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300000093

第93章 用身心灵修行

我们每天打坐,气沉在丹田,不在胸腔,如果话说多了,气从丹田拔到胸腔,从嘴巴泄掉,就没劲了,就会觉得很累。有时候要思考问题就要动念头,一动念头,气就要提起来,就要翻腾,念头才会产生,头脑才会思考。话说多了,问题想多了,气拔多了,人就特别累。如果不说话,不动念头,头脑就特别清醒,眼前就特别明亮。所以,在打坐的第一阶段气沉不下去,妄念就特别多,也睡不着。当气沉下去后,妄念就少了,会特别想睡觉。过了这个阶段,气又升上来,妄念又多了,又睡不着。(当)这个阶段结束,气又降下去了。它就这样不断地反复,直到里面通透了,这股力量就要出去了,这时候才谈得上入大定:身体在这里,本来面目也好,神识也好,魂魄也好,总之有个东西出去了。在这个东西没有出去之前,它在身体里面搅来搅去,搅得你不得安宁,开不了智慧,也解脱不了,什么东方、西方,哪里都去不了。

这个东西出去需要一个过程,一系列的方法,而且每走一步生理心理都会有反应。明白这些反应是正常的,你的心就会很安很踏实,不会焦虑。你懂得对治,它很快就会过去,你很快就会上一个台阶;你不会对治,就在原地踏步,它会一直折腾你,把你折腾得心烦,时间久了,可能也会上去。所以当师父跟你讲修行方法的时候,会讲一系列的方法,你修行的时候心里就有底。所以讲法要把一套都讲完,不能像社会上的人那样,讲一半留一半。出家人传法,一传到底。

刚开始修行的时候,自己个人的力量不够,可以参加集体共修,集体磁场的加持力的确很大。所以修行要到师父身边修上一段时间,当功夫扎实上路了,就可以独自清修了。环境对一个刚学佛的人来说确实很重要。无论你认可,跟随哪一位师父,他的书一定要反复地看,他的思想、教理你一定要深入地了解和领会。尤其是他的功夫,你要修上一段时间才能去评论。可是更多情况下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修,仅凭自己的想象就随意评论。这是很不理智的行为,也是很不合理、很不公平的做法。

不管哪一个法,只要你曾经认真地修过,用它来训练你的身口意,当你的身口意规范了,达到专注以后,再修任何其他法都会很容易。因为任何一个法都是用身口意来修,都需要专注。所谓大道不离身心,修行前半部分是修身体,后半部分是修心。当超越了身心,再往上就是灵修了。修行包含了身、心、灵三个层次。

问:老子写的《道德经》和佛教的究竟意义是不是一样?

师:一模一样。但是,他的方法太高太无为了,没有具体的修持方法,让现在的众生无处下手。为什么瑜伽、密宗,乃至从东南亚传到我们中国的内观禅会那么流行呢?因为他们全都告诉你一个有为的方法,让你有一个下手处。禅宗太高了,只让你看破、放下,没有拐杖给你。可是一个刚开始学佛修行的人怎么看破、放下呢?所以这时候谁传有为法,谁就占领这个市场。所以谁学了我的动功都说好。

但是学有为法有一个弊病,学到一定高度,习惯了拐杖之后就很难扔掉,一扔掉,你会觉得很彷徨,很不习惯。就像你一直拿着指南针走路,突然把指南针拿走,你会辨不清方向一样。所以有为法、无为法各有利弊,彼此之间很难衔接。

现在的瑜伽主要侧重在锻炼身体,净化心灵方面已经很少,甚至失传了。而传统的瑜伽是可以让人开悟成就的。当初释迦牟尼就学过瑜伽,只是觉得瑜伽不够圆满究竟。

密宗的修行是先从有相开始,然后转到无相、破相。所以密宗分内三密和外三密,究竟三密和方便三密。

实际上禅宗最初也有有为法,只是后来基本上失传了。如果你现在到禅堂里去讲有为法,那些老和尚就会骂你:“禅堂又不是搞气功的,讲这些干什么?出去!”他不知道修禅宗刚入门,和练气功刚入门是一样的。气功原本是从禅宗里抽出来的一点点东西,现在却成了气功派系和一种独立的修行方法。

禅宗适合大根器的修行人,说忘掉就忘掉,说不想就不想,说放下就放下。如果还有一个东西让你不想,说明你还在想——想这个法。所以有些大师懂这个道理,就先让你专注在一件事上,只想这一件事。如果不让你想一件事,你就可能想一千件一万件事。为了让你不乱想,就让你想这一件事。当你想这一件事想到专注时,他把这一件事也给你拿走,这时候你就达到了说不想就不想,说放下就放下,身心自然就空掉了。身心空掉以后,身体里面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就会出现,使你与万物融为一体,达到人天合一。

为什么我们能达到人天合一呢?因为我们身体里面有一股力量原本就来自天上,当我们投胎时,她从宇宙、从大自然中进入母体。只不过她进入身体之后,由于我们只知道发挥身体的功能,不知道发挥内在这个灵性的功能,我们一味地学世间学问,把里面灵性的学问忘掉了,所以当修到一定层次时,里面的这个东西就会出来,回到她的源头,从而使我们达到人天合一。

问:瑜伽是先从身体着手,但也注重呼吸的配合,如果能再调整心态,净化心灵,是不是最后也能达到人天合一?

