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9500000009

第9章 立夏尝新称体重 锄草间苗最艰辛

立夏:5月6日前后,太阳黄经45°时是立夏节气。夏天从此开始,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农事活动进行间苗、锄草等田间管理。立夏节后就能听到蝲蝲蛄在田间的叫声;五日后,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再过五日王瓜的藤蔓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农家开始间苗锄草,家乡有民谣:

立夏麦苗节节高,中耕锄草把墒保。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又:

早晨立了夏,中午虫虫会说话。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绿叶在暖风里走来了。剪完香椿芽不久,迎来了立夏节气,对今人来说,立夏不过是一个节气,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而已。可是过去的人却把立夏当作一个重要的日子来对待,这是因为,立夏的本意是指春天播种的庄稼已经长大。旧时以农为重,立夏田禾既成,人们当然要有一些相关的民俗了。在立夏节气前后,还有一个小节,即四月初八日佛诞节,这是佛教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之一。即释迦牟尼的生日纪念日。正统的佛诞节庆祝活动至今保留在佛教界,其中尤以五台山最为隆重。届时,各寺庙都要在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的诞生铜像,即太子像。那是一尊高约二寸,稚气可爱的孩童站立形象,浑身赤裸,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刚降生人间就能站立行走,开口说话。他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寓意“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尊佛像就是根据这则传说用铜铸成的。佛教还传说:释迦牟尼降生时,九龙吐水,为他沐浴。佛诞节庆贺仪式开始时,太子像前要放一盆用旱地莲花、台参等药材特制的香汤,主持僧人点灯、上香、摆供、三跪九拜,五体投地。全体僧众念经,鼓乐齐鸣,诵偈成章,赞誉释迦牟尼对人类世界的伟大贡献。诵经完毕,再用香汤沐浴太子像。浴完,再诵经,边舞边唱,反复多次,称为治佛法会。法会结束,聚餐。然后分领浴佛香汤,回僧房兑水沐浴自身,以求尽快获得正果。佛诞节传到民间,又形成了庙会,很多地方四月初八要举办庙会,祭祀佛祖。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佛诞节在民间传承中,不少地方演变成纪念其他神灵和别的民俗活动。大同及晋西北地区一些县,佛诞节演变成了奶奶庙会。祭祀对象变成了女性,奶奶神又称送子奶奶,往往伴随着当地民间盛传不衰的各种民间传说,显得神秘离奇。其神通可包括医百病、驱邪赐福外,还有一种神奇的本领,就是给盼望子孙的人家赠送孩童。只要求拜者心诚,便可得子。今天看来这当然是迷信,但在旧时影响却很大,反映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心理。运城地区多盐池,民间传说这是四月初八日黄帝大战蚩尤时所遗,四月初八日要专门纪念此事。传说大战时为了区分敌我,黄帝的将士头上插着皂角叶,蚩尤的将士头上插着槐树叶,最后黄帝战胜了蚩尤,今人都是黄帝的后代,为了纪念老祖宗的胜利,届时男女老少头上都要戴皂叶,后来相沿成俗。乡宁县的四月初八日庙会,民间称为“油糕会”。庙会期间,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城,油糕摊多达四五十家,赶会者皆以吃饱油糕为荣。一些老年人或病人不能去赶会,也要托人买回几包油糕,在家分享其乐。四月初八,后来演变成纪念关圣帝君的节日。关圣帝君,是三国时蜀汉名将关羽,本是山西人,历史上传说他大志、大义、大智、大仁、大勇,深为后人赞誉崇拜。儒、佛、道三教共敬,进而被封建统治者册封为神。旧时关帝庙内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下联为:“儒称帝,释称佛,道称天尊”。这是对关羽形象最典型的概括。

立夏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等一律穿戴朱色礼服,配朱色玉珮,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皇宫里则有“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的习俗,冰是上年冬天储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立夏节是夏季的开始,天气日渐暖热,万物欣欣向荣。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用喝冷饮来消暑。民间还有立夏尝新和立夏称体重之习俗。

