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21000000001

第1章 不输起跑线

1、教育孩子,从喂奶开始

大家都知道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孩被发现时,行为习惯已经是和狼有着相同习性的狼了,狼孩三四岁时回归人类社会,虽然得到了人的精心培养,但因为错过了早期人类的教育,尽管大脑结构没有问题,但狼孩活到17岁,终究也没成为真正的人,智力也只相当于3、4岁的小孩。这就告诉我们,孩子的早期教育最为重要,它关系到孩子的一生。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孩子一出生,教育也就开始了。

孩子出生后,母亲给孩子喂奶,这时就应该有教育孩子的意识,其实也就是教育的开始。如果仔细分析,喂奶也包含了许多教育的学问,如果不是把乳头或者奶瓶直接喂到孩子的嘴里,而是把乳头贴近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寻找,不管能不能马上找到,但这个过程,就是对孩子大脑的锻炼,也是最初的智力教育。让孩子自己找到乳头自己含到嘴里,孩子就有了一个第一次学习、实践和思考的机会,也可以说对孩子的教育从此拉开了序幕。我们知道,孩子寻找吃奶,这一过程应该是孩子的本能,所有的哺乳动物出生不久就能寻找到乳头,但我们人类的这个本领反而因人类的智慧而被弱化,原因是母亲会不假思索轻而易举地就把乳头喂进孩子的嘴里。当然,有些孩子生下来几天都没有寻找乳头的本领,尽管这样,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引诱孩子,使孩子不要失去这个学习和锻炼大脑的机会。如果你仔细想想,你就会觉得孩子能够寻找到乳头,是需要付出相当的智力和体力的,这一过程不亚于地质科学家寻找到矿藏,而且孩子每次的寻找,对孩子来说,都是智力和体力的考验,孩子都要经过自己的思索,自己的判断,还要自己努力来转动小脸,这一思索和判断,就是对孩子大脑的锻炼和促进。孩子寻找乳头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许是费时的,也许是艰难的,但正是这费时和艰难的寻找,才能使孩子不断掌握本领,不断进步成长。

另一方面,教育从喂奶开始,也是对父母的一个提醒,也是给父母的一个责任,不管喂奶本身的教育作用大小,但做父母的这样做,从喂奶开始,至少是有一种想把孩子教育好的强烈愿望,有了这样的强烈愿望,父母就会处处想到教育孩子,而且处处都是在教育孩子。父母有了这样一个自觉的教育观念,教育就不再是盲目和无序,教育孩子就成了一个自觉的有目的有目标的行为。因为教育孩子也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情,更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场合和庄重的形式,对孩子的教育就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是和孩子的生活紧密相伴的,而且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育孩子,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意识,父母就时时刻刻会有一种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想到教育孩子,就不会把教育和生活分开,更不会形成想起来就教育一阵孩子,想不起来就不管不顾,或者是没把平日的生活也当成是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面前随意随便,甚至是教育孩子时说的是一套,在平日生活中做的又是另一套,让孩子无所适从。因此,如果父母不随时想到教育孩子,不把自己的言行当作是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随意乱说,而且说了就不当回事,更不算数,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会把父母的话当一回事,父母的教育也失去作用。

我的女儿出生在一家地区医院,那时不能母婴同室,而是孩子出生后,就被护士抱到了婴儿室,我当时站在产房外只看了女儿一眼。第二天下午,我和妻子去婴儿室提出看一下孩子,值班护士问清姓名床号,便把孩子从窗口递了出来。女儿出生时体重3800克,是一个很健康的女儿。妻子把女儿抱在怀里看一阵后,便想给女儿喂奶。在妻子将要把乳头塞到女儿嘴里那一刻,我突然想到小狗小羊生下后不久就自己寻找乳头吃奶,便灵机一动,说不要喂,让她自己找,看看咱们的女儿聪明不聪明。妻子领会了我的意思,只把乳房靠在女儿的脸上,女儿便立即侧过脸来,睁大了双眼,然后蠕动小嘴,做出一副吃奶的样子来寻找奶吃。再稍稍靠近了一点,女儿很快就找到了乳头并且含进了嘴里。这一过程把我俩逗乐了,都觉得女儿还聪明,至少是不傻。过后我们才想到这应该是教育孩子,而且应该是最初的、最原始本能的教育,因此我俩决定,以后一段时间,都要让女儿自己找奶吃,而且逐渐增加难度,不断提高她的智力和能力,这样我们一直坚持了好多天。

但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机会,却往往会被我们父母轻易地剥夺,特别是爱子心切的妈妈,每次都是轻易地把乳头喂到了孩子的嘴里,使孩子失去了最初的学习,也使孩子的大脑失去了最初最早的锻炼。

心理学家经过观察实验认为,幼儿时期是大脑和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4岁前,就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印度狼孩的事实又告诉我们,尽管孩子的大脑结构没有问题,但教育和不教育有天壤之别,孩子接受人的教育,孩子才能变成人,孩子接受狼的教育,孩子就会变成狼,而且能够完全具备狼的所有习性。这就可以这样说,孩子生下来,大脑基本上就是一张白纸,也相当于没装软件的计算机,要想让白纸有内容,要想让计算机能工作,就需要我们父母帮助安装软件、填写内容。所以说,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接受何种程度的教育,就会成为何种程度的人,如果让孩子有出众的智慧,就要从孩子一落地就接受教育,这不仅是不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孩子大脑早期开发的问题。

