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5400000007

第7章 代代传承的相术史话(1)

【相术萌芽期——上古时期】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在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相术作为其中的一朵奇葩,同样有它悠久的历史。

相术起源说

关于看相行为究竟起源于何时,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问题。

有关文献认为相术发轫于尧舜时代。虽然战国时期的荀子曾说过“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君子不道也”的话,但我们在《左传》、《国语》中却看到不少关于“相人”的记载,其他文献中也有不少通过观察形貌言行以求“知人”,从而选拔人才的记载。例如,《大戴礼记》中就有记载:“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即尧舜二帝及夏、商、周三位开国君主通过观察人物的状貎、面色、语言、声音、风度来作为甄别选拔人才的标准。由之可见,相人术在荀子之前相当一个时期,已经切实发生影响于社会。

历史上有关相术的最早记录是出现在春秋前期。但从一些记载看,社会对人的某些形貌与其性情、命运之间的关系,已形成了某些明显的共识。例如:《左传》,文公元年楚令尹子上说太子商臣“蜂目豺声”,宣公四年楚国子文说越椒“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国语·晋语八》,晋国叔鱼之母说叔鱼“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是不可厌也,必以贿死”,叔向之母说杨食我“豺狼之声,终灭羊舌氏之宗者,必是子也”,已分别从体貌外形与声音两个角度来判断人的性情、未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数度提到的所谓“豺狼之声”,分别出自楚、晋两国之口。这种情况表明,在《左传》记载的时代,相术的流传不但普遍,而且已形成了一定的相法系统。由此可以推定,春秋时期并不是相术滥觞的最早源头。但关于春秋之前相术的具体存在情状,由于文献的匮乏,我们已无从确知。但可以断定的是,其源头应当是相当古老的。

相术萌芽过程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生活在莽莽棒棒、野兽出没的原始世界中,他们惊讶地环视着自己赖以生存,但又不时带来危险的现实环境。观察这个景象万千、变化多端的环境,成了一件除了果腹生存以外的快乐事儿。“古者庖曦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荫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讥,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庖曦氏、仓颉在俯仰之间,观象观法,识文辩理,甚至连鸟兽足迹也不放过,可见观察仔细,无所不至。而易八卦、书契则是观察诸般形象的思维结果。这种由物象上升为思想的逻辑走向,也就是中国人的思维定势,而这也正是相术逻辑的基础:相术即是从观察人的相貌入手,得出关于此人命运好坏的报告。

随着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随着先民从原始丛林走进农业社会,人们审视的内容和兴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长期的农牧业生产,牛马六畜变得非常重要,它们很自然也就成了人们观察审视的对象。史籍中就有不少精相六畜的记载,如《庄子》载徐无鬼见魏侯,“告之以相狗马”。《史记·日者列传》载:“黄直,大夫也……以相马立名天下。”

由此及彼,因畜致人的因果类推的逻辑思维定势,很自然地使人从相牛相马中得到启发,转而审视人类自身。既然牲畜具有不同的寿命、脾性、能力,并相关地呈现出不同的骨骼、形体、颜色、毛发,那么人也是天地所生的精灵,气化的产物,所谓“人之生,气之聚也,聚之则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也应有禀性、聪愚、寿夭,乃至贵贱、吉凶、祸福的不同,并相关地在人的形体上出现有规律的特征。可见,古人从相畜到相人,是理性自然的发展。

概括起来看,这些相术的存在,大都与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对世代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和生活智慧的总结。从这一点上说,相人术的产生,也是建立在人们对人体的长期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伯乐也“相人”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他也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相马师。

其实伯乐除了会相马,还会“相人”。当伯乐年老时,秦穆公让他推荐相马师。他说:“我的儿子虽然能挑好马,但没有发现千里马的能耐。”他推荐了挑柴卖苦力的好友——九方皋。秦穆公初试九方皋。九方皋乐此不疲,奔波三月之后,最终找到了一匹黑色雄马,回来向秦穆公报告。穆公问:“你找到的是什么颜色呀?”九方皋答:“黄色。”“是雌的还是雄的。”“雌的。”穆公叫人牵来一看,却是一匹黑色雄马。穆公便对伯乐失望地说:“九方皋连马的颜色、雌雄都分辨不清,如何能识别马的好坏呢?”伯乐回答:“大王呀,九方皋观察马时,是见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记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呀。”秦穆公听了,将信将疑,令人骑上一试,果然是天下难得一见的好马。

