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5400000006

第6章 刘墉人生曲:此生何必从头来(6)

第17节 别把自己锁在门内

有一天我到朋友家去,很惊讶地发现,他正喂怀里的娃娃吃乳酪。

“我只是给她尝尝味道,让她从小就习惯。”朋友笑道,“免得长大了,怕乳酪味道,还可能因此打不进洋人的社会。”

可不是吗?在美国处处看见中国人拒吃加了“乳酪”的东西,说又酸又臭,令人作呕。偏偏西餐里常加乳酪,连鸡尾酒会,都拿各种乳酪做点心。我们不碰任何有“乳酪”味道的东西,就造成许多食物都不能吃了。

乳酪与臭豆腐

相对地,“洋人”常是不吃海参、皮蛋和臭豆腐的。甚至在中国待上几十年的外国人,碰到这三样东西,都敬而远之。

于是,中国人常拿“洋人”开玩笑——

“您到中国多久了?”

“十三年了。”

“您真算是个中国通了。不过,您爱吃臭豆腐吗?”

“我不敢吃。”

“对不起!您对中国文化是一通也不通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有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

为什么中国人非但不怕臭豆腐,而且觉得好吃无比,西方人又视乳酪为珍馐美味,甚至不可一日无此君呢?

当我们拒绝一种食物的时候,是不是也拒绝了一种文化?甚至因此失去了许多情趣?

同样的道理,当有一个人对你说:

“我不能吃烤的,因为会上火;我也不能吃炸的,因为会泻肚子;我更不敢吃生的,因为会恶心。”

于是,你不能请他吃蒙古烤肉、美国炸鸡,更不能请他上日本料理店吃“生鱼片”。

那是幸,还是不幸呢?

走向新一代

我有一位邻居,专门向大工厂推销经营理念,他对我说了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话:

“当我去拜访时,有些工厂老板,无论多忙,都会安排时间,不但细细听,而且提出问题。相反地,有些老板只是一挥手:‘我没空!’”他语重心长地说,“对于后者,我只有同情。因为他不但把我关在门外,也把他接触一个新观念的机会,关在了门外。”

他的话使我想起一老、一少。

“一老”是叶公超先生。我记得他在过世前不久,还参加了“国立历史博物馆”的艺术家座谈会。

满头银发的叶先生,扶着拐杖站起来,很客气地“请教”一位新潮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他很辛苦地站着,盯着对方,十分专注地听那个比他小半个世纪的年轻人分析。

我突然有种强烈的感动,觉得眼前这位外交耆宿,虽然已经七十五岁,却仍然站在时代的前端。

至于那“一少”,则是位文艺界的朋友。有一天,她很不屑地对着我批评一位二十几岁的新作家,说其作品太肤浅,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问题是,当我硬不信邪地看过之后,却发现那文坛新秀的作品好极了。

我开始了解:

当一个人追不上时代,他表现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否定新一代。他对新一代关上门,也把自己锁进了旧时代。

打开你的心门

只是令我惊讶的是,居然在新一代当中,也有人患了这种“关门”的毛病。

记得一群美术系的学生,曾对我说:“我们很讨厌阿璧那一套。”

他们说的阿璧,是老一辈的画坛宗师黄君璧先生。也记得一群某名校的学生得意地对我讲:“我们是不听国语歌曲、不看国片的。太没水准了!”

