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1500000002

第2章 青春之火

“大海里尝了一滴水”

关于刘文典早年的生活情况,罕见记载。根据有限的资料综合可知,刘文典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布商家庭,父亲刘南田,思想相对比较开明。刘文典系父亲填房夫人所生,兄弟排行第三,时人因此偶尔戏称他为“刘三爷”。与他同父同母的还有六弟刘天达,成年后做过贵州省镇远县、云南省昆阳县等地的县长,两兄弟感情甚笃,来往密切。

可惜,刘文典的父亲没有亲眼看到这两个儿子后来的成就。在一次去上海购货的途中,突然发病,撒手西去。刘文典兄弟姐妹一共七人,五男两女,全靠母亲一人辛苦拉扯。母亲抗战爆发前去世,晚年长期住在安庆,勤俭度日,当时刘文典已经是国内小有名气的大学教授了。

刘文典自幼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因此被父亲刘南田寄予厚望,期盼着这个儿子长大后能继承家业,做个“洋买办”,光宗耀祖。幼年时代,刘文典除了像其他孩子一样被送进当地的私塾攻读“经书”和“古文”外,还跟随本地一家基督教会医院的美国教士学习英文。

当时,国内已经逐渐兴起“大谈洋务,讲究新学”的潮流。但对于年幼的刘文典来说,这毕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完全陌生的西方文化,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十几年后,他在《新中国》杂志周年纪念号上回忆起自己早年的生活,对于这段经历仍然是念念不忘:

这是我第一遭和西洋的文化接触,看见他用的器物无一件不十分精美,而且件件都有神妙莫测的作用,心里十分惊异。我这时候的心情,竟和那荒岛里野蛮人初见白人探险家一般。读者诸君想必也都读过欧美探险家的笔记的,那上面所叙的土人初见白人的情形,就是我当年的写照了。我心里细细想着,西洋人真有本事,他的东西件件比中国人的强,难怪我们中国打他不过,又看见他替人治病,真正是“着手成春”,那“剖腹湔肠”的手段,就连书上说的扁鹊、仓公都赶他不上。他又教我用显微镜看微生物,看白血轮,用极简单的器具试验化学给我看,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近世科学的恩惠,就是我现在对于生物学的兴味也还是在那个时候引起来的。我这时候虽然是大海里尝了一滴水,但是总算识得了咸味了。

这时候的中国已经进入二十世纪初叶,晚清政治的没落,撞击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偌大的校园里再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刘文典尽管跟随这位教士学了一些西方的浅显知识,但“英文的只是些羊和狼说话、鹦哥和小孩子问答,汉文的只是些《创世纪》《大卫诗篇》之类。拿它和我们中国的书一比,觉得相差太远了”。

刘文典的世界一天天在放大,有限的知识接触空间,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疑惑与困窘。彷徨,独彷徨。他需要更大的舞台。而对于自己的眼界和学识,他早就感到不满意了。

于是,刘文典选择离开合肥,来到了安徽的通商口岸城市——芜湖。

安徽公学

明清以来,芜湖一直是皖江流域的一个重镇。安徽的近代化过程就是从1876年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开始的。

1904年初,胸中燃烧着革命火种的陈独秀与桐城学堂的学长房秩五、吴守一商筹决定创办《安徽俗话报》,发行业务主要委托绩溪人汪孟邹的芜湖科学图书社承担,用蔡元培先生的话说,“表面普及知识,暗中鼓吹革命”。

1904年11月,《安徽俗话报》第17期上登出了一所学校的招生广告:“本公学原名旅湘公学,在长沙开办一载,颇著成效。惟本乡人士远道求学,跋涉维艰,兹应本省绅商之劝,改移本省。并禀拨常年巨款,益加扩张,广聘海内名家,教授伦理、国文、英文、算学、理化、历史、地理、体操、唱歌、图画等科。于理化一门尤所注重,已聘日本理科名家来华教授。”聘请的名家,包括陈独秀、陶成章、刘师培、苏曼殊、谢无量、柏文蔚、江彤侯、张伯纯、金天翮、胡渭清、潘赞化等,皆为时之选。这所学校全称为“公立安徽公学堂”,简称“安徽公学”。创办人李光炯,名德膏,安徽枞阳人。这位清末举人曾随著名学者吴汝纶赴日考察教育,因而萌生一种强烈的革新思维:中国要想转弱为强,局部改良不行,非教育不足以启迪民智,非革命不能改革政治。1904年2月,李光炯在湖南长沙创办安徽旅湘公学,接纳安徽在湘子弟,聘请革命党人黄兴、赵声、张继等人为教员。后来因黄兴、赵声等人事涉“结党谋逆”,安徽旅湘公学在长沙举步维艰,李光炯遂有了迁校的动议。

