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4900000001

第1章 1940年,丁玲历史问题的第一次审查

来源:《作家》2013年第05期

栏目:我说我在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与当时的丈夫冯达一起软禁在南京,直到1936年9月离开南京。丁玲的“历史问题”,就是指丁玲这三年软禁期间的气节问题。

丁玲的历史问题,从1940年到1984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六次审查,产生了六个结论。

1936年5月,丁玲从南京到北平寻找党组织,未果,又回到南京。1936年6月,上海当时的中共负责人冯雪峰派张天翼在南京联络丁玲,之后,丁玲来到上海。丁玲说:“两三天后冯雪峰来,他很简短地问了我几句南京情况。我没有向他交代我在南京的错误。”

冯雪峰劝丁玲回到南京,争取公开活动。丁玲又奉命回到南京。争取公开活动不成,1936年9月初,丁玲第二次来到上海。9月中旬离开上海到西安。11月来到当时的党中央所在地保安。1937年恢复组织关系。

丁玲说:“1933年在南京自首的错误,我一直向党隐瞒了七年。1936年在上海会见冯雪峰同志,当时在我心目中,他是代表党的……”

周文的夫人郑育之回忆:丁玲同志从敌人监视下逃出虎口,他(指冯雪峰)帮助她到了上海,再送她到陕北。他很细致地与周文商量后说:“还是送到中央审查和安排工作为好。”他对熟悉和不熟悉的人都作了初步审查,为以后在上海成立中共中央办事机构、恢复江苏省委奠定了基础。

“我在南京的错误”、“1933年在南京自首的错误”,都是1943年丁玲在延安审干运动的高压下的说法,是否当真姑且不论,但在两次到上海期间,她没有向“代表党”的冯雪峰交代自己的问题,冯雪峰也没有代表党组织对她进行审查,是基本可以肯定的。冯雪峰“对熟悉和不熟悉的人都作了初步审查”,对丁玲却没有,而是觉得“还是送到中央审查和安排工作为好”,可能是鉴于两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特意避嫌。

1984年《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中说:关于说她在南京拘禁期间,曾与叛变的爱人冯达继续同居和在一段时间内接受过国民党每月给的一百元生活费的问题,她1936年到陕北后即向组织上交代了。

但是,交代并不能完全打消别人的疑虑。“丁玲到延安后,即有人对她在南京的这段被捕的情况提出疑问,延安也流传着丁玲被捕自首的言论;丁玲到党校学习时,大家欢迎她唱歌,当时的社会部长康生上台说,丁玲没有资格到党校来。”丁玲自己也说过:“1940年有人告诉我,康生在党校说:丁玲如果到党校来,我不要她,她在南京的那段历史有问题。这话是康生在1938年说的,我1940年才知道。”告诉丁玲这话的应该是西战团的团员罗兰。1978年9月28日,丁玲复罗兰信中说:“我不能忘记你分担过我的忧戚。你告诉我,康生在党校怎么说我是自首过的,我在那以后写信给陈云同志;任弼时同志来文协我的小窑洞里,像谈心似的和我谈我在南京一段时间的历史,作出了结论。”

颜海平敏感地指出:康生的指控是否与周扬1937年秋天从上海来到延安这件事有直接的关系,至今仍不清楚,而且似乎也永远无法知道了。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在丁玲1933年“失踪”后接替丁玲作为共产党在上海文化界领导成员职位的周扬,始终认为丁玲在共产党边区的“再次露面”“非常可疑”。

康生的这一言论是很有影响力的,因为当时康生是“特务部”的负责人。“特务部”,应当是指由康生负责的中共中央社会部和情报部,具体承担审查内奸,反对特务斗争的工作。

康生的话对丁玲产生了消极影响。甘露提到:解放后,特别是在她被错划成“反党”的“右派头目”的漫长岁月里,每当夜深人静思念她的时候,我又痛苦地被这个疑团所冲击,为此我曾在一些老同志和好友中谈起这件事。有几位当年曾在枣园康生领导的机关里工作过的同学,她们告诉我,不仅在1940年,甚至在1940年以后,她们亲耳听见康生在会上风言风语中伤丁玲是“叛徒”的事。

