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谈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有问话,就有回话。交谈中,对方会时不时向你抛来一个难题,需要你解答,能不能接过对方的话头,天衣无缝地给出回答,直接决定了沟通的效果,也决定着你能否掌控沟通的话语权。
解数学题需要借助公式,其实回话也不例外。遵循说话的入门准则,把握回话的中心要领,开口回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回话前在心中打好腹稿
如果在与人交谈时,必须在极其短的时间内回答别人的问题,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及对别人的要求,那么你千万不能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地回答,那样往往会使你的回话语无伦次、答非所问,不是闹出笑话,就是陷入窘境,使沟通受阻。
因此,在回话之前,应当就别人的话题快速地在大脑进行一番过滤、思考,并在心中打好回答的腹稿,想明白怎么向别人回话,回答哪些内容,怎样回答对方才能够理解和接受。
1.信心十足地说出要点
所谓的“要点”,就是你与对方交谈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为了使对方依赖你,对于完成你的要求或实现某一目标充满信心,所以你一定要信心十足地说出来。对于对方的行动要求,必须以乐观而坚定的语调,直率地强调出来。为了获得较好的交谈效果,在回话时,你一定不能畏缩而要信心十足。对于你真挚的陈述,对方听了一定会感动,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2.具体而准确地叙述要点
当你要求对方做一些什么事情时,必须进行准确精当、简明扼要的叙述,因为对方只会做他们明白理解的事情。他们既然要依照你的话采取行动,那么你就得准确而精练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3.使对方明白采取行动
不管你回答的是哪一种问题,你的目的就是要把问题的要点以及期望对方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以便让对方容易理解,这样才能够让对方顺利展开行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妥善的方法就是把关键部分具体地说出来。
如果在说话时,你能够具体地为对方提示事情的关键和问题的要点,那么你就要比其他人更容易和别人交谈,也更容易使对方感动。“请把发给客户的商业信函尽快寄出去”比起漠然地对下属说“去把发给客户的商业信函打印出来”更有效果。
到底以肯定的方式叙述要点好,还是以否定的方式叙述要点比较妥当?这一点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你能把你的观点叙述清楚、表达准确即可。但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做出这一决定。
回话要明白晓畅
有的人说话喜欢故弄玄虚,附庸风雅,用词华丽,追求深奥,以为这样才显得自己有学问,有派头。其实,这样不但使自己的话语让人难以理解,而且还增添了沟通的难度,很令人讨厌,应引以为戒。
人际交往中,与人交谈,回答别人的问话,一定要做到口齿清晰,语义清楚,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我们讲究回话的清晰、通俗性,是指说出的每一句回话不但要生动、巧妙,而且还要明白、易懂,使人乐于接受,语言表达要大众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语通俗,一听就懂;二是意义通俗,深入浅出。违背这两点,你的回话不仅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甚至还会造成各种误解。
不少人在交际会话过程中,会犯一些这样的错误,或是喜欢说一些难懂的话,用一些偏僻、文绉绉的字眼,显得自己多有学问似的;或是出口成“脏”,并已成为习惯,不但不以为耻还自鸣得意;或是使用一些对方听不懂的文化和历史典故,还误认为对方会觉得自己说话高雅、很有修养。
例如,与一个文化层次不高的人交谈,当对方谈到天气情况时,你回答说:“雨后万物更新,令人心旷神怡。”尽管本人挖空心思,咬文嚼字,但对方却不知“心旷神怡”怎么解释,还是“雨过天晴,空气清爽,真痛快啊!”较好,既亲切又易懂。
如果对方个性很强,对一些难懂的话他又能立刻明白的话,那么他可能会感兴趣,觉得“这小子可真行”。
如果对方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定会反感地说:“你到底在说什么?乱七八糟的!”
有人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推销员,喜欢在会话中用一些不常用的外来语(主要是英语),虽说言语丰富是一个优点,但是,如果对方听不懂,就会感到不知所措和难为情。因此,回话中有习惯用外来语怪癖的人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不正常的话,估计对方可能听不懂但又不能不说时,该怎么办呢?那就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用较温和的方式表达。
在与别人谈话的过程中,除非是难懂的专有名词,一般来说应尽可能使用忠实本意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只有这样,你的每一句回话才能使对方感到亲切,才能让对方接受。
回话要简短有力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如果一个人说起话来长篇大论,这就说明他也不甚明了自己说些什么。我国有句俗语叫,“蛤蟆从晚叫到天亮,不会引人注意;公鸡只啼一声,人们就起身干活”。的确,会说话的人,不一定是说话最多的人,话贵在精,多说无益。
因此,回话简短有力,不拐弯抹角,旁生枝节,必须抓住精髓,才能一语中的。
日本一家大汽车公司的经理,想订购大批用于车厢内坐垫的绒布。有三家商店,送来了货样,想承揽这笔大生意。经理看过这三家商店的样品,便约定一个日期,请这三家商店派人去商谈。
因为这是一笔大生意,所以这三家商店,当然各自选取口才好的职员前去。甲、乙两店派去的人,都是长于言谈的人,丙店所派的人,口才也很伶俐,然而这一天他竟不幸得了喉病。
他要是因病请假,那么眼看一笔巨大的生意因自己而失去,未免有些对不起店主;如果前去应命,那么,他患着喉病,又不能开口说话。犹豫半天,他还是去了。到达后,他看到甲、乙两店所派的职员,口若悬河似的说着话,把他们自己的商品,形容得天上少有地下绝无。他没有办法,只好用纸写道:“我今天有着喉病,我不能说话,就不说了,反正货您已看过了,我说多了也无用处。”可没想到那家汽车公司的经理竟说:“那不要紧,我来代你说吧。”
真想不到,这位经理竟帮他把自己店的货物分析得一清二楚。于是,丙店最后自然而然地接下了这笔巨大的生意。
上面这个例子,虽然有些偶然,但也并不是全无道理。在交谈场合,有的人滔滔不绝,用语言的触角抓住了每一位听众,自然令人钦佩;有的人把自己的意思浓缩成几句话,犹如一粒粒沉甸甸的石子,在听众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同样值得称道。换个角度说,如果简短的回话更有力,或同样有力,又何必长篇大论呢?
