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6200000387

第387章 建康府

王定六的绰号霍闪婆,还是有来历的。

原来“霍闪”本意闪电,而神话传说中通常以雷神为男,电神为女,俗称雷公电母,而王定六又生得形容瘦小,由此才得了个霍闪婆的称号。

想见其人方才演武时确实身法如电,西门庆点头道:“这就是了。王兄弟有这般轻捷身手,却为何埋没在这乡村小店里?倒是可惜了。”

王老丈叹道:“还不是因为小老儿这个累赘?才把俺儿淹蹇在这里。那年官家押花石纲走这里过,有个叫董平的军官爱我儿身手好,想带契他往任上去,俺儿留不下我,因此回绝了。听来往客人说,那董平因押送花石纲有功,升任东平府兵马都监,俺儿当时若是跟了他去啊,现在也是个堂堂正正的军官,也不必在这乡村野地里受苦了!”

王定六便劝道:“阿爹休如此说。便是得了天大的富贵,却不能奉养爹爹时,人生也是无味。”

王老丈携着儿子的手,虽然满脸欣慰,但还是忍不住连连摇头叹气。

西门庆心头一动,便笑道:“既有这条门路,王兄弟何不安顿好老爹,就往东平府去投奔董平?份属从前故人,必然另眼相看。”

王定六尴尬地笑笑:“公子请看俺这破屋子,可是个安顿得起老爹,走得起远路的人家吗?”

西门庆便道:“今日相见,也是有缘,这个成人之美的君子,就由我来做了吧!”说着,把包裹里的钱倾了大半在桌上。

王家父子都惊跳起来:“哪儿有这个道理?!”

西门庆笑道:“此道理常有,只是你们未曾遇着。这些钱,一半留着老丈安稳渡日,一半王兄弟做盘缠上东平府寻机会。若董平不收留,回来赡养老爹;若董平看觑得好,打熬两年,日子宽绰了正好将老爹接去——你们不必跟我说感恩话,我是山东做生意的,若能由王兄弟这条线结交上东平府的兵马都监,这些钱花得忒便宜了!”

王家父子听了,面面相觑,想不到今日发个善心,倒招了个财神福神进门。王老丈便点点头:“就是这样!俺儿若碰了壁,那是万事休提;或有所成时,结草衔环也要报答公子今日的大恩——不知公子高姓大名?”

西门庆便道:“我叫秦梦溪,是清河县人。”

王老丈便拍腿道:“清河县可不就是在东平府治下么?可见今日是个天缘了!”说着拉过儿子,让他给西门庆磕头。

西门庆急忙扶住,笑道:“若王兄弟真成了东平府的军官,以后我见了就得称一声‘王大人’了,哪里敢受你的头?”

王定六此时恍在梦中,讷讷地说不出话来,只剩下点头傻笑。王老丈赶紧道:“但凡他有个寸进,都是秦公子赏他的!他日后胆敢忘恩,雷公闪电也饶不了他!”

西门庆便取笑道:“王兄弟是霍闪婆,跟雷公闪电都是一家人,嘻哈嘻哈,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王老丈叹息道:“世上事,惯常这样!”

王定六到底还是拜倒道:“小弟今生定不忘恩!”

西门庆功力虽然远胜王定六,但此时却也扶掖不住,心中暗道:“惭愧!我这般放长线钓大鱼,利用这老实人成事,却忒也小哉相了!”

王家父子感恩到极处,也只能搬出家酿的最好的酒来请西门庆喝,王老丈腼腆道:“恩公休怪,穷人家没甚孝顺!”西门庆却是大饱口福,连称足矣。

王定六也陪着西门庆喝了几碗,有微醺之意,便问西门庆道:“恩公是清河县人,可识得清河西门大官人?”

西门庆便笑道:“我怎的不识得他?此人跟我好得象一个人一样,便是亲兄弟,也没那般亲密!”

王家父子听着,都认定是西门庆喝多了吹牛,但都不点破,王定六便道:“听来往客人们说,自西门大官人上了梁山后,兴利除弊,把一众山贼的气质都变化得好了。现在梁山脚下众州县,贪官污吏敛手,来往商旅安心,各处市镇也繁华起来,老百姓倒跟活在太平盛世一般。东平府离梁山不算远甚,到时小人定要往梁山那里看一看,若传言是真,我也把老爹接到那里去,省得受迂滥官府多少气!”

