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5800000016

第16章 回眸(15)

我和R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是同班同学,那时候我们都是十五六岁的毛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胡闹。长大了一点儿以后,又学会了听音乐,逛商场买唱片。R的母亲很早就去世,父亲远在内地,几间空旷屋子,足够我俩早晚在里面折腾。就这样我同R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中学毕业了,我俩都考上辅仁大学,只不过他学物理,我学外国文学。不久我去了大后方,R按部就班地读书,1946年在物理系毕业。我从后方回来了,书还没读完,继续上辅仁,但是我的思想和精力主要放在爱国学生运动上。我和一些进步同学组织读书会,积极参加各种运动。R和后来成为我女友的D都是读书会成立后最早的会员。读书会里还有D的一个好友K,她们俩既是同乡,又是多年同学,关系同我和R一样,密不可分。R和K互有情意,只不过R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所以两人并未明白确定恋爱关系。为了解决饭碗问题,R后来不得已投考国民党空军雷达训练班。经过短期培训,被分配到台湾机场工作。我同D在上海育才教书的时候,R在台湾桃园机场雷达站服役,虽然中间隔着一条海峡,但双方一直音信未断。1949年入春,解放大军即将渡江,我和D深恐江浙等地解放后,与R分隔两地,不但多年好友从此无缘相会,他和K也将成为路人,那将成为最大的憾事了。我和D一直为此感到忧虑。3月底,我们同两三个同事周末去苏州游玩,晚上,我和D在一家小旅店的单间里从旅店账房借来笔墨,伪造一封给R的家书。谎言他的母亲病危,叫他回苏州看望一下。这封信第二天从苏州发出,不只用的是老式信封、信笺,而且信封上赫然盖着苏州邮戳,货真价实,不容生疑。R请假被批准了,又沾了在空军服役的光,4月初就飞到了上海。这以后他脱下军服,换上便装,隐伏下来。上海解放后,新成立的上海市政府招收旧社会军政中留下的技术人员,R报名经过考试,从此就开始为新中国服务。我们两家人——我和D,R和K——可以说是最亲密的朋友。“文革”后R的问题虽然得到澄清,但这些年遭的罪,家中成员求学就业受的不平待遇,只能自认倒霉,不会有人与你算这个账的。只不过我同D两个事端的制造者,有时想起R一家的遭遇,心中还很不是滋味。在我这篇文章还未写完的时候,噩耗传来,我的好友已经在虎年春节后不久因心梗去世。我这篇文章记下的这个小故事就算作我献给好友R的小小纪念吧!

再说1949年上海解放的事。国民党汤恩伯部队剩余20万人返守淞沪地区后,解放军从浦东浦西两路阻敌退路。1949年5月22日,扫清外围,逼近市区,23日发动总攻,国民党占据苏州河北部被消灭。27日战役结束,上海宣告解放。有些地方的市民,早上起来,竟发现街头房檐下睡着一排排军帽上别着红星的解放军士兵。大上海一夜间更换旗帜,社会秩序稳定,城市未受破坏,水电供应如常,全市人民皆大欢喜,育才师生更是欢欣鼓舞。用不着说,解放后的十几天二十天,大家都很忙碌,学唱解放歌曲,学跳秧歌舞,参加军民联欢会演出。我和D抓紧时间给亲朋好友写信,报告上海解放后的种种新生气象。在兴奋中,我们也在考虑,有时还同几个好友商量我们的前途。离开家一年,我俩有些想家了,特别是D,母亲已经年迈,只身住在乡下,已经有三四年没有和她见面。回到北平,她甚至可以把母亲接出来一起生活。另外,我俩的思想都不怎么适合潮流。许多年轻人,热血沸腾,毅然抛弃学业,投身革命。我们对大学生活却总眷恋不舍。特别是我,对异国文字、世界文学好像着了迷,甚至暗中做出决定,有一天要把自己喜爱的那几本外国名著译成祖国语言。学校领导几次挽留我俩,继续在育才教书。上海解放了,全国都将解放,新中国即将诞生。社会制度,自然也包括教育制度都将革新,一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会得到关注,发扬光大,为什么我们不珍惜这个机会,在教育事业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呢?这些话说得很有道理,也很有诱惑力。但是我和D经过认真考虑,最后还是决定回北平念完最后一年大学。建设新中国工作,是我们终生的事业,我们还是多念一年书吧!就这样,7月中旬一天炎热的中午,我们登上一列到南京北上的火车,向江南挥手告别。

