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5900000009

第9章 萧乾与象征主义(1)

“20世纪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富有世界主义的性质。”[1]萧乾是时代的产儿,他没有辜负时代的厚望。二十刚出头,还在大学念书,他就和一个叫安澜的美国人合编英文《中国简报》(China In Brief)。这份八开张的《中国简报》创刊于1936年6月1日,副题为“关于文学、社会、艺术动向的文摘周刊”。它意在向西方读者“介绍现代中国文艺界之情势及社会大众之趋向与背景”。萧乾主编的文艺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文学的崭新图景。虽然报纸的生命并不长,然而,这种筚路蓝缕的开拓之功却值得人们称赞和历史记颂。从此,萧乾爱上了这种文化交流和“输出”的工作,他热情而又持久地向外国读者介绍了许多中国文学作品。1932年,他在英文《辅仁杂志》上发表的译作有郭沫若的《王昭君》、田汉的《湖上的悲剧》、熊佛西的《艺术家》等。1933到1935年,他参与协助斯诺编译了《活的中国》(Living China)。1939年,他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英国连续出版的五本英文著作中,有三本是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在担任《大公报》驻英国记者的同时,他还以笔会会员身份在英国报刊、电台、集会上广泛介绍过中国现代文学。1949年以后,他担任英文《人民中国》副主编,继续热衷于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工作。

萧乾“希望世界了解我们”,更“渴望了解世界”。他很早就和外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26年到北新书局当学徒,他接触到了“五四”后出现的各种思潮和大量外国文学作品,潘家洵译的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曾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徐志摩译的《曼殊斐尔小说集》就是萧乾替书局从《小说月报》、《现代评论》等刊物上一篇篇抄下来收集出版的。40年代,萧乾在英国结识了英国名作家爱·摩·福斯特和阿瑟·魏礼等人,和他们建立了较深的友谊。同时,他开始对意识流小说进行研究,并向中国进行介绍。有人已经指出,萧乾是第一个把意识流介绍到中国的人。1949年以后,萧乾以其娴熟精深的英文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近年来,他多次出国,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仍在不懈地努力。

萧乾从事的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学传播工作也对他自己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曾谈到《曼殊斐尔小说集》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对我来说,最早的一项副食品就是那位新西兰女作家笔下的那些小故事。画面小,人物小,情节平凡。但它们曾使我时而感到无限欣悦,时而又感到深切的悲怆。”萧乾最初的创作留有西方现代小说技巧的痕迹,有些小说(如《蚕》、《栗子》)文字欧化现象也较明显。读他的作品,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许多带有象征主义倾向。萧乾自己也说:“我从来没有提倡过象征主义,但我从一开始写东西就有这种倾向。不单是我的一些小说,……我的特写有几篇也是用了象征主义手法的,如《叹息的船》、《破车上》。”

萧乾的具有象征主义色彩的作品,显然受了当时文坛象征主义的文学气氛的影响。象征主义传入我国是在“五四”前后。早在1915年,陈独秀在他发表于《青年杂志》上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一文中就笼统地介绍过象征主义。此后,当时几个有影响的刊物如《新青年》、《新潮》、《时事新报·学灯》、《少年中国》等,都曾译介过象征主义的文学作品。茅盾在1920年连续写了几篇介绍象征主义的文章。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在创作上都有所尝试,写了一些带有象征主义倾向的较为成功的作品。有意识仿效象征主义写诗的有著名的“诗怪”李金发。李金发于1925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微雨》,着力表现“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2]。后期创造社的三位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倾向于法国象征派的”[3]。此外,还有戴望舒和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人,他们的作品都表现了明显的象征主义倾向。30年代初,施蛰存等办起了《现代》杂志,遂形成所谓“现代派”,他们的许多作品带有象征主义色彩。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张天翼的《鬼上日记》(1931)、老舍的《猫城记》(1932)等也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讽喻现实社会。在这样的创作氛围和文学时尚之中,萧乾步入文坛,接受了象征主义影响,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写了一些小说和散文作品。

象征主义作为舶来品,为什么能在现代中国产生这么广泛的影响呢?在这样广阔的文学背景之下,萧乾受象征主义影响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呢?他的具有象征主义倾向的作品在内容和艺术上有哪些特色呢?