回话越简明越好。有些人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说了很多话,但还是无法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以致听者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仍然不知道他想说明什么。如果你有这种毛病,一定要自己矫正。矫正的最好办法是,在回话之前,先在脑子里做一个初步的计划,然后再把计划要说的东西讲出来。
我们常讲“言为心声”,“真心”自然不需要过多“表白”。如果你在回话时能措辞简洁、生动而又贴切,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位交际明星、沟通高手。
回话要真诚恳切
谚语说:“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回话真诚的人,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说话的魅力并不在于你说得多么流畅,滔滔不绝,而在于你是否善于表达真诚。最能让人信服和尊重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回话和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真诚时,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际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方也就可能由信赖你这个人,而喜欢你说的话,进而听从你的说服。
我们对别人说的每一句回话,都应当能够使对方心悦诚服。回话不是敲击铜铃,而是敲击人们的“心铃”。“心铃”是最精密的乐器。因此,聪明的回话者总是用真挚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击响人们的“心铃”,振奋之、感化之、慰藉之、激励之,用自己的心去弹拨他人之心,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他人之灵魂,使听者闻其言,知其意,见其心。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说话真诚著称。他14岁时参加殿试,真宗出了一道题让他做。晏殊看过试题后回答说:“我10天以前做过这个题目,草稿还在,请陛下另外出个题目吧。”真宗见晏殊这样真诚,感到他可信,便赐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在史馆任职期间,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常到外面吃喝玩乐。晏殊因为家贫,没有钱出去,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书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点名要晏殊担任辅佐太子的东宫官,许多大臣不解。真宗对此解释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和他的兄弟们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合适的人选。”晏殊向真宗谢恩后说:“我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穷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真宗听了,越发赞叹他的真诚,对他更加信任。
不论是日常交往和沟通,还是演讲、推销等场合,如果你的回话缺少诚意,那就失去了吸引力,即使你的话语华丽漂亮,也如同一束没有生命力的绢花,很美丽但毫不鲜活动人,缺少魅力。因此,把你的真诚注入你的日常交流和回话之中,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对方,当听者感受到你的诚意时,他才会打开心门,接收你讲的内容,彼此之间才能实现沟通和共鸣。
回话要首尾一贯
首尾统一,前后完整,这是对回话逻辑的一大基本要求。只有首尾统一,前后完整,回答才严谨完整,才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伊索,年轻时曾经给贵族当过奴隶。有一次,他的主人设宴请客,客人都是当时希腊的哲学家。主人命令伊索备办酒席,要做最好的菜招待客人。伊索专门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准备了一席“舌头宴”。
开席时,主人大吃一惊,问:“这是怎么回事?”
伊索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您吩咐我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备办最好的菜肴,而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宴’难道不是最好的菜肴吗?”
客人们都被伊索说得频频点头,哈哈大笑起来。
主人又向伊索吩咐道:“那我明天要再办一次宴席,菜要最坏的。”
可到第二天开席时,上的菜依然全是舌头。主人一见此状,便大发雷霆。伊索镇定地回答道:
“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而出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
主人被伊索弄得无言以对。
从一个方面去考察,舌头的确是最好的;而从另一方面去考察,它又是最坏的,舌头正是“好”与“坏”的统一体。伊索正是把握了“舌头”这一事物的矛盾属性进行辩论,从而征服了对手,同时留给了人们以深刻的理性思考。
在回话中,回话者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回答的话要保持同一、首尾一贯,不能前后抵触,相互矛盾,以免授人以柄,给自己带来被动。
我们要想正确、恰当、严谨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展开说服,赢得辩论,就必须使自己的回话保持思想的确定性、首尾一贯性,这是对说话者最基本的要求。
善用比喻,生动回话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式,是语言形象化的手段,由于它取喻明理,以此喻彼,把精辟的论述与摹形拟象的描绘糅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哲理上的启示,又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因此,比喻能使自己的话语和表达充满风趣,生动形象。
有个人对梁王说:“惠子说话总爱打比方,大王若不许他打比方,他就不会说话了。”梁王说:“是这样。”
第二天,惠子参见梁王,梁王对他说:“我希望你直言说话,不要打比方。”
惠子说:“如果有人问,‘弹’是什么样的东西,得到的回答是,‘弹’的形状就像弹。您说这样的回答明白吗?”
梁王答:“不明白。”
惠子说:“如果有人这样回答,‘弹’的形状像一张弓,而且是以竹子做弦,这样您明白吗?”
梁王说:“明白了。”
惠子说:“这就是用人们所知道的,说明人们不知道的,为的是让人们听明白。您现在不让人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道理,这怎么行呢?”
梁王答:“你说的有道理。”
上述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打比方”在回话和表达中的作用。“喻比术”,就是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道理,折服对方的一种论辩方法。它类似联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和道理来说明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和道理。
在回话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以浅喻深,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
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获得博士学位后,还不能立即开课,因为她还没有得到讲师资格。但她的学识和才华受到了从事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希尔伯教授的赏识。在一次会议上,爱米·诺德能否成为讲师的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论。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她做了讲师,以后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入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希尔伯特教授反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该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我请先生们注意: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澡堂!”这一句话,驳得对方哑口无言。
使用比喻回话术,可以从正面设喻,说本体是什么、像什么;也可以从反面设喻,指出本体不是什么、不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