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8400000014

第14章 百家年饭

小孩子们最盼过年,过节、过年可以吃饺子、穿新衣裳、扎红灯笼、放鞭炮、逛庙会……拜年的来来往往挺热闹。

我盼过年是可以休息几天,过新年了,我就可以不到蒲阳河边拾小木片、小树枝了,也不用纺线或做针线活儿了。可以高高兴兴地和小伙伴们玩几天,踢毽子、打旦儿等。那时候老百姓对旧历年可重视了,从腊月初八这天开始,早早起来,把难煮软的豇豆、黄豆、青豆、绿豆和红枣洗净倒入锅里煮软了,再下小米、稷米,慢火把粥煮熟了,叫腊八粥。先用大盆盛出一盆来,锅里剩下当天早上吃的。盛出的一盆在此后八天每天早晨做的熟白粥里,挖一勺子腊八粥放进去一块吃,到第八天吃完为止。

中午饭要吃腊八饺子,不知道是什么风俗。也问过母亲,她回答说:谁知道为什么?还不是找个理由吃顿饺子。

正月(阴历一月)里,锅台上不能见白,所以这一月不能吃烙饼:一是怕扬撒在锅台上薄面,二是说正月吃烙饼就烙住运了(命运不好)。

整个正月里都要在锅里放上两块渣饼子或是年糕,说是压锅底的,其他的风俗也很多。比如说:一鸡、二鸭、猫三、狗四、五羊、六马、七人、八谷、九菜、十果。意思是说新年的头十天,哪天天气好、阳光明媚,哪种动物或者植物的收获就好,一鸡是说大年初一天气好就收鸡,即鸡的成活率高、生蛋多;天气若不好,鸡的收获不会好,就少养或不养。初八天气好,象征丰收,那天还不让姑娘、媳妇、老娘儿们做针线活儿,说这天做针线活儿会扎谷心,谷心都扎死就没有好收成了。我也不知真假,妈说:“管他扎不扎谷心,叫人们歇一天是真的!”妈妈不太相信迷信,思想比较开通。她说:“烧香磕头是给活人看的,也没有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我小的时候因为天冷冻得流鼻涕,就用棉袄袖头抹一下。一上冬穿着妈妈拆洗干净的旧棉袄,到腊月天最冷的时候,妈怕我手冷,冻裂手背,就给我在棉袄袖上绷上一对窝袖,比原来的棉袄袖长三寸,能把手背盖上,拾柴火时就暖和一些,干活碍事时可以把它挽起来,冷了捋下来,很方便。由于干活儿、擦鼻涕、擦汗,这袖头一冬下来像铁打的一样光亮亮的。过年了,妈把袖头拆下来洗干净,翻新一下,再绷到旧棉袄袖子上就过年了。

十三百家年饭有一年过年,大伯母家的三媳妇从北京回家看婆婆,也来我们家看我妈,送了我一条手绢和一块绿颜色的香皂。我不知道什么叫手绢,也从来没有用过,拿它当宝贝,放在我妈衣柜上的箱子里,从来没舍得用过。经过了八年抗战,也不知道哪儿去了。

每年破五(初五)这天家家户户放鞭炮,叫“崩穷”,传说初五放鞭炮能把穷气崩跑。我们家穷买不起鞭炮,所以穷气老跟着我们。有一年,二哥打扫院子,捡到一个没放响的小红炮,因为捻短窝在里头,二哥用小棍把炮捻拨弄得能看见了。知道里头有火药,就用个豆粒大小的香头点着了,搁在炮上,赶紧站到一旁,等香火烧到炮捻上时只听“嘭”的一声响,又清脆又好听,我高兴极了,拍手笑着:“这下可把穷气崩跑了!”全家人都笑了。这是劳作了一年的全家人难得的轻松一笑,这笑声让全家人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母亲和姐姐劳作了一年,终于有个喘息的机会可以歇几天了。她们不像平常那样起五更睡半夜了,母亲也不用走东家、串西家地干活儿了。但母亲仍不闲着,拜过年,大年初三就串筚子。过了破五趁没有外活儿,就抓紧空闲把我们兄妹的衣裳、袜子、鞋都收拾妥当,即把大的衣服改小,哪儿不合适就改一改、补一补。过年以后就要给外人做活儿了,或者纺线,或者卖煎饼赚钱。

妈妈平时也想方设法攒点儿钱,从各方面省钱,到过年让我们全家能吃上顿饺子,也让我们高兴高兴,有点儿过节的气氛。有些年太困难了,虽然没能吃上饺子,但我们也熬过来了。天下穷人是一家,都知道苦日子难过,乡亲们只要有碗饭吃也要分给我们一点儿。好心的街访邻居、婶子大娘们看我们生活得可怜,过年过节都给我们送点儿年货。