立夏尝新,各地尝新内容不同。旧时,南方一些地方立夏这一天,有的要吃猪蹄,说是可以强筋骨,民间有“立夏食猪脚,登山不歇脚”的说法:有的地方吃竹笋,人称“接骨笋”;有的在立夏之日饮立夏茶,认为喝了立夏茶,就不会再受“一夏苦”了;也有的吃红枣、桂圆、煮鸡蛋;还有的吃蚕豆烧肉或竹笋烧肉。还有的地方,人们在立夏日要喝“七家粥”与“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也叫“立夏粥”,由大家来分食。旧时有打油诗曰:“一碗立夏粥,终身不发愁;入肚安五脏,百年病全丢”。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自己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茶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但这些仪式,却是旧时农村中重要的联谊活动,说是吃了七家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夏收。

立夏后,民间还有“尝三鲜”之俗。即用蚕豆、苋菜、黄瓜做的“地三鲜”,用樱桃、枇杷、杏子做的“树三鲜”,用海蛳、河豚、黄鱼做的“水三鲜”。此外,还有立夏食李能令颜色美和立夏吃桑葚、樱桃等的食俗。

南方立夏习俗,家家吃乌米饭。乌米饭,乌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乌树叶浸在水内数小时后烧煮而成。立夏这一天,江南农村家家爱吃。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孙膑和庞涓本是同窗学友,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两人学业、智谋都不相上下,但孙膑为人诚实厚道,庞涓却富有心计。两人跟随师父苦学三年,庞涓见学业已成,就下山立功扬名,他来到魏国。孙膑认为自己尚未学成,继续随师学习。鬼谷子早就看中了这位老实忠厚的学生,就教他兵法阵法,期望他能拯救乱世,一展宏图。

两年后,孙膑收到庞涓的一封信,说自己当上了大将军,并邀请孙膑到魏国,共同辅佐魏王,孙膑与老师商量,老师沉默不语,还是同意孙膑下山。庞涓把孙膑推荐给魏王,很得魏王赏识。从此,二人一起共商国家大事,谈论富国强兵之道,研讨阵法和用兵之策。很快庞涓发觉孙膑高出自己许多,才知道他下山后先生把兵书传授给了孙膑,他想借兵书来读,孙膑说:先生不让带下山来,庞涓十分失望。有一天孙膑被一群士兵绑架,并用了大刑,被挖去了两只膝盖骨抛进监狱。孙膑痛得死去活来,士兵只说是魏王命令。他多么盼望庞涓能替自己说句公道话啊!庞涓来了,向孙膑哭诉道:“魏王怎么干出这种事来呀!”孙膑请庞涓搭救,庞涓说:“旁人还成,可对魏王,我能有什么办法?”他只能每天来看孙膑,让人送来好茶饭,孙膑很感动。孙膑自从两腿残废后,万念俱灰,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几次想自寻短见,被庞涓劝阻,并说愿意伺候他一辈子。孙膑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一天庞涓又来看孙膑,闲聊中鼓励孙膑说:“你要振作起来,虽然不能统兵打仗了,但还可以把自己的用兵之道写岀来,著书立说,传给后世,同样可以流芳百世啊!”孙膑听后,觉得有道理。从这天起孙膑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不停地写书,决心写出书送给庞涓,报答他的照顾之恩。书快写成时,有一天,一个老狱卒对他说:“你真善良,害你的正是庞涓,是他嫉恨你的才学才设计陷害你啊!庞涓虽然足智多谋,可是他心胸狭窄,妒贤嫉能,他见你熟读兵法,唯恐影响他的前程,才设计陷害,并用了刖刑,使你不能统兵上阵,并想法骗到兵书。”孙膑听完老狱卒的话,犹如晴天霹雳,惊得目瞪口呆,终于恍然大悟,他把写好的兵书烧毁,想好了对策。

第二天,庞涓来到狱中,见孙膑蓬头垢面,又哭又笑疯疯癫癫,写好的兵书被焚,气得他把孙膑关入猪圈,看他是真疯假疯。谁知不一会儿,孙膑枕着猪槽睡觉了。老狱卒非常同情孙膑,就和老伴用乌树叶子浸拌糯米,煮成饭捏成小团子,跟猪粪的颜色、形状差不多,既可瞒过庞涓,又可救孙膑性命。聪明的孙膑不点自明,等庞涓看他时,就笑嘻嘻的抓起身边的猪粪向庞涓扔去,庞涓躲闪不及,撒了一身猪屎,孙膑却笑着说:“猪粪这么好,你不吃,我可要吃了!”说着抓起身边的“猪粪”吃起来。庞涓看见孙膑吃“猪粪”,才相信他是真疯了,从此放松了对他的看管。东边的齐国早就听说孙膑的才干,就派人同老狱卒一起设计救出了孙膑。孙膑来到齐国,拜为军师,坐着轮椅指挥打仗。后来,齐国与魏国交兵,在马陵道这个地方,孙膑用减灶计谋引诱魏军,使魏军被围,并一举打败魏军,射杀了庞涓,终于报仇雪恨。