2、视力听力的早期训练,也是在锻炼孩子的大脑和思维

因为孩子出生时的情况不同,训练孩子的办法也要有区别。有的孩子出生后就睁着眼睛,有些孩子可能要到几天后才能睁眼。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能自己扭头,有的孩子可能要晚一些。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一生大部分的信息要靠眼睛来获得,孩子睁开眼睛时,我们就应该想法让孩子看到点什么,孩子能看到事物,就说明事物已经进入到了孩子的大脑,而且已经和孩子的脑细胞和脑神经发生了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孩子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物体,但这时孩子眼睛调节视距的能力很差,物体远了近了,孩子都看不清,这时孩子的最佳视距大概是20厘米左右,相当于孩子吃奶时孩子的脸和母亲脸的距离。而孩子的听力,在母亲的肚子里就有,孩子一出生后,就有辨别声音方向的能力,对外界的感知,声音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人的一切本领,都是经过有目的的训练和锻炼才能获得,孩子看事物听声音也一样,如果训练让孩子看,让孩子听,孩子的听觉视觉就会得到训练,孩子调节视距的能力就会加强,就会早一天看清楚事物,孩子听声音辨别声音的能力也会加强。更重要的是,看到的事物和听到的声音是大脑思考的基础,眼睛里摄入的事物越早,耳朵里听到的声音越早,孩子大脑的思考也就越早,对孩子的大脑锻炼的作用也就越大,孩子的思维也越发达。因此,早期对孩子视力和听力的训练,就绝不仅仅是在训练孩子的听力和视力,而是在训练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思维能力。

我的女儿出生后就睁着眼睛,当护士把我女儿从产房抱出来时,虽然女儿浑身都沾着血迹,但我一眼看到的是女儿睁着黑黑的眼睛,而且头发也很黑很长。我们在医院只住了三天,出院那天,因为是六月,又是中午,就没把孩子的脸包住,一出医院门女儿接触到太阳光的一刹那,女儿一下紧紧地闭住了眼睛,上了车眼睛还不睁开,就那么紧紧地闭着。我们摸她的脸,逗她,她才又睁开眼睛。那天是我们学校的救护车去接我们出院,同来的还有妻子的两个同事,同事都已经做了母亲,她们看一阵我的女儿,说我的女儿已经会看人,而且对声音的反应也很敏感,谁喊她,她会把目光转向谁。我回来就查有关的书籍,知道这时的孩子虽然能看到物体,但孩子调节视距的能力差,有目的的训练会使孩子调节视距的能力增强,而且越早,对孩子的大脑和思维的发育越好。这样我就有目的地让她看东西。先是给她的头顶吊了一个红气球,高度大概在四五十厘米。红色醒目,我估计更能吸引她的注意力。同时也买了一个很花的塑料大铃铛,孩子醒来安静时,她母亲就拿起花铃铛在她的面前轻轻摇晃一阵,让女儿看让女儿听,同时也哼唱一些歌曲,也逗女儿脸上出现不同的表情。因为母亲和孩子一起坐月子,和孩子做这些事当然并不困难,这样做,也可以排遣母亲坐月子的寂寞。

这时对于我来说,孩子当然是我心中的最大的乐趣,当女儿醒来时,我会在她头的两侧喊着她的名字玩摸迷藏,这时她会随着我的左右出现而转动小脸和眼睛,而且脸上还有一定的表情。有时我也抱起孩子,然后盯着孩子张大嘴“噢噢”地引逗孩子,这时我发现,女儿的小嘴也在慢慢地嚅动,好像也想学我的动作表情。这样和孩子玩耍,对我来说是一大乐趣,也是有意识地在训练孩子的视力,也在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当然也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和大脑。

耳朵也是孩子接受事物的一个重要器官,声音也是思维的根据,有的人会给孩子放音乐,有的人会让孩子听故事,现在也有不少胎教的磁带,但我要说的是,给孩子放音乐,一是音量不能太大,二是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幼小的婴儿根本无法承受太强和太久的声音刺激,而且刺激久了,会产生疲劳,甚至对声音产生厌倦,还有可能会损害婴儿的听力。最直接的证明是,居住在森林里远离嘈杂的人对声音敏感,听力也好,久居闹市的人对声音反应迟钝,听力也差。对这点我深有体会。我刚参加工作时,被分到我们大学的一个实验农场的子弟学校,那个学校建在几个农场连队中间的一片戈壁滩上,学生放学后,白天也再没有人影,晚上更是一片死寂,一年后搬回大学职工宿舍,楼道里谁家有敲门声,我都觉得是在敲我的门,因而一次次错误地把门打开,而且晚上睡觉也特别的敏感,有点声音就会被惊醒。现在久居闹市,别说一点声音引不起我的注意,隔壁装修房子打电钻,我照样能很快就睡着。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声音也会让我们的听力疲劳,也会让我们对声音不再敏感,也会让我们的听力减弱。对成年人尚且如此,婴儿那么脆弱的听觉系统,那么幼小的身体,当然不易承受太多太强的刺激。如果是出生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声音的刺激时间最好不要越过10分钟,而且声音应该舒缓,也不要嘈杂。以后随着孩子的成长,然后再逐渐增加时间。