(2011年夏)

我的俄罗斯情结

父亲(傅鼎新,字子伟)生于清末光绪末年,长大求学专业是俄语,毕业于北洋军阀外交部设立的俄文专修馆。专修馆为中国培养出不少俄语人才,革命家瞿秋白、早期俄国文学翻译家耿济之等人都是俄文专修馆毕业生。但我父亲一生只是个普通公务员,没有做出任何值得一提的大事来。毕业后,他先在库伦(今天叫乌兰巴托)待了一段日子。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都被撵出蒙古,父亲也迁居哈尔滨,从此在中苏合办的中长铁路(长春至满洲里)理事会翻译文件。一待十余年,直到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东北,不久又把中长铁路从俄国人手里掠夺过去,他才退职。父亲死得很早(1940年),从来没有同我谈起过年轻时为什么学习俄语,也没教过我一句俄语。小时候我会说俄国话完全是从生活中学来的。我生在哈尔滨(南岗春明街门牌4号),八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哈尔滨。俄国闹革命,对敌对阶级残酷镇压,贵族、富商和众多知识分子纷纷外逃。多数人逃往西欧或远航美国,住在远东地区的人则往南走。离开俄国边境后的第一站就是哈尔滨。有钱的人到哈尔滨只是借路,继续南下去青岛或上海。但也有不少人就滞留当地,在哈尔滨安家落户,做各种营生。哈尔滨一时成为一座国际都市。

我家住的是铁路局分给的公房。一幢宽大的长方形房子,从中一分为二;我们住一端,另一端住着一家俄国人。春明街住着很多白俄,俄国小孩是我童年时期的游戏伙伴。我们在宽敞的院子里骑着童车奔跑。我骑一辆四轮小汽车,叫骑三个轮儿的孩子看着眼红。童车在我们眼里是一辆辆公交车,院中几株高大白杨树成为汽车站。我们用俄语互相呼喊:“到站了!”“开车了!”“买票了!”小车横冲直撞,直到有一辆撞到树上翻了个儿,驾驶员号啕大哭,游戏才收场。我的俄语说得同俄国孩子一样流利。俄语不仅在外面说,家里大人说话也夹杂着俄国字。面包叫“列巴”,汤叫“苏普”。家里有什么活儿要找工人,就说雇个“老伯台”去。这些词儿都是俄国字的译音。

吃过晚饭,父亲把我打发到住房另一端那家俄国人家里。这家有两姐妹。妹妹妮娜,一个十八九岁的漂亮少女,是我的俄语教师。她把着我的手教我写俄文字母,给我朗读俄国童话,读完就练习问答。要是我回答对了,她就叫我“张嘴”,“闭眼”。我张开嘴,于是嘴里就塞进一粒糖果。她还带我去过道里(哈尔滨的商业区)逛街。有一回她给我买了本带插图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俄文书。

哈尔滨冬天很冷,白雪皑皑。自从下了第一场雪以后,街上的积雪整个冬天一直不化。冰雪铺路,马车都改成了“耙犁”(雪橇)。赶马车的有不少是旧俄军人,甚至是沙皇时代的骑兵。我不知道那些驾辕的高头大马是不是他们过去的坐骑。父亲上班有一辆俄国人赶的马车,冬天也改成耙犁。父亲很严厉,但是有时候我还是壮起胆子求他带我坐一回耙犁。我穿上厚重的大氅,裹着围脖,脚上换了毡靴,爬到座位上。赶车的用他的皮袄把我双腿盖住。我很暖和,也很开心。耙犁奔驰起来,跑得飞快,有时候甚至超过一辆汽车。我不怕翻车,就怕被拉回家里。

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俄国人的血液:一个俄国妇女用她的奶汁哺育了我几个月。我的生母身体极弱,没有奶水喂我。父亲雇了个俄国奶娘。奶娘不懂中国话,在我家只能同父亲交谈,而且说的是俄语。母亲很不舒服,过了几个月,就逼着父亲把她辞掉了。临走前,她留下一张照片——一个年轻俄国女人扶举着几个月大的一个女婴,她自己的女儿。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历尽沧桑,这张照片一直保存下来。照片背面有两句俄语:“你的小姐妹送给秦格(我的乳名)留念。祝永远健康、善良。记住,生活中没有永恒的事。”“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是给一个无知幼儿的留言,还是给别的一个什么人写的,就不必深究了。