孙膑十分感激那位老狱卒,每到立夏,他都要吃一顿乌树叶糯米团。人们都钦佩孙膑的气节才华,也跟着在立夏时做乌米饭吃,形成了民俗。

旧时,立夏日称体重在民间也很盛行。立夏这一天,农村人家就把大秤吊在门前的树上,或吊在屋檐边的梯子上,秤钩下悬一把椅子,全家老少依次坐在椅子上,称一称体重,这个习俗实在有趣。这是因为怕夏天过分地炎热,用量体重防消瘦。据民间传说:立夏这一天称了体重,夏天再热也不怕,更不会因为天热而使人消瘦下来。等到立秋时再称一次体重,就知道整个夏天是否消瘦了。称体重时司称人一面打着秤花,一面还要说一些吉利话,如称老人时就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时要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不肯不肯偏不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男孩时要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官人长大会做官,七品县官也不难,三公九卿更要攀”。称体重打秤花时,只能由小数打到大数,不能从大数往小数打称体重这一风俗的由来有很多有趣的传说:相传三国时期,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时,嘱托孟获,每年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托之日,正好是这一年的立夏日,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的立夏日,孟获依照诸葛亮之托,都来拜望阿斗。过了数年,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阿斗,每次去都要称阿斗的体重。以验证阿斗是否被司马炎亏待。他扬言,如果司马炎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司马炎为了迁就孟获,也不敢慢待阿斗,每年立夏这天,就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黏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称阿斗体重,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有孟获立夏称体重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称体重给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这一习俗也便流入民间,传了下来。

也有传说: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阿斗沦为亡君,被安置在魏固都城洛阳居住。司马昭唯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就善待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群随阿斗来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称了体重,夸口不会亏待阿斗,要让阿斗生活优裕,增加体重。司马昭还宣布以后每年的立夏日都要称阿斗一次,并布告其体重于天下,供世人监督。后来此亊传开,民间仿效,就形成了民俗。

还有传说:蜀汉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把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阿斗体重点增加多少,再修书向诸葛亮汇报,此俗传入民间,形成立夏称体重的民俗。

民间习惯在立夏这天的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鸡蛋,民间叫“立夏蛋”。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鸡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互相碰撞,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鸡蛋称大王;蛋尾获胜者为第二,鸡蛋称小王或二王。天黑前被小孩吃掉套中蛋。立夏节时给孩子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很古的时候,天上有个瘟神,平时总是睡觉,每年到立夏的那天就醒来,带上一只盛瘟疫的口袋,到人间播撒瘟病,孩子们最容易染上这种病,轻的发烧厌食,重的危及性命。于是病儿的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祈祷。女娲知道了,去找瘟神,说:“不准你再去伤害我的嫡亲孩儿!”瘟神问女娲:人间的孩子,哪个是你的嫡亲孩儿?女娲回答说:“凡是衣襟前边挂上一个蛋袋的就是。”到了第二年的立夏节时,瘟神又来人间播撒瘟病,却发现所有的儿童胸前都挂个小网袋,里边放的都是蛋,有鸡蛋、鸭蛋或鹅蛋。瘟神不敢惹女娲娘娘,就没再敢伤害这些孩子,在回天的路上累死了。孩子们见瘟神死了,便都把网中的蛋吃了,就这样立夏节小孩子吃蛋的风俗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还有用五色丝线系在孩子手腕,称之为“立夏绳”。旧时做母亲的要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孔,并扎上红头绳,以防耳孔堵死。家乡的女孩子都要在这天穿耳孔,以便成年后戴耳环。女子成年后为什么要戴耳环呢?小时候我曾听说过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有个陈员外,他行善积德,造福乡里,人们称他为陈善人。也许是善有善报的缘故,陈家人丁兴旺,儿女成群,日子过得很舒心。陈善人有个女儿叫翠云,不仅人长得美,而且聪明伶俐,很有才气,最得父母的宠爱。谁料天有不测风云,翠云16岁那年,突然双目失明,成了瞎子。经多方医治,毫无效果。只好张榜求医。一天,门外来一个老和尚,老和尚问了病情,自言自语说:“此病确实无药可治,但可用另外方法医治。”说完从怀中拿出一个小盒子,从盒子里拿出两根闪闪发亮的银针,用银针在翠云两个耳垂各刺一个小孔,奇迹马上出现了,翠云马上惊喜地大叫道:“我的眼睛能看见了!为了提高视力,老和尚交代要经常用银针刺耳垂,老和尚走后,陈老汉请银匠打制两个银耳环戴在老和尚打的孔上。自从翠云戴上耳环,她的视力越来越好,完全恢复到病前的视力。这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年轻女子,不论有没有眼病都学翠云戴上了耳环,既防病又美观,戴耳环成了民俗,一代代传了下来。”

