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从地上冒出来的一般,关于皇甫少华贪恋美色叛国投敌的消息,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临安城的大街小巷。
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这个消息,传递得更快了。
当然,这个消息,也有几个版本。其中最无奈的故事,是皇甫少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后,战至最后一卒,被俘虏之后,不得不投降。
而最让人气愤的版本,则是皇甫少华早就有叛国之心,这一次,是抓住机会断送了的大元朝的两万精锐。
但是根据皇甫家现在的权势地位,所有有脑子的人都对这样的版本嗤之以鼻,根本不相信。皇甫少华叛国,没有理由。
但是,皇甫少华是否已经投敌,却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情。因为,蒙古人没有理由,留下皇甫少华的性命。
孟丽君不由心烦意乱。
皇甫少华……
与皇甫少华多年相交,直到最近,她才发觉,对这个便宜学生,她实在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也许不是爱情,但是,它明显的超越了普通师生之间的界限。
听说了皇甫少华兵败殉国的消息之后,很多个晚上,孟丽君彻夜难眠。她告诉自己说:那不过是忧心国事;但是心底的理智却明白的告诉自己:那,是因为皇甫少华。虽然不曾为皇甫少华哭泣,但是那锥心的疼痛,甚至使她怀疑,自己是不是会立即死去。
然后蒙古人消息传来,说皇甫少华是没有死。拿着皇甫少华做筹码,他们甚至开出了天价。
孟丽君不知道自己是喜还是悲。皇甫少华还活着,那就标志着,她还有机会,有机会弥补这个便宜学生;皇甫少华还活着,那就标志着,他还有机会,还有机会重新崛起,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是,那是一个天价。元朝能否接受这个天价要回这个败军之将?铁穆能否容纳这个败军之将?
凡是有理智的人,都会认为,接受这个天价是个疯狂的举动;凡是有着忠君思想的人,都会认为,皇甫少华应该死,不应该为了自己的苟且偷生,却让自己的君王陷入如此为难的境地。
孟丽君站在皇帝的角度,无数次为皇帝分析了其中的利弊。每次得到的结论,都是三个字:不值得。
交换皇甫少华,唯一可以一提的,就是可以趁这个机会,实施对蒙古的阴谋。孟丽君只能站在这个角度,为君王做分析——
最后,皇帝决定接受这个天价。
孟丽君欣喜若狂。一方面为了着皇甫少华而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却为着自己的君王。尽管有着那个惊天的阴谋作为前提,但是毕竟,不是每一位封建帝王都能为一个臣子,为一个打败仗的臣子做到这一步。
但是欣喜才不过三四天,大街小巷上就传递着这些消息。这些消息,让孟丽君坐立不安。
蒙古为什么愿意归还皇甫少华?
没有理由。照理说,蒙古人最通常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杀了皇甫少华。他们愿意留下皇甫少华的性命,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蒙古人看皇甫少华已经无有多少作用,归还给大元也不会再给蒙古造成麻烦,不妨用他还换取一些好处;另外一个可能,是大街上小道消息里传递的,皇甫少华已经叛国。