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3500000024

第24章 四十年前我的老团支部

保定三中1974届毕业后下乡插队落户当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同学们四十年后聚会了。能看到他们四十年后的合影让我感到找到失散多年的组织了。其时我是1973级初一学生,按说跟他们没什么交会。但那个年代三中有个传统就是高中二年级的班一对一辅导初中一年级新生班,帮助我们这些人建立团支部,因为我们刚摘了红领巾,一个团员也没有。我们127班就归47班辅导,团员候选人就要经常列席47班的团支部会,还请他们的团支部委员书记给我们上团课。所以我们就成了47班的附属班。跟这些大同学一起参加团组织活动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感觉自己是有政治生命的人了。记得那时听他们说话嘴动得很快,说得也忒好,可就是基本听不大懂,晕菜。越是晕菜越是崇拜,就觉得自己啥时也能像他们那么讲点什么就算长大了。所以就照猫画虎地学,从行为动作到言谈举止,都学他们。

到年底他们该毕业了,满校园贴大红标语和决心书,坚决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其实那时只有一条路,只能与农民相结合,与工人相结合就要留在城里,是不允许的。于是他们就满怀豪情地奔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了。他们下乡的地方是保定附近的几个县。我突然觉得适应不了,怎么前几天还活跃在校园里的我们的辅导员就要离开我们去当农民,去种地养猪喂牲口了呢?我舅舅一家都在定县农村,离他们下乡的地方不远,我不敢想象他们很快就会变成那样的农民,也不敢想,这些才华横溢的人天天耪大地怎么就能实现共产主义。

他们走前还不忘辅导班的任务,专门在一个下午开团支部会发展我们班几个人入团,还当我们介绍人。我就是1974年1月在47班团支部讨论通过的。从那天起我就觉得我是有政治生命的人了,好不激动。结果等他们一走,学校团委会通知我说我不够15岁,很遗憾,不能让我提前入团,提前入团得是特别优秀的才行。我只算优秀,不算特别。结果我白高兴一场。我们年级各班几个够15岁的优秀分子都成团员了,他们组成了本年级的第一个团支部,一年后是这个支部发展我入了团,我算“二进宫”。

但无论如何我对这个年级的同学印象颇深,很有几个叱咤风云分子令我们仰慕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仅47班我就牢牢地记住了三个人,一想起三中的成长经历,就会想起他们给我们的启蒙。结果前些天某个48班的老兄发现我博客里老三中的照片,就在博客里给我留言了,我向他讨了几张旧照片电子版,居然有一张里面有47班的团书记和一个团委员,随后奇迹出现了,那个团书记王大姐的实名博客出现在这个老兄的博客评论栏里,我点开一看人家用的照片还是当年的小清新文青照片,一下就对上号了,我算找到组织的头儿了。留言后不久就收到王书记回信证实就是当年的47班王大姐,真是天意。王姐在博客上发了他们年级的聚会照片,四十年沧桑全写在表情上了。不容易。岁月沧桑啊,如果没人告诉我这些人就是我四十年前的辅导员,我估计一个也不认识了。他们都是快六十的人了,变化太大了。像王书记说的,走着走着就成了爷爷奶奶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但精神都很好,而且他们里面很多都有博客、微博和微信,这简直太潮了,要知道我是前些天刚被年轻的同事讽刺着被逼无奈才换了智能手机开了微信,对他们我只能说太佩服了。

到现在也没弄清,我们当时10个班,1974届好像没有10个班对应辅导,估计后几个班是由1975届的高一年级辅导的。

幸运的是我们后来也在47班教室里上过半年课,那时不知为什么整天换教室,我5年中换了至少6个教室。高考是在我初二的教室里我的老座位上考的,一坐那个座位我就知道我肯定考上了。后来在网上竟然查到了当年47班和我们127班先后用过的同一间教室的老照片,网络太神奇!

虽然我后来一直没进步,没有入党当官,但初中一年级跟着47班学革命理论的那段日子还是特别值得纪念的,那是启蒙时期,毕竟学革命理论是那个年代的潮流,激进是年轻人的优点。萧伯纳说过:一个人二十岁时不激进是没有心肝的。当然他还有一句,四十岁还激进是没有头脑。找到了当年的组织,看看组织的同志们都还滋润,心里还是特别高兴,毕竟我们都是从那个教室走出来的,还让人家辅导过,可以说是亦师亦友。

