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0200000010

第10章 郑超麟老人的回忆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里,人民出版社的几位老出版人,以“现代史料编刊社”名义,编辑刊印了几种标明为“供内部参考”、没有公开发行的现代史料著作。其中有王明的《中共五十年》,张国焘的三卷本回忆录《我的回忆》,陈公博的《苦笑录(一九二五—一九三六)》,有德国人李德(即奥托·布劳恩)的《中国纪事(一九三二—一九三九)》,盛岳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还有郑超麟的《郑超麟回忆录(一九一九—一九三一)》等。这些著作的作者大都是中共早期活动的参与者、见证者,有的还是主要领导人。这套印本统一用淡黄色素面纸做封面,没有任何装饰,后来人称之为“黄皮书”或“白皮书”。主事者还在书前印了一段出版说明:“为了满足中共党史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计划有选择地翻译和翻印少量国外和港台出版的、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有关研究中共党史的著述和资料,供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党史工作者参阅。由于作者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等原因,这些书籍不同程度地都有一些歪曲史实,吹嘘自己,诬蔑、攻击我党和有关领导同志的内容。我们均按原文排印,内容没有删节。”

二〇〇四年,这套史料著作中的一些篇目,又在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者还加了新的出版说明:“由于上述图书当时印量很少,目前图书市场上已经绝版,但仍不断有读者来信索要复印上述资料。有鉴于此,我们报经有关部门同意,在系统清理的基础上重版以上若干史料,并定名为《现代稀见史料书系》,内部出版,限量发行。”这次出版,封面统一改为仍然不加装饰的黑色,或可称为“黑皮书”了。

二〇〇五年,我曾应出版社之约写过一本传记读物《少年邓小平》。为写这本小书,我曾到小平老家四川广安的那个乡场上住过和走访过一些日子,后来又借去欧洲出差的机会,专程去过小平赴法勤工俭学时做过工的法国南部小城克鲁梭。在搜集资料的时候,也意外地在旧书店里买到了一册珍贵和有用的“黄皮书”《郑超麟回忆录(一九一九—一九三一)》。后来从范用先生的文章《郑超麟及其回忆录》中得知,郑老先生的这本回忆录只印了一千册。范文里说这本书是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可能是误记,因为书上印有“现代史料编刊社出版,一九八九年七月印刷”的字样。

郑超麟(一九〇一—一九九八)曾经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失踪者”。他在一九一九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二年由李慰农介绍加入共产党,并参与建立旅法共产主义组织“少年共产党”,与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李维汉、王若飞等,都是当时的核心成员。后来还一度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负责编辑中央机关报《向导》和《布尔塞维克》。一九二七年下半年以后又渐渐脱离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后完全转入了托洛茨基立场,并成为中国托派组织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以至于终其一生,再也没有改变自己选择的这个信仰。这位传奇般的人物,为了自己的信仰,一生大半时光在监狱里度过。他曾因反对国民党坐了七年牢狱;新中国建立后,又因托派问题被捕,坐了二十八年监狱。直到一九七九年才恢复人身自由,在上海市任政协委员。毫无疑问,他的回忆录,对于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托派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研究,有着独到和重要的史料价值。当初我在撰写《少年邓小平》时,就从这部回忆录里找到了不少有关二十年代赴法勤工俭学人员的足迹和广安少年“邓希贤”的线索。

郑超麟先生虽然是一位职业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早年却也曾喜欢文学,与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作家和文学社团都有接触和了解。他的回忆录里对一些现代作家的评价十分独到,所记录的故事,也非常珍贵和有趣,是难得的“一家之言”。

例如对蒋光赤这样的“革命作家”,他坦率地写道:“蒋光赤的小说出版,我们当中几乎没有人看。大家对于蒋光赤本人,对于他的诗和小说,对于一般新文学,怀有很深的成见,即使有空闲,也不愿去看他的书。陈独秀翻一翻《少年漂泊者》,说道:‘虽是热天,我的毛管也要竖起的。’老蒋送我一本,我勉强看完了,下次见面时并未给他所期待的赞语。他常说:‘外国作家常得女读者来信赞赏,但中国女读者从不晓得写信给作家。’我明白这是他为自己发的牢骚。(瞿)秋白比较同情他,也能同他谈论中国的文坛。有一天,他先走了,秋白同我说:‘这个人太没有天才!’光赤写了一本小说,关于我们那几年在上海的生活,其中秋白占了近乎主角的地位,也有我的一个影子。他问秋白用什么书名才好,秋白主张用《短裤党》。……虽然如此,蒋光赤仍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开路先锋……”

再看这一段关于“创造社”的:“创造社本是文学的团体,过去只出一些文学的杂志和文学的书籍。这些出版物,我看得很少,偶然看看也不合我的胃口。连写实主义我都认为过时了,何况浪漫主义?我特别不喜欢郭沫若的诗,因为白话中夹杂着文言辞藻。此外,我回国以后完全被革命吸引了去,对于文学不感兴趣。北伐以前,创造社一派文学家与革命无缘,倒是他们的对头,文学研究会里面的人与我们接近,例如沈氏兄弟就是我们的同志。”

他接着写到了和沈雁冰的交往:“一九二七年十一月间,我从武汉回上海不久,在四马路一家绍兴酒馆遇着宋云彬,他就是雁冰一篇写牯岭文章中的‘云郎’。宋云彬就把他的地址告诉我。几日后,我带了《布尔塞维克》创刊号到窦乐安路景星里或景云里去访他。……直至以后好久才知道他用茅盾做笔名,发表他的处女作《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那日沈雁冰还是同我谈政治,他不满意于八七会议以后的路线,他反对各地农村进行暴动。……这是第一次,我听到一个同志明白反对中央新路线。他这反对暴动意见后来写在他的《从牯岭到东京》文章中。”

