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9300000059

第59章 三线建设地标攀枝花开发建设(3)

1964年12月5日,冶金部“攀枝花铁矿冶炼试验组”在北京成立,由时任冶金部钢铁司炼铁处处长周传典(后任冶金部副部长)任试验组长,率西南钢铁研究院,长沙矿冶所、东北工学院、重庆大学、包钢、鞍钢、邯钢等单位专家、教授、干部、工人108人(人称108将),于1964午12月10日到达承德钢铁厂,1965年1月24日模拟试验利用100m3小高炉正式开始。1965年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在冶金部副部长、特区指挥部总指挥徐驰陪同下到承钢视察,鼓励参试人员继续努力,早日拿出试验成果。1965年8月16日,攀枝花钒钛磁铁冶炼模拟试验取得成功。1966年4月20日,攀枝花铁矿冶炼试验组在西昌四一〇厂28m3小高炉完成泸沽矿、太和矿、攀枝花兰家火山矿三种原矿作试验冶炼,其规律与承德模拟试验一致,试验获得基本成功。1967年7月2日,攀枝花铁矿工业流程试验,在北京首钢516m3中型高炉实验成功。所作炼铁、炼钢、烧结、提钒试验参数和西昌实验一致,至此,证实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工业利用完全可行。

重庆钢铁设计院,按此试验结果和技术参数为攀钢设计出1000m3大型高炉,于1970年6月29日,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作原料,炼出第一炉铁水。之后又经过完善技术,优化操作,炉况顺行,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高,打破了“不能冶炼”的神话。此项技术获得1979年国家科委发明一等奖。

三、创造奇迹,不辱使命

概括为“六大奇迹”:

一是攀枝花大型钢铁基地是在远离大城市(北距成都870多公里,南距昆明380多公里),没有任何城市依托的深山峡谷中进行开发建设的,这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二是攀枝花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建设前期是铁路不通,是完全靠汽车运输建设起来的。人称:攀枝花基地是用汽车轮子拖起来的。这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是没有过的奇迹。

三是设计人员在弄弄坪主厂区不到2.5平方公里用地上,规划设计(三大台地,二十三个台阶)年产25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厂,吨钢用地不到1平方米。中外专家盛赞:这是“象牙微雕钢城”。这是中外工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充分显示了攀枝花建设者的聪明才智。这项设计,1981年11月被评为“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并荣获“金质奖”。

四是成都—昆明长达1150公里的交通大动脉成昆铁路,区间地质情况极为复杂,途经地震断裂带、地质破碎带,地下暗河众多、地下水甚为丰富,20世纪50年代被外国专家定为“铁路禁区”。铁道部第二设计院、铁道部第二工程局、铁道兵及沿线民工凭借自己的智慧,手工加半机械化施工,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修通了大西南穿越深山峻岭的第一条大铁路,荣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施工特等奖项。在世界被誉为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联合国把苏联宇宙飞船穿越太空、美国阿波罗登月、中国成昆铁路建设视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象征性工程,展示在联合国大厦大厅。

五是在冶金主体工艺国产设备制造上,创造了“十个第一”:

1.第一台国产最大130㎡烧结机(当时全国最大烧结机75 m2,在武钢)在攀钢投产使用。

2.第一座国产最大焦炉炭化室5.5 m高(当时全国最大焦炉4.8 m高,在武钢)单孔年产1万吨焦炭,大容积焦炉在攀钢建成投产。

3.第一台国产最大120吨氧气顶吹转炉(当时全国最大35吨顶吹转炉在太钢和首钢)在攀钢建成投产。直至1985年上海宝山钢铁厂从日本引进400吨氧气顶吹转炉投产前,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攀钢120吨转炉一直独占鳌头。

4.第一台国产最大1150mm初轧开坯机(当时武钢初轧1150mm开坯机,是从苏联成套引进)在攀钢投产使用。

5.第一台国产最大950mm、850mm、800mm轨梁轧机机组(当时全国最大轨梁轧机机组为800mm、650mm、600mm在武钢)在攀投入使用。

6.第一座利用1000m3大型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成功,突破国际封锁的技术难关。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7.第一台国产120吨全国绝无仅有的雾化提钒炉在攀钢投入使用,使我国由钒的进口国成为钒的出口国。此项技术荣获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颁发“重大科技成果奖”。

