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5000000006

第6章 苏轼:后赤壁赋

是这岁年十月之望,步步行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ǎn斜坡。

这年,跟写《前赤壁赋》同一年,宋神宗元丰五年。

“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苏轼到黄州,起初住在寺中,迁到临皋亭,然后在东坡建草堂,于大雪中施工,自署“东坡雪堂”。

东坡和两个熟识的人同行,自雪堂经黄泥坂往临皋。他不称他们为“二友”,他称“二客”,显示彼此的关系。

两游赤壁,都写夜景,都未在文章开始标出夜字,以后逐步深入。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四字一句,快板轻敲。地上有霜反射月光,树上没有浓叶遮蔽月光,月更明,人影更显,境更空旷清幽,一幅秋夜行路光景。文句充满诗意,可谓诗画俱备。

可以想象,三人上路时,月亮还没出来,眼中只见霜露既降,木叶尽脱。走着走着先看见地上有自己的影子,再抬起头来看见明月,于是唱起歌来,边走边唱,层次和前赋相似。

后赋多用四个字的句子,与前赋有异。

已而过了不久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如此良夜何!”怎样面对这么美好的夜晚呢?

起初快乐,但马上心生更高的欲望,有所不足。层次和前赋略同。

望月思饮,已是中国诗人的固定反应。李白诗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韩愈诗云:“有酒不饮奈明何!”赵鼎诗云:“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

因为“月白风清”,这才有如此良夜。“月白风清”,人间少了烟火气,未免教人有些“不胜寒”,倘能有酒有肉,这才没有遗憾。这一段话如果没有“月白风清”一句,人人写得出来,有了“月白风清”,一定要苏轼这样的人才写得出来。

如此良夜应该有酒,如此良夜偏偏没有酒,这在布局上称为阻碍。阻碍不可造成停顿,阻碍是为了转个弯儿发展,“柳暗花明又一村”。白话文学也常常如此。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但是安所得酒乎?”

“顾安所得酒乎?”但是什么地方可以弄到酒呢?

鲈鱼,以松江所产最有名,据说有四个鳃。松江又名吴江,现有的吴淞江到了上海叫苏州河,上海有松江区。“状如松江之鲈”,当然并不是松江鲈,但引起丰富的联想。

现在不但有肴,而且是难得之鱼,而且今天傍晚才捕到,很新鲜。极匮乏中忽然有极丰富。“状如松江之鲈”这一句的作用,可以和上一段的“月白风清”相比。

“薄暮”,捕鱼的最后机会,天黑以后就收工了。“举网”,好像很容易,意外的收获。观察了鱼的形状特征,足见对这条鱼的重视。

阻碍之后,出现转机。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你不时随时之需。”

东坡回到临皋和太太商量晚饭的事,主词省略。东坡结婚三次,这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王夫人,四川眉山人。夫人预藏斗酒,在关键时刻为《赤壁赋》增色,受后世文人称赞,“东坡妇”成为典故。

“斗酒”,“斗”是量器,有大斗小斗。诗人所谓“斗酒”,多半表示有一点酒,可以畅饮一次,容量并不精确。

中国从前的文人不知计划家庭开支,常常缺钱买酒,于是有拔簪买酒待客和卖发买酒待客的贤妇。元微之诗云:“泥他沽酒拔金钗。”有人说世界多灾多难,全赖妇女平时善于储藏,“以待不时之需”,家家度过荒年,如果没有女人,人类早已都饿死了。

直到此处,后赋还是潇洒自在,景美情平。

写出生活的简陋,也可以说是困苦,似乎流露于无意之中。有人说这是坡公的修养,外境已不能转移他的内心。就写作技巧而论,不用形容词,不用惊叹号,没有指示的判断的句子,自自然然使境界现前,有人称为“示现法”,示现是佛家用语,原指菩萨随机缘而出现化身。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曾日月之几何”,“曾”,从上次游赤壁到现在;“日月”,代表昼夜,昼夜代表时间;“几何”,多少?不多,不久。用白话来说,“一共有几天啊”。日月并非星球,几何并非数字,“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江山”也不专指长江和赤壁,隐有人生世事之意。坡翁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定要说“夜半”错了,是“拂晓”;一定要说“夜半”没错,在两点十五分,都很好,也都不是诗人的事情。

