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21000000003

第3章 好父母,好榜样,好孩子

1、不懂教育的父母是管教孩子,会教育的父母是影响孩子

许多时候,我们往往注重对孩子的说教而忽视自身的行为规范,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其实父母的行为举止,父母的示范作用,往往比讲道理教育孩子更为重要,也更为有效,因为说教是空洞的,行为是示范的。因此,孩子出生前,父母不仅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更要做好心理上行为上的准备,要想好怎么教育孩子,怎么样给孩子做示范做表率,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示范准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商量制定出孩子出生后父母的行为规范,规范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也是具体的,大致应该包括父母怎么做,做什么,在教育孩子的具体事情上怎么分工,父母要改掉哪些不良习惯,父母的言谈举止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哪些事情要值得注意小心等等。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知道,孩子出生后的第一老师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成长,如果说生长环境决定着人的性格和未来的话,那么早期孩子生长的主要环境,就是父母和家庭,就是父母的言谈举止制造出的家庭环境。对这一点,人们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为性格是遗传的,遗传起了决定的作用,古话也有龙生龙凤生凤的说法,但现代教育的实践证明,遗传虽然存在,但后天的教育才是关键的因素,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一出生就被一位美国的母亲领养,孩子长到十七岁后回国寻找生身父母,孩子的行为举止让亲生父母简直不敢相认,也不敢相信,怎么看都找不到一点父母遗传的动作和心理。这就告诉我们,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才是形成孩子性格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是孩子的性格和习惯和父母有许多相似,主要也是父母从小影响的结果,父母的行为习惯,已经像种子,深深地扎根在了孩子的脑海,所以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的女儿没出生时,妻子就多次和我商量孩子出生后怎么去做,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去掉不良嗜好,当一个模范父母,给孩子起表率示范作用,把孩子教育成很好的孩子。妻子的想法我当然也同意,但我不吸烟也不喝酒,别的不良嗜好妻子也指不出什么,但我们还是一本正经地制定了一些具体的约束我们自己的条条框框,比如有了孩子以后说话要和气,不说粗话脏话,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在孩子面前有不当的行为动作,不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不在孩子面前诉苦,不粗暴地对待孩子但又不娇惯孩子,该亲切的时候要和孩子亲切,该严厉时还得严厉对待,而且在教育孩子时,父母的意见应该一致,父亲或者母亲一方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不能护着孩子或者当着孩子的面有反对的意见等等。以后又几次一本正经地商量这些事情,后来证明有些我们做得好,有些也做得不好,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在努力去做,努力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好爸爸好妈妈的形象,努力做到让孩子崇拜父母,让孩子信赖父母,也让孩子学习父母。因为只有孩子崇拜父母信赖父母,父母说的话孩子才会听,父母做的事孩子才会跟着学。

我和妻子小的时候都生长在农村,从小受到的大多是勤劳和艰难奋斗的教育,特别是妻子,从小受到的便是严厉的家教。谈到小时候的事,妻子说的最多的便是父亲,说在她的记忆里,父亲从来都是抽空睡觉,对父亲来说,晚上并不是睡觉的时间,因为父亲在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半夜就起来干活。如果是冬天,就去扫树叶扫枯草,然后背回来喂羊或者烧炕;如果是夏天,便去铲草,天亮别人起床时,父亲已经背回一筐草又在打扫院落。妻子说她的父亲有点文化,在那时就偷偷摸摸做点小买卖赚点钱养家,比如在自留地里种点韭菜萝卜,然后天亮时拿到城里挨家挨户卖,八点钟管理者上班抓资本主义,父亲已经在回家的路上。到了秋天,父亲就到沙枣林里打沙枣,晒干后便推着架子车行走近一百公里到一个地区城市,然后蹲在小学校门口三分钱一小碗五分钱一大碗地卖。妻子说她的父亲是累死的。妻子的父亲我没见过,我们结婚的前一年她的父亲便去世了,终年六十三岁,但她的几个哥哥我是熟悉的,在她几个哥哥的身上,我看到了她父亲的影子,其中她的三哥最为典型。她的三哥白天几乎一刻不闲着,晚上也是只睡四五个小时,也是后半夜就起来。她三哥除了种地,还做木匠活儿,还养了五六十只羊,在地处两大沙漠极度干旱将要变成第二个罗布泊的民勤,养这么多的羊其艰难可想而知,因此,有草的季节,她三哥便半夜起来铲草喂羊,在没草的冬季,便半夜起来穿上厚重的羊皮大衣赶着羊去放羊,我有次和他开玩笑,我说你就不怕把羊累死。他说其实他也是睡觉的,羊寻找着吃草时,他便蹲在沟里打个盹,看到羊走远,便跟上去再蹲在羊群中打个盹。妻子说她们的勤劳是父亲遗传的,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正确,其实这都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妻子虽然不像她的父亲那样半夜起来干活儿,但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一刻不消闲是她的本能,比如身高不足一米六零的她,上学时便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到大学工作后,又和那些身材高大的体育教师一起成为校职工篮球队的队员,而且妻子的技术动作,要比那些体育教师还好,她的勤奋努力不服输可见一斑。妻子勤奋似乎也影响了我,当然更影响了我的女儿,我的女儿不仅勤奋,也有不服输的性格。勤奋和不服输,使我的女儿从幼儿园到中学,不论哪方面,都不甘人后。正是这样的性格品质,才使她在许多方面一直都是佼佼者。

有个故事说猴子爱跟着人学,说人把孩子背在背篓里去河边给孩子洗澡,猴子也会背着小猴子来河边洗澡。人为了抓住小猴子,就准备了两个背篓,一个背篓有底,一个背篓没底,把没底的背篓放在一边,人给孩子洗完澡后用有底的背篓背着孩子回家,猴子也用没底的背篓背小猴子回家,结果就把小猴子漏在了地上。这个故事虽然编得不可信,但说明人比猴子聪明,猴子崇拜人,于是就跟着人学。其实孩子比猴子更好学,孩子从语言到动作到行为,基本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东西,没有模仿,就什么都不会。记得电视台有一个儿童节目,主持人问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你爸叫什么名字,孩子脱口说叫老公,又问你妈叫什么名字,孩子又脱口说叫亲爱的。很显然,孩子的父母平日就这样称呼,让孩子误以为父母就叫这名字。幸好只是一个称呼,如果有更粗俗不雅的话,孩子无疑会学到手,因此,父母在为人父母前,就要先约束自己,要制定一些“清规戒律”,让孩子从小就模仿学习一些好的东西,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这就是说,父母不能忽视日常生活细节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如果勤劳朴实,孩子也会以勤劳朴实为美,父母如果过于讲吃讲穿,过分地注重自己的外表打扮,孩子也会跟着学会这些。我的妻子一直都很忙,而且妻子一直比较简朴,也没时间去描眉化妆,所以我的女儿也一直很忙碌,也对化妆没有兴趣,也不追求那些奢侈的东西。至于我,除了看书学习写作,也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什么,所以我的女儿也会受到我的影响,回到家就想看书看电视,别的事情也很少去想。这些影响,就形成了我女儿的一些基本性格和基本思想,也影响着她的未来。

其实人们也都知道父母对孩子影响的作用,但许多人做不到或者不愿意过多的约束自己,也没决心在孩子身上付出太多。例如有不少熟人和我谈起孩子时,住住会说你的孩子学习肯定错不了,有你这么好学,影响孩子一点点,孩子的学习也差不了。然后也有人接着会说,我们不行,我们没你那么大的恒心,我们觉得那样活得很累。

其实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小事,和其它事情比起来,教育孩子应该重要得多,所以有老话说庄稼没种好是一年的事,子女没教育好是一辈子的事。子女好了,父母会高兴一辈子,一辈子都有成就感,而且这种成就感要胜过升官发财,而且升官发财往往也有许多麻烦,而教育好子女,却不会有麻烦,充满内心的,只有满足和自豪。因此,教育子女,是值得花心思和力气去做的一件大事,做父母的多付出一些,即使吃苦受累,也是应该的,而且吃苦受累了,也不感觉到累,反而会感觉到充实和高兴。也就是说,真正在孩子身上花费精力,是不会感觉活得很累的,能感觉到的,只有自豪和快乐。另一方面,教育孩子,就是日常生活,和孩子一起生活,就是在教育孩子,就是在影响孩子,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因此,不要把教育孩子看得太严肃,更不能看得太高深太神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既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又不要把教育和生活割裂开来,教育从生活中着手,生活中处处体现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轻松愉快的教育,才是效果很好的教育。