读书时能结识高年级的同学受他们影响是一种福分。我很幸运,在保定三中时与各个高年级的优秀师兄师姐们都有过往,跟他们学习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照猫画虎地模仿他们的样子,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这样的福分是可遇不可求的。后来1975届一个师姐毕业留校当英语老师,1977年我们一起参加高考,她一举考上了上海外语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个考上“上外”的,在我们当中成了传奇。我就记得老师们说,她考上上外一点不奇怪,她一直在刻苦自学英文,上外的老师来口试时惊奇地发现她的辨音能力十分高强,任何微小的发音差别她都能模仿出来。为什么呢?不仅因为她好学,还因为她业余练习小提琴,听力就是这么练出来的。所以她被挑去学法语。我们基本听傻了,法语,那门语言像天书,全保定基本没有一个人会呀。要学法语首先得会拉小提琴才行。这样的人才我居然认识,我该多么光荣,其实我们也就是泛泛之交而已。

等我到大学四年级准备考研究生时,我就给她写信麻烦她帮我找一两份上海外语学院前年的英语研究生试卷让我学习,这位大姐真帮我找到了,还挂号寄给了我。这就是中学的师姐呀。我们那个时候纷纷发动朋友找各个大学的研究生试卷切磋比较,同学之间互通各自手中的试卷,大家盯的都是名牌大学的试卷,北大、北外的很抢手,上外的很稀奇,每拿到一张卷子感觉就如同占有了什么稀缺资源,宝贝得不行。考研并非学校的任务,所以没有老师辅导我们,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

后来我又在北京与另一个当年留校当老师的高年级师兄相遇了,他留校后负责学生工作,我是学生干部,自然就与他有过交往。他在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里刻苦自修很多课程,一恢复高考就考上了一流大学,很令我钦佩。他还像当年教育小师弟一样给我很多教诲,说了很多当年在中学时想说而不敢说的有关他宏大的理想的话,令我惊诧,当然我也佩服他的执着。我没有想到当年埋头读书的一个学究似的人竟然有这样令我难以企及的抱负和雄心。他能多少年后还直言不讳地向我倾诉他的高远理想,说明他是将我引为同路人的,因为他的这些话根本不能对他周围的人说。有这样的早年师兄还毫无功利地对你倾诉理想,这该是多么珍贵的情谊。我知道我已经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追求,但我很愿意当一个听者,仅仅是想逃避一下残酷的现实,让自己暂时沉浸在当年的那种纯洁但缥缈的理想的畅谈中,那是只有我的小说里才能有的场景,我竟然在真实生活中体验到了。

所以现在回想起来,我来自人才济济的保定三中,有那么好的高年级同学鞭策教育我,就是广结善缘了。这样的好缘分一直在赐福给我。而这些好缘分竟然是在那个浑浑噩噩的年代里莫名其妙结下的,四十年中每一点进步都能从中找到蛛丝马迹的起源,我怎么不感谢保定三中呢?!

所以我对我的高年级校友说,我初二的时候从老城搬到西关五中的家属宿舍里,却不肯转学就近在五中上学(我家与教学楼仅隔一条几米宽的通道,我可以打预备铃再起床都来得及),而是舍近求远天天奔向北关的三中去,路途很远,就是舍不得那个校园,舍不得那里的生活,其实是舍不得离开那些我崇拜喜欢的大同学和我的老师们。我已经在三中有了自己的世界,我甚至认为那就是我的生活,回家去仅仅是吃饭睡觉而已,就想在那里一连五年上下来,甚至还想毕业后留在那里当个年轻的老师,教语文、俄语、地理,什么都行,因为我看到高年级都有优秀的学生毕业留校的,也许我也行吧。能和自己喜欢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一起继续在一个学校里工作,那样的前景曾经很令我期待甚至艳羡过。

这个中学上得非常值。四十年后又寻到了当年的感觉,很值得庆幸。

同类推荐
  •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的随笔作品:《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音乐的叙述》《高潮》《否定》《灵感》《色彩》《字与音》》《重读柴可夫斯基》《消失的意义》《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人类的正当研究便是人》《韩国的眼睛》《灵魂饭》等13篇。
  • 寻找人生突破口

    寻找人生突破口

    人生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每个人都在走着特有的人生之路。本书作者因十年动乱失去上大学机会,但他数十年不懈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从一个初中生通过自学成为精通英语的专家和文学翻译家。他以崇敬的傅雷为榜样,走着傅雷式的人生道路,有人称他为“傅雷式人物”,说他的成功人生中充满传奇色彩。作者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他的奋斗经历中包含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故事?是什么使他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对于人生和社会有着怎样的认知?他被人认为一定程度上富于传奇色彩的生活,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不妨读读本书,走进作者不同寻常的世界,必将从中获得有益的激励、参考或借鉴。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友人的散文放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在为写序再次阅读的时候,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如今的散文的质地和精神是什么?艺术的高线和散文家存在的底线是什么?
  • 充闾文集:春宽梦窄

