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200000028

第28章 李白与楚文化(2)

李白“酒隐安陆”期间,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减退。他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干谒诸侯,曾上书当地的长官李长史、裴长史、韩荆州,表达了强烈的用世愿望,热烈的进取精神,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可是没有结果。他又“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历抵卿相”,广交诗友,希得到援引;另一方面,求仙访道。李白生长于道教的发祥地川西北,从小受道教文化的熏陶,“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访过不少蜀中道教名山,结交过不少道友。到荆楚这片道教沃土后,又继续求仙访道。在入楚的第一年就在江陵见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赞赏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大大地鼓励了他求道成仙的热忱。在楚地他与元丹丘、元演过从甚密,一同拜访了著名道士胡紫阳。在隐居寿山、白兆山时也曾苦读道经、服丹饵食。李白的求仙访道活动不仅是追求超尘脱凡、长生久视、身心得到彻底解放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境界,也有广交朋友,提高知名度,希望得到援引而从政的目的,但是在楚地的这些活动并未达到目的。他自己曾说:“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长歌行》)统治者并不看重他的才华,更不容他那傲岸的性格,多次碰壁而回,落得个“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凄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失路”(《上安州李长史书》)。远大的人生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激烈冲突,他的悲愤的心情需要宣泄,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从楚文学中吸收营养,像《离骚》那样,淋漓尽致、激昂慷慨、悲凉豪壮的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这段时期创作出了《蜀道难》、《行路难》、《梁甫吟》、《梁园吟》、《将进酒》等作品。这些诗歌显然受到楚文化传统的影响,《梁甫吟》中“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直接化用了《离骚》中的句子:“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寄远》中“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引了宋玉《高唐赋》的典故,用了《楚辞》的句式。《蜀道难》的写作时期、地点争议很大,有说写于蜀中的,有说写于应诏入京时。笔者认为李白游蜀中山水,北上游过阴平道、金牛道,到过剑门关、江油关,为《蜀道难》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真正完成《蜀道难》的写作,应当是一入长安,仕途碰壁以后,以蜀道之艰险象征仕途之可畏。诗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夸张的手法,援引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崎岖,展示出蜀中山水的雄伟壮丽和磅礴的气势。诗风宏伟,句法灵活多变,韵散兼用,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也是李白的代表作。这篇千古绝唱,应当是李白在巴蜀文化的孕育和荆楚文化的影响下完成的杰作。

李白在楚地的求仙访道活动也大大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神仙世界的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乘龙驭凤激发了李白丰富的想象力。他这段时间中创作了不少游仙诗,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倾注在神仙世界中。这些诗中充满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跳跃的思维,“神思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赵翼《瓯北诗话》)。如《元丹丘歌》:“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诗中充满了道教的浪漫精神。《赠嵩山焦炼师》、《嵩山采菖蒲者》、《古风》(其七)等都是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神仙世界。《题元丹丘山居》把对神仙世界的追求与对山水自然之美的追求统一起来。《梁甫吟》则是以道教中的奇幻世界来抒发心中的愤懑不平。李白在楚地创作的游仙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李白在楚地学习了荆楚的民间歌谣。荆楚的民歌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诗经》中的《汉广》、《江有汜》等篇就是产生于楚地的民歌。《楚人歌》、《沧浪歌》等都是楚地的民歌。楚地祭神的巫歌十分盛行。《楚辞》正是汲取了楚地民间文学的营养,屈原《九歌》的前身就是楚国各地民间祭神的歌曲。秦汉时荆楚地方的民歌一般是五句式的唱和式的“相”,到六朝时发展为西曲,其句式生动活泼,语言清新自然。李白生活在楚地,继承了荆楚民歌传统,汲取了相、西曲的长处。如他创作的《荆州歌》:“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其中“丝”双关“思”,就是采用了西曲双关含蓄的修辞手法。他在荆楚写的《江夏行》、《长干行》、《襄阳歌》、《襄阳曲》、《大堤曲》都是学习的当地民歌,汲取了荆楚民间文化的营养。胡震亨《李诗通》说,《江夏行》、《长干行》“并为商人妇咏,而其源似出《西曲》。盖古者吴俗好贾,荆、郢、樊、邓间尤盛。男女怨旷哀吟,清商诸《西曲》所由作也。第其辞,五言二韵节短而情有未尽。白往来襄、汉、金陵,悉其土俗人情,因采而演之为长什”。《襄阳歌》则是在《襄阳儿童歌》的基础上的创新之作,据《晋书·山简传》载:“简每岀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着白接。 ’”李白《襄阳歌》也是咏山简之醉态,却加大了篇幅,抒发出怀才不遇,人生无常的愤懑之情。