也有人会说好孩子是天生的,例子就是有的孩子父母都是不识字有农民,孩子却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如果你仔细去调查分析,你就会发现,即使孩子的父母不识字,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却有独特有效的办法,而且花费的精力,也不比识字的父母少。

那年我回老家,听说我们原来生活过的那个村里的一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而且高考成绩全县第一,也进入了全省前一百名。因孩子的父亲比我大不了几岁,我们小的时候也算熟悉,便想去看看,顺便也看看我当年生活过的村子。因为是冬天,白天大家也都在家里。我和弟弟去后,感觉他家的变化不大,房子也还是过去的房子,只是他的父母已经不在,女儿也已经出嫁,目前家里只有他和妻子两个。谈起儿子,他立即眉飞色舞一脸自豪,然后领我看他儿子的书屋。书屋是一间不大的小屋,里面最显眼的,是那张两头带门柜油成红漆的书桌,上面还整整齐齐地立放着一排书,我看了看,都是高中课本和一些参考书。书桌对着的那面墙上,一张挨一张贴着两排大大小小的奖状,都是儿子上学时获得的,不少已经旧得发黑。靠书桌有一张大木床,床上罩了塑料布,但感觉也是整整齐齐。之前我知道他儿子的学校还没放寒假,儿子也没回来,但他儿子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比他和妻子住的屋子还干净许多,我以为他儿子马上要回来,是刚收拾干净的。但他却说不是,然后他用并不是玩笑的语气说:“你们读书人都是圣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在我眼里,你们就是神,我也当神来供着,没事的时候,我和他妈都喜欢来这个屋子里看看,然后擦擦桌子打扫一下卫生,心里就感觉特别踏实”。

我一下明白他的孩子为什么学习好了。我也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我知道,在这位父亲的眼里,读书有文化就是神圣的事情,而读书有文化的儿子,在他心目中就是神,他用对神一样的虔诚看待读书、看待儿子、教育儿子,服侍儿子,如果儿子不好好读书,学习成绩也不好,那就是不可能的了。因为父母虽然不能自己读书来影响孩子,但父母把读书当成神圣的事情,孩子当然也会觉得读书神圣,用神圣的心态去读书,当然会有好的成绩。

我的女儿看得书多,文科方面一直很好,所以许多人便说女儿跟了我,说跟了我,文科当然不会错。这种判断当然有一定的道理。记得女儿很小的时候,就问我书是谁写的,我告诉她是作家、学者还有科学家,就是有知识的人写的。后来女儿又问过我,说是不是要写书,就得好好学习。我肯定地告诉女儿是这样的。女儿虽然不再说什么,但我知道此时的女儿在想什么。女儿六七岁的时候,我已经发表了不少的小说,也有不少的退稿,有次又有退稿回来,女儿问我为什么,我告诉她写作不容易的一些事情,女儿突然对我说:“爸爸,写作这么辛苦,你干脆不要写了,我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考上大学,我替你写”。

问题是父母往往是以管教者的身份来管教孩子,而且在我们传统的理念中,父为子纲,养不教父子过,父母就应该管教孩子,就应该主宰孩子的一切,孩子的一切就应该听父母的。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管孩子理所当然,而且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成为一种做父母的本能。殊不知,管和被管者,本身就是一个对立面,自觉不自觉地已经把父母和孩子对立了起来,因此,管孩子时,孩子往往会有一种对立情绪,如果要求过严,如果要求过多,如果过于啰嗦叨唠,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行为。有许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管教,不听管教,甚至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专门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要顶嘴,不让干的事情他偏要干等等。我要说的是,问题就出在一个管上,而且管的方法又不恰当。如果换用一种方式,用影响孩子的方法,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比如你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先做到,要求孩子去做的,父母必须先去做。身教胜于言传,父母的模范示范,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影响深刻,效果长远,更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为对教育孩子而言,孩子是内因,父母的教育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孩子是否愿意接受就至关重要,影响好于说教,示范胜过管教,就是因为影响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好的影响和示范能够让孩子产生敬佩,能够让孩子产生愧疚,孩子敬佩了,孩子就愿意去学,孩子愧疚了,孩子才会发愤和改进,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敬佩上升为崇拜,孩子就更愿意跟父母学了。相反,管教孩子,孩子往往会不愿意接受,管教也会让孩子觉得是一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要么让孩子产生敬畏,导致敬而远之;要么让孩子产生对抗,和父母对抗到底。

有位母亲望子成龙心切,教育孩子特别卖力,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孩子在作文中却说她最讨厌的人是妈妈,妈妈整天说个不停,什么事都是她对,什么事都要按她说的去做,她成了她手里的玩具。当老师把作文的内容告诉这位母亲时,这位母亲当场伤心得大哭,她想不通的是女儿为什么要这样看待她,她把心都掏给女儿了,女儿却不能理解。其实,如果换位思考,你就会觉得女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她不可能完全和你一样,你也不可能完全让她按你的要求去做,而且你的要求一定是过多过细,也一定有许多不合理的东西。如果这样去想,一切也就想通了。

另一方面,父母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也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思想和世界观的形成,大多来自于父母,父母喜欢什么,父母追求什么,父母对事物的判断,父母的价值观,都会影响孩子,然后慢慢形成孩子的好恶,孩子的追求,孩子的价值观,孩子的世界观,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我一直对学习抓得比较紧,对时间抓得也紧,认为学习最有价值,时间很是宝贵,而且不追求吃喝享乐,这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就贯穿在我平日的生活当中,成为我的一个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女儿,使我的女儿也有了和我相似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也认为学习最重要,时间很宝贵。因此,父母不仅要在言行上影响孩子,更要在思想上、平日对事物的判断上、价值取向上影响孩子,对孩子不利影响的思想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好恶不要传导给孩子,不利于孩子学习的价值观也不要影响到孩子,这些也是对孩子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让孩子学习,父母先要学习。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但在孩子幼年时,父母就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老师,而是孩子完完全全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孩子会跟着学,而且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及行为习惯的形成,父母做好了,孩子就不会差到哪里,我们不要低估了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如果父母努力学习并且把学习当成头等大事,孩子通过日常的观察体会,自然也会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对这个问题,我还是用实例来讲的好。

结婚前,我和妻子就都在大学工作,但学历都不高,学习的压力非常的大,而且我又挤时间写小说。生了女儿后,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有一间屋子,一间屋子最宽敞的地方就是床,唯一的一张桌子也靠床摆着,上面还要放许多东西,我们学习时当然也只能在床上或者桌子上,在孩子的眼里,也许每天我们大人要干的事就是看书或者趴在桌子上写东西,而且在她看来这些东西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大概是女儿一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回来,发现女儿把三百字一张的稿纸的每一格都用钢笔画得满满当当,而且是那么地认真,那么地专注,一个空格不漏,每个空格至少都有弯弯曲曲的十几划,每一笔划又都是那么地细小,那么的仔细,也许在她看来,我整天趴在那里写东西,就是要把稿纸的空格画满画黑,因为在那张稿纸的最上面,我已经写了一行多。这件事让我和妻子大笑了一场。那时女儿由我父亲带着,以后父亲多次抱怨说孩子看到稿纸就要画,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画不满不离开。当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是我们影响的结果,而且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个结果会让她喜欢上学习写作。整天和书打交道,也整天给她读书,后来我们发现,女儿特别喜爱书,好像和书特别有感情,一个人玩的时候,就拿出她自己的那些图画书安安静静地看,有时也拿起我们放在桌子上的书一张一张地翻,虽然一个字不认识,但样子就像读书,而且拿书的样子也很像我们。后来带女儿到商店时,商店里那么多东西她都兴趣不大,如果看到书(那时的国营商店也卖书),就很兴奋,就要拉着大人到书柜前转,可见她以为书是很重要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整天看书对她的影响,而且她喜欢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是如饥似渴,因老师不允许把那些课外的书带到课堂,从小学到初中,女儿为了看她喜欢的那些课外书,总是在学校就努力把家庭作业做完,放学后就一路小跑回到家,然后从书架上找出几本书一次放到床上,然后便趴在床上看。其实中午或者晚上那点时间她也看不了多少书,但她总是一次要拿几本放在那里,那份贪婪那份如饥似渴可见一斑。现在我敢说,我女儿爱学习喜欢学习,就是我们爱学习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试想,我们进门就看书学习,她还能干什么?当然她也要看书学习,久而久之,不但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也培养了读书的兴趣,也建立了和书的感情,甚至对书有了依赖,这样书就成了她的伙伴,书也会让她受益终身。

