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300000092

第92章 内外同观

佛法,智慧的人学了更智慧,愚昧的人学了更愚昧。不是佛法让他变得愚昧,而是因为他无知,不能返观内照,总以有限的头脑思维,自以为是的我知我见,分别执着的心来理解佛法,曲解了佛意,以致变得更愚昧。学佛贵在不分别,贵在警与察,我们应该用妙观察智返观内照。

一些人在没读佛学书籍之前,只用一个方法修行,心态还比较清静,当看了一些佛学书籍,研究佛学到某个阶段后,反而感到迷惑,茫然了。这就是为什么祖师大德不提倡随意读书的原因,就是怕产生文字障。会读书的人,书助人;不会读书的人,书转人。学佛修道何尝不是如此?人在变,法在变,真理也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改变。

佛法是为人服务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我常说佛法以人为本,尤其是为活人服务。有时候谁的亲朋好友去世了,我们给人家诵经念佛,表面上看是为亡者服务,实际还是为生者服务,让生者安心。当然,这样做也的确可以让亡者受益。

世间上有一种现象,众生生病时会想到佛,到寺庙里做佛事,请师父为他祈福;不顺心,不顺利时也会到寺庙里求佛保佑。虽是迷信,却也难能可贵,毕竟在危难时刻想到的是佛,会请佛保佑,以此来增强自己的信心,而不是想到用其他负面或阴暗的手段,说明这也是个有善根的人。

世间万物都有生有灭。我们学佛还是被现象所转,有几人能感受到佛的境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呢?一个人如果平时不善于观察事相,一直处在自我状态中,是很难开智慧的。所有来到我们身边的人与事,都是来帮助我们开智慧,使我们悟道的。如果我们不用心去看,不用心去悟,这些资源就会白白浪费。所以很多修行人一生都虚度了,不仅没有成事,连人生的道理都没有明白。他的六根没有起用,他还以为这样是修行,实际上是大错特错。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的六根是非常锋利的,只要听到看到,就会像录音机、录像机一样录进去。而现在学佛的人往往是喊他听不见,向他挥手也看不见,六根像报废了一样。

如果一个人每时每刻都能保持身心宁静,六根自然锋利,看、听、想的功能就会特别敏锐,绝不会像俗人那样需要盯着看,竖起耳朵听。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周围的声音,经过他眼前的画面,他都会自动摄入,当需要时就能随时调出,不需要刻意听与看。为什么会这样?大家可能会说因为身心宁静。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深入到核心。如果自性或本来面目不起用,单用眼根、耳根怎么可能输入呢?为什么古人强调人在哪里心在哪里?只有达到身心合一,六根的功能才能互用或同时起用。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自省,不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所以祖师们设置了一套方法,让我们用心抓住这个方法天天修,使自己身心统一,六根变得清净,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能更准确地捕捉,乃至六根可以做主,随时开关。如果一个人能随时随地将佛法与生活结合起来,就是在修无上大法。

今天一位出家师父问我修行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捷径。当时我很想说待人接物,吃喝拉撒,但是话到嘴边没有讲出来,我知道即便说出来他也不会相信。很多修行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很难改变的观念,就是一定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甚至可以即刻开悟的方法。有几个人真正懂得“成就”二字呢?总以为放光动地、口吐莲花就是成就了。有时候六根变得锋利,能够真正地看和听了,这也算是成就吗?何为明心见性?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吃喝拉撒、嬉笑怒骂、手舞足蹈……都是明心见性。只是你没有智慧,不善于妙用,自然不认为这些就是明心见性。不明白明心见性的理,又如何能证到明心见性的事呢?

祖师讲:“欲证果,见地在先。”好比在去北京之前,你已经知道北京的方向和位置,也了解如何乘车才会到达北京,这就是见地。方向、路线清晰明确之后,迈步才有把握,修证才不会出偏差,出问题。但现在的修行人不是这样,见地还没有,就急着迈步,跑步,甚至想驾飞机。诵个咒语,结个手印,灌个顶,背几首偈子,以为靠这些就能成佛了!

