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9600000008

第8章 公孙丑章句上(6)

修养哲学上的辩证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公孙丑听了这番理论以后,又触及实际问题,再向孟子问道:老师,我冒昧地请问一下,你刚才说告子比你更早就修养到不动心了,请问,你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在修养上是否相同?

孟子说,告子说不合于道理的话,不要放在心里研求;心里觉得不妥当的事,不要在意气上争求。从这里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在中国文化中,谈心气合一的修养工夫是孟子特别提出来的。至于后世道家的心气合一,也都是从这个脉络来的。如果说心气合一之说远在孟子之前就有,那也是对的。

这里是孟子专说他与告子修养到不动心的原则,不过孟子这里谈的不动心,和前面所说由于外面功成名就的诱惑,或危险困难的刺激而引起的不动心,又有所不同。到了这一段,孟子所说的不动心,已回转到内在修养的不动心了。不过孟子不像后世那样,只做内在修养的不动心工夫,而是内外兼通的、相合的。

接着孟子批评告子所主张不动心的修养原则说:告子认为“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心里觉得不安、过不去的时候,千万不要动到意气,这是对的。这就像吃了友人王某的亏,本来想以其人之道反治其身,把他的一笔巨款取来,以泄心头之恨。但想想,以怨报怨并不妥当,虽然心理上觉得过不去,但也不能意气用事、逞强非达到目的不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凡是在道理上讲不通的,就不要在心理上再去好强。孟子认为,对于道理不明的事情,明知道不该做,而却偏要动心,这就应该再去深入研究清楚,找出原因来才对。

孟子批评了告子的得失以后,提出他的意见。他说,“志”是主宰、领导、指示“气”的司令官。在这里我们要了解“志”是什么,他认为“志”就是意识形态,是意识观念。譬如“去西门町”,这是一个思想,这个去西门町的决定就形成了一个意识形态,成为一个观念,具有力量,督促我们前往,这就是“志”。

至于“气”,内部的气,就是“体之充也”,我们身体里面本来就充满了气,并不是由两个鼻孔吸进体内的空气才是气。身体活着的时候,内部充满了气,气是哪里来的?是意志心力合一的动元。

“夫志至焉,气次焉”,气是怎么行动的呢?孟子认为心理可以影响生理,生理也可以影响心理,但是他强调以心理为主。“志至焉”,就是心理为主,“气次焉”,气是辅助心理而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心理上想到害怕时会出冷汗,这就是心理影响到生理。志怯则气虚,想到自己丢人的事,脸就红了,就是元气虚了。志一消,气就差了,想到要开刀,脸色就变了。有“恐癌”的心理病,人就先瘦下去了,所以气是志的附属品。产生气的原动力,则是意志。

孟子最后说,“持其志,无暴其气”,真正的修养,还是从内心,也就是从心理、意志的专一着手,然后使气慢慢地归元充满。这个时候,你的心理、生理,两者自然协调、融合,对事情的处理,待人处世之间,自有无比的镇定、勇气和决心,当然可以把事情处理得很好。

后世理学家讲修养的,有一种心气二元的理论,道家也有心气合一的说法。如宋代的大儒张横渠讲究养气,《东铭》、《西铭》两篇著作就是讲养气;二程夫子(程颐、程颢)喜欢讲养心。不过宋明理学关于心气二元的理论或心气合一说,有的地方他们自己也矛盾得很,一会儿心,一会儿气,搞不清楚,但都是从亚圣孟老夫子的家当里抽出来的。后来明明又把道家的养气、禅宗的养心写入自家理学当中,而又不承认是人家的东西,自己一定要标榜出一个老祖宗来,标榜谁呢?当然要推出孟老夫子来了。所以距离孟子已经一千多年的宋儒们,宣称孟子死后孔孟之学就失传了,中间一直空了一千多年,才由他们承担起来。

朱元璋当了皇帝,看见唐太宗找了一位圣人李聃(老子)做祖宗,他也要找出一个名字响亮的古人认做祖宗,于是找到了朱熹。也许从宋到明朝代太近,年代相隔不远,还不好意思马上拉朱熹做自己的祖宗,只是规定考试一定要用朱熹的批注。因此朱熹也统治了中国文化几百年。这恐怕是朱熹生前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好运气。当年的革命元老吴稚晖年轻的时候曾狠狠地大骂宋明理学家,他说,假如把宋明理学家们杀了剁成肉酱来做包子喂狗,连狗也不吃,因为那肉馅太酸了!这些理学家们害了中国一千多年。吴老骂得固然有点过火,但由此可以看到革命当时那些志士们气魄之奔放了。

