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76800000001

第1章 闹灾的海

来源:《章回小说》2016年第02期

栏目:非常经历

公元一九九零年夏天。

五十岁的王长发有条不大不小的木壳船,雇了三名船工下蟹网,逮那种一斤二三两重的盖儿灰肚白的梭子蟹。

梭子蟹味道鲜美,有钱的没钱的都乐意吃,是海鲜里的高档品种。

每天,他们都下五十几块网,蜿蜒几海里。一个潮汐过去(六小时左右)开始拔网,张钳舞剪的梭子蟹便陆续露出水面耍威风。每天的收获都是两千多斤,卖四千多元。挺好的效益!可是,好景不长,受到了一种东西的干扰,最后简直没法干了,不得不停船。

这干扰的东西就是海蜇。

海蜇为腔肠动物,体呈伞盖形,或蘑菇形,通体呈半透明状,大多数为青色、白色或微黄色。

海蜇的繁殖除精卵在体内受精的有性生殖外,其螅状肉体还会生出匍匐根不断形成足囊,横列体会不断裂变成多个碟状体,以无性生殖的方式大量增加自己的数量。这就需要自然条件,光照足,雨水充沛,风平浪静的自然条件持续时间长,它的无性生殖方式便会大大地膨胀,把它形容为“生物原子核”不无道理。

王长发下蟹网的起初发现许多浮游的小白点儿,密密麻麻,在蔚蓝的海水里尤如夜空的繁星,闪烁璀璨。长到公章大的时候看明白了,是海蜇,长到二百瓦灯泡儿大的时候开始糊网,长到碗口大的时候网就没法下了。下上你也拔不上来,全是海蜇,不得不放弃。

王长发就是在放弃了几十块网后才停船的。

停船在家的王长发心里想:毁了,要闹灾呀!就像庄稼闹蝗灾、虫灾一样,今年海里要闹海蜇灾!这么大的密度,长大后还不把海里的鱼虾蟹吃光?吃光了就穷海,穷海船出去就赔钱,赔钱的日子不好过,刚过了几年好日子再受穷,想到这里的他坐卧不安。

坐卧不安的王长发出去动员街坊邻居、老少爷们儿出海灭灾,灭点儿少点儿,净一片海域,保住一方鱼蟹。走了一圈得到一个相反的信息:海蜇也是受保护的鱼苗之一,幼苗期不准捕捞,这是出自国家渔政部门的红头文件,千真万确,毋庸置疑。连捕捞都不准,更甭说是灭灾了,王长发心凉了半截,郁闷的心情更加沉重。

就像刮着北风突换南风一样,郁闷的日子没过上两天,得到了一个令他一百八十度大掉头的喜讯:海蜇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还有消痰润肠,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血压等功效,南方人特喜欢吃。这又使他高兴起来,这说明海蜇能换钱,多,也许是好事,也许今年是个发财年……可是,没人来收购怎么办?没人要再多也没用。干脆自己腌,到深圳广州上海去卖,南方地方大了,还能卖不出去?

这想法促使他往具体去打算:自己腌需要有个地方,对了,趁现在没事,应砌几个池子……于是,他早早地在海边砌了十个水泥池,长三米,宽两米,深一米,他估摸一池子最少腌一万斤,十池十万。同时还立起了两间活动板房,买了盐,是粉碎的带青碴的那种,特咸。

这举措在鲨鱼湾起到了两种反响:一是仿效他建池子的人不少;另一部分人则提出了疑问:自己腌能行吗?弄不好连本赔上!

这担心不是没道理,这里虽然祖辈都是靠海吃饭,可从没出过这么多海蜇,更没人腌过,没干过的事情就有冒险性。人们对王长发砌池子颇有异议。

王长发却不那么顾三想四:不就是个腌吗,有啥难的?会腌咸菜萝卜就不会腌海蜇?他底气十足。

做完了准备工作,这时间也就半月二十日的过去了。

闲下来的王长发驾船出海看看海蜇长多大了。这是条四十马力,长十五米、宽三米,载重一万五六千斤的船,“嘭嘭嘭”向广阔的外海犁去。平静的海面被推起条条涌浪,澎湃跳跃,向两边推卷。跑了十几分钟,开始见海蜇,像早晨的星星,这里一个,那里又一个……长三十多厘米了!海蜇收缩着蓝青青的伞帽,一耸一耸地在水面浮游。

随着船的前进,青蓝的海面上海蜇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无边无际!像跑进了广袤的西瓜地!