有些地方立夏之日禁止小孩坐在门槛上,有“立夏日坐门槛,则一年精神不振”的说法,也有的说“立夏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许多人习惯以立夏日的阴晴预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日下雨最好,不然就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或“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的旱灾,就是一个大旱年。立夏节气后进入初夏,旧时人们常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子拌和白粳米煮成“五色饭”食用,后来逐渐演变成倭瓜(南瓜)肉煮糯米饭,蔬菜常吃“苋菜”黄鱼羹,叫作吃“立夏饭”。

小满节气前后,进入初夏,天气开始炎热,北方农村的原野是活跃而美丽的,青山与田野一天一个样,经过烈日的暴晒,骤雨的浇淋,草木与庄稼串枝拔节,飞速地长起来,田野与山岭变得草木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荫。小麦已经抽穗,田野上早已是郁郁葱葱。站在村外广阔的田野上,一眼望去,远处的山峦,纵横交错的沟壑山梁,绿色浓重起来,大秋作物都长到半尺高,一片片麦穗泛起绿波,庄稼长势喜人。太阳也早已失去了春天那份温柔,像个火球似的,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中午时在太阳底下已经是非常热了。就在这烈日炎炎之时,一年一度的田间管理开始了,农家开始了大忙季节,民间有“立夏三朝遍地锄”“雨打立夏,有水洗耙”“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的农谚。宋人范成大《村居即事》诗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这时田地里的谷苗已长到二三寸高了,家乡的农家,第一项工作就是间苗,由于玉米采用人工点播,加上种植面积小,株距又大,很多人家采用锄草时顺便将多余的幼苗锄掉,高粱虽然使用耧播,但由于株距大,播种密度稀,也采用锄地间苗。而糜子、黄豆等大田作物不需间苗。唯有谷子播种时用耧播,其株距又小,播种时为保全苗,种子播得比较密,谷苗出土二三寸高时必需间苗,老百姓叫薅苗子。薅苗子就是把那些弱小的幼苗连同杂草一同拔掉,留下强壮的幼苗,根据土地的好坏,株距保持在15至20厘米。薅谷苗最辛苦,最累。虽然不需使大力气,但是干一天下来,腰酸、腿麻,浑身疼。因为站着干不行,幼苗太低,必须弯着腰干活,弯腰干活太累;坐着干也不行,干活时还要不停地向前移动。只能蹲着干。就是不干活在地里蹲一天,两条腿也累得很。再加上薅谷苖时,已到炎热季节,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刚出山,天空像点着了火,天上没有一片云,地下没有一丝风,地面像蒸笼一般,一会儿,天空出现一些似云似雾的灰尘飘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人们只戴一顶草帽,闷热使人透不过气来。因此,当时好多人家不愿意多种谷子。就是不愿意多干这种农活。我家不同,母亲为了让我们以小米为主粮,少吃高粱、玉米等杂粮,每年种十几亩谷子,所以每年薅谷苖的工作量很大,从小就体验到了薅谷苗的艰辛。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每年到薅谷苗时都是全家人下地,我也经常被带到地头,听母亲说过,那还是我1周岁左右时,那一年薅谷苗,全家人都下地,有一天,在村西黄土坡那块柳叶形地中薅谷苗,当时,三姨也住在我家帮忙,母亲为了加快薅谷苗的进度,她也下了地,并把我也带到地里,把我放在地中间的堾堰下,地上铺一块玉米棒子皮编的垫子,头顶支一把油布伞遮阳,我趴在垫子上看大人们干活,不哭不叫,感到在野外十分新鲜好奇,尤其大人们干活路过我身边时,总要逗我几句,使我并不感到寂寞。一会儿,地里起了小风,不知什么时候,有两只刚出窝的小黄鼠偎傍在我的胸前避风来了。黄鼠是一种田鼠,与家鼠样子差不多,只是毛色发黄,老百姓叫它黄鼠。当我感到胸前有些毛茸茸的感觉时,只见两只小黄鼠有一寸多长,团成两团,紧紧靠在我的胸前,当时,我还不懂得害怕,就不动声色,调整姿势,猛地一下,用两手一齐抓住了那两只黄鼠。那两只黄鼠拼命挣扎,把我的手抓得一道道白印,可我就是不松手,却在不停喊叫。当时三姨离我最近,听见我的叫声,急忙跑过来,看见我两只手里各攥着一个小黄鼠,连忙夺了过去。也不明白我是怎样抓住小黄鼠的,可我当时太小了,还不能表达事情的经过,可母亲后来却多次给人们讲述我小时候曾捉住过两只小黄鼠的故事。