这就不得不说一个量和度的问题,因为什么东西都有个量和度的要求,过量过度,都会适得其反。不仅是耳朵,眼睛和身体也不能过多地疲劳训练,否则也会产生副作用,长此下去也会产生厌倦,也会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比如你不断地强迫孩子注意一个东西,孩子就会没有兴趣,也会让孩子熟视无睹,如果强迫孩子注意,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厌倦其他事物,给今后的培养带来麻烦。

我女儿出生时,我们住在一个筒子楼里,就是那种中间是一个长走廊,两面是一间间的单间房,有点像今天常见的办公楼。那时住房紧张,每家能有一间屋已经不错,而且每间屋里至少是有孩子的三口之家,有的甚至要住老少三代人。这样一来,那么大一栋楼,要住多少人可想而知,而且我们住的是一楼,不但比别的楼层闹,而且窗后就是员工灶,员工灶的煤炉安了一个鼓风机,天不亮鼓风机就呜呜地吹火做饭。面对这样嘈杂的环境,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于是我们将门窗的所有缝隙都糊上,在门外再挂一个厚门帘。好在我们住的不仅是一楼,而且是阴面,即使是盛夏,也没有一点热的感觉。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防止孩子熟睡时被惊醒,影响孩子的睡眠,也防止孩子养成一睡就醒的不好的睡眠习惯。另一方面就是防止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下影响听力,产生听力疲劳或者对声音不敏感不在乎。

但当女儿醒来时,我们就要让她保持一段兴奋的时间,目的就是让她动静相间,安静和刺激差异明显,也让她的大脑能够该安静时安静,该兴奋时兴奋,不能让她醒了如同睡着,一直处于一种不接受外界刺激和信息的状态。具体的办法是女儿醒来后,母亲就抱起她给她换尿布和喂奶,待孩子吃饱后,就开始和孩子玩耍,开始是引逗孩子注意母亲的表情和声音,她母亲喜欢抱着孩子“噢噢”地发声从而和女儿交流,每当这时,女儿也会学母亲的表情,头一昂一昂,嘴一张一张地也想发声,而且兴奋时,还会舞手蹬腿兴奋地发出咯咯的笑一样的声音。然后让她看一些醒目的东西,比如很大的彩色图片。每天也放录音机让她听一听歌曲和声音,或者干脆把她抱下床,让她和电视有一个合适的距离,让她看一下电视,看一下电视里不断变换的颜色和场景,但我们的办法是,无论是看还是听,绝不让她太久,最长不超过两三分钟,然后就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目的是避免让她产生疲劳,而且始终让她保持一个新鲜感,保持一种没看够没听够的状态,保持一种还想看还想听的状态,特别是电视,她刚看得全神贯注脸上有了丰富的表情,我们就立即把电视关掉,让她下次还感兴趣,让她的小脑袋里仍然想着刚才的画面,仍然装着刚才的画面。这样装着想着,也许孩子会仍然在思考刚才的画面,头脑里也会重复记忆刚才的画面,这样当然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脑和记忆。如果是一直让孩子看,看到孩子没兴趣,孩子自然不看,那么孩子就不会再思索,也不会再记忆。我不能肯定是我的这种办法让女儿对电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事实是,我的女儿一直特别爱看电视,看电视是她生活中最好的娱乐和享受,电视也是她最早接触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女儿最早会说的一个单词。我记得我女儿最早学着开口说话,便是小手指着电视说“电”,意思是要看电视。

这时的我,每天也要和孩子玩一阵,或让女儿躺在床上我逗她让她乐,或者干脆抱着她在地上奔跑跳跃做怪相,和孩子一起玩。我的这些搞怪往往能逗得孩子特别的兴奋,而且两三个月大时,就兴奋得能发出声来。如果女儿有时哭闹,我会抱着女儿在地上乱跳乱舞,也模仿各种动物乱叫,有时会把她轻轻地抛起来,这样做,女儿很快就会不哭不闹,而且很快就能配合我的玩耍。

早期特别用心的教育,让我的女儿说话要比一般的孩子早,也比一般的孩子会听话,这我记得很清楚。女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春节回老家过年,那时我女儿刚进入七个月,这时的她已经能说一些日常的单字,拉屎撒尿时已经会说拉和尿,这样就不再尿裤子,也不再把屎拉在床上,这让我的父母亲友都感到吃惊,因为另一个孩子比我的女儿大八九个月,却什么也不会说,也什么都不会听,仍然在床上拉尿,仍然听不懂大人的意思。比如那天要给两个孩子照张合影,我把我的女儿放在那里坐下,说不让动,她就不动,而且要她看着照相机,她就看着照相机,而另一个孩子却乱爬乱动,根本不知道大人要他做什么,反复摆弄几次,孩子却哭了,结果相也没照成。