首先是大伯母,她比我们家也强不了多少,只是二儿子大了能多干活儿,又只养活她一个人,租人家三四亩地种,收获的粮食也刚够他们生活的。儿子有时再给别人打打短工,挣点儿买油盐的钱。每逢过年,大伯母总是最早给我们送过年的东西。快七十岁的人了,到了腊月二十八九,她就会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挎个篮子,两只小脚摇摇摆摆、慢慢地蹭着地来到我们家,一进门就连声呼唤我:“凤菊,凤菊!”我连忙上前接过篮子,搀扶着老人家上台阶,把她迎进屋里。她边走边念叨着:“咱们都是亲骨肉啊!日子多了不看你们,我不放心哪,但凡日子过得好点儿,也不叫你们这么受野(受穷),我也是穷啊!”每当大娘说这些话时,我就想:大娘这么大年纪了,还老惦记着我们,叫我们做小辈儿的过意不去,将来我若能挣钱,一定好好孝敬她老人家。心里边默念着边说:“大娘,叫您费心了,年年都来看我们,给我们送年货。”大娘是个心地善良、忠厚老实的农家妇女,不大会过日子,也不大会做针线活儿。她的针线活儿都是我妈有大小空时,捎带着给她做了。大娘走进屋里先坐到炕沿上喘喘气儿,再在屋里这儿看看,那儿瞧瞧。看见酸菜缸里、水缸里的水都冻成了一个冰窝窝,上面有点儿带冰碴子的水,就心疼地说:“可怜见的,一年到头不使闲(不闲着),这大过年的你妈还给谁家赶装裹(装裹是指给死人做的衣服。实际上,我妈去给人家赶做过节穿的衣服了,大娘生气用气话诅咒人家)去!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在家给孩子们弄点儿吃的!”我说:“大娘,我们没有什么好做的,等二哥卖了猪(自己养的二槽子猪),我妈拿下工钱,才能买米、买面。能买多少,还要看拿回多少钱呢,叫大娘费心了!”“大娘心疼你们哪!这屋里连点子热乎气儿都没有。哎,可有什么法子呀,穷啊!哪辈子作的孽!”她说着老泪纵横:“我比你们好不了多少,可还有个火盆烤。可怜的孩子,有什么法子改了这穷字……”说着就向外走。我把她送走了,回到家里觉得冷清清的,心里酸酸的。

远房二伯母、七伯母两家的生活较好,当时就有一百五六十亩地,都是财主了。她们履行着家族的礼仪,过年过节送点渣饼子或血糕、灌肠(用猪的下水、肉加上荞麦面做成的),有时也有少量的猪肉,送的较多的是豆渣饼子。这对我们来说是帮了大忙了,能让我们过年不挨饿。这些食物比我们家的饭好多了,母亲和我们兄妹真诚地感激她们。

我们远当家子六爷爷是族里的长辈,那时候爷爷辈儿的就他一个了。他生活好,看我们孤儿寡母挺艰难,一到秋天收下红薯就给我们两兜红薯,收完萝卜还让我们去剜萝卜缨子腌酸菜,还给几个萝卜擦成丝,放在淹酸菜的上面,防止菜烂。六爷爷对妈讲:“实在困难,可以来我这儿拿钱,不要利息。”

六爷爷还懂医,我姐姐腋下长个肿块,六爷爷用自己配的药给姐姐治好了。凡是过年过节,他都送吃食给我们。

我有个干弟弟叫赵金声,比我小三岁多,他的养父叫赵老镇,因为夫人生了三个女儿,他就想娶小老婆生儿子。他夫人赶紧到外村抱了个小男孩。那时因为我母亲生了个妹妹死了,有点儿奶水,我在吃“接奶”,他来了就不让我吃了,以后就把他奶大成人了,因此他认我妈做干娘,跟我妈很亲。

他们家的地位比我家高多了,他养父有一百多亩地,使着二套车,用着长短工,他养父还在西韩童村大地主谭魁武家的毡房(指做毡子买卖)里当“掌柜的”,每月能挣不少钱。干弟弟虽然是抱养的,但因为只有这一个儿子,人长得好,也乖巧听话,所以家里人都把他当成亲儿子。养父对他的学业要求挺严格,养母把他当宝贝。干弟弟对我们家很亲,尤其是对干娘好,六七岁时就知道孝敬干娘。一到过年过节就说:“给我干娘送点儿东西去。”

我大哥也有个干爹叫孙老金,也是穷人,老伴早逝,留下一男二女,以后他没钱续娶。他整年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个圆形的小柜子,里头装着熟肉,上面放着一把切肉的刀,一个干净的长方形案板,用一块洗得干干净净的白粗布盖着;另一头是装着生肉的筐和一把斧子,走街串巷以卖肉为业。立秋后,他也卖牛羊肉,只要听见他在村里扯着大粗嗓门叫着“肥羊肉!肥牛肉!”就知道今儿立秋,可以吃牛羊肉了。有时他和二哥结伴去外村叫卖,到过年时给二哥一块肉,让他拿回家包顿饺子吃,但从未登过我家门。穷人帮穷人,他儿子结亲时也请我妈过去帮忙。

很多乡亲们自己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过年过节也礼节性地给我们送东西,让我们过个好年。由于乡亲们的帮助,过年时我们比平时吃得好多了。妈妈风趣地说:“咱们这是吃百家饭了!”