不同的情况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女儿出生后的第四个春节我们又回老家过年,那时我的母亲、二哥和弟弟住在一个大院里,那时我的二嫂和弟媳又下岗在家,没事时他们经常打麻将。我二哥的孩子只比我的女儿大二十多天,他们都是三岁八九个月,我的孩子还是第一次摸麻将,我二哥的孩子不但完全能够认得每一张牌叫什么,而且已经基本会玩。我们虽然只住了短短的几天,但我的女儿也喜欢上了麻将,而且也知道是三张牌组合成一副,回到我家后,她便把她的识字积木当麻将,刚好识字积木的另几个面是字的偏旁,可用偏旁组新的字,她就用偏旁组牌,组成一个字为一副牌,而且还教另一个小朋友和她玩。用组字玩麻将,女儿的这一发明着实让我们感到不简单,也可以看出,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特别感兴趣时,就会产生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果用在学习上,当然学习就不会差。因我家没有人玩麻将,组字玩麻将也没人和她玩,后来女儿也就渐渐地把玩麻将忘记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的女儿过于痴迷于书不好,过多的读书会使孩子变成书呆子,其实书呆子的定义应该是只知死读书,读死书,这和我说的让孩子广泛地阅读,接受广泛的知识是两回事。孩子读书多了,不仅不会呆,而且会见多识广,兴趣广泛,对什么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思维和行为也会老成,会超过同龄的孩子。记得有年妻子的一个侄女在选择学校时拿不定主意,吃饭时我们又商量究竟是去酒店管理学校还是去机械学校,这时我的女儿突然插话说酒店管理是吃青春饭的,到老了怎么办,还是去学机械制造好,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机械制造肯定吃香。要知道,我女儿那时只有八岁,写这篇文章时,为了更加准确,我又根据侄女上那所学校的时间来推断我女儿当时的年龄,我女儿当时确实是八岁。一个八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能有这样的判断,当时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当时我们着实把女儿表扬了一番。现在想来,这都是她看书看电视的结果。

也许有人会说让孩子这样读书学习太苦。其实我们让孩子读书学习,是要培养孩子读书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要让孩子把读书和学习当成一种爱好而不是负担,如果我们能把孩子培养成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当成一种爱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变成一种自觉的追求时,那时学习对孩子来讲,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解决一道难题时,孩子就会特别的高兴,而且有一种成就感,不读书不学习,就觉得无事可干,就觉得特别的空虚。孩子达到这种境界时,读书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即使是再苦再累,孩子也会感到快乐。也就是说,追求不同,对快乐的感觉也不同,如果追求知识,看书学习就是最大的快乐;如果追求吃喝玩乐,吃喝玩乐就是最大的快乐。这就是说,我们不要担心父母痴迷书会把孩子也影响成书呆子,相反,如果要让孩子追求知识,要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名有知识的人,父母就要先读书,先追求书本,从而让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痴迷于书,而且把读书和学习当成爱好,把看书学习当成一种快乐。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根本就不用担心孩子将来的学习。如果你看看那些大科学家发明家成才成长的故事,你就会发现,许多人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小特别喜爱他们要做的事情,而且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另一方面,父母要教育好孩子,也需要先读书。父母有知识,知识多,懂得的教育孩子的道理也多,教育孩子的办法也多,对一些事物的判断能力也强,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强。现在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人人都会,而且还很自信,于是不学习不思考,随意乱教育孩子,或者由着性子教育孩子,高兴了就哄,不高兴了就打,或者干脆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老师,这些都是极不正确的。

我有一个朋友,生了小孩后特别的高兴,因妻子的奶水还没下来,便跑到奶牛场买来鲜牛奶给孩子喂。连喂两天后,孩子开始哭闹,而且肚子发胀,还有奶水从孩子的嘴里吐出来。朋友很着急,到医院请教大夫,大夫也说不清楚,要他到儿童医院去看。那时我们学校还在一个偏僻的小镇没迁回省城,去大医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朋友来我家说了这件事,我说孩子肚子胀,可能是吃得不合适了。于是我给他查婴儿如何喂养的书。书上说如果给新生儿喂新鲜的牛奶,必须要兑四分之三的水。也就是说,大部分是水,牛奶只要一点。朋友听后哎呀一声猛跺一下脚,说他不但没兑一点水,而且在煮牛奶时,还怕牛奶兑了水,还往稠熬了熬。说完朋友就往家里跑。后来朋友又来借书,要把我育儿方面的书都借给他看一看。朋友后怕地对我说:“也是命不该绝,我无意中对你说了,你却查书找到了原因,救了我儿子的性命,如果再那样喂几天,麻烦肯定就大了”。然后他痛心疾首地说:“我怎么就那么傻,也不想一想,小牛那么大,我的孩子那么小,小牛能吃的东西,我的孩子怎么能吃。”

实际谁也不傻,只是许多事情我们没有亲身经历,也不可能都亲身经历,这就需要通过书本来学习,通过书本学到别人的经历和经验。我们父母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以为许多事情很简单,其实有些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往往是有些看起来正确的事情,其实也不正确,就像我的朋友给孩子喂牛奶,以为越稠越好,但却不知道孩子的胃还不成熟。再比如我在内蒙古农村生活时,那里的人把婴儿四天到六天抽风死去叫做“四六风”,认为一般的孩子都要得四六风,于是孩子一生下来,便点燃艾草在孩子的脑门上烫一个疤,说这样就不得四六风。后来医疗条件好了,才知道所谓的四六风,就是孩子生下来剪脐带时,剪刀没有消毒,然后又不消毒随便用破布条包扎脐带,导致脐带感染发烧抽风死亡。你看,这么简单的事情,就因为当地的中医和接生婆不知道有细菌感染,从而导致新生儿大量死亡。

我碰到不少的农民,他们感叹说现在不学科学种田,就没法把地种好。我在这里冒昧地再加一句:现在父母不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就很难把孩子教育得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孩子学习,父母首先得学习。

3、父母不怕困难努力进取,才会影响孩子不怕困难努力进取。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稳定持久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就会形成性格,进而上升到思想品格。如果父母对待生活是快乐向上的,那么孩子对生活的态度也会乐观向上;如果父母遇到困难就畏缩后退怨天尤人,那么孩子遇到困难也会畏缩后退不再努力。性格决定命运,虽然性格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但坚韧顽强的性格,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要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任何事任何行业都有激烈的竞争,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得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性格意志就要比别人顽强一点,别人坚持不住你能坚持下来,你才能是胜利者。如果没有坚韧顽强的性格,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难题就回避,其结果是到处回避,到处碰壁,一辈子也不会有大的成绩。狭路相逢勇者胜,胜利往往取决于能否坚持最后几分钟,坚持住了,就是胜利者。