作为一种文学潮流,象征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影响广泛,声势颇大。“五四”思想解放运动在老大中国的文化思想界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浪潮,汹涌向前,势不可挡,冲击着禁锢人们自由思想的封建宗法制,波及社会各个角落。思想解放和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异域营养,寻找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料和可供点燃国民心中灯火的火种。他们不抱偏见,不守陈规戒律,广收博取,对西方众多文艺流派、思潮实行“拿来主义”。虽说创造新文学的热情和改造国人灵魂的热望,使他们在眼花缭乱、五光十色的异域物事面前难以驻足三思,作出有距离的考察和审视,因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然而,这却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

首先,象征主义是时代悲观主义思潮的产物。它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反映了巴黎公社失败后笼罩着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阶层的悲观主义和绝望情绪。象征主义者认为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契合对应关系,现实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人的内心的“另一世界”才是真实的、美的。诗人要通过直感去把握这个世界,以艺术的象征、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等手法来再现这个世界,通过象征这个媒介,把两个感应契合的世界沟通起来。在本世纪初叶的中国,黑暗现实在作家身上的投影,导致他们精神的苦闷和悲观的绝叫:沉沉黑夜何时到天明,茫茫苦海何时是涯际?他们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秩序由怀疑、失望以至绝望,思想状况正和认为现实世界“虚幻而痛苦”的象征主义者具有相似之处,因而易于发生共鸣。另一方面,阴险狠毒的话语权势禁锢和钳制人们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一些患“时代病”的民主主义青年只能借较为隐晦曲折的象征主义手法来表达自己怀疑、激愤的情绪。

其次,象征主义是吸收外来影响的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各国之间发生影响、相互借鉴是必然的。尤其是在“五四”这样的非常时期,人们接受了众多的文学思潮和流派。“拿来”正视人生的现实主义和反抗叛逆的浪漫主义,介绍“摩罗”诗人和一些被压迫的弱小民族文学自不必说,即使那些带有“‘世纪末’果汁”的各派现代主义思潮也流涌了进来。对于一些喜尚新奇、思想苦闷的青年人,象征主义等派似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在向外摄取异域营养时,拉起自己与之发生共鸣的派别,使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是很自然的。

再次,象征主义在某些方面适合了我国传统的艺术、美学趣味和审美习惯。我国传统诗学和美学是忌直露,讲究艺术的含蓄之美。诗论要求诗作“思浑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4],“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5]。这种审美特点,与象征主义正好相通,它尤为明显地表现在象征主义诗歌上。李金发、戴望舒等人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写的诗,表现了这一审美观念的不同层次的把握:含蓄、朦胧、晦涩、神秘……这些人可能走极端,有偏颇,但却与传统美学观念有密切关系。

卢卡契认为:“任何一个真正深刻重大的影响是不可能由任何一个外国文学作品所造成,除非在有关国家同时存在着一个极为类似的文学倾向——至少是一种潜在的倾向。这种潜在的倾向促成外国文学影响的成熟。因为真正的影响永远是一种潜力的解放。”[6]潜在的现实原因和文学、美学观念,决定了象征主义在现代中国风靡文坛,影响众多的作家、诗人。

萧乾是一个敏感、好动、自尊心强而又不愿恪守章法、墨守成规的人。在北新书局当练习生时,他就受到强大的时代风潮和种种文艺思潮的有力影响。在大学,他读的是英国文学系,披阅纵览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和流派,后来他自己也说脑子里装过“大杂烩”。同时,世态炎凉冷暖,别人横眉冷眼,外国传教士的欺压,残酷现实的丑恶,他身受甚深,感触良多。他对黑暗社会是有股愤激情绪的,但因为手中没有“地图”,故又感到迷惘和感伤。他的性格和特殊情境,使他采用象征主义作为创作的一种手段。此外,我们还必须看到,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萧乾虽不乏正义感和爱国情怀,但与革命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既具有爱国主义民族激情,却又缺乏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的勇气。30年代和40年代,他的名字基本上是和《大公报》连在一起的。萧乾为之编副刊,虽然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和灵活性,但他的工作和报纸性质决定了他的作品不能明白直露地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秩序和黑暗现实的疑虑、不满和愤恨,而只能借助象征主义手法,曲折地反映现实情况,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物质、哲学和心理的感受。可见,他的生活阅历、工作环境和思想矛盾状况,决定了他与象征主义结下因缘。