他们岂知道,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也是关起了自己的门。不论对下一代或上一代,只要关起门,就使自己的眼界更窄、出路更有限。

其实我的儿子,也做过同样的傻事。

几年前,当我放国语歌曲给他听的时候,他很不屑地摇摇手走了。但是,没过多久,他到了中国台湾,接触了中国台湾的年轻人,也了解了中国台湾音乐制作的情况。

他突然改了,说中国台湾同时接受欧美和日本的最新资讯,在音乐创作上有惊人的潜力和成就。

他为什么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因为他对台湾打开了心门。

用他们的眼睛看

“试着用他们的生活去生活,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他们的世界。”

在研究落后民族文化的时候,我接触到这句人类学的名言,也被它深深地影响。

我发现当我们嘲笑那些原始民族,为什么只会叉鱼,不会网鱼,为什么对死人有那许多奇怪的禁忌时,常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

每一个民族,都是人类,都经过千万年的岁月,绵延到今天。我们会想,他们也会想。我们有我们的价值观,他们有他们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谅解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都有他们的道理。而当我们有了“文化谅解”,也就有了同情,以同一种情怀、同一个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更可以说:

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文化,打开了心门。

新人类的语言

打开心门,真是太重要了。

无论多忙,我每天总要抽时间看报纸、看电视、看杂志,也常常借录影带回家欣赏。

看报纸的时候,我不但看大新闻,也看小小的分类广告。因为在那里,我可以见到许多“社会角落”的动态。

看电视的时候,我常转到服装表演的频道。虽然知道自己不会,也不敢穿那样新潮的衣服,但我要看看现在流行什么,我相信那流行一定有它的道理。我可以不跟,但不能不知。

看杂志的时候,我会注意“新人类”的语言,也常看看新人类餐厅的介绍。我会想,在那小巷里开了这么一个很新潮的咖啡店,会有怎样的“酷”人往那里聚集?又会在他们交会时,发出怎样的闪电?如同三十年前,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屋,灿烂出多少文艺的火花。

至于我看的电影,常是由美国图书馆借来的。许多是法国、德国或意大利的作品,必须跟着英文字幕欣赏。

许多片子,好冷、好平、好枯燥。

许多次,我才看一下,就想关机。

许多片子,我看完十分之九,都觉得烂。

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有它的道理,于是坚持看了下去。

妙的是:看完那最后的十分之一,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我发现自己最想半途关机的,常是留给我最深印象的电影。

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关机,否则,我就关上了自己的机会。我也真庆幸自己,总能欣赏年轻人的作品,表示我还年轻。

而每当我听朋友说“我不看某人的作品,我不吃某种东西,我绝不跟某人交谈”的时候,我都会对他们说:

“别将别人关在门外,也把自己锁在了门内!”

第18节 写有你自己的文章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家因为失火,什么都烧光了。有位好心的邻居,拿了他家孩子的旧制服给我穿。

本来当时社会的经济情况就不好,又是旧衣服,所以有不少破绽。我至今都忘不了,母亲在灯下为我缀补的画面,以及第一次穿上那套旧制服的感觉。

新补的地方,厚厚的、硬硬的。虽然母亲缝得很小心,但是还是可以看到一圈圈的线痕。尤其是两个膝盖,左一块、右一块,让我觉得人人都盯着看,好自卑。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所以现在每次我见到年轻人,故意把牛仔裤的膝盖用刀片刮破,再一丝一丝地拔,硬是弄成两个破洞,心里都想,如果“当年”能像今天该多好。

三十六年间的变化有多大啊!以前的人唯恐穿得不好,被人瞧不起。现在却随便穿,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这句话其实大有学问。我发觉只有到了富裕的社会,人们才不会以“衣冠取人”。因为大家知道人人买得起好衣服,所以“穿得旧”“穿得破”,一定不是因为穷,而是“他喜欢”。

不令我感动,我就不欣赏

这道理也反映在许多事情上。

以前买画,先问画家是不是有名,似乎画不重要,名重要。

现在不同了,买入的画主要是为自己喜欢、看了舒服。有时候在联合画展里,大家价钱差不多,但是新秀的作品卖光了,老一辈的名家却乏人问津。

买书也一样,许多年轻人会问我:“为什么你喜欢某人的作品?我们就不觉得他怎么样。”

“他写得好啊!你看他用词、用典,就知道他古文基础有多深厚。”我说。

“深厚有什么用,它不让我感动,我就不欣赏。”年轻人摊摊手,“只要我不喜欢,伟大又如何?”

