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300000010

第10章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1)

好生恶死,从古到今人们都想长生不死。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派徐福去蓬莱仙岛寻找不死之药,一去不复还。我们不愿意衰老,但不得不衰老;不愿意死亡,但不得不死亡。人的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谁也免不了。一般人重生,宗教重死。佛教则认为:所谓死,只不过是生命形式的改变。道家认为:“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即生即死,即死即生。”世间上要说平等,只有生与死是绝对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贫富之别。释迦牟尼佛告诫弟子们说:“生命只在呼吸之间。”气绝身亡,生命停止活动,意识全无,寿命断绝。可是不少高僧大德能预知时至,盘脚坐化。如大颠禅师93岁时,于公元624年3月14日预知时至,沐浴更衣,端坐而寂,颜色如生,异香经旬。遵嘱三年后启塔,容颜如初,发爪(指甲)俱长,仍封藏之。

印光大师示寂记

灵岩山寺护关侍者

夏历十月廿八日下午一时召集在山全体执事及居士30余人,告众曰:灵岩住持,未可久悬,即以妙真任之。……议定妙真升座之期为十一月初一日。……初四日上午一时三十分,大师由床上起坐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大师坐床边呼水洗手毕,起立曰:“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竞即坐椅上。侍者曰:“未坐端正。”大师复自行立起,端身正坐,口唇微动念佛。三时许,妙真和尚至,大师吩咐云:“你要维持道场。你要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自后即不复语,只唇动念佛而已。延至五时,如入禅定,笑容宛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生西矣。

民国二十九年夏历十一月初四日下午八时记。

(载《印光大师永思集》)

现今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活福利日益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突飞猛进,不像佛陀观察到的生、老、病、死等诸苦那样了。唯有死,人们在心理上难以摆脱对死的恐惧,精神上对死解脱不了,对死的看法也各自不一。禅宗为我们启开了大门,憨山大师说:“非于生死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

从佛禅的视角讲,可以拯救有限的生命,憧憬无限的生命。“由死观生”,方能真正觉察自我生命缺少什么,人生中应该追求什么,更加爱惜生命,善待此生。透悟了“死”,更好地“生”,最终达到生死相安最佳境界。在生死轮回中,死只不过是一个中介,当作归期。禅修就是要从生存于现实中的自己超脱出来,脱离生死,不生不灭,达成涅槃,把小我没入大我,移植到宇宙空间,获得永远的生命。所以禅宗以证取涅槃妙心,了脱生死而超然于物外为主旨。晋代擅长般若学的高僧僧肇,遭逢秦主之难,有诗云:“四大(身体)元无主,五阴(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一、人之所爱莫甚于生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明末清初的元贞禅师在《续寐言》中说:“人之所爱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自今日观之,则知名利之爱尤有重于生死者。苟有机可乘,九牛莫挽,虽生死不暇顾耳。”意思是说,只要睁眼一看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爱名利超过了爱自己的生命。只要有机可乘,会置生死于不顾,九条牛都把他们拉不回头。禅师们则淡泊名利,视名利为身外之物,“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向追名逐利之人提出警示。真正诚心修持的人是不贪生、不怕死,而是从容地面对生死。

儒家重生,不重死。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也。”他的学生子路请教死是怎么一回事,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他的意思是,先把生的问题弄懂了,才去考究死。在我看来,重生没有什么不对,人只有活着才能创造出物质精神财富,为社会作出贡献。要活着,社会就得为每个人提供生存条件。问题在于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是索取得多还是贡献得多,也就是说要活出生命意义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为人所不齿。凡有作为之人,都是抓紧有生之年,尽可能多干事业,干出成就,无愧于子孙后代。我们常常为英年早逝的数学家们、科学家们深深惋惜。如果鲁迅先生不过早去世,留给后人的作品将更为丰厚。孔子之所以称为圣人,还在于他自身的榜范作用。他曾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尔。”他是热爱人生的。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实践的一生。孔子说他自己“吾五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他的一生没有白过,永远受世人称颂。