写他和创造社诗人王独清交往那一段逸话,也足资文学史家参考:“有一次去访王独清,他请我到新雅喝咖啡……他把创造社的内幕告诉我。他说:创造社的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成作家’,如沫若、仿吾、资平、伯奇和我;一部分是‘未成作家’,如彭康、李初梨,等等。这两部分人以外,还有一些‘小伙计’,如仿吾的侄子成绍宗,以及邱韵铎、龚冰庐等,他们有时也写文章。创造社中有的人有野心,要拿创造社这个组织,以对等资格,同共产党说话。资平是第三党人物,根本不可靠。伯奇是个小政客。那些未成作家方面,大多是新从学校出来的,都很纯洁,其中个别人颇有野心,我们须用力量去克服他。”

郑超麟先生还是一位翻译家,解放前翻译出版过俄国人写的一本达·芬奇的传记《诸神复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范用先生在三联书店重版过这本书),还翻译过纪德的那本曾经引起过争议的游记《从苏联归来》。他晚年的生活和对外联络事宜,多由孙女郑晓方料理。晓方原在上海书店出版社做编辑,后来调到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工作。我在徐迟先生晚年侍奉左右的那段日子里,曾和晓方女士有过多次书信往来,承蒙她的热诚,还寄送给我几册上海书店版的文史图书。那时她正在协助柯灵、范泉两位老先生编辑出版“文史探索书系”。可惜我那时并不知道郑超麟老先生就是她的祖父。

同类推荐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从大地走向大地

    从大地走向大地

    2004年夏天,作者在养病期间无意中接触到19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这些才华横溢的俄罗斯画家的油画将作者带入一个优美深邃的境界,引发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赞叹与欣赏、探索与思考。作者的文字淡泊宁静,却能将读者带入深远的意境,跟着作者的思绪,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是如何成长,最后变成一艘远航的船的过程;看到了森林与海洋的对视与相溶,看到了秋天美丽宁静的树林,薄暮时分钟声中的教堂,强烈光线下的雪地与沼泽,还有从容不迫地流淌着的小溪,比肩而生的青黄的小草,这些生活中可能被许多人忽略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一本能给人带来极大美感的随笔,给生活以希望,给心灵以阳光。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生活已成碎片。短暂的宁静之所以能够常常回到内心,完全是因为内心还在自然地抵抗着。这样的内心自然是不够强大的,它充满了矛盾、放弃、坚守、游离、妥协。它自然无法构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冲破现实的束缚和藩篱,它同样又无法退回到自己的理想国中。一个更大更久远的困惑常常将我抛上抛下:哪里是我的故乡?
  •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王开岭文集之自然美学卷,系作者最新文字结集,作者的注意力从自然细节开始,从那些曾经来过却正在消逝的风物开始,从那些被人类辜负的美好元素开始,从儿时的记忆和笑声开始,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无限眷念。
  •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主要收录了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生活的文章,包括当时留学热的时代背景、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生活、选择梵文专业的前情后果,并对其倾注近十年的热情和辛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还回顾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的生活状态,着力描写自己在轰炸和饥饿的交相压迫下坚持完成学业,以及遭遇美好的情愫并怀念德国师友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游走在诸天万界的普通人

    游走在诸天万界的普通人

    我如游龙行诸天。诸天任我脚踏行。66666666
  • 我微信里面有神仙

    我微信里面有神仙

    你们都在山洞里修行,我在微信上修仙。你们都在门派里修,我都没进过门派大门。
  •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很少有作家像张爱玲那样,一出生就是为了进入文学史,她的家世,她的爱情,她的写作——总之,她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为了催促她、帮助她进入文学史。苏青则正好相反,她是陈旧的,家常的,甚至黯然失色的,甚至有一些被张爱玲带出来的意思。但我一向认为苏青的创作不在张爱玲之下,只是苏青没有特立独行的个性,没有倾城之恋的华美包装,也没有四大显赫家族在背后支撑,所以与花红热闹的张爱玲相比,她显得有点冷清。每一种不同的人生里都会挖掘出丰富的人性的东西。命运就是命中注定,命运你无法抗拒,能抗拒的那不叫命运,不管你是为死而生还是为史而生。
  • 1人情结

    1人情结

    讲述了主人公的从军经历,从一名士兵成长为一名军官和指挥员,转业到地方的故事。
  • 奉子闪婚:鲜妻不准逃

    奉子闪婚:鲜妻不准逃

    她意外怀上他的孩子,穷酸孤女一夜间成了人人艳羡的齐家少夫人。“为什么要娶我?”齐睿声音冰冷,“我需要一个妻子,还有继承人,而你正好适合。”婚后……“喂!你在做什么!”慕思玥忍无可忍朝床上男人踹了一脚。齐睿理所当然开口,“夫妻义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灯灭啦

    灯灭啦

    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应对事关生死的家庭危机?通常陷入麻烦的是杰克,山姆负责“拯救”他,可是这一次……造成麻烦的是暴风雨天气和妈妈的判断错误!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9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9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9短篇小说卷》选取了1989年优秀短篇小说二十余篇,包括贾平凹、王蒙、莫言等作家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极高水平。图书主编为中国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值得阅读的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
  • 偷一把时光来爱你

    偷一把时光来爱你

    原本幸福平静的生活,却因为男主人公秦毅的弟弟秦昊的突然离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主人公李凌媛因为秦昊的遗物被秦毅误解,两人感情结冰,不知何去何从。在对秦昊死亡真相的追寻中,秦毅渐渐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