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78800000004

第4章 她的特立独行,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

有一种友谊可以一直不远不近,

恰如其分。

你不需要靠近对方,只需看着她,跟随她,

然后打开另一扇通向不同世界的门。

1.她冷静而克制,像洒在水面的一捧月光

“从辩论赛夺魁到报社已死,从自闭症机构义工到技能大赛官网记者,像有无处不在的魅影将我们串联起来。沈十六,我大学里认识的第一个还算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唯一一个。一起认认真真做过事、聊过三观、谈过理想、有过分歧的朋友。”

“不是所谓的闺密,因为彼此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甚至算不上知己。在她眼里,估计我是个格外随意的家伙,真正做到了想来的时候立刻就来,想走的时候不说再见。可是她离不开我,一如我离不开她,因为谁的世界都少不了一个陪你聊莫须有的人。”

以上两段,是小诗对我们友谊的一段描述,我曾仔细地读了许多遍。的确,我离不开小诗。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是她让我看到另一种人生,自由的、克制的、随心所欲的、重情重义的,所有这些都来自一个女生,一个短发、消瘦的女生。

我在新闻3班,小诗在4班。我们专业大课都一起上,经常会遇见。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觉得她很不一样。短发,脸很小,眼睛很大,瘦瘦小小,穿一身紫色的耐克运动装,白色或黑色的运动鞋。整个人透出一种带着距离感的清爽。

我和小诗真正熟悉是因为学院辩论赛。那是第一届“鹤鸣杯”辩论赛,规则很奇葩,不分年级,不同科系之间混战,小艺(学姐)、小诗、灏哲还有我,四个人披荆斩棘,一路杀到决赛。整个2010年的12月,我们都在准备辩论赛中度过,准备问题、翻词典、找大学辩论赛视频观摩、相互聊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每天急匆匆地吃饭、洗澡、睡觉,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

我和小诗轮换着做二辩和三辩,每天为想问题、反驳问题而焦虑。年少时总认为自己缺少了应事的从容,到后来才知道那份着急是源于对当下事情的足够在意。

小诗对辩论赛显得很平和,思维活跃,想的问题直接而尖锐,很多时候都让人觉得锋利,透出一种冷剑出鞘的寒意。我应该是那时候开始真正注意小诗的吧,感觉她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催促我这种“感性起来就完全没有思想”的人去认真思考。

12月中旬,转眼决赛就到了。那一晚我穿着借来的黑色西装,和小诗他们在教室里合影,彼此鼓励说尽力就好。坐到位置上的时候,我手心里冒出汗来,小诗坐在我旁边,她说:“别紧张,大家都一样。只要把准备好的问题都问出来,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礼堂的灯光调成微微的亮橘色,我已经记不清楚所有的提问和回答,但我记得当主持人宣布我们获得第一名的时候,大家脸上快乐的笑容。

这成了我和小诗“捆绑”彼此的开始。她是个非常随性的女生,辩论赛没多久,我在食堂遇见她。她问我:“我们在办一个报纸社团,你要不要一起来玩?”

我说:“好啊。”

然后我们聚集了另外四五个人,一起开会,小诗整理申报社团的资料和章程。我负责编辑部,从社团招人开始,一个又一个晚上坐在教室里跟不同的人聊关于记者的故事。

小诗是总编,最开始的时候非常热络地组织,但后来渐渐游离于社团之外。我有一个折页本子,记着所有社员的名字、系别、年级、联系方式,但渐渐地,那些名字一个接一个被划掉了。那段时间,见到小诗她常常不说话,沉默的样子有些孤僻。

社团没有经费,出一期报纸非常费力,那时候好像就开始众筹了,但效果并不很好,只出了一期就再也难以负担。社团里有了不同的声音,想把严肃理想的报纸切割一半,用来拉广告赞助,至少要维持下去。渐渐地这种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但小诗闷闷不乐。

后来小诗说:“很不好意思,社团并没有按照原来的样子办下去。它应该还会继续存在,但我决定退出。想做的事情应该去做,如果个人意志改变不了现状,我不愿消耗,所以选择离开。”

我有些愣住,但知道这是她考虑后的决定,不挽留,并对她说:“我原本就是因为你才加入的,也觉得越来越没有意思。我也退出吧。一起。”

她没有说什么,我们就这么各自离去。不需要些许寒暄,亦不用过多告别。

小诗看起来有一股子特立独行的味道,有些难以用语言讲清楚,总是让人觉得特别不同。

2.我猜,她写文章的时候一定很生气,生气于那些不够尽责的志愿者

2012年的春天,我和小诗碰见,站在路边闲聊。她问我:“你知道自闭症吗?”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对自己理解的自闭症不太自信。