写景的句子整齐,似骈;叙事的句子不整齐,似散,充分发挥骈散结合的优势,节奏也因之变化灵活。文章有好几个地方用一连串短句展开,然后用一两个长句将此一小段收束,短句节奏快,长句节奏慢,好像刹车前灭速慢行。例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后继之以“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是也。此中诀窍,今天的白话文学作家仍在香火相传。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都是名句。篆刻家常用来刻成“闲章”,书画家乐于使用。四个短句,无限江山,好像看大师作画,轻巧地移千里于尺幅之中。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极优美地写出极平常的景象,极平常的景象因此极优美。上次七月游赤壁,夏季多雨,江水高涨,江景辽阔;现在十月游赤壁,秋季雨少,水位降低,但大江东去时仍然有澎湃之声。“曾日月之几何”,不过三个月,“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这是“自其变者而观之”吗?后赋比前赋,景有异,文有异,思想情感亦不尽相同。所以东坡在后赋中避免议论,以丰富的意象为特色,提高了象征性。

至此,后赋与前赋完全分开。可以设想,东坡有意分开,作家不可企图“两次插足于同一河流之中”。

予乃摄撩起衣而上,履脚踩巉chán高险岩石,披分开蒙茸rónɡ杂草,踞jù蹲坐虎豹怪石,登虬qiú龙弯曲的树木,攀栖居住鹘ɡǔ凶猛的鸟之危高巢,俯冯夷河神之幽宫长江。盖二客不能从焉。

舍舟登山。上次游江为主,此次登山为主。景为前赋所无,文与前赋有别,两赋这才千古并存,否则有一篇也就够了。

“摄衣”,平时服装不宜登山,东坡赞山似临时乘兴,有性情!时在夜间,东坡又毫无装备,读者先为他的安全提心吊胆,下文读来特别有张力。

一路人迹罕至,只有凶猛的鸟才在此居住。东坡在岩石上、乱草间寻落脚之处,坐在形状凶猛的石头上休息一下,有时得攀树前进,“山高月小”,“断岸千尺”,长江俨然是水神居住的神秘的宫殿。

体会节奏:“履巉岩”云云,接连四句,每句都是三个字,急促紧迫,快板,与山势险峻、夜色恐怖相应,继之以“攀栖鹘之危巢”云云,两句都是六个字,由短转长,由急转缓。末以散文句法“盖二客不能从焉”作小结。

景再变,不似人间,东坡似乎暗喻自己处境恶劣。“盖二客不能从焉”,行到水穷处,万径人踪灭矣。东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些地方,作家不能依赖“直抒胸臆”,要做到弗洛伊德所谓变形伪装。

前贤说,文学作品是写“意象”的,意象,寓意于象,象中有意。作家写出来的是“象”,没写出来的是“意”,读者由已经写出来的部分发现未写出来的部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象,感叹国势衰落、好景不常是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象,当局者迷是“意”。“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据说有禅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象,朱熹认为“天地所存者神,所过者化”是意,所以有人指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诗。

划然破空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啸”,撮口吹出声音,发出高昂悠长的声响,抒散胸中郁闷。岳飞“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三国时代的隐士孙登,月下长啸,裂石穿云,据说跟道家的内功有关系。

在这里,长啸的声音似非东坡发出,可能是兽声或风声。虎啸,风啸,海啸,都用“啸”字。月明夜深,山高风急,水远舟小,本来就没有安全感。“山鸣”,想想“山高月小”。“谷应”,想想水涌,想想“断岸千尺”,想想“俯冯夷之幽宫”,啸声竟能“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可知对东坡震撼之大。啸声得山、谷、风、水相应,文章亦如七窍之石,窍窍相通,呼呼生风。

“二客不能从焉”,写出人与人的疏离,“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写出人与自然的冲突。至此,东坡完全孤立。想想东坡有何等遭遇,这一段描述,或许是东坡大难不死之后、忧患未已之时,恐惧心理之艺术化。前赋无此境界。

反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下山回舟中,和两位客人相聚,但三人再无像前赋那样的交集。船向江中驶去,不预设目标,听其自然,象征东坡的生活态度。

中国读书人幼而学,学儒家,儒家能感化人,但并非人人都可以感化,所以壮而行,用法家。法家以种种手段解决问题,手段未必正当,而且你用法家对人,别人也用法家对你,人力有限,天道难知,日久伤心、亏心,胸中郁结块垒。为求老而安,归入道家或释家。“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可以视为道家的态度矣。

写到这里,后赋文势已尽,倘就此结束,也是一篇很好的小品。但是道家给他更多的想象力,抑而后扬,山外犹有更高山。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黑色裳下身衣服缟白色衣上身衣服,戛jiá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戛然”,金石叩击声。文言拙于状声,鹤鸣与金石声挂钩,形容其不寻常,增加诡异气氛。鹤,道家的动物。鹤身上白下黑,太极图的颜色。此时二客犹在舟中,三人无言,孤鹤,鹤在诗中从不成群结队。掠舟而西,由头顶上低飞,飞得很快。为何要绕个弯子从舟上飞过?对人关怀吗?终于绝情而去。夜深江冷,鹤是唯一出现的生物,距离人类较近,但鸣声戛然,距离人声太远。东坡写来不动情感,道家的态度,是否表示道家并未能使他得到救赎?耐人寻味。

这一段已恍惚如梦境矣。

须臾不久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鸟羽所制的宽大外衣蹁跹piān@@@@xiān舞姿,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前日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你也耶?”

