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5900000008

第8章 《死水》的绘画美及其美学意义

诗人闻一多,博学多才,自小爱好文学和美术。早年清华毕业即出国留学,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和科罗拉多大学艺术系学习绘画。他说学美术是为帮助文学起见的,结果反而被那五彩缤纷的色和光的世界迷住了,“诗被画征服了。诗神屡次振作思图中兴,然而毫无效力”。在国外学油画有长足进步,成绩很好,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1]虽然后来他的兴趣还是转到诗歌上来,但严格的绘画训练孕育了他别具一格的诗歌美学观[2]。深厚的美术修养给他的诗作烙上了独特的印记,使其成了一位深通绘画美学的新诗人。

闻一多是较早提倡新诗格律化、讲究诗歌形式美(包括绘画美)的诗人。在他之前,宗白华的《新诗略谈》、陆志韦的《我的诗的躯壳》对此曾有论及。而闻一多在理论上全面张扬论说,实践上则身体力行,不少诗作为其比较成功的试验品。本文限于篇幅,仅以《死水》为例,谈谈他如何表写出“空间的形相与彩色”(宗白华语),并分析和揭示其美学意义。

《死水》意象完整,色彩秾丽,酷似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诗人写此诗,分明不是用文字,而是用五颜六色的油彩涂抹而成的。但是,在那红(桃花)绿(翡翠)黑(铁罐)白(白沫)之中,似有一层细纱笼罩其上,形成这首诗的基调和这幅画的基本色彩。它的基本色调是什么呢?灰蓝,灰中见黑,蓝中透绿。它给读者的心理感觉是深沉凝重的。这种色调,色彩学上称之为“消极的色彩”[3]。一般来说,色彩对于人的心理影响,可分为兴奋与沉静两种。“兴奋的可以红色为代表,沉静的可以蓝色为代表”[4]。而《死水》的基本色调属后一类。因为偏灰,偏黑,所以给人感觉是沉闷而非沉静,愤懑而超于兴奋。[5]然而,画中的色彩、诗中的基调,毕竟是一种情感的色彩,是作者情感的折光,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诗人“为情而造文”,因情而设色,用这样的色调来描绘长夜难明的中国,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这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诗人在这样的色调里也并非笼统着色,随意点染,而是既有色彩鲜明的对比,又有虚实相生的“飞白”,给读者造成了丰富的层次感、沉重的心理感受和激烈的情感反应。

先说对比。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立而产生、相比较而存在的。诗人锐敏地看出,内在的空虚和无意义“以假装内容和现实意义的外表来掩盖自己”[6],所以他就以一些带有鲜明对比色彩的词汇赠给死水一般绝望的社会现实:破铜(黄)上结成的翡翠(绿),烂铁(黑)上锈出的桃花(红),剩菜残羹(灰)上面的罗绮和云霞(炫目杂色)。这浓墨重彩的描画,除了和全诗的基本色调形成对照以外,还用这些不同美丑的事物来揭露社会和生活,形成强烈对比:丑恶的更显丑恶,美丽假象更显露其丑恶的本质。

再谈虚实结合。诗人写这首诗,是因为见了北京西单附近一条臭水沟塘有感而发(实);他充分运用想象,以绘画般的鲜明色彩来表现对现实的感受(虚),从而达到虚实结合。古人所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7],《死水》正是这样。古人论画又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8]《死水》中的虚实相生,比较灵活,既有西洋画之笔法,又得中国画之神韵。开头三节尤其是前两节,作者精雕细绘,色彩丰富,层次井然,结构紧密;但从第四节起,“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有几分鲜明”,笔锋一转,境界突然:谁“夸”“死水”?“死水”什么“鲜明”?但仔细体味,“夸”的主语该是“死水”的主人即社会的权力阶层和统治者,而所谓“鲜明”,则是指那些用以反衬、加强社会丑恶的虚假外貌,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之类。这种似断实联的写法,仍和全诗的基调是一致的。与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所产生的效果一样,它造成的美学效果,是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产生较强的感情跌宕,从而形成更强烈的艺术力量。

最后,我们从审美感受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视听、色音感觉的交错。《死水》第一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还有“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我们读其诗、观其画、闻其声,各种感觉互相交流和补充,分明觉得:那沉闷的溅水声和粗哑的青蛙声正反衬了死水的寂静和绝望,暗示了社会的没落,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痛恨和愤慨之情。