佛家同样主张奉献人生,力主精进。佛陀在涅槃之前还谆谆告诫弟子们,要努力精进不要放逸。为普度众生,更有系统的经典,完整的戒律,日益壮大的僧团组织,佛法僧三宝俱全,能吸引更多的信众。不但要珍惜自己生命,利己利人,扩大到众生平等,乃至不杀生,主张放生。佛教最主张和谐,善待一切,人与人之间不必为利益而争斗。如今不少电视镜头动刀动枪,执意报仇,随意剥夺他人生命,暴戾残忍,毒害了孩子和青少年。放眼世界,利欲空前膨胀,大规模的杀伤武器不断研制出来,视人命如草芥。世界上没有一天停止过战争,要实现真正的世界和平不是靠战争对付战争,而是要唤醒人们的良知,即精神上达成统一。奥运旗帜,就象征友谊、和平。在古代,奥运圣火传到哪里,那里就停止打仗。人间佛教非常重视今生,认为禅就在现实生活中,就在当下,离开了活着的人就无所谓禅。太虚大师改革传统佛教,“以人为本”,他说与其重死鬼不如重活人。若想“了死”,必先“了生”;若要“死得好”,只有“生活得好”。佛法就是解决我们生命当下的迷惑,当下的烦恼。

明代德清禅师早讲过:“古之善生者,不事物,故无欲,虽万状陈前,犹西子(美女西施)售色于麋鹿也。”他的话是反对人们爱财如命,一个人首先应当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少人整天关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去追逐声色刺激、追逐感官享乐,一味秉随着欲望奔忙,很少有人去思索生命的内在。免于生命的止息,成了人类的永恒之梦,期望有不死的可能。科学家们想以冬眠方式大大延长人的寿命也办不到。世界上只有宗教才提供不死之“药”,把死提到了生的意义之中,看作生死轮回。生死的价值和意义既不在生,也不在死,而在于精神的延缓和发展。孔子、释迦牟尼人们都可以说他们没有死,还活在世间,人们世世代代都在效法他们。

生命有多长?佛陀要求弟子们回答。一弟子说:“我觉得生命就像浮游虫一样,早晨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几位弟子回答后,佛陀则说:“人切不要放逸,……生命只是一呼一吸!应该把握生命的每时每刻,勤奋不已,勇猛精进!”

《憨山绪言》中又言:“是以重生者事内不事外,循己不循人,志存不志忘。”一个真正重视自己生命的人,重在自身修炼,而不是凭借他人。这样长期存活下来的是一种志气、精神。千万不能去轻身,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车到山前必有路”,“天无绝人之路”。自己要去短命,不愿活世上,那是自己的无能,应当奋争,为自己争一口气。热爱人生,活着真好,活出人样来!

老子主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执此生活方式,是不是在自满自足呢?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还是不能过分妄执去贪而不知足,才能平平安安度过一生。“人乃物之主,莫作物之奴;世间相互住,不在求不求。”《道德经》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之足,常足矣。”人们爱说“知足常乐”,佛家则说“平常心是道”,都是安身立命之本。有此心态,加上我们注重自身保健,生命在于运动,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岂不长生?

好生恶死,是人之常情,关键是要活得有意义,死得其所。当今某些年轻人说,活着一天就要享受一天,快乐一天,管它什么时候死!享乐主义作祟,人生会有作为么?生与死,是生活的两个端点。生活,就是指生命的存在活动。凡夫的生活,只是为了吃喝玩乐。腐败分子,花天酒地,腐朽堕落。圣者的生活,即清净的生活,本质是解脱。活得好,活得自在,才死得好,死得自在。每个人之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不全在于寿命的长短,而是取决于人生的内蕴是否丰厚。古人早说过:“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汶川大地震中,北川一中学教师抢救出多个学生,自己儿子在底楼下却无暇顾及。央视主持人请他在台上讲感受,他说:地震前我在领导面前怕领导,我在学生面前学生怕我。地震后,相互见面谁也不怕谁了。以死观生,生死平等,无差别心,这便是他悟出的一条人生哲理,完全契合禅理。

