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8300000001

第1章

来源:《清明》1999年第03期

栏目: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征文

上班时,郑平接到一个电话,是老家父亲打来的。父亲说,你结婚时借的一笔钱,人家来要了。家里一时没有,只能打电话给你,想想办法,能否立即汇过来?郑平拿着话筒愣了许久,才含糊其词地答应了父亲。

郑平高中毕业,做了两年代课教师,后一直在乡广播站工作。其间,又自考了文科十几门专业,成绩门门优异。去年下半年,乡政府机构改革,人员精简,一时弄得风吹草动,人心惶惶。你找关系,他跑门路,都恋着窝不放手。郑平没什么靠山,两眼一抹黑;再之,他又是聘用人员,没有正式编制,自然就被刷下来了。正当他为今后的出路愁虑不堪时,年初,市广播电台招聘采编人员。郑平在乡广播站时,主要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大小文章发过不少,有的还得过奖。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如鱼得水,千载难逢。郑平过五关,斩六将,很快就被市电台聘用了。

郑平可谓因祸得福,一路顺风,可他也有自己的烦恼。去年底,郑平结婚花了一些钱,至今还背着两万多元的债务。两万多元,对一个工薪族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再之,郑平家底瘠薄,父母又年老体弱,这笔债肯定要由他和妻子金枝来还了。金枝原本在乡街道开着一家理发店。

可郑平来城之后,妻子也一并过来了。所幸的是,金枝手艺不赖,人也长得不错,很快被一家理发店聘为理发师,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少说也有三千元的收入,这对工薪阶层来说已是蛮不错的了。但郑平有债务,且眼前住的还是租赁房。随着年龄的增大,又要考虑到孩子的养育,双方父母也年老体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做子女的免不了应尽的责任……一大堆的心事就一直在郑平的心里摊着,令郑平焦虑不堪。他也曾有过下海经商的念头,可一没资本,二没经验,加之妻子又竭力反对,只好作罢。金枝每天早出晚归,忙得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但最愁的毕竟还是郑平自己。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郑平的焦虑之情与日俱增,甚至担心某一日债主讨上门来……这不,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郑平听着话筒里父亲苍老的声音,心里乱乱的,放下话筒不觉地叹出一口气,办公室的同事都朝他看,此时的郑平感到了成家立业的份量。

下午发工资,郑平拿出自己的一千元。又向同事借了一千元,赶紧去邮局汇寄,并附言说,日后有钱再汇。下班后,郑平匆匆扒上一碗泡饭,便来到职业介绍所。运气不错,联系上一桩家教业务。家长是位三十出头的少妇,女儿刚上三年级,作文成绩很不理想。从母女俩的穿着打扮看,家庭比较富裕。家教一般每小时报酬二十到三十元,此时郑平心生一计,说每小时四十元,家长笑口答应,并约好时间,令郑平欣喜不已。

回到家,金枝已下班,正和衣躺着。郑平去揭被头:“晚上我有事,没去接你。”金枝说:“谁怪你没去接我了?”郑平纳闷:“那你怎么啦?”金枝把下巴朝写字台上一抬:“这是什么?”

郑平顿时傻了眼。原来,去职业介绍所前,郑平将换下的外衣随手往床上一扔,就走了。妻子早到家,搜罗出一堆要洗的衣服,掏衣袋时发现了汇款收据。结婚时,郑平父母在筹算各笔费用时,都抠得很紧,喜事办得并不排场。金枝虽没说什么,但有些失望。加之父母在某些方面总与他们合不来,结婚的债务又全得他们背,金枝心里自然不痛快,常对郑平说,家里的债尽量叫你父母去还,我们这边还有多少事情要做哩?就扳着手指一一算给郑平听。郑平越听越窝心,两个年逾六旬的老人劳碌了一辈子,在黄土掩胸的当口,再叫他们去还几万元的债务,不是要他们老命么?郑平不愿意吵架,只能保持沉默。父母来电话,他从不告诉妻子,把一切都埋在心里,两头受难。这次父亲肯定又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打电话的,做儿子的再没有个回话,也说不过去了。汇钱的事郑平打算慢慢告诉妻子,待自己搞家教赚些活钱后,再把事情和盘托出,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暴露了。

金枝坐起来:“我不是计较两千元钞票,气就气你偷偷摸摸瞒着我!”