【相术诞生期——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先民,对“命”的敬服,引发了人们对命运的进一步的思考,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这种思考的进一步深入,再加上其他文化气候的催促,相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相术的诞生

据考证,相术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期之际。它首先兴起于统治阶级内部。如《左传·文公元年》中就记载有公叔敖请叔服为儿子看相的史实。《逸周书·太子晋解》中也有师旷见到太子晋的面色火红,认为这是短命的预兆一说。从以上这些极为有限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看相的风气至少春秋时已在贵族中形成。

到了战国时期,看相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相命的风气也从贵族阶层蔓延到民间。如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求学于鬼谷子,有一天他们在山谷中谈道时,鬼谷子忽然看见孙膑脸上有凶恶之气出现,便惊异地说:“黑赤之气缠于岳渎,此为珠玉陷于泥中,主身陷牢狱,而有性命之险。”孙膑后来果有此难,几至送命,致使身体被剜而终身残废。根据这些记载,再结合荀子“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的慨叹来看,至战国,相命的风气已初步形成了一种民俗。

相术诞生的原因

相术之所以能在春秋、战国时出现,是因为它遇到了适合自己萌芽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精神气候。

进入春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组织较之以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殷王朝的被推翻,带来了神学政治的危机;西周末年,国人暴动,打破了天子国君神圣不可侵犯的谎言;井田制的破坏,直接动摇了政治上以氏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的分封制……这些都为人们思考命运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从人的自身寻求个人命运的普遍规律。如圣人必具圣相的传说,就是这种探求的一个例子。圣人必具圣相是人们根据关于尧、舜、汤、武等先王的传说故事演化而成,因为据说这些先王相貌古怪,如尧眉八彩、舜目重瞳、文王四乳等。这样的推演尽管十分幼稚,还没有褪去神学的色彩,但能从以前的以血缘远近为依据来决定命运的天帝命定论,转变到不论人的血缘关系,而以人的体形为依据的自然命定论,标志着时人对自我命运的最初思考。对这一观念进一步深究和具体实践,就形成了我国命理学中的最早样式,即以人的形相是否特殊来推究人的命运的相命之术。

与此同时,人们关于命运的另一思路是从当时盛行的相畜风俗得到启发的。《吕氏春秋观表篇》对相马记述颇详:“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膹肠,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良工也。”可见当时相畜的风气很盛行,而且专业性颇强,分工颇细。最重要的是,人与万物活于天地间,生生息息,确有不少类同之处,这就引起了古人的联想,即动物的考察方向和方法,亦可引用到万物之灵的人身上,正是“非独相马然也,人亦有征,事与国皆有征”。

自此,相术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也建立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术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相术,已经明显地褪去了“奇形即圣人”的神秘色彩,代表了相术最正统的指导思想,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根据观察人的形态面貌来判断其吉凶,这也是相术最基本的特点。如《左传·文公元年》中记载: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谷也食子,难也收子。谷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国。”公元前626年,周天子派遣内史叔服赴鲁国参加葬礼,公孙敖听说此人能替人相面,就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见他。叔服说:“谷这儿子可以祭祀供养你,难这个儿子将来可以安葬你。谷的下颌很丰满,他的子孙必定在鲁国兴旺起来。”

从相术的准则来看,人的下巴称之为“地阁”,代表一个人晚年的运气。由于谷这个人的下巴长得很丰满,叔服就据此推断他暮年的运气颇佳,从而庇护他子孙在鲁国兴旺起来。

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相术不仅以对象的形态为判断依据,还联系对象的声音。如《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楚国的司马子良生了儿子越椒,子文劝说:“一定要杀了他!这个小子,有熊虎的形状、豺狼的声音,不杀,必然灭亡若敖氏了。俗话说‘狼子野心’;这小子是一条狼,难道能够养着吗?”子文的相术手段就是以对象的外形结合声音作出狼子野心将伤人的预测。

春秋战国时期相术的第三种情况,就是以对象的面貌气色来推测他的生死寿夭及内在性格。如《吕氏春秋》记载了赵简子与其家臣尹铎的一段对话,其中尹铎有这样一句话:臣尝闻相人于师,敦颜而土色者忍丑。高诱解释说:“敦,厚也。土色,色黄也。土为四时五行之主,多所戴爱,故能辱忍丑也。”尹铎从他老师那里听到过一种相人之术,即相貌敦厚、面色土黄的人善于忍辱负重。

