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2800000003

第3章 《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发生的偶然与必然(1)

第一编 史论

对于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来说,1954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难得一遇的一个真正的和平年。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自然需要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因此,自建国前后开始,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运动也随即连续不断地开展了起来。继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运动之后,1954年秋天,毛泽东又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更大规模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

这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另一种形式的战争,虽然不见硝烟炮火,但它对人们心灵的冲击和震撼,却不亚于真枪实弹的战争。

这场政治运动,虽由一系列偶然性因素所触发,但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必然性。下面,我们将根据现存的有关史料,简要缕述一下引发这场运动的偶然性因素和必然性因素。

一、引发运动的第一偶然性因素:《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爆发存在着许多偶然性因素和必然性因素,即使是对俞平伯的批判,也是如此。对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何种原因而触动了李希凡和蓝翎要写文章与俞平伯商榷一事,两位当事人的回忆并不太一致。蓝翎在《龙卷风》[1]中说:“三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李希凡从家中先到我那里……在闲谈时,我说到了俞平伯先生那篇文章。他说,他也看过,不同意其中的论点。他说,合写一篇文章如何?我说,可以。他说,你有时间,先起草初稿;我学习紧张,等你写出来,我趁星期六和星期天的空闲修改补充。我说,好吧,明天我就把书刊全部借出来,开始动手。”对此,李希凡在《红楼梦艺术世界》[2]中则予以反驳。而在此之前的《毛泽东与〈红楼梦〉》[3]一文中,李希凡则回忆说:“记得是1954年春假中的一天,我和蓝翎在中山公园的报栏里看到了《光明日报》上登的俞平伯先生的一篇文章,联想起前些时看到的俞先生在《新建设》1954年3月号上发表的文章《红楼梦简论》,我们就商量要对他的那些观点写一篇文章进行商榷和批驳。这样,我们就利用春假的时间写出了那篇《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对俞先生《红楼梦》研究主要观点的不同意见,也比较扼要地阐述了我们对《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的评价。”

相比而言,李希凡的说法可能更接近事实,但也存在着一点小小的失误。笔者查阅1954年的《光明日报》,发现俞平伯这一年只在《光明日报》发表过一篇关于《红楼梦》的文章,题目是《曹雪芹的卒年》,发表日期是3月1日。而该年的《新建设》3月号,却出版于3月5日。因此,在3月1日这天,李希凡和蓝翎不可能看到这篇文章后,又“联想起前些时看到的俞先生在《新建设》1954年3月号上发表的文章《红楼梦简论》”。那么,李希凡与蓝翎萌生撰写商榷文章的日子又是哪一天呢?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1954年3月15日。这一天,《光明日报》刊载了两篇有关《红楼梦》的文章:一是王佩璋撰写的《新版〈红楼梦〉校评》,主要针对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校本《红楼梦》提出批评意见;另一篇就是作家出版社为此而给《文学遗产》编辑部的公开信,题目是《作家出版社来信》。为了证实这一推断,1999年5月8日,笔者在作家活动中心采访李希凡,他也恍然回想起来,对笔者的考辨连称“是是是”。同年9月18日,笔者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此采访李希凡、蓝翎的同窗好友——山东大学教授袁世硕,他也不加思考地一口说出:“李希凡和蓝翎是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了王佩璋的文章,才决定写文章与俞平伯商榷的。大批判运动爆发后不久,李希凡曾给我写信,就是这样说的。”

实际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王佩璋的文章和作家出版社的“致歉信”后从而萌生了撰写商榷文章的想法。当时的《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非常奇特:《光明日报》提供版面,而编辑发稿却由中国作家协会《文学遗产》编辑部负责。当时,王佩璋将稿子直接投寄给《文学遗产》编辑部,因此事牵涉到一家知名出版社的名誉问题,又不能确定王佩璋所言是否符合事实,所以《文学遗产》编辑部便采取了很谨慎也很负责的处理方式。他们给作家出版社写了一封信,并将王佩璋的文章一并寄去,让他们核实此事。

令人感佩的是,作家出版社很谦虚也很负责。从《作家出版社来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收到《文学遗产》编辑部转来的文章后,首先对这篇文章“加以仔细研究,并重新审查《红楼梦》新版本,证明王佩璋同志的批评是合于事实的”,因此,“他们除已经在编辑部内进行检讨外,并已着手去改正这些错误”。“对于王佩璋同志”,出版社不仅表示“无限地感激”,而且已经和她“直接取得联系,已当面向她表示感谢,并请她协助”出版社的工作。