还有一个朱元璋找祖宗的传说。据明人笔记说,有一次朱元璋微服出巡,遇到一个理发匠,在当时这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他随口问这人姓什么?他说姓朱。朱元璋追问他是不是朱熹的后代,这位老兄说:我才不是朱熹的后代!朱熹是朱熹,和我有什么相干,我自有我自己的祖宗。朱元璋听了这个剃头匠一番话,心里暗叫惭愧。像这样的人都还不忘自己的祖宗,不往脸上贴金,而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居然忘本,而且有拉别人来做自己祖宗的自卑心理,真是令人惭愧。于是他也就打消了认朱熹做祖宗的念头。这是一则野史笔记,但不能断然说纯属捏造,对于世情,也许有点教化纠正的作用。

宋明理学家的心气二元论,或心气合一说,何以会和《孟子》这里的记载搭上线呢?凡是读过古书的人大概都知道,孔子没有谈过“气”这个问题,比孟子稍稍早一点的庄子才谈过气。在孟子当时,燕、齐之间的道家人物、一般方士也都在讲养气或炼气。所以孟子讲养气,也可以说是受了道家的影响;严格地说,是受了时代的影响。如果说孟子的养气是继承孔子而来,这是大可不必的事。孔子没有谈过养气,曾子、子思也没有说过;乃至在《易经》中,孔子也没有谈过养气。但由此我们可看到一点,就是任何一个圣人、任何一个学者,都离不开时代的影响。这并不是说因为孔子没有讲过养气,孟子就不应该讲;这里只是指出孟子有关养气学说并非来自孔子,而是来自孟子当时的时代影响。

后世宋明理学家把“心”、“气”二元当成儒家的法宝来讨论,如果当做修养方法论是可以的,如果就形而上的道体立论,那就太离谱了。老子说过养气,如“专气致柔”等,同时又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同出而异名”,就是一体的两面,是说不但意志可以控制气,气也可以影响意志。例如腹泻,泻得气都断了,纵然意志还很强,那也是没有办法的。

孟子的志气同源说

再说修养,现在也有些人,学道学佛学禅,修定达到了一点点境界,心地清明,以为就是证了道,悟了心。其实这不过是“专气致柔”,平和了一点,是身体感觉上的一点反应而已,不可自以为已经悟道了。现在社会上一般学道的书所说的一些境界现象,把千里眼等小成就就说是成道,真是荒谬绝伦。其实这些花样都是气或神经层次的事。孟子讲的并没有错,他说要养志有勇,气度恢宏。但是后世的人拿这几段来讨论,讲得玄之又玄,恐怕大违孟子的本意,离题太远了吧!

后世的诗人们引用道家的观念,便有“悟到往来唯一气,不妨吴越与同丘”的感想了。人活着就是一口气,这口气一往一来就活着,这口气不往来就死去。不管什么冤家、亲家的,死后都是剩一把骨头,埋在一起没有什么两样。这与佛家“冤亲平等”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佛家从“真空妙有”着眼,道家则从“气化万物”的观点立说。

孟子也同样认为生命活着就靠一股气,“气,体之充也”,气充满在身体内部,到处都是。很多人练气功,说什么气吸进来要放在丹田,于是常有人问,气究竟是应该让它停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才叫气沉丹田呢?其实,人体就好比一个皮袋子,你说气进去了,它能停在什么地方呢?又好比轮胎打气,我们能让它停在轮胎的某一角落吗?可能吗?所以我们练气功,说是要让气停在丹田,当然不行。但是“气沉丹田”也确有其事,丹田那里的确是一鼓一鼓地动,这又怎么说呢?“夫志,气之帅也”,那是意识感觉的作用。心静下来以后,能比较灵敏地感觉到气经过丹田的鼓动,并不是气都凝聚固定在丹田,否则我们的手脚和身体其他部分难道都没有气了吗?

