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1300000006

第6章 乡村地名(6)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1645年,张煌言(时任兵部尚书,浙江鄞县人)与钱肃乐在宁波起兵反清,并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1651年,张煌言奉命驻防奉化鹿颈头山(又称凤凰山岛)。该岛位于象山港中,全岛面积仅0.5平方公里,西边是属桐照地域的悬山岛,东边为属裘村镇杨村地域的南沙山岛。张煌言军纪严明,善于用兵,很有威望。当时已有数千士兵,后与郑成功合并,声势大振,先后攻克徽州、宁国、太平、池州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极大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随后,郑成功兵败南京,还舟闽海,率部跨海收复台湾。后张煌言孤军作战,深入险境,几乎全军覆没。于是下令分散突围,自己身边仅留一童一卒,便服夜行入浙西,经两千里奔波,历时五个月,终于抵达象山港。1660年,张煌言第二次驻兵鹿颈头山岛,散兵复集,声威又振。

清政府害怕沿海百姓与张煌言联络,为义军提供给养,想尽办法镇压义军。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清廷决定实行“坚壁清野”。所谓“坚壁”,即在象山港北岸的大嵩、湖头渡、裘村、应家棚、吴家埠等地屯兵驻军,将房舍的砌石、墓庐的石墙等石料悉数运来,建造石城。所谓“清野”,即以清兵部尚书苏纳海曾巡视之路为界,将所辖村庄房屋拆毁,居民内迁十余里,散住内地。这一招确实奏效,义军失去了支援,食粮失去来源。康熙三年(1664年),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是解散旧部,退隐到象山南田岛,鹿颈头山岛才被清军攻破。同年七月,由于奸人告密陷害,张煌言在悬山岛被捕。清朝廷多次劝降都遭到他严词拒绝。最后,张煌言就义于杭州,遗体葬于西湖南屏山下。

张煌言被杀后,清政府对石城的驻防也日趋松懈,逐渐减少驻军。至光绪年间,石城内已无兵驻守,城内房屋也因年久失修,多数倒毁。民国元年(1912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村民陈醉渔向省政府购买了石城所有权,并对石城进行墙体和内部房屋的修缮、整治,还在空地上绿化栽果,并在1922年将全家搬入石城居住。现在,石城已成为应家棚村老年活动室。城内还遗留有石墙和当年栽种如今已合抱粗的皂荚古树。

夏建奎、裘英敦整理

松岙的传说

春秋末年,松岙已有先民居住,居民多以狩猎、落小海为生,至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历史。宋建隆初年、乾道、嘉定年间,卓姓、李姓、汪姓先祖先后迁来松岙,形成村落,后成为千年古村。

北宋建隆初年(960—963年),卓姓祖先绍、继、缵三兄弟为避闽乱,迁徙至松岙。半路遇上了景祐庙庙主祖琙,于是四人结伴同行。

祖琙又名贞夫,文武双全,官拜殿前司统制。赵匡胤黄袍加身后,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异姓武将兵权。祖琙称母有病,以急需用钱和居家照顾老母为由,递上辞呈。赵匡胤立即准奏,说:“你的母亲也是我的母亲,你明天带上十万银票回家去吧。”

祖琙原籍福建松溪,归途中,在福州城里碰到卓氏三兄弟带着全家老少要出远门。祖琙忙问清原委,同时也如实告知自己也是辞官回乡。卓绍说:“这是圣上出钱买太平,你不能回家去。你若用这些银子招兵买马,赵匡胤也不会放过你;如果让乡人知道了,他们会不断地向你借钱,你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还是和我们一起去吴越国明州奉化鄞阳乡福庆里暂息栖身吧。”祖琙听他们言之有理,就拜卓绍为师,带着银票与他们一起迁徙到松岙落脚。

他们到松岙后,第一件事就是在邓夹岙、岙口、乌石头下办学堂,置办书籍,由卓绍教书,不收学费,适龄孩童不论贫富,均可入学。又从邓夹岙口到三亩田头开掘一条人工溪河,长约六公里,解决了松岙无水之虞,并在大坟头附近的人工溪河上造了一座桥。

因祖琙是福建松溪县人,为纪念故乡,故取溪名为松溪,桥名为松溪桥,背后山为松峰山。这里峰高岙多,又有松溪,松岙之名由此而来。

李贤君整理

马头村的传说(一)

马头村的东南有一座山,山上有很多大树,山下有连绵的水田,环境幽雅。几百年来,那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挑着一副米箩担来到里陈陈家岙,搭建了一个草棚住下。过了几年后,有一天,有位过路客人路过此地,见天色已晚,要求借宿,太婆热情招待留宿。第二日,客人因为腹泻,把被窝弄得一塌糊涂,沾满了秽物,客人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就不声不响叠好被褥,悄悄离开了。