早期的婴儿身体非常弱小,大脑也像一张没写字的白纸,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就要特别的小心,既不能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也不能像对待宝贝瓷器那样战战兢兢怕这怕那,所以这个量和度的把握,就显得特别重要,让孩子做每一件事情前,都要考虑孩子能否承受,会不会对孩子的身体有什么伤害,也就是说,要先给孩子的教育设定一个界线和尺度,越过了界和度,就适得其反,因此要学会适可而止。而早期的孩子更像刚出土的幼苗,需要我们备加小心的呵护,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比如让孩子认知事物,千万不能不厌其烦,孩子没有兴趣时,就立即停止,即使有兴趣,也不能长时间反复,因为我们要让孩子长久保持一个求知的兴趣,这很重要,因为你长久强迫孩子学习认知,孩子就没有了认知学习的快乐,如果形成厌烦的心理,那就给今后的教育埋下了祸根。同时,长久不断地强迫孩子认知,孩子也会产生认知疲劳,会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孩子对周围环境敏感,有的孩子则没有反应。对周围环境敏感的孩子,来了客人他会观察和注视,对周围环境不敏感的孩子,对陌生人的到来会毫不在意,即使你喊他,他也置之不理,像没听见一样仍然自顾自地玩耍,如果让孩子变成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心理,那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纠正的办法是用他感兴趣的东西刺激他,然后慢慢引导他。但关键的问题是不让孩子失去对事物的新鲜感,不要让孩子对什么都熟视无睹,这就不能对孩子说得太多,也不能让孩子做得太多,不厌其烦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说多了孩子自然会不再听,自然会没有作用。

3、让孩子活动身体,也是在锻炼孩子的大脑

对孩子身体的锻炼,对孩子来说,同样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大脑的过程,因为身体的运动离不开大脑的思考和协调,身体运动的过程,就是孩子思考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动脑和练脑的过程。千万不要以成人的心理认为运动天生就会,认为孩子到时自然会做。其实运动也是锻炼的结果,电视报道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被父亲关在屋里七八年后,竟然不能走路,要人抬到轮椅上。而且早运动和迟运动,情况就不大一样,训练和不训练,情况更不相同。孩子的运动训练之所以被忽视,是我们觉得那些动作都比较简单,孩子迟早都会学会。其实对于婴儿来说,任何一种事物和动作,都是全新的知识,都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学习,也需要父母进行早期的训练和教育,错过早期的训练教育,也会给孩子的智力造成损失,就像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分别在大约三岁和七岁回归人类,但已经错过了早期的人类的教育,终究也无法让她俩变成真正的人。

孩子出生不久就有了抓握的能力,我女儿从医院回家后的第三天我们给她洗澡,将她放入澡盆的一刹那,女儿猛然受到了惊吓,浑身一哆嗦,双手本能地紧紧抓住了盆沿,而且抓得是那么地紧,真像落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我们急忙检查水温,水温没有问题,但孩子就是有一种恐惧心理,而且显得特别的怕。以后一段时间,每次给她洗澡,她都是这种恐惧心理。我怀疑是在医院时,护士给孩子洗澡时造成的,因为那个医院给孩子洗澡,澡盆就是水泥台子上镶嵌了一个洗脸池,我从窗外亲眼看到护士挨着抱那些孩子洗澡时,把孩子放入池中洗几下,然后就捞出来直接放在了水泥台子上,然后才慢慢擦干净,然后才给包裹。那时虽然天不冷,但水泥台子也是冰冷的。因此我的女儿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怕水,一放入水中便紧紧地抓住盆沿,眼睛也闭得紧紧地。但这可以说明,孩子很早就有了抓握的能力,这时就应该适当地让孩子抓握一些东西,训练手指的活动能力和大脑的协调能力。孩子这时的活动一般是蹬腿和动手,这是人类最本能和最自然的动作,就像小羊一生下来就挣扎着要迅速站起来一样,但仅靠自己伸手蹬腿玩是不够的,父母还要多引诱,引诱孩子多蹬腿伸手,而且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父母必须再做一些辅助工作和训练工作,让孩子抓握一些东西,也可以让孩子有不同的睡姿,还可以让孩子靠在被子上。再稍后就应该让孩子爬在床上,训练孩子的抬头和动身子的能力,再往后,就应该经常让孩子趴在母亲的身上,和母亲一起动作玩耍。总之,训练孩子身体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来完成。有的父母怕扭伤孩子的身体,不敢主动去训练孩子。科学研究证实,孩子特别是婴儿,他们的骨骼是柔软的,如果不借助较强的外力,单凭孩子自己的体重力量,是不会形成骨折等一些伤害的。

