗日政策、党的减租减息政策(将原地租占收获量的50%惯例减为25%,叫二五减租,以保障佃农土地使用权);对于征收军粮,采用了合理负担、多种多出的原则;号召男女平等,提倡妇女解放。我那时年轻,有冲劲儿。每到一个村子宣传时,常常是村长开完头后,我就上台用家乡话、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解交公粮的算法。记得1938年区政府摊派公粮的计划会议整整开了八天八夜。当时说:“国民党旧政府的政策是财主少出、农民多拿,这个方法咱们不能用。”为合理负担,每个干部根据自己管理的村子的富裕程度先估算出数来,供大家讨论,直到大家认为合理为止。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当时公布了《垦荒暂行条例》,规定:“凡本边区未垦之地,及已垦而连续两年未经耕种者,不论公有私有,一律以荒地论,准许人民无租耕种。”

当时,由于晋察冀边区政府各项法令的贯彻执行,抗日战争也取得了局部性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人民的抗战热情。对于汉奸的浮财,一律没收充公;在比较富裕的地区,召开开明士绅座谈会,采用乐捐、自报公议等方法,鼓励他们自愿捐粮捐衣物。妇救会为军队收购布匹,组织群众免费为部队制作军鞋,号召青年参军抗日。那时,部队的粮食、被服和经费都是地方政府依靠群众解决的。现在回忆起当时人民的抗日热情,仍然非常感动。边区政府刚成立,就有李鼎铭先生把全部家产交给政府支持抗日救国,而他自己却到公共食堂就餐。

过大年

那是1940年春节,经过三年抗日工作,群众都动员起来了,各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和民兵、自卫队也组织起来了,打日本鬼子也有了经验,大家都知道团结一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鬼子保家乡的道理。当时,我是完县(现在叫顺平县)六、八区的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我一个人住在北堡南营村。早上起来,我和房东大娘还有她的小孙女高高兴兴地包饺子过大年。包好饺子,走到院子里看着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但我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正在遭受日寇蹂躏,他们欺我百姓、灭我民族,凶残无比,民族仇恨深深地刻在我心里。当时受到党的教育,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大家常说的话是“脑袋掖在腰带上”,我的说法是“脑袋在手里提着,什么时候需要就撂下”。进屋来,大娘烧开了锅,我端着一箅子饺子正要往锅里倒,这时一个小伙子(村里民兵)慌慌张张跑来报告说:“满城敌人向我们这里走来!”我放下饺子,跑到村东面去看个究竟。顺着村边观察敌人的动静,看看有多少敌人,从哪里来,到哪个方向去。那个年代,日本鬼子屠杀中国人就像踩死个蚂蚁,老百姓听说鬼子来了都东躲西藏,我怕引起恐慌,就没有让老百姓知道。等了好久也没见敌人来,快晌午了,我回去煮饺子吃午饭,让民兵继续侦察。刚烧开锅,正准备下饺子,民兵又进来报告说:“鬼子从满城那边正冲我们村走着。”我又到村边了望敌人,待了好一阵子,老爷儿(太阳)都向西南斜了。这次敌人可真来了,远远看见大队步兵,走在前头的打着日本国旗。当时就我一个区干部住在这村里,我急忙叫民兵通知老乡:敌人从东边向西走,正冲南营村来。我们和满城是邻县,与北堡南营村只隔一条马车道沟。满城县紧挨保定府,他们不得不给敌人拿粮,一般敌人也不来骚扰。

完县(顺平)六、八两区属于八路军的势力范围,是不给敌人纳粮的,老百姓把所有东西都藏起来,人也都跑得远远的,或藏在红薯窖里,或藏在地道里。当时地道虽然比以前进步多了,但还不完善。眼看着敌人正冲南营村走来,离南营村不到一里地了。我想:不能回村了,回去会给村里找麻烦,但我上哪儿躲藏好?想想,我决定上北城村。因为该村一是群众基础好,二是党的力量强大。我抄小道朝东南方向走去,直奔北城村。可没想到敌人没有进南营村,他们也拐弯儿了,向北城村走来。我想:这可糟糕了,把我圈在村里了,再到别的村去已经来不及了。我又想,天这么晚了,敌人不可能每家都查。我走到村边,选了一家住户走进去。旧栅栏门虚掩着,没有关死,也没有大开着,不像很富的人家,我没有惊动老乡。进门一看,南头正冲着栅栏门有一个两间房长的柴火棚子,门口挺大,里头放着秫秸杆子、棒子秸、烂柴火等。有向北的大窗户,四面墙都有墙坨子支撑着屋顶儿。墙坨之间的空当比较大。我琢磨着,如果敌人真进门来,我可以爬上墙坨再跳到别人家去。我靠在一扇窗旁,透过窗棂缝隙,眼睛紧盯着门口儿。这家是倒卷帘的住宅,进门一个小胡同儿,两边是墙,东墙里边是个不算大的院子,有三间北房,院子里放着水桶、水缸、扁担等物品。太阳快落山了,听外面有人喊:“敌人撤了!”我从村东出去,走了十来里地,摸黑回到南营村,这才煮饺子过年。