1905年2月,刘文典辞别父母,到达江城芜湖,正式进入安徽公学就读。刘文典早就听说,在他到芜湖读书之前,安徽公学就聘请过生来坎坷、性情怪异的“情僧”苏曼殊担任国画教员,据说还是陈独秀推荐的。从小缺少父爱的苏曼殊“足不出户,食宿之余,鲜与人语”,但他教起书来却有板有眼,个性十足。

在安徽公学,盛传着苏曼殊的这样一段趣闻。在长沙实业学校担任教员期间,有一次苏曼殊授完英文课,请一位学生回答叩门的“叩”字英文怎么写。学生答不上来,苏曼殊随即喊他走上讲台,拿起一本书边敲这个学生的头,边大声诵读“Knock”,连敲了十几下,然后问道:“现在记住了吗?”那个学生哭笑不得,赶紧回答:“这辈子都不敢忘了!”

尽管无缘亲眼得见“佛界狂人”的上课风采,但蔓延在安徽公学里的这种自由教育氛围、个性教育特色,还是给年少而怀有梦想的刘文典带去巨大的冲击。他意识到,他将在这里收获的不只是书本上的那些陈文旧典,更是大师们“狂傲不羁”的人生态度。

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员是陈独秀。陈独秀上课不拘小节,有时一边上课一边搔痒,什么纲常名教师道尊严,全不放在眼里。受陈独秀影响,学生写作业时也常常冒出“新”思想。一日,陈独秀批改作业,见一学生作诗“屙屎撒尿解小手,关门掩户圈柴扉”,不禁哈哈大笑。他用毛笔在一旁批了“诗臭尿腥”四个字,然后又加了两句诗:“劝君莫作诗人梦,打开寒窗让屎飞。”

“年轻的刘文典在这样一个充满民主革命气氛的新环境中,大开眼界,他对陈独秀很是钦佩,并且从陈独秀那里接受了用西方哲学对照中国古籍的研究方法。”刘文典在安徽公学读书三年,陈独秀的这种“狂傲之气”,也逐渐在他的灵魂中沉淀。

“激烈派第一人”

在安徽公学,刘文典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人物——刘师培。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1902年,刘师培在乡试中举后,认识了上海《神州日报》的主笔王郁人,受其影响,开始倾向于民族革命。1903年3月,他干脆直接跑到上海,与蔡元培、章太炎等人订交。章太炎当时正致力于用古文经学驳斥康有为、梁启超的今文经学,一看到来自江苏仪征的刘师培,当即引为忘年之交。在章太炎的影响下,刘师培很快写出了振聋发聩的政论著作《攘书》和《中国民约精义》,主张“攘除清廷,光复汉族”,并索性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光汉”,并为《警钟日报》《中国白话报》等报刊撰写反清革命文字时,署名“激烈派第一人”,振臂高呼,“十八省的河山都被异族人占了去,中国的人民不实行革命,断断不能立国。”

1904年冬,由刘师培与著名报人林白水共同主笔的《警钟日报》因所刊的文章痛骂德国侵略者,被当局查封。暗杀失败,报纸被封,刘师培在上海已无立身之地,于是跑到浙江秘密活动了一段时间后,化名“金少甫”,经镇江赴芜湖,到李光炯创办的安徽公学担任教员。

刚到芜湖任教不久,他就发现有个名叫“刘文典”的年轻人聪慧好学,功底扎实,遂着意重点培养。仪征刘家治学严谨,子弟启蒙入学,必然是先从《尔雅》《说文解字》读起,训练训诂的基本功,而不像其他私塾的学生那样一开始只读些《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启蒙读本。刘师培将家中这种严格训练基本功的严谨学风,带到了安徽公学。

在刘师培的悉心教导之下,刘文典打定了“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读”的信念,不但做起文章来要“追效昔人,示其稽古”,就是平常写起字来,也故意写得古古怪怪的,表示他懂得“古”,譬如“刘文典”这三个字,“刘”字不见《说文》,是不写的,定要写作“鎦”字;“典”字的古文从竹,便硬要加上个竹字头。