我的女儿出生时体重就大,身长也长,两个月左右,我的女儿就可以趴在她妈妈的身上站立。当然,那样的站立还不能是完全的站立,因为她妈妈侧身躺在床上,女儿的整个身体的重量是趴在妈妈身上的,女儿自己的腿承受的重量很少,只是看起来她腿蹬得很直,像是已经能站立罢了。可即使是这样的动作,也让按传统教育孩子的那些母亲吃惊。那时我们学校还在一个叫黄羊镇的地方,那时周围的老百姓还很穷,便常有农村妇女拿点鸡蛋什么的推门探进头来,问有没有粮票旧衣服一类的东西交换。那天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看到我女儿趴站在她妈妈的身上,便搭讪着逗孩子,当得知只有两个月时,这位生过七个孩子的母亲怎么也不能相信,说娃娃都是三笑六坐九爬爬,意思是说三个月才会笑,六个月才会坐,九个月才会爬,一岁多才能站。最后那位妇女说,她生了那么多的娃,两个月连头都撑不住,两个月能站立,不仅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简直就是妖怪。这也许就是训练和不训练的差别。到一百天时,我的女儿已经能够短暂地坐稳照相了,因为家里那张女儿一百天的照片,就是让她自己坐在那里,然后快速拍摄的。从照片看,她已经坐得很直,头也抬得很直。当然当时的情景我们也记得,刚压完快门,女儿就向前跌倒了。

记得我女儿两个多月时,一次让她趴下时把手压在了肚子下面,这时我们没给她取出来,而是让她自己来取。女儿当然自己取不出来,但她爬一阵,便慢慢左右摇摆身子,然后把手取了出来。这样为了考验她的智力,我们再次把手给她压到肚子下面,这回她立即就左右摇摆,然后很快就把手取了出来。

要注意的是,训练孩子运动虽然是在锻炼孩子的体力和智力,但实际也是和孩子快乐地玩耍,而且要以孩子的快乐为原则,如果孩子厌烦和不快乐甚至哭泣,那就立即停止。也就是说,对孩子身体的训练也和认知事物一样,也要循序渐进,更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强化训练的方法更不可取,婴儿虽然不易骨折,但很容易疲劳。记得第一次给女儿喂奶时,因妈妈的奶水还没下来,女儿吮吸得很卖力,一会儿工夫,女儿就累出了一头大汗,可见人们常说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是有根据的。

现在不少父母怕孩子摔着碰着,轻易不敢让孩子自己运动,特别是当孩子摔倒时,父母总是心疼得立即去扶起来,让孩子失去了挣扎锻炼的机会。

我这里讲一件真实的事情。去年春天妻子的侄女带孩子来我这里玩,那时孩子已经一岁三个月,跑起来都很稳当了。当把孩子带到我们学校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时,那么大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一下让孩子兴奋不已,孩子在草坪上跑几步跌倒后,就趴在那里等待父母去扶。我立即阻止孩子的母亲去扶孩子,我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但孩子不知道怎么起来,像做俯卧撑那样将胳膀和腿撑了起来,但却不知道收腿,更不知道先跪起来,孩子就那么撑着。我帮孩子把他的腿收回来,但他也不知道身体后仰跪起来,再教,孩子干脆爬在那里哭了。我当时的想法是继续教他,但他的母亲却不干了,心疼地抱起了自己的孩子。

一岁多的孩子跌倒了不会自己起来,我们不能不说是缺乏了运动锻炼,也缺乏了运动的智力,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因早期运动缺失而导致运动能力较差。

我的女儿由于我们也很注意她的身体锻炼,会走路时,每天都要领她到校园里散步,一岁半上了幼儿园后,便常让她一个人在校园里玩,因为在校园里安全没有问题,而且我们楼旁边就有一个供师生休闲的大花园,女儿自己走路跑步没问题时,我们每天都给她大量的时间让她在大花园里跑着玩,到吃饭时才找她回来。在上初中前,我的女儿身体素质很好,虽然有点瘦,但运动力量不错,每年她们学校开运动会,田径项目和技巧项目她都能得奖。那年她们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开运动会,然后在儿童节这天表彰发奖,在开大会发奖前,我女儿已经知道她有八九个奖,便要她妈妈也去看她领奖。那天的大会是在操场召开的,她妈妈站在后面,领奖时,念到我女儿的名字,她便跑上去领奖,然后跑回来把领到的奖品塞到她妈妈的怀里,然后再等着上台领奖。就这样女儿一趟趟来回跑了八九趟,她妈妈也抱了一大堆奖品。因为那天还同时颁发了三好学生奖,那天可把女儿和她妈妈高兴坏了。回到家,女儿就开始分奖品,这个是爸爸的,这个是妈妈的,这个给表哥,这个给表妹,把奖品基本都分完了,她自己只留了一支很花的油笔。

城里生长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在运动方面有目的的训练较少,运动能力就差,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年暑假我带一个小外甥去乡下亲戚家玩,乡下亲戚家门口有一个土堆,大概一米多高,我四岁多的小外甥战战兢兢不敢上去,而亲戚家一个不足三岁的孩子不仅从土堆上跑上跑下如履平地,而且还敢从上面直接跳下来,一下跳那么远。相比之下,城里生长的孩子运动能力就显得很差,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父母从小就很少让孩子运动,导致了孩子运动能力的退化,而且这种退化还在加剧,因为生长在钢筋水泥空间里的孩子,本来就缺少运动场所,再加上网络和治安安全问题,就更少户外运动。缺少运动,也就缺少了某些智力,这当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里还要提醒爹爹妈妈的是,早期的身体锻炼要观察孩子的情况,要以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锻炼教育方法,而且在制定锻炼教育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而且要假设自己就是孩子,然后思考我们所做的一切孩子能否承受,孩子是不是应该承受。做到这些也不容易,我们往往是以自己的情感和成年人的想法去对待孩子,比如当孩子会做一个新表情或新动作时,父母就会得意忘形,然后让孩子反复做这个动作,然后告诉所有的人,然后不管孩子是否快乐,是否愿意做,然后强迫孩子一遍遍地做给人看。如果长期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一种负担,进而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孩子主动的锻炼学习。

