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200000023

第23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很多优秀企业家身上,我们能看到某种近乎于偏执的精神。有的人对技术情有独钟,热衷于产品创新,比如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和英特尔的戈登·摩尔;有的人对未来充满恐惧,危机感促使他们时刻保持警惕,关注着周围环境的点滴变化,比如英特尔的安迪·格罗夫和华为的任正非。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危机感,任正非才能敏锐地察觉到IT危机的来临,以《华为的冬天》向华为人和中国企业发出了警告。

每天想的都是失败

安迪·格罗夫认为,面对不可预知而快节奏的未来世界,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任正非也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我所有的恰恰是危机感,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存活下去。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怎样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也是历史规律。”

这种接近偏执的危机哲学,让英特尔和华为有惊无险地渡过了一个个危机,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成了竞争对手的噩梦。

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危机意识,这么评价并不是一种贬低,而是一种基于历史的客观评述。

通常来说,危机意识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跨国巨头们也是经过多次危机后,才慢慢培养起惊人的危机感,以保证自己能在危机来临前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

对中国企业来说,从改革开放算起,就算是最早一批成立的企业,也不过34个年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培养成跨国企业上百年才形成的危机意识,是一种强求。而且,在这34年中,中国并没有经历过特大的危机。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市场冲击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2003年的“非典”的影响,世界三大经济组织都认为不应夸大“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实际上,当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了10%,可见“非典”的影响并不大。

而感受更深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或许才是中国企业遭遇的第一次危机。

因此,在2008年之前,中国企业并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当然也不可能形成普遍意义上的危机意识。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任正非说:“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该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这番话对中国企业界来说是振聋发聩的。很多国有企业的老板都警觉起来,他们完全相信任正非关于危机并不遥远而且一定会到来的判断。邮电部门的老总们也都诚惶诚恐起来,将任正非的讲话打印出来,发到每一位员工手中,让大家学习,写心得,希望将危机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员工心中。

于是,企业界将《华为的冬天》看做中国危机战略的开山之作。因为有了任正非的警告,很多企业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2002年下半年,电信运营商普遍收缩了战线,并且缩减了2003年的预算。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华为的冬天》拯救了一大批中国企业。

打破淤泥沉淀层

很多时候,危机本身并不可怕,但由于人们在危机面前乱了分寸,由天灾引发了人祸,这才是危机产生危害的根本。

审视那些在危机中崩溃的企业,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企业畏惧危机,从而被随之而来的人祸击倒。危机来临前,任正非也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一旦危机真正到来,他又会振作起来,将危机消弭于无形。

在《北国之春》一文中,任正非指出,由于公司短暂的成功,员工暂时的待遇比较高,由此滋生了许多明哲保身的干部。在任正非看来,这样的人形成了公司的“淤泥沉淀层”。

在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这样的沉淀层似乎危害不大,而当危机来临时,沉淀层的存在却是致命的。

任正非如此解释他的淤泥沉淀层理论:“现在华为是一家发展很快的公司,但总有一天是要沉淀的。长江大浪推着走的时候,长江边上的沙子都洗得没有泥,干干净净的。但是,你们会发现水流得非常慢的地方就充满了淤泥,下面同样是沙子。因为有了淤泥,水就流得更慢了,由于更慢了,就沉淀了更多淤泥。华为公司有一天也会充满淤泥,那时候公司就开始走向死亡了。”

针对这种现象,任正非认为,为了使淤泥永远不产生,华为要加强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循环和流动,在考核评价中确定对人的价值评价。只有通过严格的考评制度,运用制度化的程序,刺激员工积极行动起来,才能打破沉淀层,帮助企业渡过危机。

任正非的观点得到了新员工的响应,一位员工在某网站论坛写道:“老员工还不让位,那几万新员工何时才能出头?老员工个个都身家数百万元,房子三四套,每年还拿几十万元的年终奖,再加上几十万元的股票,钱多得花不完。可怜我们这些新来的人员,技术、工作能力一点不含糊,却没有机会升上去。”

这位员工的说法或许有点偏激,但现实中的确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在企业做大后,通常都会有一批功臣获得了管理实权和物质利益,却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这些人的存在,既不能为公司再创造利益,又堵塞了优秀人才的进入和升迁通道。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权益保护层,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要想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就必须打破这种权益保护,促使人力资源队伍有效地循环起来。而打破权益保护的利器,就是引入绩效考核,实施末位淘汰。

在21世纪初的IT危机中,华为全面实施末位淘汰制,彻底打破了“淤泥沉淀层”,从而使得华为渡过了危机,安然上岸。

逆势扩张打造“节点”

对待敌人要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对待危机,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在战略上重视,在战术上藐视。也就是说,在危机来临前,我们在战略上要保持重视,提高警惕;而当危机来临时,我们要在战术上藐视,不能被危机压倒。