李白在蜀中创作的诗、赋流传下来的不多,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杨天惠《彰明逸事》云:“时太白齿方少,英气溢发,诸为诗文甚多,微类宫中行乐词体。今邑人所藏百篇,大抵皆格律也。虽颇体弱,然短羽褵褷,已成凤刍态。”唐人学诗,律诗是必修课,李白也不例外。如学书法,先必须学楷书,循规蹈矩,“戴着镣铐跳舞”,而后才“随心所欲不逾矩”。李白在蜀中诗作多律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寻雍尊师隐居》,都是完美的五律诗,平仄对仗都合规矩。在蜀中写的《明堂赋》、《大猎赋》、《拟恨赋》等,也基本上是模仿汉赋,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白在楚地生活,直接接受了楚文化的影响之后,诗风大变。李白在安陆十年创作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歌行,《蜀道难》、《行路难》、《梁甫吟》、《襄阳歌》等的创作,标志着他的诗歌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李白以他真率天成的性格和无与伦比的才气,将歌行这一新兴诗歌种类的艺术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李白的青年时期是在蜀中和楚地度过的,这一时期正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性格、创作风格定型和成熟的时期,因而,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对李白的思想性格和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正是在巴蜀文化的基础上,受荆楚文化的影响而定型的,这也是他与同时代诗人不同的重要原因。

$第四节 李白与孟浩然

李白在楚地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最崇敬孟浩然,《赠孟浩然》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从此揖清芬。”“高山安可仰”出自《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曾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引用此诗赞扬孔子:“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把孔子比喻为崇高的山岳,而在李白这首诗中又以仰望高山来比喻对孟浩然的景仰,恃才傲物的李白很难得有对同辈人这样尊重,在他赠友人的诗中没有其他类似的。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怎样?李白为何如此崇敬孟浩然?李白和孟浩然的思想性格及创作风格有何异同?对这些问题应当深入探索。

关于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与赠诗,王辉斌先生在《孟浩然研究》一书中作了十分精当的考辨,可从。这里只作一些补正,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识是开元十四年(726) 秋,地点在溧阳,有诗《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为证,这首诗在一般的李白诗选集中,题为《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而在两宋本、缪本、《文苑英华》、《全唐诗》中俱云: “一作赠孟浩然”,这合符李孟二人的行止,有论者认为李孟初识于开元十三年或十四年在襄阳,这与李孟二人的行止不合。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后面又云:“同伴吴指南于炎月病逝,权葬于湖侧,便之金陵。”可见李白出蜀后并未到过襄阳,而是从长江顺流而下到金陵一带,再南下游吴越,金陵距溧阳很近,正是在溧阳与孟浩然初识。有论者引用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远客汝海,近还郧城。”说李白去汝海路过襄阳与孟浩然相识,其实这是李白于郧城安家,即开元十五年以后的事,才能说“还”。

总之,李白于开元十三年或十四年没有去过襄阳。再看,孟浩然这时也未在襄阳,王辉斌先生考证,开元十三年至十五年孟浩然在吴越一带漫游(见《孟浩然研究 》)正好在溧阳与李白结识。开元十四年冬,孟浩然在友人张子容处,并在那里过年,有孟浩然的《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除夜乐城会张少府》、《岁除夜会张少府宅》等诗可证,其中有诗句云:“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张子容是先天元年中进士,赴京前孟浩然曾赠诗告别,至开元十四年正是“一别十余春”。张子容又有《乐城岁赠孟浩然》,诗云:“土地穷瓯越,风光肇建寅。”开元十四年为丙寅年,正是岁在建寅。总之,开元十四年李白与孟浩然都在吴越漫游,在这年秋天在溧阳相识同游是完全可能的事。