4、训练语言、认识事物,从图片开始

孩子有了分辨事物的能力,就应该让孩子看一些图片,开始最好是让看一些彩色的动物图片,因为这时的孩子还不能认清图形的细微部分,只能大体认清一些事物,因此动物的图片对孩子的刺激相对要大一些,孩子也感兴趣一些。指认图片除了开发孩子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也是教孩子开口说话的最好方法。孩子开口说话时,需要舌头、气流、口型等一系列的配合动作,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难的技能了,这个难度要比我们成年人初学吹奏乐器要难,这点务必请父母理解清楚。孩子起初说话只能说一个单音单字,即使这一个单音单字,也需要孩子气流、口形、舌头、嘴唇、鼻腔等一系列发声器官的配合,确实是一个不简单的能力,有些孩子的家长没考虑这些问题,教孩子说话时,往往是教几个音节的,如妈妈,吃饭,甚至更长的句子,要知道,音节多了,孩子就听不清分辨不清,就像我们不会日语而听人说一长串日语一样。听不清,也更无法说,而且气流和嘴也无法连续活动说出两个音节,因此,训练孩子说话必须先从一个单音节开始,如:妈,而且要拉得很长,而且前面不能加任何音节。但许多父母教孩子说话时,前面总要加上“叫妈妈,快叫妈妈”这样的语音,这样就形成了一长串的音节,孩子根本听不清说了什么,自己应该说什么。正确的方法是教“妈”这个音时,前面什么也不说,就指着自己或者图片发“妈”这一个音,这样简单了,孩子才有可能跟着发出“妈”的声音。孩子先学会了妈、爸这样的单音,并且熟练地掌握了单个音的发声,然后才能进一步教妈妈、爸爸这样的两个音节,孩子也才有可能进一步连续发声说清楚这两个音节,也就是说孩子会说话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从单音节一步步向双音节然后再向整句发展的,训练孩子说话,一定要按这个规律来训练,否则孩子听不清说不上,孩子就认为很难,就不会去试着说,不试着去说,当然就不会说了。许多孩子说话迟,大多是教孩子的方法不当造成的,教一长串话,发一长串音,孩子听不清,嘴和气流也控制不了,当然感觉很难。感觉难,孩子就不愿意说,就像我们感觉学吹奏很难而不去学一样。所以说,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孩子早说话就不是个问题。语言也是思维的基础,孩子说话早,孩子的智力就会发育得好;孩子说话迟,当然也会影响智力。

问题是有些孩子开始不愿意跟着大人发声。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看图片并且指着图片让孩子发声。因为所有的动物都有学习和模仿的本能,如小动物跟着母亲学捕食,这些都是天性,如果没有这个天性,动物就不能延续生存下来,人类当然也不会生存发展下来,不学的孩子是不存在的,这一点父母不用担心,而且人类的模仿本能要远远地大于其他动物,所以说模仿和学习都是孩子的天性,你指着图片发声,他也会伸出小手指着图片试着发声,这就是认知的开始,关键是怎么教孩子。要记往的是,一开始的图片必需是单字的,比如马、牛、羊、人、手、口一类,会说单字以后,再向双音发展,而且对图片的选择,也要先认结构简单的,再认结构复杂的。如果没有图片空口教孩子发声,效果会差一点,训练的功能也单一了一点,我们前面说过,教孩子认图片时,既可训练思维,又可训练辨别事物,又可教孩子发声说话,所以说,教孩子认图片,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大概是五六个月,我的女儿开始咂嘴,将嘴弄得发出一些响声,很快就会弹舌,弹出“叭叭”很响的声音,而且越弹越响。也许是感觉到快乐,她一醒来就弹舌头,我们也感到很有趣,我们就和她对着弹,一时也充满了乐趣。弹舌虽然不是我们教的,但活动舌头是说话的基础,然后我们便引诱她发简单的声音,这时孩子不一定能发声正确,但只要她跟着学就行,然后便教她指认一些图片,边指认,边教她发音,如爸、妈、人、牛等,她很快就能学着基本说清楚。所以我的孩子说话较早,春节回老家我女儿七个月,已经能说吃、喝、尿这些常用单词了,而有一个亲戚的孩子比她大八九个月,却仍然不会说,而且是什么都不说。因我和妻子都要上班,春节后,我便把我的父亲接了过来,那时我的女儿不到八个月,我觉得这时的孩子应该得到更多一点的教育,而我的父亲退休前是小学教师,他教孩子很有耐心,让我父亲帮我带孩子教孩子,再好不过了。因我的女儿比较听话,我的父亲也很喜爱我的女儿,对我的女儿的教育也特别的上心,每天都要教我女儿许多东西。我的女儿一岁以后,一般的事物都能说清了,这时她又整天缠着爷爷让爷爷教图画书念儿歌,而且边认图片边让爷爷作图片上的动作,比如滑冰就让爷爷在地上做滑冰的动作,打排球就让做打排球的动作,然后她也跟着学,而且似乎成了乐趣上了瘾,爷爷如果不做,她就闹着不行。爷孙两虽然玩得不亦乐乎,但我父亲还是感到很累,说这一天下来,比运动员训练还累。父亲虽然不是不满的抱怨,但我觉得这样不行,长时间的单调的学习,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另一方面,什么事不能都由着孩子,这样会惯坏她,让她错以为她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她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我觉得这时应该对孩子说不了,应该让她知道有些事是办不到的,有些事是不可以那样的,有些事是她说了不算的,甚至哭闹也是无效的。这时如果我或者妻子在家,我俩就会严厉地告诉她,随便指使爷爷做这做那是错误的,是不可以这样的,如果不听,是要受到惩罚的。孩子这时虽然会感到委屈,但我们决不让步,而且说到做到。当然我也和父亲商量,然后找出校正改变的办法,比如能不能多抱孩子到外面走走,也让孩子自己摆摆积木骑骑小脚踏车。我的父亲也意识到教孩子心太急也不行,于是就增加了许多别的活动,这样学玩结合,效果很好。