刘师培见其肯下功夫,大加奖饰,又让他去做校勘古籍的工作。于是,刘文典天天和《御览》《治要》《白帖》《初学记》《意林》等类书做起了伴。“校书这种功夫本是很难的,要深懂得声类通转,博览群书,都能记得,又要多见旧刊精本,才能有点成就。”刘文典初入道山,还未完全掌握门径,只得一字一句地从那些类书上去寻差异,寻着了一条就像拾着了一件宝贝,恭恭敬敬地记了下来,结果还真做成了几本札记。

遇到刘师培后,刘文典大部分时间都“钻”进了故纸堆,哪还有工夫去照顾其他的功课,成绩自然也不怎么样。幸亏刘师培把他的国文、地理、历史、伦理几门功课都评定成一百五六十分,“凡讲排满的都另加几十分,不讲的扣几十分”,所幸平均起来倒也勉强及格。

颇具讽喻意味的是,就是这位早年自誉“激烈派第一人”的刘师培,后来却一再失节,甚至成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给袁世凯复辟帝制当吹鼓手,最后被蔡元培收留在北大。

1919年11月20日,刘师培病逝。翌年扶送刘师培灵柩回故乡扬州的正是刘文典。

争先加入同盟会

1905年夏秋之交的一天,芜湖关帝庙里突然来了30多位神秘的年轻人,他们摆开香案,宣读誓约,所订章则,不外是反对清朝。为首者是陈独秀和柏文蔚,成员主要是原武备练军同学会成员、新军和警察学堂中的革命分子、安徽公学的进步学生,“集学生之优秀者,联络组织岳王会”。

在陈独秀、柏文蔚等的精心运营下,岳王会组织很快发展到安庆、南京等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颇具影响。辛亥革命前的安徽革命者,许多人都曾参加过这个组织或与之有密切联系,刘文典就是其中之一,“今可考者,除陈独秀、柏文蔚、常恒芳外,尚有倪映典、宋玉琳、薛哲、方刚、郑赞丞、吴旸谷、张劲夫、熊成基……刘文典、孙万乘、金维系等40余人”。

1906年夏,安徽岳王会决定整体加入同盟会。刘文典应该就是在此前后投身同盟会的。半个世纪后,已是暮年的刘文典回忆道:“我自幼从刘申叔先生读书,习闻所谓‘内夏外夷’的‘春秋大义’。所以一听见东京成立同盟会,有人回国收揽会员,就争先加入了。”言辞之间,豪情未减。这一时期,安徽公学师生80多人加入同盟会。

太炎先生

随着国内革命环境日趋紧张,安徽公学逐渐衰落,昔日师友逐渐离去,刘文典的内心深处也慢慢萌生了东渡留学的想法。

到了东京之后,刘文典通过一位朋友的介绍,拜见了正在东京致力于讲学的章太炎先生。

章太炎,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太炎是其别号。跟刘师培一样,章太炎自幼便在文字音韵方面接受了严格的训练,21岁左右进入由著名经学大师俞樾主持的诂经精舍,前后七年,精研周、秦、汉时期的诸子著作。

章太炎一生最大的“辉煌”就是骂人无数,用台湾著名作家李敖自喻的话说,可谓“四面树敌,八面威风”。离开诂经精舍后,他走进维新派著名人物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馆,一口气写下了《论亚洲宜自为唇齿》《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等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文章,令国人一时惊为天人。

这样特立独行的人物,被当时的人称为“疯子”,也是难免的事情。1903年,“章疯子”做了一件果然很“疯”的事情:五六月间,他为章士钊主笔的《苏报》洋洋洒洒写下两篇文章,一篇是《〈革命军〉序》,一篇是《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高举战斗旗帜,大肆宣扬革命,甚至直接点名痛骂傀儡皇帝光绪:“载湉小丑,未辨菽麦。”

如此豪言壮语,公然登在上海滩的名报纸上,分明是拿清政府不当一回事。清朝官员也不客气,很快,大队人马就来到了章太炎所在的爱国学社,正好遇到了章。章太炎问明白对方的意图后,气定神闲地说:“别的人都不在,我是章炳麟,我跟你们走好了。”

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章太炎一开始被判处“永远监禁”,后来改判监禁三年。三年刑满后,“不做大哥已经很多年”的章太炎出狱,马上被孙中山邀至日本,接任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的总编辑和发行人。

这本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章太炎毕竟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与孙中山的“政治热恋”也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1907年,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穷途末路之际,接受了日本方面一万七千元的赠款,自己拿了大头,留下两千元用于维持《民报》发展。章太炎听说此事,大为光火,坚持认为孙中山不讲革命道德,有出卖《民报》的嫌疑。盛怒之下,他一把扯下贴在报社墙上的孙中山照片,提笔写上“卖《民报》之孙文应即撤去”几个大字,叫嚷着要召集同盟会会议,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没过多久,《民报》被查封。