“非子也耶?”不是你吗?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船上睡?回家睡?“过临皋之下”,应是回到家中。

道士穿羽衣,与“羽化登仙”挂钩,行走姿态如飞似舞,与鹤挂钩。设计将梦境与现实混淆。明明是当天晚上发生的事,说成“畴昔”,也是梦中的时间观念。

“呜呼噫嘻”,此处似乎用不着悲叹,有学问的人说是在“忽然想起来”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一般词典没有这个解释。

二客在前赋中有表演,后赋是东坡一人担纲,结尾高潮尤无他人参与之余地,心境孤绝。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梦境混沌,何时说破,何时梦醒。此时东坡认为能跟他对话的人只有一个,就是这个道士,但道士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就是梦破,空留惆怅。道士就是鹤,鹤就是道士,飘然现身,难得,但无作为。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如果是在家中,户外能见度很高,东西南北都看得见,不写月色,满眼月色。如果是在船上,只见满江月色,可连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更觉有余不尽。

前赋始终在船上,后赋一再换场景:路上→家中→舟中→山上→舟中→家中。文章的完整性未受影响。前赋心情变化小,后赋心情变化大:平和→紧张→松弛→有限度解脱。象征:退出人事,遁入自然,有限度退出自然,有限度回归人事。空明境界似不及王维,但因此我们更愿意拥抱他。

前赋抑扬开阖,明显有布置,后赋抑扬开阖,不留痕迹。

前赋人物热闹,场面说得出、看得见,后赋人物孤冷,心境说不出、感觉得到。文学作品以道家思想升华五浊人生,成功的范例。有人说,“读赤壁两赋,胜读一部《庄子》”。

前赋难写易读,后赋难写难读。王世贞诗云:“赋是双珠可夜明”,后赋可能更圆润纯净。唐庚云:“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一语或可得,通篇不可得,东坡亦不能复制,如王羲之写《兰亭集序》。

我们能够马上学到的是:如果你多次做一件同样的事情,如果每次都要写一篇散文,怎样写才可以避免重复?举例:如果你在国外,你的校友会每年开一次大会,如果你为每一次年会写一篇散文,学东坡!每次找一个角度,选择一个重点,如此,每篇题材不同,文章推陈出新。

例如,这一年,老校友来得特别多,他们都七老八十了,儿孙陪着,媳妇搀着,成为今年大会的特别景色。你就由这个角度切入,发掘他们今年为何都来了,每个人有一个理由,其中有很好的故事。写他们的成就,等于写母校的成就,写他们对母校的感情,可见全体同学对母校的感情。他们吃得很少,捐款很多,席散,一个一个颤巍巍地走了,望着他们的背影,盼望他们明年再来。

也许这一年新校友特别多,一群学弟学妹,毕业未久,老同学多半不认识他们,但是一见如故。他们很活泼,会唱校园中新近流行的歌曲,有几位读的是学校新增的科系。为什么他们同时在这里出现呢?这跟最近一次移民潮有关系。散席时珍重再见,他们说,明年恐怕很难再来参加了,这个大都会只是他们临时的集散地,他们由此各奔前程,摸着石头过河。老同学望着他们的背影,回想自己的往年。你可以由这个角度组织文章,写母校培养出来的奋斗勇气,互助精神。

同类推荐
  •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

    本书精选了朱自清五十余篇经典散文,不仅有《荷塘月色》《春》等名篇,还收录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威尼斯》《柏林》等多篇中外游记。根据不同内容,本书精心划分了四个专辑,这里面有《背影》中他对父亲的爱,有《儿女》中他对子女的爱,有《我是扬州人》中他对家乡深深的爱,等等。不显山露水,却深沉厚重。读他的文章,能充分感受到他的谦虚、诚恳、纯正朴实,浸透在每一个篇章、每一段文字里。
  • 遇见·汪国真