我的女儿八九岁时,我已经在全国刊物上发表了不少的中短篇小说,但此时仍然有不少的退稿,但退稿对我来说并不可怕,一是我已经习惯了退稿,二是退稿只能激发我更大的斗志,让我更努力地写下去。但有天晚上妻子告诉我,说今天她和女儿顺便去门房取了我的信,当女儿看到有一个大信封时,她立即就知道这是退稿,女儿便偷偷对她说咱们把信扔掉吧,要不然让爸爸知道了肯定要伤心。我听后一下难以控制自己的眼泪,也很为女儿的善良和对父亲的感情感到欣慰,但我经过深思后,我觉得需要和女儿谈谈,听听她是怎么看爸爸的写作,怎么看爸爸整天不懈的努力。如果女儿觉得爸爸是在受苦受难,就应该对女儿作一些解释,告诉她爸爸的一些真实想法和真实的感受,同时也要对她进行一些成功和挫折方面的教育。第二天她妈妈不在时我认真地问女儿,但女儿毕竟小,也许她觉得我是在责备她说要把我的信扔掉,也许她还想到了别的,反正她很不好意思,她一言不发,我耐心地问,她还是不愿意说她内心的感受。这样我只好告诉她我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我对她说,你不要以为爸爸整天写作有时眼睛都熬红了很苦,但爸爸精神上是快乐的,生活上也是充实的,人的快乐并不取决于生活是不是轻松和繁忙,而是取决于你对生活的认识态度,比如爸爸整天忙碌,但爸爸的快乐也就在这忙碌当中,忙碌后写出了这么多的东西,能发表是爸爸的成果,不能发表也是爸爸的成果,因为不能发表,爸爸就会在不能发表中找到原因,吸取教训,从而取得经验,从而增长才能。增长了才能,也是一种快乐。对于成功,我告诉女儿,成功没有止境,比如爸爸,初学写作时发表了作品算成功,然后就想每篇都发表算成功,这个目标也许能实现,但实现以后,还有高水平的作家,还有文学大师等无数的成功目标,成功是永远不会到顶的,也是永远追求不完的,但人生的乐趣也就在这没完没了的追求当中,如果真的追求完了,到顶了,人生也就没有了前进的目标,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我还告诉女儿,我说你将来也要和爸爸一样,上完小学上中学,上完中学上大学,上完大学以后进入社会,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你去做,有更多的台阶等待着你去攀登,也许你会登得很高,也许你并没有登到你想要到达的地方,但成功并不在你登了多高,而是你在不断地向上,而且生活的乐趣也并不在结果,而在整个过程,只要整个过程精彩,你这一生就很有意义,到了老的时候,你才不会后悔。当然我也对女儿进行了挫折教育。我告诉女儿,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往往是挫折多于成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但挫折不等于失败,找到挫折的原因,就是一次成功,如果遇到挫折就退缩,那就真的是失败,而且会永远站不起来,而且会永远没有成功。我进一步告诉我的女儿,爸爸收到退稿是正常的事情,以前的退稿比这还多,以前几乎都是退稿,但你也不要为爸爸悲伤难过,爸爸也决不会因为退稿就伤心,爸爸会把每次的退稿当成反面的教材,在里面反复寻找有用的东西,然后再努力寻找新的出路,这样,爸爸的退稿就会越来越少,爸爸就会越来越高兴。然后再告诉女儿,她将来也会遇到挫折,比如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如果让难题吓倒,面前就有无数的难题,如果努力把难题一个个征服,面前的难题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从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的话女儿不一定能够完全听懂,但至少她知道了该怎么面对困难和挫折,至少感受到了爸爸是怎么面对困难和挫折,以后遇到困难和挫折,她当然会想到我对她说过的话。

当然,仅仅对孩子进行不怕困难的说教是不够的,不怕困难的教育要贯穿到孩子的整个日常生活中,在整个日常生活中,都要让孩子体会到经过努力,就能战胜困难,就能取得成绩,而且也要让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一开始很难,慢慢掌握了,慢慢学会了,就不难了。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事情,孩子努力后都能够掌握,都能够学会,这就要求父母不能不切合实际,不能过高地估计孩子的能力,盲目地让孩子去做一些超过他能力的事情,或者让孩子去做一些经过努力也掌握不好的事情。如果这样,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产生真正的畏难情绪,你再教育他不怕困难,他也会怕,因为有些困难是他无论如何努力也是战胜不了的。因此,教育孩子不怕困难,也要实事求是,也不能盲目地鼓励,更不能说假话说大话,说了做不到,结果会更糟。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更多地在实践当中去战胜困难,遇到能战胜的困难一定要让孩子战胜,一定要鼓励孩子战胜,要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到战胜困难的乐趣,体会到战胜困难的成就感。有了战胜困难的乐趣和成就,孩子才能不怕困难,才能养成不怕困难的品格。

不少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性格,遇到难题便退缩,便失去信心,当然不会有好的成绩。至于把学习当成一种追求和快乐,那是很高的一种不怕困难的品格,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精心地培养和教育。

我曾经听过一位领导讲他的奋斗经历,他感受最深也是说得最多的,就是永不服输,永不言败,说他不管官做到多大,工作有多忙,他都要挤时间坚持看书学习,而且重要的讲话稿从来不让秘书写,而且认为秘书的水平永远不会比他高。他说他从来不信有完不成的任务办不成的事,他也最讨厌部下说有困难办不成。他说他无数次给部下讲,说什么叫啃硬骨头,啃硬骨头就是把牙啃碎了就咽到肚子里,然后用牙龈啃,牙龈啃没了就用牙床啃,全啃没了还啃不碎,就囫囵把它咽下去。这话听起来虽然有点夸张极端,但足以说明一个人的毅力很大程度决定着这个人的未来。

孩子有不怕困难的性格,在学习时就不觉得学会一项技能有多么的困难,更不会未学先怕。

大概是女儿三四岁时,全城兴起一股转呼啦圈热,满校园的大人小孩都在转,女儿看了也要学,就也给女儿买了一根。但那时女儿实在是太小,腰又那么细,又没有小的呼啦圈,那么大一个圈,立起来比女儿还高,放在女儿腰上,女儿双手都把握不稳那个圈,感觉不掉下来更不可能。事实也确实如此,把圈放在女儿的腰上,一松手还没摇晃圈就掉了下来,一连几次,女儿就急得哭了。我当时虽然觉得女儿太小,可能学不会,但女儿坚持要学,我还是不能打击女儿学习的积极性。但我觉得说不定有什么窍门,我先学一下试试,然后再教女儿。于是我有空就摇,结果很快学会了。于是我告诉孩子,也没什么窍门,就是要摇晃,反复练习肯定能学会。从我的身上,女儿也看到了学会的希望,便每天自己摇,掉下来拿上去,反复这样学,给人的感觉是一点都不嫌麻烦,一点都不枯燥,甚至让人感觉她不停地掉下不停地拿起来很有乐趣,许多时候摇出满身大汗,她才停止下来。这样摇晃了好多天后,竟然能转几下了。这样孩子的信心大增,晚上睡觉时还要站在床上摇。这样练习的结果当然是越来越熟练,到后来就达到了自如的程度,她不停下来,圈就不掉下来。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难忘,我女儿大概也是三四岁的时候,她看到别人吹泡泡糖,她也想吹,于是女儿就问我泡泡糖怎么吹,当时我也不会,我问别人,人家告诉我先把泡泡糖嚼扁,然后用舌头边撑边吹。我试了半天也没吹成功,于是我告诉女儿这得好好练才行,爸爸没时间去练,你自己边练边摸索去吧,人家能学会,你肯定也能学会。于是女儿就不停地练。那时我们家有个小立柜,立柜门上有块镜子,于是女儿便踮起脚照着镜子看着嘴里的泡泡糖吹,而且一连几天想起来就练。但还是没掌握要领,女儿便哭了问我怎么回事,怎么就学不会,因我也不会,但我告诉她,你肯定能学会,因为珍珍会吹,你肯定也能学会。珍珍和我女儿一样大,她就是看了珍珍吹才要学的。女儿似乎理解了我的意思,就态度坚决了再学,结果几天后女儿果然会吹了,而且越吹越好。这件事虽然是小事,但我想,这件事对她的鼓励和教育,一定不会小,对她战胜困难的品格,也是一次锻炼。反过来想,如果当时遇到困难就放弃,她就会觉得可放弃的东西很多,也会养成遇到困难就想到放弃的性格。

4、父母有家庭观念和亲情,孩子才会有亲情和责任心

有亲情有家庭观念的孩子,应该是听话懂事的孩子,亲情和家庭观念,是孩子最基本的思想观念,也是培养孩子如何做人和如何有爱心的基础,孩子有了对父母和亲人的爱,才会听父母的话,才会有责任感,才会努力去做事,才会付出一定的努力,遇事才会考虑亲人和家庭,更不会任性胡来。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没有亲情和家庭观念,他就会不听父母的话,做事也不为父母及家庭考虑,他就可以任意乱来。有关调查显示,犯罪及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百分之八十都是缺少家庭关爱,有近一半是因家庭破裂。这就说明,亲情和家庭观念,是培养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