她推荐我注册个微博,并把蔡春猪的《爸爸爱喜禾》这本书借给我看。我的阅读速度很快,但那本书我读得很慢。一行字一行字地读,笑中带泪。蔡老师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他将自己与儿子喜禾的生活写得很用心用力。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自闭症儿童,一个与这个世界无法沟通和交流的孩子,属于星星的孩子。

那段时间,我注册了微博,关注了

爸爸爱喜禾、

星星雨自闭症机构,浅显地了解了一些关于自闭症的知识。

有一天,小诗突然问我:“你想不想做自闭症儿童机构的志愿者?”

我点头。

她说:“和平区有一个童之舟自闭症儿童机构,咱们一起申请做志愿者吧。”

我们遇见了黄主任,那个机构的发起人。她的孩子舟舟是自闭症,后来为了帮助更多像舟舟一样的孩子,她就和丈夫一起办了这个机构,聘请专门的老师,只需要付基本的康复费用,就可以帮助自闭症孩子做训练治疗。但自闭症无法治愈,只能坚持治疗。

我和小诗每周三没有课,就步行到距学院很远的一条街上坐851路公交车,早上八点,跟一群上班族一起挤公交。那是一段很单纯快乐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很想念翟小辫和子熠两个孩子。

我是个惧怕和孩子在一起的人,总怕他们太吵闹,拥有无限的精力,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但这些患有自闭症的小朋友,很少愿意说话,或者像子熠从来没有说过话,他也从来没有叫过爸爸妈妈。

小诗和我总会聊一些“生个健康的孩子就很好了,不能要求再多,要知足”的话题,那时候关于疾病、误解、生命的脆弱、家庭、社会责任,我们聊了一遍又一遍。她总是在聊天的时候,推荐我去读一些书,看一些人,并且会聊起以后想做什么。我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以后到底想做什么。

我们在童之舟坚持了一年多,并不是每周都去,但只要有时间的周二下午或周三全天都会过去。上午跟老师和家长一起陪孩子做互动游戏、跳舞、唱儿歌,十点钟给小朋友吃水果,十二点钟陪他们吃过午饭,给他们铺床睡觉。下午做一些身体锻炼,蹲起、抛球、走平衡木。我会因为小朋友拥抱了我或者喊我一声姐姐而开心得跳起来,并且常拉着小诗说:“你看到了吗?刚才翟小辫亲我了。哈哈,竟然愿意亲近我了。真好。”

最让小诗感动的细节是我们最后一次去童之舟,子熠竟然能发音了。真的,就一个简单的音节,已经足够让关心他的我们高兴许久了。

我们一点点地因为这些事情靠近,越来越知道彼此的想法。也是那段时间,我知道小诗其实是一个很有脾气的人。

她常在微博上发一些关于自闭症的知识。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

她曾写了一篇文章,里面写道:“我在天津的一家自闭症康复机构做无组织无纪律的志愿者,我没有加入任何义工团队,没有固定的时间,只是抽空去那里看看孩子或是在微博里普及自闭症知识。我说的仅仅是我看到的。一次活动,我受机构老师邀请去做志愿者,到了那儿我就傻眼了,成群结队的志愿者站满了活动室的各个角落,时不时摆弄着相机,全然不顾孩子的正脸是不是上了镜头。这一切就像是一场闹剧,孩子们不过是伪善的人们表演时的道具。”她的文字那样直接而辛辣,对世界的诘问也铿锵有力。

我常常感叹,如果没有小诗,我可能不是那些志愿者中的一员,不知道如何真正地与自闭症患者相处,不知道什么是自闭症,不会理解自闭症家长的心情,不会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关注。

3.关于奔赴,总是一场又一场的离别

再后来,我们又因为技能大赛产生了许多交集。

2012年5月,学院挑选了30个人分成6个小组,做技能大赛的报道。每组5个人,包括编导、摄像、摄影、主持、后期剪辑。

小诗是编导,分在第二组。我也是编导,负责第六组。大赛开始之前,我们有一个多月的培训课程。学院找了平时授课很好的老师,抽时间组织全员补课。一个个在渐渐热起来的教室里,不停喝水、扇扇子、交头接耳。

那段日子,我和小诗再次聚在一起。因为2011年我参加过一次大赛的报道工作,很熟悉流程,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因此,她常来问我一些问题。