到了正月二十几,妈妈就对我们讲:“二十堂堂没得想,该上套拉磨了!”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牛马般的劳作。

同类推荐
  • 斯大林与文学

    斯大林与文学

    研究斯大林作为政治家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而“斯大林与文学”还是一个新课题。本书是研究斯大林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专著。内容包括: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即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斯大林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斯大林与作家的关系,包括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等。
  • 生命中那串摇曳的风铃:当代青少年人生与生命读本

    生命中那串摇曳的风铃:当代青少年人生与生命读本

    品读如此经典的美文,你收获的将不只是心灵的震颤,更多的是提升人生的境界,以及对生命内涵的深切体晤。每一处饱含情感的文字,都能激发你灵感的火花,带给你心灵的顿悟,让你感受震撼的力量。让智慧滋润成长的每一个足迹。
  • 述而批评丛书:先锋之刃

    述而批评丛书:先锋之刃

    我隐隐期待一种小说,既有先锋的皮囊,又能在时代里闯荡。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先锋,不断与平庸和俗常相搏斗,不断影响甚至纠正着文学的发展。这份关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访谈录不仅承载着作家们鲜活的性情与趣味,也在述说先锋文学如何由极盛而流散波转。今天,我们不妄谈先锋文学的重振或复兴,只从宝贵的可能性谈起,探寻先锋何为?文学何为?《先锋之刃》是由文学先锋性这一主题延伸出的一系列文章,主要形式是作者木叶与八十年代以来的重要作家、批评家的对话,夹杂两篇作者个人的书评。第一辑中的对话者是八十年代的先锋派,如莫言、余华、格非等;第二辑的对话者是批评家、诗人,如吴亮、韩东、程永新;第三辑的对话者是青年作家阿乙、李浩,最后一篇是木叶与十二位青年作家的集体对谈,讨论新世纪先锋文学的方向与价值。本书的对话录包括许多位当代重要作家的文学观点、创作观点和文学趣味,口语化的风格浅近易读,也尽可能保留了作家鲜活的语气与个性,是研究当代文学的一手资料,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当代文学的好窗口。由于木叶的发问多与先锋文学相关,这些对话录也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当代老中青年作家以及作者自己对文学的先锋性的看法。
  • 冰上彩虹

    冰上彩虹

    张虹在索契见到了习主席!这个消息一夜间在解放军冰上基地传开了。本来张虹就备受战友们的关注,听到这个消息,战友们纷纷观看习主席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视频。看着视频里张虹站在习主席身后合影留念的镜头,战友们觉得她是那样的幸福!当张虹代表速滑运动员向习主席介绍冰刀的时候,首先向习主席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个军礼让官兵们备受鼓舞。习主席2月9日在俄罗斯访问期间,看望并慰问了参加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
  • 度假岛探奇

    度假岛探奇

    2012年—2013年,长岛县委宣传部为征集“长岛精神表述语”,以电视屏幕为平台,向全县人民广泛征求意见。其间,并访问专家,请教贤能。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海岛文化人,理应积极参与,献计谋策。经过半年多的广泛考证,综合提炼,精确筛选,提出“岛美为荣,民生为重,优化生态,科学牧渔”的16字表述语,旨在推进生态旅游度假岛建设。
热门推荐
  •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苌楚斋随笔

    苌楚斋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说话有技巧 做事需手段

    说话有技巧 做事需手段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突破文明

    突破文明

    我们期待着未来,只因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我们很渺小,但是作为具有智慧的物种,当我们站在文明的最顶端,我们又将面临些什么呢?
  • 死魂灵,钦差大臣(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

    死魂灵,钦差大臣(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

    本书是俄国讽刺作家果戈里代表作的合集。《死魂灵》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小说描写了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为了发财致富想出一套买空卖空、巧取豪夺的发财妙计,廉价收购在农奴花名册上尚未注销的死农奴,并以移民为借口,向国家申请无主荒地,然后再将得到的土地和死农奴名单一同抵押给政府,从中渔利。《钦差大臣》描写了纨绔子弟赫莱斯达阔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在一筹莫展之际,从彼得堡途径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鼻子》《外套》展示了生活在专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剧。
  • 让学生愈挫愈奋的66个故事

    让学生愈挫愈奋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煤炭能源:知道这些就够了

    煤炭能源:知道这些就够了

    人人都知道煤炭,可你知道煤炭从何而来?如何进行开采?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要如何应对这些负面影响呢?本书将为你揭开煤炭能源的神秘面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 崩坏三之能力大师

    崩坏三之能力大师

    我是百里麒宇。是一个非常悲惨的人。我是一个刺客。别问我为什么拿着斩月大刀。我还是一名法师。别说问我为什么拿着枪和大炮。我还是一个枪械大师。所以。火遁·豪火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