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58200000002

第2章 序 问心寻路

济群法师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似乎觉得佛法离生活很遥远。其实,佛法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佛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认识,并提供究竟的解决途径。因为世界的所有问题,无非是人的问题。很多时候,事情对我们产生多大影响,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具备什么认识,以什么心态来处理。

佛法自古被称为心学,是引导我们认识并改善心性的一种智慧。过去的许多文人士大夫,往往既是儒者,也是虔诚的佛教徒,依此安身立命,修心养性。而对普通百姓来说,佛教则承担着心理抚慰和指点迷津的作用。当他们不知何去何从,就会到寺院烧香礼佛,祈求佛菩萨加持,或直接请求法师开示。所以,出家众的职责就是内修外弘,一方面精进修行,令自己明心见性;另一方面要传播佛法,为信众排忧解难。相比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西方心理学,佛教对心性的认识更为透彻。所以近几十年来,西方心理学界也在不断吸收佛法的理论和禅修方法,用于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及临床治疗。相关书籍正在陆续介绍到国内。

从文化传统来说,西方哲学早期关注对世界本体的认识,其后才重视认识论及人的问题。因为我们能认识什么样的世界,是取决于我们的认识能力。就像一面镜子,如果它是哈哈镜,或破碎而布满污垢的,就不可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认识能力极大提高,对浩瀚太空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对微观世界也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这就说明,你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世界就在你面前展现相应的广度和深度。

那么,人有没有能力认识无限的宇宙?佛法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层面。一是来自经验积累,即通过教育和生活学到的。在这个层面,再多的有限还是有限,不可能认识无限。但佛法也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和宇宙是相通的,所以生命内在还蕴含无限的智慧。在没有开发无限性之前,生命是渺小而短暂的。不必说人生短短几十年,即使我们生存的地球,在宇宙中也是微不足道的。唯有开发无限的智慧,我们才有能力认识无限的世界。这种对无限性的认识,需要通过禅修向内开发,而不是向外寻求。

此外,佛教关于轮回和心性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文化的不足。儒家关注的重点在于现世,不太关心死后的问题。但不关心,是不是死后就没问题?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回避“死”,从来不愿正视它,一旦死到临头,就被巨大的恐惧所淹没,死得痛苦、挣扎、毫无尊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始终是人类永恒的困惑。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

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向往的成功,是通过寒窗苦读,求取功名,由此光宗耀祖,扬名后世,都是在现实层面的。而印度文明关注的核心,是轮回与解脱。当我们立足于现实,所见永远是局部的,是没有来龙去脉的片段。就像人生,哪怕盖棺定论时,也只能看到今生的起点和终点。而在无尽的生命长河中,这个起点和终点不过是一片浪花的生灭。只有成就无限的智慧,才能真正看清,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轮回的思想,重点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长度。如果不认识轮回,生命只是一个短暂的片段,是没有长度的,对生命的认识也是不完整的。除了轮回,佛教也很关注心性,这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深度。生命的存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古希腊哲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警醒世人:“认识你自己!”那么,什么代表你自己?如果不了解心性,我们又何以认识自己?而认识世界真相乃至成贤成圣,同样离不开对心性的了悟。

我曾在北大参加“佛学与心理学”的对话,也涉及到这个话题。为什么佛教如此关注心性,而西方宗教却不太关注这一点?因为西方宗教属于他力信仰,不需要对生命有太多了解,只要信仰、听话、多做善事就行了。至于能不能升到天堂,那是上帝的事,不需要你关注。而佛教偏重自力,要靠自我拯救。这就必须向内探究,了解心性的真相和运作规律,才能知道我们到底有没有自我拯救的能力,以及如何开发这种能力。

此外还有价值观的问题。人生究竟蕴含多少价值?如果不了解心性,所谓的价值观,必然局限于现实生活,以现前的利益和感受为导向,注定是肤浅而渺小的。就像在孩子眼中,最有价值的往往是一粒糖或一个玩具,为此,他愿意拿自己的全部去交换。如果不能找到人生的最大价值,我们未必比一个孩子看得更远,也难免做出荒唐的选择。所以说,价值观绝不是形而上的抽象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人生选择,关系到今生的幸福与否。

我们能认识什么样的世界,是取决于自身的认识能力。就像望远镜,每一次改进,都使人类的观察范围扩大一步。但不论怎么发现,相对无限的宇宙,仍是沧海一粟。而佛法对心性的认识是向内开发,一旦打开我们本来具足的无限智慧,就天上天下,无所不知了。因为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两者是一体的,没有能知和所知的分别,也没有已知和未知的界限。正如《大般若经》所说:“一切世界一切有情色相差别,及余物类种种不同,如来皆见,如观掌中阿摩洛果。”