可惜这样的教育只持续到放寒假,寒假后我的父亲就回去了,因为在暑假时,我家随学校迁回了省城,初迁回省城,住房特别紧张,我们只能和别人合住一套房子,每家只住很小的一间。这样我只能给父亲在学生宿舍找了一个床位,但学生宿舍人多嘈杂,而且晚上上厕所也很不方便,而且父亲咳嗽起夜也影响学生休息,学生也不大满意,所以放寒假后,父亲只能回去。到父亲回去时,我的女儿只有一岁半,父亲也只带了我女儿不到一年,可我的女儿却认识了许多图片和幼儿读物,这些图片和读物放在一起,都有一尺厚那么一摞。即使这么多的图片读物,任意拿起一本,只要一看到图,她马上能把下面的文字背下来,而且有的很长,有一两百字,她都能背下来,以至于我的朋友到我家时,吃惊地问我你的女儿是不是认字了。我告诉他没有,只是她一看到图形,就能背下面的内容。

父亲回去后,我们才体会到了教育孩子的艰难,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寒假结束后,我们只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此时孩子还不到一岁八个月,是全班最小的。第二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的孩子虽然再过几天才到三周岁,可她已经能担任报幕员报幕了,而且是手里拿着节目单,一路小跑跑到麦克风前,然后照着节目单报下一个节目。当时许多家长还以为我的孩子认字呢,其实就是记住了图形和节目的名称,是节前老师让孩子拿回节目单,要家长帮孩子背熟,我们只教她几次,她就记住了。当然,早期的认知教育不仅仅是开发了大脑认识了事物,也让她明白了许多道理,我的孩子虽然当时是全班最小的,却是全班最会听话的,老师说什么,她都会听什么,她们的老师不止一次夸我的女儿听话,说她不哭不闹,老师让干啥就干啥,很懂事。大概是又过了一年,有天孩子回来告诉我,说老师让她当重班长。我一时还没理解,问什么叫重班长,她说张欢是副班长,她是重班长。我一下明白了,孩子当了正班长,因她们是第一次设立班干部,所以孩子只有轻重这个概念,并不知道正副是什么意思。由此可见早期的认知教育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要着重强调的是,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也是思维的依据,语言也是思维的结果,训练语言,也是在训练思维,善于思考的孩子当然懂事,也当然聪明。在训练语言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读书爱好,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许多东西,都是用语言来描绘的,语言丰富了,思维也丰富了。

另外,从小用儿童读物来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形成阅读的习惯。我弟弟有个孩子,很小就教其认图片读图画书,一岁后就养成了睡觉时就要看图画书的习惯,父母躺在旁边给他念那些图画书,他才能慢慢睡着,否则就哭闹得不睡,也睡不着。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很早就会说话,而且思维也好,给人的感觉就是聪明。这样,我在这里有必要再次强调一下,有些孩子说话迟,这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父母没用心去教,或者是教的方法不当。也有的孩子不跟着大人学,更不试着说,这也是教育方法不当。解决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边指认图片,边跟着大人发音,先从单音开始,以后循序渐进。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社科常识(套装共12册)

    每天读一点社科常识(套装共12册)

    每天读一点社科常识(没有找不到,只有想不到:文化、艺术、历史、战争、哲学、民俗、国学百科全书)。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 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研究

    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制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老有所养”的重要责任。当前,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支付困难的双重压力,凸显了建设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紧迫性。因此,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作为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自然成为了实务界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与焦点。本书将就这一论题展开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 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

    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哪里?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我们工作的目标、价值和意义才能更明确。糊涂的校长办糊涂的教育,自觉的校长办自觉的教育。本书是“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版”的部分成果,展现了部分优秀中学校长对教育和办教育的理解与反思。
  •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热门推荐
  • Signals for Strategists