习惯了孤独的章太炎,此时干脆一门心思放在国学讲学上,大开讲坛,为留学生开讲国学。其实早在主持《民报》编辑事务期间,章太炎就与一批革命党人联合,创设“国学讲习会”,预科讲文法、作文、历史,本科讲文史学、制度学、宋明理学、内典学。鲁迅、许寿裳、钱玄同、黄侃等许多近现代学术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听过章太炎的课,是章氏门生。

刘文典拜在章太炎门下,大约就是此时的事情。拜师之后,刘文典几乎天天去章太炎的住处向他请教,听他讲解研究经学、小学的方法。“太炎对于阔人要发脾气,可是对学生却极好,随便谈笑,同家人朋友一样。夏天盘膝坐在席上,光着膀子,只穿一件长背心,留着一点泥鳅须,笑嘻嘻地讲书,庄谐杂出。”

兴致高的时候,章太炎会大讲平生最为得意的《庄子》研究心得。讲课的方法在当时也算很是别致,用的是佛学印证的方法。比如,他会用佛教的法相宗思想来解读《庄子》。年轻的刘文典虽然并不能完全听懂章太炎的讲学,但对于他渊博学术的钦佩之情却与日俱增。

营救刘师培

听了章太炎先生一段时间的讲学之后,忽然从国内传来了革命军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记得有一天下午,章先生正拿佛学印证《庄子》,忽然听见巷子里卖“号外”,有一位同学买来一看,正是武昌起义的消息,大家欢喜得跳起来。从那天起,先生学生天天聚会,但是不再谈《说文》《庄子》,只谈怎么革命了。”刘文典则一心想着回国,匆匆回到了上海。

回到上海后,进入于右任创办的《民立报》担任英文编辑,笔名“刘天民”。关于刘文典在《民立报》期间的文字,目前可查阅到的并不多。唯一可知的是,武昌起义成功后,《民立报》第二天就以头号宋体字报道了这一消息,并且开辟“武昌革命大风暴”专题,详尽报道起义状况。刘文典加入《民立报》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为新革命摇旗呐喊。

1912年初,刚刚回到上海的孙中山来到《民立报》编辑部,向这份报纸在辛亥革命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特别的谢意。孙中山的突然到来,增加了刘文典的革命斗志。

刘文典记得,“有一天,中山先生到报馆里来,大家一齐围着他,中山先生发表了一段简单的谈话”。这段谈话,对刘文典所在的《民立报》大为赞赏: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报纸所能鼓吹之地位者,因能以一种之理想普及于人人之心中。

看到孙中山兴致正高,邵力子从人群中挤上前去:“孙先生,能不能给我们题写几个字?”孙中山笑着点点头,随手拿起一张便条,写了四个字:“勠力同心。”站在旁边的刘文典等人看了,热血沸腾。

孙中山先生扫视了一下四周热情的目光,很是高兴,又拿起桌上的毛笔,在另一张便条上,“唰唰”写出一行英文:Unity is Our Watchword。于右任异常高兴,当即决定:立即将孙先生的字制成铜版,刊登在《民立报》上。

这两张便条的原件被刘文典珍重地保存起来,夹在一本书里。卢沟桥事变后,刘文典仓皇避难,家中藏书遗失殆尽,两张珍贵的便条也就不知所之了。

就在此时,刘文典听到了一个令他心情复杂的消息:辛亥革命胜利后,四川总督端方被杀,投靠在其幕下的刘师培自然也没好果子吃,被四川资州军政署拘禁。刘文典很是焦急,生怕老师会有个三长两短,于是匆忙丢下手头的事情,专程去拜望也已回到上海的章太炎,恳求他拍个电报给四川都督尹昌衡,“放申叔先生一条活路”。

当时章太炎与刘师培已经绝交,但看到刘文典火急火燎的模样,章太炎呵呵大笑,拿出一份早已拟好的电报稿,递了过去。刘文典低头一看,心头一热,只见电报上写着:“昔姚少师语成祖云:‘城下之日,其杀之孝孺。杀孝孺,读书种子绝矣。’”正细读间,又听见章太炎说了一句:“申叔若死,我岂能独生?”