这年冬天,孟浩然在张子容处,李白这时已从剡中漫游回扬州,生过一场病,有《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为证,后仍滞留于扬州,写了《淮南对雪赠孟浩然》,这首诗在一般选本上作《淮南对雪赠傅霭》,但在两宋本、肖本、缪本、咸本、王琦本上都注有“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均否认是赠孟浩然之诗,把它系于天宝六年,詹说:“诗云: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似当作于客梁园之后”,其实“思绕梁园发”是用的典故。在谢灵运《雪赋》中说的是梁孝王于梁园召司马相如作赋之事,以后文人学士雅集赋诗叫“梁园春雪”,不一定是李白从梁园而来,或所赠诗的人在梁园,“傅霭”不可考。倒是李白与孟浩然曾相会赋诗。李白面对雪景回忆与孟浩然相会赋诗之事,故有“思绕梁园发”之句。据两宋本、缪本、王本俱谓后四句一作:“剡溪空兴在,郢路歌未歇。寄君梁父吟,曲尽心断绝。”这说明李白在这年夏天已游了剡溪,“郢路”是指他们都从楚地而来,“梁父吟”是同情孟浩然怀才不遇,未能施展抱负,故有“曲尽心断绝”之悲叹。这首诗的另一版本是“寄君郢中歌”,指郢人唱“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也有才高知遇很难之意,与孟浩然从楚地而来相合。

总之,不论哪种版本都应当是赠给孟浩然的。李白赠孟浩然的第三首诗便是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般注家都是把这首诗系于开元十六年暮春,这与孟浩然行踪不合,这一年孟浩然实在没有功夫下扬州,新旧《唐书》中的《孟浩然传》都说,这一年孟浩然年四十,去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按唐代的科举制度规定,考试在每年二月,而在头一年士子就要忙碌起来,据《新唐书·选举志》云:“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选举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之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至省,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按制度孟浩然在开元十六年仲冬十一月就要到京城,在此之前还得“自怀牒于州县”,经过乡贡这一关,按《通典》:“大唐贡士之法,多循旧制,上郡贡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襄阳郡应贡三人,孟浩然为得到这三人之一的名额,必须要在这年夏秋忙于应付乡试。胡震亨《唐音癸鉴》中说,每年夏天“士子从府州觅解纷纷,故其有‘槐花黄举子忙’之谚语”。孟浩然也不例外,他在对付科举考试时,的确没有那个闲心和时间下扬州。

有论者说,孟浩然在开元十六年暮春下扬州,冬天回家乡,再赶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以《溯江至武昌》诗为证,诗云:“家本洞庭上,岁时归思催……残冻因风解,新梅变腊井。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这应当是冬末春初之景。孟浩然这时还在武昌,若回家后,再去京城,二月份的科考就赶不上了,更不用说这之前的乡贡以及仲冬到尚书省集中等过程都错过了,所以,《溯江至武昌》这首诗绝不是他参加科考那年冬天写的。再说,从孟浩然的《送辛大不及》诗中看出,开元十六年秋,孟浩然在襄阳,辛大即辛之谔,据徐枚《登科记考》,辛之谔是开元十七年进士,授职长社尉,他赴京必然是开元十六年,孟浩然是在这年秋在襄阳写的这首诗,这说明孟浩然这年未去扬州。也有论者认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于开元十五年暮春,也不确,前面说过,十四年冬孟浩然还在越地乐城,第二年才返回故乡,准备下一年参加科举考试,怎么可能刚一回家就往扬州去呢?那么李白这首诗究竟写于何年呢?王辉斌先生认为写于开元二十三年,可从。开元二十二年韩朝宗任荆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驻节襄阳。

