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85200000001

第1章

来源:《清明》1998年第01期

栏目:大特写

最近半年之内,我两度访台,对于忠孝东路的繁华、中央新村的幽静,以及仁爱路上亭亭如盖的椰树绿荫,那份新鲜的感受已变得亲切而熟悉了。无论坐在中央大学的讲台上,还是倘佯在东海大学黄昏的校园里,抑或在“阿门”的祈祷声中与卫理女中的花季少女们共进午餐,我从未有过生疏之感。而充溢在心头的,总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毫无疑问,这座太平洋上的绿色小岛是丰饶富裕的。穿大街走小巷,沿逶迤的东海岸拾取藏在白沙中的贝壳,我从未邂逅过一个衣衫褴褛的乞者。不止一次地,我听见台湾女作家陈若曦说:“台湾有个地方好过西方世界——西方世界即使遍地黄金,却是死的,冷冰冰的;而那里到处是绿树和鸟语花香,那里有充分的自由和丰富的物质,尤其是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快乐……”对此我报以理解的微笑,但心底的疑窦,却仍顽强地冒了出来:难道台湾真有“一方净土”可言?那些穿梭于台北街头的摩托骑手,可以忽略保命的头盔却决不忘记以一只花花的口罩来抵御废气尘埃的污染。国外甚至有人说这个漂亮炫目的绿岛是“贪婪之岛”,说这儿的人“钱淹眼目”。作为血脉相连的同胞,我并不愿听到这样的评论,但是我想这也许并非无稽之谈。固然,在我们大陆,在这社会的转型期,弊病也不少,但媒介上强劲的主旋律总是压倒了一切的,要觅不和谐之音好像难上加难;而在台湾,变奏曲随处唱,不和谐之音哪里都有。只要有兴趣,每晚打开电视,就可以听到大作家李敖整整一小时的骂声,骂天骂地骂政府……不但媒体的慷慨可敬,骂声里也还是有些内容的吧。只是那“一方净土”,我还是不知何处可觅。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八日——当日历翻到这一页时,我并未感到与已逝的那些日子有什么不同——只是这一天,开始得有些忙乱。我本是应中央大学之邀来台的,现在中央大学的工作已经结束,东道主安排我今天赴花莲慈济医学院讲我自己的小说。讲课的时间定在下午两点半,我乘中午的飞机离开台北。本是紧凑而从容的安排,岂料飞机晚点,我惊魂甫定赶到教室,一屋子的人都已坐好了,迟到足有五分钟。好在自知不善讲,早已备有详细的讲稿,不致因心慌而生乱。令我稀奇的是坐在后排的人中,竟还有身着灰袍、头顶光光的女尼!并且她们还站起来提了问题。

粗心的我这才琢磨起医学院的名称来:“慈济”——这个词显然透着一种浓浓的宗教意味——确切地说,是佛教的意味。难道这个医学院是什么佛教协会办的吗?

想了想,觉得不可能。世上好像只有基督教才建医院办学校;佛教最多造个庙,塑几尊偶像,可让人对着烧香磕头,最后敛些钱财罢了。

悄悄打开日程表,发现今晚下榻在“慈济精舍”——不是宾馆也不是什么招待所,而是“精舍”。据我所知,释迦牟尼时代有过“竹林精舍”,只有出家人的住处才称“精舍”呀!

把心底的疑窦托出,陪同我来此的陈若曦先生告诉我:慈济医学院由佛教慈济功德会主办,而慈济功德会,则由证严法师主持。

终于证实了。我点点头,又道:“你说的证严法师,好像很了不起——这所医学院,好大好漂亮哦!”

听我这么说,爽朗的陈若曦笑了:“岂止医学院,还有医院和护士专科学校呢。明天我们都要去参观的。”

“一个女……法师,有这样大的事业!”我从心底发出了赞叹,“而且这一切似乎跟传统意义的佛教,有点不一样吧?”

“很不一样!”若曦大姐自豪地说,“至于怎么个不一样法,你在这里住上两天,就会明白了。我可以告诉你,佛教慈济功德会的分会,遍布全世界。可以说,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慈济人。在台湾,每十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慈济功德会的会员。连我也是会员呢!”

我睁大眼睛瞪着她:“当会员领工资吗?”

“不!”她坚决地摇头。

“那么——”我想了想,不由得又问:“当会员,有什么好处吗?”

“当然有啦!”她含笑回答,“这好处,我终生受用不尽。”

“有那么多好处?”我信以为真,“多么令人羡慕呀!”