1912年1月11日,章太炎与蔡元培联名在《大共和报》上登出《求刘申叔通信》,试图与刘师培取得联系。这封《通信》在报纸上连登数日,内容说:

刘申叔学问渊深,通知今古,前为宵人所误,陷入范笼。今者民国维新,所望国学深湛之士,提倡素风,保载绝学。而申叔消息杳然,死生难测。如身在地方,尚望先通一信于国粹学报馆,以慰同人眷念。

刘文典看到章太炎如此不念旧恶,十分感动。他知道,在营救刘师培的问题上,章太炎早已完全抛却了个人恩怨,一心只为国学的继承与振兴盘算。

宋教仁之死

革命的豪情终被鲜血染上悲愤的色彩。

1913年3月的一个晚上,刘文典正在上海寓所的书房里看书。窗外,夜色如水,寂静无声。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笃、笃、笃”,短暂而急促。“这么晚了,会是谁呢?”

刘文典放下手中的书,起身打开了门。正准备询问来者何人、所为何事,没想到还未看清对方的面容,就听见一声枪响,一颗子弹呼啸而过,擦过刘文典的臂膀,鲜血顿时直流。

凶手迅速消失在浓浓的夜幕之中。由于时局动荡、受伤不重,刘文典没敢大肆声张此事。没想到,几天之后,就传来了渔父宋教仁被暗杀的消息。后经了解,凶手暗杀的目标原本就是宋教仁,不巧因夜黑路弯找错了门,结果让刘文典虚惊一场。

宋教仁被暗杀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大转折。一个原本有望沿着西方民主思维方向前行的国度,最终又退回到了封闭自我的政治藩篱之中。

辛亥革命成功后,一度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孙中山无心政治,执意要去实现他的主义和主张,比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修建铁路什么的。接过临时大总统大棒的袁世凯当然也乐得封他个“全国铁路督办”,任其四处鼓吹。

但是,同盟会中的另一位“大佬”宋教仁,却依旧热衷于政治活动,一直积极筹划创建新党,准备在国会里争取大多数,孤立袁大总统。可想而知,对于这样昔日的“战友”,袁世凯岂能听之任之。一开始,袁世凯采取拉拢办法,邀请宋担任政府总理,但宋教仁执着于自己的内阁政治,坚辞不就。

1913年3月,袁世凯电召远在上海的宋教仁北上,共商国是。临行前,宋教仁来到他曾经服务过的《民立报》,与昔日同人告别。当时政治局势混乱,告别会上,很多朋友都劝告宋教仁“小心暗杀”。

宋大笑不已,大声回应:“无妨。吾此行统一全局,调和南北,正正堂堂,何足畏惧。国家之事,虽有危害,仍当并力赴之。”大有戊戌之年谭嗣同慷慨赴死的壮烈。

年轻气盛让宋教仁忽视了敌人的野心。1913年3月20日晚22时45分,于右任、黄兴等人簇拥着宋教仁,正准备穿过检票口,突然看到宋的身体摇晃了一下,随即倒在旁边的一张铁椅子上。宋教仁手捂胸口,眉头紧蹙,冷静地说:“我中枪了。”两天后,宋不治身亡,终年32岁。

宋教仁的死,激起了国内外无数革命党人的震惊,激起了他们久已消沉的斗志。而后被公开的一个内幕,更让他们异常愤慨:暗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是袁世凯的亲信。自然而然,尽管没有直接证据,但人们还是将真正的元凶指向了袁世凯。

刘文典所在的《民立报》很快就对宋教仁的殉难作出了激烈的反应。除了详细报道宋被暗杀的经过之外,这份报纸还陆续刊发由于右任、范鸿仙、刘文典等人撰写的“战斗檄文”,追念宋教仁,声讨袁世凯。

在一篇题为《中华民国之特色》的评论文章里,他们写道:“大总统为人所暗杀,此举世所曾见者,今以总统总理而暗杀人,此民国之特色者一。政党拥戴政雄,此世界所曾见者,今以政党而拥戴杀人犯,此民国之特色者二。”文章极尽讽刺之能事,鞭挞袁世凯的虚伪与凶险。

紧接着,《民立报》又曝出一个惊天丑闻:1913年4月26日,就在宋教仁被暗杀后不久,袁世凯变本加厉,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以盐税和海关税担保,向英、法、德、日、俄等五国银行团签订两千五百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协定。国人对袁世凯仅存的一点信任,已经全无影踪。

整个中国愤怒了。除了再举义旗,别无选择。

1913年7月12日,在孙中山等人的支持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举兵讨袁,是为“二次革命”。一声雷响,满地花开。紧接着,江苏、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等省市也纷纷宣布独立。

