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200000032

第32章 李白对鲁文化的接受与排斥(1)

$第一节 鲁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李白于开元末迁居任城,长期居家于鲁地,在鲁地写过不少的诗文,鲁文化与李白之关系十分密切。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各重要的诸侯封国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鲁文化是产生在鲁国的一支很重要的地域文化。鲁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鲁文化指鲁国分封之时至公元前256年被楚国所灭这一段时期的文化,也就是鲁国文化。广义的鲁文化不仅包括鲁国文化,还指鲁国亡后延续于后世的鲁国这一地域贯通古今的文化。本处说的鲁文化指广义的鲁文化,但又必须先从狭义的鲁文化说起。

鲁为西周初期周公旦的封国,辖今山东省东南部,北面以泰山与齐分界,东过龟蒙,南边包括凫、峄诸山,处于洙水与泗水之间的丘陵地带,适于农业生产。此地原为东方重要的少昊部落的故地,后来是奄国,武王去世后,东方发生武庚叛乱,有奄国参与。周公东征,平定叛乱,为稳定东方局势,将奄国故地(今曲阜一带)作为周公封地,因他本人要辅佐年幼的成王,让其子伯禽赶赴封地。周公是武王的亲弟弟,成王的叔父,又是开国第一功臣,封赏特别重。不仅将鲁地和殷商六族分封给周公,又得到大批宝器、典籍。鲁国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排列顺序上居于首位,享有其他诸侯国不可能享有的特权。如可以郊祭文王;祭祀周公时可以奏天子礼乐。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中国礼乐文化。当然要把西周的礼仪、典章制度较为完整地搬到了鲁国。鲁国的文化便是在周朝“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西周末,镐京曾遭到戎人的烧杀抢掠,大量文物典籍被毁;国都东迁之后,进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而这时鲁国却保留着最丰富最完整的礼乐文化,居于宗周礼乐文化的正统地位,成为宗周衰落之后礼乐文化的代表。晋国使臣至鲁,感慨地说:“周礼尽在鲁矣。”

孔子在“周礼”保存比较完整的鲁国创立了儒家学说,儒家学说直接承续了周人的礼乐文化,成了鲁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的三千弟子成为传播鲁文化的基本队伍。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受到了沉重打击,但在其发祥处鲁地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史记·儒林列传》记载:“高皇帝(刘邦)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变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鲁文化辐射到其他地区,影响到全国,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两汉时期鲁地的经学大师频出,在鲁地一直保持着尊崇儒学的传统。《史记·游侠列传》说:“鲁人皆以儒教。”《史记·货殖列传》中又说:“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汉书·地理志》云:“其民有圣人之教化……其民好学,上礼仪,重廉耻……今去圣久远,周公遗化稍微,然其好学犹愈于它俗。”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儒学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学术重心南移。而鲁地的尚儒之风继续保持,至隋唐时仍然如此。《隋书·地理志》云:“兖州……兼得邹、鲁、齐、卫之交,旧传太公、唐叔之教,亦有周孔遗风。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孟浩然说:“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书怀贻京邑同好》)隋唐的统治者实行儒、释、道三教并举的政策。儒学再次受到官方重视,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鲁地儒生保持传统,谨遵师训,钻研儒家经典,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唐代著名的儒学大师颜师古祖籍就是临沂,其“父思鲁,以儒学显”(《新唐书·儒学传》)。祖父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丰富了儒家伦理教育思想。可见颜师古正是有其家学渊源。另一位儒学大师萧德言也是鲁地的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人,“明《左氏春秋》……每开经,辄祓濯束带……曰对先圣之言何复惮劳”(《新唐书·儒学传》)。李白《任城县厅壁记》描述鲁地风俗:“土俗古远,风流清高,贤良间生,掩映天下……代变豪侈,家传文章”,“千载百年,再复鲁道”。《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云:“白以邹鲁多鸿儒,燕赵饶壮士,盖风土之然乎。”可见鲁地在唐代仍然是儒风很盛,崇尚儒学,有周孔遗风、洙泗遗俗。而鲁地的儒生们仍然谨遵先圣之言,谨守礼教。朱熹也说:“鲁则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论语集注·雍也》)

鲁文化在文学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孔子删定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代各地民歌三百余首,后代奉之为儒家经典。《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我国早期语录体散文,言辞简约而含义丰富。孔子文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他的这些观点为后世所尊崇并加以阐发。产生于鲁地的另一部儒家经典《孟子》的文学性很强,富于强烈的感情色彩,逻辑性很强,气势宏大,善于用比喻和寓言说明道理。

