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25700000077

第77章 截搭题

如果说第一题是普通题,那么第二题就是拉分题了。陈惇敢保证,第二题会拉下去一大批人,如果自己不留心的话,也会加入到这个行列里去。

曹正出的是一道截搭题,而且不是简单的截搭,“大学之道,天命之谓性,学而时习之,孟子见梁惠王”这四句话,是四书每一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取自《大学》,“天命之谓性”取自《中庸》,“学而时习之”取自《论语》,“孟子见梁惠王”取自《孟子》。

这种混搭无怪大部分考生一看题就想回家,但也有例外的,比如陈惇看到一个考子甚至没有做第一题,而是微笑着开始做第二题,显然已经成功破题。但更多的人是苦思冥想,汗流浃背,甚至面露痛苦,茫然不已。

这种截搭题虽说困难,但是的确是很有奥义,它要求考生要熟知经义,知道搭在一起的一句或者几句话分别出自哪里,同时还要找出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话之间的逻辑,提取中心思想然后自圆其说。

所以世人说,大题不如小题难,小题都是截搭题,考察考生不受束缚的思维能力,这在陈惇眼里,不是难事;在徐渭的眼里,更是轻而易举。但是在当今绝大多数读书人那里,他们思维僵化,根本不懂得随机应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竭尽一生精力钻研八股文的写法,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不仅造成八股文内容空洞,专讲形式,成了文字游戏,同样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整日里诵高头讲章、背程文窗稿,早已经成了古板迂腐,百无一用的泥人。

陈惇还没有收到这样的荼毒,他思维灵活,既有联想力,又有灵敏的逻辑思维,这在曹正考验他的时候,显得很突出。所以曹正才说了几次,一定保举为案首的话——当年曹正也是卡在小题上,痛苦了十几年才一举高中,本以为这家伙对截搭题是深恶痛绝,没想到当了主考官之后,却偏爱这种题型。

这也是陈惇敢尝试县试的原因。

他把这一次考试,称之为“尝试”,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水平还有所欠缺,虽然他发现了自己过目不忘的神奇技能,也利用这个技能迅速背熟了许多程文讲章,但是他还是觉得自己不能达到其他考生应有的水准——但是当他知道了截搭题的存在,他就又觉得自己理应试一试了。若是说死板的八股文,他还做得不好;但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截搭题,却可以给他发挥的空间。

制艺即八股文也,八股文要求用对偶句行文,每篇经义文章,都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部分组成。在国朝初年的时候,内容有严格的限制,作文只能引用《四书五经》的语句,不许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须使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即按程、朱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演绎成文。

但是后来风气开放,考生可以使用譬如《左传》、《国语》等书中的语言,引用《史记》、《汉书》等史书中的语句,甚至引用诸子百家的语言。

陈惇深吸了一口气,搓了搓手。他丝毫没有发现自己的双手已经冻红了,有些考生已经被冻得不由自主地跺地了。

八股文,破题最重要,你怎么破,就得怎么写,可是这道题该怎么破呢?

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陈惇不由自主开始默念之后的段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开宗明义便是说这修身齐家的话,从“格物致知”开始,达到最后的“治国平天下”,是一步步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第二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是在说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这句话是在说明人人都有的本性和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便是圣人了。

第三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实践它。并不是学过的东西,要时常温习!虽然朱熹在注释中提到“习”字含有的“反复不断”的含义,但习字并不是“重复学”的意思,要大家学习了之后再学习?而且是反复温习同一种东西?不,“学”是“学”,“习”是“习”,从“学”到“习”的过程,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第四句,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头啊,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儒家的核心,仁义。

所以这四句话,怎么才能贯通,且提炼出一条完整的逻辑呢?

陈惇思考起来,他先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读书人的最高追求是什么?

毫无疑问,治国平天下!这是第一句引发出来的话。

第二个问题,陈惇问自己,怎么才能治国平天下?

简单,因为《大学》说了,要先格物致知,然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为什么格物致知之后,就可以治国平天下了呢?

陈惇在这里,不能引用任何除了程朱理学之外的对“格物致知”的理解。要知道,自古对于“格物致知”这四个字,众说纷纭。很多学派都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但在科举考试中,陈惇只能用朱熹对这四个字的标准注释: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

穷究事物的道理,事物有什么道理呢?

陈惇略有些茫然地抬起头来,他环视整个考场。就在这一刻,他仿佛有所悟。

整个考场,有埋头苦答的考生,有分发卷子的书吏,有监视考场的衙役,有出题的考官,还会有改卷子的人,这些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名字,科举考试。

这种考试已经形成了,但它是怎么形成的?它已经有了自己的运行方式,它为什么能形成这样的运行方式?