王佩璋是俞平伯的助手,于1953年秋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但当时李希凡和蓝翎并不知道她的身份。如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居然敢于大胆地给一家著名的出版社提出批评意见,这种精神,自然会激发李希凡、蓝翎向名人挑战的激情。当然,《文学遗产》编辑部对于王佩璋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作家出版社对待此事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则更会令李希凡、蓝翎感到鼓舞。

受到鼓舞的李希凡和蓝翎,由此想到了前不久在《新建设》1954年3月号上刊载的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因二人都不同意俞平伯的看法,于是便产生了合写一篇文章与俞平伯进行商榷的想法。

王佩璋是一个“小人物”,可以撰文批评著名的作家出版社,并且得到了《光明日报》和《文学遗产》编辑部的支持,作家出版社也因此而对王佩璋表示“无限地感激”,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正自己的错误。李希凡和蓝翎也是“小人物”,为什么就不能撰文批评俞平伯呢?对此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倘若当时李希凡、蓝翎没有看到王佩璋的文章及作家出版社写给《文学遗产》编辑部的信,那场轰轰烈烈的政治风暴是否就可以避免呢?回答恐怕是否定的。即使李希凡、蓝翎不写批评俞平伯的文章,其他人也照样会写,因为不仅俞平伯有关《红楼梦》的许多观点已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而且作为“胡适派”的重要一员,他早晚都会受到胡适的连累。早在1951年1月,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刚刚出版不到两个多月,白盾便撰写了《〈红楼梦〉是“怨而不怒”的吗?》一文,批评俞平伯的红学观点,只因此文遭到《文艺报》退稿,俞平伯才暂时躲过了一劫。当然,若无后来的其他种种原因,或许这场批判运动的规模就不会那么大。

实际上,不仅李希凡、蓝翎、白盾,乃至俞平伯的助手王佩璋等新一代年轻人不同意俞平伯的红学观点,即使像胡乔木等来自解放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绝对不会同意他的观点。我们看一看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在撰写和发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曲折,便可明白这一点。

1953年秋,《人民中国》杂志社向正在“走红”的俞平伯约稿,要他写一篇从总体上对外国人介绍《红楼梦》的文章。因为这是一家对外宣传的刊物,所以其所发文章并不要什么高深的研究论文,而是一篇入门或简介性的东西即可。俞平伯由于太忙也因为这类概论性的文章不太好写,过了好长时间方才写成了《红楼梦简论》。出于对外发表的考虑,为谨慎起见,俞平伯特意将这篇文章寄给了当时主管宣传工作的胡乔木,请他提提意见。胡乔木很认真也很负责,看后提了许多意见,并把文章退还给俞平伯要他重写。

然而,俞平伯不仅没有按照胡乔木的观点改写《红楼梦简论》,反而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王佩璋讲了,让她代替自己给《人民中国》杂志社重写一篇。王佩璋接受这项任务后,便写成了《红楼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一文,俞平伯稍作修改后又寄给了《人民中国》杂志社。结果《人民中国》杂志社又嫌文章太长,于是俞平伯便将《红楼梦简论》寄给他们。后来,《人民中国》杂志社经过修改增删,改名叫《红楼梦评介》,于1954年第10期上发表出来。而《红楼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一文,则发表于《东北文学》1954年2月号上。正巧《新建设》杂志社向俞平伯约稿,于是俞平伯便把《人民中国》杂志社弃而未用的《红楼梦简论》寄给了他们,并于1953年3月号上全文发表了出来。[4]

俞平伯既然诚心诚意地向胡乔木征求意见,却为何又不按照胡乔木的意见修改《红楼梦简论》呢?笔者在拙著《红学:1954》[5]中曾说:“胡乔木是从解放区来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甚久,熟知且自觉地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来审视并研究古典文学,乃是必然之事。而在国统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俞平伯,早已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即使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并在当时马列主义大普及的形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马列主义理论,他的观点也不会和胡乔木完全一样。用俞平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凡好的文章,都有个性的流露,越是好的,所表现的个性越是活泼泼地’。《红楼梦简论》虽然不能说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但俞平伯有俞平伯的‘个性’,胡乔木也有胡乔木的‘个性’,让他按照胡乔木的意见写文章,那是‘万万不能融洽的’。因此,放弃对《红楼梦简论》的修改,而让王佩璋代替自己另写一篇,乃是当时俞平伯所能采取的最佳措施。”