其实,危机很多时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契机。

1战略转折点

“危机”一词的组合颇有深意,“危”指危险,而“机”意味着机遇。这就表明,当企业面对危机时,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危险,处理好了则会迎来机会。

格罗夫认为,危机通常意味着企业战略转折点的来临,只要处理得当,不仅意味着危险和挑战,同样意味着机遇和战略转折点。

具有完善危机战略体系的公司,能够妥善处理突如其来的危机,不仅可以消除危机可能带来的恶果,而且能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迎来企业发展的战略转折点。就像英特尔处理芯片危机一样,获得了十倍速的发展。

考察那些优秀企业发迹的过程会发现,新兴企业实现对老企业的赶超,通常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产业的升级换代,二是危机来临的时候。

危机来临时会让大部分企业失去分寸,新兴企业只要把握机会,就能实现逆势扩张,实现在危机中赶超。

中国企业应该吸取日本优秀企业应对危机的经验,改变对待危机的态度,让危机成为企业腾飞的契机。

2逆势扩张

面对危机,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收缩战略。

中国企业对待危机的态度大都是消极的,视危机如洪水猛兽。危机来临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危机来临时,将防守当做唯一选择。这种被动挨打的战略选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战略实施。

反观日本企业,尤其是日本大企业,对危机的认识惊人的一致。它们对待危机的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视危机为机会,屡屡在危机中实现企业的飞跃。

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在中国演讲时说:“企业的发展就像竹子的成长,克服萧条,就好比长出一个竹子的‘节’。经济繁荣时,企业只考虑成长,没有‘节’,体质脆弱。但在克服了各种各样的萧条后,就形成了多个‘节’,这些‘节’才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支撑,让企业日益强大坚韧。因此,萧条就是企业成长的机会。”

稻盛和夫的这次演讲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他对待危机的态度在日本企业家中具有代表性。在这方面,华为做得也很不错。

2001年前后,在国际通信产业的冬天里,国内电信市场也是寒意森然。然而,华为并没有被冬天所桎梏,依然不屈不挠地加快市场拓展。面对逆境,华为选择了逆势扩张。

华为的这种战略选择,曾遭到业界的抨击,甚至不少华为人也提出了反对意见。《走出华为》的作者汤圣平,作为曾经的华为人,在书中痛心疾首:“华为不仅没有预言冬天的来临,相反,在冬天已经来临的时候,华为却把本该比别人过个更温暖的冬天的棉衣也脱去了。”

这些反对意见虽然甚嚣尘上,却并没有影响华为的动作。1999年至2000年将近两年的时间内,正是华为历史上发展迅猛的时期。

为了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2000年下半年,华为人力资源部门开展了大规模的招聘活动。据统计,华为派出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招聘队伍,在全国著名的大学内开展了成百上千场招聘会和招聘报告,向10000名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发送了接收函,充分展现了华为的野心和乐观态度。

当时,很多通信企业已经为面临的严峻形势急火攻心,有不少已经开始实施裁员计划。

实际上,2000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几乎所有通信企业的销售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

在这种情形下,华为选择继续扩张,虽然最终招聘到的只有5000人,但规模已经非常惊人。

人员到位后,华为开始拓展研发领域,将大部分新招聘的科研人员安排在高端路由器和无线通信网络领域。

这两个领域一直为国际巨头所垄断,产品价格高,利润空间大。更重要的是,华为海外拓展计划,希望就寄托在高端路由器和无线通信产品上。

按照华为的规划,这两个领域的产品价格高,利润空间很大,有利于采取低价策略打入海外市场,压缩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从而弥补国内市场的损失,保证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华为的逆市扩张虽然遭到多方苛责,但正是这种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扩张战略,让华为用最短的时间渡过了“冬天”,并在竞争对手实施战略收缩的时候趁机攻城略地,不仅巩固了国内市场,而且在海外市场也赢得了地位,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春天来临时,华为才有条件一飞冲天。

同类推荐
  • 瞬间读懂顾客心理学

    瞬间读懂顾客心理学

    为什么顾客会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为什么顾客会最终相信你这位陌生人?为什么顾客会改变初衷而被你说服?为什么顾客会最终作出购买产品的决定?为什么顾客会改变主意选择其他产品?……知人难,知人心更难。对于销售人员而言,更可以说是“千难万难”。纵观那些成功的销售人员,他们必定是懂得顾客心理的人。而那些业绩辉煌的销售人员,也必定是那种能在极短时间内准确把握顾客心理的人。
  • 开店必赚72招