遇敌

自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河北省完县(现顺平县)县城,敌我斗争形势日趋激烈。开始,六、八两区没有女干部,妇女抗日救国会的工作也没有人管,县妇救会就派徐××主任和我到六、八两区作妇女工作。徐××去了一礼拜就回家了,再也不出来搞抗日工作了。于是就剩我一个人,以后又发展了几个当地的女干部和我一起工作。

我们管辖的六、八两区有几十个村庄,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敌占区。如北巷村,敌人在那儿修了炮楼,在炮楼跟前修了公路,直通完县县城。又在公路边挖起大深沟,宽三米,深度比三米还多一些,就是为了不让干部群众过马路。还有王各庄村,是我区管辖的东南角边境地带。村边有座桥,叫王各庄桥,日本鬼子在桥头上修了炮楼,在炮楼旁边同时修公路直通完县县城。小鬼子巡逻队经常在公路上来回转悠,老百姓根本不敢靠近公路,干农活儿也只能在晚上。鬼子白天见有人靠近路边干活儿就开枪,逼得老百姓不敢种谷子,因为谷子要耪三遍,而耪小苗晚上看不见。老百姓只种棒子(玉米)和山药,夜里把种子埋到地里,把山药(薯蓣)秧苗摸黑栽在地里就不管了。收获的时候长多少就收多少,还得提前收,不能等熟透了,如果熟透了鬼子白天就抢走了。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了,我回家看看,家里人给我做山药面饸饹。我说:“怎么吃这个?”她们说:“日本鬼子逼得不敢种地,这还是夜里抢来的。”

同类推荐
  • 用破一生心

    用破一生心

    这本书是作者关于历史文化与游记感悟随笔散文集,文化类的包括作者对往昔的回忆,作品抒发的是一种别样的情怀。这是一种给人亲近、质朴、纤尘未染甚至有些“前现代”意味的生活图景。游记散文收录了包括作者游走英国、叙利亚等国的游记。作者关注每一座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现状,文笔生动,令人神往。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
  • 此后再无余生

    此后再无余生

    一个女人、妻子、母亲、女儿的人生绝笔:认真活过爱过,才能好好告别。里格斯生长在一个有癌症基因的家族,在被确诊患病后,她没有失去自我、放弃生活,甚至还要面对母亲的离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还要照顾患有先天性糖尿病的大儿子,以及关照两个儿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自然地接受妈妈将要离开的现实。里格斯的人生看似已天塌地陷,生活中的一切被打乱,但她的内心依然充满热爱,对丈夫、孩子、父母、亲友,以及书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安然离去。
  • 狄更斯小说创作的戏剧化倾向研究

    狄更斯小说创作的戏剧化倾向研究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狄更斯生平、创作分期和作品赏析、名言选录、创作戏剧化研究。
  • 悦成长青少年文库:小王子

    悦成长青少年文库:小王子

    这是一本足以让人永葆童心的不朽经典,被全球亿万读者誉为非常值得收藏的书。遥远星球上的小王子,与美丽而骄傲的玫瑰吵架负气出走,在各星球漫游中,小王子遇到了傲慢的国王、酒鬼、惟利是图的商人,死守教条的地理学家,最后来到地球上,试图找到治愈孤独和痛苦的良方。这时,他遇到一只奇怪的狐狸,于是奇妙而令人惊叹的事情发生了……《小王子》犹如透亮的镜子,照出了荒唐的成人世界。她在提醒我们,只有爱,才是更高的哲学,才是我们活下去的独一理由。
热门推荐
  • 成功方略

    成功方略

    能够接纳自己,才能真正喜欢别人,并相信自己能够得到成功与快乐;也惟有接纳自己,才能产生动机、设定目标、并积极地思考。相信自己“应该得到”成功、快乐,这些东西才会属于你。自我评价恶劣的人,往往只看到积极思想、设定目标在对别人产生重大的作用,却看不到它们对自己的作用。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临死之前才发现自己的土地上有油井或金矿。
  • 爱在离别后