丁玲找到毛泽东,“要求党中央审查她在南京的这段历史,给她作出书面结论。毛主席听了丁玲的陈述,对她说,我相信你是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可是要作书面结论,你得找中央组织部长陈云同志”。

毛泽东还让丁玲找康生谈谈,她没找。丁玲当时还是革命的座上客,可以直接与毛泽东诉说委屈的,当然不屑于去找康生。

丁玲给中央组织部长陈云同志写信,让康生拿出证据来,并要求组织给自己作出结论。组织上由此开始对丁玲的被捕被禁经过——当时还不能叫“历史问题”——进行审查。

包括丁玲在内的不少人认为,丁玲的这次审查是由于康生的谣言。周扬研究者徐庆全则认为,中共中央在1940年开展的审干工作是普遍性的,丁玲的审查只是其中之一,而非特殊个例。徐庆全还认为,1940年的审干本来就是“温和”、“稳妥”的,与丁玲谈话的任弼时,“又与丁玲有乡谊之情(同为湖南人),关系原本就很密切,当然会更加‘温和’、‘稳妥’。所以,在丁玲看来,这次审干无非就是履行一种手续而已”。

但从萧军日记来看,丁玲这次审查显然没有徐庆全说的那么轻松。

萧军日记记载了丁玲在1940年审查期间的真实心态。丁玲开始感情很冲动,曾邀萧军一起去找董必武。在找董老的路上,他俩有一些对话,萧军日记中做了记载。

1940年9月25日,萧军日记:

T(指丁玲)很苦痛,为了她党籍的事,组织部又来麻烦她。她感情很冲动……我劝她要冷静沉着一点,等去听了他们谈话再作决定,不要仅是发一阵感情脾气就拉倒,一定要有一种有力的手段对付一切。使他们“怕”你,而不敢轻易麻烦你。

萧军:“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完全要你自己决定……十几年前我曾坚决主张过一个为党而苦闷的朋友,要他爽快地脱离关系……如今十年过去了,我长了年龄也长了见识……我不再代人决定这样的事情了……”

萧军:“政治的信仰这是一生的大事啊……这不能比恋爱,也不能比结婚……一个人一生可以恋一百次爱,结一百次婚,但却不能改变一百次政治信仰啊……”

丁玲:“是啊!恋爱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也就算了。这个东西(政治信仰)这样磨难我,老实讲我算要吃不消了……虽然我应该忍受,但是我不能忍受了啊!……我明知就是脱离了……苦痛并不是说就完了……我离开延安……回家去……再让国民党把我捉了去……连国民党的人那次在西安都说他们佩服我,说我并没有失掉自己的立场……现在自己的人们却这样磨难我……要证人也没有;要证据也没有……就这样磨难我……”

萧军:“他们并不会让你脱离党籍的,因为你并不是一个平常的人……你也可以这样要求他们,要调查清楚,在这个调查期间,可以暂时停止你的党籍,如无问题时再恢复,如有问题就从此作罢……”

从萧军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如此“磨难”,丁玲十分痛楚、委屈,已近强弩之末,仍在勉力支撑,把对党的感情看得比爱情更重要。

9月26日下午,丁玲又去组织部,萧军送她到河边,嘱咐她“心平气和,沉着应战”。晚上,张闻天为茅盾、董必武饯行,陈云作陪,丁玲也去了。回来之后,丁玲心情平和了一些,跟萧军谈起了去组织部的经过。

根据萧军1940年9月26日日记,中组部当时批评丁玲说:

(1)冯达写自首书时,你不应该不劝他。

(2)你能够出来为什么不早出来?

(3)为什么国民党对你既不审问,不杀,也不下狱。

她的答复是:

(1)我明知无效,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的政治前途灭绝了。

(2)我出来如没有适当工作,我为什么要出来呢?

(3)因为我是个特殊的人物啊!我虽然是个党员,但是个作家啊!

他们也问了她冯的性格,以及什么时候想出来的?

“我被捕时就想出来的……冯的性格我也不清楚……总之,我不能找什么证明。因为能证明我的人,不是叛徒——冯——就是我的敌人——陈立夫——你们能相信他们么?我愿意你们把事情真相弄清楚,我不愿意你们用同情来结束这件事……”

萧军最后叹道:这是一个使徒的磨折!