在今天看来,这种最早的相术样式无疑是一种落后愚昧的文化现象,但在当时,它不仅是中国古人对个人命运积极而严肃的思考,而且还是一种对生命原理的有益探索。最明显的是,它的出现是对当时更为愚昧的神权政体和天帝命论的巨大冲击,代表了一股进步的潮流。

扁鹊相齐桓侯的故事

中国的相人之术,来源其实很复杂,大致来说,应该包含望气、相畜、医术等因素。关于医术方面的因素,历史上有一则很著名的故事,扁鹊相齐桓侯。

扁鹊来到齐国,齐桓侯仰慕其声名,便招待他。扁鹊因此入朝见桓侯。既见,扁鹊对桓侯说:“君侯有疾,疾在腠理,若不医治恐怕病会变深。”桓侯摇头道:“寡人无疾。”及扁鹊退,桓侯便对他左右的人说道:“医生一定好利。明明人家没病,却说人病,如果给他医,当然容易医好,那么他就可以邀功受赏了。”过五天,扁鹊上朝见齐桓侯,对他说:“君侯的病已到了血脉,不医病就更深了。”桓侯不理他。及扁鹊退,桓侯不悦。再过五天,扁鹊又上朝见齐桓侯,望见桓侯之后,急急退出。齐桓侯觉得奇怪,因使人问其究竟。扁鹊说:“病在腠理,汤药以及按摩推拿可以医好;病在血脉,针灸可以医好;病在肠胃,用药酒可以医好;若病在骨髓,那就连老天爷都没有办法。如今桓侯的病已在骨髓,所以见到他我便不再说话。”五日后,齐桓侯病发,叫人找扁鹊,扁鹊已不辞而别。桓侯不久病死。

扁鹊由气色可以看出齐桓侯的病深浅,是故相师便亦可以由气色来看人的精神状态,因为邪、祟、病、鬼、妖五者,必有精神上的变异因素。

同类推荐
  •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中国古代孝教育包括国家对于孝的教育、学校对于孝的教育、家庭对于孝的教育、文学作品中关于孝的教育。本书也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在国家对于孝的教育中,重点论述了古代统治者为了提倡孝道而作出的表率和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有关孝的政策措施。
  • 老清华

    老清华

    《民国趣读 老清华》是追忆当年老清华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冯友兰、潘光旦、陈岱孙、孙锡三、梅祖彦、张申府、马约翰、梅贻宝、费孝通……这些文字从不同侧面叙述了民国时期清华的校史、民国时期的历任校长、生源、课程设置、教师风范、校舍环境以及当时校内、校外学生参加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文章即可让我们看到当年是什么样的学子考到清华、什么样的俊才站在教室里讲台传道授业;这些学子这些老师,在那个风急浪涌的时代,他们经历了什么,见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们有怎样的情感情怀,又有什么样的一生。他们的记述就像爬满记忆之墙上的藤蔓,让我们能更好了解清华的过去,更好了解清华之所以来,他们曾经生活在清华的过去,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人生里最美好的时光,他们是亲历者,在他们笔下,有家事的细琐,有国事的波澜,如今去读,情景犹如历历,这些情景连缀成锦,让那段时光变得华丽有光彩。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河南人是能吃苦的一群人,他们那苦行僧的精神是他们生存的力量来源。在常年的生存压力中,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中,苦难和艰辛、饥饿和折磨……一切的不幸迫使河南人不得不埋首于生活的残酷。于是,在艰难中也不断前进,星落云散,始终挺立在世人面前。于是,在黑暗之中看到烛光,从陨落到奋起,创造新的高峰。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热门推荐
  • Re,异能女孩在邻家

    Re,异能女孩在邻家

    死了一次又一次,怎么办?王懿辰看着邻家少女,摸了摸下巴:这个歪想法,可以试一下!
  • 门神

    门神

    绿茵场上有这样一类人,在某些时刻能够左右比赛的胜负。 人们把这类人敬称为——门神。 陆豪,一个喜爱实况足球游戏的伪球迷。 2001年秋天,在得到一张《实况足球8》的游戏光盘后,他成为了一位守门员。 最终,他在佛罗伦萨重新崛起的道路上谱写出一段门神传说。 我佛慈悲,我佛V5!!!
  • 送君去