一周后,这位客人又来向太婆借宿,太婆依旧热情招待,安排在原来的房间留宿。客人一看床上的被褥是他离开时折叠好的模样,看上去像没有动过,心想这下今晚要睡脏被窝了。当他掀开被褥一看,里面干干净净的,一点污迹也没有,被褥早已洗晒过了。客人心里很高兴,睡得特别舒服。第二天,客人对太婆说:“我是个专看地理风水的莫讲僧,你家心胸宽广,量大福大,我给你家指定一处基地,在前面海滩边。书上说‘东面旗,西面鼓,不是文,就是武’,将来定能发迹。如果在西边屿山(鞍山)苍龙卷水处建堂是发财不发丁,如果在横路下建堂是发丁不发财,你要发财还是要发丁?”太公说:“有财无丁,要财何用,只有发丁,丁旺才能有财,堂建路下吧。”莫讲僧说:“那就在路下建一舍小堂,前用黄荆树做后檐柱,屋旁堆一堆稻草堆。不久就有一只牛来帮你耕种发族。”这就是黄金屋柱自来牛的发族象征。莫讲僧又说:“日后在苍龙卷水地建阴宅,子孙也能发财。”太公依莫讲僧所言而行。

马头地处象山港畔堇阳江边,象(象山)奉(奉化)航运中心就在此地设立马头渡,象山人到鄞县,需乘船过港上岸,经过马头再去鄞县。一天,有个象山牛贩子赶了一群牛去鄞县做贩卖生意。从东山嘴吴公渡上岸,趁着月夜,沿着山路,经过马头时,这群牛中有一只母牛,要生小牛,离群逃至小堂前边草堆生下了小牛。次日,牛贩子来寻找失牛,见草堆边有两只牛,对太婆说:“这牛不是我的,我只丢了一只。”说完,这位牛贩子就走了,留下的小牛就这样帮太公发族起家了。

根据《马头陈氏家谱》整理

马头村的传说(二)

马头村古时称。在村的大山东边,有一片广袤的良田,中间河道纵横,两旁竹木参天,成群结队的鸟,在这里代代繁衍生息,“”就成了村的名称。

相传,布袋和尚为了造福百姓,治理水患,在堇阳江(翔鹤潭)的江底用巨石筑了一条大坝。随着日深月久,大坝被海浪冲了一个大缺口,所以称为“和尚塘缺”。明正统年间,马头有位太公陈良铨,组织堇阳江上游十座庙宇(即马头、翔鹤潭、陶坑、石盆、阎家、裘村、双竹桥等十村)的百姓重筑跨江大坝。大坝建成后,因在村的西南部有一座形似马嘴的小山,叫马头山,故以山命名,设立“马头渡”。象山到马头渡船,登岸后,向北经裘村,过盘松,到横溪下航船抵宁波。反之,宁波货物经原路,至马头渡下船到象山。因此,马头渡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繁华地。又因为马头山、马头渡都有“马头”两字,而“马”又有万马奔腾、马到成功之意,比“”更吉祥,后来村名就为马头村了。

陈宗曙整理

湖头渡的传说

湖头渡濒临象山港口,北邻鄞州,南望象山,是鄞县与奉化、象山的重要交通口岸,也是南来北往的海上交通要道。因此,元朝官府在湖头渡开设渡口,旧时称为田下渡。

相传在明清时期,官府专门雇五六名船夫,给过往的商贾行旅摆渡过港,渡船由此渡起航,到象山横里,每天来回一趟。船夫的工钱和伙食都由官府承担,可见当时官府对湖头渡口的重视。

湖头渡紧扼象山港咽喉,是奉化的海上门户,也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宋朝时设有田下寨,元朝时设田下巡检司,到明清时期一直是重要海防据点。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奉化县县令萧万斛,为防倭寇,迁塔山巡检司到湖头渡,在湖头渡建起一座石城,设立山海公署所,南面设门,上面设置更楼,用于早晨与夜晚的巡逻。建起东西两房中堂用来作驻守官员的住所,两楹各十二间用于兵伕的住宿,时共有兵员八十六名,十桨飞船十艘。

巡检司城巍然屹立,战旗猎猎,号角锣声响彻海天。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田下渡改名为湖头渡。

李贤君整理

同类推荐
  • 韩非子(精粹)

    韩非子(精粹)

    《韩非子》是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韩非子》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驾驭臣民、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即古人所说的“帝王之学”。当然,书中除了论述法术、权势等主要内容之外,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必备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同时,书中还有一些韩非对人情世道的剖析与感慨。本书选录了《韩非子》中广泛流传的大部分著名篇章,目录仍然采用通行本的编排顺序;每篇文章都按照原文、注释、译文的体例,篇首有题解、篇尾有评析,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全面深入地解读了韩非的思想。书中有许多精辟的名言警句、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百国大使谈中国1

    百国大使谈中国1

    本书通过各国驻华大使从中国历史演进的时间维度和纵观世界发展的空间维度的全方位探讨,期待求解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世界眼中的中国,以及全球共同面临的和平、环境、资源、一体化等国际问题。采访对象包括中东地区、欧洲地区、大洋洲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的现任级前任驻华大使。文明,犹如生命,有它的起源和归宿。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从未间断过的文明。这是它的韧性。韧,可以使之不毁;刚,可以使之崛起。厚积薄发的中国,刚柔相济,当下正在上演着大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打破了西方世界的既有秩序,重塑了新兴世界的发展框架。
  • 毓老师说易经(第3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3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热门推荐
  • 步步倾心:天才俏伪娘