我的性格既有羞怯、懦弱的一面,有时又狂野不羁,胆大妄为。我既老实规矩,又富有冒险精神,做出些逾越常规的事来。我柔顺、服从,又有叛逆倾向。酷爱自由,总想自己掌握命运。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非常危险的。幸好我性格中柔顺的一面制约着我,叫我没有把脑子里的那些浪漫主义想法发挥尽致。俄罗斯人爱走极端,我却没有。我的性格是我自己的,不是俄罗斯的。如果有一点儿,那也只是修正过的、削弱了的俄国人性格。是不是这样,我不敢说,还是让知我者评定吧。

在离开哈尔滨以后,我很快把俄语都忘在脑后了。中学快毕业的时候,有一个爱好外语的朋友给我做伴,两个人从一位北平图书馆馆员那里又开始学了一段俄语,但并没有学下去。1943年初,我告别大学只身离开沦陷区。在冒险带走的十几本书里仍然有一本俄语语法书和一本俄文字典,可见我学习俄语之心一直未死。

又拾起俄语课本来,已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了。1949年夏,我从南方流亡归来,在北京大学复了学。这一年(到1950年夏),我非常忙,要在北大听课,参加考试,又要在女二中兼课,每周改四五十本作文簿,但我还是争分夺秒,自学俄语,最后借助字典开始读屠格涅夫的《初恋》。读完这篇名著,看了看日历,正好是我再次拾起俄文那天的一周年。

有了俄语基础知识,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蜜月期间,我尽情享受来自境外的俄罗斯文化。听俄国专家讲课(这时我已经在北大当助教),参观俄国画展,看电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白夜》,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甚至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都已改编成电影,在中国也都能看到。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苏联派来的莫斯科大剧院演出团到中国来祝贺,我沾了教外国留学生光,在人民大会堂看了一场芭蕾舞《天鹅湖》。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没能看到演出,只能从唱片上欣赏了。

我喜欢俄国和苏联音乐大师的作品。别人不说,只讲肖斯塔科维奇这位大音乐家,他的十五部交响乐我已经陆续买齐了。《第七交响乐》,一名《列宁格勒交响乐》拍成了电影。在这个已成废墟的英雄城市里,演奏家从各个阶层来到一起,有人还抱着提琴来自炮火纷飞的前线,合奏一曲英雄史诗。***敌人的战鼓声声逼近,而普通老百姓却以更大的音响抗击着入侵者。《第七交响乐》叫人灵魂震撼,表现出俄罗斯人的顽强不屈。

我受益最多的是在外文书店买到的大量俄语书,书价低廉,内容无所不包。1954年,我的第一本翻译作品出版了,这本匈牙利剧本《战斗的洗礼》是从俄语翻译的。十年以后,我译一部分量沉重、文体艰涩的德国长篇小说,亨利希·曼的《臣仆》,也得助于俄文译本。英美只推崇托马斯·曼,对他哥哥亨利希·曼,另一位杰出作家,并不注意。据我所知,亨利希·曼的小说并无英语译本。但苏联却有两个德国文学翻译家把《臣仆》译成俄文。两个译本我都在外文书店买到了,译这本书时,一些疑难句有两位俄国教师为我解释。

我对俄罗斯的了解一直是从书本、从绘画、从电影中得来的。“文革”后虽有机会出国,也总是到西欧国家。直到2000年,我已经活到七十七岁,才有机会踏上这块早已神往的土地。这一年6月,我参加了人民大学几位退休俄语教师组织的赴俄旅游团,登上飞往莫斯科的客机。旅游团在俄罗斯和乌克兰逗留了两个星期,游遍莫斯科、圣彼得堡、基辅等地的名胜古迹。我们甚至从基辅乘机飞到敖德萨海港,远眺滚滚波涛的黑海。两周旅程,日日都在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久已萦回于心的旅俄愿望终于成为现实。

离开莫斯科的前一天,我一个人徜徉在老阿尔巴特街,向莫斯科告别。多年前阅读过的许多诗人、作家的名字,赫尔岑、果戈理、莱蒙托夫……又回到我的脑海里。我找到了普希金的故居。1831年普希金在同美丽的娜塔莉亚·冈察洛娃结婚以后,在阿尔巴特街门牌53号一幢房子底层住过几个月。房前街头上伫立着这对年轻夫妇的青铜铸像。我在铜像前站了一会儿,想起他一首名篇中的几行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必悲痛,不必气愤。

在苦闷的日子里需要克制,

相信吧,欢乐的日子就要来临。

我已经遵奉诗人教导,用“克制”度过一长段“苦闷”的日子,但是我等到“欢乐”了吗?