郑平无言可答。

这时,金枝轻轻啜泣起来:“我从来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站得腰酸腿痛还要受老板的气,苦些累些也就忍了,可没想到你竟做出这等昧良心的事!钱又不是我不让你还。结婚到现在,我有什么对不住你的地方?还有你父母,只知道一个劲地催讨要钱,也不想想儿子媳妇在外面混事的难……”

金枝一个劲地数落着。郑平一声不响,一把一把慢慢地洗着脸。过了一会儿,郑平见她兀自坐在床上发呆,心头一热,走过去,轻轻搂住金枝的臂膀,正想好好劝慰几句,腰间的BP机突然鸣叫起来,一看,呼他的是高中时一位名叫阿四的同学。郑平说:“我去回个电话,一会就来。”待他来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公用电话亭,抬头一看,阿四正等在那里。阿四说:“郑哥,实在不好意思,又打扰你了。”

阿四真名叫朱朋,排行老四。读高中时,与郑平坐前后桌。因他当时家里穷,没念完高三就停学学做手艺了,后来又进了城,自跑单干。郑平来城工作后,在公交车上与他邂逅,出门在外,同乡之音,同窗之情,一下子拉近了俩人的距离。这期间,阿四没少来过郑平家,除了吃饭喝酒,还借钱,而且很少有还的时候。头几次,郑平和妻子都挺热情,也很爽气。可次数多了,心里不免有些犯腻,为此,郑平没少受金枝的埋怨。刚才传呼,说实话郑平并不想回,可为了躲避“家难”,郑平还是借机出来了,心里还期望着,说不定阿四会给他带来什么好消息?

此刻,阿四蓬着头,穿一套旧兮兮的运动衫,一副落魄相地站在郑平面前。郑平打量他一眼,心一下子冷了,就问:“你有什么事?”阿四从脸上挤出一些笑,说:“郑……郑哥,说出来不好意思,你……你能不能再借给我一些钱?刚才我本想进你家,可想想前几次借的一直没还,见了嫂子也难为情,就……就只好打传呼给你。”

郑平听了,心里冒起一股火:“真不知你是怎么混的?七尺男子汉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过来,只知道开口向人借钱?”阿四叹口气说:“是呀,没法说了。”郑平又说:“你以为我是做老板的呀?上午父亲还向我要钱呢,一时凑不足,还不是向同事借的。”阿四面带愧色:“郑哥,咱都是出门人,这景况谁都有过,有时候,确实需要相互搀帮一把呢。”郑平心想,亏你还说得出这话来,这半年多时间,到底谁搀帮谁呀?想着,拔腿就走。刚迈出几步,郑平又忍不住回过头去,昏黄的路灯下,阿四正愣愣地望着他,一脸茫然无救的神色。郑平心里突然像被什么利器划了一下,就站住了。右手下意识地伸进裤袋,袋里装着他留作生活费的二百元钱,郑平犹豫了一下掏出来,塞在阿四的手里“你走吧。”没等阿四反应过来就转身回去了。

推开家门,灯亮着。金枝半仰在床上,睡着了。郑平站在房中央,摸摸空瘪的裤袋,心里空落落的。回头又看见摆在写字台上的汇款收据,就抓过来,一下一下地撕了。

同类推荐
  • 不必去做

    不必去做

    早七点一刻,雾霾弥漫,把曙光远远遮挡在了外面。这栋住宅楼的三层向南的窗子内,谢平和李倩两口子正在小餐厅吃早饭。因为外面天色过于晦暗,屋子里开着灯。嘀嘀,嘀嘀……手机响起短信提示声。谢平放下碗筷,翻出一条短信:莎士比亚说,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直到现在,我才领悟出这句话的真谛。尽管短信上未署名,但是谢平一看那个熟悉的号码就知道是自己的下属,人称一枝花的司筱丽。李倩见谢平神色有些不大自然,也搁下碗筷不吃了。谁发来的短信?李倩问。谢平说是天气预报。李倩说拿来我瞧瞧,看待会儿出门用不用带伞。
  • 哑女与真心话