师:是的。修行,心态的转变、心灵的净化是最重要的。呼吸也非常重要,如果呼吸都协调不了,想忘身入定是不可能的。我们欲界众生受左右的不是思维,而是呼吸。南传佛教的上座部把呼吸法门完整地继承了下来,一点都没有改变。比如葛印卡派系就把呼吸法门传承得很好。但是,在我们汉传佛教里,只有天台宗把这个方法系统地记录了下来,但也只是理论上的指导,具体怎么修已经没有传承了。比如呼吸法门刚开始是数呼吸,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当你数到一心不乱时就不用再数,让意念随着呼吸进出就好了。吸气的时候念头随着气进来,呼气的时候念头随着气出去。当达到念头与呼吸合一的时候,身体就开始起变化了。继续修下去,眼前就放光了,这时候你自然会把呼吸放下,把注意力集中在眉间。眼前就像一个视频,你有什么问题和疑惑,眼睛一闭,这个视频自然会有反应,会把答案显现给你,你按里面的反应去做就不会出错。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内在什么功能都具备,只要起个心动个念,就意味着你已经把问题、信息输入了,答案自然会在这个视频里显现。而且不像电脑那样需要很多键,按错一个键都不行。我们的身体有成千上万的功能,但只需要一个键——我们的起心动念,这一个键就掌控了万事万物的信息。你继续修,它就会变成一个大视频,这个视频打开了,里面的力量才会出去,和外面的能量场融为一体,从此你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了,这时候你的手动一动,就会感觉好像整个宇宙都跟着你动,因为你已经和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了。

这时候你的身体就成了一个导体,你可以把宇宙的能量传导给任何需要你帮助的人。这就是信徒会不远千里万里来到活佛面前,请求活佛为他们摸头祈福的原因。同时,在他身边修行进步会很快,因为坐在他身边就像坐在一个大发电厂旁边一样,不是他会发电,而是他这个导体可以帮你跟电源接通,你不需要跟宇宙的能量接通,只要跟他接通,就等于跟宇宙的能量接通了。实际上明师就是扮演一个导体的角色,起一根水管或者电线的作用,把电传导给你,把山上的水通过他接到你家。你想做明师,将来也要扮演这样的角色。这就是藏传佛教把在世的上师看得比佛菩萨还要重要的原因。

但是我们汉传佛教不明白这个道理,觉得在世上师不如死去的祖师和佛菩萨。所以我问他们:“你生病了,是找张大夫、万大夫看,还是找扁鹊、华佗看?”他们说:“那当然是找张大夫或万大夫看了。”我说:“那你还崇拜扁鹊、华佗干什么?他们已经无法给你看病了,真正能给你看病的是张大夫和万大夫。”这样一解释,他们就明白了。虽然祖师和佛菩萨的法身都在,但以我们的肉身无法与他们沟通,我们的肉身还是需要和现世的活佛沟通。所以藏传佛教在皈依三宝的同时还要皈依上师,是四皈依。近些年来汉传佛教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也开始注重现世的师父了。过去他们对已经死去的祖师的恭敬超过在世的师父。所以为什么过去的禅师会骂过去的祖师,把他们的像砸掉烧掉呢?就是要破除弟子和信徒们的执着。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南传佛教国家也特别重视现在的师父。

问:静坐的时候感觉后面的骨头、颈椎、腰椎发紧。如果去运动,比如跳跳舞,练练瑜伽,然后再静坐,就会觉得身体很放松,可以帮助自己静心。是不是在静坐的过程中要动静结合比较好,而不是像有些老禅和子那样成天打坐,只静不动?

师:对。所以达摩祖师看到了这个弊病,就创立了“达摩易筋经”和“洗髓经”两种功法,让修行人动静结合。按照宇宙的法则,白天几个小时黑夜就几个小时。同样,人动几个小时就要静几个小时,动静是要成比例的。可是现在长期住禅堂的和尚,动的时间连静的十分之一都没有,都是在静中求静,所以禅堂里的和尚静得越多,身体越差。所以锻炼身体非常重要。《黄帝内经》有一句话,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他身体的柔韧度也可以练得跟青少年一样,筋不会收缩,因为身体的精气神很充足,可以滋养筋骨。所以严格来讲,动功早晚要各练一遍,一遍二十分钟,动完之后再去静坐。

问:高血压……(录音不清)

师:那么多人打坐都没有高血压,为什么你会有高血压呢?首先要有这样一个理念:这是正常现象,绝对不是高血压。气血能上去也能下来,这是正常的。

问:是不是所有的佛都回到了源头?