在现代文学史上,受象征主义影响的作家诗人很多,但有的成功了,有的败北,其中有些什么原因和教训呢?笔者认为,扬弃象征主义的文学观念,联系社会现实,融会民族传统,采用象征主义富有表现力的手法,则可能获致成功,反之,如果孤立地脱离现实和传统,不加去取地全盘接受则势必失败。

萧乾之运用象征主义艺术手段进行创作,是在有了前人的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之后,那么,他的探索和实践效果如何,有哪些可资借鉴的呢?我们先从作品反映出的内容入手,寻找作家对象征主义的改造和把握的特点。

萧乾是一个较具民族意识和情感的爱国主义作家。他早年的一些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入的小说,大量的特写和散文,都充溢着强烈的爱国感情。他的带有象征主义倾向的作品也一无例外地显现出真挚的爱国主义色彩。《栗子》是萧乾的短篇力作。它反映的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抗日积极分子遭当局迫害的故事。手无寸铁的学生们举行爱国游行示威,遭到反动军警的水龙、刺刀和机关枪的残酷镇压。爱国女学生于若菁惨遭毒手,身负重创。她的男友孙家麒的父亲是警察署长,是那些刽子手——“一群不可理解的动物”的元凶魁首。于若菁在病床上愤怒地与前来看望她的这对父子实行了彻底的决裂。作品题名为“栗子”,暗指于若菁像栗子一样虽然可能被强力所捏碎,但她的精神却是坚贞不屈的。小说开头详细描写孙家麒满怀仇恨地捏碎手中的栗子,象征性地展示了他与于若菁的爱情历程及其终结,揭露了当权者镇压抗日爱国青年的罪行。这种象征主义手法,在散文《小树叶》、《叹息的船》、《破车上》、《链》、《古城》等作品中,也都有所表现。《小树叶》立意取材与《栗子》相近。作者把几名女学生比为“长在一个枝桠上的几片小树叶”,“为了爱国,棒子棍子挨个通身”,但还是要坚持到底,“在暴风雨中挣扎”。整个作品透示出浓烈的抗日民族情绪。

同类推荐
  • 实验水墨的现代历程

    实验水墨的现代历程

    本书通过梳理实验水墨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结合艺术比较学和范式批评的研究方法,归类分析了实验水墨现代历程中出现的主要探索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对“实验水墨唯抽象水墨论”、“实验水墨宽泛论”、“实验水墨唯画种论”和“实验水墨无所不能论”等一系列批评话题与争论展开分析评论。从实验水墨作为实验艺术一个分支的角度出发,以前卫性和为艺术的推进提供的新的可能性及积极创见作为考量实验水墨的核心标准,对实验水墨的所指范围、边界、能量及价值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 打回原形

    打回原形

    新文人画代表朱新建随笔集,王朔、陈丹青、姜文、陈村、叶兆言、苏童、杨葵联袂推荐。朱新建刻过一枚闲章,“打回原形”,这次拿来用作书名,因相对于他的画而言,这些文字应该算是某种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浅地折射出一些画里未尽的意思。近三十万字,收录了朱新建这辈子散落在各处的话语,有关千年画史,文人往事,古今中外,世事纷呈;有精妙通透的阐释,亦有零零落落的碎语,却都是掏心窝子的实话。或深或浅,或隐或白,都是他的性情与风流。
  • 钢琴欣赏十八讲

    钢琴欣赏十八讲

    《钢琴欣赏十八讲》从17世纪巴洛克时代开始,记述了钢琴音乐三百年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性格各异,但彼此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钢琴音乐史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现象,一种是传承,另一种则是颠覆。这两种现象影响了音乐的发展轨迹,也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当中,音乐才层层演进,成为今天我们听到或看到的模样。
  • 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山在那里

    这是全球首位独立完成14座8000米雪山行走拍摄的摄影家的孤独逐梦之旅。 从喜马拉雅到喀喇昆仑,1个人,10年,10万公里自费攀援独走。 以绝无仅有的百幅珍贵照片,和不曾为外人道的绝境生命体验, 讲述一个人的十年雪山故事。
  • 承德避暑山庄散记