萧军之叹,让人联想到1956年丁玲催促复查“丁陈集团案”时,“竟然放声大哭,反复喊:我犯了什么罪?做党员怎么那么难啊?”柳溪也写道:“我再一次慨叹:革命,怎么这么难哪?它的难度在于:不仅受敌人的盯梢、追捕、监禁,还要受自己组织的怀疑、审查、批斗,真是不可想象,跟我当年那么热切地追求革命,诚恳地玩命工作,那么单纯与幼稚的傻乎乎的干劲相比,差距是多么大!”

在任弼时主持下,1940年10月4日,陈云和李富春签名,作出《中央组织部审查丁玲同志被捕被禁经过的结论》。这里只引其中的相关部分。

(三)引起对丁玲同志怀疑之处,大体上是如下:

(甲)丁玲同志在南京被禁三年并未坐牢,也未审判,最后一年半,丁玲同志形式上是国民党每月出钱一百元而自己租房居住(但仍与特务机关工作的姚蓬子同住)。

(乙)在1933年被捕后,至1934年10月以前,仍与其叛徒的爱人冯达同居。

(丙)1934年10月租房居住后的行动比以前一时期自由,可以上街行走邮寄信件,虽有某种困难但亦有可能早些脱离南京的,而丁玲同志未早离开南京。

但是根据丁玲同志自述:

(甲)被捕后虽未审讯,也未用刑,但捕后不久,叛徒汪盛棣曾对她说:“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宋庆龄等不可靠。”她曾拒绝谈论这些问题。徐恩曾要求她登报告诉母亲在宁平安,张道藩请她写剧本,但这些均被拒绝,当时国民党中央某要人及张冲、顾顺章均去谈过(不直接要她投降),但丁玲同志自己声明,除经过徐恩曾给过沈从文(作家,但非左翼作家)一封信而外(内容是:我尚未死,死后请照顾老母及小孩),未给国民党任何文字。

(乙)丁玲同志自述:被捕时虽见过冯达带包探到自己住屋,但解到特务机关之后,国民党还在逼迫冯达自首,因此她当时听信冯达说自己的房子不是冯供而是被人盯梢盯到,认为冯达尚未叛变。因此与冯达继续维持同居关系。该时环境也有身不由己的实际情形。但当1934年4月姚蓬子告诉她:“冯达供出了丁玲的房子”以后,据丁玲同志自己声明,即与冯达脱离两性关系。

(丙)由1934年10月起,与姚蓬子同住形式离开国民党软禁的机关,直到1936年5月赴北平(二星期),第一次赴沪(会冯雪峰半月又受冯命回宁),以及第二次赴沪(最后离开南京)为止,这时期中丁玲同志不早离开南京的原因,据丁玲同志自述,由于:

(子)1934年10月即生小孩,1935年7月起又生病四月(住院两月)。

(丑)自己认为当时之离开南京不是为逃命问题,必须计划,到平或到沪能公开工作,而不能不声不响的家居(恐被人误会),因为没有准备到北平或到沪后的出处,故未离开。

按一般内战时代国民党对付被捕共产党的情形,则丁玲同志被捕后的经过,许多地方是值得引起严重怀疑的,但是估计到丁玲同志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党外活动的女作家)及当时上海文化界的营救运动,丁玲同志未被杀戮,而国民党也没多方逼她自首,反给她优待和最后任她离开南京,这种特殊的情形也是可能的。

(四)中央组织部审查丁玲同志被捕被禁的经过以后,认为根据现有材料看来,说丁玲同志曾经自首没有具体证明,因此,自首的传说不能凭信。但丁玲同志没有利用可能(虽然也有顾虑)及早离开南京(应该估计到住在南京对外影响是不好的)。这种处置是不适当的。

(五)虽然如此,但因丁玲同志自首传说并无根据,这种传说即不能成立,因此应该认为丁玲同志仍然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

结论的最后一句“应该认为丁玲同志仍然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是毛主席亲自加上去的。

丁玲在南京属于单独软禁,并不是入狱,打交道的都是国民党的特务或共产党的叛徒(包括冯达),没有见证的同志,丁玲自己也苦于找不到证人、证据,所以,这个结论只能是根据丁玲自述作出的。