    遇见·汪国真

    全书以汪国真一生为线索,以他对诗歌的狂热至成名后的众多细节故事来展现了一位诗人的成长历程。从中可见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与社会的变迁。全书共用了21章的篇幅书写了他的一生,描述细腻、流畅,并巧妙地将诗作穿插全书,读来非常有味。其抒情的语言,对汪国真诗的合理引用,也是全书引人入胜之处。
  •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知名作家韩浩月呕心沥血之作,文字简洁有力,情感隐忍克制,于无声的文字下面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以承担痛苦的勇气,以真实的笔触,为亲人与故乡立传;以朴素、坦诚的情感,讲述一代人的命运和乡村愁绪。感情真挚,又有反思力度。既有作者和亲人们感人至深的人生经历和悲欢离合,又对亲人和故乡有一定的反思和剖析,引人对世事和人生产生各种思考。作为从小城市到大城市谋生的青年,能够激起不少同龄人的共鸣,亦能记录时代变迁和这一代人的心灵成长。作为远离故乡二十年之久的游子,韩浩月以至真至诚,直面一生所爱,深沉回忆、反思并追问时间深处的亲人与故乡。作者从故乡的逃离者、批判者到回归者,经历一系列心路历程,历时二十年,游子心态由复杂变简单。时间没有为回忆镀金,反而为他增加了承担痛苦的勇气和表达的力量。用理性的审视克制汹涌的情感,将激烈的冲突消解于微笑与拥抱。
  • 袁浦记

    袁浦记

    在近些年的故乡书写中,从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王磊光的《呼喊在风中: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到黄灯的《大地上的亲人》,都是以纪实文学的笔触,再现中国乡村的转型之痛。与这些刺眼的乡村书写不同,作者用精纯美丽的文字,描写了自己记忆中青少年时期的故乡,塑造了一个童话般美妙的乡村世界。书稿的文字简洁凝练,颇有古典散文风范;状物摹形,极富人情动态。这美丽的语言,把故乡的美写活了。人到中年,回望故乡,回望少年,多是感恩之心,思乡之情。每个从故乡走出的人,谁能否认自己没有这样一份乡愁,没有这样思乡的梦?
  • 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张焕军将多年来对生活中的人与事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结集成册。书中共收录了47篇文章,内容既有对生活的理解与思考,也有对老人与子女的亲情流露,还有对当下社会正能量的弘扬。作者从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一次经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文字朴实,贴近生活。
热门推荐
  • 跟小精灵交朋友

    跟小精灵交朋友

    幻想城里居然来了一个小精灵,从迷惑到开心到与小精灵形影不离,小家伙们开心地度过与小精灵在一起的每个日子,但是小精灵终于还是离开了,除了不舍,每个孩子都成长了。
  •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伟大的励志书

    最伟大的励志书

    本书是成功学大师们的呕心之作,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曾改变了无数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被誉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它们全面阐述了成功的素质和技巧,为无数人指明了成功的方向。这本书将会给所有热爱和喜欢读书的朋友带来智慧、勇气、信心和快乐,帮助大家登上成功的巅峰。
  • 黑鹰坠落(好莱坞同名电影原著)

    黑鹰坠落(好莱坞同名电影原著)

    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经典战争片《黑鹰坠落》原著。本书记录了美军自越战以来最惨烈的失败。“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军在索马里发动的抓捕当地军阀的行动,由于准备不充分和情报错误,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击落,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苦战15小时,最终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的掩护下撤退。这是美国陆空协同城市作战战术的惨痛失败。作品通过对电文资料、现场影音资料的整理,真实再现了激烈的现代战争场景。这支最精锐的特种部队,面对最压抑的恐惧,历经着战争中的恐怖、悬念、悲痛、血腥搏杀,体现着战争中的英雄主义、泣血的友谊、和永不言弃的坚持。
  • 清穿之八旗铁骑

    清穿之八旗铁骑

    狗血的游戏,狗血的穿越,再加上狗血的人生,注定了本部小说狗血的开端,各位看官喜欢的可以多加关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喜勿喷哦!
  • 武道妖尊

    武道妖尊

    十年之后,他又回来了。鸿蒙大陆,小小江湖,谁主沉浮?从萧扬重新现身,踏入故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平静。仇与恨,十年秋;恩和怨,几时休。术道虚无神王灭,天地洪荒又一周。叹无常,谁无常?永定山下无定河,唯自流。
  • 游世忽悠客

    游世忽悠客

    宁择穿越到一个名为大邱的朝代。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没有吃,没有穿,没有银子怎么办?自然会有人会一脸笑意给他送上来。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他就如此优秀?忽悠!开局一个人,全部靠忽悠!看他如何能忽悠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兴盛繁强!忽悠,接着忽悠!
  • 历代崇道记

    历代崇道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不过就是武侠穿越连续剧罢了,练武求超脱的故事
  • 从潮州量移袁州,张

    从潮州量移袁州,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