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5800000025

第25章 耕作(3)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他出生于巴黎,父母早丧,回英国叔父家寄居,并在英国受教育。在大学他虽然攻读医学,但对文学兴趣颇浓。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897)就是根据他做见习医生期间在伦敦贫民区所见所闻写成的。从此走上文学道路,并赴世界各地旅行、搜集素材。毛姆最初以戏剧家闻名,自20世纪初约三十年间,共创作了近三十部剧作。早在1908年,他的四部戏剧在伦敦四座剧院同时上演,毛姆之名即已红极一时,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却在小说创作上。带有自传性质的《人性的枷锁》(1915)、追述英国一位文坛巨匠往事的《寻欢作乐》(1930)以及这部以一位画家为题材的《月亮和六便士》(1919),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毛姆的几部重要著作及近百篇短篇小说大都发表于二三十年代,但直到他已达七十高龄,仍写出轰动一时的畅销小说《刀锋》(1944)。毛姆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创作力旺盛的多产作家。

毛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剖析人的内心世界。他的笔锋像一把解剖刀,能够挖掘出隐藏在人们心底深处的思想活动。他对待自己笔下人物常采取一种医师、“临床”的冷静态度,既不多说教,也很少指出伦理是非,一切留给读者自己判断。他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一个“世界公民”;他的小说多以异国为背景,富于异乡情调。他是一个说故事的大师,叙述故事引人入胜。他写了不少貌似离奇的故事,这与他对人性不可捉摸的看法是一致的。事物的发展似在情理外、又在情理中;结尾有时一反常情,给人以惊奇而又回味无穷的感觉。他的作品结构严谨,剪裁得体,就是人物繁多,枝节蔓延的长篇也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以上对毛姆小说特点的简单分析,亦完全适用于这部写于1919年的杰作《月亮和六便士》。这部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写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的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情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小说的主人公性格怪异,有时表现得非常自私(例如他同挽救了其性命的荷兰画家的妻子私通,导致他的恩人家破人亡),但正如作者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惹人嫌的人,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读者也很可能不喜欢这个画家,但却不能不佩服他的毅力与才能,不能不为他的执着的追求精神所折服。毛姆在这部小说中发挥了他叙述故事的特长,有时直叙,有时追述,有时旁白,插入一点议论,有时又借助第三者的口讲一段逸事作为补充,只要读者将这本书打开,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想看个究竟。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英国画家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为原型塑造的人物,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高更在立志从事绘画前也做过经纪人;高更一生也非常坎坷、贫困;高更最后也到了塔希提并埋骨于一个荒凉的小岛上。但我们必须看清,除了生活的大致轮廓外,毛姆创造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物。他把他写得更加怪异,更加疯狂,但也使读者感到更加有血有肉。一句话,毛姆写的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而不是一部文学传记。如果说《月亮和六便士》发表后将近一百年,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那不是由于毛姆采用的原型——高更如何伟大,而是由于毛姆的生花妙笔创作出一个不朽的画家。

最后想说一下小说的名字,“月亮”与“六便士”究竟有什么含义?一般人的解释(我过去也一直这样认为)是:六便士是英国价值很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着崇高。两者都是圆形的,都闪闪发光,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吧!但笔者的一位海外好友——也是一位毛姆的研究者——有一次写信来却提出一个鲜为人知的解释。他在信中说:“据毛姆说,这本小说的书名带有开玩笑的意味。有一个评论家曾说《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像很多青年人一样,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银币。毛姆喜欢这个说法,就用《月亮和六便士》,作为下一本小说的书名。”可惜我这位朋友没有告诉我这段文字的出处,我想大概是记载在国外无数毛姆评价中的某一本书吧。我相信这个解释,而且这与一般人的理解也并不冲突。让我们都去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而鄙弃六便士银币吧!

(1994年)

《寻找一个角色》译后记

一个“场景”出现在一位作家的脑子里。“一个陌生人没有任何明显原因突然出现在一个偏远的麻风病治疗地。”这个人是一个功成名就的建筑师;他厌倦了世情,对事业、对爱情、对宗教信仰都已走到了尽头。这个麻风病治疗地在黑非洲,在“黑暗的中心”,主持人是几个天主教神父。他只身漂流到那里,像河面上的一个漂浮物偶然被什么挂住,就停了下来。作家为了寻找这个人物,千里迢迢地从欧洲飞到刚果利奥波德维尔,又深入内地到一个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名叫庸达的小镇。他生活在失去足趾和手指的畸形人中间,他乘着闷不透气的小火轮在刚果河上航行……整整两个月,他一直在蛮荒异地、在热带丛林里追寻。这个作家就是据说曾二十余次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而始终未入选的英国当代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他在非洲的这一段经历就是一本题名为《寻找一个角色》的薄薄的日记。