西门庆道:“清河西门庆虽然有些虚名,但比起郓城及时雨来,还是差了些儿。”

王定六便急了眼,反驳道:“恩公讲甚么话?别的地方不知道,但在俺们这里,只知有西门大官人,哪里有及时雨宋江的什么事儿?须知那宋江为了盐利,大大得罪了众多的江湖好汉,现在大家都不鸟他!”

西门庆听了,拥杯而笑,悠然道:“这却是‘劝君不用镌顽石,道上行人口似碑’了!”

在王家歇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西门庆便告辞,进建康府干事。王家父子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西门庆,回来后王老丈便紧赶着儿子收拾包裹,往东平府去。王定六只好拴了个行李,提了根哨棒,一步三回头地别了父亲,渡江北去了。

西门庆进了建康府,问起神医安道全时,路人踊跃道:“原来客人远来是寻安太医的!那安太医确实神仙般手段,也不枉了客人你劳身费力一场!你从这边去,到了槐桥,那边都是医药铺,两边多少医家拱卫着中间那一家的,就是安太医府上了。”

谢过指路者,西门庆径往槐桥来。却见这里车马阗拥,几无驻足处。迎面一家金紫医官药铺,挂着楼大骨科的认旗儿;后面有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卖的是口齿咽喉药;再一转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主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其余香药铺席,官员宅舍,不可胜记。

街道最底处,是一户普通人家,门脸儿也不甚华丽,只是檐头挑着一个“药”字,一个三柳长髯的先生,背着手站在门里,过往的人见了,都忙不迭地向他行礼,那先生只是点头微笑而已。西门庆刚开始还觉得这先生忒也傲慢了,但看得片时,就明白倒不是这先生傲慢,而是他如果每个人都还一礼的话,一天下来,就非腰肌劳损不可。

向路边一人请问时,果然不出西门庆所料,此人就是号称神医的安道全。

西门庆点点头,却不上前见礼,而是拉了马直直从安家药铺前行过,转到另一条街上去了。

这一回也不用问路了,凭着他少年时风流公子的丰富经验,举头望艳帜,垂目闻粉香,轻而易举就寻到了建康城中的烟花之地,只见三瓦四舍里好一片莺歌燕舞,却是:

红艳青旗珠粉楼,楼姬醉蠕筋骨柔。

楼下当垆名卓女,楼头伴客号莫愁。

羁旅已忘思乡苦,高官更做沉滞游。

待到楼心无月处,灯火辉煌耀千秋。

这两年来西门庆虽然风霜雨雪在梁山泊,人熬得黑瘦了好些,但玉不琢,不成器,现在的他一身风采,更胜昔年清河县里那个草质粗坯的西门大官人,因此倚马过斜桥,满楼红袖招,就不算甚么稀奇了。

西门庆对周围兜揽他的莺声燕沥听而不闻,只是向花门楼下一个干廋小猴儿将手一招,那小厮贼滑,眼光一溜到西门庆向他招手,“嗖”的一下,人就蹿过来了,却嘻笑道:“这位大官人有何吩咐?”

笑了一笑,西门庆先将一把足钱打发了过去,问道:“小兄弟,你叫甚么名字?”

那小厮便将胸一挺:“回大官人话,小人我叫韦小宝!”

西门庆好悬岔了气——秦梦溪在江上碰到了刘汉东,来城中又见到了韦小宝,何其有缘也!

为了这个名字,西门庆又抓了两把足钱送过去,说道:“韦兄弟,别的捣子我却信不过,只你合了我的眼缘。一看你就是本地人,这一片你都熟吧?”

韦小宝抱着铜钱,笑得见牙不见眼,连连点头道:“大官人初来乍到,找我小宝做寻花引路人,却是找对路了!这里甚么丽春院、丽夏院、丽秋院、丽冬院、孔雀楼、潇湘阁、抱月轩、爽心斋……我是闭着眼睛,都错不了一步儿。哪家有哪些好姑娘,甚么白牡丹儿、蓝浣溪儿、佛动心儿、薛景云儿……都在小宝我手心里掂量着。若是大官人您舍得铜钱时,甚么钻山洞、猴儿酒、桃花酿、神仙水、吊鲍鱼、遛鸟……您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小宝我就在您身边鞍前马后,只等大官人吩咐,我是扬鞭即走,包君满意!”