我眼巴巴等着她细说“好处”。她不慌不忙地接着说下去:“会员每月都要捐款。比如我吧,每月捐一千元——当然,这是比较少的。我不是委员,委员每月要捐好几万。同时,会员要积功德,做善事,随时准备为功德会服务,为社会服务,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

“你说的,不都是奉献吗?”我叫起来,“哪有什么好处?”

“因为这奉献,我变得无比快乐;我心境平和,以宽容之心待人,不再为一些身外之物而烦恼,每一天都活得非常开心。难道这不是最大的获得、最大的好处吗?”她依然笑吟吟的,却是反驳着我。

我愣了一下,继而感到,心的深处,有一根深隐的弦被轻轻拨动。记得好多年前,我从上海去深入生活的郊县嘉定。在62路公交车上,一对衣衫褴褛的母女紧挨着我。我犹豫了一下,让女孩挤在我身边坐下。那母亲向我道谢,一开口,我便听出了她的口音,突然激动起来:“你是从安徽来的?安徽凤阳?”

她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测。一点不错,这对母女正是从那里来。不过她们是逃荒要饭而来,并非为了走亲戚什么的。饥寒写在孩子脏污的小脸上,写在母亲黯淡的眼神里,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我的眼前立刻出现了低缓的黄土丘陵,寒风中瑟缩的芭根草……

我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生命中最灿烂的青春年华;为着无钱买车票回上海探亲,我曾在半夜时分去扒煤车,飞扬的煤屑扑打我的脸,如命运的皮鞭抽打我……我不由得问:“你们这是去真如火车站?要回家去吧?是坐火车吗?”

“快过年了,咋不想家呀!”妇女垂下脑袋,“不过,我只讨到一些旧衣服,没钱买票,打算带孩子扒货车,看能不能……”

“不,不能!”我毅然打断了她,心想,“这么小的孩子是经不住‘命运’的鞭打的。”我翻遍自己的口袋,把几十元钱塞到她手里。这差不多是我当时一个月的全部工资,足够她买回家的票再加上吃饭了。

当然,我并未忘记给自己留下几角车钱,因为62路在绿杨桥停站,我还得转乘北嘉线去嘉定。奇怪的是在车站等车时,突然发现自己身无分文了,也许是刚才的疏忽所造成的。这类小小的错误我常犯,不足为奇;而纠正这个错误,却不得不花一番力气。我必须用自己的两只脚沿长长的公路走回去,起码得走二、三个小时。若在平时,我会怨天尤人,可这一刻,我的心如雨后清新的蓝天,晶莹明亮得没有一丝云翳。我轻快地向前走去,看缕缕晚霞如变幻的旗帜在西天飞扬,看圆圆的池塘似怒放的莲花在大地心中吐蕊……天渐渐黑了,星星在湛蓝的天幕上闪烁。我伸出手去,觉得能把它们一颗颗摘下。我蹦蹦跳跳像个孩子。我已经很久很久没这么高兴了——那些日子我处境艰难,偌大城市没有我的安身之处,偌大文坛容不得我。然而此时此刻,我看见了比我更加不幸的人,我发现了我还有能力帮助别人。我想我一定还能开拓美好的未来。我感谢这对流浪的母女给了我自信、勇气和力量,感谢她们给了我至高无上的快乐。当我肌肠辘辘回到自己那间冷冷清清的临时借居的小屋时,眼前显现的,竟是绿色的车厢里,那一对陌生的母女相依相偎,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盒饭,于是快乐如泉流再一次激荡我的身心。

然而曾几何时,这样的快乐已如清泉被污染,难以泛起透明的浪花了。我常在街头见到乞丐,也常往他们的手里扔下硬币。但这只是习惯的动作而已,决无更深的意义。我再没有倾囊而出相助过一个人。因为有人说,乞者太多了,这是社会的责任,决非我们个人的能力所能挽救;也有人说,这些要饭的,十有八九是假装,他们靠乞讨而发财,施舍只能助长不劳而获的恶习……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人罩上了假面,心的盔甲越来越厚,慈悲变得可笑,喜舍犹如弱智的同义……我为此不甘;我只能在心中徒然地挣扎

而这一刻,淡忘的往事在若曦大姐不徐不疾、娓娓道来的话语里复苏。我好像又看到了那一天,我脚下的公路——它泛着淡淡白光在星月的映照下延伸,曲曲折折,时断时续,穿过重重叠叠的尘埃在我面前闪现,似乎在向我启示着什么。我迷离恍惚地举步向前,心里充满着莫名而焦渴的希翼。我好像想唱一支歌,但不知应谱什么样的曲子。