我们不得不佩服胡乔木政治嗅觉的敏感和目光的敏锐,他看出有问题的文章,果然就出了问题。由此亦可反证,虽然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事业对于现实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但他的文章,却是明显与当时的政治氛围不和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俞平伯遭受批判,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实际上,岂止是当时的胡乔木、李希凡、蓝翎、白盾等人,即使我们今天重新阅读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和《红楼梦研究》等论著,也会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提出许多不同意见。

自1954年3月中旬开始动手,至3月底,蓝翎将初稿交给李希凡,由他执笔写第二稿。大概到了4月中旬,李希凡将修改完成的第二稿交给蓝翎,再由蓝翎进行最后的修改润色,并誊录到正式的稿纸上。到4月底,蓝翎将誊清的稿子交给了李希凡。李希凡认真地看了一遍后,在文末写上“五四前夕于北京”的落款,便直接寄给了山东大学学报《文史哲》编辑部的编辑葛懋春。

葛懋春接到稿件后,很快便写了初审意见并交给了编委会。历史学家杨向奎当时是山东大学文学院的院长兼《文史哲》常务编委,审稿后又将它推荐给了山东大学校长兼《文史哲》杂志社的社长华岗,[6]稿件最后由华岗拍板决定采用,并于1954年9月1日在《文史哲》上正式发表。

据蓝翎在《龙卷风》及李希凡在《红楼梦艺术世界》中回忆说,他们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寄出之后,觉得言犹未尽,便产生了再写一篇单独评论《红楼梦研究》的文章。7月初放暑假之后,蓝翎随着李希凡夫妇来到通县李希凡家中,再次开始了愉快的合作。大概在8月份,他们又将刚刚写完的《评〈红楼梦研究〉》一文,寄给了《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编辑部。

从现有史料来看,他们写不写《评〈红楼梦研究〉》这篇文章已不重要,因为《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的发表,便已引起某些“大人物”的重视,并将在一系列偶然性因素的触发下,引发那场轰轰烈烈的批判运动。《评〈红楼梦研究〉》一文,只是在运动中起到了添油加醋的作用而已。这也就是笔者只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作为这场运动的导火索的主要原因。

同类推荐
  • 我们忧伤的身体

    我们忧伤的身体

    身体是脆弱的、有限的,承认身体的有限性,其实也就是在承认个体存在的有限性。身体的边界,就是存在的边界。作者直接以身体的器官或部位为每一篇章的主题,脸、耳朵、眼睛、唇、手、脚、骨头等,他甚至大方地跟人们谈论起,与身体必然联系着的疾病和死亡。
  • 草枕

    草枕

    《草枕》是夏目漱石的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说写“我”:一个青年画家为了躲避俗世的忧烦,寻求“非人情”的美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以及在那里的所见所思所闻。作品着重描写了山村中的人和景物,其间穿插着大量“我”关于艺术论和美学观的独白,并比较了东西方艺术的差异。这些独白中最为核心的观点即“非人情”。所谓“非人情”是一种超越道德或人情的境界,是超脱世俗的出世境地,也是一种艺术审美观。比如作品中的“我”认为陶渊明的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便深得“非人情”三昧。因此,《草枕》与其说是一篇小说,更像是一部夏目漱石关于艺术的论著;而对山村风情的描写以及不时出现的俳句和诗词又让这部作品像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总之,《草枕》是一部别具特色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 书香似故人

    书香似故人

    《书香似故人》内容来自北京电视台的十佳栏目《书香北京》,编辑此书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读书,体会到知识带给我们的力量以及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动力。
  • 我的灰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灰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从回忆的细致程度,细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和感情的真挚,念兹在兹、历历如昨,都可以看得出来。尤其年少失怙、寄人篱下、流转奔波……这些特殊经历更是造成了贯穿一生的影响,值得每一个敏感的心灵细细体味。
  • 信任:西柏坡纪事