到我七八岁时,我就帮大人们干活了。我不会薅谷苗,就把大人们拔掉的谷苗和杂草一把一把的抱到田边地头。从十岁开始我就学习薅谷苗了,一开始我只能薅一垄,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右手拿一把小铲子,先将小铲子斜插入土中向上一撬,铲上的一撮谷苗就被连根拔了起来。把该拔的谷苗拔完了,再用小铲将小草除掉,然后把拔除的禾苗、杂草收拢在一起,虽然速度不快,但经我干过的地方,垄眼、垄背上的杂草一株不剩,留的谷苗均匀,而且地表面都松过土,像是用锄头锄过。母亲还夸我干得好。

1953年我上高小时,我就能像大人一样薅谷苗了。那一年,全家人都在村西黄土坡二亩地薅谷苗,有两个姨姨来帮忙,当时我刚学会薅谷苗,在拔一株大的野草时,不小心将一株该留的壮苗也拔掉了,只好留一株小苗,正好被三姨看到了,她笑着对我说:“你这是给地主老财薅谷苗?”我不明白地说:“怎么了?”三姨笑着说:“过去地主老财家土地多,种的谷子也多,每年薅谷苗时,除了雇有长工外,还雇短工给他家薅谷苗。这期间,地主也会善待长工、短工,生活上也会略好点,否则,就会像俗话说的:‘东家不给吃好的,拔掉壮苗留小的’,你不也是拔掉壮苗留下小苗了吗?”我也笑着说:“我是不会薅苗,是无意中拔掉了大苗”。说得大家都笑了。年纪大的人薅谷苗困难更大了,她们蹲不长时间,膝关节受不了,我的几个姥姥每年也下地薅谷,她们都是在膝部绑一块布,跪在地上薅谷苗,爬着向前移动,可见薅谷苗时的艰辛。