“阿弥陀佛!”突然间,似甘霖普降,如春风沐面,我被一片柔婉的慈音包围,定睛望去,发现自己正沿着光滑的走廊,向医学院的大礼堂走去。而迎面过来的几位身着藏青色旗袍的女士,正向我们合十行礼。我跟他们素不相识,可从她们唇角洋溢的微笑、眸中流露的眼神来看,好像我是她们的一个姐妹。那样温馨的情谊使我慌乱得不知如何是好,转脸一望,陈若曦已颈项微垂,双手合十,自自然然地念着“阿弥陀佛”在回礼了。我也想学样,却十分别扭,正在犹豫间,又见十多位男士迎面而来。他们身着一色的藏青西装,领带系得一丝不苟,却也一样地面带微笑,双手合十,向我这个陌生的女子口称“阿弥陀佛”亲切问候,仿佛他们是我的手足兄弟。

在前所未有的愉悦中,我们步入大礼堂,与医学院的师生共进晚餐。今晚有个联欢会,晚餐采取自助餐的形式,让大家边吃边看节目。

礼堂很大,但并不豪华,屋顶甚至还裸露着灰白色的水泥,不知这是尚未装修完毕还是崇尚返朴归真的现代装饰。而粗糙的水泥柱下,盈盈飘荡着的是无数彩色的气球,那么圆满那么鲜艳,像富有生命力的笑靥一样,闪着喜融融的光彩。我端了盘子去取食,周围全是一张张年轻健康、青春洋溢的脸。他(她)们身着藏青色的校服,静悄悄地走来走去。每当我的目光与他(她)们中间任何一位相遇时,便会看到一个心无芥蒂的、天真热情的微笑。面对这样的微笑,久违的欢乐像富有灵气的一头小鹿,一下一下撞击着我的心扉。我也笑了——笑得真诚,笑得自然,笑得单纯而明亮。我觉得,今夜,将在这里举行的并非一场普通的学生联欢,而是一次世界性的微笑大聚会。所有的微笑都来到这里,今生今世,我欠别人和别人欠我的——都在此相见相聚,心与心对视而笑。

我笑着,很想唱支歌;但我一向发音不准,而且心里没谱。我不知如何张口。大学生的表演:吉他弹唱、流行歌曲,歌唱青春歌唱爱……与一切时尚似乎并无区别。但注目这番歌舞的,不仅有台下的观众,还有台上的释迦牟尼,慈颜展露出悲悯的微笑,巨大的“卐”字佛号放射着光辉。好像佛已经来到了人间,来到了每一个平常人的平常心中,只是我依然在期待着什么。

期待什么呢?我不知道。听说证严法师今晚会来,我几次翘首举目,想要一睹她的丰采,但一直未见动静,便怪自己痴:见又如何?即便有一天想割断尘缘,隔着茫茫海峡,也不可能跑到这里来出家的呀!

报幕员在报下一个节目:《阿爸牵水牛》。

听这个名字,就晓得是一首童谣,一首地道的台湾乡村童谣。十几个少男少女手拉着手,在朴素明快的节奏中载歌载舞,跳了一遍又一遍。老院长、老教授,一个个被叫上了台。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以做学问的专注认真,一丝不苟地拍手、转身,左跳、右跳。好几台录影机从各个角度播放着他们返老还童的表演……我捧腹大笑。笑着,笑着,也被人推上了台。从未听过这支歌,也从未跳过这样的舞,但不到一分钟,音乐便自自然然地从跳动的肢体流出。我好像嗅到了雨后青草的气息,新翻泥土的清香;我好像见到了炊烟、野花、晶亮的露水珠。人类初始的欢乐,汇成金色的海洋,浸润我虚掷的生命。我旋转着,跳跃着,抱紧一段无求的希望,张开一双渴盼的双臂。我试图寻觅我曾经遗失的,我期盼获得我不曾获得的。啊,在哪里万物生生不灭?在哪里宇宙无有际涯?哪里有永恒的真理?哪里有永生的灵魂……

汗水湿透了我的脊背,乱发披散在我的额前。就在我猝不及防的时候,像莲花从对岸飘移而来,空气里已弥漫着馨香;像船儿驶向大海,波浪已悠然荡开——突然间,证严法师在台上出现了:她不施脂粉,没有华服,更无鸣道的鼓乐;但她端庄、优美,轻柔的莲步,简朴的灰袍,发丝削尽却轮廓清秀的脸上有着月光般的宁静和皎洁。像夜鸟飞向归巢,像稻穗因饱满而下垂,所有的人向她合十膜拜。而我却直挺挺地站着,我只觉得她那贮满了大慈大悲大智慧的眸光,像闪电一样穿透了我的灵魂。突然间,泪水如夏天的急雨,哗哗地从我的眼中流出。