“伙计们,快抄捞子吧!”王长发激动得心怦怦跳。“老板,只一把捞子!”

“替换着捞!”

真没想到会长这么快,连工具都没准备,一把捞子还是船上原有撮鱼用的小口径,他们就是用这唯一的小口径捞子,两个多钟头捞满了三舱两甲板。

船吃水到了极限,伙计们都停了手。

船绕圈掉过了头,像一头拖犁杖的老牛,沉闷地径直向加工场奔去。

到岸,王长发第一个跳下船,急步到板房找出鱼筐、抬杠……船离场地四十多米远,中间是一踩陷脚的黄沙,一筐装十几个儿,抬到池子跟前。王长发想,咸菜萝卜得洗,因为有土,海蜇这么干净,直接入池算了。于是,两人抬着直接倒入池子,回手又扬上两锨盐。这样腌行不?王长发心里问,咸菜萝卜就这样腌,海蜇还能腌出花样来?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样简单的操作,这一船他们四人连抬加腌还忙到天亮。

伙计们又困又累,想好好睡一觉。王长发却板着脸说:“出海!”并且迅速拉着了车,挂闸,船屁股泛起沸腾的漩涡,船轻盈地向外海冲去。

只跑了十几分钟,又进入“西瓜地”,海蜇比昨天下午还密、还稠,几乎是一个挨着一个,蓝晶晶的蘑菇体被朝霞映得闪烁生辉,像一颗颗浅蓝色的大宝石在海面浮动。

伙计们都看傻了,都傻站着没人下捞子。“光看海蜇自己上不了船,动手吧!”王长发催促。三名伙计只好把疲累和困乏暂扔到一边,抄起捞子。这是特为捕海蜇而做的大口径捞子,柄儿长兜囊也大,捞起来方便容易。一次能捞三四个,但一人擎不起,需拖到船跟前两人合力才能拔上来。王长发说,“这样并不快,还是一个一个数吧。”于是又改成一个一个往上扔。

小齐扔着扔着停下了,站在那儿发呆。王长发说:“你怎么光站着?”

“老板,我饿得前心贴到后心上了。”

王长发一愣,这才想起,从昨天傍晚吃了顿饭到现在一直汤水未进。人是铁,饭是钢,哪能光干活不吃饭?可,走得急慌,船上没有可吃的东西。王长发只好说:“伙计们忍着点,紧紧裤腰带,一会儿就上岸了。”

小齐往上扔不了啦,只有拖到船舷边,挺挺腰,运上气,用力撅上来,然后再挺挺腰,换口气才能将二十多斤重的海蜇倒进舱。这样的动作忒慢,他实在是太饿了,身上一点力气都没了,不叫强撑着,真想倒下去。难怪他这样没耐力,虚岁刚十八,十七十八力不全,本是上学的年龄,却因父亲有病,经济拮据,不得不千里迢迢从河南来海边打工。

外舷的肖旺要好些,他是三十多岁的人,正当年,再加他有个从临沂老家跟随来的老婆疼爱,随身带着点心。他现在不饿,身上也有力气,可他这人干活很计较,不想比别人多干,见小齐一撅三停,自己也磨蹭起来。船上的另一位伙计是老周,干着司机兼帮舵的营生,是王长发聘请的生产船长,除王长发外,这船他说了算。

老周是忠厚人,老板在和老板不在都一样,给别人干也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现在的他也是又累又饿,但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有耐力,仍不停歇地往上捞。

王长发本人是叫唤的鸟没肉,他是细杆子身条,精瘦的,没多大力气,干活不行,他在船上只是掌舵、动嘴。动嘴的人饿得也轻,因此他疏忽了吃饭。现在见伙计们都饿得没了力气,深悔自己疏忽大意:使唤人不能太狠,太狠了没人伺候你!回去吃饭吧。王长发心里说。