绘画上的色彩是一种艺术语言。《死水》里的绘画美属于形式美;而事实上,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把形式与内容分割开来,就是毁灭内容本身,反过来也是一样,要是把内容和形式分割开来,也就意味着形式的毁灭”(车尔尼雪夫斯基语)。“形式是本质的,本质是有形式的。不论怎样的形式,都还是以本质为转移的。”(列宁《哲学笔记》)我们肯定《死水》绘画美和形式美,并不否定它在所聚焦的内容上的丑。为什么形式美而内容丑呢?这就是美学上的美和丑的辩证统一和相互转化问题。

在“死水”里那些“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花蚊”、“青蛙”等是美的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是,以这类东西为描写对象的《死水》一诗,几十年来被公认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首名诗,赢得了众多的欣赏者。它所描绘的一幅丑恶的死水的图画,何以具有审美意义呢?法国艺术家罗丹说:“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触一下,‘丑’便化成了美……”[9]美和丑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罗丹的不朽名作《欧米哀尔》,捕捉的就是这样一个瞬间:一辈子受尽凌辱、尝遍人间酸辛的老妓女垂首打量自己千皱百褶的裸露身躯,形象丑不堪言,令人目不忍睹,但它却具有高度的审美意义。罗丹的“魔杖”使腐朽化为神奇。罗丹还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生活丑,经艺术家、作家艺术再创造和独具匠心的描绘,可以转化为艺术美。通过对丑的现实的描写和揭示可以达到否定丑而肯定美的艺术目的。生活丑本身是应否定的,但经艺术家在一定的美学观点指导下的艺术描绘却可以使其成为艺术美而具有审美价值。从反面形象中揭示出正面的真理,“使人们带着一种更新鲜、更敏锐的感觉朝着美上升”[10]。当然,把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绝非易事。诚如果戈理所说:“如果你表现不出一代人的所有卑鄙龌龊的全部深度,那时你就不能把社会及整个一代人引向美。”[11]只有艺术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创作思想和美学趣味,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刻体验和对丑的事物的准确把握,才能化丑为美,达到艺术的审美效果。闻一多“是个爱国的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12]。他深谙诗人的天赋就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他在国外学画时,就身受异国歧视和屈辱,回国又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景象,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极端憎恨,对丑恶现实极端厌恶,他借现实中一沟死水来发抒他的愤激,用这一典型画面,全力否定黑暗的现实和丑恶的势力,并寄寓对新生活的憧憬。《死水》的立意、构思、描写,和一般正面颂赞祖国的诗歌不同,它是从反面否定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来肯定未来社会的光明和繁荣,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这正是《死水》的画面背后所蕴涵的美学意义。《死水》,这幅由诗人加画家的闻一多用文字画成的图画,用深沉、凝重的感情谱写的诗歌,它所描画的对象本身虽然不美,但因诗人充分调动各种诗画手段,并灌注了一腔深挚的爱国之情,否定丑而肯定美,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原载《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注释:

[1]参见刘炫:《闻一多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3—56、63页。

[2]参见闻一多:《诗的格律》,《晨报》副刊1926年5月15日。

[3]颜文樑:《色彩琐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56页。

[4]颜文樑:《色彩琐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55页。

[5]歌德认为,蓝颜色毫不可爱,空虚阴冷,所表达的是兴奋和安定的矛盾感觉。

[6](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4页。

[7]王骥德:《曲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60页。

[8]俞剑华编:《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833页。

[9](法)罗丹:《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24页。

[10](法)雨果:《〈克伦威尔〉序言》,《论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20页。

[11]转引自钱中文:《果戈理及其讽刺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33页。

[12]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序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同类推荐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小提琴演奏与音乐艺术创新

    小提琴演奏与音乐艺术创新

    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好的音乐,会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那么,现代音乐艺术又如何能在实践中得到创新和发展呢?本书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 处处有音乐

    处处有音乐

    本书是著名乐评人、资深乐迷辛丰年于1999—2005年间谈论音乐的随笔结集,此次在原版基础上增补《中乐寻踪》,从传统的深处寻觅中国音乐的韵味。辛丰年将音乐鉴赏与历史文化和人生感悟融汇贯通,乐人掌故佳话娓娓道来,叙述生动易懂而不时有灵光闪现,其音乐随笔为一代人开启了欣赏古典音乐的门径。
  • 余秋雨书法(第一卷):重大碑书