我听了,吓一跳,觉得新新人类真厉害。可是后来想想,他们说的,也不是全没道理。

我最近在报上看到一位著名学者的作品,通篇是“四字成语”、专有名词和典故,让我读来叹服不已,可是读完了,却不知他到底要说什么。接着又看到一篇小说,数千字读完,才发现不是翻译作品,而是道地本土的东西。只是,他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奇特的语法”?怪不得年轻人不喜欢。

时代毕竟不一样了。以前听学生的演讲比赛,都是手势比得大、口号叫得响的人得奖。现在却是由那些娓娓道来、说理清楚,能够“服人”“感人”的得奖。

这些现象,不都与前面所说的“不再以衣冠取人”的道理一样吗?

这不再是“掉书袋”的时代

想想过去数千年,能受教育的有几人?再想想五六十年前,能受完整教育的有几人?怪不得人们要由文章中“书袋掉得多不多”来衡量作者的学养,甚至品评文章的好坏。

只是到今天,人们都受了完整的教育,你会的我也会,你读过的我也读过。于是,“既是真理,何必问是谁说的”,你的名声再大、学问再好,如果不能让我心服,我就不认为你高明。

你为何写、为谁写

“不重形式,重内容,这必然是时代的趋势。”许多年轻朋友,问我怎么把文章写好,我总是这样回答。

这是个重效率的时代,你能用三百字讲清楚的事,何必用六百字去说?你能用人人可懂的文辞说明的事,何必用艰深的词语?你文章再长、辞藻再美,如果不能感人、服人,又有什么用处?这不就好比在台上顿脚捶胸,却不能感动听众的演讲,它既然与读者、听众“脱了节”,也就一无是处。

我觉得今天不论你是写课堂上的作文,或是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在一开始,都先得把“卖弄学问”的想法去除。

你应该先想,我要写什么?为什么写?对什么人写?

你可以像《诗经》用“兴”的方法,先说别的事,慢慢营造气氛,再把读者带入主题;也可以用“比”的方式,用大家熟悉的事物去比喻;更可以用“赋”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去说明。

但无论你怎么做,都不能忘了自己写那篇文章的“主旨”。

为文如登山

写文章就像爬山,你可以带一大堆登山工具去攀险峰,也可以徒手走上山头。不管你怎么做,最重要的是带领你的读者,走向你的目标。你既不能因为太拘于形式、辞藻、典故,而像是行囊太重的人,到头来半途而废,也不能连基本的登山训练都没有,就去涉险。

由日记开始

所以我要建议年轻朋友:

你应该由平实做起。先用自己最有把握的文字,尽量把心中的道理说清楚,再进一步求形式和风格的变化。

你应该每天写日记。时间多,写几百字;功课忙,写三五十字。既练习长篇的严谨,也锻炼小品的精简。

最重要的,因为那是写日记,你只求记下事情、写出心声。所以必定最真实,也最能接近你的心灵。

如果你记事能清楚、抒情能感人,不是已经成功了吗?

说出心里话

我也建议老师和家长,不要希望在孩子的作文上见到“课本中的古人”,而要盼望在纸上做心灵的沟通。

人生的岁月是一去不返的,许多情怀也是一去难追的。如果十六岁的孩子,不能在他们的文章里表现十六岁的心灵,却要套用六十岁老人的感觉,会是多大的损失!

“掉书袋”“喊口号”的时代过去了,每个人都该做他自己,走他自己的路,说他自己的话。

品评文章很容易——

在你对别人说之前,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信不信你说的道理。

在你写完文章之后,你应该自己先读一遍,看一下你想说的事情说清楚了吗?

在你想用文章感动别人之前,你应该自问:“有没有先感动自己?”

如果你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认为自己实在写不好,那么我问你:“如果你用说的,能不能把心里话说清楚?”