佛法讲缘起性空,讲诸法唯识,既说明事物本质是空,没有固定不变的特质;也说明在认识世界时,心并不是单纯的观察者,同时也在影响物质世界,决定它以什么方式存在,所以说,不论对自然还是人类社会的认识,关键在于我们具备什么样的心性。这是开发认识能力的根本所在。儒家文化立足社会现实,西方哲学重视探究世界真相,而佛教心性论和轮回说恰恰可以弥补两者的不足。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根据我和周国平老师的多次对话整理而成。周老师富有求真精神,对哲学、社会都有深入的思考。我自己在修学过程中,也致力于探究生命真相、解决人生问题。我们研究的领域虽然不同,关注的问题却极其相似,有谈不完的话题。自2012年第一次见面以来,我多次在北京和周老师相约见面,或在法源寺的走廊下,或在周老师的茶室中。我们在放松的状态下,随着思维的自由流淌,交流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和周老师对话,让我开阔视野,激发灵感,增长见识,可谓畅快!

这本书,可以说是西方哲学与东方佛学的一次碰撞。我们谈话的内容,既是哲学关注的,也是佛法要解决的,更是现实人生回避不了的问题,如信仰、本体、自我、命运、生死、苦乐、道德等。周老师阐发西方哲学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我则从佛法角度分享我的认识。每一次,我们都在意犹未尽的享受中结束交流。

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也改变着人类命运。今天,人们有了梦寐以求的舒适生活,可很多人过得并不幸福,社会、生态等问题日益尖锐。问题到底在哪里?我想,还是要回归到人类自身来思考。佛法提供的角度,是充分认识心性,造就健康的心态、人格及生命品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信这样的对话,既能增进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也能为解决社会人生的问题提供思路。

2015年9月18日

于五老峰阿兰若处

编者注:序言题目《问心寻路》由本书互联网征名活动的参与者穆如清风提供。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思考与反抗

    一个人的思考与反抗

    前不久,付宇自报家门,说她是曾文寂的爱人,让我加她的微信。付宇说,他们夫妻经常谈起我,说我曾经“扶”过文寂老师。
  • 回望点滴

    回望点滴

    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学想学的知识,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我希望学习、修身、养性,我希望心安理得、快乐自得、问心无愧。
  • 七里山塘风(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七里山塘风(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说到诗词里的苏州,除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要数七里山塘街的流风遗韵了。本书以苏州地方的诗文典故、人物事迹为中心,讲述古往今来苏州及苏州人的历史变迁、道德文章、诗意风情。
  • 谁的奋斗不带伤

    谁的奋斗不带伤

    本书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纪实佳作。在如今的浩瀚书海中,能够让人读来欷歔动容、潸然泪下的书并不多,而这本《谁的奋斗不带伤》却是个例外。作者赵美萍用她细腻感性的笔触,将自己从一个小学毕业的山村采石女、到知名杂志编辑、再到大洋彼岸的人生奋斗历程娓娓道来。在当今许多人绞尽脑汁地粉饰自己高贵的出身与辉煌的学历时,她却平静而从容地展现着自己卑微低下的出身与不堪回首的苦难。
  • 残雪文学回忆录

    残雪文学回忆录

    《残雪文学回忆录》收录了中国著名作家残雪的文学回忆代表作。《残雪文学回忆录》叙事风格,有点点滴滴的回忆,有灵动的随笔,有随心所欲的创作谈,有坦诚的对话访谈。残雪说,写作就是一种表演和突围。《残雪文学回忆录》放言无忌,指点文学江山。
热门推荐
  • 旧城等旧人

    旧城等旧人

    她(白夭夭)是神帝之女,却遗落在妖界,成为妖族的掌上明珠,上面更是有九个宠着她的哥哥。幼年贪玩的她遇到了同样游玩他(无痕),凰神的现世,危机四伏,他们又将面临什么呢?
  • 原来姹紫嫣红