培养孩子的亲情,当然首先是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我们教育女儿最多的内容,就是“痛说革命家史”。因我和妻子的父母兄弟都在外地,我俩对亲人的思念,对亲人亲情的回忆,就成了教育我女儿极好的素材。这一类的话题我们爱说,女儿也爱听。比如我会对女儿说:你爷爷被错划成“右派”后举家被赶到了乡下,很快就是全国大饥荒,每天只能煮粗糠吃树皮,很快你爷爷便浑身浮肿,你二伯也奄奄一息,此时乡领导要你爷爷写一个向上级要粮的报告,以为秀才的生花妙笔会要到一点粮食,你爷爷在报告中说今年没种子下地,明年就要发生更大的饥荒。谁知乡领导把报告拿到县里后连夜跑了回来,然后对你爷爷说,不好了,县长说你写的报告里有反革命言论,你要粮就要粮,为什么要说今年没种子下地,明年会有更大的饥荒,县长说难道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一年不如一年了吗?我不识字,我把责任都推到你头上了,你赶快跑吧。于是你爷爷领着一家五口连夜逃难。当时是想逃到新疆,但那时内地的人一窝蜂地涌向新疆,政府便在嘉峪关设了关卡,没有证明不得越关一步,于是你爷爷一家只好返回向东。但火车到宁夏和内蒙古的交界处时,你爷爷又听人说要检查,此时已成惊弓之鸟的你爷爷怕被抓获遣返,便带领全家在荒无人烟的石嘴山下了火车,然后沿铁路步行往内蒙古。你爷爷不知前面是茫茫戈壁滩,就在全家将要倒毙在戈壁滩时,终于看到了一家人家。这家人家十分善良,尽管自己也在饿肚子,但还是给你爷爷一家煮了一锅面汤。临走时,这家的女主人提出把奄奄一息的你二伯留下,让你二伯逃条活命,但你奶奶却坚决不舍骨肉,而且说要死就死在一块儿。但吃了人家的不能白吃,只好把带的衣物和爷爷身上穿的一件新衣服全部留给了人家。

说这些时,我会流泪,我的女儿也会哭。我虽然不知女儿当时的心里想什么,但我知道,骨肉亲情,已经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这些亲情,已经像种子,深深地种入了她的心田。

最好的证明是我女儿对我母亲的感情。2009年我的女儿大学即将毕业在北京某区区委实习,这期间我姐姐带我母亲去北京小住,国庆节我外甥女一家商量带我母亲去游玩,但我母亲已经八十六岁了,自己走着游玩很吃力,我女儿提出用轮椅推着去游,并且自告奋勇去借轮椅。女儿向实习单位的同志打听谁家有轮椅时,实习单位的同志便打电话向区民政部门下属的福利院借了一个。借到轮椅女儿很高兴,便打电话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她母亲,我的妻子当时考虑到借到轮椅后还得打车去取,过后还得去还,而且轻易麻烦实习单位的领导,也怕影响不好,但我的妻子当时没有说这些,过后她和我商量,说要不要劝女儿不要这样做,妻子说游玩时搀着奶奶就可以了,走不动就少走一点。但我坚决说不,女儿能有这份孝心应该鼓励,不让她去借就是打击她的爱心,就会让她误以为亲情并不重要,奶奶也不重要,自己的事才是重要的,长此以往就会养成怕吃苦怕麻烦,甚至养成自私自利漠不关心他人的性格。妻子觉得也对,过后我们都鼓励了女儿。后来果然取轮椅送轮椅都很麻烦,打车往车上装轮椅时女儿都拿不动,过后女儿对我说她为此吃了许多苦时,我表扬了她,然后对她说这是应该的,和当年你奶奶吃的苦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我也说我的母亲疼爱我的事情。比如说我十岁的时候突然发烧,浑身浮肿,我二哥带我到地区医院去看病,检查出是急性肾小球肾炎,要求住院治疗。因只带了几块钱,我二哥便要求开点药回去吃,但大夫说不行,说如果不及时治,就会把命丢掉。于是便先让我在医院住下,我二哥回去给家里报信。让我想不到的是,我突然被叫醒时,母亲就站在床前,这时天还没亮。后来才知道,母亲听到我住院,一夜不睡,又筹钱又做干粮,然后让我二哥骑自行车带着,连夜走四十多里路赶到了医院。

这样的真实故事女儿当然也会感动,因为她后来又问我这次看病的许多细节,而且几年后又问过,而且我女儿也愿意听那时的一些事,姑姑伯伯叔叔舅舅姨姨的都爱听,有时还会主动问起。可见她心里已经有了很多的亲情,虽然和有些亲人几年也见不上一次面,但在女儿的心里,亲人亲情始终占有相当的分量。

这让我想到去年的一件事。去年我女儿的一个同学来我家玩,这个同学也被保送读了研究生,问到老家是哪里的时,他说了一个县名。这个县我很熟悉,便问他老家还有什么人,他说有一个伯父还有两个姨妈。问他伯父在哪个单位工作,他竟然说不上来,说好像是个干部。又问他姨妈,也说不上具体的工作,说好像和电有关系,具体他也说不清。这让我很是吃惊,要知道,这都是他的亲伯父和亲姨妈。我问他是不是没回过老家,他说去过几回,但他没问这些,平时父母也没说他们是干什么的。我当时就想,连自己的直系亲属的情况都不太清楚,不能不说是父母对孩子亲情教育的缺失。

亲情当然不能只靠说教,更重要的教育是在平日的言行当中。

我和妻子的亲人都在外地,我们经常要和这些亲人通话,也要经常回去探望这些亲人。我们双方的父母不在同一个省份,有时过春节就不得不分开探望各自的父母,而且不管我们的经济情况如何,都要省吃俭用拿出一些钱来寄给父母,正因为如此,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也装入了这些亲人和亲情,也觉得这些亲人和亲情是很重要的,是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每到节日,我们会让女儿给亲人打电话问候,使她从小就有了这些感情和概念,也懂得了这些感情的重要。看到你们疼爱父母,看到我们重视亲情,女儿当然也会受到影响,也会依恋父母,也会疼爱父母。有一件事最让我感动,每每想起,我的心里都有一种温暖。那年女儿大概读小学一年级,有天放学女儿哭着回来,我问怎么了,女儿先是不说,后来说是娜娜的哥哥打她了。我问为什么,女儿说她和娜娜追着玩,娜娜跌倒蹭破了腿哭了,娜娜的哥哥看到后就打了她,而且说明天还要打她。娜娜的哥哥已经是不小的一个大男孩了,我当时有点冲动,我说我去找他的父母,我和他的父母说。我的女儿一下急了,立即说:“爸爸你别去,去了给你惹麻烦。他要再打我,我还是告老师吧,让老师来管他”。

这是孩子的原话,我一直牢牢地记着,而且无数次对人讲过。因为让我感动的是,我的孩子已经懂事了,已经知道为爸妈考虑了,不但不给爸妈惹麻烦,还懂得为爸妈分忧了。同时我也明白,我的孩子一定是一个争气的孩子,也是一个疼爱父母的孩子,也是一个有亲情的孩子,因为疼爱父母的孩子,她就不仅懂得不给父母添麻烦,也懂得要给父母争光彩,要给父母争口气,因为人的一切努力奋斗,一切吃苦耐劳,往往都是为了自己的亲人,如果只为自己,有饭吃有衣穿就够了,也没有必要去奋斗去打拼,因此,孩子有爱,懂得爱,也就有了奋斗的动力,也就有了争气的愿望。那时我就想,我的女儿以后的教育就好办得多,因为她会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她会自己努力向上,然后为父母争光,自己给自己争气。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有道理的,我的女儿一直很努力,根本不用我们督促监督,如果有了什么错,我们不责备,她自己就很难过,很自责。正因为如此,我女儿的许多事根本不用我们督促,她自己的事情她自己会去做,而且在我和她母亲的心里自然而然有这样一种感觉:监督孩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因为有这种心理,我们也怕女儿认为我们对她有监督行为,更怕让她觉得我们对她不信任,因此,我们平时如果让她干什么,大多只是提醒她或者用商量的口气和她谈,因为这就够了。

有些父母对孩子监督太严,管得也太多,大事小事都随便管。父母什么都管,孩子当然不会再自己去操心,而且监督太严,也会伤害孩子的感情,让孩子错误地把父母和子女的骨肉关系当成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当成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将亲情关系变成了对立关系。如果让孩子产生了这样的错觉,事情就麻烦多了,亲情也会被日益淡化,甚至会变得无情无义。

有事和孩子商量,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且要重视亲情,用亲情来感动温暖激励孩子,这样也才能让孩子有努力的自觉性,这样孩子努力起来也有动力,孩子也会感到愉快,父母也会感到轻松,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效应。