小诗是一个非常严谨较真儿的人。她对事情的态度常常是看起来毫不在意,但真正答应要做,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好。

她们组的主持是一个小学妹,开学第一天我迎新的时候见过。学妹基本功需要练习,外景主持很紧张,小诗写的导语她总忘词,卡了许多次壳也没能完成。

小诗很着急,对学妹说:“你能不能再认真一些?我们休息一下,你缓缓再讲。”

我们当时的工作量很大,一天要跑三四个比赛现场,如果一个赛场耽误太多时间,就会影响接下来的拍摄。小诗的急切不无道理。

那天刚巧我们的赛场也在一个区,学妹跑来找我,把我拉到一个角落,没说几句话就委屈地哭了。我有些不知道怎么劝慰,拍拍她的背,说:“小诗对事不对人。你不要太放在心上。”

学妹哽咽着点头,只是掉眼泪。我抽出纸巾递给她,聊了一会儿就让她平复情绪,赶快回去。中午休息的时候,我才跟小诗碰面。她看起来情绪也不是很好。也许,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因此不知不觉间对别人的要求也就高了起来。

其实,这不是好的习惯。那天,我们就这个问题聊了好久。她渐渐好了许多,得知自己的问题。她找了学妹将问题摊开,讲清楚自己的想法,并没有苛责的意思,只是希望能更好地完成一次报道。

后来呢,那个学妹现在在她们家乡做电视台的外景主持,在慢慢成为一个专业的外景主持人。

我想,率性而带有多种情绪的小诗更真实了吧。至少在我的世界里,更加有血有肉了,像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书,每一个章节都有新鲜的叙述。总而言之,故事里,故事外,都是让人喜欢的主角。

后来,小诗就更频繁地往返于京津两地。

她开始将生活的一部分重心移到北京。那段时间她总是周五最后一节大课一打铃,就准时地跑下楼,赶下午六点左右的905到天津站,然后乘坐一趟从天津到黄村的慢车,晃晃悠悠地驶去北京。

我们加了QQ,她每次更新空间,我都能看见。那里成了一个小小的窗口,我看见小诗其他生活的窗口。我站在外面,看着她的许多用手机拍摄的照片、途中遇见的陌生人、在京的亲人趣事,这些点滴好似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为我谱写出一篇轻快的乐曲。在她不知道的角落里,我为她的生活感到发自内心的欢喜。

当时我们系有一门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授是我很喜欢的CN,她有一个特别的授课方式,按照规则进行“每周播报”,按组划分,每周十名学生准备稿子、PPT(也可以是视频),站在讲台上进行播报。

小诗准备的一篇稿子是关于出走社的。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出走社,之后就完全被他们吸引住了。

出走社在北京,小诗经常参加他们的开题活动。这个社团主张行走非景点的野山、野长城,一行人穿行在灌木丛、茅草丛中,崇尚绿色出行、简单消费,每次开题都会明确地标注路线、交通工具、所带装备、集合地点等。

原本就游离于我生活之外的小诗,再次行走起来了。她一年可以去17座天南地北的城市。那样随性地走来走去。

那段时间,我和小诗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

我毕业前的那年基本在杂志社实习,她也去了一家杂志社做事。

如果不是因为她后来去了深圳的一家出版社,也许我们还会一起合租一段时间。

当时我正在淄博出差,我们在微信上聊天,偶然聊起可以在哪里合租的事情。我还憧憬了一下两个人可以生活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情景,但她突然接到了面试通知,一个人乘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赶去深圳,累了就趴在冰凉坚硬的桌子上休息。回来之后,确认将去报到,离去的行程又安排得很紧凑,原本打算在西单见一面,又因为她买行李箱的事情搁浅了。

关于那段时间的经历,她曾写过:“我在天津的时候,用着乌鲁木齐的手机号;后来我换了个天津号,人就去了北京;再后来铁了心当北漂,于是牛哄哄地换了个北京号;最后傻兮兮地来了深圳。”

对于跟她打电话,永远长途加漫游的花费,我总是各种吐槽。再后来,就真的没办法吐槽了,因为她留在了深圳。工作日看稿子,参加书展;休息日去港澳游,偶尔在微信圈发文字帮朋友代购。小假期的时候,会乘飞机去上海或北京,但总是没有机会见一面。我们所有的联系都通过没有信号就断裂的网络,虚无缥缈,软绵绵的,没有真实感。