“二次革命”枪声刚响,刘文典就参与了进去。尽管平时只懂得拿笔杆子,不能亲自上阵持枪杀敌,但刘文典依然在这场反对独裁、反对倒退的革命行动中,给自己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运送伤员。

据说,当时革命党人里广为谈论的一个经典场景便是:文质彬彬的刘文典一袭长衫,驾着马车穿行于战场之中,四处寻找、抢救、运送伤员,用果敢的行动印证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热血豪情。

营救陈独秀

1913年7月27日,柏文蔚携胡万泰返回安庆,就任安徽都督和安徽讨袁军总司令一职。柏文蔚回任皖督以后,范鸿仙偕管鹏、郑赞丞等相率来归,全力支持柏文蔚讨袁。柏、范、管、郑等随即召开秘密军事会议。

会上,柏文蔚提出兵分三路出师讨袁。一路以胡万泰率该师西出太湖,与北洋军作战;一路以龚振鹏率所部,西出颍上,抵敌倪嗣冲;一路以张孟介率淮上军为主力,北伐中原。

8月6日,皖省代理都督胡万泰变节投靠袁世凯,柏文蔚被迫离皖,作为其坚定同道的陈独秀也不得不逃离安徽省会所在地安庆,抵达江城芜湖。

当时芜湖的驻军负责人龚振鹏,是陈独秀在岳王会的旧相识。龚振鹏与柏文蔚一向“不太对光”,因而在柏遭遇胡万泰的倒戈后,按兵不动,置若罔闻。陈独秀火冒三丈,到了芜湖后径直就闯进龚振鹏的驻地指挥部,大声责问其“是何居心”。

龚振鹏好歹也算得上一方诸侯,哪容得了陈独秀如此放肆,当即一声令下:“给我绑了!”

陈独秀倒也不含糊,豪气直逼龚振鹏,嘴巴更是不肯服软:“要枪决就快点罢!”龚振鹏早已气得浑身发抖,看到陈独秀这副横竖不怕的模样,怒上心头,立刻吩咐手下:“写张布告,就说陈独秀临阵脱逃,罪当枪决。”

当时,刘文典因为革命的关系,与芜湖方面来往较多,偶然听说了此事,心里明白双方已是剑拔弩张,只不过龚振鹏忌惮陈独秀的社会名声不敢轻易动手,但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万分危急之际,刘文典想到了柏文蔚。柏文蔚与龚振鹏虽然心生间隙,但毕竟都曾是革命同道。仅此一点,龚振鹏还是有可能给柏文蔚几分薄面的。

已经逃离到南京的柏文蔚接到刘文典派人火速送来的求救信,心知情况紧急,也是不敢耽误,立即坐船就到了芜湖。考虑到安全问题,柏文蔚没有上岸,就在船上给龚振鹏写了封信,恳请他念及旧情,枪下留人。

其实龚振鹏并没有真要杀陈独秀的意思,只不过被陈独秀激将得没有台阶可下,一时冲动,动了杀机。如今,各方求救声音不断,当然是乐得做这个顺水人情,并亲自送陈独秀到江边与柏文蔚会合。

这件事情在朱洪的《陈独秀风雨人生》和石原皋的《闲话胡适》里均有详略不一的记载。《闲话胡适》里说,刘文典当时任龚振鹏的秘书,因而较早得到信息,于是积极联络张之纲、管鹏等革命党人游说营救。说法虽不一样,亦无更多证据佐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倘若没有刘文典等人的努力,陈独秀可能早已成为龚振鹏的“枪下冤魂”。

动荡的局势下,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这一次,跟刘文典好友范鸿仙有关。

范鸿仙,名光启,别号孤鸿、哀鸿,安徽合肥人,与刘文典同乡,是一个比宋教仁更为狂狷豪放的人物。袁世凯当政之初就想笼络范鸿仙,曾专门派人以开会之名送他“华屋美妇”,结果被其拂袖拒绝。宋教仁被暗杀的时候,范鸿仙怒火中烧,在《民立报》上写文章公开声明“与恶政府不共戴天”,并吁请全国同胞“牺牲吾人宝贵之碧血,以刷新共和之颜色”。

安徽通电讨袁后,范鸿仙、刘文典等人曾在安徽芜湖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讨袁第一军、讨袁第二军,壮志激烈,风生呼啸,但经过胡万泰叛变,前功尽弃,只好作罢。

“二次革命”后,范鸿仙奉孙中山之命重返上海,再图革命大业。当时革命党经费紧张,范鸿仙又无存款,于是便将家中珍藏的许多善本古书拿出去售卖,换些钱回来充当军资。

为了与革命同道议事便捷,他甚至直接将铺盖一卷就住进了位于上海嵩山路上的中华革命党机关部,殚精竭虑,日夜谋划,甚至连做梦都经常大喊:“讨袁!讨袁!”