西门庆听这个韦小宝口若悬河,字如联珠,倒颇有鹿鼎记里韦爵爷未发迹时的七分风采,感慨之下,又抓了一把铜钱递过去,问道:“韦兄弟,我来这里,是想寻一个唤做李巧奴的,你可识得她家么?”

若不是这时韦小宝手里捧满了铜钱,这小厮早拍起巴掌来,这时却只能一张嘴孤军奋战喝彩道:“大官人好眼力,初来建康府,就把王母娘娘座下头一个仙女儿挑走了!要说这李巧奴,当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说她的头,是诗经螓首;说她的发,是巫山雨云;说她的眼,是秋水横波;说她的眉,是春山斜翠;说她的嘴,是樱桃点点;说她的腰,是杨柳条条;说她的胸……”

西门庆见这韦小宝说得兴起,大有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好似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急忙效治水之大禹,疏导这韦小宝的言流道:“韦兄弟,这些话儿,谅你一个少年也想不出来,却是谁教你的?”

韦小宝向天上拱了拱手,笑道:“是这世道教我的!”

西门庆听了一愣:“此话怎解?”

韦小宝道:“这世道就是个这世道——若小宝我不会说这些话来讨大官人们的欢心时,也早饿死在沟渠里多时了!哪里能象今天这样,站在大官人马前服侍大官人呢?”

西门庆听着,心中又是感慨万千。于是掏出一贯钱来往韦小宝怀中一递,温言道:“罢了!言语已经尽够了!韦兄弟,你这便带我往李巧奴家中去吧!待到了地头,还有你的好处!”

韦小宝乍得一贯钱,精神已是一振;待听了“好处”二字,精神更是大振,当下不知从哪里变出一个口袋,将所有铜钱尽皆笼起,喜笑道:“想不到我‘小白龙’韦小宝,今日也成个财主了!大官人且随我来,往李巧奴家去者!”

说着韦小宝前行,西门庆后随,往秦楼楚馆一隅行去。这正是:

欲请神医解远渴,且将艳质钓悬壶。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新书《扶蜀》已经发布,还请各位捧场支持。现代人穿越回隋末大乱世,却是发现成为被灭国的皇室后裔,正在高麒苦苦思索之际。奇迹再现,一块能够召唤史上猛将的“召唤石”从天而降,一路伴随着高麒征战天下,横扫四方,建立大一统王朝。
  • 微历史@宋朝人

    微历史@宋朝人

    这是一本开启读史新潮流的书,以“微博体”的方式书写宋朝人宋朝事,透过宋朝历史探究现代生活的源头:商业信贷、商品一条街、博览展销会、夜市、24小时夜店餐饮连锁店、商业广告、职业经纪人……以宋人笔记史料,展现11世纪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探源了古今世俗生活的内在联系,许多发现,令人拍案叫绝。
  • 明末之君临天下

    明末之君临天下

    1643年的深冬,北方流贼肆虐,鞑虏铁骑无人可挡,整个大明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风雨飘摇的大明即将迎来它的末日。就在这一年,朱志明穿越明末,附身在大明永历帝朱由榔身上,由此拉开了一场驱除鞑虏、兴办工业、发展科技,带领大明重新走上世界之巅的大幕。
  • 最牛节度使

    最牛节度使

    乾宁元年,盛唐气象早已成过往云烟。节度使势大,天下群雄并起。边地不宁,外族势力纷纷坐大。身为彭州防御史的李宁乾在面临西川兵破城在即之际,不得不做出是降还是为尽忠而死的重大抉择。
  • 大唐花少爷

    大唐花少爷

    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钱是一兜泥,哪里需要哪里提,穿越大唐的花峰只想做个快乐的小地主,挣点小钱,搞点小发明,却一不留神,被腹黑的李二看上,是该庆幸,还是该悲伤?
热门推荐
  • 周老太太的重生纪事

    周老太太的重生纪事

    这一天,她已经七老八十了,虽然保养得宜,可依旧敌不过岁月,面对空无一人的房间,她望着天花板,想起了上个世纪末,那个无助的小女孩……
  • 明察秋毫(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明察秋毫(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明察秋毫原本是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用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白是非。如今社会万象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现象层出不穷,明察秋毫这项能力更显重要。让我们在本书精彩动人的小故事里,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感悟人生,完善修养,收获智慧,走向完满。
  • 养着你,吃掉你