舵机在他手里,他是船上的大掌柜,要回去不用商议别人,于是猛打舵机,船便绕弯掉头。就在船弯转身子横截流的时候,船便挡住了随流游动的海蜇。好家伙!集了堆,压成垛,一个一个大蘑菇体你挤我,我拥你,只差没自己爬上船。

人都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当然也是爱财的。集成堆的海蜇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火起了精神,三把捞子迅猛地抄下去。可谁也拔不上来了,想倒掉一个些歪歪口儿,不但没把海蜇倒出去,反而越进越多,每个人的捞子连拽都拽不动。还是老周的心眼儿快,探出身子,伸长胳膊,把捞子口系上了三根绳,三点比齐,绾一疙瘩,扳过吊杆,挂上吊钩,启动稳车,这样,三四百斤海蜇便轻而易举地上来了。接着再吊第二下,第三下……人只掌握着捞子柄和拽拽兜底,这样,只用了吃顿饭的工夫便满载了。

这一船既省时又省力,还发明了省力的好办法,尽管已经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没休息,尽管饿得前心贴到后心上,但伙计们心里还是愉快的,因为以后有了一个力大臂长的帮手。船到岸王长发先给伙计们买了包子,拎了啤酒。但他自己却吃不进去,他在思虑卸船问题:咋办?再自己卸非把人累死不可。雇人吧,到哪雇,哪里有闲人?到外村,找远离海边的庄稼人,现在正是挂锄的时候,花多少钱也雇,剩几个算几个,一个不剩该雇也得雇!于是,王长发骑上轻骑,一阵风跑,二十余里赶出去了,来到一个被柳树包围的村庄。他顺着一条土道跑进村,看见一帮人在树下聊天,便奔过去。

这帮人,见一骑车人头发蓬乱,两眼发红,一脸倦容,一身腥气地冲来,都诧异地看着他。

“我是来找抬海蜇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抬海蜇?”

“到哪儿抬海蜇?”

“抬什么海蜇?”

“……”

当人们弄明白怎么回事,焦点问题被一位大个子提出来:“怎么个抬法?多少钱一斤?”

“一分。”

“还不够跑腿的。”

“二分。”

“还不够耽误工夫的。”

“三分。”

“还凑合。走吧伙计们,咱们去吧!”大个子身高嗓门儿也高,一声召唤,十五六条庄稼汉都响应。他们搭好对儿,有拿筐的,有带杠的,雇了辆手扶车,“砰砰砰”,颠着跳着跟他来到海边。到了海边王长发才发现还有位女的,挺高的个儿,大眼睛挺精神,和大个子一副抬杠。

“哟——这么多的海蜇,这么大的海蜇,真喜欢人儿的!”这人说着,两手抱起一个,滑溜溜凉森森的挺舒服!玩弄了一会儿便放回筐里,感觉胳膊和肚皮热辣辣地疼痒,用手一挠,立马浮起一层红斑,疼痛感加重,方知这东西不是胖娃娃,不能随便抱,虽是离了水,但蜇人功能仍存留着。

大个子意识到了这一点,上船拾起捞子给伙计们装,他有劲,握住捞子柄,一捞子撮两三个。他的搭档,那位三十七八岁的俊女人也上船协助,她用捞子撮了一个装筐都很费劲,但她挺机灵,看到船后台有个洗脸盆,拿过来两手握住,往海蜇里用力一摁,一只海蜇滑进盆里,“哗”地倒入抬筐,既灵便又快捷。于是,十四人七抬杠,你来我往,船上的海蜇在很快地减少。

被蜇的是位三十多岁的墩实汉子,胳膊和肚皮很快红肿起来,并且奇疼奇痒钻心。但他仍坚持着抬,并且和别人一样,溜满一筐,一百五六十斤,一路小跑,但跑着跑着就坐到沙滩上——他坚持不下去了,一脸痛苦。

“你去找医生看看,打个针,是不是过敏?”王长发说。墩实汉子痛苦地蹙着眉:“大、大哥,我、我没带钱。”王长发大票小票掏出一把:“你要多少?”