孩子疼爱父母,也就会依恋家庭,也会有很强的家庭观念。我的女儿上小学时,放学后就往家里赶,上高中时学校要求住校,我们也认为住到学校学习要好一点,也方便一点,但我的女儿却觉得离开家心里空落落的,总不如住在家里踏实,她软磨硬泡硬是从教务处办了一张走读的出门证,然后挤四十多分钟的公共汽车回家。上大学后,她也总是牵挂着家,有事没事总往家里打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况,说一些日常琐事。和她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她有几个小学时的同学在我们学校上大学,家就在校园里,但却住到宿舍很少回家,说回家嫌父母唠叨。当然住学校少回家也不是什么坏事,我这里只说明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和观念。

要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父母就要努力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不仅从小就真正感到家的温暖,也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家的美好,而且从小就有很强的家的概念和家庭观念。记得那年夏天女儿还不到两岁,我们抱她到朋友家玩,她突然指着苍蝇说:“妈妈,我们家的苍蝇怎么飞到他们家来了。”这虽然很可笑,但说明这时她已经有了家庭的观念,也开始关心家里的事情,连一个苍蝇,也关心是不是自己家的。

在这里,我要重复强调的是,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孩子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有亲情的孩子才是有责任的孩子,也是懂事的孩子。亲情教育不仅要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而且言传和身教都不是一时一事就有效果,而是一种对孩子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长期的影响,孩子心里的亲情才是深刻深远的。所以做父母的不仅要有意识地多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还要以身作则,处处要做表率,要牢牢记住自己是孩子的模仿对象,要处处给孩子做表率和榜样,只要求孩子去做而自己不去做,孩子也是做不好的,也是不会自觉自愿地去做的。比如我们教育孩子孝顺,但却常在孩子面前为父母的赡养问题而争吵,这样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更坏的印象,起到更坏的教育作用。

孩子的亲情,是孩子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孩子有了好的思想,当然就会有好的行为。

5、孩子内心敬佩父母,才会真心听从父母

亲情是父母和孩子的纽带,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基础,而敬佩父母,是孩子尊敬父母和听众父母的保证,孩子和父母越亲近,孩子越敬佩父母,就越能听从父母,也愿意为父母付出努力。如果没有亲情和敬佩,孩子不仅不会听父母的话,而且常常会有厌烦心理,甚至是逆反心理,常常会故意和父母对着干。但我要着重强调的是,孩子和父母的亲情,孩子对父母的敬佩,不是靠物质,也不是靠强迫和说教,而是靠自身的人格魅力,靠平日的一言一行。

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敬佩父母,才能让孩子听从父母,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下面作一些讨论。

在孩子很小时,孩子对父母的爱主要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照顾,这一点应该毫无疑问。我的女儿出生后,我们就特别的喜爱,有空就想抱在怀里逗她玩,因此女儿长到四五岁,出门还不愿意多走,还愿意撒娇让我抱着,以至于我的同学有次不解地问我,说我裤子大腿处为什么老是发白,我只好笑了解释说是抱女儿抱的,因为女儿走几步鞋底就有土,我抱她时她的鞋底就蹭白了我的裤子。因我特别的爱女儿,女儿也就特别地和我亲近,这自然而然。但仅有这些还不足以让女儿敬佩我,因为那时她经常缠着我让我给她讲故事,也很好奇地问这问那,也许在女儿的心目中,我是什么都知道的,我有很大的本事。我想。这也是所有孩子最初敬佩父母的原因。

但当孩子大一点时,孩子对父母的亲近和敬佩就不完全取决于照顾,而这时孩子对父母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这个认识和判断,主要是父母是不是能和孩子保持一致,是否能让孩子处处满意。当然这个一致和满意不是迁就孩子,而是不能一致和满意时,能够说服孩子因而保持一致和满意,说服孩子,孩子就会更加敬佩,否则便是对抗。

问题的关键是具体要怎么去做。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大人先尊重孩子,不要总以自己的意志为意志,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就要绝对地服从大人,从而强迫孩子做什么,强迫孩子服从父母的意愿,这样强迫的结果,往往就造成孩子对父母的反感,长久下去,就会造成对抗,当然就谈不上敬佩了。

我的女儿两岁到四五岁时,吃饭特别的少,身体也特别的瘦,而且几年体重没增加几斤,也特别容易感冒,那时我们真有点急,也有点怕。特别是她母亲,担心焦虑几乎到了病态的地步,做饭前总要想孩子吃什么问孩子吃什么,饭还没上桌,就开始说妈妈今天给你做了好吃的,你必须要吃多少多少,然后按她的希望把饭给女儿单独舀到碗里。这样的结果是女儿看到饭就犯愁,然后就想办法应付她母亲,吃一半就开始讨价还价,碗底还剩那么多就说吃完了。实在不行,有时就故意把饭往桌子上洒。为此她母亲想尽了法子,但最多的也只能是逼迫,逼近不成就哄劝,哄劝不成就求告,说什么妈妈求求你了,就吃三口,三口吃完就行了。这些法子也不灵时,就专门在厨房门后立了一根竹棍,孩子吃几口就故意不吃时,就真的用棍子打,而且是真的打,也打了好几回。因此,有段时间我的女儿有点怕她妈,有次我带她到外面玩,几个阿姨逗我女儿,问她爸爸妈妈谁好,女儿说爸爸好。又问妈妈怎么不好,女儿说妈妈每天逼她吃饭。

现在这样逼孩子吃饭的母亲我见的不少,那年单位组织出去玩,刚开始吃饭,一位母亲便不停地对六岁的儿子唠叨,让儿子吃这吃那,儿子不吃,母亲便说:“听妈妈的话,你不听话妈妈就生气了,妈妈真的生气了,妈妈气死了,你是不是妈妈生的”。她下意识的唠叨把一桌子的人逗笑了,这让我一下想起了当年我的女儿。但我的女儿还害怕,还和她母亲讨价还价,但同事的儿子根本就没听他母亲说什么,她说她的,他玩他的。后来这位母亲在儿子的屁股上拍了一把,儿子一下吼了起来,而且边哭边和母亲吵。另一位女同事看不下去了,便出面哄劝,儿子马上说他妈妈最讨厌,他不和妈妈一起吃,他要到另一个桌子上吃。把孩子领到另一个桌子上,孩子一下吃得很好。

上面的例子说明,孩子并不是不饿不想吃,而是母亲习惯性地管得太多,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孩子有了逆反心理,本来想吃,他也本能地逆反说不吃,进而引发争吵,形成恶性连锁反应。

另一种常见的现象是过多的干预孩子,什么事都给孩子设计好,什么事都要按父母的想法办。比如孩子明明说不冷,事实也不冷,父母还要硬给加一件衣服,好像冷热的不是孩子的身体而是父母的身体。还有更琐碎的事,孩子本来要蹦蹦跳跳地走,却硬要孩子稳稳当当地走;孩子想找张三去玩,父母却一定要孩子去找李四去玩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特别的厌烦父母,而且把父母看成是约束自己的障碍,不仅烦,还会恨。孩子如果烦父母,当然无法教育好孩子。

如果换一种方式,先尊重孩子,如果孩子说不,那我们大人就先考虑一下,如果是无关紧要怎么做都可以,那就依着孩子;如果那样做确实不好不可行,就要想方设法给孩子讲清道理,讲清危害。一般来说,没有不听道理和不讲道理的孩子,关键是怎么讲,讲好了,孩子不仅会听,还会更努力地去做。