    爱在离别后

    这个有趣又浪漫,跨越海峡两岸的爱情故事,一定得先从一个天真活泼、热情开朗、浪漫又古灵精怪的19岁小丫头丁晓彤开始说起……这一天,薄云片片的湖南晴空,飘著渺渺白烟,回荡著罗鼓喧天的欢乐气氛,村子里正盛大举行着丁晓彤与儿时玩伴——吕劲的婚礼,谁知,原本欢乐的气氛又被晓彤给破坏了,晓彤穿著传统结婚礼服,奔跑在村庄的小路上,原来这已经是晓彤联合好友——孙招娣的第N次逃婚了,其实,晓彤并非不喜欢吕劲,只是晓彤心里一直希望能谈一场,如同小说里一般浪漫又轰轰烈烈的恋爱。有了前面多次失败的经验,晓彤这次可说是信心满满,目光坚定的往心中憧憬的繁华新天地,上海,奔去。
  •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过去的2500年中,人类渴望揭开广大而幽眇的心理世界的面纱。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认识最熟悉的陌生人——自己。人性恶?人性善?思想来自何方?人类拥有自由意识吗?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希望了解的。伺谓美?何谓丑?幸福来自何方?你我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吗?所有的疑问,都困扰着现实中的人们。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弱小?力量来自何方?平凡的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吗?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本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
  • 创原

    创原

    宇宙原力尽散,众神陨落,宇宙揭开了新的篇章,科技主导着星河,但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人们对于神的向往,从未泯灭!一名少年生活在一颗不起眼的星球上,在父母的疼爱下健康成长,过着普通的生活,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然而,这一切真如眼前这般平静吗?
  • 旧情难忘,前夫要抱抱

    旧情难忘,前夫要抱抱

    美艳的小三找上门来,一句“我怀了你老公的孩子”,让她三年的婚姻沦为笑柄。她却只是淡淡一笑,“别开玩笑了,我老公不能人道。”转身,一纸离婚协议狠狠的甩在渣男脸上,“楚凌臣,我们离婚!”闻言,某人暴怒,“想离婚?先怀上我的孩子再说!”简伊人没想到,只是一夜之间,这个原本对她不屑一顾的男人突然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他步步紧逼,她节节败退,最后忍无可忍的吼道,“楚凌臣,你到底想怎么样?”男人浅浅一笑,“很简单,一日三餐四件事。”“滚!”
  • 末日小生活

    末日小生活

    末日纵横十年,在林宇即将被十二阶异兽蚕食之刻,他重生到了十年前!某攻:小东西,你逃不掉的,
  • 依附与剥离: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

    依附与剥离: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

    本书以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在对欧洲文学的对话与对抗中走向成熟的黑非洲英语写作的发展历程,在对作家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其共性特征及在变动中不断丰富的黑非洲独立文学属性。之所以将这种研究置于后殖民文化语境之中,主要基于几点考虑:首先,从语言层面来看,对于黑非洲来说,英语是一种外来语言,黑非洲作家使用前宗主国的语言来承载自己的文化体验和生活经验,本身就已经置身于一个后殖民文化处境之中。其次,从作品的表现内容上看,表达后殖民的历史经验和生活经验构成黑非洲英语文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第三,从独立文学属性的建构上来看,对抗性与对话性一直是黑非洲英语文学中最强韧的声音。在具体内容上,本书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第三部分,传统主义创作:以阿契贝和索因卡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四部分,现实主义创作。以戈迪默、阿契贝、恩古吉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五部分,现代主义:以奥克利、库切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六部分,自传创作:分别以索因卡和库切的自传作为传统自传与现代自传的代表例证。
  • 渎梦

    渎梦

    对于被封在玉瑾中即将成为作弊器的夏瑄来说,她考虑过自己的很多种下场,唯独没想过,尼玛最后竟然还要和宿主谈恋爱?!裴云舒对于那道出现在他绝望生命中的光,一直郑重地将她当做一场极致得梦境,但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爱上这个梦,甚至为了得到她而不择手段。
  • 气场的神奇力量

    气场的神奇力量

    改变全球千万人的气场魔力,全世界高端人士的成功密钥。比尔·盖茨、奥巴马、巴菲特等奉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法则。气场的神奇奥秘是什么?如何修习气场以积聚能量?为什么大人物有无比强大的气场?为什么有的人一出场就与众不同?为什么有的人光华四射,有的人却平淡无奇?华彩四溢的背后有怎样的气场修炼故事?如何从小人物一跃成为备受追捧的大红人?有气场,就有吸引力、影响力、震撼力!气场改变命运,气场成就人生!
  • 小仙女追夫记

    小仙女追夫记

    16、17岁本该心无旁骛一心读书的年纪,但在泾河县这个小县城里,一群生存在最底层的少年们在被生活磨平棱角之际想要挣扎着向有光的地方迈进。他们开始谈人生规划,开始梦想向往的生活。苏祁然问叶悠然“你都没有人生规划吗?”然后她听到自己说“以前没有,以后可能会有”“嗯”“你呢”“希望我以后有机会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