所以格物致知,就是认识这种事物,以及它背后的这种运行方式。

那不就是认识社会吗?

社会是什么呢?

社会是人啊。是人组成了社会啊。

所以大学之道,是让你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组成这个社会的人。

可是人是什么?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动物,不是草木。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只能压抑、只能抗拒,却抹杀不掉的东西。

那你要了解人,是不是要知道人的这种天性是怎么回事呢?既然有本性,那就一定有后天社会加在人身上的东西,这就是你要格物致知要知道的东西,

第一句和第二句串在了一起,陈惇用笔点了一下,“性”,是指自然天性,“道”,是指由天性而发,自然而然形成了规矩原则,“教”是指主动及被动性地适应这种规矩原则,而这种规矩原则就是构成社会的基础,你要想治国平天下,就应该先了解这三种东西。

于是第三句也顺理成章地接上了,你既然了解和学习过了这些知识,就应该去实践它。你既然知道了社会的运行规律,就可以凭此改良甚至改变这个社会,为人类做出更有益的贡献。

那么第四句有关仁义的话,就是更上一层楼了。所谓社会和人的运行规律,是大家都有自我求生的欲望故而为了自己更好生存而与他人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的规定秩序,但是这种规则秩序绝不是能照顾到所有人的,因为人是利己的,所以真实的社会是战争、剥削、种族、优胜劣汰占据的,在这个时候,儒家才提出了一种平衡社会关系的办法,仁义。

陈惇长吁了一口气,他知道该怎么破题了。

“自古帝王之治、圣贤之道,不外中和。中和者,举天下万世所宜视为标准者也。故圣人执中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

破题一句话写完,看着浸润的墨迹,陈惇开始承接破题,阐明题意。所谓的“中和”,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人人都有的本性和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这是圣人;当我们达不到圣人的水平的时候,那就遵循仁义吧。

曹正一直在观察着考生,尤其注目陈惇。他看到很多的考生从茫然到被迫下笔,或者干脆交了白卷,三个时辰过去,留在考棚内的考生不过十七八个了,这当中就有陈惇。

陈惇写完最后一笔,只感觉心怀舒畅,然而却被一道强烈地不能忽视的目光刺中,抬头一看果然是曹老爷。被这目光盯着,陈惇都可以想到他在想什么——怕是怀疑陈惇是个内里草包的家伙,考场上现了原型了。

陈惇不敢迟疑,顿时上前交卷。

接过他的卷子,曹正哼一声道:“写得这么慢,往日的机灵劲儿到哪儿去了?”

曹正给他辅导的时候,自然出过截搭题,彼时陈惇的反应又快又准,让曹正喜不自胜,这一次曹正自以为出的截搭题不如以往的难,却没想到陈惇用了将近两个时辰才堪堪写完。

“回去吧,”曹正一挥手道:“要是写得不好,初试复试也不要来了!”

正场没发挥好,还有初试复试的机会,没想到曹老爷却连这个机会也不给了,这样也搞得陈惇有点压力了,做了个鬼脸出来:“老爷明鉴,我反正是拼了命了!”

曹正把他轰了出去,快步走出考棚的陈惇顿时感觉头脑为之一清,他远远就听见尚薇的叫声:“大哥出来啦!”

成远有才迎上来:“怎么样,考得好吗?”

“一般一般,全县第三。”陈惇呵呵一笑,看着陈温担忧的目光,顿时上去抱了一下他:“顺利着呢,我这叫胸有成竹!”

同类推荐
  • 我是甩锅帝崇祯

    我是甩锅帝崇祯

    废材男主穿越到有武力值的明末,发现自己才是最弱的。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王简刚穿越而来,连大明这座两百余年的帝都都丢了,又有哪个地方还属于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有几个人自认自己还是王臣?人们都希望摊上一个负责任的领导,可他们很快就失望了,因为他们发现,他们摊上了一个甩锅帝。王简说:朕是皇上,只要是朕说的话,那都是对的;只要是朕做的事,那也都是对的。要是有错的话,也是你们办事不力!
  • 鬼话大明

    鬼话大明

    假设历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辽东李成梁没有去世,指挥萨尔浒之战,明军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如果在明末给予一个地区,同英国工业革命前相同的条件,能否发生工业革命?现代人辛明就获得一个把假设变成现实的机会。他穿越到明朝万历末年,且拥有了和鬼魂沟通的能力。第一个求他帮助的鬼魂是一个千户老爷家的管家,由此辛明尽知千户府中的隐秘之事,左右逢源,无往不利,攫取了穿越后的第一桶金……
  • 汉末风雨录