二十三年春,玄宗下诏要各地刺史推荐人才,韩朝宗推荐了孟浩然而未成行。李白此时也到了襄阳请韩朝宗举荐,写了著名的《与韩荆州书》,李白在襄阳的期间必然拜访故人孟浩然,一起游览交谈,感情愈加深厚,至暮春时孟浩然应山阴崔国辅之邀,从江夏上船东去,有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等诗为证。李白至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情深意切,难舍难分,写下了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开元二十七年,李白第二次游吴越之后,于秋天溯江而上,至巴陵与王昌龄相会,王昌龄写了《巴陵别李十二》。之后,李白回安陆家中,于开元二十八年春,再次到襄阳访孟浩然,写下了《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从这首诗的意思看,标题应当是“与孟浩然春日游山”。诗中有“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之句,“朱绂”代指官职,孟浩然在开元二十五年,被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张九龄辟入幕府,第一次入官场,第二年他又辞去了这个职务,可以说是“朱绂遗尘境”。若把这首诗说成是孟浩然入幕府之前或之时,诗意则不可解。李白在告别孟浩然时,写了《赠孟浩然》,此时孟浩然已有52岁,经过了若干挫折已无入官场之念了,故而有“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之说。有论者将此诗系于开元二十四年,窃以为不妥,那时孟浩然才四十余岁,也还没有泯灭入仕之念,还不能说是“白首卧松云”。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即北上,于开元二十八年五月,定居于东鲁,这年下半年孟浩然去世。可以说李白《赠孟浩然》是诀别之诗,记录了他俩的深厚友谊,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无限崇敬之情。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千村故事·手技手艺卷

    千村故事·手技手艺卷

    本卷是“千村故事”之手技手艺卷。本卷收集和编撰历史文化村落独特的工匠(即木匠、石匠、铁匠、泥水匠、篾匠等小五匠)技术,石雕、砖雕、木雕、竹雕竹编、绘画、书法、剪纸、刺绣、女红、戏曲、民歌、武术等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人的故事,传承乡土手艺、技术和民间艺术。
  •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

    「摩登中产」:一个面向城市新兴中产家庭的内容服务平台,由专业媒体团队创立打造,深受新兴中产家庭喜爱。用时代的视角,观察中国中产阶层的诞生与成长,也用细致的笔触,解析中产阶层的困惑与烦恼。本书涵盖「摩登中产」的精华思辨,紧扣当下时代脉搏,足以颠覆你对目前生活、职业、投资、未来的一切观点。
  • 礼记(精粹)

    礼记(精粹)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礼治思想的资料汇编,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的内容及产生与变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及他人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论述如何以“礼”正确处理各种人伦关系等。这部著作内容广博、门类繁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生活习俗、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本书对所选取的《礼记》中的重要篇章,作了注释和翻译,帮助读者加深对这部儒家经典的理解和把握。
  • 莫一大王:壮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莫一大王:壮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壮族民间叙事诗,是关于传奇性人物莫一的神话传说故事。“莫一大王”故事有不少流传版本,我们选取的是河池市民族事务局编的版本,主要整理人为罗健民先生。“莫一大王”被北部壮族地区的群众作为神灵敬奉。他出生时奇异而被视为妖异,具有英雄出世即不凡的传奇色彩,他具有天赋奇异本领,能一箭射到皇帝宝座,能将锁链挣断,能变化身形,躲过一切灾难。他勇敢机智,智斗奸臣,为百姓除害。他具有王者气魄,可以竹鞭赶山,竹节育兵,但最终被国王嫉恨,为保护乡民而牺牲,铸成英雄悲剧的命运。他的形象集中体现着坚韧顽强的壮族民族性格。
热门推荐
  • 天使时代

    天使时代

    本书是中国科幻第一人之称的刘慈欣(大刘)发表的短篇科幻小说。“您是个聪明人,正如您所说,即使在所谓的文明世界,只要有需要,伦理是第二位的。那里的人们当然不需要吃野草和树叶,但他们肯定需要飞翔,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梦幻,没人能抵挡它的诱惑。您将会看到,想象中的魔鬼并不存在,天使时代即将到来,在那个美好的时代里,人类在城市和原野上空飞翔,蓝天和白云是他们散步的花园,人类还将像鱼一样潜游在海底,并且以上千岁的寿命来享受这一切。将军,您已经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曙光。”伊塔博士说完,转身走了出去,同时用桑比亚语说了句什么,接着所有的飞人战士都转身走了,没有一个人再看菲利克斯一眼。林肯号航空母舰直到黄昏时才完全沉没,当舰上的塔岛最后没入水中时,被压出的空气发出巨大的嘶鸣,像非洲海岸凄厉的号角,菲利克斯将军站在一艘巡洋舰的舰桥上,用困惑的目光望着远方非洲古老的土地。
  • 说战国1:变法图强