在我7岁那年,也是薅谷苗的时候,有一天,我家的干粮吃完了。晚上,母亲和好面,让它发酵。第二天早晨,面发好了,母亲把发好的面捏成窝头,放在笼屉里盖在锅中,让其继续发酵,临出门时,对着还在被窝里睡觉的我说:再过一顿饭的工夫,你起来烧火,把窝头蒸熟。说起烧火的事,母亲知道我会干,我也曾经干过。不过那是大人在场时干的,今天却是我一人在家干,我问母亲:“要烧多长时间?”母亲看了看地上那一堆柴火,对我说了一句时间观念模糊的话,她说:“把地下这堆柴火烧完就行了。”母亲和姐姐上地后,我又躺一会就起了床,把被子叠好,又上回厕所,估计时间差不多了,锅里的窝头发好了。我开始烧火了。先将灶火里加点茅草,用火柴点着,拉几下风箱,灶膛里的火旺了起来。母亲和姐姐在地里干活,还惦记着我烧火的事,两人薅一个来回后,母亲对姐姐说:时间差不多了,该烧火了。母亲的话刚说完,姐姐已看到我家烟囱里冒出了浓烟。连忙说:“冒烟了!开始烧火了!”我当时的想法根本没有时间观念,唯一的想法是快点把柴烧完。因为母亲说过,把这堆柴火烧完,窝头就蒸熟了。巴不得一下子把这一堆柴火烧完,往往是先放进灶膛里的柴火还未燃烧完,又一把柴火塞了进去,拉几下风箱,再加柴火,大约20分钟后,锅里开始冒出热气。地下的柴烧完了,锅里冒出的热气更大了。我又把地下撒落的零星柴火扫起来,也塞入灶火。母亲看见我家烟囱不冒烟了,对姐姐说:“怎么不烧火了?”刚说完又一股浓烟升上了天空,那是我最后加的清扫起来的柴火。过了一会儿,母亲和姐姐回来了,一进门就见地下扫得干干净净,母亲高兴地说:“我娃也会帮妈干活了。”当母亲揭开锅盖看时,锅里蒸的窝头刚变色,母亲问我:“你怎样烧的火?”我如实说了。母亲笑了笑说:“等锅里冒热气了再烧一顿饭工夫,窝窝头才能蒸熟。”母亲让姐姐再抱些柴回来,把窝头蒸熟。这恐怕是我小时候干的最让人哭笑不得的一件事。

薅完谷苗后,已进入暑天,雨水增多了,庄稼疯长,杂草也疯长,农家又开始锄地了。锄地有两个作用:一是锄去田里杂草;二是给土地表层松土,破坏土地表层毛细管吸水现象,使土壤深层水分减少蒸发,保持土地墒情。锄地可是农活儿中的技术活儿,也是农家的必做功课。每年的夏季,正是农家忙于锄地的季节。庄稼人爱惜庄稼苗,进入夏季后,农田里往往是草苗混长,锄草留苗那是有讲究的。没有过硬的技术,不是除不净草,就是锄草时也锄了苗,甚至锄了禾苗留下草。我的父亲就是锄地好手,经他锄过的各类幼苗地,杂草一株不留,禾苗一株不伤。

在我家南房屋檐下,挂着一根长木杆,木杆上挂着很多农具,其中锄头最多。有锄草用的宽刃锄头好几把,到锄地季节可人手一把,也有耧地用的窄刃锄头好几把。这些锄头都是木质把柄,顶部安装一个像问号似的铁钩,铁钩顶端装锄头刃,锄草时用宽刀刃锄头,先在垄沟里锄一下,挖掉垄沟内杂草,再把锄头刀刃立起来,放在苗与草之间,用力向苗外一拨,杂草除掉,三两下禾苗周围杂草全被除掉,再用锄头在垄背上除几下,不仅松了土,还除去了杂草。最后在地表再拍几下,把表皮土块拍碎。就算锄过了,每次锄三垄,伏天前全部锄完。

伏天一到,往往大雨滂沱,小草没有了,如果这时再追点肥料,庄稼疯长,一天一个样,这时就会在大田里听到玉米、高粱等作物发出的“啪啪”的拔节声。家乡有俗话说:“锄地灭荒,增收增产”“锄地松土保墒,提高粮食质量”。俗话还说:“高粱扛了枪,一锄一成粮”。锄地也是一种又苦又累的农活儿,古诗说得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家锄地,从夏到秋。俗话还说:“立了秋的草,棒打就倒”“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秀”。等到立秋节气一到,草对庄稼已无大碍。在酷热的暑天,农家对立秋有些盼望,盼望立秋后的丝丝清凉,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对立秋节气的盼望似乎又多了一层,就像民间谚语说的“立秋挂锄头”。过了立秋节气,锄头终于可以挂起来了,终于可以歇歇了。

同类推荐
  • 对自己说还好

    对自己说还好

    访美的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着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却是祥和高兴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乐观。”“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说了一句。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酥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人间词话全解