1961年,根据他在刚果观察到的大量材料写成的又一部小说《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问世了。在此以前,格林已经写了十几部作品。一部曲折复杂的惊险小说《斯坦布尔列车》为他的文学生涯奠定了基础;一部写青年人犯罪的小说《布赖顿棒糖》,使他一夜之间发现自己成为“天主教作家”(“真是个可厌的头衔!”),接着是作者自己承认唯一以宗教问题为主题的小说《权力与荣耀》。《问题的核心》出版于1948年,尽管作者自己对这部作品并不满意(“这本书一定具有某种腐蚀力,因为它太容易打动读者的软心肠了”),却给他带来了成功和更大的荣誉。评论家们为格林是不是天主教作家争得不可开交。格林恼怒了,“我不是什么天主教作家,我只是一个碰巧成了天主教徒的作家”(见《逃避之路》第二章第四节。)。他甚至引用英国一位作家和神学家的话,否认有所谓的基督教文学。(同上。)不只是评论家,就是一些天主教教徒读者,甚至包括一些天主教神父对格林还是不依不饶。他们缠着他向他倾诉自己精神上的痛苦,指望他能够指导他们如何拯救自己的灵魂。格林被这些“宗教上的受难者弄得精疲力尽”。“我没有担负拯救世人的使徒使命,”格林呼喊道,“由于我无能为力,要求我在精神上予以援助的呼吁已经弄得我快要发疯了。”是出于愤激吗?是对那些虔诚的教徒读者的嘲弄吗?不管怎样,格林在这部新作品里写了一个完全失掉了宗教信仰的人。“我已经退隐了……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称为天主教徒……神父,假如要我说实话,我根本不信上帝。”主人公一再表白自己说。这一下可使很多一向奉格林为“领路人”的人大为震怒,就连他的好友——另一个英国天主教作家伊夫林·沃(伊夫林·沃(1903-1966)英国天主教小说家。)也为此感到痛心。“让我祈祷天主,”沃给格林写信说,“这只是你的一时气愤,莫林与奎里(莫林是格林短篇小说《重访莫林》中的主人公;奎里是《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的主人公。)的绝望的结论完全是小说中的虚构。”格林和伊夫林·沃书来信往,辩论小说的宗教主题问题。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不妨翻一下格林自传《逃避之路》对这次争论的记载,这对了解格林的创作观点也会有些帮助的。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病例》一书之所以有吸引力还在于格林对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挖掘;他剖析的也许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世界——悲观绝望与重新获得心灵平衡。当然,这本书的主题远远超过了一个“畸零人”的个人故事。通过了这个人的遭遇它引起了读者一系列深思:世俗偏见、愚昧的虔诚直至西方精神文明的危机,故事被安排在非洲的黑暗中心,使人不能不联想到文明与野蛮、白人文明与非洲原始力量的冲突问题。当然了,这一角非洲是“格林国度”的领土,读者像游历“格林国度”的任何一个地方一样被迷惑了:原始森林、蛮荒的习俗、传染睡眠症的蝇子、身体畸形的麻风病患者……但慧眼的读者在这一切异乡情调之后一定还会发现一些更激动人心的东西。

读完《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回过来再翻一下《寻找一个角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如何严肃地进行创作。虽然这只是创作全过程的一小部分(根据格林自述,《病例》一书共写了十八个月才完成,而日记只是两个月的经历记载,幸好格林在脚注中补记了不少对此书最终的修改),但还是能使我们了解他的一些创作方法:概念的诞生、素材的搜集、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直到故事的某些片断。

“小说家非常节约,有点像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只要是迟早或许有用的材料,不管是什么,他都不肯轻易抛掉。”格林在一则日记的脚注这样写道。我们看到,格林在刚果期间不只利用一切机会了解有关麻风病的种种情况,以求他的作品在医学上真实可信,不只观察、记录当地的风俗习惯,自然风光,而且孜孜积累种种可以用在小说中的材料:一个小故事(希腊店主如何报复与妻子通奸的店员),一条非洲谚语(“蚊子并不怜悯瘦人”),一个标语牌(“小心孑孓蝇,睡眠症蔓延区”),土人信口哼唱的一支民歌,甚至非洲人的姓名、说话的习惯,走路的姿势……我们仿佛见到这位文学巨匠在海边不断俯身捡拾贝壳,把它们一粒粒珍藏在记忆的盒子里。正是因为“格林国度”是用作者这样辛勤积累的贝壳装饰起来的,所以它才这样绚烂,又这样真实。