结论的前提不能忽略:“自首传说并无根据”。一旦有了某种根据,这个前提就不存在了,结论是否还成立也要打个问号。

单世联指出:“实事求是地说,就丁玲在南京的生活状况和国民党对她的处置来说,她受到的审查不能说是很严厉的,这是因为对她的审查是整风前由中央组织部陈云等人主持的。”

颜海平也留意到:在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4日她被审查期间,她的社会、政治和艺术活动仍在继续,而且达到了一个新的活力高度,和一个从未有过的广阔范围。她被选举为延安“三八”国际妇女节庆祝大会的主席团成员(1939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的理事(1939年5月)和延安妇女界宪政促进会理事(1940年2月)。她还是陕甘宁边区文艺协会的副主任……1940年3月,她当选为边区模范妇女。在这段话之后,颜海平还特意作了注释:这些事件表明丁玲仍然拥有着领导高层的某种支持,但它们也说明在这种气氛下,丁玲仍然在妇女和其他同事中受到尊重。

同类推荐
  • 月亮是夜晚的伤口

    月亮是夜晚的伤口

    《月亮是夜晚的伤口》收录了20世纪上半期瑞士作家、德语文学大师罗伯特?瓦尔泽的诗歌60多首。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命运如雪的诗人,错过了时间的散步者经典诗集中文版首度出版。瓦尔泽的诗作中,既有对艺术品的评鉴,也有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诗,有许多诗作是瓦尔泽做底层工作的所见所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的情绪的变化。
  • 跟青年谈鲁迅

    跟青年谈鲁迅

    《跟青年谈鲁迅》是作者跟青年谈论鲁迅的文章,从鲁迅的少年时代、鲁迅在日本、辛亥革命与鲁迅、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分析“阿Q正传”、鲁迅怎样写杂感、鲁迅的杂文、鲁迅与现实主义传统、鲁迅对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的贡献、鲁迅的艺术特点、鲁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和民族心态进行讲解。鲁迅在他的青年时代,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影响非常大,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文章,对于当时一切进步的知识分子,影响非常之大,让大家真真感到中国给封建统治太久了,封建道德是吃人的东西,非推翻它不可。作者简介: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师从周作人,曾为语丝社成员,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长篇小说有《莫须有先生传》《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桥》与《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皆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
  • 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

    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

    十位复旦大学名家,以中国文化史十大经典主题为脉络,解读3000人文经典,讲述3000文化传承:邵毅平讲《诗经》,傅杰讲《论语》和《孟子》,陈引驰讲《老子》和《庄子》,陈正宏讲《史记》,仇鹿鸣讲《世说新语》,汪涌豪讲“唐诗”,侯体健讲“宋词”,姜鹏讲《资治通鉴》,吴震讲《传习录》,郜元宝讲《红楼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你打开经典之门,带你领略3000年人文经典之美。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儒家到道家,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千年不断。自先秦开始,这些经典滋养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这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值得每一个人认真了解和感受。
  • 病玫瑰

    病玫瑰

    《病玫瑰》中,诗人的灵魂翼羽随处翩跹,意象婉如思涛中自由飘荡的飞舟。然而,现代文明对精神家园的攻击,也深深地触动着诗人文爱艺,诗人凝重的视境,通过那些悲天悯人的诗句,传递给读者。
  • 曾文正公家书

    曾文正公家书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大、流传广的作品。首现于1879年,由李瀚章编撰、李鸿章校勘,由传忠书局刊刻传世,本书即以此为蓝本,并把《曾国藩家训》融其中去,针对原书中有疑问、错漏之处予以校正,另外还汲取了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内容更精粹。另外,为了让读者方便阅读,对曾国藩的思想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本书按照曾国藩一生重要的四个时期行了分卷:在京为官时期、镇压太平天国时期、镇压捻军时期和办理天津教案时期。与此同时,本书还附有吃宣统本的《曾国藩日记》,与《曾文正公家书》相呼应。
热门推荐
  • 妖后难驯:战神要霸宠

    妖后难驯:战神要霸宠

    她,是妖界的一代妖后吕靖彤。风华绝代清高自傲的她,却为了一个男人,以一己之力封印了魔尊屠肆。沉睡八百年后的她,历劫归来,所爱之人却不知所踪。从此女儿我自己带,仇我自己报。此情本应长相守,君若无情我便休!“詹景乔,你我纠缠了两世,已经够了,我不想再继续了。”“彤儿,我答应过你。我会宠你护你,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们从头来过。”吕靖彤本以为自己恨透了詹景乔,但等到那人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才发现她只是想要一个解释罢了。
  • 垆边莞草风细细