    承德避暑山庄散记

    一个人不可能走遍天下,览尽风光。如果有个风光集中、景物荟萃的地方,一览知天下,那可是人生一大乐事。巧啦!我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承德。我是1955年至1958年在承德念高中,1971年又来承德工作,一直到如今,前前后后在承德生活了40年,和承德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她视为我的第二故乡。如今,我已到了“古来稀”之年,三个子女全在北京,他们动员我和老伴去北京过晚年。可我们舍不得离开承德,坚意要在承德生活下去。承德在300多年前只是居住十几户游牧人家。
热门推荐
  • 上古萌兽驾到

    上古萌兽驾到

    作为一只得到天地眷顾因混沌之气而被创造出的小白泽,小白婳表示自己很懵懂。她才诞生不久,尚未化形,且,身边总有一只妹控大白泽在守着。随着逐渐成长,小白婳遇见了许多人和事,经历了数个时代的变迁,而白泽一直在她的身边陪伴着。盘古、伏羲、女娲。青丘九尾玖娣,鲲鹏、五爪金龙金桐,随着一位位上古洪荒众神的消散和隐归,小白婳与哥哥白泽又该何去何从?放心吧,轻松宠文,绝不虐。作者玻璃心,还望海涵。
  • 裂石响惊弦

    裂石响惊弦

    耿轻寒,出身贵族,曾东渡日本求学,空有济世之才,却无报国之门。直到1932年的秋天,奉天城多了一个惊弦。从此世上就多了一个人,多了一个行走在刀锋剑影之上的隐形人,多了一个站在黑夜里期待黎明的人,多了一个戴着面具独自战斗的人,多了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多了一个深陷蛇窟却要独善其身的人,多了一个与魔鬼深交的天使。
  • 敢想敢作敢为(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敢想敢作敢为(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本书提取了众多成功学大师的理论精髓,又引述各领域名人事例,作为典型加以分析,敢想敢做敢为,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你就能成功!
  • 季羡林为人处世的36堂课

    季羡林为人处世的36堂课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这是进退自如的人牛智慧。这是一本凝聚了季老一生的思想精髓,引申出现代人为人处世智慧的经典之作。这是一本有别于一般快餐式的哲学书籍,并未简单讲述人情世故,而更着重于坚守内心。在变动不居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却也不能轻易改变自己,要想洞穿世事,洒脱自在,就要学习以淡泊之迈处世,以逍遥之道修心。这里讲述的就是季羡林的道法自然,水到渠成的人生智慧。
  • 红尘符仙

    红尘符仙

    紫雷天降,曾经的仙界大能坠入异界...一次偶然的“英雄救美”后,仙尊周阳意外地踏入了现代的修真世界。学园诡事,坑钱算卦,邪族入侵,除魔卫道...本已不问世俗的一代仙尊,在故人特意策划的重逢之下,又将在这片阴谋诡谲之地掀起怎样的风云?
  • 青春作歌

    青春作歌

    不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你,不一样的我们,是否还能相遇?PS:有开黑打王者的吗?有的话可以加QQ群:311983364(王者荣耀开黑群)一起上分呀,嚯嚯嚯
  • 曲江歌女

    曲江歌女

    本书原著名为《绣襦记》。关于它的原著者,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今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国十大悲喜剧集》编者认定的明代无名氏。我在改写时,将其改名为《曲江歌女》。这是因为原名费解,不通俗不响亮,又因为有人曾改用过此名。我认为《曲江歌女》突出了女主人公身份,并有地名界定,通俗而又响亮。李亚仙是唐代人,是京城长安曲池风景区的著名歌妓。她与书生郑元和真诚相爱。就是郑元和穷得沦为了打莲花落的街头乞丐,甚至被他当太守的父亲郑儋打死后弃之而去的情况下,李亚仙仍然不变心地将他救活并爱之如初;最后,还劝说与激励他发愤攻读,高中了头名状元。
  • 本王不愁嫁

    本王不愁嫁

    沈无衣甚是烦恼,别人立了大功被封王,他被封王又赐婚他可是快哭了!摄政王咱们能不能不搞事情!!!她是女子啊?诶,等等,为何王妃的胸膛如此平坦?!(原创小说与其余无关谢谢)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呼啸山庄(经典译林)

    呼啸山庄(经典译林)

    《呼啸山庄》描写的吉卜赛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不堪受辱和恋爱受挫,外出致富。回来后发现女友凯瑟琳已与地主林顿结婚,继而产生对地主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氛。作品开始曾被人称作是年轻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当时的社会现象,不久又被评论界给予高度肯定,并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