    人间词话全解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扛鼎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自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以来,颇受众人的青睐与关注。为此,我们重新编辑了这部书,希望从中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王国维的经典词学理论。在编辑此书过程中,我们选用了完备的手稿本,以重现其真容。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篇是经王国维手定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下篇是未刊稿及删稿,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解析,阐释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此外,我们还精选了100多幅精美插图,以图释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词章意境。
  • 本色:打开来,一个真实的我

    本色:打开来,一个真实的我

    《本色(打开来一个真实的我)》是一本关于职场、专业、人生、励志内容的书。实而空灵,是其突出的行文特点。真而直率昭示的是做人的意义。忠诚与敬业,彰显的是职业的操守。世间万物。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理想,有追求。这种追求的可贵之处,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出自本愿,一点一滴地去修为。作品中,读者会看到一个追求情义的人,一个爱憎分踞的人,一个渴望完美的人,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个真诚待人的人,一个职场想做成一点事几的人,一个想活得单纯、潇洒一些的人……矢志不移,初衷不改,此为本色。 《本色(打开来一个真实的我)》由韩亚君编著。
热门推荐
  • 闺冠

    闺冠

    萧知秋住在范府舅舅家,被人人都称赞的镇国公府柳世子退了亲,范家的几位姑娘恰好要和大哥上京处理生意问题,各人都有各人的心思,萧家迎来了范府的几位表姑娘,萧家姑娘都看不上眼范家姑娘,可是要对付萧知秋又有点束手束脚……
  • 苏先生请让开

    苏先生请让开

    俗爱她喜欢漂亮闪闪的东西。苏子:我就是闪闪的东西,媳妇嘤嘤嘤嘤嘤。俗爱:呵,走开走一步算一步,不愿意走就躺下的女主x自恋乖巧干啥啥不行的男主
  • 腹黑老公笨笨妻

    腹黑老公笨笨妻

    连续相了五次亲失败,灰心下她冲动的嫁了一个认识不到两小时的男人。本以为结个婚就像过家家,完了后她可以继续出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本以为自己老公就是那种看起来斯文有礼的好好先生,结果、、、、、、完全相反。于是,一段甜蜜,温馨的婚姻生活展开了。
  • 未来之系统喊我去种药

    未来之系统喊我去种药

    别人的系统狂拽酷炫,苏破星际和宇宙。沐岚音的系统画风突变:“宿主,你该去种药了,还有1803种药材等着你去临幸。”认命的拿起系统出品的小锄头,耕田、播种,面朝黄土背朝天。她想要驾驶机甲,她想要翱翔星际,她想要……全部的梦想,最后只能看着闲置一旁的农耕机器人,无语凝噎。在系统的淫威下,在星际大时代下,她还在亲自耕种,美名其曰,自己动手药丰药足。
  • 神器阁之九大神灵

    神器阁之九大神灵

    九大神器,既将全部来袭一段都市历史穿越小说来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成大事必备的148个成功法则(下)

    成大事必备的148个成功法则(下)

    由于所处环境和生活背景的不同,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然而殊途同归,目标都是一样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书收集了大量中外成功人士的例子,并对他们的成功经验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了确保你人生成功的148个法则。遵照这些法则,一步一步完善自我,你就会逐渐实现你的成功之梦。
  • 狐仙的养成系统

    狐仙的养成系统

    “老公!”“我父母来催婚了。”“嗯,好的今天下聘礼。”
  • 我从废铁到神兵

    我从废铁到神兵

    杨辰很悲催地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块废铁但很快发现,是一块有逆天吞噬能力的废铁!吞噬逆天材料,废铁也有春天!只要本体不灭,就能永生不死;吞噬各路稀有材料,就能轻松获得属性;更是能晋登神兵之位,获亿万信徒朝拜;这是一块废铁永不言败,努力拼搏的故事。
  • 我是霸总的白月光

    我是霸总的白月光

    他是顾心舟心尖尖上的男神,却拒绝娶她,惹得她伤心出逃。五年后。电视里,一个小萌娃穿着帅气的西装参加超级模仿秀:“我模仿的是全球首富宋臻!”顾心舟吓得致密友:“我儿子呢?”密友说:“在我身边,睡觉呢。”顾心舟一脸惊愕地盯着电视里的小男孩,年纪、模样、神情、动作,跟她的宝贝儿子一模一样!这世上怎么会有两个一样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