    垆边莞草风细细

    又遇到了卢谨安!我已经逃到天边了,怎么还会遇到他。苏莞莞,你以为咱们是巧遇?你太天真了!一场蓄谋的重逢,一段恋情的延续。可是!不对!我们拿的不是权谋暖男和小白痴女虐恋情深的剧本吗?怎么才去玩了一次野外拍星星的浪漫,就掉到了这个不知是何年何月的无人区?从此,全能男友和畜牧女神,驾着越野车,一路种田发家。
  • 聚焦中国新改革

    聚焦中国新改革

    本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全面深化改革的不同领域深度解读中国新一轮改革,既有部委访谈,又有媒体评论和专家解读,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理论参考。
  • 新哥感悟

    新哥感悟

    本书是本人日常的所思所悟,有感而发。有时间将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岁月会见证的。时光流逝得真快,我们都应该珍惜时光。好好利用自己业余闲暇的时光,记录岁月的符号。
  • 汽油生活

    汽油生活

    望月良夫有一辆绿色的马自达德米欧,某日巧遇搭车客,竟是大明星荒木翠。良夫喜滋滋地送了一趟明星,还没来得及到处炫耀,就得知荒木翠当晚惨遭车祸身亡,同车的是她的出轨情夫。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八卦,这起惨剧因为涉及明星私情而成为热议话题;哪里有人类,哪里就充满愚蠢,其实搞了半天,人类根本没弄明白事件的真相!这起车祸惨案另有隐情,这在汽车圈早已是“车尽皆知”的了,望月家的爱车小绿多想把真相告诉主人,急得雨刷都要摆动起来了!所以不要小瞧车哦,给一点汽油,他们就能rock the world!
  • 美国拾零

    美国拾零

    本书不是一本当下常见的走马观花的异国风情的游记,也不是对美国历史与现实自以为是的直白而沉重的评论和陈述。这是对美国普通生活场景与日常人情冷暖,以及若有所思的朝花夕拾。
  • 我的妹妹都是大明星

    我的妹妹都是大明星

    内容简介:为了能赚到钱,李岩成了婚庆公司的一名化妆师,参加了无数的婚礼,见证了很多神奇的婚礼现场。“李岩,活跃气氛的歌手有事来不了,你今天得上台救急下。”“额,那我上去唱一首。”于是,李岩上台唱了一首。“我说李岩,本来今天婚礼上的氛围还挺好,新郎新娘相视而笑,很幸福,你这刚唱完不到半个小时,新娘子竟然跟着新郎的叔叔跑了。”“你这真特么是神曲啊。”“我,我,新娘子跑了和我唱歌什么关系。”“那你上网看看吧,你这首歌已经被网友封为婚礼神曲了。”--------穿越到平行世界的李岩,发现自己有三个妹妹。这是一个把妹妹们捧上娱乐圈巅峰的故事。创建艺人学院,培养艺人出道,还有什么比做娱乐圈校长最酷的事。
  • 快穿之我是个假主角吧

    快穿之我是个假主角吧

    实不相瞒,这是我穿越后的第一个身体,多金漂亮。系统告诉我,我是主角来着,所以我准备好了为所欲为所欲为……结果猥琐、欲为?谁告诉我现在是什么情况?我又被骗钱了?我又被逆袭配角儿杀掉了!你这是古代了,我现代知识为啥子不顶用了?武侠大师为什么不把功夫传给我还要宰了我?……我一定是个假主角儿吧!
  • 战神王爷的吃货妻

    战神王爷的吃货妻

    帝都人人皆知她是一个草包,打架斗殴,无恶不作,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一朝翻身,她一跃成为高高在上的战神王妃,一改从前的刁蛮任性,学习琴棋书画,带兵打仗保家卫国,成为了百信心目中另一个战神。
  • 异武江湖纪

    异武江湖纪

    安稳了许久的天下,渐渐变得躁动不安。各方势力都摩拳擦掌,蠢蠢欲动。一位从偏远苦寒之地走出来的少年,有幸受到高人指点,看他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搅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