    原来姹紫嫣红

    一场雨过天晴,却还泥泞的路上,她遇到了他,他英雄救美了她,自此,他便在她的梦里心里留下了烙印,许多年后,正值青春年华里,他们再次相遇……
  • 逝华的故事

    逝华的故事

    老板娘和她的朋友们蛇精病沙雕忧郁并存的老板娘?干净白切黑占有欲极强的“灵”
  • 陌尚仁如玉之我是谁

    陌尚仁如玉之我是谁

    繁华的A市被一起起连环杀人案闹得人心惶惶,凶手成为了被杀者,城市风云人物陌氏集团继承人陌尚变得行踪诡异。玩世不恭的陌尚却爱上了陌离为他送上门的美人"间谍"仁如玉,仁如玉似乎有些动心,相信陌离还是选择陌尚,就在徘徊不定时,她却发现了陌尚更大的秘密。当红女明星与陌尚的关系,以及警花易龑菲的出现让陌尚与仁如玉感情曲折坦坷。本毫无关联的几个人莫名与这一场场连环杀人案有了或多或少的牵连,构成了复杂的关系网。迷雾一层层散开,面具一层层拿下,真相逐渐明晰,凶手浮出水面,让全城震惊。爱情,友情,亲情,彼此交织,误解,背离让人琢磨不透眼前面具下的多重身份的人究竟是谁。正义面前,不妨扪心自问:我是谁......
  • 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哈佛的一条重要的教学理念是教育学生,“先做人,后做事”。它要求学生在做事前首先要弄清楚做人的目的和人生的意义,要弄清楚,人生有所追求是为了什么?要在自己的意念中牢固地树立起一种正确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秩序观以及公共道德观等等。哈佛的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只有解决了以上所有的关于人生观的问题,才有资格去研究学问,也才放心教授给他们的学问能够运用到对公共利益有用的地方去。要人生的旅途上,大学只是一个短暂的历程,但同时它也是一个人要确立他在末来应该抱定什么样的信念去为人处世、去做事的重要阶段,每一个人都希望在末来自己能成为某一领域的精英,而人生观的选择将决定着你的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 幻灭

    幻灭

    因为权利和欲望,世界再一次的被梦魇所控制。孩子,寻找着可以解救沧桑的办法,去另一个世界,寻找着那知道一切的伟大的预言者……是因为爱吗?原来是一颗善良的心。是因为恨吗?原来是命运的指引。太多太多的无奈和谜题,混杂着的,是孩子们疲惫不堪的身心,坚定着,前方就是光明。但是,并不是所有同伴,都能看见那光芒的绽放……
  • 人类的航天历程(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人类的航天历程(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不断 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 《人类的航天历程》从人类从天空到太空的征程、世界各国对航天的探索、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展望航天未来、不能忘记的航天功臣五个模块 进行了讲述。《人类的航天历程》是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之一,由刘芳编著。
  • 娘娘千岁

    娘娘千岁

    他是薄凉冷峻,少年得志的俊美楚皇,狂傲冷情;她是看似纤弱,却百媚生花的南岳公主,百变却又无心。千里迢迢,她远赴和亲,却在和亲之夜趁他不备,偷袭得手,舍弃一切浮世荣华,易容改装,逃了,却不想,宫门未出,便遇上霉星,让他的皇弟给逮了个正着!就在皇宫上下,因为寻她而闹得鸡飞狗跳之时,他那潇洒不羁,看似不学无术的皇弟,却将她带到他的寝宫,做了一名小小的宫婢,与他展开了一场你追我逃的感情博弈!皇上腹黑,欲驭娇妻,殊不知是谁先失了心,又到底是谁……驭了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拔剑之曲

    拔剑之曲

    苏橙怀抱一人,独自面对世界汹涌而来的恶意,心中只回荡着怔怔的一句话:“我想守护的不该是她”无面:“身为知己,却不一定能做成朋友,你和我之间不就是如此吗?”天災:“世界凋零之末世,我才不在乎其他,我想拯救的是你,只是你”红莲:“我来雪山,只为一人,仙殿少帝,可敢相见?”雪柔:“回去吧,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我也不是你该找的人”孤月:“师父,什么是佛?”不二指了指孤月的胸口,道:“这就是佛”……苏橙是唯一的主角吗?不,他只是其中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血肉。读者不多,长话短说,这是一段追寻圣者的传说,苦界中的爱恨情仇,引出了大陆的过去,甚至引出来另一端名为离界的世界,我很爱书中的人,望你们也喜欢。
  • 玄风战帝

    玄风战帝

    我恨,偷秘法,惹仇家,丹田废;我悔,家族灭,孤星现,苦伶仃;危在旦夕,因祸得福;获秘法,遇神兽,老天重开眼;众仇家,待我神功成,去喋血;玄风起,战帝荡群魔,扫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