    Signals for Strategists

    This book is for strategists—leaders, managers, entrepreneurs—who are so caught up in the daily pressures of business that they're missing key signals of their future reality. It's like driving a car heads down, staring at the dashboard, rather than heads up, looking through the windshield. We need to do both. The book is devoted to the practice of sensing, or scanning the horizon for signs of emerging trends. The sooner we see them, the better our response.Each chapter starts with a set of signals—data we observed that, taken together, helped us to reveal a trend. 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y on strategy is a theme of the book, and each chapter looks at how organizations are using new technologies to their advantage.
  • 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本书将“低调”这一流传千年的处世哲学的内涵娓娓道来,阐明了藏与露的奥妙和艺术,启迪读者掌握“低调”这一最实用的人生智慧,顿悟人生的成功之道。欲想在人生中成就一番大事业者,请谨记和遵从“低调”这一人生准则吧。低姿态做人,高姿态行事,智慧做人,机智做事,在人性丛林中占据主动,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在重重困境中扭转乾坤,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事业舞台越做越大。
  • 王火文集·第三卷:外国八路 流萤传奇

    王火文集·第三卷:外国八路 流萤传奇

    《王火文集·第三卷》包括小说《外国八路》、采访手记《追寻汉斯·希伯的踪迹》、剧本《汉斯·希伯》,以及小说《流萤传奇》四个部分。前面三个部分均讲述了德国共产党员、作家、记者汉斯·希伯在抗日战争时期到中国采访并深入鲁南敌后体验中国共产党人战斗生活并参与其中,最终战死的壮烈故事。《流萤传奇》则描述了土改时期少年英雄鲁家钢作为民兵同反革命分子斗争的故事。这两部分内容虽发生时间不同,但都是鲁南地区的故事,因此放在同一卷中。这些内容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人物和社会状貌,尤其是对于汉斯·希伯的采访和记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小农女的田园生活

    小农女的田园生活

    韩氏集团的大小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只可惜一朝穿越却成了被人欺负的农家女。只能和吃货弟弟相依为命。厨艺.赚钱.怼人!已经是信手拈来的事情。平静的生活终于被打破,冥冥之中的缘分自有天定。“我不允许你们成亲!”天子的话胜过一切!身世成迷!且看她将如何翻云覆雨,与他携手走遍天下!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17世纪欧洲的船队在世界各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时,遥远的远东地区,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响起,一车车煤炭运往工厂,无数的工业产品向各地倾销,线列步兵整装待发,冰冷的大炮发出怒吼……这是一个铁与血的时代。新书:《带着工业系统回南明》、《大明蒸汽帝国》
  • 不懂投资理财,你就穷忙一辈子

    不懂投资理财,你就穷忙一辈子

    投资创造财富?理财改变命运!俗话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但是最新的观念是:钱是挣出来的,更是理出来的。
  • 宇宙之终极战神

    宇宙之终极战神

    一切的都是有神罗公司的一个发现开始的,在那黑暗的地底之城,神罗著名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从外来星系而到达这个星球的生命---杰诺瓦。这种生命原本是宇宙的一种灾难,它来到这个星球的目的,就是毁灭这个星球。然而,神罗公司的人却把它保留下来,并且用来做研究,甚至用活人来做实验。他们发现这种杰诺瓦细胞在植入人体后,可以增强人的体能。因此,神罗公司用它培育出了一批特殊的士兵神战士。
  • 佛系王妃之纨绔王爷是戏精

    佛系王妃之纨绔王爷是戏精

    本文架空,1V1,纨绔戏精男主VS佛系女主,一路虐渣的宠文~因为拍照而意外穿越到古代小娃娃身上的姚璎茜,立志要过一个不争不抢,安稳过好自己小日子的“佛系”的人生。奈何家人太闹腾——第一回合,威武霸气娘vs京城大纨绔爹。第二回合,纨绔渣爹vs白花姨娘们。第三回合,威武霸气娘vs超强求生欲爹。*恒王:本王还缺个王妃……姚璎茜:赵家的五姑娘不错,姿容温婉,和您正相配。恒王:赵家五姑娘是谁?本王不认识!姚璎茜:我认识,我可以给你们牵个红线。恒王:茜宝原来喜欢做媒?本王这倒真的有根红线想要你帮忙牵一下。姚璎茜(警惕):我是国公府的姑娘,才不做保媒之事!你找别人去吧!恒王(伸出大手去拉小手):可是,本王只心悦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级灵网养成计划

    超级灵网养成计划

    灵网初成,世界重启。人类,神族,妖族,半妖,仿生人竞相登场。被迫降临迷雾重重的奇特星球2000年后,天枢舰队的后代们终于再次联系到来自祖域的同族,但等待他们的却不是重见天日、拨开迷雾的欣喜,而是隐藏得更深、更加扑朔迷离的真相。精心准备了上千年的灵网彻底脱离掌控,两颗星球的人类就此毫无准备的踏入灵界,开始了漫长的寻根之旅。茫茫的灵界深处,毁灭之手、未来乐园、黑暗天国、万灵祖庭、宇宙行者渐露峥嵘,它们将以什么姿态迎接贸然闯入的人类?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一部动荡的史诗。而蒋临初来乍到,对此一无所知。只有一个似乎不太聪明的系统,早已选定了他,要帮助他开启属于他的,灵神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