师:是。

问:那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等佛国世界是不是一种方便说呢?

师:不,它们确实存在。因为众生不愿意回到源头,融化个体和宇宙融为一体,想要保持个体停留在这个时空里,所以就到东方或者西方的佛国净土。如果不想保持个体,想让个体消失,就回到源头。个体就相当于一滴水,回到大海,个体就消失了。你当初是如何跳出“大海”的呢?你动了念头,想下来度众生,想拯救地球,你这个个体就迅速从整体里面下来,像流星一样在空中划出一道亮光,入胎,回到娑婆世界实现你的愿望和抱负。当愿望实现了,你又回到整体里面,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了。

问:观想莲花的时候,不可能像您说的那样锁定一个莲花的画面不动摇,那该怎么办呢?

师:善于形象思维的人,就保持莲花的画面不动摇,不被破坏;不善于形象思维的,就把意念守在眉间往外看。如果两种都能做到就更好。当初老祖宗创立这个方法就是针对两种人。实际上静坐时保持一种宁静、清醒的状态是最好的。但是多数人你不给他一件事想,他就要想一万件事。这个头脑打妄想打了几十年,功夫已经熟透了,你如何把这熟的东西变成生的东西呢?训练高度专注对我们来说是生的东西,你又如何把这生的东西变成熟的东西呢?打坐修行的过程就是所谓“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的过程,当转换成功时,你就成就了。所谓的“用功”,经常用,天天用,就有功夫,不去用就没有功夫。头脑越用越聪明,越用越精微,越用越明理。手脚越用越灵活。万事万物都是:用就有,不用则无。

2011年5月17日

同类推荐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一行禅师大合集: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

    一行禅师大合集: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

    享誉海内外的佛学大师一行禅师经典作品,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让你在生活、工作中感受佛学的真谛。无论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这些书都是一次充满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他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热门推荐
  •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世神凰之第一天才小神医

    绝世神凰之第一天才小神医

    月眠儿穿越了,穿成了一个也叫月眠儿的仙门小公主,而且跟小说里那些狗血的原主痴傻废材完全不搭边,这具身体原主那叫一个逆天牛逼,天赋容貌都没得说,家世也是杠杠的,上有爹妈疼着,中有两个妹控哥哥惯着,甚至下还有一个姐控弟弟宠着倾国倾城啥的都不足以形容她的长相,刚会走路的时候就能吊打大陆第一天才,这逆天的,都让她忍不住怀疑她跟原主是不是拿错剧本了?而且原主貌似把她穿过来以后该做的事都提前做好了?她穿过去的时候这具身体才三岁……???然而却已经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在天梦大陆上横着走了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看起来压根不需要她穿过来的剧本上她为毛还会穿过来???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浅夜的爱情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浅夜的爱情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浅夜的爱情》这本书已弃更
  • 重遇20岁的自己

    重遇20岁的自己

    超人气女性博客“芙蓉树下”精华版,找回自我的心灵抗氧化之旅,重遇20岁的自己,重拾年轻纯真的心态。这是一本心灵励志书,你能从书中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最宝贵的精神和应该坚持的信念,反观现在的生活,获得更多的智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研究

    公立大学法人制度研究

    本书从大学治理的法人制度的设立入手,从内部的组织形态建设和外部治理的综合提升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大学改革如何将法律监督、去行政化、协调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协调大学的公共性与法人化之间的矛盾冲突。本书切中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时弊,秉笔直书,切中肯綮,确实是一部提出问题,并力图解决问题的不仅教育界人士宜读,法学界和社会学界人士同样宜读的著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郡主情缘

    郡主情缘

    “琳儿,我真该把你禁足,”温润的声音隐忍着怒气,她竟敢跑去那里唱曲儿。“如风,你不觉得我穿的好看,唱得好听吗?”琳琅看他吃味的表情,神采飞扬。她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改变他一贯的温和淡定;一次次撩起火花,却难掩青涩纯情!不管她是来历不明的女子,还是堂堂的郡主身份,他都要陪着她笑,宠着她疯!一生一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文须知:本文小白,情节轻快甜宠;架空,不考据,不喜勿喷!
  • 时光正好感谢相遇

    时光正好感谢相遇

    时光正好,感谢与你相遇。这是讲述男孩女孩从初中相识,一起走过初中,高中,大学的故事,在最美的时光里与你相遇,你能幸福便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