8.第一台国产钢轨全长淬火生产线在攀钢投产使用,使钢轨质量大大提升。

9.第一台国产最大12000m3/h烧结厂抽烟机在攀钢投入使用。

10.第一台国产最大10000m3制氧机在攀钢投入使用。

六是单项工程建设速度上的奇迹:

1.年产3.6万吨生产能力的金江水泥厂,1965年2月从德阳拆运设备,3月8日开工,当年12月建成投产。

2.年产21万吨气肥煤的龙洞煤矿,经75天会战建成、投产出煤,120天全部建成,确保了“七一”出铁急需。

3.1971年5月21日,朱家包包铁矿狮子山万吨大爆破成功,装入洞室炸药10162吨,采用分层秒差爆破,松动土石方1140万m3,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矿山建设史上的先河。

4.在兰尖铁矿实现采场内平峒溜井技术,解决原矿下山运输,在当时国内亦是首创。

5.在山岭起伏的宝鼎矿区,完全采用工业索道运输方式实现每年数百万吨煤炭、石灰石的运输任务,开创了我国大型矿区完全采用索道而不用铁路运输的先例,并由此带动了我国索道技术正式成为一种工业行业。

回顾那段历史,我们深深认识到三线建设实质上是西部大开发的前奏和序幕,没有20世纪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将会更加艰难。西部大开发处在“进行时”,西部大开发远没有达到“完成时”,尚需要几代人的奋发努力。

当年,上千万三线建设者,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进行着“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开发壮举,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留下了许多从建成之日起就和大地紧紧连在一起的工程实体,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有的实体逐步变成遗迹遗存,但它们记录着时代,见证着历史,更是中华现代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切不可、绝不能一扒了之,一毁了之。我们应当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有选择地或树碑,或建馆,用地标文化形式,妥善保护好重要遗迹遗存,这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它们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文化等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沉甸甸的显现出来,而用文字、实物、影像、艺术等手段记录、凝固,并能再现历史的人们是伟大的。

(作者单位:川投集团公司)

三线建设下攀钢的成长

◎赵忠玉

攀枝花建设,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是世界钢铁建设史上的奇迹。20世纪60年代前期,苏联同我们交恶,西方与我们没有建交,东西两面夹攻,妄图把我们年少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当时,毛主席想的是新中国的生存问题,准备迎接第三次世界大战,准备早打、立足大打,所以下决心建立大三线,从中央各部委抽调人员,成立特区,设立总部指挥,选择以攀枝花作为钢铁基地,也是三线建设的主体。当时,从鞍山选派人员,组建了重庆设计院;从武汉分出一支,组建了十九冶;从鞍钢选派人员,组织开工座谈。这是全国支援人力、物力进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三线建设。

我是1968年从鞍钢调入攀钢,生活条件比建设初期已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很艰苦,住席棚,吃“塑料布”——也就是海带,吃“尼龙丝”——也就是粉条,喝泥巴水,吃不上新鲜蔬菜,建设大军“头顶青天,脚踏荒山,冒炎热,顶风雨;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建成了攀枝花,使这个原本只有七户人家的山沟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钢城,从而也改变了全国钢铁工业的布局。

1971年7月1日,攀钢出铁,成昆铁路通车,大家高呼这是毛泽东思想又一伟大胜利!这时,攀钢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设。攀钢投产初期,产品单一,出现了三年亏损的局面。攀枝花把钒钛、钢铁共生矿,送苏联冶金研究所试炼,结论是“呆矿”,就像被判了死刑。冶金工业部从全国抽调108名专家到西昌原四一〇厂试炼,最终取得成功,获得国家一等科技发明奖,获得这个奖项的当时在全国仅有两项科技成果。所以说,我们攀钢是靠科技起家的,没有科研,就没有今天的攀枝花!