同类推荐
  • 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

    6月26日晚上我坐在马桶上发现自己“见红”了。那三种围产期医生一再强调的产前征兆——见红、肚子痛和早破水,医生说也不绝对只是这三种,但只要出现这三种之一就绝对是要生了。想来一定是刚刚晚饭后的长距离散步刺激加上离预产期的临近吧。我隔着厕所向卧室喊已上床休息的东东。时间已是晚上十点。会不会马上生?要不要立刻去医院?毕竟是两个初为父母的人,对于在惧怕中等待了九个月的这一刻的突然降临自然是惊慌失措的,想想还是先通过电话向医生询问。离预产期尚有九天,医生说不能排除很快就生的可能,建议我们立刻来医院。
  • 张爱玲小说集(全集)

    张爱玲小说集(全集)

    张爱玲经典小说集包括: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怨女》,两部长篇小说《半生缘》《小团圆》。
  • 父亲死因的两种版本

    父亲死因的两种版本

    2002年的春节刚过,还没出正月,我爸死了。离我过生日还有三天。我爸答应我,在我十八岁生日这天,他会送我美国海军陆战队的Zippo打火机。他说那是我的成人礼物。之前我抽烟被我爸抓住,会揍我个半死,他说抽烟这事,十八岁之前如果做,就得往死了揍。十八岁之后,只要不是烟鬼,大家在一起抽烟显得浑和。我爸在我差三天过生日时死了。我的十八岁成人礼物没了。我的Zippo没了。2死亡的两个版本我爸的死亡,有两个版本。
  • 混沌世界

    混沌世界

    《混沌世界》汇集了作家赵本夫历年的中长篇小说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混沌世界》,中篇小说《在寂静的河道上》《杂木林的呼唤》《林楠子》等。
  • 左手婚姻

    左手婚姻

    她有过爱情,有过婚姻,也有过寂寞,这三样东西都让她刻骨铭心,她只是在刹那间顿悟:既然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幻化成寂寞,那么,就让寂寞相伴终身吧!
热门推荐
  • 如何活过100岁

    如何活过100岁

    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经济条件都大为改善,稍加注重科学养生之道,活八九十岁也不算“古来稀”,年过百岁也不是天方夜谭。关键是你想不想活一百岁,要不要活一百岁,敢不敢活一百岁。只要深得养生精髓,把目标定在一百岁也不算出格。为什么?因为人的理论寿命要比这长得多。将来如何轻松活过100岁,做个惬意的老寿星呢?《怎样活过100岁》从近百位长寿老人的饮食、运动、心态、环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借鉴《本草纲目》等传统医学精髓,以及国内外较前沿的科学养生保健方法,梳理了百岁老人历经实践验证的养生之道,将其浓缩为简单实用的长寿秘籍。内容全面,方法实用,观点权威,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存,是居家必备的养生保健全书。
  • Gone With The Wind

    Gone With The Wi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

    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人间词话精编

    人间词话精编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扛鼎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书选用了王国维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阐述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
  • 南风轻起我只爱你

    南风轻起我只爱你

    豪门千金,为爱舍弃一切,可换来的是什么?
  • 青叶事务所

    青叶事务所

    我叫林奇,在拆迁办工作,今年年初的时候负责一个旧小区的拆迁。小区中有一住户,门口挂着“青叶灵异事务所”的古怪牌子,屋子被改造成了办公室,废弃多时,积满了灰尘。在办公室的档案柜中,整齐陈列着大量文件和资料。我好奇之下,将之整理,发现了一个藏在现世下怪诞又恐怖的世界。档案中记载的事件也逐渐出现在了我的生活中……☆☆☆☆☆读者群:157446947☆☆☆☆☆
  • 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女职工疾病预防手册

    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女职工疾病预防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武灭仙魔

    武灭仙魔

    浑噩的浊世,如一潭死水,侠义不在,人心不古,出生于毫末的少年,卑微如蝼蚁,以满腔热血搅动这世间的风云,拳破仙佛,毒灭神魔,武道不死,浩然长存!
  • 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

    造就一流员工的职场培训读本。优秀的人找方法,平庸的人找借口。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会解决问题的人。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思路决定出路,方法总比问题多。阅读本书,让你成为方法高手,做问题的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