日记记载了在一部作品完成前,作者对每一个段落、每一个情节的种种构思。一段文字落在纸上又被扬弃。一个人物的特点后来又移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好像他拿着一件剪裁的新衣,叫不同角色一一试穿,最后才决定该穿在谁的身上最合身。对于故事的开首,他极其慎重,做了不同的尝试。“对于小说作者来说,”他在日记中写道,“如何开始常常比如何结尾更难把握。”在一部书已经写了一两年后,作者与自己的潜意识已经达到默契,小说的结尾常会自己出现,不需要作者如何思索就形成了。但如果“一部小说开头开错了,也许就根本写不下去了”。这使人想到英国一个女评论家,伊丽莎白·鲍温在《小说家的技巧》里的一段话:“一篇好故事开头一定要好。它总是从一个使人希望看到下文的情景开始,或至少暗示将出现这样一种情景。”在2月22日这天的日记脚注里,我们终于高兴地读到这样的记载:“我一直感到惴惴不安的关键性的开首几乎已经来到我脑子里了。最后我写下来的是……”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的成文了,果然是一个非常“使人希望看到下文的情景”的开首。

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完成一部名篇时的孜孜寻觅,看到他在苦心孤诣地推敲,看到他独具匠心的剪裁。一部情节并不复杂但却既富于戏剧性又含有哲理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格林的某些创作方法或许是我们难以理解的。他怎么会由于一个梦境的触发就写一部小说呢?如果凑巧我们读过《逃避之路》,就会发现促使他写《问题的核心》的是“沼泽地、连绵阴雨和一个发疯的厨师”。这次又是这样:只因为头脑里有一个场景。难道一部作品会为这样一个简单的诱因而产生吗?也许我们的脑子早已被旧的和新的“文以载道”的理论充塞,早已习惯了写文章必须先立意再布局,如今我们发现一个作家,一个有名气的作家居然是这样着手写一部作品的,就会悚然一惊。但在惊诧之余,还是会进行一番思索的。

同类推荐
  •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本论著以新历史主义视域中格林布莱特的文化诗学批评观为研究个案,结合其具象化批评实践活动,通过重点分析他的经典性论断和代表性论著,逐步演绎出其批评思想的来龙去脉和精髓要旨,目的在于从理论的源头上厘清与把握文化诗学批评观的学理思路和实践走向,揭示其“文化的主体性”与“主体性的文化”、“历史文本化”与“文本历史化”、“权力话语化”与“话语权力化”等多重互文批评范畴的文化品格、历史语境和政治内涵。与此同时,重估和重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批评流派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框架,并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地阐明其理论价值与历史局限,对中国文化诗学批评理论的当代阐释和主体重建无疑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启示价值和历史观映鉴意义。我们有着充沛的理由与依据来确信,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批评理论一旦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文学批评生态,势必助力于其自身批评实践的疆域扩展与理论完善,夯实在“立场自醒、理论自觉和价值自省”的思想基础之上,,还将强力拉动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向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生态型批评”理想不断靠拢,从而保持一种涵养传统与吸纳新知“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批评态势。
  • 批评论

    批评论

    《批评论》是蒲柏第一部重要的作品,是用英雄双韵体写成长诗。诗歌对于文学批评和创作给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代表了蒲柏的文学理念,对现在的文学爱好者依然有所助益。《批评论》带有作者一贯的机敏风趣,其中众多名句已经成为英语习惯用语。
  • 牧马雄鹰

    牧马雄鹰

    散文集《牧马雄鹰》共收入20篇蒙译汉散文作品,代表了建国以来内蒙古老中青三代蒙古文散文创作的整体实力与成就。这些散文作品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故土、父辈亲人的思念热爱之情,也记录了近三十年内蒙古社会、文化、经济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草原民族特有的浪漫情怀与对草原生态现状的深切忧患跃然纸上。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隐居三年

    隐居三年

    这是一本自我之书,是一幅风景画卷,也是一画镜子。徐南歌子画着画,把生活过成诗,蓦然回首还创造了一个新自己。在创立的“南歌子丝巾品牌”蒸蒸日上,获得资本投资时,她毅然放下企业与品牌,在上海隐居,“我的内心需要表达,我也急需滋养,我只是与人群保持一定距离,稍离五色五味。”徐南歌子这样形容自己的隐居生活。隐居三年是诗意而长情的三年,是举轻若重的三年,是不为旁人的自我修炼、寻找生命底色的过程。她把对艺术、对创造、对生活的不同视角的体验和思考及时记录下来,把对自我生命的追溯与表达记录下来,整理成书《隐居三年》,提醒我们也许真的可以慢下脚步,一边滋养一边前行。我们本可以不按牌理出牌,我们本可以另有轨迹生活。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大佬

    快穿之大佬

    拥有无敌金手指的末世第一女大佬在各个世界谈情说爱、打脸逆袭的故事。本文:又名《当女大佬看上了男大佬》1v1,男主身心干净,最后合成一个每个世界的男女主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 胭脂色