“先借我二十。”

墩实汉子离去,大个子立马接替了他的抬杠,使抬筐没有减少,只是装筐的力量薄弱了。大伙儿只有自己装,装满再抬走,这样,减少一人并没有影响进度。

“抬完给我们抬,我们那儿还有一船。”有人说。

“我们那儿也有一船!”

“我们那儿有两船!”

“我们……”

王长发的船没抬完,后面就有五六家船等着他们去抬。大个子小声对伙计们说:“后面不能三分了,得五分,你们看见没,哪有抬的?”这事儿真让大个子看准了,船工们捞海蜇累得筋疲力尽,那还有力气再卸船?跟王长发一样,花多少钱也找人卸。大个子他们由三分长到五分,到下半夜,每个人的力气和精神都从肩膀、两脚在沙窝里艰难的跋涉消耗尽,倒在沙滩上仰面朝天,嘴里念叨:“给多少钱也不抬了,累死了!”话刚说完,又有人过来找,大声吆喝,“给你们六分!”

“不抬!”

“七分!”

“不抬!”

“八分!”

亲——娘!他真添,八分,从船上装到筐里,四十米的路程,过完秤倒下,这一斤八分钱就到手了!一趟,五六分钟,十几块钱就到手了!这比种庄稼土里赚钱太快太容易了!“伙计们勒勒裤腰带干吧!这阵儿不挣钱啥时挣钱?挣了钱咱去下饭馆子!”大个子这一鼓动,伙计们又都来了精神,忘记了饥肠辘辘,忘记了一宿的疲劳,迎着东方天际愈来愈亮的晨曦,又奔向另一条负载沉重的船。

同类推荐
  • 暗杀1905(第2部)

    暗杀1905(第2部)

    1905年,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烈的“暗杀时代”的序幕缓缓拉开: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暗杀部;蔡元培组织光复会从事暗杀活动;陈独秀出任暗杀团幕后策划;甚至文人鲁迅也加入了暗杀团。无论他们信仰什么主义,怀揣什么目的,都企图用这种最古老的暴力方式掌控整个国家的未来。在那些被遮掩的历史中,一名真正决定他人生死的刺客也被时代洪流卷入多起政治暗杀中,成为各方势力制衡的关键:他孤身闯入紫禁城刺杀慈禧,也在东京出任过孙中山的保镖,还曾潜入大牢营救汪精卫,更与吴樾等反清志士结下深厚情谊。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中,他在无数个黑夜,用一次次暗杀行动改变了自己和这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 酒魂

    酒魂

    小说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情纷争,来表述亲子,爱恨之痛。感情的纠葛,在情义之中的轻重,如酒之魂让人迷醉。通篇以酒言情,言人生,言不能言语的悲痛和愤慨。在现实生活中的难分难解,诉说人生历程中的那些不堪回首的曾经,以及灯火颓靡的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将人带入到醉与醒的边缘,撩起现实社会的痛。
  • 宁静的木香镇

    宁静的木香镇

    这年下头一场小雪的时候,尼斯塔和马连娜结婚了。这个婚礼很排场,木香镇的许多商铺掌柜都去祝贺他们。尼斯塔也向木香镇人一样,在户外支起了两个大灶,煎炒烹炸,让镇上的人到他那儿去坐席。谁也想不到,这天萧顿也回来了,他抱了一个旧挂钟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在婚礼上马连娜问他,萧家少爷,你啥时候结婚?萧顿一语惊人,原来在哈尔滨定了一门亲,现在黄了。我想回木香镇找个姑娘,不管她长得美与丑,只要心眼好就行。马连娜说,你没娶我,现在你觉得后悔了吧?萧顿笑着说,不后悔。
  • 猎人突击队1:猎人篇