从孟子这句“气,体之充也”,可见孟子的确是有真实的修养工夫,这是他自己做工夫的经验谈。他说过“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之后,又说“夫志至焉,气次焉”,让我们不要太迷信炼气,气功并不是究竟,它只相当于一个附属品,是随“意志”思想的心理作用而起变化的。生命功能的终极还是在于“心志”的作用,心动之后才引起气动。

于是孟子提出七个字的修养原理,“持其志,无暴其气”,这不仅是儒家养心的要领,同时也包括了佛家、道家做工夫的原则。孟子告诉我们说,要保持心志的专一和宁静,不要使意气乱跑。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孟子提出的修养原理,“持其志,无暴其气”,公孙丑还是不懂,觉得孟子讲话前后矛盾,因此他问:既然你说过“志至焉,气次焉”,心理作用是主要的,气机变化是次要的,为什么现在你又说“持其志,无暴其气”,要保持心念的专一,不要使气乱跑,这是什么道理呢?

如果我们做孟子的代言人,就会对公孙丑说,“志至焉,气次焉”,是理论上的大原则;“持其志,无暴其气”,是实际修养方法的层次。但孟子答得更详尽:“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意志专一了以后,可以引动并指挥生命内部气机的作用。也就是说,心念动了,气机随着动,就是“志壹则动气”。现在的人,吃得好,生活紧张,中年以后多半患高血压症。如果不太注意它,心理放轻松,血压自然会降低;否则,越注意自己的血压,心理越紧张,血压就越高。这就是“志壹则动气”的道理。

又如清代有一个名医,他的女儿颈上大动脉旁长了一个大瘤,天天叫痛,苦不堪言,吃药不能好,开刀又危险,他就在女儿腿上用红笔画了一个圈,并告诉女儿说颈上的瘤没有关系,自然会好;不过,七天以后,腿上画了圈的地方会长出一个更大更痛的瘤来,那更麻烦。他女儿听了非常害怕,更加着急,天天看着腿上的红圈,七天以后,那里果然长出一个瘤来,而颈上的瘤好了。这位名医如此这般地把瘤移到腿上之后,才在腿上开刀。这在西医名为心理治疗,就是运用“志壹则动气”的一个实例。

同样的,生理也影响心理。孟子接着说:“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你看那些快跑的人,一拔腿就往前冲,就想拿锦标,都是先由于气的冲动,而后影响了心绪的浮动。再说出生一百天以内的婴儿,如果跌在地上不会受重伤,因为婴儿心里没有事,不知道自己跌倒不跌倒,就不会受到气的影响。庄子也说“醉者神全”,喝醉的人糊里糊涂,跌倒时自己心里也不知道,即使受伤也是轻伤,这也就是心志没有受气的影响之故。反过来,清醒的人跌倒容易受重伤,就是生理影响了心理,这些就是说明“气壹则动志”的道理。

《公孙丑》这一篇还没有讲完,但是我们必须暂时把书本搁下,先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作一番研究讨论。

《孟子》全书最重要的就是《公孙丑》这篇。这篇的重点,我们拿旧的观念来讲,就是“内圣外王”的修养方法。但是我们过去读《孟子》,乃至现代人看《孟子》,很容易忽略了这一点。由于《孟子》全书思想是连贯的,但是经过后儒把它一圈,圈断了,再加上我们自己的不小心,没有全书一贯地把它读完,于是忘记了“内圣外王”的修养方法。“内圣外王”用现代话说,也可以说是“内养外用”之学,是充实自己内在的学问、修养朝圣贤的道路上走,从事济世救人的大业。这就是古代所标榜的“圣贤之路”,也就是说,一个人格的完成,是由内在学问、思想的修养,而发挥到外在利世利人事业的功勋,这就是圣贤的道理。古代把人加上“圣贤”两个字,看来就严肃多了,像对孔庙两庑圣贤的塑造加上一些宗教的心理、色彩,一个个好“神”气,没有什么“人”味。其实大可不必,所谓“圣贤”,只是一个人内养的升华和外用的圆融罢了。