    哑女与真心话

    在开庭前,站在墙角的哑女看到他们聚集在了大厅中央那张方桌的四周。七岁的男孩豆豆被他的姨娘小鹤搂着,他皱着眉头。仿佛心头正压着一块从未有过的沉重石块,他不知道今天过后,将如何面对此刻作为原告和被告的这些亲人。他正逐一地将目光望向亲人们,似乎像是在乞求和挽留什么。他正对面是一脸疲惫的爸爸,爸爸的右侧是瞎子周阿炳和他的姐姐周颖,左侧是一位陌生人。开庭还有段时间,哑女看到豆豆摸了摸眼角,又摇着小鹤的胳膊说:“小鹤姨娘,你能不能和爸爸、叔叔、阿姨陪我一起再玩一次‘真心话大冒险’,我们已经好久不玩了。
  • 大秦国姐

    大秦国姐

    她生于战国时期的大秦巴郡,以地名为姓,美酒为名,取名巴清。她为家业繁荣入咸阳,时值嬴政子承父位,朝野上下旧恨新谋齐登场,恩怨情仇各较量。面对外人怀疑的眼光;家人暗藏的祸心;知交背后的阴谋;权臣的挟制与利用,她排众议,夺家业,巧周旋,扩经营,名扬七国。面对铁血强势的千古一帝;痴心不改的青梅竹马;亦敌亦友的诡秘骄子,她明心定志,与嬴政携手并肩,谱一段峥嵘壮丽的霸业征途。她是五千年中华历史中,唯一一个不受宫墙高阁制约,于民间,收帝心,辅王侯,立将相,叱咤商海,纵横天下的女商。
  • 康熙大帝:玉宇呈祥

    康熙大帝:玉宇呈祥

    《玉宇呈祥》是《康熙大帝》的第三卷,表现了康熙在统一中华、治国安民方面的文韬武略。 平息“三藩”之乱以后,康熙亲赴汴梁,视察黄河,四处物色治河能臣,疏通漕运;任用良将,东收台湾;开博学鸿词科,缓和民族矛盾;南巡金陵,祭祀明太祖,团结前明遗老;纳忠言,整顿吏治,惩办贪官;倡孝道,扮演戏彩;北巡盛京,与东蒙古诸王结盟;西征葛尔丹,完成统一中华大业。
  • 我是谁

    我是谁

    令李清海始料不及的是: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自己竟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尴尬和无奈之中。而所有的尴尬和无奈都在于:他除了能口头申明自己是李清海以外,便再也拿不出丝毫有力的佐证来了……李清海下了车以后,站在一面玻璃镜前照了一下,看到自己面目全非的样子,觉得还是给老婆王玟打个电话,让老婆对他令人恐怖的尊容有个思想准备比较好,免得突然相见之下被吓坏了。他先把电话打到家里,没人接。便又打到了老婆的单位。接电话的是个女士,李清海清了清嗓子,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道:你好,请叫王玫听电话。
热门推荐
  • 那个让我不敢直视的人

    那个让我不敢直视的人

    “喂,我,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吧!”看着眼前因跑步而脸色微红的女生,他伸出修长的手指抚了抚女孩略微凌乱的发丝如沐春般的笑到:“好。”
  • 荔枝味的甜

    荔枝味的甜

    是无聊的我给自己写的一个回忆,里面的语言杂乱无章,因为回忆断断续续。
  • 给孩子松绑,自由成长才能成材

    给孩子松绑,自由成长才能成材

    孩子的才能是自然生成、自主发展的,而且这种自我教育是动态的、可持续的。关于这一点,教育专家陶行知也指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环境。这也就是说,作为家长,要遵循孩子的天性,不能任意抹杀孩子的创造欲望和玩乐心态,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其自由自在地舒展与发展。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明智的家长从来不捆绑孩子,而是放开手让孩子自由地翱翔。
  • 回梦归初