汉末“建安七子”有三人为鲁地人。王粲,山阳高平(山东邹城西南)人,他的诗歌涉及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离乱景象,抒发了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他的代表作《七哀诗》真实地描述了战乱造成的惨景,表达了对苦难的民众深切的同情。孔融为孔子第二十代嫡孙,其散文情感充沛,气势纵横,文采斐然。其诗作虽不多,但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情感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揉造作。刘桢,山东东平宁阳人,钟嵘的《诗品》将其诗列为上品,赞其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赠从弟》三首为其代表作。鲍照祖籍郯城,颜延之祖籍临沂,刘勰祖籍莒县,都属鲁地,在文学上都有很大贡献。

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其结构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精神文化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信仰、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精神文化是文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的部分,一旦形成,很不易改变。鲁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以儒学为指导思想,推崇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尊崇礼乐文化传统,遵循礼制,以礼教治国。

鲁文化的先进方面,一是仁爱精神,“仁者爱人”,尊重人的价值。儒家经典中就周公制礼作乐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敬德保民”,从敬鬼神转到重人事。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之精华,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关注人的生活,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仁者爱人”,“泛爱众”,创建了关于“仁”的学说,主张“礼乐之治”(或曰“王政”)。二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建功立业,振世济民。《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学说,百折而不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奋发进取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数千年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精神之源。但是鲁文化的也有保守性一面,鲁国为著名的礼仪之邦,要求懂礼、知礼、好礼,言语行动合符于礼。“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归之于礼,尊敬其“先君”、“先人”,言必称“先王之训”,事必尊“先王之业”。这就形成一种保守的心理,比较死板,不灵活,妨碍人们继续探索、创造、变革,不能不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梁启超说:“鲁是孔子所居的地方,从地理方面看,在泰山以内,壤地偏小,风俗严谨;从历史方面看,自周公以来,素称守礼之国。又有孔子诞生,门弟子极多。鲁派家法,严正呆板狭小,有他的长处,同时亦有他的短处。”这短处就是文化保守主义。

$第二节 李白对鲁文化的接受

李白在开元二十八年,移居东鲁,安家于山东沙丘(在今兖州)二十余年(其中有些时间去其他地方漫游),这里距孔子故乡曲阜、孟子故乡邹县很近,可以说他就生活在儒家的发祥地,鲁文化的核心地带。李白在鲁地创作诗歌约80首,文6篇。李白在鲁文化氛围中生活,必然有受其影响的一面。

李白生长于西蜀,在西蜀度过的青少年时期,间接受到鲁文化的影响。因为儒学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变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鲁文化也辐射到其他地区,也影响到西蜀。汉景帝至武帝时期,文翁为蜀郡守“乃立学,选吏子弟就学,遣隽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还以教授。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意味着巴蜀接受了鲁文化。唐初,唐太宗派“十八学士”之一的高士廉,担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分重视教化,推崇儒学,大兴学校,“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令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在唐代,蜀中儒学大兴。李白自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这里的“百家”、“经”当然包括儒家经典,这是间接受鲁文化的影响。后来,“我家寄东鲁”,安家于山东沙丘,儒家的发祥地,鲁文化的核心地带,就是直接受鲁文化的熏陶。

首先,李白接受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君爱民,忧国忧民,积极进取,为社稷苍生而建功立业。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以及入世精神和仁政学说铸就了李白诗中的的主旋律。在李白的许多诗中表现出儒家的忠君爱国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他离别故乡时高唱:“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他怀着“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实现其宏伟的志向:“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的政治理想基本上是儒家大同思想、行仁政,再加上道家的无为而治,使百姓安居乐业,官吏清正廉洁,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他为实现这个理想,终生奋斗不息。李白之所以选择在鲁地安家,是因为这里是他崇拜的孔圣人的故乡。他自称“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在李白诗中的“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学剑”也就是追求建功立业。李白在鲁地的干谒、交友、隐居等活动也就是为了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得到皇帝的重视。他终于在中年之时,在鲁地得到了玄宗的诏书,请他进京。他兴高采烈,“仰天大笑出门去”,以为辅佐帝王、安邦治国的理想即将实现。入宫以后,看到了上层统治者的腐败,他的治国安民的宏伟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只得离开朝廷,再次回到鲁地,但他积极入世之心并未泯灭,总希望能为国建功立业,他在鲁地写了不少关心祖国命运,渴望为国效力的诗篇,念念不忘受过皇帝的恩宠,如“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幻想“何当赤车使,再往诏相如”,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还说,“待吾尽节报明主”,“丈夫赌命报天子”。“安史之乱”发生,国难当头激起他救国救民的满腔热情。他认为“此乃猛士奋剑之秋,谋臣运筹之日”,正是为国建功,英雄用武之时,投入了永王幕中,写了《永王东巡歌》等鼓舞士气的诗篇。但是他的满腔报国热情很快被一桶冰水浇灭,救国之志未能实现,反倒成了李氏兄弟争夺帝位的牺牲品,被加上了“附逆”的罪名投入监狱,后被流放。但他想的却是“何日金鸡放赦回”,“何日入宣室,更问洛阳才”。李白被赦后他那一颗忠君报国之心还在燃烧。“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那时他年届花甲,贫病交加,穷困潦倒,还要去投入李光弼帐下,参军平叛。“拂剑照严霜,雕戈鬟胡缨,愿雪会稽耻,将期报荣恩”(《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笔者以为,尽管李白的思想很博杂,但儒家的积极入世、忠君爱国的思想才是李白贯彻一生的主导思想。有外国学者认为李白是异族人,是中华大地上的“客寓者”、“旅人”,“不是持久的责任承担者”,“济世安民不是他的终极的理念意识”,把李白说成对国家、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外来的旅游者,是非常荒谬的。