    充闾文集:春宽梦窄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 黄昏里的男孩

    黄昏里的男孩

    《黄昏里的男孩》收录了十二篇作品,这是我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现实最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充人不安的。我想这是现实生活给予我们最基本的感受,亲切同时又让人不安。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它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热爱写作的理由。
热门推荐
  • 凤门之嫡女归来

    凤门之嫡女归来

    她是戏子,却有一颗比谁都高贵的心,欺她辱她之人,她必双倍偿还。
  • 腹黑暴君:朕的爱妃是特工

    腹黑暴君:朕的爱妃是特工

    翘楚,杀手界的鬼才。穿越成女扮男装的废物太子?因偷看国师洗澡而丧命?抚了抚闷闷的36D大胸肌——泥煤!还没吃到就被灭口?那国师在哪呢?姐必吃一口以消心头之恨!一手抓美男,一手抓权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左闪右躲,却难逃一只腹黑冷面祸水禽兽来袭——禽兽想吃娇女,发现很硌牙;禽兽想宠娇女,但是人家不稀罕。禽兽急了:“你忙归忙,什么时候抽空嫁给我?“没空,姐要复国!”禽兽淡然远目:“复国?伤神伤身的。不如……留着体力做更重要的事情!”
  • 天堂水寒

    天堂水寒

    高晓声,和才女烈女圣女林昭,是林斤澜的同学。哪个学校?苏南新闻专科学校。这个学校在无锡,是当时流行的“干部学校”,不在“学制”之内。学生多来自江浙(高晓声江苏武进人,林昭是江苏苏州人),招生不论年龄,不论学历,只论学识和才干。学校起初有培养接收台湾干部之说。1949年7月开学,至1950年5月止,“抗美援朝”发生,学校停办。同学中后来有些名气的还有陆拂为、房仲甫、林楚平。
  • 法师的百科全书

    法师的百科全书

    年近不惑的酒馆老板米迪尔?达格从小作为一名旅法师的扈从学习并在大陆旅行,他将几十年中老师和自己旅途中的研究与见闻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中。 这本笔记被年迈的白龙告知可能是度过黑暗时代的关键。于是各股势力集聚在这间小小的酒馆中,围绕着这本(其实是几箱)被称为“法师的百科全书”(TheEncyclopediaofMages)的书籍而碰撞出的各种故事。黑暗时代即将到来,这本简陋的百科全书能否护佑这片大陆上的人们度过最艰难的时代?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至臻武尊

    至臻武尊

    本是贵为修仙界“破虚真仙”的闻亦歌因为修仙界的围攻而身殒道消,但是一道渡劫雷却令他穿越到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 刻印:刻印历史时代

    刻印:刻印历史时代

    汉字的产生为古籍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当汉字与承载材料结合在一起时,被称之为“书”,也就开始了古籍发展的历程。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是古籍发展历史上的最初阶段。在这一时期,殷商时期甲骨书、西周时期青铜书,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刻书、简牍书和缣帛书,无不巧借载体,体现了最初图书的不断变迁。这些古代文献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更对后来承载汉字的载体及成书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 素手倾天

    素手倾天

    她本是权倾天下的一国之后,为他倾尽所有,将整个天下都送到他的面前。只为有朝一日,能与他并肩执手,共享江山。却被他亲口喂下毒酒,一剑穿心,投入井底。将本属于她的凤冠戴在了另一个女人的头上!众叛亲离,被心爱之人亲手出卖。她所受的苦与辱,定要他十倍偿还!
  • 头号宠婚:战少,轻点宠

    头号宠婚:战少,轻点宠

    听说,战家未来唯一继承人,天赋异禀,却天生自闭。听说,凡是活的生物,不能近他三尺,却偏偏搂着一个女孩,当成安眠药过了一夜。她欲哭无泪,执行任务不小心出错,怎么自己就被纠缠上,总裁大人,请您高抬贵手,放过小女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海贼之王者大船团

    海贼之王者大船团

    “什么,李白又杀了一个天龙人?”战国不安地挑了挑眉。“什么,韩信又去了因佩尔?!”战国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什么,鼯鼠中将被程咬金抓走了?!”战国牙关紧咬,“被那个变态抓走的话……”突然,一只朱金色大鸟扑到了战国身上,五秒后……“后羿你这混蛋!!我真的是受不了了!!!”次日,战国辞职。 群号:85358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