佛法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就在眼前,在脚下。有时候讲些大道理,又觉得离我们太遥远;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家又不喜欢听,甚至还认为这些不是佛法,讲这些是不懂佛法,不懂佛学的表现——我们大老远跑来就听你讲用心吃饭,用心走路,用心做事……,这怎么能叫修行呢?理是理,事归事。佛法就是在事上现,在事上验。如果你能一心不乱地专注在每一件事上,把握住每一个当下,你就抓住了佛法,你就在受用佛法。

上上乘佛法非芸芸众生所能学啊!祖师讲禅法分世间禅和出世间禅——上乘禅、大乘禅和小乘禅。小乘境界认为自己悟到的真理是圆满的。大乘行者也认为自己悟到的是圆满的。这个道理就如同不同经济实力的人对金钱的不同感受一样:穷光蛋赚了一万认为自己很有钱了;中产阶级赚了一百万认为自己发财了;资本家赚了几个亿也未必感到自己发财了很有钱了。层次不同,境界不同,标准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几人能接受道在瓦砾里,道在屎堆中,道在锄头下呢?道,就在我们脚下,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处不是道。

一个初学佛的人一定要善于观察和反省,否则无法上手和悟道。至于不听、不看、不分别,这种境界太高了,对一般人来说距离太远了。刚开始我们连分别都不能做到准确,又怎么能达到不分别呢?所以祖师讲:“初学佛者作意为首”。作意就是刻意为之,否则我们无法上手。一个会用功的人,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他的助缘;不会用功,每个人都是他的逆缘。道在哪里?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用妙观察智反观内照,人人都是助缘,处处都能修道。

2011年4月21日

同类推荐
  • 洞见·无常与新生

    洞见·无常与新生

    幸福人生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概念,而是每个人都能够落实的具体做法。这种做法不是通过听讲习得的,却可以通过打开心量,专注当下,本书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更高远的视野去理解人生这些具体的实践来达成。如果愿意在生活中试一试,便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改变。
  • 儒家妙语话人生

    儒家妙语话人生

    用古人先贤修身、处事的理论与方法,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人生则会奋进而从容。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使空虚的日子变得更充实。《儒家妙语话人生》一书,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依据,阐述了儒家关于什么是人,如何做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理想人格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其睿智的人生的哲理,相信对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书中以1552年沙勿略在上川岛去世至1669年康熙为汤若望平反昭雪为时间段,详细地叙述了以利玛窦、汤若望为代表的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士事业百余年间的萌芽、发展 、兴旺、衰落的历史历程。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时期,成功在中国立足、传教的历史和最后传教失败的结果得出了文化适应是相对完美的文化传播方式的结论,这一方式对于我们从事文化保存和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彼岸·《心经》的启示

    彼岸·《心经》的启示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处处被人压、骗,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智慧,仅仅有慈悲心,最后他没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智慧去引导我们的人生,但智慧来自哪里?来自眼光的高度,透视事物的深度,来自“空”的宇宙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观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去修行,从日常的每件事做起,佛法虽然是出世间的,但并不离世,相反要在市井生活中去成就。所以说佛教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热门推荐
  • 不是这一种爱你

    不是这一种爱你

    “是不是我去死,你才会高兴?”他的语气变得低迷起来。望着他有些受伤的神情,安琉的身体哆嗦了一下,想要张口说些什么,可却找不到任何可以回驳的话,不是?这不是我希望的?其实有那么一瞬间,安琉是真的那么想过。她咬了咬自己的嘴唇,最终还是沉默了下来。凌陌指了指她的心口,“你这里,从来就没有我的位置,就算只是他,也比我重要千倍万倍。”安琉呆愣的望着他,看着他眉眼间的疼痛仿佛感同身受一般,自己的心也跟着抽痛着。“安琉你记住,这个世上不会再有人会为了你这么糟践自己,因为是你亲手捏碎了他的心。”冰天雪地的寒冷占据了他乌黑的眼眸,凌陌将她推向了墙面,身后就抵着冰冷的瓷砖,安琉难忍的挣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界传奇