如果你说可以,那么,把那心里话,一字不漏地写下来。我保证,那会是一篇毫不造作的好文章。

第19节 一句话让你成功

“秦小姐好!”小康堆上一脸笑,“王总来了吧?对不起,我提早到了。噢!对了!我叫工厂送样品过来。”小康东张西望地说,“是不是还没送到哇?”

秦小姐摇摇头。

“什么?还没送到?唉!他们老是拖。”小康立刻拨手机,才拨两下,看小廖进来了,立刻停止动作。

“小廖居然也来这里抢生意,”小康心想,“他跟我从同一个地方进货,麻烦了,他报价会不会比我低?”心里想,表面还是堆一脸笑,跟小廖握了个手。

小廖的手又湿又滑,他也去向秦小姐示好:“秦小姐好!”然后也一样小声问秦小姐,“请问我那样品送到没有?”

秦小姐也照样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候,门开了,王总走了出来,居然没叫两个人进去,只是匆匆忙忙地说:

“你们推销离心果汁机,有没有附加切菜功能的那种?”

“有有有!”小廖和小康一起答。

“那就现在拿一台来看看,我急需。”王总说完,居然又进去了。

小康反应快,一个箭步,跳出门去,躲在一角打手机:“喂,我是小康啊!我要你们出的那台机器送来了吗?什么?出来了?你们不是总拖吗?怎么今天那么快?麻烦你们再出一趟车送一个A3型过来,拜托!拜托!”

小廖在会客室里也没有闲着,他向秦小姐借了电话:

“喂,我是小廖,我急着要补一个A3型切菜机,如果来得及,你们跟离心机一起送过来好不好?”

两个人打完电话,都继续在会客室里等。

突然电话响,秦小姐进去几秒钟,便见王总穿得整整齐齐地冲出办公室。

又过几分钟,进来七八个洋人,看王总的样子,必定都是大客户。王总的办公室门关上,接着又打开。王总探出头来,低声吼:“切菜机和离心机呢?”

“立刻到!立刻到!”小康和小廖赶紧报告。

果然,正说呢,东西就送到了。三个大箱子抬了进来。

“康先生一台离心机,廖先生一台离心机,加上后来追加的切菜机,”送货员说,“请签收。”

有话好说

你猜,这笔大生意,小康做成了还是小廖做成了?

当然是小廖。

可是你想通了吗?同一个送货员,同一辆车,由同一个公司出的货,两个人又在同一时间打电话,要求加送一件。

为什么小廖的赶上了,小康的没赶上呢?

如果你是商场老板,一定早知道答案了——

因为他们说话的方式。

当一个公司送货总是迟、总是慢,总挨你骂的时候,有一天,你居然盼望他还没出发,希望他加送一件东西的时候,千万别一开口就问:“东西送出来了吗?”

当你这样问的时候,明明东西还没出门,他怕你骂,也会说:“走了!走了!”

这时候,你要他加一件,他好意思改口就说“正巧,还没走”吗?

但是,当你换个说法:“我急着要加一件,如果东西还没出门就好极了。”对方则可能说:“真巧!车子正发动,我叫他等一下。”

于是,你赶上了。

当你又要迟到的时候

换个角度。如果以前约会,你总迟到,今天你又要迟十五分钟,为了怕对方着急,你打电话过去,说话的技巧也很重要。

假使你电话一接通,就说:“对不起,我今天要迟一点。”

你猜对方会怎么反应?由于他已经很痛恨你过去迟到,他八成会立刻冒火:“怎么搞的?又迟到。你不是说这次会准时吗?”

但是当你换个方式,说:“老张啊!我准三点一刻到,堵车,稍迟十五分钟。”

他一听,只迟十五分钟,则可能高高兴兴地说:“好!我等你。”

当你只考六十分

又比如,你是个学生。

今天考数学,考了六十分,你回家要怎么说?