    步步倾心:天才俏伪娘

    中央美院毕业的墨语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竟然离奇的失踪了。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少爷’。画院专员在秘密绘制先帝的画像时,中途离奇死亡。随着一桩一桩的迷案。墨语与她的师傅深陷其中,在画场上她被处处排挤压制。墨言为救她,一次次神仙囹圄。那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相遇,一眼相中,一世情深。当男装褪去,那是绝世容颜。当她展露才华,那是万丈光芒,震惊世人!他说:不论走多远,只要你偶尔回回头,我一直都在。爱就象是在摇曳的罂粟,美的让人惊艳,同时又欲罢不能。她想说:可不可以少爱一点点。但是她无语落泪.....
  • 邪魅王妃斗翻天

    邪魅王妃斗翻天

    (本文1V1,男女双强,不虐)替嫁,好啊,不过是个五岁心智的男人,还是上京第一公子呢,她收了便是,顺便把仇给报了,事后再拍拍屁股走人。嫁后:狗屁,什么五岁心智,这都是装的,而且还对她诸多要求,不能与男子牵手,不能与男子过于亲密,好吧,不能与男子耍,她就与女子玩;被某王发现后大怒:“也不能与女子可于亲密”当大仇得报,准备脱身时,平时温顺的某王变身大灰狼,把小红帽吃了。她只得含恨拖着酸软的身子走人。再次见面,她的小萝卜头两岁半了。当年的大灰狼一身红衣加上绝世妖孽红颜引得上京众多女人出言非君不嫁的决心,可恨的是某只大灰狼每次都笑而不语。
  • 岁月又经年

    岁月又经年

    其实虚实自己难分。一部小说,写了半部人生。
  • 诱妻三十六计:总裁大人套路深

    诱妻三十六计:总裁大人套路深

    因为一根劣质的验孕棒,苏瑾一不小心得罪了某位套路最深的总裁。?第一次,莫名背负三亿巨款债务,契约成为boss专属小助理。?第二次,被某boss带到民政局戳章认证。?可是明明说好的婚后相敬如宾,互不干扰呢??看着眼前某人无限放大的俊脸。?苏瑾气极:“唐衍!说好的不许同房,不许同床,不许亲密接触呢!”?某人挑眉轻笑:“哦,我毁约了,唐太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何如

    何如

    故事开始的那一年有人抢走了她的木鱼,有人教她抚琴,有人把她照顾的很好,那时她像个公主,甚至公主都曾羡慕过她。后来她有了很多朋友,甚至有了一个想为他快些长大的人。那时也有一个人把她盖了一层又一层的玄布之后狠狠的压在心底,之后在未见过阳光。岁月浅浅,可这是关于一个岁月深处,拨云绕雾都不可见其全貌的故事。若当初不曾相识,琴曲奏予她人,你可愿意?你打下这万里山河,何处不觅为我抚琴之人?
  • 喜鹊回到屋顶上

    喜鹊回到屋顶上

    我家有个地主时代的院子,院子里原本住了几十号人,如今只剩父亲一个人了。一我家有个地主时代的院子,院子里原本住了几十号人,如今只剩下父亲一个人了。每天一清早,父亲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在门槛上,一边抽烟一边朝远处看,他似乎把整个村子都看空了,把整个大山都看空了。屋顶上原来是有喜鹊喳喳叫的,这种喜讯越来越少了,所以喜鹊已经消失了,换成了不祥的乌鸦呱呱地叫。我家那个村子叫塔尔坪,属于陕西秦岭东边的丹凤县庾家河镇,这个村太不起眼了,以至于你在地图上不仅查不到,在任何典籍中也是翻不出来的。
  • 大主宰联合系统

    大主宰联合系统

    辽阔平原上,亿万妖族战士正铺天盖地杀来,滔天之势令人魂飞魄散,少年屹立苍穹山巅,大红的披风在风中疯狂舞动。“小黑子,该我们上了。”“好的主人,大主宰系统启动!”
  • 酒剑红颜录

    酒剑红颜录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情仇爱恨,不过是你杀我,我杀你,有点无聊,有点可笑,无人能躲,也无路可逃。
  • 路遥遥步漫漫

    路遥遥步漫漫

    今生的缘是前世的你我不能忘却的伤换来的,终还是不能在一起
  • 回忆王统照

    回忆王统照

    王统照(1897年—1957年),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本书由叶圣陶、老舍、郑振铎、刘白羽、臧克家等根据亲历亲见亲闻所撰写的回忆文章集纳而成,生动地忆述了王统照先生的一生,使这驰名中外的中国文坛作家、诗人的精神风貌、高尚品质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跃然纸上,是研究王统照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