    开店必赚72招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厌倦了朝九晚五生活的上班族,不妨开店去!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不想再做上下级之间“夹心饼干”的部门经理,不妨开店去!如果你是一个刚走向社会,但早就有创业志向的大学毕业生,不妨开店去!如果你是一个赋闲在家,但仍雄心不减当年的退休者,不妨开店去!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任何阅历,且求职无门的失意者,同样,不妨开店去!
  • 中层主管枕边书

    中层主管枕边书

    本书从中层主管这个角度出发,详细地论述了中层主管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问题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 创新之神李健熙的思考方式:李健熙成功的木鸡哲学

    创新之神李健熙的思考方式:李健熙成功的木鸡哲学

    三星在李健熙的改革下,仅花12年就跻身全球前20大最有价值的品牌;企业的收益增加了66倍;品牌价值超过160亿美元……本书讲述了李健熙的人生智慧与管理理论,并全面而详细地剖析了他在个人成长、为人处事、企业经营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试图为读者找到企业经营的要诀。本书结合崭新的人生智慧和前沿的管理理论,全面而详细地剖析了李健熙在个人成长、为人处世、企业经营和工作生活等多诸方面成功经验,试图为读者找到入山之门径,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 推销要懂心理学

    推销要懂心理学

    《推销要懂心理学》推销这个工作,进门容易生存难,所有的公司对推销员实行的都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就不得的工资制度。如果你没有学会相应的推销技能,就很难完成公司的考核,如果没有业绩,就拿不到佣金,离被辞退也就不远了!
热门推荐
  • 武道巨擘

    武道巨擘

    人有九极,武分九境,天地异变,武者复苏!少年顾墨尘偶得蛮荒龙坠,从此踏足武道,一步步走偏,成为……武道大魔头!
  • 相别

    相别

    于飞是一个穷苦人家的男孩子,长得英俊潇洒;方如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女孩子,长得也是楚楚动人。他们一见钟情,相处有很多笑料。但是,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 镶嵌

    镶嵌

    伊小小得知麦医生将与她们一起生活后,出现长久的沉默。她望望墙壁又望望窗外,窗外明亮的日光刺得她眼泪流了出来。伊小小十分表演化地用手指沾沾眼角,弓着背,走进自己房间。仕红知道,自己又要被女儿咒上一两个小时,什么离家后再不回来,什么仕红老死她也不管她。这样的咒骂已经延续很多年,话里不夹带生殖器已经让仕红知足了,她养的孩子至少比她爸文明点儿,这已经足对前夫的胜利了。仕红没作声。
  • 和未婚夫相爱相杀

    和未婚夫相爱相杀

    纪乐刚和时野分手,第二天就传来他们要订婚的消息…逗她呢,,,
  • 忆平泉杂咏 忆春耕

    忆平泉杂咏 忆春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末之生存危机

    明末之生存危机

    倒霉重生在明末乱世,乱世人不如狗,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庆幸自带文武全才属性,孙铭被迫上演乱世生存危机,为毛还有拯救秦淮八艳的任务?不想当种马,只是……
  • 骚土

    骚土

    老村的长篇小说《骚土》讲述的是鄢崮村在“文革”初起时的故事,以揶揄式的笔调、喜剧化的风格,对农村生活作了描写:季工作组进入鄢崮村,他煞有介事地指手画脚,句句不离“阶级斗争”,俨然是一部不食人间烟火的政治机器;而那些整天围着这位“钦差”团团转的叶支书、吕连长等,个个奴颜婢膝……作者用一个个《阿Q正传》式的情节,让读者在漫画式的人物形象中看到他们可笑而又卑微的灵魂。
  • 蛇妖青离

    蛇妖青离

    目睹了父母人妖殊途的一场苦恋,青离对情之一事唯恐避之不及。虽定下心来不去触碰,可冥冥中早有安排,在他遇到毕落后,才理解父亲所说的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为何意。
  • 妙啊

    妙啊

    一只与众不同的猫--水晶,自称智商高过人类,是猫中的思想者.想要知道它眼中的世界与我们人眼中的世界有什么不同吗?想要知道它的猫生吗?"盘起你的两个爪子,认真听我慢慢道来吧."
  • 天道神痕

    天道神痕

    老天你玩我!刚出生老天就跟卜辰枫开了第一个玩笑。丹田莫有,筋脉皆断。万年难遇的练武废材。那好吧,我心态好,本神棍不计较。好歹我还是命运古族的少族长,即使不习武,好好混个饭吃,混个漂亮媳妇过日子,照样自在。老天又开了第二个玩笑。族长失踪,族中夺势。幼小的卜辰枫被迫下界,当起了算命小乞丐。诶,算命也行呀。可是现在这神棍行业不好当呀!竞争激烈呀!那中年大汉贴个胡子,装个瞎,人一堆一堆的往那跑。而拥有命运道法的我,竟然卑微守着冷板凳?卜辰枫越想越气……Q群:74725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