我戴上了诗人桂冠

同类推荐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战栗

    战栗

    余华的经验使他写作可以不断地去唤醒其记忆,他相信这样的记忆不仅属于我个人,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世界在某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烙印,那是无法愈合的疤痕……《战栗》便是他其中一个小说集。《战栗》中收入了余华的三篇中篇小说,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偶然事件》揭示的是命运的偶然性与重复性;《一个地主的死》展示的是走向不归途的命运;而《战栗》中,一个被命运捉弄的诗人,无奈地用痛苦的方式表达欢乐……这些关于命运的故事,既有现实的,也有内心的。
  • 中国女明星在国外

    中国女明星在国外

    本书将为你介绍张瑜、苏小明、刘晓庆等明星在国外的生活。经商定,文采音像公司将购买香港有关人士最近拍摄的《刘晓庆特辑》专题纪录片的版权,拟在大陆出版发行。文采阁多功能厅经理出面邀请骁庆参观了“文采宴会厅”,并特邀她抽时间来赴“三国宴”和“作家宴”。
  • 陶晶孙散文戏剧作品集

    陶晶孙散文戏剧作品集

    本书收入了中国著名现代文学家、创造社早期成员陶晶孙先生的小说、戏剧、散文、杂著等作品,书后附作者小传。
  • 2016中国散文年选

    2016中国散文年选

    “花城年选”中的一种,由小说家,两届短篇小说奖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世旭选编。所选名家作品居多,更注重文章的美文色彩,可读性及历史厚重感。如:李国文的《李国文谈古论今》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洞察世事的睿智,于混沌的时世激浊扬清;叶兆言的《诚知此情人人有》是对掌故旧闻的娓娓解读;毕淑敏的《一念3000里》诠释着对生活的识见和温情;刘小川的《庄子的逍遥游》以活泼的叙述而使故纸堆中呆板的亡灵有了趣味;鲍尔吉·原野的《大地诗》其文字幽默而不失朴实,豪放而不失细腻。
热门推荐
  • 狼的海

    狼的海

    我在寻找那片海,因为阿月说过,找到大海,就找到了自由……
  • 风起大宋

    风起大宋

    大观四年,随着一声惨叫,一个少年在四个顽童的面前从天而降,从此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变数。这一年,蔡京离开了东京,高衙内还没学会调戏人妻,白山黑水中的壮汉孤傲的看着天空,耶律延禧不停的赶向下一个狩猎处,开封府里的皇宫中,到处都是从江南运来的奇花异草和飞禽走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叫陛下,叫官家的时代,这个是一个文采飞扬的时代,这是一个钢铁产量超过整个欧洲的时代,这是华夏文明的鼎峰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纸黄贴便可倾家荡产,随手一划便可失去田地,盖世英雄被莫须有的话折磨至死的时代,一个华夏文明堕入黑暗之始的时代。变数有了,一切还会是一样的吗?一群(1937):464970199
  • 邓小平与中国外交

    邓小平与中国外交

    邓小平不仅是伟大的改革者、政治家,而且也是伟大的外交战略家。他参与许多重要外事活动,促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本书阐述小平同志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政西南时期,领导和推动西藏的和平解放,一直到八十年代,他与苏联关系正常化谈判以及对苏东问题的正确判断等,着重讲述他高超的战略决断能力和外交斗争艺术。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对当今时代的伟大指导性意义。
  • 天才魔女桃花多

    天才魔女桃花多

    “娘亲,那是爹爹啊,为什么我们要跑?”一只毛茸茸的小狼屁颠屁颠的跟在女子身后说道。“我知道,”女子低眉,随手拉下一边的柳枝折了一根丢给了小狼,”拿去给他,就当是昨晚的报酬。”一个小男孩将手中的柳枝塞到男子的手中,“娘亲说,她不是一个随便的人,这个就算是信物了,她会回来找你的。”说完男孩灰溜溜的跑了。男子紧紧的捏着柳枝,目光狠厉的看着远方,“女人,你以为你跑的掉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戊戌前后的痛与梦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戊戌前后的痛与梦

    本书记录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因甲午战败,清政府派遣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时的五次往复辩难。
  • 愿花落时节你还在我身边