如果你开门见山:“爸爸,我数学考六十分。”

搞不好,啪一声,一记耳光过来。

但假使你拐个弯说:

“今天数学考试好难哟,多半的人都不及格,连向来第一名的王大毛都只考六十五分。”

你老爸问:“那你考几分?”

“刚好及格,六十分。”

相信,那一巴掌绝不会过来,老爸当天如果情绪好,还能赞美你两句呢!

当场砸了宝贝

一个女学生上课时对老师说:“我昨天打破了我爸的古董茶壶。”

“你父亲有没有很生气?”老师问她。

“没有耶!我对他说:‘爸爸,我给您泡茶,泡了这么多年,都很小心,可是今天不晓得怎么搞的,把茶壶打破了。’”女学生说,“我爸爸先一怔,然后笑笑,故作没事地说:‘破了就破了,东西总会破的,改天再买一个新的吧!’”

她这话,全班都听到了。

无巧不巧,隔几天,另外一个女学生也为她爸爸泡了好几年的茶,也打破了古董茶壶。

她想起前面女学生说的话,照样去向她的爸爸报告,却被臭骂一顿。原因是,她把同样的话,换了个前后次序说出来——

“爸爸!我打破了茶壶。”她战战兢兢地报告。

“什么?把茶壶打破了,那是古董耶!”她老爸脸色大变。

“爸爸!可是我今天不晓得怎么搞的……”她解释。

“你心不在焉!粗心!”

“可是,我给您泡茶,泡了这么多年……”她又解释。

“你还强辩?”老爸吼了起来。

坏话要缓说

好!现在让我们回头看前面的四个故事——

“你们送货车出来了吗?”

“我今天要迟到。”

“我数学考六十分。”

“我把茶壶打破了。”

这些都是他们说话的重点。如果是播报新闻或开会,这些重点都必须先说。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冲击”,却不得不后说。

也可以讲,令人敏感的结果,最好不要单刀直入,你可以先“设定底线”,使对方知道糟也糟不到哪里去,或者经过“对比”,使那原本听起来很突兀的结果,显得不那么刺耳。

当然,还有许多情况,需要你先隐藏谈话的目的,一点一点,制造气氛,引导对方进入你的主题。

同类推荐
  • 左手增广贤文,右手小窗幽记

    左手增广贤文,右手小窗幽记

    没有多少人能傲视天下,也没有几个人能看透人生。世俗中难免为名利所累,众人都说,视名利如粪土,但谁又能抵挡得住诱惑?据说晋朝的狄希酿得好酒,人饮后能醉千日。而今日醉心于名与利者,无一日不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自古皆然。如果能从醉中醒来,需要服上一剂清凉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增广贤文》和《小窗幽记》都是一剂普惠人间的清凉散。
  • 你就是想得太多

    你就是想得太多

    别想太多,真的没有什么用。我们要学会克服负面情绪,放下心灵包袱,让自己能够排除杂念,多积累积极向上的能量。你会发现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结局,生活越来越简单而富足。
  • 让学生勤劳俭朴的故事

    让学生勤劳俭朴的故事

    一个最好的医生,一次昆虫长跑比赛,梦寐以求的金币,发愤努力的后进生,要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考拉尔和他的"思想者,使人心境平和的灵方,一个家庭主妇的梦想,魔鬼最有用的工具,一个种果树的农民和野兔。
  • 妥协的力量

    妥协的力量

    在成长中,妥协是等待与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爱情中,妥协是理解与牺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温暖;在交往中,妥协是宽容与谦逊,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在对抗中,妥协是和谐与从容,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你在故事中体悟,你什么时候需要妥协,如何妥协。
  • 老狐狸经全集(上)