    回梦归初

    在早已预料的结局死亡,她的心里并没有什么不舍。十余年的养育之情换自己助易家登上那九五至尊之位,很公平。被猜忌被铲除也无所谓,这世上值得她挂念的,挂念她的都为了她早早的下了地狱,留她自己独活也没什么意思。只是为何睁眼之后又回到了一切的起点?
  • 灵医枭妃

    灵医枭妃

    她曾是叱咤风云的一代枭王,医毒绝世,神力无边。却被算计穿越异世,成了灵医世家声名狼藉的废物大小姐。之后,她更是将狼藉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追皇子,戏魔君,虐渣渣,揭惊天阴谋,一时间,风起云涌,乾坤动荡!面对众美男的追求,她说:“尔等只是滚滚红尘,我——要的是天下!”而那只妖孽却说:“只有得到本座,你才能得到天下。”“小魔君,你会不会太嚣张?”她不羁的抬头看他。话刚说完,却被某君一手扛到肩上……“本座是天下的王,而你是本座的王,如此,你还有何不满?”“什么鬼?这两码事不挂勾好嘛!”眼下,她能逃脱狼口吗?
  • 细雨慢煎一壶春

    细雨慢煎一壶春

    人生离不开吃喝玩乐,也少不得起居劳作,而不同地方、不同人群、不同年岁之人,生活情形是不同的。当我们细细观察那被普通人司空见惯的世俗生活时,从民风民情中可以探求到其中蕴含的许多奥秘,那其实是很有兴味的。本书收选了周木斋、夏丏尊等多位民国学者文人和人生有关的小品文。“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一派闲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一片逸趣。生活需要清闲,需要情趣。我们不赞成“浮生如梦”的消极人生态度,但也不主张劳劳碌碌地为个人名利而活,尤其是要远离那种为谋取个人功利而不择手段的污浊环境。培养品性,陶冶情操,往往就是从宁静致远的“闲”中得来的。让我们一起和大师品下午茶,语人间世事百态。
  • 快穿之我只想种田

    快穿之我只想种田

    别被书名骗了,取名废,其实就是女强无CP,村姑背景系统逆袭流,也俗称慢穿泥石流,凶杀末世武侠仙侠魔法啥都有,还有,新书8-20不见不散。官方群:满一千粉丝值进(五九零六五三四八三)后援群,满一万粉丝值进VIP群。PS:本文无CP
  • 苦栎树底下的人生

    苦栎树底下的人生

    苦栎沟因村口有棵苦栎树而得名。苦栎沟只有两户人家,一户姓刘,一户姓林。据说他们的祖先是太平军战士,失败以后为了逃避官兵的追杀,躲进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往后割草搭棚,开山辟地,后来又留住那些讨饭的、逃荒的、发疯的女人,与之成婚,繁衍后代。只是死的死,嫁的嫁,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苦栎沟仍然只有两户人家,共四口人。两家只隔一道坎,上屋住着林家,母亲叫春兰,儿子叫青苗;下屋住着刘家,母亲叫凤梅,女儿叫翠月。凤梅与春兰,姐妹相称,当年一起逃荒嫁到苦栎沟,不幸的是她们的男人都是“短命鬼”,留下一个后代便匆匆“归西”了。两姐妹只好相依为命,互帮互助,共同维持生活,抚养儿女长大。
  • 乱三国之吕布

    乱三国之吕布

    穿越到三国,成为了偶像吕布。是延续历史三姓家奴?还是封狼居胥戍边卫疆?是随波逐流堙没于历史长河?还是逆乱三国舞动着九州华夏?傲笑苍天,看我逐鹿江山……
  • 借镜杀人

    借镜杀人

    在《借镜杀人》一书中,卡莉·路易丝是个奇妙的女人。两任前夫让她坐拥豪宅,一辈子衣食无忧,现任丈夫虽然性情古怪,却毫无保留地爱着她。儿女绕膝、亲戚友善、仆从忠诚,甚至岁月都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这样的人生堪称完美,但她的老同学却觉得她身边环绕着不祥气息,甚至有死亡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