    愿花落时节你还在我身边

    “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吧”在初中校园的小树林里,他郑重地向她表白她的目光从书本上移开,怔愣地看向他,小声地说:“你不是从小就告诉不能早恋嘛?”他傲娇的抬了抬眼眸,刮了刮她的俏鼻,宠溺地说:“我们这不叫早恋,我们是青梅竹马,再说了,李白不也有诗云‘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吗?”“这能一样吗?”她深信不疑,“当然一样啊,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他的眸子里闪着狡黠的光芒,她把书丢到一边,微笑着抱住了他,说:“嗯!我也喜欢你,我们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像往常一样,她晃着他的手臂,甜蜜地笑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他伸长手臂抱住了她,贪婪地吸着她身上淡淡的香味,似是承诺一般,“好!永远不分离!!”……
  • 证道歌颂

    证道歌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非战斗人员的人生

    非战斗人员的人生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人生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狗血的事情…
  • 我要做个白莲花

    我要做个白莲花

    [真作妖白莲花女主×鉴婊高手愤青皇叔]穿越一场,宋清欢一心想做个大女主。奈何出厂设置搞错的彻底,为了保命,只能当一朵盛世白莲花了!被庶女妹妹迫害,她哭!被痴心未婚夫缠身,她又哭!惹上愤青皇叔,她还是哭!哭的梨花带雨,哭的惹人怜爱,哭得家财万贯、穿金带银。最后,成功地把自己作丢了……
  • 俊美七少

    俊美七少

    《合卺词》镜子的古文镜子新文《重生—硬碰硬》莫桐未,现代能力颇高但懒散不称职的逍遥杀手,一朝穿越跑到民国,成了临安军督军。临安原总督军流失在外的女儿,排行老七,绝色倾城,本为佳人,世人却皆为男儿身,人称莫七少,征战杀场。一穿就继承了原身的所有恩恩怨怨,据说杀了清允军老督军,境遇颇狗血。风倾宇,清允军老督军七子,人称风七少,长相俊美绝伦,能力天资傲人天成。父亲老督军一死,从法国回来任清允总督军之职。志向颇乌龙,以游戏折磨临安督军莫七少为乐。誓为父报仇。军阀割据,狼烟四起,场场杀戮,恩怨纠缠。是谁在爱恨中迷失了前途,走向了情感的不归路?风火弥漫,挥刀斩棘,点点花红,意乱情迷。是谁在争战中模糊了双眼,沦陷对方无心铸起的城池?民国乱世,一场纠葛,且看俊美两个七少,孰胜孰负?终是,谁负谁的倾城,谁染谁的华池。片段一:风七少黑洞洞的枪口顺着莫七少的精致五官一点点下滑,额头,眉宇,鼻息,嘴唇,脖颈,一路对准心脏的位置。俊眉一挑,语气不羁玩味:“都说莫七少是个娘娘腔,依我看倒像个绝色倾城的佳人呢。”莫七少淡笑如风:“竟不知众人口中极爱美人的风七少还有这样诡异的嗜好,到底是佳人还是男人,风七少要不要亲自尝一尝?”一阵薄香扑面,一张冷唇贴上来,细细吸吮,一点凉意一点诱惑。莫七少一惊,猛然推开,恶狠狠的擦拭嘴角冷斥:“你真是个变态!”风七少撇撇嘴,风轻云淡的笑开:“别说,这男人的味道比女人的还要好上几分。”片段二:喧哗的人群洋溢着沸腾的喜悦,清允统帅风倾宇娶亲。门当户对,几省督军的掌上明珠,娇滴滴的军家小姐。人群被拔开,喧哗即刻止息。来人一身戎装,肤胜白雪,眉似远山,眸若星辰,盈盈浅笑间唯有风情万种。嘴角一抿,透出男人的坚定和强硬。飒爽的气质与隐约的婉约矛盾又强烈地融合在一起,令人连感叹都变成了惊艳。“风倾宇,你想娶亲可问过我?我莫桐未不许,你风七少夫人的位子就得给我莫七少留着!”众人再次唏嘘哗然,临安军主帅莫七少来劫风七少的亲,这……这男人和男人啊!成何体统?!风倾宇懒散的揉了揉眉宇,面带微笑,波澜不惊的样子:“莫七少好大的口气,我风七少粘着你的时候,你都不要。现在来说这样的话算什么?”莫桐未一挑眉宇,颇显无赖,纤手一扬,笑道:“看好了,自己签的卖身契,风七少堂堂清允督军想赖帐么?”风倾宇一怔,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