1982年,我担任攀枝花钢铁公司总经理,当时由于先生产,后制造,生产上存在隐患,这里滑坡,那里着火,面对诸多问题,怎么办?我到招待所找了个房间面壁三天,自问自答,得出三条结论:第一留住人心;第二开发智力,办教育;第三建设二期,改变生产面貌。

经过努力,攀钢出现了新气象,工人职工逐渐稳定,由一江春水向东流变成了孔雀西南飞,职工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有了生活在攀枝花,吃遍全中国的景象。如北京的烤鸭、涮羊肉,昆明的过桥米线,吐鲁番的葡萄,海南岛的西瓜,舟山的带鱼,温州的螃蟹,都上了攀钢职工的餐桌。同时,我们还基本上解决了职工住宅困难的问题,职工家里用上了电视机,万宝牌、雪花牌电冰箱。不仅有了闭路电视,还建设了活动中心,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当时攀枝花姑娘找对象都要找攀钢的帅哥,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我们登报招聘教师,向社会网罗人才,三年进了四千名大学生,如今他们成为了攀钢的骨干力量。

二期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由于缺口太大,当时众说纷纭、看法不一,都认为风险很大,但我毅然决定贷款,最终将二期工程如期完成。借债时我向外公开宣布:二期工程干好了,我喝五粮液!干砸了,我喝卤水!1996年,我们还清了内债,也还清了外债,我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攀钢二期工程建设借的内债、外债全部还清,我不喝卤水了!

1999年,我已67岁,办理了退休,回家养老,陪我老伴到国内、国外到处走走看看,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攀枝花基地的建设,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非常宝贵的,犹如金沙江畔的一颗明珠。我深信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我们的“攀枝花”开放得更加鲜艳夺目!

(作者单位:攀枝花钢铁公司)

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与攀枝花

◎宁志一

20世纪90年代,在攀枝花开发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党的第三代领导人中,江泽民两次、乔石两次、李鹏一次、朱镕基一次赴攀枝花考察指导工作。党的第三代领导人考察攀枝花,充分肯定了攀枝花开发建设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赞扬了攀枝花人的不懈奋斗精神。朱镕基在考察攀枝花时概括道“在这样的山沟里,建设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确实是很了不起,是精神力量的结果,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成果。”党的第三代领导人考察攀枝花成为了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形成的前奏。

党的第三代领导人考察攀枝花不仅从精神层面肯定三线建设、攀枝花开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从项目的层面解决攀枝花开发建设中的难题,从城市的未来擘画攀枝花开发建设新的蓝图。

一、促进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

攀西地区已探明的钒钛磁铁矿储量近百亿吨。从含铁的角度来看,品位并不高,平均为31%,只能称为储量很大的贫铁矿。但可贵的是,它是一个钒钛共生矿,因此必须综合利用攀矿中的钒、钛资源,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就能充分显示出来。在攀钢一期工程建成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铁精矿中的钒钛没有回收。

攀钢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攀矿的综合利用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重视。1974年到1978年,党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对这一问题连续作出批示:“为什么把这样贵重的物资抛弃掉,而且还造成污染;为什么不抓紧科学研究力争很快地把这些贵重金属分别提炼出来?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现在群众就会骂我们,将来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更要骂我们是败家子,浪费了资源和危害群众的健康。应该立即组织极大力量去进行研究,把这些贵重物资收回来。”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向邓小平汇报了攀矿的综合利用问题,邓小平同意立即着手开展工作。从1978年到1987年方毅八到攀枝花,对新流程的建立、环境污染的治理等问题作了大量的指示,并组织了10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大规模的联合科技攻关,取得了显著成就,他说:“我干综合利用一干就是10年,可见科学试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共生矿综合利用科技攻关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按照国际公认准则,只有回收技术成熟,回收成本合算的资源,才能看作有工业价值的资源。科研人员经过10年的联合攻关,为经济合理地利用钒钛资源打下了基础。1985年攀钢二期工程被列入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二期工程从规划建设开始,就同时考虑成龙配套地解决钢铁生产与回收钒钛的问题。