不过,这就是小诗吧。

她说:“终于懂了,永远真的太远。什么许诺,什么发誓,我都不信,也不期待,我只求平平稳稳地过属于我的小日子,命运把我往哪儿指,我就跟着往哪儿闯。”

小诗行走的路途很简单,总是一场又一场地奔赴,去一座有朋友、家人、故事的城市,拍花朵、夕阳、海面、建筑,拍老人、孩子、奔跑的青年。光影与文字结合,为我带来小诗的消息,我盯着屏幕,满足地叹息。

那是我们沟通的方式,不需要特别地靠近,但只要她需要帮忙,我总想全力以赴。

就像小诗说的:“有时候,生活是需要些许醉意的,有一种聊天就有这种推杯问盏的疗效,梦想似乎更靠近现实,极致的简单而自由,就像冥想一样构架出另一个自己,更接近无他的自我。”

同类推荐
  •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

    本书是从互文性视角研究网络文学的论著。全书论题具有鲜明的前沿意识,研究方法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是一部值得关注的求真务实之作。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云岩河的歌

    云岩河的歌

    本书的作者是一群曾经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他们以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了40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向人们再现了“文革”时期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一幕。
  • 中国散曲与曲词精读讲堂(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散曲与曲词精读讲堂(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每天进步一点点(唯美阅读)

    每天进步一点点(唯美阅读)

    本书中的故事短小精炼,却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内涵和无穷的人生智慧,能点燃人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让人见微知著。每则故事后还附有画龙点睛的哲理启示,帮助读者拨开理论的迷雾,直人心灵,获得人生感悟,找到幸福和成功的答案。本书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气氛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一则故事改变一生,本书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热门推荐
  • 横扫大千

    横扫大千

    沉寂的世界正在复苏,九州之内,大乾统御八百年,乱象已然初显。这是武道修行的世界,世界之内,万物开始复苏,鬼魅横行,妖魔遍地。世界之外,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正在开启。一个陌生的来客无意中降临,开始自己纵横诸天万界,横扫大千的传奇之旅。
  • 故事会(2019年6月下)

    故事会(2019年6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一错再婚:腹黑老公太缠人

    一错再婚:腹黑老公太缠人

    这年头小三神马的都弱爆了,被闺蜜陷害让自己发现自己变成了小三才更雷人。一场闹剧,让我从高高的云端摔倒地面,我一时成了失恋,失业,失去友情的三失青年,更可怕的是婚期早就宣扬了出去,不想父母伤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三个月内把自己嫁出去。好吧,那就相亲吧。好吧,那就闪婚吧!原本以为婚后的生活会一番风顺,谁知家庭的琐事,夫妻之间的矛盾接踵而来,更年期的公公,有洁癖婆婆,遭遇婚变的大姑,还有一个住在同一屋檐下暗恋我的表小叔……天啊,让一切都来得更猛烈些吧。看新时代的女性如何入的厅堂,下的厨房,斗的小三,打的流氓,最后变成公公婆婆的防火墙!
  • 黑羽女煞

    黑羽女煞

    与李雅洁相依为命的哥哥李子天被杀,一身好武功的雅洁为报兄仇,深入敌穴,与敌人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可惜最终难逃死神之手,却阴错阳差的穿越了。熟知杀兄仇人竟然也跟着一起穿越到这个时空来了。复仇之路危险重重,等待着雅洁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悲惨!?幸福!?
  • Horton Halfpott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重生九零幸福攻略

    重生九零幸福攻略

    重回九零,苏晴决定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不成想自己好像开挂了?过目不忘、千杯不醉、连她的血包治百病??幸福攻略就是这样开启的。
  • 觉醒的战神吕布

    觉醒的战神吕布

    下邳之战,一代战神吕布悍然觉醒,在乱世大回炉中突出重围,群魔乱舞,以暴制暴。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 重生大海蟒

    重生大海蟒

    海洋自古就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即使是我们现在的科技也无法将其揭开。传说中的海洋巨怪,神秘的幽灵船,多如繁星神秘诡异的失踪事件。一切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和了解,跟我一起进入那神秘莫测的海洋深处吧
  • 系统之天才厨神

    系统之天才厨神

    别人都说我是天才厨神,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是天才,之所以能够做出花样繁多的美食,是因为我拥有厨神养成系统。沪海本帮菜,鲁川苏粤闽浙湘徽八大菜系,法国菜,意大利菜,西班牙菜,日本料理……厨界博大精深,他人穷其一生,或许也就只能探索一二,而我,博闻广识,样样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