    仙界传奇

    一个一心只想做一个小神仙逍遥自在的穿越者小泰,与蓬莱仙境中年轻一辈里堪称天下第一的女子林晓寒相识相爱。为了林晓寒,他技压群仙、他官居显赫,他想站在巅峰与林晓寒终其一生,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看仙界人间,千百年后,处处留下关于他的无尽传说。
  • 国师大人快投降

    国师大人快投降

    二十一世纪最强魔术师变着变着把自己给变没了,而且没再变回来?!当乔木歌再次睁眼时,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令她完全陌生的世界。她这是把她自己变丢了吗?什么狗操作?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乔木歌仗着变戏法的一技之长,撩到了这个世界令人闻风丧胆的国师,收下了一堆崇拜她的小迷妹,这样的日子对于她来说还真是爽啊!诶这个国师怎么有点不对劲,怎么一撩就脸红,这莫不是个小纯情?色女魔术师vs纯情国师欢迎来撩~【宠文,一对一,欢迎入坑哦。】
  •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单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单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你总是期待有生之年时时精彩,生命长途遍布花树。于是所有的不辞辛劳、义无反顾,仿佛都有了意义。但来时的航船已远逝于迷津,旧地重游,青春落幕,人也换了面目。你我不忍苛责自己的单纯,所以无数的人总是一声唏嘘。我明白过往的遗憾已是东海逝波,唯有舍弃不该有的执念,才能与这世界好好相处。孤独是一枚陪你我成长的果实。吞下它。天高云淡,波峰浪谷,雪虐风餐,似锦前程,都需你我独自上路,不慌张,慢慢走,别回头。
  • 今天也要喜欢我呀

    今天也要喜欢我呀

    这是一个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蠢萌蠢萌的小白兔和腹黑的大灰狼,酥到骨子里,甜到相恋爱。
  • 劫天棺

    劫天棺

    沉睡棺中十年,醒来竟已灵气复苏。云陌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现实隔离,一封无法拒绝的邀请函,引来了无尽阴谋与背叛,劫天道宫,无数人的噩梦即将开启...兑换系统开启:《辰家玄功》100经验值。《太上忘情录》???《荒芜圣体》???《双生武魂》???欢迎来到神墓,你们准备好了吗?
  • 古树

    古树

    张钊拿着斧子和锯子刚刚一打开堂屋门,他老婆邓晶恶声恶气的声音就从黑暗中横劈了过来:“你又到哪里去?”张钊吓了一跳,似乎看见了声音爆炸背后的火花,刚刚准备迈出门的脚停下了。刚才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张钊发现邓晶已经坠入了梦乡的怀抱,打起了轻微的鼾声,没想开门的声音还是把她弄醒了,看来她对他的警惕并没有放松。在这个世界上,知道他白天是人晚上是鬼的只有他的老婆邓晶和他的儿子张龙。张龙正在外面读大学,自然不会监管他。邓晶自然成了他唯一的监管人。“你别管我。”张钊没好气地说过,就轻轻地掩上房门,一头扎进了黑夜之中。
  •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命运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命运

    本书告诉读者:所谓自制力,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自制力是一个人是否坚强的重要判断标。美好的人生都是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自制力就是尽管你不想做某些事情,但还是尽力去做,这样你就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魔道败类

    魔道败类

    一觉醒来,你发现自己身处魔宗,成为了一名臭名昭著的魔门弟子。地牢内,三位如花似玉的少女正嘤嘤不止。你左手提着钥匙,右手握起长剑,看着眼前浮现而出的金手指面板,想起了许仙放生小白蛇的故事。作为一名魔门弟子,现在问题来了。是不是该放了她们?“放生后可获得30点功德。”或者辣手摧花,一剑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