    余秋雨书法(第一卷):重大碑书

    余秋雨的书法温文尔雅,然而儒雅的书风中透入出强劲的笔力和丰富的节奏,加之所写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学性,也有很多经典名作,可以说这是当代文人书法的风向标,必定引领着一种艺术潮流,相信会很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欢迎。本书所有的书法作品是余秋雨为全国各大名胜古迹写的碑书,并立碑在重大古迹的山光水色之间。内容有《炎帝之碑》、《法门寺碑》、《采石矶碑》、《钟山之碑》、《大圣塔碑》、《金钟楼碑》等。
热门推荐
  • 穿书之王爷套路不对呀

    穿书之王爷套路不对呀

    林墨莫名其妙穿越到了自己写的小说《我的温柔帝君》中刁蛮任性的林府二小姐身上。出于对各类霸道总裁文中温柔男二的怜惜,这篇文章中的男主可是林墨呕心沥血写出来的理想男友啊,可是林二小姐是典型的霸道男二司夜的忠实爱慕者,不过还好,鉴于林二小姐不跟女主抢男主,属于女配中的女配,这个活到中场便疯掉逐出家门的角色,林墨表示,我按剧情走,中场疯掉离开林府浪迹天涯可好?可是等等,王爷您怎么不按剧情走,您是要去争夺女主的啊喂!
  •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6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少主是朵假白莲

    少主是朵假白莲

    随师隐居后五年,红衣少女手持琉紫扇,惊艳江湖,一双妙手逆转乾坤,一对冷瞳艳杀天下!瞳术、幻术、易容术,左手灵宠扮猪吃虎,右手夫君虐遍天下。欢乐打boss,怼天怼地怼夫君√【男女双强1V1,甜宠苏爽/随地狗粮/拿去不谢】新文《在桃源捉妖的那些年》,新笔名:拂晓云开。这本书目前停更中,会填坑,前提是先把桃源那本完结。桃源扑街了大家戳过去捧捧场好吗
  • 重生校园女神:帝少,放肆宠

    重生校园女神:帝少,放肆宠

    【重生、甜宠、1v1】前世,她本是天之骄女,岂料红颜薄命死于非命。意外重生,她成了人人唾弃的丑肥婆,怒打白莲花,脚踩贱渣男是日常,她恶名远扬,人人避她如蛇蝎。可权势滔天的他却独独对她宠爱,替她挡风遮雨。再摇身一变,她成为了人人艳羡的漠太太,有记者不怕死的问:“听闻漠少是您霸王硬上弓才得到的男人,请问是否属实?”“……”夏七七一个眼刀递向台下矜贵的男人:去他喵的霸王硬上弓
  • 平行于我

    平行于我

    平行世界竟真的存在!碰到另一个自己该怎么办?成为挚友还是宿敌......
  • 乱入之三国争霸

    乱入之三国争霸

    三国时期,天下争霸,成王败寇,谁主沉浮!唐皇宋祖,元王明帝,后金努尔哈赤共争天下......上演一部群雄争霸的场面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 穿越三国之风云再起

    穿越三国之风云再起

    襄樊之战爆发,关羽威震华夏势头正劲却不知荆州后方已是暗流涌动,洞悉这一切的螟蛉之子却在上庸缺兵少将,难道蜀汉终究还是逃不过衰落的命运?且看假子刘封如何挣脱命运搅动风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后一个贝勒

    最后一个贝勒

    长篇抗战小说《最后一个贝勒》讲述了抗日战争中,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三个贵族青年在战争中的际遇和情感冲突,题材独特,史料翔实,振聋发聩,是作者于川根据自己的父母在抗战中的真实经历所创作的一部半纪传体长篇小说!于瑞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卢沟桥事变”暴发后,报国心切的瑞年返回天津,参加了国军部队,几经周折,最终投效于范筑先将军的麾下,屡立战功。在此其间,他接触到一些共产党人,也开始了和女大学生淑娟的恋情。范筑先将军殉国后,瑞年和淑娟几经周折,终于投身于八路军中,但受到他初恋女友,日本间谍宇垣琴音和乳娘之子郑宝仲的牵连,他又被迫离开前线部队,到八路军冀南军区“觉醒联盟”担任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