    老狐狸经全集(上)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热门推荐
  • 重生我要当豪门

    重生我要当豪门

    父亲偏心,母亲凉薄,顾家兄妹从出生起就注定只能靠自己被迫承接长姐不要的婚约,残废王爷还看不上她遭百般算计,除族,成为京城人人唾弃的女子不认命的她带着兄长改名换姓,逆风翻盘开启新生嗯?怎么回事,徐大人家的儿子有点好看,还有点贴心好像还无所不能的样子,这般世间少有的男子不如我们……
  • 快穿之天生反骨

    快穿之天生反骨

    宋荷死后获得穿梭各个世界的能力,对于能体会不同的人生她很满意,只是为什么每次穿越的身体名声都那么差?虽然她自己死前的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她一点也不喜欢收拾原主留下的烂摊子!
  • 颂·雅·风:中国文化精神之本源

    颂·雅·风:中国文化精神之本源

    本书强调,中国文化体现在全部文字典籍之中,所谓传统,就是汉字的因果流转,故中国文化精神乃是一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取此而弃彼,其乃俱足者也。作者从容游刃于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将种种文字及其思想完美地糅合进一场场精彩的对话和争辩中,一气呵成,展现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哲理思考,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趣味。
  • 他们是这样赚钱的

    他们是这样赚钱的

    谈起赚钱,很多人都会兴致勃勃。毕竟,要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中生存,离开金钱这个货币流通工具是行不通的。不过,要想赚钱,不仅要有强烈的赚钱欲望,而且还要为此付出行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行动之前不妨看看世界大富豪们如何赚钱。读完这本书后,您会发现:其实,每位富豪都是芸芸众生之一,是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实实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难以触摸的神。这些富豪们能够做到的事情中,也有您可以做到的。他们可以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您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商奇迹。
  • 七楦

    七楦

    渡了次劫,遇到了心怡的人,却偏让她陷入红尘万丈。情,对他人是福,于她却是躲不过的劫难。自此,终无一个少女,独守窗儿,抚琴一曲。浮生是过眼云烟,红尘不过是万劫不复。情深缘浅的两个人,的确没必要将就。哥哥说:“小丫头,你该学着长大,一个人抵过千军万马。”世人都说他们情深缘浅,其实只有念五知道,他们是情也浅,缘也浅。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可笑,明明喜欢着另一个人,明明就是两情相悦,却各自成就了他人的单相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叶先生要学会安静

    叶先生要学会安静

    只因小时候救了他一命,一颦一笑皆落在他眼中,一眼便是一辈子。十年后他找到她,强行把她拐到民政局领了证。婚后她不断作死,甚至败光了他的家产,可是他却毫无怨言。直到临死前她才知道,她爱错了人……
  • 跟比尔·盖茨学赚钱

    跟比尔·盖茨学赚钱

    比尔·盖茨创造了迅速赚钱的神话,但他的微软帝国绝不是神话缔造的。他是精通计算机的行家,他是一个拥有敏锐目光的投资家,他是一个头脑发达的天才企业家。当然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创业要早,赚钱要快,创新要“偷”,销售要“抢”,这就是比尔·盖茨的赚钱术。“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 修炼手记

    修炼手记

    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平凡的少年,原本只是想像大部分年轻人一样,高考、上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却因为无意之中得到一部《裂天诀》,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是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谜底将一步一步解开!筑基,化气,化神,还虚,合道,虚空…修炼途,满布难;本心之所趋,无惧神魔!我们的主角苏陌,能否裂天,需静观其造化!
  • 通天邪帝

    通天邪帝

    “林云,你把我宗圣女拐到哪里去了?”蓬莱宗宗主须发皆张,怒不可喝。“林云,我要你为我魔教少主偿命!”血气滔天的魔教太上长老披头散发,双目赤红。“林云,你这个混蛋,竟然偷了我的造化丹。”药老脸色铁青,拳头吱吱的响。“什么什么?这些事都是我做的?我怎么不知道?你们不要被小人利用了,像我这么善良的人,岂会做这种事?”林云恬不知耻的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