二、生死一大事

同类推荐
  • 成功的条件:禅心

    成功的条件:禅心

    本书分为处事之要、预备未来、工作之要、理想的实现等四卷,从创业谈起,对职业能力需要加强学习,职场经营的获胜秘诀,以及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大器,全书立足生活实践的问题,又探寻解决困难的途径。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著名民族学人类学学者、研究员孟慧英多年来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论文汇集。本文集深入探讨了萨满教的起源,萨满教在不同民族中的特点,萨满巫师是如何沟通人神的,萨满在原始宗教、民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萨满教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主要收录了原始宗教习俗的变迁、关于萨满教的认识、埃里亚德萨满教研究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考古发现与萨满教、论萨满教的“兽主崇拜”、论萨满文化的演变、东北部地区少数民族萨满教信仰中的祖先神、清代宫廷祭祀的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考释等内容。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热门推荐
  • 赞僧功德经

    赞僧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氓老总之琴定终身

    流氓老总之琴定终身

    他为她拼了命!他为她举办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求婚仪式。他可以为她放弃了一切。最终,抱得美人归。谁知,这只是悲剧的开始。
  • 大生意人6:针锋

    大生意人6:针锋

    在商言商,本是生意人的本份,奈何几千年来,又有谁能真正做到?生意做得越大,受困于各方的擎肘和博弈也就越多,这套夹缝中的“玩法”,不是谁都会玩,也不是谁都玩得起。翻开《大生意人》,从他的这套“玩法”中,读懂在中国传统政商关系下做生意的至高智慧和隐秘准则。
  • 桃花雪夜

    桃花雪夜

    她一只小小的桃花妖,他大名鼎鼎的龙族二皇子。原本不可能相遇的两个人,却相爱。可当她一心想做他的新娘时,他却对另一个女子柔情似水,对自己却冷酷无情,呵呵,男人果然有大猪蹄子!好,你当渣男,我就当个渣女!不就是玩心么?你玩得过我么!
  • 舌尖上的大宋

    舌尖上的大宋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
  • 宿世孽情:仙女寻心

    宿世孽情:仙女寻心

    她本是天界王母身边高高在上的仙子,法力无边,心高气傲,冰雪聪明,一时贪玩,一时好奇,闯入人间怎奈从此生出一段孽情,一场灾难。他是冰块,是朽木,是顽石……失去仙法,心高气傲的她,怎样上演一出女追男的戏码,话说朽木怎样才能变成檀木呢?
  • 无尽仙帝

    无尽仙帝

    天庭破碎,大道崩毁,诸天寂灭,且看少年吴尽搅动九州风云,掀起万丈狂澜!这是一个关于永恒生灵重塑天地秩序、成就万古最强天帝的故事!
  • 我想为你连根拔除寂寞

    我想为你连根拔除寂寞

    《我想为你连根拔除寂寞》是夏目漱石散文经典散文集。收录了夏目漱石的经典散文作品《永日小品》《回想录》等散文名篇。夏目漱石的散文深刻地描摹了日本明治时代社会的种种众生相,折射了那个时代各种生动的生活场景和人物面影,为后人留下一面时代的镜子。思想深刻,语言生动,读起来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在里世界生存的日子

    在里世界生存的日子

    李安签订入团契约加入神秘的社团,却被拉入里世界,为了回到现实只有完成一项项社团任务,与众多里世界魔物厮杀,直到里世界的尽头。这到底是诸神的游戏,还是恶魔的召唤,看李安手撕魔物,杀出里世界!!!
  • 一切从变形金刚开始

    一切从变形金刚开始

    “你好,震荡波。”“你好,系统。等等,你说……震荡波?那是谁?”“霸天虎高阶军事指挥官。”“霸天虎?”陆鸣懵了,“我穿越成变形金刚了?”……书友群736868774新书《扛着鲛肌当海王》发布,希望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