    送君去

    一个少年,一觉醒来,就要面对那无情的沙场。为了活下去,少年平生第一次杀了人 为了能有尊严的活下去,少年舍弃了尊严,一步一步,朝那吃人的权力走去。
  • 青玉有缘,皇叔太难缠

    青玉有缘,皇叔太难缠

    灵力衰退,诛神应劫,就连一块刚刚化形的青玉也将要凐灭。青玉表示,好不容易化形的她要奋起,于是盛清颜重生了,盛清清穿越了,青玉转世成为盛清毓。终于成人了,可以吃美食啦,盛清毓扳着指头数数:变成人之后好像还得找个人搭伙过日子。”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灵力还剩了点能用,于是盛清毓开始每日的翻墙遛狗,勾搭美男的人生。好不容易要将自己嫁出去了,盛清毓欢欢喜喜地去绣嫁衣。等等――坐在墙头的那个皇叔你是什么意思,居然敢坏姑奶奶的姻缘。皇叔邪魅一笑:“本王掐指一算,盛六小姐的姻缘似乎在本王这里。”
  • 带着梦想去成功

    带着梦想去成功

    本书收录了启迪中学生智慧的哲理美文,是引入深思的品格故事典范。其中每一篇故事都会贴近生活的写照,每一篇故事都会拓宽你的文化视野,每一篇故事都会激发你的心灵,每一篇故事都会是一对翅膀,使你勇敢飞翔!从这些故事中你会找到一一成长和成才的启发,也会给你最深刻的认识,慟尔终身受益!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绕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未来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情感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
  • 南风未起,念你成疾

    南风未起,念你成疾

    她是龙家大小姐,消失五年后带着神秘的身份再度回顾,杀手、军火女王、军事奇才。黑白两道通吃。设计师Smile,梦雨集团的幕后老板,医术高超的鬼医,被誉为‘死神’的顶级电脑黑客,令人闻风丧胆的黑道至尊,这些都是她的身份。他是帝家唯一的继承人,黑夜下确实心狠手辣,嗜血成性的X组织的老大。黑白两道的佼佼者,也是叱咤风云的黑道至尊‘king’。黑白两道的佼佼者。
  • 丑宝

    丑宝

    我在原始丛林里造土纸。一头名叫小丑的黄牛婆在帮我造土纸。小丑之所以叫小丑,是因为贪吃一个隐蔽洞口旁边一大窝茅草被老虎咬断了尾巴,从此屁股后面就老是沾满了粪土,引来了一大群乌蝇上下飞舞,十分惹厌;山里人喜欢牵野号,才赐她如此芳名。我没办法,后来我与她走得最近,只好时常在古潭里替她洗屁股。古潭隐匿在老虎坑茶山下,夏日正午,隐隐可窥一石头样的巨木横亘潭底。老表说,水浸千年松,搁起万年杉,这么说来,有可能是千年古木的化石了。到处是大片小片正在开发的原始丛林——其实是数百年前的荒田,田埂围基历历可见,古田中的参天古树难于合抱。
  • 我的逝去的高中岁月

    我的逝去的高中岁月

    高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之一,为了一场高考你付出了所有你能付出的东西,只为了不辜负父母,不辜负自己。这三年是你人生中最努力拼搏的三年。高中,你知道评论你成功与否的,只是你的知识,只是你的分数,而不是你的家室,你的关系,你的颜值,你能接受潜规则的程度。高中,你还不像大学和毕业以后这样思考很多问题,你喜欢那个人,仅仅是因为喜欢,不是因为车啊,房啊的。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听,但或许根本没有人愿意听,因为这个故事跟你们没有关系,而且我讲故事的能力真的很差。所以我也就是把这个故事讲给我自己听,我只是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而已,或者这样我可以好受一些。在每一个夜晚,让我难以入睡的,除了室友的鼾声和磨牙声之外,还有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出现的每一个人。
  • 将女悍妃:世子大人劫个色

    将女悍妃:世子大人劫个色

    沈凤翎虽为女将,但依旧被圣上猜忌,将她赐婚给出了名的病秧子世子,沈凤翎当然不愿,但圣意难改,恰在此时,她被同僚下药,晕晕乎乎的闯进了一个白面书生的房间……沈凤翎抓着白面书生找皇帝收回成命,却不想这书生竟然就是她的未婚夫!沈凤翎:“……”这就是命。本以为以自家相公出了名的病体,她嫁过去就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