袁世凯自然不是省油的灯。当年送华屋美女给范鸿仙遭到拒绝,如今则只能送给他子弹了。1914年9月20日晚,范鸿仙与同楼的朋友闲聊艰苦平生,一直聊到深夜。没想到他刚刚躺下不久,袁世凯派出的四五个凶手就潜入他的卧室,连刺三刀,又开了一枪,皆在要害部位。事后查明,串通袁世凯杀手的人竟是范鸿仙最为信任的保镖钟名贵。

范鸿仙的死让革命党人越发清醒了。孙中山悲痛万分,“以流血洗前事之辱,即以种将来之果,断非徒死者”。随后,他特召范的家人在东京见面,并承诺等革命成功之后再施厚葬。范鸿仙后来被国民政府特许附葬南京中山陵区,永远陪伴在他一生追随的孙先生左右,墓碑背面刻有《范烈士鸿仙先生行状》,即出自刘文典手笔。

追随孙中山

遗憾的是,革命党人显然低估了袁世凯,党内的意见纷争更让革命行动一直缩手缩脚。结果不到两个月,“二次革命”就宣告完全失败。

领袖人物孙中山只能再度亡命日本,其他革命党人也纷纷择地避难。1913年9月10日,刘文典抵达东京,化名刘平子、刘天民,开始流亡生活。

与第一次到日本求学不同,这一次,刘文典的内心深怀离乡去国之恨。正是在这种境况之下,刘文典遇到了同在日本逃亡的孙中山先生。当时孙中山虽然遭遇国内大难,但到了日本后,革命雄心不改,很快就重新组织人马,树起了“中华革命党”的大旗。

据日本外务省档案《孙中山在日活动密录》记载,在日期间,刘文典曾多次拜访孙中山。1956年11月,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前后,刘文典重新翻检记忆,曾撰文《孙中山先生回忆片段》,梳理当年在日本与孙中山的过往,“当日的情况,今天还历历在目”。

据刘文典回忆,他去见孙中山的时候,正值中午。当时,孙中山住在一个破旧的小楼上,经过走廊,一上楼就是孙中山的房间。敲门进去的时候,孙中山正穿着一件棉布的和服,坐在一张陈破的短榻上,旁边一位广东口音的厨师正拿着午餐让其享用。

“我留心看看这位做过大总统的人吃些什么,出乎我意料的是只有两片面包,一盘炸虾,总共不过值两三角钱,比我们当学生的在小馆子里吃的西餐还简单。我看他生活的俭朴才知道他人格的伟大,崇敬之意,油然而生,默默地坐在一边。”

对孙中山的恭敬,除了年龄差距和革命资历外,更大程度上还在于刘文典迫切期望祖国能够早日脱离苦难。而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大可能莫过于依靠孙中山等革命精英的力量。

正因为如此,当孙中山让刘文典下楼写誓书并举手宣誓时,刘文典都一一照做了。而这在当时许多具有民主思想的革命党人看来,是一种倒退:他们革命了那么多年,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消除权力的绝对集中,可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却采用这种按指模、写誓书的方式,无异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许多革命党人因此坚决不肯加入中华革命党。

据说孙中山对这一套看得天经地义,丝毫含糊不得。刘文典举手立誓之后,便成了中华革命党党部秘书处的秘书,直接服务于孙中山,“中山先生的电报英文稿多是由我起草的”。尽管刘文典当时不过二十来岁,但孙中山并不拿他当小孩子看,一见面就和他纵谈天下大事,孙中山精辟的言论、高远的见识,让刘文典感慨不已。那时候的生活主题,似乎就是反对袁世凯。

做皇帝梦做了很久的袁世凯,再也不愿意挂着“中华民国大总统”这块遮羞布了。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公然宣布恢复君主制度,国号“洪宪”,并称这是“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作为党部秘书,刘文典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孙中山及中华革命党人开展反袁行动。1915年9月1日,孙中山亲自领导中华革命党在东京集会,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同年10月8日,他指示中华革命党党务部发布通告,再次揭露袁世凯的复辟野心。1915年12月,《讨袁宣言》发表,孙中山在宣言中表示“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1916年5月,他又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重建民国。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袁世凯做了83天的“短命皇帝”后,一命呜呼。