    胭脂色

    自古女为悦己者容,陵州流城慕容家历代女子驻颜有术,更善于化妆,其装束居浓淡之际,妙在浓似乎浅,而淡似乎深。然而,慕容夫人之争,扭转了一切,慕容家传家之宝下落不明。慕容家二小姐,不施粉黛,不爱红装,自小与市井之徒、江湖之人混迹。因一次任性,嫁入白家。白玉之,大粤第一美男子,自家制香继承人,城府颇深、神秘莫测,风流之名传天下。可在他大婚之日,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正式开始,他的爱隐藏了多少无奈?念念不忘的情,刻骨铭心的爱,都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阴谋与利用……
  • 男人不可以穷

    男人不可以穷

    《男人不可以穷》由薛可正编著,讲述了:一向安于现状的白领青年薛可正,经历双失(失业+失恋)打击,跌入谷底之际,偶然机会进入金融行业并最 终成为黄金经纪,生活的压力让他逐渐变得善于反思和奋进,在他决意与过去告别时,却意外发现他失业和失恋背后的真正原因……底层青年薛可勇屡屡遭遇不顺与挫折,他把这一 切都归因于穷,生死皆有命,富贵不由天。最终可勇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幡然醒悟,此时是为时过晚还是尚存机会?
  • An Old-Fashioned Thanksgiving

    An Old-Fashioned Thanksgiv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读故事 学做人

    读故事 学做人

    做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成为我们每个人毕生努力经营的事业。本书从古代先哲中吸取做人精髓,阐释了做人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要掌控好人际关系、要培养良好心态、要常常自省、要慎言语、要诚信、要有自己做人的个性等。这些做人道理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生动小故事向您娓娓道来。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时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来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 冥王破狱传

    冥王破狱传

    传说在神州大地之上共同生存着七个种族:人族、鲛人族、蛮荒族、翼族、鬼族、智族、神族。人族即如今的大焺王朝。鲛人族和蛮荒族几乎被人族屠戮殆尽,而翼族、鬼族、智族、神族似乎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人族的王者自然就是大焺王朝的皇帝吴羸。他争霸天下,残杀驱赶其他族类。以鲛人族为首被大焺王大肆捕杀。而明王身为大焺王朝皇帝最不得宠的儿子,眼看着国破人族被屠灭,看着自己的父母兄弟相残杀。明王化身冥王,冥王所过之处化为焦土
  • 夙月惜惜

    夙月惜惜

    一场“阴谋”,她成了他的女人她爱他,爱得卑微他爱她,爱得小心翼翼他们都在尽力维护这段利益牵起的关联只是,两年的期限到了,你是否会愿意为我留下来…-“湛,怎样才能让她,永远留在我身边呢?”“简单,有个孩子就行了。”某男一脸的不屑,“我像是会用孩子留女人的人吗?”哦?不像么?你本来就是的好不好?
  • 极品捉鬼师:妖孽,哪里跑!

    极品捉鬼师:妖孽,哪里跑!

    作为现代新新人类,捉鬼降妖、除魔为道,她千魂晓样样拿手。来到异世,她千魂晓照样过得滋润。在异世玩的风生水起,没事勾搭一下美人,没事骗骗小钱,总之怎样好玩就怎样玩。谁知某天把某妖孽勾搭上了。“晓晓~咱们何时洞房花烛夜?”某男轻声哄诱。“滚!”抬脚向他踢去。某男轻轻一躲,翻身搂住“谋杀亲夫可不好,为夫还得照顾娘子的后半生性福呢”“你——哼”扭头不理,突然眼前一黑,一张俊脸凑上前,直接含住了某女的唇瓣,良久才松开。某女气喘呼呼“流氓!淫贼!”“只对你流氓,再则为夫淫的是自家娘子,所以不算。……”情动的初心幻破灭,她成了天下之罪人,素手芊芊又待如何翻云为雨?桃花殇,弹一曲,可换回你浅浅一笑?
  • 和大佬隐婚后我爆红娱乐圈

    和大佬隐婚后我爆红娱乐圈

    推荐新书《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暴雨天,浑身湿透了的男人夹着风寒将一颗感冒胶囊喂到了她嘴边。人人都知道高冷矜贵的厉总有病。只有容颜知道,他只是占有欲超强的偏执狂。那天,她被堵在卧室门口,他霸道地长臂勾过她,“颜颜,你想什么时候跟我结婚?”容颜挣扎未果,无奈地说,“我有男朋友了,我们交往五年了。”“你说的男朋友就是我儿子?”为了宝贝儿子,她隐婚千亿总裁,从此之后,她成了京市最权势的男人心尖尖上的宠!从此一路打脸虐渣渣,从十八线走到星光璀璨!京市的人都知道,神秘强大的厉氏集团总裁有个不能踩的底线,谁碰谁完蛋。那条底线叫——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