    说战国1:变法图强

    《说战国之一变法图强》分季联播,好戏连台。战国大幕的揭开,要从两个人的对决说起:智瑶VS赵无恤,在残酷的晋阳围城之战中,智瑶几乎将赵无恤逼入绝境,然而一个谋士导演了一场逆转胜,终致三家分晋,世界似乎恢复了平静。在这短暂的平静中,一个阶层犹如地下的岩浆在涌动,那就是“士”。士,整个阶层在垂死挣扎。他们从有国家保障的生活,沦落到朝不保夕,生死难料。他们有的悲哀认命,有的则要奋起反击。于是,李悝、吴起、商鞅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主导变法图强的三季大戏。三个变法收获不同的结局,有成功有失败,然而,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那个变态的变法,竟然成功了……
  • 越战妖谈

    越战妖谈

    一段尘封了四十几年的记忆,一封战友独子带来的神秘家书。我再一次的踏上了几十年前的那片土地。早已死去的战友,无法遗忘的记忆,故人留下的嘱托,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一条不归路。遥远的山村是不是真的存在?灵魂的传说是不是都是谣言?时隔了四十年后我带着战友的独子再次踏上了我和他父亲走过的那跳路程,希望再次找到早已经消失在人们记忆里的诡秘山村,找寻当年那天晚上发生的秘密事件。
  •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

    本书是一本通过基因解读人类历史的社会科学书籍。澳大利亚畅销书作家克里斯廷·肯奈利从遗传、基因的角度,讲述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历史。这是一本关于基因科学的书,同时也是集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遗传学、医学、人类学以及商业、科学领域的趣闻逸事和许多魅力人物的生活经历于一身的妙趣横生的书,展示了基因传承给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来的影响,并逐一解开一个个扑朔迷离的历史谜团。本书描绘了一幅人类进化的宏大图景,涉及神秘的尼安德特人、北欧海盗、美国国父杰斐逊、澳洲囚犯流放、人类走出非洲、孟德尔式遗传疾病等大众熟悉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者利用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这些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既幽默风趣,又富有见地。
  • 重生仙魔主宰

    重生仙魔主宰

    因为被人禁锢而导致重新重生,一代强者就此陨落,但重生之路不断开启,新的旅程,新的出发点无尽浩瀚的宇宙,等待他的是无尽的战争,等待他的是神灵的巅峰,掌管众生之灵,手握生杀大权。从此刻开始,再次登临巅峰,掌握苍生!!!挡者死,逆者亡!
  • 观音经持验记

    观音经持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带着空间去漫游

    带着空间去漫游

    某年某月某天,某一个女孩儿在国投市场里得到了一个玉佩滴血认主之后他得到了一个巨大无限的空间,这样的好事情,让他十分开心,可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漫游早上一醒来,发现房间变了,身体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空间和他的灵魂它就像一个流浪的旅行者流浪在每个时间空间内,看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 一只狗和他的城市

    一只狗和他的城市

    一只狗对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幻想有一天能变成人。经历了种种疑惑、痛苦与磨难,他终于如愿以偿,变成了一位翩翩少年。这只变成了人的狗来到心仪已久的城市,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迎接他的会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没有人知道他的秘密,没有人体会他的感受,更没有人理解他为何能创造奇迹,为何会与众不同。在人们看来,他调皮捣蛋、愚蠢糊涂、神秘莫测;而在他看来,人们莫名其妙、难以理解、无法交往。在他孤独、忧伤、感慨之际,终于有一个不期而遇的女孩能看穿他的心事,预知他的未来,他为此目瞪口呆,心驰神往……于是又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误惹腹黑师弟

    误惹腹黑师弟

    新书已发《傲娇小萌妃:殿下太腹黑》--一朝穿越,别人都在豪华王府,为何她却在道观里……这满地的道士都尊称她一声大师姐,真是感觉倍儿棒!“喂,那边那个小道士,呃,小师弟,你为何不叫我师姐?”“……”“你是哑巴吗?”“……”“给师姐笑一个??”“……”从此她每日的生活都以戏弄小师弟为乐,只是她却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这小师弟竟然长成了一个大腹黑,还将她拆分入腹,吃干抹净…
  • 有美一人宛若清扬

    有美一人宛若清扬

    我该怎么说?╮(‵▽′)╭ヽ(??ω??)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