    汉末风雨录

    叶赫那拉后人叶鑫生活在华夏四线一座城市,因自身是满人并且是那个让世人饱受争议的叶赫那拉一脉,自小受尽冷眼嘲讽,浑浑噩噩度日,窝在家中日夜电脑手机为伴,因长时间熬夜而一觉再也没有醒来,等醒来时却到了汉末时期,而这不是原本的汉末三国时代,而是因一个召唤系统而聚集华夏各朝猛将的时代
  • 依羽飞

    依羽飞

    古代魏国的青年许飞和萧羽,机缘巧合之下,为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理由,走入官场争斗,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仗着自身的才干和谋略,治县郡、平边患、理国政。打破了豪门枷锁,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 失臣

    失臣

    君策制衡天下,臣策扶君天下,若无天下,何为君臣,哪有权谋
热门推荐
  • 携带BUG系统乱入海贼

    携带BUG系统乱入海贼

    备注:1.讲一个现代人在玩手机然后穿越的故事;2.无女主,傻手莫得感情;3.很慢也很热;4.新人报道,请多关照!
  • 铃音贵族学院

    铃音贵族学院

    她们是天才少女,被父母叫回国只为了骗她们与未婚夫培养感情。她们以为她们不会动心,哪成想最后会爱的那么热烈深沉。她们以为这便是一生,却祸从天降。一场误会,从此两地分离。当误会解除,再回过头来,她们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场景一:‘落纤雪,我喜欢你’‘嗯’场景二:‘落夜纤雪,你太让我失望了’‘呵,你没有权利对我失望’场景三:‘雪,对不起’‘你的道歉我不接受’最后的最后,繁花终究陨落尘埃,他们啊,再也回不去从前了。我用尽一生来爱你,你下辈子可不可以相信我一次?今生,你非我良人,又怎知我想?[原书名:贵族公主遇上爱]
  • 物色哥伦布

    物色哥伦布

    就像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多年以后,人们将来到地球的外星生物命名为他的简称,克哥。等待我们的究竟是和平还是战争?
  • 末世之美女猎人

    末世之美女猎人

    不就是向女神表白,竟然被热水瓶砸到了末世!?还莫名捡了个萌宝女儿……从此张明成了女儿奴,为女儿奋斗!没想到,竟然引来了无数美女争抢:“带带我!我能生火做饭”“我能织布裁衣服!”“我能暖床生娃!”张明无奈,拿出一张素描画:“谁见过这个冷美人?这才是孩子她妈!!!”
  • 舰出废土

    舰出废土

    废土世界,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罪民,上演着血腥和杀戮的巨幕,却只能成为别人消遣的直播节目。原本心向光明的男孩在得知真像以后,毅然拿起了刀兵,然而真像却更加残酷无情……看他如何冲出废土,遇临星空。
  • 栖身星河之中

    栖身星河之中

    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的风格是我很喜欢的,是各种短篇小说合集,应该会坚持下去,不会弃坑吧?我自己也说不上来,不过还是希望你们喜欢,比芯
  • 欢喜冤家:落跑新娘戏君王

    欢喜冤家:落跑新娘戏君王

    什么!让她嫁给无才无德丑男七皇子?还要和相爷之女同时进门?这还了得,某女撒丫子跑路。不想撞到一个蛮横男,推她下水不说,还和她抢船?混蛋,不让你见识见识我的厉害!你就不知道将军无犬女!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麦收

    麦收

    全村群众大会一宣布结束,会场上马上就乱哄哄的。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全民参加劳动的热潮中,我们这些初中生,今年也全部放假回村参加夏收。我被分到一队的第二小组,组长是刘福禄。刘福禄是队长兼组长,所以一散会,我就赶紧去找刘福禄。刘福禄50多岁,个子不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找到他,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好在他嗓门奇大,还未见人,就听见他喊叫:“第二组的人,到枣树底下集合;第二组的人,到枣树底下集合。”几个人已经等在树下。刘福禄端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手里捧着一份《人民日报》,不时把白眼珠一翻,看看来人。
  • 遇见你恋上你不及你

    遇见你恋上你不及你

    有没有在那一瞬间,你会想到回到过去……是否你会在淅淅沥沥的下雨天,坐在咖啡屋里,看着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寻找那一抹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