    信任:西柏坡纪事

    关仁山,满族,1963年2月生于河北唐山丰南市,1981年河北昌黎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教师、乡文化长和县政府秘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与著名作家何申、谈歌被文坛誉为河北“三驾马车”。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风暴湖》《福镇》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小雪无乡》《关仁山小说选》《野秧子》等九部,以及中短篇小说《大雪无乡》《九月还乡》《落魂天》《苦雪》等,约计五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两次获《人民文学》优秀小说奖,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小说《船祭》香港《亚洲周刊》第二届世界华文小说比赛冠军奖,小说集《关仁山小说选》获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法、日文字。作品多次被改编拍摄成影视作品或话剧等。
热门推荐
  • 丫鬟出身小姐命

    丫鬟出身小姐命

    喂,你们这些公子、小姐们,快来参拜老娘!怎么,不认识了?老娘就是从小被你们欺凌的丫鬟。现在,都来喊出我的名字:女王——明珠!明珠,一个不甘卑贱出身命运的女孩子,在一次次被虐经历后,终于逆袭成王!建立了一个男女平等,没有贵贱之分的王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政治哲学新论

    政治哲学新论

    本书是比较政治哲学理论读物,共分为四编,研究并探讨了孔子、老子思想体系中的政治哲学、政治权力的转移与制衡、“自由”一词在哲学发展历史上的演变等比较政治哲学问题,探索了中国政治哲学的思想源流,理清现代政治哲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阐释了中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异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促进与推动比较政治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入明之旅

    入明之旅

    废柴男主来到明朝,一上来就遇到谋反案。被牵扯进案件的他,不断地逃避,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死亡。绝望啊。只能放弃了吧。他能否找到避免死亡轮回的方法。不断的死亡后,他又会获得怎样的新生?
  • 再临末世,我,为你而生

    再临末世,我,为你而生

    作为一个傻子,她的人生一直是迷蒙的,知道遇见季长随,他给了她名,她得以冠上他的姓,然后,她便赔上她的一切去守护他。季长随是个活得毫无意义的人,潜移默化下,他长成了一个冷漠的人,于他而言,生,他便旁观一切,死,便是他无意义人生的解脱。1v1,双c。
  • 大秦游戏攻略

    大秦游戏攻略

    亲爱的玩家,欢迎来到《大秦》您可以根据自身资产状况自由选择想要加入的阵营。千古一帝,名臣良将,至圣先师,蛮族之王,十凶九瑞【系统禁选】可选阵营:一级势力:【要求一万积分】百家弟子大秦兵卒二级势力:【要求一百积分】六国叛逆北地蛮兵域外国度三级势力:【要求一积分】域外凶兽海上人族四级势力:【无积分要求】随机流民注意:一积分兑换十万软妹币。······秦舞阳瞟了一眼账户余额,叹了口气,躺在床板上点了一支烟。氪金还是氪命,这是一个问题。【作者小扑街,考据党,合理党轻点儿喷,手动感谢。】
  • 尊主夫人很软萌

    尊主夫人很软萌

    【已完结】她是二十二世纪古武世家奇才,为寻神剑弥留异世,他是异世呼风唤雨的神秘尊主,傲娇冷漠却独独对她温柔呵护。想动她?行,本尊陪你活动活动筋骨,想娶她?尊主凤眸一眯,一个魂力炸轰过去,直接把来人轰成渣!脚踩灰烬,尊主笑得无良,“你倒是复活起来娶呀!”片段:路人指着她摆出来的模子问道,“买了怎么变成和你一样?这只是个木模子。”“在里面躺着。”来人听言怒,“我又不是买棺材!”她冷笑,“爱买不买。”身边之人听言在一旁弱弱的开口,“娘,我们缺钱。”她眉头一蹙想了想,“这样吧,给你打个折,躺半辈子。”来人默,有这样打折的吗?!完结文:《一手遮天:傲柔倾天下》《魔域少主》新文:《帝君夫人太嚣张》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基度山恩仇记(经典译林)

    基度山恩仇记(经典译林)

    《基度山恩仇记》是法国小说家大仲马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故事发生在法兰西复辟王朝时期。主人公唐泰斯是船主摩莱尔商船“埃及王号”的大副,他因遭人陷害,身隐囹圄,致使女友被夺,父亲饿死。在狱中长老的帮助下,他变成了一个知识渊博、无所不能的奇人,成功越狱,并获得了一大笔财富。出狱后,他得到宝藏,成为家资巨万的基度山伯爵。他决心以上帝的名义用金钱去惩恶扬善,报恩复仇……
  • 元序

    元序

    当人类看见了“元序”,才发现古人并没有错,就像这天圆地方,这天人感应,这举头三尺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