同类推荐
  • 我在合资企业做党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在合资企业做党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作者几十年党务工作的心血,有作者独到的思考、积极的探索、踏实的行动和实践,是作者对党务人生做的总结和思考。
  •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思想政治工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企业业务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能够继往开来、卓有成效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政治奥秘所在。
  •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国际问题研究系列)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国际问题研究系列)

    1991年是苏联共产党的最后一年,也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最后一年。白驹过隙,时间之钟即将敲响2011年,值此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书稿有特别的意义。本书简明叙述了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并从苏共基本理论与指导方针,意识形态工作,党风建设,组织路线,领导集团,应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的战略几方面阐述本书的核心论点,即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忠诚 干净 担当:做最好的干部

    忠诚 干净 担当:做最好的干部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现实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本书紧扣时代主题、不落俗套,从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组织纪律素质、工作作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能力素质五大方面,立足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各条战线的岗位实际,对如何提升干部素质进行了全面阐释,对于党员干部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履行职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迪作用。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传奇冒险家雪莱

    传奇冒险家雪莱

    神奥。远在极冷的冰原上,一位带着雪笠怪踏上旅途的训练家。从此开始了征途神奥的旅途。
  • 管理越简单越好2(升级版)

    管理越简单越好2(升级版)

    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具体工作中,面对繁冗艰巨的工作任务,你必须学会分清工作的主次:首先把那些无关紧要的放到一边,接着再排除那些对当前没有意义的工作,全部精力集中于重大事务之上。企业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而配置的优化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来实现。某些企业的人才并不少,但却受制于复杂的管理结构中。管理层次太多、效率低下的缺点抵消了人才优势。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企业管理层次过多,管理中心下达的指令必须经过许多层次的接转才能到达生产或业务现场,并且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几率增加,经常出现信息失真现象。这就要求企业在必要的时候,要懂得轻装上阵。
  • 最后的御城师

    最后的御城师

    我是御城师,能够统御一座城,城中有御将,踏入无间境地,我便是最后的御城师
  • 悍妃太嚣张:爷,请息怒

    悍妃太嚣张:爷,请息怒

    一代有志青年炒菜炒到一半穿越了,还有比她更悲催的么。穿越也就算了,好歹老天有眼,让她成为王府正妃。可是谁能告诉她,出嫁第二天,为什么那个劳么子王爷要强迫她去王府门口接侧妃?既然王爷想要她丢人,那你们一个个都别想有脸面!看刁蛮王妃如何智斗冰山王爷以及他那智商堪忧的侧妃~
  • The Battle of Life 人生的战斗(II)(英文版)
  •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是当代著名作家朱鸿的一部关于关中和西安的历史文化散文集,2009年2月由三秦出版社隆重推出。全书约20万字,共收录36篇文章,分为两辑,其一是《关中踏梦》,其二是《长安论》。
  • 忏悔录

    忏悔录

    托尔斯泰《忏悔录》与奥古斯丁、卢梭《忏悔录》齐名,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在凌乱的书桌上写上重重一笔。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因不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托尔斯泰思想出现巨大困惑。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寻找生命意义,并记录下这段精神活动的过程,取名《忏悔录》。托尔斯泰《忏悔录》深刻探讨生命意义,与人生、命运、信仰有关。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如何让短暂的人生具有永恒价值?这些有关人生命运的深刻问题,都将在阅读本书中得到启发。
  • 生活在战争中

    生活在战争中

    陈天帱本是公司一个小部门的经理。几年前因为天灾而丧妻,因为意外而丧子,所以之后一直投身于工作中,有太多的情绪没有得到正确发泄。这天,他与总经理钱景明,一同去往一家烧烤店商议事情,却不料意外触发阵法,穿越到一个另外的世界之中。那个世界的文明程度,大概是在西方18世纪。陈天帱也因为各种事情的影响走向了,反封建的道路——也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的,“法国大革命”,的全过程……或许这本书还有许多的不足……但我依旧很用心的去做了。希望您能够多多指教。让《明争暗斗》的作者写的故事令您欣喜。为了给各位享受故事的乐趣,这您肯定知道,因为这就是我写书的第一目的啊!
  • 蔬菜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蔬菜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主要介绍了蔬菜病害和蔬菜虫害两部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