    养着你,吃掉你

    你这条鱼儿,长得小小的,干干瘪瘪的,看着一点也不好吃,我要把你养的白白胖胖的,然后吃掉你。是清蒸呢,还是红烧呢?要不就吃烤鱼吧。
  • 感官世界

    感官世界

    那是一个芳香的年代,空气中总是飘荡着一丝丝若有若无让人心醉神迷的香气。那些上流社会的男男女女似乎一生下来就生活在了香云缭绕中。他们头发上散发着香味,衣服上挂着香囊,洗澡的浴缸里掺着香料,读书时手边也放着个香烟袅袅的熏笼或长柄香炉。在这个有着古老的焚香传统的国度里,焚香一度被看作是秉受来自上天的意志。在神圣肃穆的朝廷政治生活中,皇帝焚香接受神喻,象征着一种贯穿天人之际的、活生生的、超自然的智慧。当这沁人心脾的香气随风散入十七到十八世纪缙绅阶层的世俗生活,并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潮流,弥漫了从禅房经堂到青楼歌馆的所有空间,香料——这种以沉香为主要成分,再配以乳香、檀香、丁香、麝香、甲香提炼而成的奢侈的物品——被看作是一种能赋予生活以超凡脱俗意义的神奇物品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遍认为,它能升华和净化污俗不堪的生活,并使一个人的感官所能享受的美感得以最大限度的扩展。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看到街衢上有人鼻翼翕动,请不要感到奇怪,因为很有可能他正在努力辨认空气中那鬼魅般游荡着的一缕缕香魂。
  • 火蟹岛上的渔家女

    火蟹岛上的渔家女

    火蟹岛由一簇凸耸于万顷碧波中的山峰组成,远看犹如一簇蓝中泛黄的蒿草,近看又像青纱帐中崛起的一群楼房,挤挤拥拥,拔地擎天。亘古开天地,岁月历沧桑,风浪的鬼斧神功把岛外围的山都劈去一半,形成立陡的山崖,高而险峻。有好事者蹬攀俯瞰,我的娘!山下礁石变蝇屎,狂涛成细浪,眩晕得使你两腿打战,不寒而栗,不等看明白山下景色,便打了退堂鼓。外围被劈下去的半拉山都填充到了海里,由山根向外伸延的岛陆架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明礁暗石,形成庞大的环岛礁石区。因此岛盛产火蟹,故而得名。梅艺的商店位于码头旁边,店面不大,只三间屋,除经营渔需物品外,还经营些烟酒糖茶。
  • 老子与世界

    老子与世界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老子文化成果的文章汇集。本书选取有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和谐小康社会研究论文23篇,是在互联网上转载的文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道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法则”、“老子的‘天人合一’道德观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等文。
  • 良州世道

    良州世道

    天下有道,以夫妻为正道。世事播迁,似水流年;世道反复,经风沥雨,夫妻依然守望相助。在磨难中延续传承,于绵实中彰显坚韧。面对掩然而至的艰难困苦,钻研与奋争皆能切中肯綮;跳转腾挪,为的只是老幼有养,家园不失,勇做生活的强者,命运的智者。红楼一梦替闺阁立传,良州世道为夫妻张目。
  • 我的少爷生涯

    我的少爷生涯

    在蝴蝶巷浪荡那些年,我走在柳城大街上,许多人都要停下来,哈巴狗似的点头哈腰问候:“顾少爷好。”我打着哈欠走远,那些人又会在我身后指指点点。我不听都知道他们会说什么,他们在说:“这个败家子,顾家迟早败在他手上。”这话我听见也当没听见,我说:“少爷我败得起。”又对身后小铃铛说:“爷哪是浪荡,爷这是风流。”走到柳城西街蝴蝶巷,还没到青楼妓馆门前,一群红衣绿裤浓施脂粉的姑娘们就迎上来。
  • 缥缈国志

    缥缈国志

    上古四罪后嗣,开创隔世帝国。千百年后。他为复仇,他为权野。和平表面,却是掀起血雨腥风的开始……
  • 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与林老师对话)

    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与林老师对话)

    本书为《论经济学方法》(“与林老师对话”系列)的第二版,收录了林毅夫教授在经济学方法问题上与学生的对话记录。作者强调经济学家必须以“常无”的心态,从现代经济学的“本体”,即理性人基本假设出发,研究新出现的经济现象。通过问答式的交流,作者深入浅出地教导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子,应如何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善于运用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经济学家,体现了作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第二版增加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教授对本书英文版的评论、学生的感悟以及林毅夫教授论述经济学方法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