终于,自由、民主和独立都重新回到了生活中。经年磨难,民生凋敝,逐渐让刘文典萌生了远离政治的念头。当他再一次回到祖国的大地时,这种念头更加强烈了。虽然袁世凯已经彻底完蛋,但军阀割据、张勋复辟、毁弃国会,一幕幕政治闹剧依然在不断上演。即便是孙中山,也已是有心而无力了。

刘文典感到有点疲惫。正在这时,陈独秀发来了邀请。

同类推荐
  •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作者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工人阶级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新文化生产的结果。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真正读懂麦克卢汉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理解媒介,终究是为了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在震荡与革新中找寻自身的生存之道。
  •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思想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和西方语言学界备受关注,但我国语言学界关于他语言学思想的研究却几近空白,只有零星的介绍性文章,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更无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作为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论述的集大成者,共收录他的主要论文52篇。《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在现代语言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可补我国介绍和研究国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的教科书和著作之阙。
  • 通往正义之路——致法学院新生的一封信

    通往正义之路——致法学院新生的一封信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热门推荐
  • 血泪

    血泪

    那个夏天,我再也写不出什么东西了。意识到这一点,是在一个热得出奇的日子,我坐在电脑前,手指不停地敲击键盘,把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全印在屏幕上。过了很久,我实在撑不下去了。于是一股脑儿地把它们全删除了。接着我就意识到,我再也写不出东西了。天气真的很热,屋子里透不过气来。我走到街上,想去找点儿事做,要不然我就是好好地散散步也行。现在是下午,我走过一家又一家各种各样的铺子,喝茶的、吃饭的、卖烟的、卖酒的……夕阳照射着每一家小店,它们像穿上了血红色的外衣一样,很有光彩。最后,我走进了一家小酒馆,我想好好地喝上几杯,好好地忘记不该记得的事。
  • 倪匡中篇奇情武侠系列:金腰带

    倪匡中篇奇情武侠系列:金腰带

    天魔教公主公孙燕四出访寻传说中的「金腰带」,巧遇大侠邱明,更对他一见锺情。惜邱情繫「红衣女侠」花倩。公孙燕因妒耍弄花倩,令她一气之下离去。就在邱明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时,却传来花倩离奇中毒身亡的噩耗!花倩父亲花豪誓要向天魔教报杀女之仇,一场江湖风暴已然捲起。正邪剑拔弩张之际,众人竟发现一切皆由「金腰带」而起……
  • TWENTY-THREE TALES

    TWENTY-THREE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竟被系统给怼了

    我竟被系统给怼了

    意外车祸竟被撞出个灵魂出窍,意外绑定数据篡改系统,小伙现在玩游戏都不需要媒介介入,脑子想一下就进去了。林生:系统,给我开个十倍伤害呗,图过不过去。系统:?系统:不开,废不废物,玩个游戏还开挂,菜逼不配玩个游戏!林生:……林生:不开外挂,你倒是篡改数据,多让我接两个主线任务也行啊。系统:任务?林生:咋聊啊?系统:主要看技术。林生:……那个,谁要是能把这嘴贱玩意儿带走,要啥给啥,谢谢。
  • 绝天谷之冷血柔情

    绝天谷之冷血柔情

    七年前,本来与世无争的凌云天被人追杀,害得凌心家破人亡。七年后,凌心偶然得知真相,杀害父亲之人正是御神教主,便与好友裴俊天一同和冯先生结盟复仇。可惜事不如愿,结盟众人惨败,而凌心也被御神教主一剑刺中,命悬一线。
  • 三论宗浅说

    三论宗浅说

    本书是一本佛学三论宗方面的通俗读本,所涉知识内容较多,且易于理解,可方便普通大众对三论宗的认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奋斗在饥荒年代

    奋斗在饥荒年代

    二乔看着自己的微信界面,黑山羊:“我是水蓝星人士,我们这里刚刚经历了末世,你呢?”二乔心里默默吐槽道:我在华夏国1969,我正在经历时代变迁。她叫二乔,却不是三国里的倾城美人二乔,而是白水沟村的庄二乔,村里人称庄家黑三妮,当然她也不是正真的黑三妮儿,而是个有着外星人血统的九零后,既然来到了这个年代,二乔就打算利用微信好好过日子,可是有一天她突然看到了那个杀死自己的人也出现在了这个时空,顿时就慌了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未来纪元

    我的未来纪元

    当冒险者在前面冲锋陷阵的时候,我会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一个维修员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