同类推荐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韩非子公开课

    韩非子公开课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直是唯物主义者研究历史所提倡的观点。对于韩非子的思想,今天的我们一方面需要了解,同时更加着重其对于现代的意义,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为我们所用,这才是我们研究韩非子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编辑此书的目的所在。由于时代的进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现代的依法治国存在着本质差别,前者的立足点是为君王服务,重在御民和保持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势,与今天保护全体人民利益的依法治国不可同日而语。从当代人的立场出发,我们当然不能接受韩非子的一系列与当今时代已经格格不入的思想,但当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时,我们依然能够理解这位思想大家的智慧所在。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热门推荐
  • A Book of Verse

    A Book of Ver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是炉火边的一场倾谈;流言,是口耳间的一阵私语。传奇与流言是流传在市井街头的生动故事,如同生命不能没有自由与激情一样,传奇与流言是生活必备的两样调味品,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传奇与流言,从来不是历史的传统主题,但是它们作为亲历和见证历史的一种方式,其中或多或少地烙下了当时重大历史变迁的身影。不要轻视传奇与流言的历史作用,虽然我们难辨真假,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是,印刻在传奇与流言上的,却是历史最为深刻的一面。所有的历史人物,全部的历史事件,都被忠实地记录在传奇与流言当中。这些或豪迈、或凄美、或浪漫、或感伤的精彩遗迹
  • 男神他今天可甜可盐

    男神他今天可甜可盐

    【1V1】【爽文+巨甜】锦瑟没有想到的是,一路上除了陪伴自己的系统小团团外,还意外捕捉到了一枚野生男神。可一路上男人越靠越近的脸庞是肿么回事?喂喂喂,你过分了哈!无论是纯情小书生,腹黑大boss,霸道王爷,腹黑校草,冷面医生……这些男人都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默默地守护着她。“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其实我并不爱你,你会怎么办?”“那我就等你爱上我,无论哪一个位面,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是谁……你都是永远都别想离开我!”
  • 星域主宰

    星域主宰

    星域大陆;强者无数,天才纵横。少年穿越去异界,逐渐成为强者。异界精彩无比,这里有遮天蔽日的凶兽,毁天灭地的武者。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多姿多彩的世界,且看主角如何书写他的灿烂篇章。
  • 博若泽的异世界之旅

    博若泽的异世界之旅

    《博若泽的异世界之旅》。我们的主人公博若泽和伙伴来到这个异世界两年了,可还在有很长的一段冒险等着他们。面对海族入侵,泽哥身为救世者要带领着人类把他们推下海!然而幕后的真相并不简单,甚至还和天外来物有关系。泽哥能否在这一生内把这个世界几百年甚至更久的空白添上颜色呢。敬请期待! qq群227526557
  • 鼠行诸天万界

    鼠行诸天万界

    程序员加班猝死,醒来变成一只家鼠,竟然有一丝噬神鼠血脉!系统加身,穿越诸天!一键修炼,秒升级!这是一只懒惰的老鼠享受鼠生的故事!天下第一,古剑奇谭,仙剑奇侠传,香蜜沉沉烬如霜,斗破苍穹,花千骨,诛仙,遮天,神墓,盘龙,吞噬星空......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天下第一掌柜

    天下第一掌柜

    带着一间会动的客栈,搜罗各行业的天下第一,做一个好管闲事的掌柜。(新书:《只有我不是npc》已经在起点中文网开始连载,目前正在推荐中,希望各位能够捧场,用不一样的荒诞世界,带来一样的精彩~)
  • 妙若风华

    妙若风华

    大家都是玩游戏的,为什么我就这么背?在大街上捡到的清心寡欲的师父,居然是个深藏不露的神秘大神?还一言不合就玩消失!放荡不羁的大神异人主动来勾搭,好不容易抱了大腿,大神相公居然劈腿!给我戴绿帽不说,狐狸精还污蔑我才是小三?还有那个方士,虽然你长得帅又有礼貌还牛逼轰轰但是你毕竟取过我的(小)命!即使游戏之路如此坎坷,但我是不会认输的!改头换面,变身大神重新归来你们这群小渣渣,都准备好承受我的怒火吧!
  • 道纹天刀

    道纹天刀

    新书《红楼第一公》已十几万字,希望大家支持。……鬼气复苏,天下大变。你发现你能摸鬼,你从美利坚摸回祖国,你从祖国摸遍全球,你发现你能摸妖,你发现你还能摸神仙,你摸了一国大运,你洗劫了大运宝库,你摸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