那年我和妻子带女儿去农贸市场,看到有人卖小狗时,女儿想买一个,说那只小白狗特别好看,她想养一个。我认真想后,觉得不行,主要是那时住房比较小,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没时间去伺候小狗。我简单说了不能买的原因,女儿一下不高兴了,说谁谁家都养了,老师也说了,养小动物就是有爱心。这时我告诉她,有爱心是好事,但小狗是一条生命,小狗要活十几年,把小狗买回去,小狗就要和我们一起生活十几年,小狗也就是我们家的一个成员,这和买一个玩具小狗玩具布娃娃不一样。小狗回去后,小狗每天要吃,每天要拉屎撒尿,小狗拉了屎你嫌不嫌脏,小狗不听话乱叫喊你嫌不嫌吵,这还不算,小狗脏了,你得给他洗澡,小狗在家里呆闷了,你得领他去散步,爹妈都很忙,也没时间照料小狗,你能不能去照顾他。另一方面,小狗可能会携带病毒,有些病会给人传染,特别是狂犬病,如果小朋友来咱家玩,不小心被狗咬一口,就有可能得狂犬病死亡,所以咱们养了狗,就必须要定期到防疫站去给狗注射疫苗。我告诉女儿,养狗要做好多好多的事情,而且一直要做下去,如果有一天你不喜欢了,你又怎么办,你总不能把他赶出去,让小狗成为一条流浪狗。经过这样的解说,女儿立即说不买了,而且拉着我迅速离开。后来回老家过年,我弟弟回来时把他家的狗也带了来,女儿便不敢轻易去抱狗,但我哥的孩子却不怕,抱着小狗把小狗揉来揉去,狗被惹恼了,突然在孩子的手上咬了一口,这下全家都不得安心过年,大过年的却领着孩子到处跑着找人注射狂犬病疫苗。有了这个经历,过后女儿对我说:“老爸,还是你聪明没让我买狗,要不然咱们回老家过年也得带着狗。老爸,你是不是那时就觉得养我就很累了,再养一条狗,根本就忙不过来”。

相反的例子是,那年带女儿外出玩,住在宾馆后,宾馆的院子里有一个大鱼池,里面有一大群金鱼,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孩非要让父母给捉一条玩,但父母都不是详细地给孩子讲道理,而是直接拒绝说不行,于是孩子便又哭又闹又叫喊。这时那位母亲竟然答应孩子说她去找宾馆的经理,看能不能买一条,而父亲却当场动武,啪啪在孩子屁股上打了几巴掌,孩子也不示弱,立即和父亲吵,并且用书上的话说:“打人是粗野的表现,打人的人没文化,你就是粗野没文化。”孩子这样评价父亲,可想而知他如何能尊敬父亲,如何能听众父亲。

要让孩子听你佩服你,首先你要说得对做得好,更不能让孩子讨厌你。孩子如果认为你说得对,孩子慢慢就会养成尊敬你敬佩你的心理,认为你说的总是对的,然后才能按你说的去办。

孩子再大一点有了判断能力后,要想在孩子心目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和让孩子敬佩,那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时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就有了自己的是非观点。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遵守,那就是在孩子面前,要文明文雅,要稳重慎重,要不急不燥,要少说多做,要严于律己,要有智慧,要尊敬孩子,要和蔼可亲,要勤劳节俭,要发奋向上等等。这些,做起来当然很难,但教育好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小事,做父母的,有必要为此付出努力,能做到的,都应该努力去做到。

有不少父母认为,自己努力工作,给孩子挣很多的钱,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孩子就会敬佩自己。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生活离不开物质,孩子长大了,最明显的是孩子对有形物质的敬佩,当父母取得一定的成绩,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者创造出较多的物质财富时,孩子一般都会对父母刮目相看。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一个孩子有很贵的玩具,而且夸耀是爸爸买的,多少多少钱,另一个孩子就会羡慕很贵的这个玩具,也会羡慕别人的爸爸,而被羡慕的孩子,就会为有一个有能力的爸爸而得意。但这种得意或者羡慕还不是敬佩,如果父母行为不俭点或者傲慢无礼,或者整天夫妻吵闹,孩子也不会敬佩父母,同时,父母的权势,往往会让孩子盲目骄傲目空一切,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纨绔子弟。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父亲是个大老板,特别有钱,于是他在学校便趾高气扬,而且整天想的就是吃喝玩乐高人一等,有时几天不来上课,作业也是出钱让同学代做。考试几门不及格后,院里只好把家长请来,谁知这个学生和父亲一见面,父子两个便争吵了起来。老子骂儿子吃喝玩乐不争气,儿子反过来也顶撞老子,甚至说你能吃喝玩乐我怎么就不能。从父子两人的争吵中,谁也看不出儿子对老子的尊敬,相反,却能看出老子平日就荒唐,儿子也没把老子当一回事,甚至就没把老子当什么正经人。所以说,要想让孩子敬重敬佩父母,父母除了物质,还要有精神,还要在行为方面为孩子做榜样,而且行为的榜样,往往要比物质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孩子虽然都有一定的物质欲望,但这时孩子羡慕的还不完全是物质的东西,这时孩子羡慕的东西应该很多,想象也很浪漫多彩,物质条件好的家庭如果对孩子教育不当,孩子会认为这一切来得都很容易,他享受也是理所当然,甚至根本就不认为物质享受就是幸福,如果孩子的父母为了挣钱忽视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就会羡慕整天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

有这样一件事,那年暑假我们回我父母那里,那里是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回去后我要带我女儿去看大河套。因我们学校也在黄河边上,女儿和我的妻子也以为黄河就那么个样子,但我告诉她们,大河套的黄河远非兰州段的黄河,这里的黄河非常辽阔壮观,河套里有芦苇,河滩上有农民播种的一望无际的葵花,还有纵横交错的河汊河沟。去的时候弟弟一家也去了,而且去时还带了渔网。但撒网看起来简单,我们却怎么也撒不开。后来我们发现有一段河沟里有鱼,而且两头已经干涸,只剩了几十米的一段水面,水深也只有一两尺深。于是我们便全部下去用手摸,几个孩子干脆脱光了坐在水里用身体围,一时间人叫鱼跳特别热闹,但抓了几个小时,也没抓到多少鱼。我突然想到浑水摸鱼,便让大家到河滩拔来几抱草,然后捆扎成长长的草棒,然后几个人合起来把草棒在水里来来回回地推,很快就把一沟水推成了泥汤。这时的鱼受不了了,一个个浮起来露出脊梁在泥汤中摆动着尾巴拼命游动,于是便在泥汤中拉出一条条泥线,这样我们一抓一个准,很快就把一沟鱼抓完了。回来后弟弟的儿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时,便炫耀地说了我们去河滩抓鱼玩的事,有一个很有钱的小朋友回去便和父母闹,说人家的小朋友的父母多好多好,自己的父母怎么怎么不好。第二天,小朋友的母亲找上门来了,说儿子的爸在外面推销去了,她儿子非要让她领着到黄河滩玩,但她没时间,去了也不好玩,问我们再去不去,她请我们再去玩一次,去时把她的孩子也领上,所有的费用她都出。这样我们便不好推辞,再说我们也没别的事。但那天去后,她的儿子却玩得不如我们的孩子开心,感觉总是放不开。我们也让他脱掉衣服到水里玩时,他起初不愿意,后来却哭了,而且哭得很伤心。我知道孩子为什么哭,我也为孩子伤感,我也能够猜到孩子在想什么,他很可能在羡慕我们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让孩子敬佩父母听父母的话,不是父母能给孩子多少物质,而是父母能给孩子多少亲情,进而能和孩子进行怎么样的交流,最后能给孩子什么样的形象。比如在孩子面前,父母总是什么都懂,什么事都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回答,如果遇到不知道的,也会努力去查书,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很了不起。在平日和孩子的交流中,最忌讳的就是父母随意乱讲乱说,你可能以为反正孩子不懂,说错了也没关系,但要知道,一旦孩子知道你错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差了。但更要注意的是父母自己的言行,平日在孩子面前不能没大没小没个正经,你在孩子面前不当回事,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会把你当回事,你的话孩子当然也不会再听,从而失去当父母的权威。和孩子亲近和权威并不矛盾,权威并不是板着面孔,权威往往是一种感情,让孩子爱你,敬佩你,你也就有了权威。