    猎人突击队1:猎人篇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走投无路之下,“猎人们”仓惶进入那一片远离文明的热带丛林。在一种安全孤立的处境中,一边是精锐的雇佣兵战士,一边是悍不畏死的恐怖分子,最先进的武器、最勇猛的战士、最危险的任务和最残酷的激战,一场你死我活的丛林游击战火爆上演……从此,开始了他们悲壮惨烈、无可奈何的另一种命运。良知和生存——这种痛苦而无奈的生活方式和魂萦梦牵的归国情怀,成为这群流浪金三角的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神灵奇踪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神灵奇踪

    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起源于隋唐时期出现的“说话”(即讲故事)和唐代佛教寺院的俗讲(讲宗教故事)。到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增加,适应...
热门推荐
  • 美色撩人纨绔大小姐

    美色撩人纨绔大小姐

    【本文甜宠,1V1,双洁,不喜慎入!】这是一个很正经的文案:一朝穿越,成为大小姐,奈何爹不疼(假的),娘不爱,庶妹狠毒,这些都不怕,且看林弦思如何凭靠自己在古代活的风生水起不正经的文案:还没想好
  • 我喜欢你有用吗

    我喜欢你有用吗

    在这个小小星球上或许有八十亿条河,以不同的速度各自流淌。河与河之间能发生怎样的故事?在这之前,想不出。现在知道了,是关于一条河想变成一只船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不愿悄悄喜欢你

    不愿悄悄喜欢你

    余俏俏,十六岁,寄住在大伯婶婶家的学渣。某天遇见了风云学长,开始了一段甜甜的故事——初识学长:眼见陆骁微低下头对她笑了一下,小姑娘瞬间慌了神,脱口而出:“他是我男人。”老师们集体静默,陆骁神色不变淡然救场:“不好意思啊,剧透了。”补习时:俏俏抿了抿嘴唇,突然道:“陆骁,我觉得你今天有点怪。”陆骁疑惑,微微侧过脸:“哪里?”俏俏眨眨眼睛,鼻尖和陆先生的侧脸只隔着一条线的距离,道:“怪好看的。”学神伤心时:他摸摸俏俏的头发,道:“我都不知道家在哪里,你怎么带我回去?”俏俏扬起脸,眼神里有繁花盛开,她道:“我有家啊,我把我的家分给你,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愿每一个勇敢的小姑娘,都能遇见一个陆骁学神。
  • 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曹卫东学术文集)

    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曹卫东学术文集)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摆渡人曹卫东学术散文自选集。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沿革史,绘就德国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图景。《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是作者的学术译文合集,涉及形而上学批判、话语政治、文艺理论等,收录了霍克海默、哈贝马斯、伽达默尔、克吕格、巴尔塔萨、罗曼·茵伽登、顾彬等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章。译文难度较大,可见译者译笔矫健,这些文章也为学术界提供了颇具学术价值的成果。
  • 净土简要录

    净土简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畹香医案

    张畹香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之诸天杂货铺

    西游之诸天杂货铺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本杂货铺什么都有,什么都卖,只要你出得起价钱,啪!——“哪来的蚊子?”林飞揉揉脸上肿起来的一个小包,然后看看这片深山老林。“系统,你是不是抽抽了?在这还能有生意上门?”———这是林飞跟一个系统不得不说的故事。
  • 追寻缘

    追寻缘

    第一次:简淼淼你涉嫌一场案件被捕。第二次:简淼淼你涉嫌一场案件被捕。第三次:简淼淼你涉嫌一场案件被捕。......第N次:“简六水!你要逃到什么时候?”“逃到你不抓我的时候。”“好,我不抓你。”
  • 后宫斗之棋逢对手

    后宫斗之棋逢对手

    岸琪面若芙蓉之貌,似牡花之盛开。贤蕙如兰蕙皇后,却惨遭奸妃洪桃之毒手,再有嚣张跋戾之菊妃暗中使计,害死纯良之女腊妃,原来刁蛮如艳妃也变为冰冷性情,本份如莺妃祸及伤残,唯有一枚暗棋(女主岸琪),在宫中如昙花盛开,脱泥藻而涤世。蓝颜神兽饕餮拥帝王之血,抗争魔教,巧被岸琪相救,免一时之难。后宫风起云涌,她是否能够洞若观火,乾坤在握?她让世人知道,一个柔弱的闺阁女子,不止知风月,也知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