同类推荐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

    该书阐述了土耳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以及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 开卷书坊·书缘深深深几许

    开卷书坊·书缘深深深几许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之一,“开卷书坊”为当今知名学者文人的散文小品系列丛书集。“开卷书坊”丛书以营造“书香中国”氛围、弘扬书香文韵为宗旨,首辑八本、第二辑十二本分别于2011年、2013年在上海书展亮相后,得到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并逐渐形成了应有的品牌效应。本书分为三部分:藏书札记、品书拾穗、读书撷英。毛乐耕的文学根基较深,语言功底也好,评说有一定的学理深度,行文则简要流畅,文中还穿插着一些掌故逸闻,读来有理有味,可读性强。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洪荒之六道真人

    洪荒之六道真人

    浦林深一缕意识不灭,至洪荒,化六耳,寻“真”:“我曾是凡间一病人,也曾是洪荒一点灵,亦是无极一微尘。以前的以前,以后的以后,我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这就是我所知道的真实。”——六道认真地说道。
  • 次元综漫旅

    次元综漫旅

    这本书加入了我自身的想法和其他小说的内容,保证每一个世界都有特殊的内容。位面暂定为:刀剑神域、罪恶王冠、我的英雄学院、斩!赤红之瞳、幽灵子弹加外传之大逃杀、学战都市、斗罗大陆之龙王传说因为次元世界有些少,节奏会变快,我会加入现世剧情。群号:552020433让我康康有多少加群的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侠客修仙记

    侠客修仙记

    一个破损的系统,一个被遗弃的天才,一段普普通通的修仙故事。“我唐牧白一生,有兄弟有酒,就够了!”“兄弟,放心!汝妻子吾养之,汝勿虑也!”
  • 回到86年当大佬

    回到86年当大佬

    张扬买彩票中了一等奖,没想到竟然穿越了...一个后世的灵魂,来到了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年代;大展拳脚,使劲折腾......
  • 愿余生仲夏与微凉

    愿余生仲夏与微凉

    一群女生的梦想与未来,愿友谊长久,爱情长久
  • 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

    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

    历史写作的巅峰,销售累计超过2000万册的全球超级畅销书,震撼36国读者心灵的史诗巨作,不读“二战史诗三部曲”,就等于不了解二战!这不是军事史,而是人的故事。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瑞恩不仅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战争的研究者。二战后,他历时30年寻访幸存者,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运用独创的“新闻与历史写作”手法,真实再现了20世纪最大规模全球冲突中的三场经典战役。全书读来,没有宏大的概念,没有抽象的脸谱,只有鲜活的人物和细节。打开这本书,你能看到隆美尔焦灼的神情,能闻到战场上浓浓硝烟味,能感受得到战斗中士兵的恐惧……太特么真实了。原来,这才是战争!
  • 萌宝来袭:爹地,妈咪不见了

    萌宝来袭:爹地,妈咪不见了

    大婚前夕,新娘失踪。五年后,两个软萌可爱的宝宝回来认亲。哥哥小心谨慎,妹妹古灵精怪。他费尽千辛万苦,从宝宝口中套出她的消息。却不曾想过,找到她的时候,发现,一切回到了起点。为了唤醒她的记忆,他用尽各种方法,最后却发现她的秘密。百般宠爱,只因无意间的那一眼。
  • 这个残王我罩了

    这个残王我罩了

    “每天都有人跟本王抢媳妇!”墨白知道,这个小媳妇儿,是被迫嫁给自己这个半死人的。可是废物和瘫子是不是也是绝配呢?看到她不离不弃的贴身照顾,他的想法是——真可爱,得想办法让她喜欢自己。只是小媳妇不仅是个宝,还是最为尊贵的咒印师?这下墨白着急了!看到她出门,他不能动躺在床上,想的是——你去哪?跟谁?回来还爱我吗?于是,他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站了起来!他发誓——这世上,再没有谁能够欺负她,所有胆敢叫她废物的人,都得下地狱!某王妃暴怒:那你还欺负我?某王爷委屈:那不是欺负,那是为了怼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