只有父母在孩子面前做出了榜样,孩子才会敬佩父母,孩子才会听父母的话,孩子也能跟着父母学好。比如在我们家,我们两个一直在刻苦努力学习,这在孩子眼里,当然是榜样,孩子从小就知道,人活着就要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在和孩子的感情培养方面,不少父母更注重关心孩子的吃穿,总以为让孩子吃好穿好,孩子就会感激父母,就会敬佩父母。但事实却并不是如此,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只给孩子吃好穿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说什么父母就听什么,甚至是整天抱在怀里捧在手里,而且孩子的什么事都要参与,都要去管,其结果往往会惯坏孩子,让孩子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稍有不能满足,孩子就大为不满。这样孩子不仅不会敬佩父母,和父母建立亲密的关系,甚至还会厌烦父母,憎恨父母。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就写他的母亲有一个讨厌的毛病,就是特别的爱唠叨,特别的爱攀比,说不论他干什么,母亲总是不满意,然后就说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你怎么怎么样,好像人家的孩子永远比他好,而且每次考试后问完他的成绩,然后马上就跑去问邻居孩子的成绩,如果考的不如人家,母亲就要唠叨几天,所以他从小特别讨厌母亲,也觉得母亲文化水平很低,从而有点鄙视母亲,更不听她的话。虽然现在他理解了母亲,但还是没法忘记母亲的过去。这就是说,孩子对父母的爱,不取决于父母付出了多少,也不取决于父母多么关心孩子,而取决于孩子是否对父母佩服和敬重,只有孩子敬佩父母,把父母当成最好最有能力最知心的人,孩子才会敬佩。敬佩是爱的基础,敬佩父母,孩子就会热爱父母,孩子才会对父母言听计从。

同类推荐
  •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劳动伦理是马克思思想重要本义的学理论证;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根本旨趣;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根本原则;马克思劳动伦理关系思想;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实践形态等。
  • 传媒管理学

    传媒管理学

    当前及未来,加强管理是中国传媒组织的首要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了初期制度解放所提供的市场空间,传媒组织的运作重心必须转型。本书一是深入结合传媒组织管理实践,二是努力用专业的管理学视角进行解析,三是论述了传媒组织运作流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等所有环节,它既是传媒管理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传媒综合评判;既为研究者提供认识论,也可为业界提供决策依据。
  • 单读14:世界的水手

    单读14:世界的水手

    本辑专题围绕“世界的水手”主题,邀请五位当代澳大利亚作者亮相,组成澳大利亚文学特辑,他们包括著名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杰拉尔丁·布鲁克斯,《辛德勒名单》原著小说作者托马斯·基尼利,澳大利亚少年文学大师约翰·马斯登,往返于中澳之间的学者尼古拉斯·周思,著名插画家布朗温·班克罗夫特,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当代澳大利文学的一个切面,反思本土性与世界性、边缘与中心等诸多文学命题,试图回答,在一个日益保守的、民族主义化的年代里,如何重新想象一个拥有全球化精神的世界。访谈、散文、诗歌、评论等栏目均扣住这个命题追问:独家刊登学者戴锦华的长篇专访,站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纵论人性的困境和文明的未来;旅英作家王梆发来对英国乡村的细致观察,研究英国脱欧背后的深层原因;旅居北京的阿根廷作家吉耶尔莫·布拉沃,是西语世界新锐的短篇小说创作者,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中文世界完整亮相;云也退创作的以色列纪行,吴瑶推荐的全球最新书情,都在本期《单读》中继续连载;李娟书写新疆的散文,学者凌越以“世界的胎记”为题创作的诗歌,李静对于契诃夫的长评,杨庆祥对于中国急速发展的慨叹,都将在不同的层面,重新梳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实证调查与治理对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实证调查与治理对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个案深度访谈为辅,兼以参与式观察及座谈等多种方法,结合基层实战经验,对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滥用人群特点及发现方法等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治理对策。
热门推荐
  • 夜深云正起

    夜深云正起

    黎漾经历人生大变,父亲去世,未婚夫抛弃,患上面孔遗忘症,就是我看见你,却不认识你,视觉信息没办法和脑子里的信息对等,无法通过面孔识别一个人的身份;对叙白而言,黎漾就像是黑暗生活中的一束光,再相逢,却发现这束光已经暗淡失色,他该如何面对?离去而又归来的人又将带来什么样的风暴?
  • 传说有个魔法堡

    传说有个魔法堡

    在这个有着神奇魔法的世界中,张阳始终怀着一个入乡随俗的心态,我来了,那便要走到最高处看看这个世界的风景!当黑夜将至,必有传奇现世!
  • 狼的海

    狼的海

    我在寻找那片海,因为阿月说过,找到大海,就找到了自由……
  • 凤临天下:宫主不受宠

    凤临天下:宫主不受宠

    天,上个厕所也能穿越了?有没有搞错?人家穿越好歹也是个凄惨而唯美的穿越,怎么我就这么倒霉?竟然会从WC穿越?好吧,穿越就穿越,我认了,可是,怎么还穿到这么一个不知名的朝代?莫不是空穿?那我这几年来辛辛苦苦埋头苦读学的历史专业不就白搭了?好吧,这些我都认了,那总得让我有个好一点的身份吧?不是娘娘王妃,最起码也要是个千金小姐,怎么我一穿越却变成一个溺水而亡不知身份的落魄小姐?好吧,落魄小姐也就罢了,到最后还是个被遗弃的妃子,新婚当夜新郎对我说:对不起,我爱的不是你,除了爱,我什么都可以给你。是吗?除了爱?这世间最无情的,不就是爱吗?放心,你的爱,本小姐不稀罕!面对种种险境,她又是如何化险为夷?最终,她又是如何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小丫头历练成那个笑看风云,指点江山的江湖盟主?敬请观看:凤临天下,宫主不受宠【本故事纯属虚构】
  • 特色萝卜

    特色萝卜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种植特色萝卜的一些基本知识。
  • 哭建州李员外

    哭建州李员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零小影后

    七零小影后

    一句话简介:影后杨语莫名穿越到平行世界七十年代,没羞没臊撩汉子日常。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枭爷盛宠之极品狂妻

    枭爷盛宠之极品狂妻

    “开车!”她一抬眼,撞进一对孤冷幽深的黑瞳,如寒霜利刃,看得她小心肝颤巍巍抖了三抖。劫财?劫色?还是……变态?咳咳,真是衰神附体!那边,咋又蹦跶出一个男人?目标锁定——她?碰上俩祖宗,谁不逃谁是蛇精病!有枪,了不起啊?姐有车——宝来!(她小胸脯一挺)宝来草根怎么了?别不把宝来当车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某女开着寒酸残损的宝来,傲娇酷毙地甩了杀气腾腾的法拉利,有范儿!初次见面,他负伤在身,举枪威逼假挟持,惊悚飙车,她沉着机智,全力保命真紧张。谁知——啥?!要跟她回家!坑爹……【正版简介】她,泼辣果敢,擅长飙车,肆意挥洒速度与激情。一个冷情冷心的女汉子。有多冷?——气死你不偿命!他是绝密首脑,权覆云巅,阴鸷诡诈,潇洒游走腥风浴血雨。一个只手遮天的纯爷们。有多纯?——过一招你尝尝?这是一个情场失意的女汉子与奸诈腹黑的纯爷们之间见招拆招、没招耍泼的无赖经历;这是一个从劫匪人质到绝壁真爱的言情故事……***【小剧场】1、血,从肩头汩汩涌出,染红了墨绿的裙。“别怕,你不会有事的。”某男自己个儿都没意识到,这口气——真温柔!“我的命硬着呢!别说得跟我要死了似的!丧气!”某女大气凛然堪比革命先烈,心底里呲牙咧嘴、呼天抢地——尼玛疼死我了!“死?想得美!”某男目光灼灼。2、“做我媳妇吧。”某男笑得邪气。这声儿,听起来的确诚恳,可是,味儿却不对,太张狂。“放手!”“不放,放了,媳妇就飞了。”轻佻,太轻佻!“我再说一遍,我不是你媳妇!”某女咬牙。垂脸,吸气,曲肘,使出吃奶的劲儿朝他的肚子撞去。靠之,这厮的肚子竟是石头做的,那么硬!“陈大少,咱们都是文明人,讲道理,是用嘴,不是蛮力!”“用嘴?”灿若星辰的眸子,忽地射出黑亮的狼芒。下一秒钟……重要声明:◎文中专业术语及名称皆来自网上,谬误之处还请行家一笑了之,拒绝考究。◎故事人物情节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 临时应急会话宝典

    临时应急会话宝典

    本书主要是为英语口语学习者准备的,以句子的形式表达各种情况。句子中包括了实用的词汇及短语。对于有相同说法的词语或句子,书中也做了说明。本书以主题划分,分为十大主题,主题以下又划分为具体的状况,比如:逛街购物时如何讨价还价,挑选衣服;面试找工作时,应聘者如何自我介绍,面试者如何提问;身在外国时需要去药店、去医院等等,涉及日常生活、工作、出国等方方面面,读者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应急的那句话。同时还配备MP3,让你听到原汁原味的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